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0

中国西部工业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Wester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ina (2012)

SSAPID:101-7005-6725-69
ISBN:978-7-5097-353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书中重点分析和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后五年,即“十一五”期间的成就、总体发展形势,西部经济发展西部的特色、优势产业,明确了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西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方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西部主要工业行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西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推动西部主导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部工业蓝皮书
编 辑: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西部工业蓝皮书项目组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前言

 摘要

 著者简介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中国西部工业“十一五”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对策建议

   一 西部经济发展总体形势

   二 影响西部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走势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1.当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

     2.产业转移已出现西进之势

     3.西部新型工业化的趋势

    (三)西部工业发展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1.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资源约束

     2.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环境约束

     3.西部地区工业发展“资源依赖”约束

     4.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的体制机制约束

     5.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自身素质的约束

     6.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支撑约束

   三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层面

     1.抓住产业转移战略机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3.确立西部重点工业行业,加快重点行业发展

     4.推进西部军工企业转型,增强西部工业实力

    (二)企业层面

     1.建立合理的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三)区域层面

     1.优化西部产业布局,建立特色产业集群

     2.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打造西部新增长极

    (四)政策层面

     1.采取多种消费刺激政策,激活西部工业市场需求

     2.加大财政补贴金融信贷,助推西部工业市场发展

     3.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强化西部经济区域功能

     4.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转变西部经济增长方式

     5.协调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构建西部和谐经济社会

 BⅡ 综合篇

  B.2 东西部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一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形势

    (一)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快速上升,与东部的差距仍不断拉大

    (二)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也不断上升,但低于总量的增速,与全国和东部的差距拉大的速度快于总量数据

    (三)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之间的发展亦不均衡,差距也在拉大

     1.总量上的差异

     2.人均上的差异

     3.人口上的差异

   二 东西部三次产业发展差距

    (一)东西部绝对差距中,工业的差距最大

    (二)东西部第三产业的差距仍是由工业差距引起

   三 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总体形势

    (一)西部地区在2006~2010年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总体增长速度,其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上升

    (二)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拉大,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

  B.3 西部工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一 西部消费需求分析

    (一)西部地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与东部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东西部绝对差距仍呈不断拉大趋势

    (二)西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析

    (一)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形势

     1.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十一五”时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和全国水平,与东部的相对差距大幅度缩小,但西部投资总额远远低于东部,东西部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2.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系数比较

     1.西部地区投资效率系数①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08~2010年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与东部的差距更大;投资效率系数②高于全国水平,并呈上升趋势,略低于东部水平

     2.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系数①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不大,其中新疆、贵州较为突出

     3.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系数②在各省市区之间的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四川最为突出

   三 西部银行存贷款规模分析

    (一)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快于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也很大,其中四川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区

    (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西部地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总体上逐年上升,且增长速度快于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地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也很大,其中四川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区

    (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快于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也很大,其中四川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区

   四 西部经济外向度分析

    (一)进出口总额

     1.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和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进出口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较为突出

    (二)出口情况分析

     1.西部地区出口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出口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较为突出

    (三)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

     1.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快于全国和东部增长速度,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各省市区外商投资总额差距很大,其中四川较为突出

   五 科技产出分析

    (一)西部地区国内三种专利授权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且增长速度更快,东西部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

    (二)西部地区三种专利中,发明类*数量和所占比重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发明类专利占比要高于东部,但由于总授权量和增速相差较大,西部地区发明类专利授权量远远小于东部,且差距越来越大

    (三)西部三类专利授权量所占全国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与东部的差距不断拉大

    (四)西部地区国内三种专利授权量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六 小结——东西部各项因素比较

  B.4 东中西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 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思想及应用模型建立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思想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建立

     1.国家增长分量

     2.空间产业结构偏离分量

     3.空间竞争力偏离分量

     4.空间增长速度

   二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三 计算结果及比较分析

    (一)第一产业比较分析

    (二)第二产业比较分析

    (三)第三产业比较分析

   四 主要结论

    (一)第一产业方面

    (二)第二产业方面

    (三)第三产业方面

  B.5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一 分析方法与模型

    (一)因子分析法概念

    (二)指标选择与说明

    (三)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四)因子分析的基本方法

     1.因子提取

     2.因子旋转

     3.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4.因子得分的求取

   二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企业竞争力静态分析与评价

    (一)工业规模实力

    (二)工业企业运营能力

    (三)工业企业社会贡献能力

    (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五)工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序

