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2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金融街篇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ub-District Offices No.2: Jinrongjie Chapter

SSAPID:101-7033-9322-82
ISBN:978-7-5201-2679-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金融街功能街区特性,以提升区域发展品质、打造和谐宜居示范街为主线,紧紧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功能街区融合发展、社区分类治理和社区精准化服务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总结繁星戏剧村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威斯汀酒店“党工团一体化”党建模式、社会组织参与商务楼宇管理、社会救助“精准化”“社会化”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关信息

丛书名:街道蓝皮书
编 辑:郑庆寰;李蓉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Contents

 摘要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金融街篇》编写组

 街道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代前言 强化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金融街:在疏解整治中提升区域发展品质

   一 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意义

    (一)“疏解整治促提升”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疏解整治促提升”是整治环境和秩序、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

    (三)“疏解整治促提升”是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发展品质的重大举措

   二 市区街打响“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坚战

    (一)北京发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动员令

    (二)西城区全面部署“疏解整治促提升”

    (三)金融街街道统筹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与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

   三 金融街街道以疏解整治提升区域发展品质

    (一)“四个结合”引领疏解整治工作

     1.把疏解整治与控制人口规模相结合

     2.把疏解整治与做好群众工作相结合

     3.把疏解整治与扶贫帮困工作相结合

     4.把疏解整治与提升区域品质相结合

    (二)“六项举措”推进精细化治理

     1.加强领导,全面动员

     2.谋深抓细,直面问题

     3.创新思路,务求实效

     4.关注民生,重在品质

     5.建立机制,注重长效

     6.强化宣传,引导舆情

    (三)“三大成效”开创疏解整治良好局面

     1.提前超额完成既定任务

     2.建立了疏解整治工作制度

     3.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

   四 城市治理视角下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1.转变以往粗放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2.持续深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3.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内容

    (二)进一步以民生为导向,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1.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完善“街巷长制”工作模式

     3.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4.加强社会风险评估

    (三)进一步以目标为导向,完善政府治理手段

     1.加强城市综合治理

     2.积极探索街区整理

     3.建立和完善横纵联动的工作机制

     4.建立“建管养”一体化长效机制

 Ⅱ 数据报告

  B.2 金融街街道基于常住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样本家庭收入情况

   二 公共服务供给及居民满意度状况

    (一)公共教育资源评价: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幼儿园便利度低

    (二)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的服务满意度为58.0%

    (三)社区服务评价:83.0%的居民对“社区群众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最高

    (四)就业(创业)服务评价:平均参与度在45.0%左右

    (五)为老服务评价: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满意”

    (六)残疾人专项服务评价:过半数受访者认为专用设施不够完善

    (七)便民服务评价:公园或公共绿地最为稀缺

    (八)社区安全服务评价:社区治安服务供给最好

    (九)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受访者普遍对推进智慧化、便利化基础设施投入表示支持

   三 基本数据结论

   四 对策建议

    (一)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二)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引入市场化机制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街道公共服务

  B.3 金融街街道基于工作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二 社区服务机构认知度

    (一)街道办事处服务事项:近九成的受访者有一定的认知度

    (二)社区居委会:企业对社区的认知度大幅提高

   三 社区服务参与度

    (一)社区服务项目:受访者参与度整体提升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者超过八成

    (三)社区公益事业:全部受访者愿意参加公益活动

   四 地区生活便利度

    (一)停车资源情况:停车难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二)交通便利度:51.2%的受访者表示“最后一公里”步行时间超过10分钟

    (三)早餐便利度:早餐供应点便利度降低

   五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服务:社会保障水平满意度均有上升

    (二)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平均上升17个百分点

    (三)公共安全:满意度整体提高

    (四)市容环境:五个选项的满意度平均不足四成

    (五)城市管理:违章停车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六)公用事业服务:总体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七)消防安全:防火设施和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六 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度

    (一)硬件设施需求:对体育健身点的需求最为迫切

    (二)服务项目需求:便民利民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服务位列前三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公民导向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三)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Ⅲ 理论报告

  B.4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社区党员意识研究

   一 对党员意识的认识

    (一)党员意识的概念

    (二)党员意识的内涵

    (三)强化党员意识的思路

   二 强化党员意识的意义

    (一)强化党员意识是管理党员、教育党员的基本要求

    (二)强化党员意识是落实党员责任、履行党员义务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党员意识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现实要求

