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思想与行动图书

Thoughts and Actions: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China Rural Social Work

SSAPID:101-7006-7007-12
ISBN:978-7-5201-302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甄选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部分杰出代表人物,对他们的农村社会工作思想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同时对于农村社会工作如何介入乡村留守人口、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了尝试性实践,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探索性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作 者: 郭占锋
编 辑:任晓霞;马甜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文前辅文

 第一章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工作

  第一节 农村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城市社会工作与农村社会工作之间的差异争论

  第三节 农村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遭遇的问题与挑战

   (一)发达国家农村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二)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三)农村社会工作者面临来自社区的挑战

  第四节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工作研究视角转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视角

   (二)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

  第一节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 第一阶段(1926年之前):缺乏专业性的农村社会工作

   二 第二阶段(1926~1948年):专业农村社会工作的初步尝试

    (一)对社会弱势人群的关照:建立中国第一家社区服务机构

     1.沪东公社简介及其发展历程

     2.沪东公社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

    (二)关注时代变迁与社会问题:服务对象与领域不断扩展

    (三)三位一体:实务工作、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1.社会工作实务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3.学术研究与本土化的探索

    (四)沪东公社的历史经验对当前发展社会工作的启示

     1.积极回应社会问题,扩展服务对象与服务领域

     2.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挖掘本土学术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

   三 第三阶段(1949~1977年):行政性非专业化的农村社会工作

   四 第四阶段(1978~1989年):半行政化的农村社会工作

   五 第五阶段(1990年至今):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时期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现状

   1.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2.新农村发展研究

   3.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研究

   4.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

   5.农村扶贫、农民生计与农村留守人口研究

   6.农村社会工作的其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与城市社会工作相比,农村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严重滞后

   (二)仍然沿袭单一视角分析农村社会问题

   (三)机械套用西方的社会工作方法,导致“文化识盲”

   (四)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跟踪性实验研究

   (五)对农村社区和农民群体的文化缺乏深入研究

  第四节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契机与前景展望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区形态发生转化,更需要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

   (三)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农村社会工作的参与

   (四)助力扶贫济困,农村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思想名家

  第一节 晏阳初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 晏阳初乡村社会建设理念

    (一)中西融合的“新民本”思想

    (二)“平等”“参与”的工作理念

    (三)系统整体的农村发展观

    (四)以培育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导向

   二 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培育良好的农村社会工作职业观

    (二)树立成功本土化西方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典范

    (三)清楚农村社会工作者所担当的角色至关重要

    (四)以促进农民能力建设(capacity-building)为发展宗旨

  第二节 梁漱溟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 乡村建设运动及其理念对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

    (一) 创办“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民众教育

    (二)倡导“平等”、“自由”、“以人为本”和“民主参与”的乡村工作理念

    (三)通过乡约来规范乡村社会秩序,重构乡土社会

    (四)以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导向的乡村教育实践

     1.对以情义为核心的伦理关系的重视

     2.无差别的职业分途观的深入剖析

     3.强调农民自觉精神和知识分子的突出作用,注重团体意识的培养

     4.重视文化因素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5.社会系统理论的应用

   二 乡村建设理论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新模式

    (二)树立农村社会工作者正确的价值观和角色定位

    (三)探索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农村社会工作制度

    (四)以提升农民自我能力建设为发展宗旨

    (五)注重个人潜质的发挥,有效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

    (六)重视团体精神,注重协同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七)激活乡村文化,发挥文化和教育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八)走整体发展的农村建设道路

    (九)社会工作行政方法的适时介入

   三 小结

  第三节 陶行知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陶行知社会救助思想

    (一)陶行知社会救助核心思想

    (二)西方社会救助思想本土化

    (三)陶行知对“行”与“知”的探索

   二 陶行知社会救助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发展

    (二)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三)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三 结语

  第四节 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思想

   一 引言

   二 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思想

    (一)强调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

    (二)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三)主张“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的工作理念

    (四)重视对边疆社会工作者的培养

   三 对于建设边疆地区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培养“边疆人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边疆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

    (三)注重“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的工作原则

    (四)加强对边疆社会工作者的培育

   四 结语

  第五节 卢作孚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 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中的社会工作理念