   三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企业竞争力动态分析与评价

  B.6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分析与评价

   一 概念和方法

   二 西部各省市区RCA指标比较分析

    (一)西南地区

     1.四川省

     2.重庆市

     3.广西壮族自治区

     4.云南省

     5.贵州省

    (二)西北地区

     1.陕西省

     2.甘肃省

     3.青海省

     4.宁夏回族自治区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内蒙古自治区

   三 东西部产业竞争力比较

    (一)东西部RCA指标比较

    (二)东西部产业区位商指标比较

 BⅢ 专题篇

  B.7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

   一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β绝对收敛分析

   二 东西部地区间收敛性的时间序列分析

    (一)绝对差距

     1.单位根检验

     2.Johansen协整检验

     3.拟合模型

     4.结果分析

    (二)增长速度的差距

     1.单位根检验

     2.Johansen协整检验

     3.拟合模型

     4.结果分析

   三 西部各省市区发展状况

    (一)全国及各地区锡尔系数比较分析

    (二)西部各省市区人均GDP与东部的比较

  B.8 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一 川渝经济发展形势

    (一)川渝两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于全国和东部平均增长速度,但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二)川渝两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于全国和东部平均增长速度,但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三)四川与东部相比在三次产业结构上存在差距,第二、三产业的差距非常大

   二 川渝同东部差距实证分析

    (一)四川与东部平均的绝对差距

     1.模型选择

     2.计量方法

    (二)重庆与东部平均绝对差距

     1.单位根检验

     2.Johansen协整检验

     3.模型估计结果

    (三)川渝平均与东部平均的绝对差距

     1.单位根检验

     2.Johansen协整检验

     3.模型估计结果

   三 川渝经济区的主导产业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二)农副食品加工业

    (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六)通用设备制造业

    (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八)饮料制造业

    (九)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B.9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政府职能让渡问题研究*

   一 中国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与问题

    (一)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概况

    (二)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问题

   二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政府职能让渡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政府职能让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的选取与设计

     2.数据来源

    (二)东西部比较

     1.政府行政效率

     2.排污容忍度

     3.税收比例

     4.利润率

     5.股权让渡

     6.外资企业“工业三废”排放量

    (三)比较结果及原因分析

   三 我国东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中政府职能定位的差距

    1.东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政府职能的新变化

    2.东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政府职能定位的差距

   四 我国西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应对措施

    (一)正确定位政府职能

    (二)全面认识跨国公司,承接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产业

    (三)大力承接服务外包业,合理让渡政府职能

    (四)加强对外资的监管

    (五)培育承接国际产业的市场主体

  B.10 通往低碳之路:成都市双流县新能源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一 新能源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的概念

    (二)新能源产业的特征

     1.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急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

     2.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

     3.新能源产业是新兴的弱小产业,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和政策驱动型产业

     4.新能源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和高能耗特点,有很高的进入门槛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三 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概况

     1.园区概况

     2.入驻企业和项目概况

     3.园区新能源产业体系概况

    (二)优势条件

     1.良好的发展机遇

     2.政府的大力支持

     3.优越的区位条件

     4.较为丰富的人力和矿产资源

     5.完善的基础配套

     6.雄厚的科技力量

    (三)存在问题

     1.融资难

     2.配套产业不发达,产业链不完善

     3.资源保障问题

     4.技术水平有限

   四 理论前提、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前提:产业集群理论

    (二)资料来源

    (三)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和GEM模型相结合

     1.层次分析法

     2.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GEM模型

   五 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分析

    (一)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因素

    (二)GEM模型的量化

     1.第一步:对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因素附值

     2.第二步:进行“因素对”计算和转换,计算“因素对分值”

     3.第三步:计算“集群线性分值”

     4.最后做两次转换

     5.结果评价等级

    (三)用GEM模型对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评价

     1.评价步骤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双流县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设施方面