    (四)强化党员意识是改进民生服务工作、加强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

   三 金融街社区党员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党员的意识现状

    (二)社区党员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社区党员意识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 金融街街道探索强化社区党员意识的五大途径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突出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二)立足服务,搭建平台,突出为民服务的目的性

    (三)分类指导,综合管理,突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四)紧跟形势,创新方法,突出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五)强化激励,真心关怀,突出服务党员的必要性

   五 对强化社区党员意识的建议

    (一)创新党员服务管理载体,整合社区党员力量

    (二)树立党员角色观念,扛起党员先锋模范旗帜

    (三)完善相关制度,拓展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B.5 金融街功能街区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一 区域整合与功能街区发展

    (一)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精明增长”

     2.走向系统理性的全面发展

    (二)城市规划框架下的功能街区概念

     1.城市功能

     2.功能区域

     3.特色街区

     4.功能街区

    (三)功能街区发展的核心理念

     1.系统发展

     2.整合发展

     3.有机发展

     4.共享发展

    (四)西城区功能街区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理论误区

     1.西城区功能街区发展的主要成效

     2.西城区功能街区发展的主要经验

     3.西城区功能街区发展的三大误区

   二 金融街功能街区的发展模式

    (一)金融街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

     1.金融街功能街区的区域特点

     2.金融街的发展历史

     3.金融街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二)金融街发展的主要成就

     1.金融产业高度集聚

     2.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功能逐步凸显

     3.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4.建设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三)金融街功能街区的发展模式

     1.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开发模式

     2.高端引领、绿色环保的建设模式

     3.统筹实施、机构参与的管理模式

     4.市场为基、政府支持的运作模式

   三 创新金融街功能街区的融合发展机制

    (一)新形势下金融街发展品质需要提升

     1.落实首都新定位对金融街功能街区发展提出新要求

     2.金融街功能街区发展的困境

     3.金融街功能街区发展品质提升的三大方向

    (二)整合发展是金融街品质提升的根本路径

     1.功能整合

     2.空间整合

     3.制度整合

    (三)关于推动金融街功能街区整合发展的若干建议

     1.完善金融街功能街区的规划决策机制

     2.完善金融街功能街区的统筹协调机制

     3.完善金融街功能街区的政策支持机制

     4.完善金融街功能街区的公共服务机制

  B.6 构建社区认同的实践路径研究

   一 社区认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

    (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居民自我心理意识的需求

   二 社区认同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社区

     2.认同

     3.社会认同

     4.社区认同

    (二)理论研究

    (三)影响因素

   三 金融街构建社区认同的实践

    (一)区域特点

    (二)社区认同的独特性

     1.存在机构和居民两类主体,形成不同层次的需求

     2.区域人口结构特征复杂,可能带来潜在的社会失衡

     3.多种形态文化互相碰撞,形成诸多挑战

    (三)“五个认同”做法

     1.以“共驻共建”为导向,强化“愿景认同”

     2.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强化“机制认同”

     3.以“利益平衡”为原则,强化“心理认同”

     4.以“和谐融合”为目标,强化“文化认同”

     5.以“安全稳定”为保障,强化“秩序认同”

   四 基于社区认同理论实践提升居民社区认同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动社建

    (二)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社会组织的凝聚功能

    (三)转变观念,推动“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发展

    (四)增加社区娱乐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五)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Ⅳ 调研报告

  B.7 社区分类治理与社区服务精准化

   一 金融街推动社区治理“一居一特”

    (一)金融街街道基本情况

    (二)社区分类及其特点

    (三)金融街街道推动“一居一特”社区建设工程

   二 以4个社区为代表的社区分类治理实践

    (一)四个社区基本情况

     1.丰融园社区

     2.丰汇园社区

     3.京畿道社区

     4.民康社区

    (二)4个社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诉求

     1.丰融园社区:停车位少,丰侨公寓内楼道圈占情况处置难

     2.丰汇园社区:社区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盘活和整合难

     3.京畿道社区:社区基础设施薄弱,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

     4.民康社区:驻区单位多,共建共治共享难

    (三)4个社区分类治理的工作思路

     1.丰融园社区:发展社团组织,推行“居民公约”