    (一)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

    (二)强调建设现代集团生活

    (三)重视企业职工及其培训

    (四)注重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五)提倡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农村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

    (一)秉承社会工作价值观,开展专业助人服务

    (二)培养农村当地人才,建设社工专业队伍

    (三)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四)开展乡村社会教育,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五)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加强农村组织建设

   三 小结

  第六节 朱友渔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 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

   二 中国慈善的思想与实践

    (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慈善

    (二)中国慈善事业的实践

     1.官方的慈善

     2.民间的慈善

    (三)中国慈善事业的特点

   三 中国慈善事业的思想与实践对当代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中国慈善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契合点和差异性

     1.助人的服务活动

     2.互助的服务理念

     3.改善民生的服务目标

     4.慈善与社会工作的差异性

    (二)对于当代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1.依其所需,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持续性服务

     2.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互助力量

     3.关注民生,确保农村社会福利落到实处

     4.融合发展,发挥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之合力

  第七节 雷洁琼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 引言

   二 江西妇女干部培训中蕴含的农村社会工作思想

    (一)注重培养妇女干部,重视领导的作用

    (二)个别化与集体生活结合,民主参与

    (三)倡导“平等、自由”思想,以人为本

    (四)开展妇女工作,增强妇女权利意识,注重妇女意识的培养

   三 雷洁琼农村社会工作思想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注重培养农村社区领袖人物

    (二)提倡“以人为本,民主参与”

    (三)挖掘农村弱势人群潜力,构建支持系统

 第四章 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介入

  第一节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

   一 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冲动易怒

    (二)敏感自卑

    (三)抑郁

    (四)缺乏安全感

    (五)厌学

   二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个体方面

    (二)家庭方面

    (三)学校方面

    (四)社区及其环境方面

   三 个案工作介入方法

    (一)社会心理治疗模式挖掘深层诱因

    (二)叙事治疗模式重构故事情节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改变错误认知

    (四)行为治疗模式纠正偏差行为

     1.循序减敏法细分工作目标

     2.正增强给予积极强化

   四 结语

  第二节 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的小组工作介入

   一 研究背景

   二 调查地区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现状

    (一)调查地区及研究对象情况

    (二)调查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情况

    (三)调查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支持网络情况

    (四)调查地区农村留守妇女互助行为开展情况

   三 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的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一)农村留守妇女需求评估

    (二)农村留守妇女小组工作介入方案

     1.需求评估

     2.小组性质

     3.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模式

     4.小组工作目标

     5.小组成员招募

     6.活动反思

     7.小组工作评估

   四 总结与讨论

    (一)总结

    (二)讨论

  第三节 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社会工作干预

   一 社会工作中的抗逆力与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介入

    (一)社会工作视野下的抗逆力视角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疏离:何以可能?

   二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实践模式

    (一)干预目标与服务方法

    (二)抗逆力提升的逻辑层次

    (三)社工干预效果的评估

   三 抗逆力干预服务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第四节 乡村旅游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

   一 研究区域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 Y村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去权的表现

    1.社区旅游参与去权

    2.社区旅游建议去权

    3.社区旅游获益去权

    4.社区旅游信息去权

   三 社区增权:实现古村落旅游社区共享发展的有效途径

    1.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社区“经济增权”

    2.建立有效的决策参与机制,实现社区“政治增权”

    3.挖掘社区村民的文化自觉,实现社区“心理增权”

    4.进行全方位的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社会增权”

   四 结语

  第五节 环境污染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

   一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一)公众参与环保现状研究

     1.国外公众参与环保现状

     2.国内公众参与环保现状

    (二)公众参与环保对策研究

     1.国外公众参与环保对策

     2.国内公众参与环保对策

    (三)社会工作介入公众参与环保研究

   二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民环保参与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 Y村村民环保参与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对村庄环境的污染