     2.园区具有强大的外国市场竞争力,但国内市场竞争力却偏低

     3.企业组织及结构、战略和竞争力较好

     4.供应商及相关辅助行业与资源两项指标偏弱

   五 对策措施

    (一)政府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加大资金和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尽力促进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1.实行有保有压政策

     2.设立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同时尽力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3.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三)大力加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提高园区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做大做强园区现有的“五中心三平台”,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鼓励企业作为研发主体

     3.政府积极引导新能源的技术研发

     4.建立新能源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实施新能源产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四)通过一系列政策创造市场需求,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制度,加快培育应用市场,注重引导社会的消费观念

     1.政府对新能源消费市场的开拓加以激励和扶持

     2.对新能源上网电价实施市场保护价,完善市场规则和准入制度,并积极解决新能源并网发电问题

     3.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引导社会的消费观念

    (五)加快载体规划与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延长园区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1.加强规划

     2.加强项目引进

  B.11 贵州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 引言

   二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简述

    (一)索洛余值法(SR)

    (二)隐性变量法(LV)

   三 数据选取与处理

    (一)产出量

    (二)劳动投入

    (三)资本投入

     1.基期资本存量K0

     2.折旧率δ

     3.当年投资I

     4.投资价格指数P

   四 贵州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一)索洛余值法(SR)

     1.建立模型

     2.模型估计及贵州TFP测算

    (二)隐性变量法(LV)

   五 贵州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一)贵州TFP增长分析

    (二)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六 结论

 BⅣ 行业篇(上)——传统行业

  B.12 西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资产总额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西部总量和占比均高于东部水平

    (一)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新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与东部的差距在缩小,有望在二三年后赶超东部

    (二)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新疆极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呈曲折下降状态,东西部利润占比都有所提升,绝对差距在波动中有所缩小

    (二)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新疆、陕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资产利润率在2006~2009年处于波动下降趋势,2009年以后缓慢回升,东西部的差距在缩小

    (二)西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新疆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B.13 西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处于快速增长趋势,并高于全国和东部增长速度,与东部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高于西部,绝对差距在继续拉大

    (二)西部地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总额呈总体快速上升趋势,2008年出现大幅度下滑,但西部利润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均在缩小

    (二)西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1.西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利润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与东部的差距很大

    (二)西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B.14 西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资产快速上升,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在2006~2007年快速上升,2008~2009年大幅度下滑,2010年又快速上升,总体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继续拉大

    (二)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利润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

    (二)西部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云南最为突出

  B.15 西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1.西部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总额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西部总量水平低于东部,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2.西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云南、甘肃较为突出

   二 总产值

    1.西部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呈快速增长势态,2009年出现负增长,2010年又开始迅速增长,但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2.西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内蒙古较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1.西部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呈波动上升趋势,2003~2007年加速增长,2008~2009年大幅度下滑,2010年利润总额强势反弹,达历史最高水平

    2.西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1.西部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利润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年开始快速上升,并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2007年后出现下降,并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

    2.西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B.16 西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总额呈迅猛上升的趋势,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所占全国比重也逐年上升,2007年开始超越东部,增长势头良好

    (二)西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开始超过东部水平,2009年、2010年领先优势大幅度拉大

    (二)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有很大差距,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东部水平,所占全国比重也逐年上升,并从2007年开始超过东部

    (二)西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内蒙古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利润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以后加速上升,其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并超越全国和东部水平,上升势头良好

    (二)西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陕西最为突出

  B.17 西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总资产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资产在各省市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大,但略有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在2006~2008年呈波动快速增长,2009年出现下滑,2010年反弹;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东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2006~2008年快速上升,2009出现下滑,2010年反弹上升,但总体上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与东部的差距更大,且差距在逐渐拉大

    (二)西部地区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广西较为突出

  B.18 西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资产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且增长速度更快,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重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东西部相对差距略有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重庆最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重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与东部的差距更大

    (二)西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广西较为突出

  B.19 西部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通用设备制造业的总资产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加速上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通用设备制造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通用设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与东部的差距更大,但差距在缩小

    (二)西部通用设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广西较为突出

  B.20 西部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总资产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且增长速度更快,东西部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

    (二)西部专用设备制造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且增长速度更快,东西部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