     2.丰汇园社区:盘活社区资源,聚焦社区服务

     3.京畿道社区:创和德睦邻,汇时代新风

     4.民康社区:建立区域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整合辖区资源服务民生

   三 街道推行分类治理的地方实践

    (一)朝阳区奥运村街道:“物业联盟”有效推动社区治理

    (二)嘉峪关利民社区:“五举措”做好社区为老服务

    (三)虹口区江湾镇街道:“五步法”着力推进居民自治

    (四)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手机党支部”的金泽苑模式

   四 对社区“一居一特”品牌化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一)社区分类治理与社区精准化服务的宏观思考

     1.分类扶持:在社区评估的基础上,以特色社区建设为依托,分类、分层次推动社区建设

     2.贴近居民:在差异化发展中,发挥优势,找准定位,体现“亲民”,提高居民参与率

     3.借用外力:集中全民智慧,放手社会组织参与,创建多元共治的社区

     4.分工分责:以社区为基础,明确区政府、街道、社区居委会的责任,加强分工协作

     5.持续推动:及时总结问题经验并改正和激励,增强特色社区建设的持续力

    (二)金融街四类型社区“一居一特”品牌重塑建议

     1.丰融园社区:重在重塑国际化社区功能

     2.丰汇园社区:重在提高辖区资源统筹能力

     3.京畿道社区:重在推动物业管理服务可持续

     4.民康社区:重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B.8 关于金融街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时间与过程

    (三)调研方法与对象

   二 金融街实施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7个社区联合纪检组基本情况

    (二)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1.选准用好专员,确保履职能力

     2.厘清职责定位,明确工作任务

     3.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4.大胆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提高

    (三)落实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评估

    (四)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1.“一言堂”现象明显减少,提高了基层政府公信力

     2.打破了社区属地管理限制,促进了社区的资源整合

     3.履行主体责任意识增强,形成了和谐稳定的党群关系

     4.社区经费使用不断规范,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 金融街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纪检专员、纪检委员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二)纪检专员、纪检委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三)社区工作制度和管理体制建设有待完善

    (四)监督考核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待加强

   四 推进金融街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工作对策建议

    (一)坚持廉政思想教育,筑牢社区纪检人员的思想根基

    (二)推进工作作风建设,提升社区纪检组织的服务水平

    (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构建社区纪检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拓展监督考核渠道,构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常态化机制

  B.9 关于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一)调查意义与目的

    (二)调查时间与过程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

   二 金融街街道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情况和做法

    (一)金融街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情况

     1.西斜街整治背景和整治意义

     2.西斜街基本情况

     3.西斜街存在问题

    (三)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具体做法

     1.探索党支部建立在街巷上,完善街巷整治工作领导机制

     2.全面落实街巷长管理机制,深入推进街巷胡同自治共建

     3.动员引导社会单位积极参与,建立街巷整理方案库

     4.建立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实现物业服务街巷全覆盖

   三 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工作成效

    (一)试点社区成绩显著,逐步实现街道覆盖

    (二)街道领导信息上墙,街巷整治自信心足

    (三)街巷党员以身作则,榜样作用众志成城

    (四)街巷支部自主创新,创新整治“新花样”

   四 金融街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支部建在街巷上”品牌化,探索基层党建管理创新

    (二)深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理念,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三)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建设,加强经验借鉴和交流

    (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使环境整治工作赢民心、顺民意

  B.10 关于金融街街道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时间与过程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

   二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非公党建基本情况

    (一)金融街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

    (二)金融街非公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范围不断加大

    (三)金融街非公党建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

    (四)金融街非公党建工作的平台不断夯实

   三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基本做法

    (一)分层分类培育管理,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

    (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夯实数据基础,完善党建管理机制建设

    (四)注重活动引领,突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四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企业自身属性限制,非公党建工作开展难度大

    (二)党员干部综合能力欠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质量不高

    (三)非公企业党建保障制度不健全,非公党建工作生命周期短

    (四)社区党建与非公党建缺乏内在联系,影响党建基层工作覆盖面

   五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以服务促管理,协调非公党建各方利益资源

    (二)以社区党建为抓手,实现金融街非公党建全覆盖

    (三)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金融街非公党建体系建设

 Ⅴ 案例报告

  B.11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的繁星样本

   一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背景和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

