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4

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Take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SAPID:101-7037-3902-80
ISBN:978-7-5201-4051-5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不同地区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政策导向等存在的差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本书以文化资源大省河南为例,从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化路径、文化品牌培育、政策方向等多个视角对河南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其中,从文化资源概况、文化产业竞争力视角梳理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从文化旅游业、新兴文化产业视角探讨了河南省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从文化品牌、文化政策视角厘清了河南文化资源转化的思路。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侯燕
编 辑:田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附录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导言 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历久弥新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一 文化资源的内涵

    (一)文化资源的概念

    (二)文化资源的类型

   二 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文化资源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属性

    (二)文化资源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三)文化价值是文化资源转化的根本

   三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

    (一)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生产的要素

     1.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2.文化已经逐渐渗透文化产业各环节之中

     3.文化在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凸显

    (二)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手段

     1.文化产业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2.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播

  第二节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之路

   一 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

    (一)文化资本的概念

    (二)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

   二 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路径

    (一)以文化资源为主导的开发——“文化资源+旅游”

    (二)以内容为主导的开发——“文化资源+创意”

    (三)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开发——“文化资源+科技”

   三 文化品牌与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四 文化政策与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第一章 河南省文化资源概述

  第一节 河南的黄金时代与历史文化资源

   一 河南历史文化

    (一)河南历史文化名城

    (二)河南历史文化名人

   二 河南姓氏文化

   三 河南宗教文化

   四 河南古建筑文化

  第二节 河南历史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二 历史时代特征明显

  第三节 河南的文化资源产业化之路

   一 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二 强调创意与数字技术,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三 挖掘文化价值,打造中原文化品牌

   四 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章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及其特征

   一 文化产业的概念

   二 文化产业的特点

    (一)文化产品具有商品与公共品双重属性

    (二)注重创意与融合性强

    (三)高附加值与高增长潜力

    (四)文化产业涵盖和涉及的行业众多

  第二节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高

   二 文化服务设施逐渐完善

   三 文化投入不断提高,文化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一)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二)科技文化基础以及人才培养状况

   四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二)文化旅游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三)科技与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五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问题突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还有待加强

    (三)文化品牌数量少,品牌价值有待提升

    (四)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五)文化体制改革有待深入,产业政策实施效果有待提升

  第三节 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二 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三 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四 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存在的不足

     1.经济发展与文化需求方面

     2.产业基础和政府行为方面

    (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三)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第三章 河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

  第一节 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一 产业融合概述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

    (二)产业融合的驱动力与机理

   二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三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机理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机理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

     1.动漫、影视与旅游业

     2.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

     3.设计服务与旅游业

     4.休闲娱乐与旅游业

     5.艺术表演与旅游业

     6.会展与旅游业

  第二节 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

   一 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

   二 新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

   三 “历史+现代”模式的文化旅游业

  第三节 河南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一 河南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新意

    (二)文化产业链较短,文化旅游业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文化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文化品牌缺乏影响力

    (五)文化融资体制滞后

   二 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层面的融合

     1.产业规划的融合

     2.机制的融合

    (二)中观层面的融合

     1.资源层面的融合

     2.市场营销方面的融合

     3.品牌的打造

     4.广开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面的融合

 第四章 河南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节 新兴文化产业

   一 新兴文化产业的界定

   二 新兴文化产业的分类

   三 新兴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

    (一)新兴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

    (二)新型盈利模式的出现与应对

   四 新兴文化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 河南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 河南新兴文化业态的状况

    (一)河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与文化资源转化的政策支持

   二 影响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因素

    (一)实证分析与数据来源

    (二)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河南文化资源转化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 河南文化资源与新兴文化业态联姻

   二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有重点地发展优势突出的产业,重视科技在优势产业中的应用,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二)加快文化产业的融合

    (三)建立以郑州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四)注重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第五章 河南省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及文化品牌培育