    (二)村民环保参与程度低

     1.村民参与理念偏颇

     2.村民缺乏环保知识的学习

    (三)环保宣传工作不到位

     1.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村委会宣传不足

     2.环保组织缺乏

   四 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1.村民参与实践的模式单一

     2.工作方法单一

     3.参与不足

     4.后期追踪与回访较难实现

    (二)建议

     1.与当地村委会建立良好关系

     2.根据调查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社工服务

     3.实现多元化服务模式

  第六节 少数民族村庄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

   一 引言

   二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介绍

    (一)高校科研实践型

    (二)政府主导型:湖南S县的实践

    (三)非政府组织运作型:行动援助组织的实践

    (四)三种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

   三 总结与建议

    (一)探索多主体协同合作的实践模式

     1.政府进行整体规划与支持

     2.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具体工作的开展

     3.高校为政府规划提供研究建议并作为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的实践

    (二)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1.制定出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开展的政策

     2.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机制

     3.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经费支持机制

     4.引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少数民族农村地区

     5.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服务时关注少数民族的独特性

     6.高校就近选择项目点,形成本土研究特色

    (三)总结

  第七节 基层社会治理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口流动导致村庄管理者流失

    (二)资源利用问题影响村庄发展

    (三)村民参与不足导致村庄自治能力不强

    (四)村级关系不良导致村庄凝聚力减弱

   三 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

    (一)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倡导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

    (三)遵循科学的工作方法

    (四)拥有系统的理论指导

   四 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

    (一)培育村级干部服务意识,培养社区领袖参与意识

    (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服务资源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四)缓解矛盾纠纷,提升村庄凝聚力

   五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农村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

  第一节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社会工作的作用

   一 以人为本是扶贫工作的价值取向

    (一)以人为本构建平等关系

    (二)以人为本尊重多元文化

    (三)以人为本注重强化个人潜能

    (四)以人为本强调维护参与权利

    (五)以人为本突出增权能力

   二 去标签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明确标签作用,摘掉负面标签

    (二)树立正确认知,关注心理状态

    (三)帮助激发潜能,推动助人自助

   三 精准扶贫模式是反贫困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一)从农村反贫困社会工作模式中学习科学方法

    (二)从农村反贫困社会工作策略中学会整合优势

    (三)从农村反贫困社会工作中学会创造机会

   四 服务型角色是扶贫开发中的主要力量

    (一)支持者

    (二)资源提供者

    (三)宣传者

    (四)执行人

   五 小结

  第二节 个别化原则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个别化原则的内涵

    (一)个别化原则的含义

    (二)个别化原则的特点

   三 个别化原则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个别化原则是适应新形势下政策取向的必然选择

    (二)个别化原则是促进贫困人口自我增能的关键因素

    (三)个别化原则是建构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 个别化原则在精准扶贫中的具体运用

    (一)精准识别阶段:个别化导向界定“真贫”需求

    (二)精准帮扶阶段:个别化方式活化扶贫举措

    (三)精准管理阶段:个别化追踪助力管理机制

    (四)精准考核阶段:个别化反馈创新评估体系

   五 结论与建议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中的人本主义应用研究

   一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

    (一)人性观

    (二)自我实现观

    (三)自我概念

   二 精准扶贫中人本主义治疗的应用

    (一)关注个体,以受助者为中心

    (二)注重能力建设,实施差别帮扶

    (三)建档立卡,进行个案管理

   三 小结

  第四节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一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

   二 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一)精准识别缺乏监督,“识别排斥”现象严重

    (二)帮扶政策“一刀切”,扶贫针对性不足

    (三)过度依赖扶贫政策,贫困者自身动力不足

   三 农村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

    (一)农村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农村社会工作拥有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农村社会工作能够积极融入社区与贫困户

   四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一)以“第三方”为契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二)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别化帮扶

    (三)以“赋权”为目标,重视扶贫对象能力建设

     1.挖掘优势,悦纳自我

     2.拒绝“标签”,实现增能

    (四)以“社区”为纽带,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1.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2.构建扶贫对象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五节 助人自助理念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一 助人自助的概念内涵

   二 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扶贫止于助人的缺陷性

    2.被脱贫、“数字脱贫”等问题较为突出

    3.扶贫队伍建设不足

   三 启示

    1.“助人”还需先“自助”

    2.明确扶贫工作目标,“自助”比“助人”更重要

    3.要注重发掘优势资源,而不是聚焦问题

    4.转变扶贫理念,建立一种平等的帮扶关系

   四 小结

 后记

该书甄选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部分杰出代表人物,对他们的农村社会工作思想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同时对于农村社会工作如何介入乡村留守人口、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了尝试性实践,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