    (二)西部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以后加速增长,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东西部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

    (二)西部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专用设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与东部的差距在缩小

    (二)西部专用设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青海较为突出

  B.21 西部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总资产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农副食品加工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广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东部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且增长速度更快,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各省区市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市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开始加速上升,增速高于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广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资产利润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赢利能力在增强,但总体上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

    (二)西部农副食品加工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内蒙古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B.22 西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资产总体上快速上升,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处于快速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大幅度缩小,但东部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大幅度拉大

    (二)西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资产利润率处于上升趋势,但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

    (二)西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陕西、广西较为突出

  B.23 西部饮料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饮料制造业的总资产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绝对差距略有扩大

    (二)西部饮料制造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饮料制造业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大幅度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二)西部饮料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饮料制造业利润总额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并在2010年赶超东部

    (二)西部饮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饮料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高于东部水平,略低于全国水平

    (二)西部饮料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贵州、广西最为突出

  B.24 西部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资产总额呈总体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以后加速增长,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其所占全国比重也逐年上升,与东部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二)西部地区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资产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最为突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二)西部地区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新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利润增长出现大幅度波动,2009年、2010年大幅度增长,但与东部差距很大

    (二)西部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陕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资产利润率在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度为正值,并远低于全国和东部平均水平

    (二)西部地区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重庆较为突出

 BⅤ 行业篇(下)——高技术产业

  B.25 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分析

   一 总资产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增速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仍在拉大

    (二)西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速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基数远远高于西部,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二)西部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B.26 西部医药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一)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总资产总体上快速上升,但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和东部,并且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医药制造业总资产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总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东部,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的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其中四川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

   四 资产利润率

    (一)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高于全国和东部上升速度,差距在缩小,2010年略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

    (二)西部医药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在各省市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内蒙古最为突出

  B.27 西部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和东部水平,西部原先占有优势,但被东部赶超,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地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最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利润总额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和东部水平,西部赶超了东部

    (二)西部地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最为突出

   四 资产利润率

  B.28 西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和东部水平,但西部的基数远低于东部,绝对量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最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大幅上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和东部水平

    (二)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最为突出

   四 资产利润率

  B.29 西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东部基数远远大于西部,绝对差距继续拉大

    (二)西部地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四川最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东部基数远远大于西部,东西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二)西部地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陕西最为突出

   四 资产利润率

  B.30 西部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 总资产

   二 总产值

    (一)西部地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和东部水平,资产总量远低于东部地区,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西部地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产值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重庆最为突出

   三 利润总额

    (一)西部地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总额呈大幅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和东部水平,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绝对差距在大幅度拉大

    (二)西部地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各省市区之间差距很大,其中重庆、四川最为突出

   四 资产利润率

  B.31 西部各工业行业发展情况的总结

   一 总量指标状况

   二 总量指标差距

   三 确定西部重点发展行业

    (一)确定重点行业的因素

     1.行业的发展潜力或发展空间,即预期可能产生的经济总量

     2.行业的科技水平或科技含量

     3.西部自身的优势

     4.西部的支柱产业

    (二)重点发展行业的确定

     1. A类行业

     2. B类行业

     3. C类行业

  B.32 参考文献

 法律声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This report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areas and makes 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areas during 2006-2010—“Eleventh Five Year Planning”,including Total Report,Comprehensive Section,Special Topic Section and Industry Section,the main content is shown as follows.1. Total Report:The total report is the summary and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book,i.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s,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ituation,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s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areas of China.2. Comprehensive Section:This section is to make a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n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promot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areas of China;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as well as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superior industries of the provinces in the western areas. Through this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distinguishing and superior industries so as to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areas of China under the new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3. Special Topic Section:This section is to analyze and report the highlight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areas,including to make the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inverted U type theory to obtain a correct judge on the gap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areas;the problems on the western government functions transferring in accepting industrial immigration;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zone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the case of Industrial Park of New Energy in Shuangliu County,Chengdu,Sichuan;estimat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in Guizhou province.4. Industry Section:This section is to make in-depth analysis on each important industry,analyze related economic targets and make clear the 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s and gaps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western areas so as to reveal the deep-seated problems in the west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areas of China. This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hi-tech industry.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2年第1期。