  第一节 文化品牌培育及其特征

   一 文化品牌与文化资源转化

    (一)文化品牌

    (二)文化品牌与文化资源转化

   二 文化品牌培育的阶段及其特征

    (一)初级阶段: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自发转变

    (二)成长期: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三)发展趋势:品牌和创意

  第二节 河南文化品牌状况

   一 河南的文化品牌概述

    (一)河南的文化产品

    (二)河南的文化企业

   二 河南文化品牌的价值

    (一)从文化品牌数量、价值的地区分布来考察

    (二)从文化品牌的价值分布来考察

   三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品牌的相关分析

  第三节 河南文化品牌培育的对策

   一 世界知名文化品牌的构建与培育的经验

    (一)好莱坞与美国电影行业

    (二)韩剧与韩国文化品牌打造

    (三)台北故宫博物院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

   二 河南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的建议

    (一)加快文化市场化步伐

    (二)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三)加强创意和人才的培育

    (四)注重营销,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第六章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一 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得以优化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策需求

     1.文化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策的介入与支持

     2.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需要文化产业政策的介入与支持

     3.文化的双重属性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介入与支持

     4.文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政策的有效补充

   二 文化产业政策的构成与特点

    (一)文化产业政策的构成

     1.体制机制改革政策

     2.人才政策

     3.金融财政政策

     4.奖励鼓励政策

     5.对外贸易政策

     6.公共文化政策

     7.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二)文化产业政策的特点

     1.战略性与综合性

     2.多样性与广泛性

     3.公共性与创新性

  第二节 河南的文化产业政策

   一 河南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一)2005年之前的河南文化产业政策

    (二)2005~2010年的河南文化产业政策

    (三)2011年之后的河南文化产业政策

   二 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分析

    (一)按行业来看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构成

    (二)按功能来看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构成

    (三)按部门来看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构成

    (四)按时间来看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构成

  第三节 河南文化产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河南文化产业政策效果

    (一)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改善

     1.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2.科技文化基础以及人才培养状况

   二 河南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体制改革不够深入,市场的培育有待加强

    (二)投入不足,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落实困难

    (三)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政策效果有待提升

    (四)文化产业无形资产的保护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五)文化产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三 完善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思路

    (一)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二)协调财税、金融等政策,采取多元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三)构建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

    (四)加强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服务能力

    (五)纠正偏差,加强监督,增强文化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根植于文化资源内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体现。随着创意、科技的融入,大量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被广泛挖掘,一批独具特色、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涌现。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迎来了产业化的发展契机。不同地区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政策导向等存在的差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本书以文化资源大省河南为例,从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化路径、文化品牌培育、政策方向等多个视角对河南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其中,从文化资源概况、文化产业竞争力视角梳理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从文化旅游业、新兴文化产业视角探讨了河南省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从文化品牌、文化政策视角厘清了河南文化资源转化的思路。为全面了解河南省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产业理论、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实践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1]陈红玉:《中国文化产业创新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123~154页。

[3]董辅礽:《论经济与文化》,《经济界》1996年第1期。

[4]杜传忠、王飞:《生产性文化服务业:我国应重点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江淮论坛》2014年第3期。

[5]范玉刚:《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趋势》,《瞭望》(新闻周刊)2011年9月6日。

[6]方润生等:《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分析》,《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郭鸿雁:《论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机理》,《现代传播》2012年第8期。

[8]韩美群:《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模式探略》,《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6日。

[9]洪蔚脍、张佑林:《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机理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1期。

[10]侯燕:《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及文化品牌培育研究》,《当代经济》2015年第21期。

[11]侯燕:《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及融资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9期。

[12]侯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多层次整合问题研究》,《商业时代》2010年第10期。

[13]侯燕:《文化传媒产业盈利模式的选择与构建》,《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4期。

[14]侯燕:《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河南为例》,《生产力依据》2011年第10期。

[15]侯燕:《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9期。

[16]胡洪斌、王倩:《新型文化业态与文化产业转型态势研究》,《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17]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8期。

[18]黄晓懿、杨永忠、钟林:《循环经济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6期。

[19]贾旭东:《文化产业金融政策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0]卡西·布里克伍德:《信息社会中的文化政策与就业》,http://www.recap.nl/cathy/pdf。

[21]匡文波、张蕊:《传统媒体转型中的盈利模式》,《青年记者》2014年第24期。

[22]赖茂生等:《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情报科学》2009年第1期。

[23]兰苑、陈艳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以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为例》,《经济问题》2014年第9期。