    (三)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途径

   二 繁星戏剧村独特定位

    (一)基本情况:首家体验型戏剧文化产业园

    (二)企业使命:倡导文艺生活,传递人文关怀

    (三)发展战略:市场化管理和公益化服务双轮推进

    (四)运营模式:剧场运作和戏剧制作一体化

   三 繁星戏剧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

    (一)公办民助,在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面发挥企业专业化优势,实现企业与政府间资源优势互补

    (二)公私合作,以订立契约的方式,共同建立文化项目及产品推介机制,拓展社会参与平台

    (三)资源共享,深化与街道社区合作交流,服务辖区居民文化生活

    (四)公益先行,丰富专场公益活动主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四 繁星戏剧村公共文化服务成效

    (一)解决了政府资源不足和专业性不强问题

    (二)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三)在区域社会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 繁星戏剧村对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启示与思考

    (一)政府积极引导为企业参与文化多元供给创造良好环境

    (二)企业主动衔接国家政策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

    (三)街道全力统筹资源探索企业公共文化供给长效机制

  B.12 威斯汀:探路“党工团一体化”国际合作企业党建模式

   一 背景:加强国际合作企业党建是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

    (一)加强党建是对国际合作企业的时代要求

    (二)加强党建是国际合作企业文化融合的现实需要

    (三)威斯汀大酒店创建国际合作企业党建工作模式

   二 历程:威斯汀大酒店“党工团一体化”党建思路

    (一)威斯汀大酒店不能成为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二)把党支部建在工会上

    (三)“党工团一体化”的形成

   三 做法:威斯汀大酒店以“三型”党建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服务型党建,着力推动酒店科学发展

    (二)创新创新型党建,着力打造先进企业文化

    (三)创新学习型党建,着力凝聚职工群众力量

   四 效果:威斯汀大酒店“党工团一体化”党建模式的成效

    (一)找到利益平衡点,推进中西双方互利共赢

    (二)找到文化共鸣点,推动多元文化有机融合

    (三)找到政策接入点,促进政策红利有效释放

    (四)找到工作兴奋点,激发广大员工工作热情

    (五)找到党建发力点,实现党建工作复制推广

   五 启示:威斯汀大酒店“党工团一体化”凸显党建文化魅力

    (一)党建文化具有先进性,为各类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党建文化具有包容性,为与不同文化融合发展提供方法和路径

    (三)党建文化具有创新性,为国外企业“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支撑和信心

  B.13 政府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一 非紧急救助是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与提升

    (一)非紧急救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信息技术为非紧急救助服务提供支撑

    (三)非紧急救助属于社会公共安全的范畴

    (四)非紧急救助是政府与居民间的沟通桥梁

   二 金融街非紧急救助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非紧急救助服务平台

    (二)非紧急救助工作受理范围

    (三)非紧急救助服务运行原则

    (四)按照网格责任区进行管理

   三 金融街非紧急救助服务工作三大举措

    (一)规范运行机制

    (二)健全保障机制

    (三)完善预警机制

   四 金融街非紧急救助服务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政府服务流程管理的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实现政府服务和公众需求有效对接——提供精准服务

    (三)加强政府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 金融街非紧急救助服务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一)扁平化管理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

    (二)公共治理理论下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三)大数据时代推动政府治理的变革

  B.14 社会组织参与商务楼宇服务管理的金融街探索

   一 西城区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成立的背景和动因

    (一)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助推社会组织发展

     1.社会组织的社会性,能发挥政社分开、管办分离作用

     2.社会组织的灵活性,能达到自主管理与广泛参与效果

     3.社会组织的联结性,能推动公共资源与服务需求对接

     4.社会组织的公益性,能弥补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不足

    (二)街道职能转变加快商务楼宇管理模式创新

     1.街道经济职能弱化,使得商务楼宇管理创新更为迫切

     2.街道社会服务与社会动员能力不断增强,为商务楼宇创新创造条件

     3.实施基层事权改革,为基层创新指明方向

    (三)金融街商务楼宇高度集聚凸显新需求

     1.金融街是北京高端产业功能区,承载着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

     2.金融街集聚大量高端企业,商务楼宇是其产业主要单元

     3.金融街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凸显服务管理新需求

   二 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的运行情况和成效

    (一)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有效运行的基础

     1.严格按照章程约束组织行为

     2.逐步建立完善24项规章制度

     3.做好党建引领和经费保障工作

    (二)完善的外部运行体系拓展了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发展的空间

     1.搭建平台,发挥四大功能

     2.联结主体,提供三类服务

     3.开展活动,打造三大品牌

    (三)商务楼宇协会的承载力、引领力、服务力不断提升

     1.承载力得到不断提升

     2.引领力得到不断提升

     3.服务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 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发展的价值与趋势

