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发展报告(2017)图书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s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s (2017)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研究对象,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结合,践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方案,通过“四屏一廊”的区域划分,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梳理“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全面、深入和客观的评价,并首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序言
摘要
Ⅰ 总报告
G.1 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发展报告
一 国家生态安全与生态屏障建设
(一)国家生态安全
(二)生态屏障概念认知
(三)“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格局
二 甘肃生态安全问题与生态屏障建设
(一)甘肃生态安全问题
(二)甘肃生态安全地位
(三)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四屏一廊”布局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甘肃省的区域明确了甘肃生态建设方向
2.“四屏一廊”布局是甘肃融入“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制度安排和具体行动
三 甘肃“四屏一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展评价
(一)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评价
1.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评价
2.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问题
(二)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评价
1.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评价
2.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问题
(三)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评价
1.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评价
2.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问题
(四)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评价
1.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评价
2.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问题
(五)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1.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2.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安全问题
四 甘肃构建“四屏一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思路
(一)树立生态优化发展观
(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三)健全生态保护管控制度
(四)发挥“四屏一廊”智库功能
(五)构建“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格局
1.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实施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突破不同生态功能区难题
3.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
4.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为重点
5.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建设以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为重点
(六)让人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Ⅱ 评价篇
G.2 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一 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模型与生态城市健康评价模型
(一)生态安全屏障健康指数与评价模型
1.生态屏障的概念
2.生态屏障的主要特点
3.数据归一化方法
4.权重确定方法——熵值法
5.动态评价模型
(1)梯度概念
(2)变化率概念
(3)不稳定度概念
(4)生态安全屏障良性演化概念及指数
6.资源可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7.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8.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二)生态城市健康评价模型
1.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
2.生态城市建设指标的量化标准
(三)生态安全屏障评价与生态城市健康评价
二 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结果
(一)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的原则
(二)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
(三)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评价结果
三 结论与建议
G.3 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一 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的评价
(一)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二)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1.数据的获取
2.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综合指数的计算
二 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生态安全屏障现状
(二)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荒漠化严重
2.水资源短缺
3.湖泊萎缩、水质恶化*
(三)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退化的原因分析
1.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2.粗放的耕作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药材的挖掘,导致固沙植被减少
4.水库的修建,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5.过度种植乔木,挤占生态用水
三 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策建议
(一)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四)实施防沙固沙工程
(五)建立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G.4 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一 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功能类型
(一)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自然地理特征相关理论
1.地形地貌特征
2.气候特征
(1)总特征
(2)降水一般特征
(3)气温一般特征
3.水文特征
4.土壤特征
5.植被特征
6.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研究区生态功能类型
1.划分目标及划分原则
2.划分依据
3.划分结果
二 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目标及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分析及目标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
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指标数据归一化
(3)指标权重的确定
2.资源环境承载力分级评价标准的确定
(1)分级评价的意义
(2)分级评价的准则
(3)评价标准的确定
(三)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
1.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
2.评价结果分析和讨论
三 生态功能区生态风险目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态功能区生态风险理论分析及目标
1.概率风险分析评价
2.生态系统在区域中的生态地位和价值评价
3.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
(二)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1.区域生态风险
(1)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2)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2.土壤生态风险评价
(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人均耕地面积
(3)森林覆盖率
3.空气生态风险评价
(1)SO2排放强度
(2)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4.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
(1)COD排放强度
(2)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5.经济美学价值风险评价
(1)万元GDP能耗
(2)人文历史价值
(3)自然景观价值
(三)生态风险评价与分析
1.研究区域指标值(见表12)
2.研究区域R值
四 甘南地区地质灾害现状评价
(一)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二)地质灾害原因分析
1.基础因素与诱发因素分析
(1)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
(3)地质构造
(4)降雨
(5)地震
(6)人类活动
2.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分析
(1)气温变化
(2)降水变化
(3)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
(4)超载和过牧使水源涵养功能降低
(5)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景观格局变化
五 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策略
(一)甘南高原地区生态面临的问题
1.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面临的问题
(1)森林覆盖率低,砍伐严重
(2)草场面积广但分布不均,草地退化问题严峻
(3)湿地锐减
2.水资源功能区面临的问题
(1)河流流量减少
(2)水土流失严重
(3)水资源开发力度低
3.生态产业开发问题
4.城镇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问题
5.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鼠虫害泛滥
(二)对甘南在恢复生态中所采取措施的评价
1.甘南地区生态建设成果
2.甘南地区生态恢复措施评价
(三)建议及相应对策
1.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3)水资源保护策略
(4)生态湿地环境保护策略
2.民族生态文化传承与防震减灾
(1)城镇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
(2)防灾减灾措施