[24]李本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税务研究》2010年第9期。

[25]李建军、万翠琳:《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

[26]李璐:《信息资源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1997年~2012年数据》,《情报科学》2016年第3期。

[27]李世宏等:《少林武术文化品牌的培育与推广》,《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28]李思屈等:《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9]李艳华:《河北省城市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经贸大学,2014。

[30]李燕燕:《文化与经济转型——基于中原发展经验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1]李宗军:《河南旅游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32]林秀琴:《产业融合与空间融合: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维创新》,《福建论坛》2016年第6期。

[33]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译,商务印书馆,1999。

[34]刘昱、蒋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路径研究》,《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2期。

[35]罗艳玲:《河南省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5期。

[36]罗永雄:《新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之辩》,《当代传播》2016年第2期。

[37]吕寒、胡慧:《论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与培育模式》,《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7期。

[38]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9]皮埃尔·布迪厄:《资本的形式》,载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0]祁述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41]屈峰:《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2期。

[42]冉玉:《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策略分析》,《中国商论》2013年第16期。

[43]荣跃明:《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44]宋怡茹、魏龙、潘安:《价值链重构与核心价值区转移研究——产业融合方式与效果的比较》,《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8期。

[45]苏卉:《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协同创新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第1期。

[46]汪清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模式研究——以佛山市文化与旅游业为例》,《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7]汪振军:《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大象出版社,2007。

[48]汪振军:《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大象出版社,2007。

[49]王宏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4期。

[50]王袆庆:《文化产业政策解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1]王建:《新兴文化业态的概念、分类及特征》,《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0期。

[52]王志东:《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对策》,《东岳论丛》2016年第5期。

[53]韦寒燕:《台湾文化创意品牌培育形成发展之道探析》,《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54]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经济地理》2016年第1期。

[55]吴慧勇:《文化产业与政策研究》,《理论月刊》2010年第3期。

[56]夏骥:《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区域竞争力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57]夏仕平:《新型文化业态及赢利模式初探》,《当代经济》2013年第3期。

[58]徐虎、丁媛:《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分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59]徐明生:《我国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1期。

[60]徐艳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开发优势转化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61]杨吉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实践的回顾与反思》,《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62]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7。

[63]杨京钟、吕庆华:《文化强国视野的新兴文化业态培育》,《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64]游尘:《试论政府在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东岳论丛》2009年第9期。

[65]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洪庆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66]张根海、郝立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术论坛》2013年第10期。

[67]张京成、沈晓平、张彦军:《中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

[68]张培奇:《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研究(1997~2007)》,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9。

[69]张友臣:《发达国家文化品牌培育经验探析》,《东岳论丛》2010年第12期。

[70]章怡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思想战线》2003年第6期。

[71]赵成:《移动互联网孕育新产业业态》,《人民日报》2012年2月15日,第22版。

[72]赵珏、张士引:《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以中国推进“三网融合”为例》,《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73]周锦:《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11期。

[74]周晓英、张秀梅:《数字内容价值创造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情报科学》2015年第10期。

[75]朱耀先、陈晓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学术论坛》2016年第2期。

[76]Boccella,N.,I.Salemo,“Creative Economy,Cultural Industries and Local Development,”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23(2016).

[77]Chesbrough,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t’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y Any More,” Strategy And Leadership,35(2013).

[78]Fredrik,H.,M Christian,F.Fritz,“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Convergence:Including a Model of Inter-industry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49(2010).

[79]Gay,Pauldu & Michael Pryke,Cultural Economy(London:SAGE,2002).

[80]Lemola,T.,“Convergence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The Case of Finland,” Research Policy,31(2002).

[81]Pennings,J. and P.Purannam,Market Convergence and Firm Strategy:New Direc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ECIS Conference,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Studies,Eindhoven,Netherlands,2001).

[82]Rosenberg,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3(1963).

[83]Sassatelli,M.,“Monica Imagined Europe:The Shaping of a European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EU Cultural Polic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5(2002).

[84]Throsby,David,The Economics of Cultural Poli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