    (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商务楼宇服务管理模式的价值

     1.实现了政府善治,解决了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2.推动了多元共治,解决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

     3.推进了楼宇自治,解决了服务差异与服务供给的问题

    (二)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发展面临的瓶颈

     1.自身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2.服务管理覆盖的广度和宽度还需进一步延展

     3.服务专业化和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商务楼宇服务管理模式的趋势

     1.健全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实现有效监督

     2.融入楼宇服务三级体系,完善功能定位

     3.拓展协会管理服务功能,突出枢纽作用

  B.15 金融街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社会化”的实践

   一 金融街所面临的社会救助新形势

    (一)社会救助是一项兜底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关键在“精准化”

    (三)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社会化”

    (四)金融街全力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 金融街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社会化”的具体做法

    (一)“五个精准”贯穿救助全过程

    (二)“六类救助”力求实现精准覆盖

    (三)建立“慈善帮扶”救助机制

    (四)推动社会资源精准对接救助需求

   三 金融街社会救助“精准化”“社会化”取得的成效

    (一)着力构建起“社区联动机制”

    (二)全面激发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三)推动救助工作“精细化”管理

    (四)策划社会项目“靶向性”救助

   四 金融街社会救助工作的启示和思考

    (一)精准救助需要精细化管理

    (二)重视以社区为源头的社区救助

    (三)拓展灵活有效的社会化参与渠道

 基本子库

 主编简介

 中国皮书网

 法律声明

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是首都发展的要务。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带头以“四个意识”做好首都工作,坚持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的主线,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发展品质取得重要突破。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城区15个街道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统筹区域各类资源,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综合执法体系,精准指导社区建设,探索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积极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过险滩”“闯路子”,不断为基层治理增加新的内涵和提供可复制、易操作的鲜活经验,对国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具有极强的理念提升价值和路径借鉴意义。《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金融街篇》立足金融街功能街区特性,以提升区域发展品质、打造和谐宜居示范街为主线,紧紧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功能街区融合发展、社区分类治理和社区精准化服务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总结繁星戏剧村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威斯汀酒店“党工团一体化”党建模式、社会组织参与商务楼宇管理、社会救助“精准化”“社会化”等典型经验和做法。本书认为,金融街在落实首都战略新定位,进行功能疏解和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当进一步以提升街区发展品质为根本,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走集约、品质化发展之路。以“共生共荣”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街道、社区、驻区单位间多元互动参与城市治理;以“共建共享”为理念,推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以“区域协同”为动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跨部门协同合作;以“品质立街”为发展目标,推动街区整理,进一步进行产业优化和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在实现和谐共生的金融街地区社会治理目标道路上不断实践与探索。

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2017。

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西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7。

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西城区孙硕区长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誓师大会上的讲话》,2017。

金融街街道办事处:《金融街街道宫浩主任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誓师大会上的讲话》,2017。

金融街街道办事处:《金融街街道“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7。

金融街街道办事处:《金融街街道2017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年度总结》,2017。

吴学安:《告别“大城市病”呼唤重塑城市功能》,《城市开发》2016年第4期。

张玉荣:《根治“城市病”,解决老百姓看得见的“痛”》,《小康》2016年第2期。

杨宏山:《改进首都城市治理亟待创新机制》,《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4期。

杨松:《正确认识和把握首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2期。

徐斌:《从教育管理入手提升社区党员意识研究》,载《西城区2015年度优秀调研成果汇编》,2016。

段树平:《党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体现先进性》,《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刘树燕:《党员意识现状与建设路径浅析》,《理论学刊》2012年第8期。

魏登才:《论党员意识的养成》,《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宋伟:《在学与做中强化党员意识》,《延安日报》2016年5月16日。