刘树成、李强、薛天栋:《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经济研究》1994年第12期。

魏后凯:《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经济研究》1996年11期。

魏后凯、刘楷:《我国东西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学术交流》1997年第2期。

蔡昉、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地理学报》2001年第2期。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周玉翠、陆玉麒:《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结构效益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11期。

杨文举:《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DEA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6年第5期。

李会宁、叶民强:《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期。

李文陆、张正河、王英辉:《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S形”发展差距态势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07年第3期。

王晓鸿、王崇光:《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基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5期。

方行明:《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0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8期。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第2期。

陈佳贵、李扬:《201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2期。

陈佳贵、黄群慧:《中国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第10期。

杨世伟:《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第11期。

史言信:《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6期。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期。

杨先明:《中国西部外资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李溪:《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第1期,第4~7页。

李伟:《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J],《求实》2010年第3期,第30~32期。

侯彦温、董国利:《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第26期,第254~256期。

邓云峰:《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J],《湖湘论坛》2009年第1期,第122~123页。

曲波:《青海省招商引资外部行政环境评价与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第25~27页。

胡小娟、赵寒:《中国工业行业外商投资结构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第55~61页。

2007年两会专题,政府职能转变:少越位,别错位,勿缺位[EB/OL]. http://www.china.com.cn,2007年3月10日。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陈柳钦:《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杨建梅、杨静:《评价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及其应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3年第9期。

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GEMN模型构建》,《中国软科学》[J],2007年第9期。

董革慧:《应用AHP确定社会保障评估指标权重》,《煤炭经济研究》[J],2010年第6期。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J],2003年第1期。

周燕、齐中英:《产业竞争力及其来源分析》,《商业研究》[J],2004年第8期。

辜胜阻、王晓杰:《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成思危:《新能源与低碳经济》[J],《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

刘叶志:《关于新能源界定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年第2期。

江凯、杨美英:《全球新能源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第1期。

李金保、冷俊峰:《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经济的制高点》[J],《求索》2009年第11期。

赵刚、王晓宁:《2008~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与全球同步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9年第4期。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成办发〔2009〕66号。

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决定,双流县政府办公室,2009-03-05。

双流县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政策,双委发〔2009〕9号。

双流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7)。

双流县新能源产业中期发展规划(2009~2017)。

2010年新能源产业(白皮书),2010。

关于双流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08~2009)。

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介绍(2010-8-12)。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

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史春云等:《国外偏离—份额分析及其扩展模型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3期。

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9年第4期。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年第1期。

李武军、黄炳南:《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J],《经济经纬》2010年第6期。

姚芳等:《偏离—份额法的修正及中国工业竞争力分析》[J],《软科学》2005年第6期。

谭克、路瑶:《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第5期。

郭文理:《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分离经济增长因素中的应用》[J],《预测》2001年第2期。

刘庆和:《贵州经济运行分析与预测》[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龚晓宽:《贵州经济社会发展60年研究:1949~200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张晓炯:《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高宇明、齐中英:《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年第12期。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2期。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张军等:《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黄勇峰等:《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期。

何枫等:《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第5期。

任若恩、刘晓生:《关于中国资本存量估计的一些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叶宗裕:《中国资本存量再估算:1952~2008》[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7期。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Laurence E. Lynn,Public management:old and new,New York London Routledge,2006.

Eward M. Graham,Erika Wad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Effect on Growth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xperience of Transitional Economics in East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Solow,Robert M.,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9,August 1957.

Young,Alwyn.,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6).

Chow G.G.,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Q.J.E.,1993(8).

Porter 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11).

Asheim B.,Industrial Districts as “Learning Region”. A Condition for Prosperity,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6,pp.379-400.

Keefer and Shirley,Collective Learning,Tacit Knowledge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Regional Studies,2003,Vol.3,pp.305-317.

Morgan K,The learning region:Institutions,Innovations and Regional Renewal,Regional Studies,1997,Vol.31,pp.401-503.

Dunn E.S.,A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J]. 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60(6).

Nazara S,Hewings G.J.D.,Spatial Structure and Taxonomy of Decomposition in Shift-share Analysis[J]. Growth and Change,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