G.5 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一 生态环境与资源本底条件认知
(一)研究范围界定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区位
2.气候气象
3.地质地貌
4.水文水系
(三)经济社会条件
(四)资源禀赋条件
1.土地资源
2.植被资源
3.矿产资源
4.生物资源
5.自然景观资源
6.人文资源
(五)生态环境质量
1.评价方法
2.评价结果
(六)生态区位综合判断
(七)主要问题解析
1.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
2.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生态环保能力不足
3.经济社会水平较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二 评价方法与过程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数据来源及方法
1.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数据来源
2.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方法
(1)归一化处理
(2)指标权重的确定
(3)综合指数的计算
(三)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与分析
三 典型案例与对策建议
(一)典型案例——陇南市康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示范区建设
1.整合项目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2.完善环境监管,改善发展环境
3.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家园
4.发挥特色优势,发展生态经济
5.巧借山水之利,发展全域旅游
6.弘扬生态文化,激发内生动力
(二)对策建议
1.生物措施
2.工程措施
3.经济措施
4.技术措施
5.社会措施
G.6 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一 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
(一)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
(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数据来源及方法
1.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数据来源
2.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方法
(1)归一化处理
(2)指标权重的确定
(3)综合指数的计算
(三)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与分析
1.综合指数评价与分析
2.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特色指标评价与分析
(1)“固沟保塬”生态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生态工程
二 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现状
1.“退耕还林”和“固沟保塬”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不断推进,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2.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取得成效
3.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综合防治成效显著
4.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1.自然生态系统脆弱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经济投入不足
3.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加大
4.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弱
三 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策建议
(一)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认识,减少人为因素破坏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备保护体系
(三)积极发展生态林牧业,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四)强化“固沟保塬”等生态保护项目,防治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
(五)加强对老油区的污染治理
(六)修建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G.7 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一 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安全屏障建设评价
(一)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
(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数据来源及方法
1.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数据来源
2.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方法
(1)归一化处理
(2)指标权重的确定
(3)综合指数的计算
(三)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与分析
1.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评价与分析
2.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安全屏障特色指标评价与分析
(1)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蓝天工程”
(2)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工程”
二 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安全屏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安全屏障现状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垦殖率高
(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
(2)经济发展与生态目标冲突
(3)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
三 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安全屏障建设对策建议
(一)完善立法,强化监管
(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三)总体规划,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投入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两型”产业
Ⅲ 专题篇
G.8 甘肃特色生态城市安全屏障建设发展报告
一 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
二 兰州市城市建设
(一)交通
(二)能源
(三)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
(四)城市环境保护
(五)新型城镇化
(六)智慧城市
(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现状
三 兰州市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策与建议
(一)生态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社会方面
G.9 “一带一路”倡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一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二)“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战略定位
1.国家战略定位
2.甘肃自身战略定位
(三)“一带一路”视阈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特点
1.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集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三大文化战略平台
2.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3.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是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4.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个共同”的示范区
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来甘肃黄金段的主要做法和所取得成就
(一)“一带一路”建设以来甘肃黄金段的主要做法
1.总体布局,全面推进
2.将扶贫攻坚、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重
3.将特色农业、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与文化旅游业作为五大产业引领
4.文化引领,五业并举,三头并重
5.生态保障,建设绿色丝路
(二)“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
3.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推进顺利
4.向西开放经济平台——兰州新区建设有效推进
5.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循环经济发展良好
7.“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8.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一带一路”建设需同步推进
3.增长极、增长带尚未形成辐射示范带动效应
4.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5.文化高地建设有待提高竞争力、影响力,人文交流还不够深入
6.生态脆弱,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发展对策
1.加强研究
2.促进优势企业、产业、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
4.要做足做强做大产业大文章
5.加强区域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增长极、增长带
6.构建生态文明绿色丝路,走一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之路
Ⅳ 附录
G.10 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庆阳
案例二 发展生态农业 构筑绿色屏障
G.11 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事记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2014年1月~2014年12月
2015年1月~2015年12月
2016年1月~2016年12月
G.12 后记
子库介绍
法律声明
生态安全绿皮书编委会
简 介:本书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地质灾害风险和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评估。本书紧扣西部地区的实际与发展需求,既有对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等西部重要省区生态发展现状和难点的深入剖析,也有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补偿机制和西部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路径的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
简 介:本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筑牢长江上游重要态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理论支撑、问题导向,厘清生态屏障的科学内涵、探索生态屏障建设的现实路径、构建生态屏障治理体系,针对绿色屏障、绿色产业、绿色家园等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