程军刚:《基层党员亟须强化党员意识》,《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6月24日。

《关于西城区功能街区如何进行功能转型的几点思考》,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资料,2016。

《北京西城功能街区发展报告》,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资料,2015。

连玉明:《北京市西城区城市创新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功能街区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西城区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资料,2012。

《西城区功能街区发展模式及战略问题研究》,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资料,2015。

梁耀波:《基于复合功能理念下的城市新功能区规划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桂林理工大学,2011。

辛自强、凌喜欢:《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心理研究》2015年第5期。

李雯雯:《“扎根”:台湾社区营造中的文化认同构建》,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

桑志芹、夏少昂:《社区意识:人际关系、社会嵌入与社区满意度——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调查》,《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彭莉莉:《社区认同研究——基于武汉市的社区建设实践》,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2。

袁磊、孙其昂:《社区认同的群体路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何继新、李原乐:《“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探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

袁磊、孙其昂:《社区认同的群体路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

卢爱国:《社区体制变革进路:从行政整合到分类治理》,《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付礼:《平房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分类与多元治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12。

刘海英:《“社区纪检”促和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12月。

马穆青:《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福州市纪委监察局,2014年8月22日。

《社区纪检专员工作手册》,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6。

《金融街街道关于社区纪检组织设置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6。

《西城区试点向社区派驻纪检专员推进纪检工作向基层延伸》,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5。

《关于印发〈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资料,2017。

《关于疏解整治促提升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的汇报》,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7。

《金融街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7。

《金融街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资料汇编》,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7。

《金融街街道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进展情况》,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7。

《金融街西斜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概述》,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资料,2017。

孙力:《大城市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党政论坛》2014年第1期。

韩明清、张越、黄杉:《城市有机更新的行政管控体系建构——以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为例》,《建筑与文化》2011年第11期。

饶传坤、李军洪、侯建辉、陈丽、周舟:《旧城整治中的公众参与实证探讨——以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为例》,《城市规划》2007年第3期。

徐雷、毛丽敏:《重塑失落的历史街巷空间——杭州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的意义解析》,《华中建筑》2006年第5期。

《金融街街道非公党建“两个覆盖”工作汇报》,金融街街道组织部资料,2017。

金融街街道组织部:《金融街街道党建工作会发言》,2017。

王晓丽、刘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比较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王曙彬:《新形势下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思考》,《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6年第7期。

王晓辉:《凝心聚力抓党建,服务企业促发展——朝外地区非公企业党总支党建工作纪实》,《基层党建与社会》2014年第3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7。

杨振铎:《北京市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分类供给方式研究》,《上海文化》2014年第4期。

孙晓莉:《公共服务论析》,《新视野》2007年第1期。

欧小蓉:《供给侧视域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初探》,《清江论坛》2016年第4期。

张秋洁:《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管理论坛,2012年5月。

赵晨:《公共服务社会化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

张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11期。

秦锦屏:《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几点思考》,《神州民俗》2016年第12期。

胡董永:《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概念和范畴分析》,《参花》2016年第13期。

李俊洁:《浅谈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5期。

中共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组:《加强党建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发展——国际合作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战略思考》,2016。

蔡旅律:《在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难点和思路》,《今日海南》2007年第12期。

陈莉:《新时期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商》2016年第10期。

刘兆祥:《科学把握外资企业非公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唯实》2014年第4期。

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魅力党建:涉外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的调查与思考》,2016。

罗翎音:《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36期。

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的来临》,《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第3期。

刘高飞:《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5。

陈明亮:《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窦悦、王建华:《试论政府热线的发展及其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杨柯:《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困境及道路选择》,《理论月刊》2013年第1期。

陈奇星:《完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思考:基于上海市的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1期。

高海虹、王彩云:《政府购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理论导刊》2012年第8期。

任月红:《公共服务外包:实践趋势与主要瓶颈》,《北方经济》2012年第9期。

王为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金融经济》2005年第10期。

林艳琴:《论和谐社会下的社会救助制度之完善》,《东南学术》2011年第3期。

蔡铭:《浅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就业与保障》2011年第7期。

郭彦超:《试述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定位》,《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8期。

江治强:《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西部论坛》2015年第4期。

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