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9

西部发展研究 2017年第2期 总第8期图书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SSAPID:101-6997-9225-88
ISBN:978-7-5201-1804-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西部及周边国家,汇集十余篇学界最新成果。书中主题与维度各有侧重:部分研究回溯历史,还原了西部边疆地区区域社会变迁的轨迹;一些研究由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出发,以理性的眼光剖析了西部边疆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还有作者基于国家最紧迫的战略需求,以探索西部地区善治之道。此外,本期专题紧扣“一带一路”,力求以更宽的视野探索和分析相关论题,向广大读者分享热点研究的前沿观点。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罗中枢
编 辑:黄金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发展与治理

  我国流动人口城市化压力的空间分布研究*

   一 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1)全局Moran’s I指数

     (2)局部Moran’s I指数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

    (二)流动人口空间聚类特征

   三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的空间分异

   四 结论

  边疆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中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一 研究背景

   二 调查社区基本情况

    (一)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二)社区共管协会的基本情况

   三 社区共管协会合作实践

    (一)能源保护示范项目

    (二)生计替代项目

    (三)保护教育活动

    (四)巡山护林活动

   四 共管协会中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一)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的形式

    (三)合作的机制

     1.协商和对话机制

     2.信任机制

     3.共享机制

   五 合作的成效

 边疆史地

  浅述中国历代边疆史地丛书的价值及其整理

   一 中国历代边疆文献成果丰富

   二 中国边疆史地丛书及其价值

    (一)专门的边疆地理丛书及其价值

    (二)综合性丛书中有关边疆地理文献及其价值

   三 边疆史地文献整理的新进展

  玉米在云南的引种和推广

   一 玉米在云南的引种

   二 玉米在云南的推广

   三 玉米在云南引种和推广中的一些问题

   四 玉米在云南引种和推广的影响

    (一)缓解人地矛盾,减轻人口压力

    (二)促进山区开发,带来经济效益

    (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环境负担

 西部周边研究

  试析印度西北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印度独立以来西北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

    (一)印度西北边疆地方主义盛行,出现国家认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二)印度西北边疆极端主义泛滥,对印度国家利益和区域安全构成威胁

    (三)印度与邻国关系时紧时松,延缓印度迈向世界大国的步伐

     1.印巴关系:缓和与紧张并存

     2.印中关系:阿克赛钦之争使双方关系微妙

   二 印度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一)整合中国陆地边疆的软硬治理模式

    (二)强化对中国西北边疆地区恐怖主义问题的对策研究

     1.加大打击力度

     2.加强国际合作

     3.加大宣传力度

     4.健全反恐机制

     5.提升社会整体反恐能力

     6.促进四个认同

    (三)落实“安邻、睦邻、富邻”的政策

  整合国内资源:深化国际河流开发的前提*

   一 合理配置央地职权,支持地方全方位参与国际河流开发

   二 强化部委协调,综合谋划国际河流开发战略

   三 合理分配市场与政府的角色,合力开发国际河流

   四 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国际河流开发的积极性,促进开发活动的多元参与

   结语

  中印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基于1998年以来的中英文文本

   一 文本分析的选择

   二 中印合作与竞争关系的主流

   三 中印合作领域的层序

   四 影响中印合作的因素

  “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友情外交”战略析论

   一 世界政治格局重塑进程中的中国“复杂意向”

    (一)主权国家身份回归与“规范”认知呈现加速化趋向

    (二)当今国际主要组织与多边机制间呈现呆滞低效趋向*

   二 中国“友情外交”战略的赋意逻辑及其必要性解读

    (一)习近平“友情外交”开启中国外交新时代

    (二)“自我效能感”强弱是评价国家“友情外交”开展自洽与否的一个重要参考系数

    (三)国家外交战略能否获得最终成功取决于国际社会对其战略的赋意

   三 强化感情纽带建设,有效引导亚太政治格局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一)亚太地区“挑唆”热点问题的背后是美国冷战思维作怪的结果

    (二)强化感情纽带建设,化解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安全疑虑

 “一带一路”专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对外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一 内蒙古对外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现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2.坚持“积极参与、主动融入、科学评估、防控风险”的行动原则

     3.坚持“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

     4.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为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国际准则

     5.坚持“发挥优势、市场引导、开放发展、持续交流”的文化走出去原则

     6.坚持文化安全、维护稳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发展原则

    (二)实现目标

     1.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建成体系并逐步完善

     2.文化交流合作基础建设成就优势充分显现

     3.对外文化贸易显著发展,深具内蒙古特色的文化产业逐渐形成

     4.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人才集聚

   二 内蒙古对外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内蒙古“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二)发展内蒙古“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1.建设文化交流中心

     2.发展文化交流合作品牌项目

     3.扶持文化交流艺术创作

    (三)夯实内蒙古“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设的各项基础工程

     1.加强文化交流基础设施建设

     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与开发

     3.合作开展草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

     4.开展图书典籍领域的国际合作

     5.推进边境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四)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计划

     1.通过有效平台和机制构建中蒙俄文化产业带

     2.积极促进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文化贸易的拓展

     3.建设运行良好的对外文化传播和贸易基地

   三 内蒙古文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法规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安全保障

  论地方志在“一带一路”中的信史文化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成都与“一带一路”倡议

   一 “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二 “一带一路”倡议对成都市的重要意义

   三 成都历史上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

    (一)成都是西北丝绸之路的重镇

    (二)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三)成都在“一带一路”顶层设计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 成都市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文化资源

    (一)以天回织机为代表的丝绸文化

    (二)以天回扁鹊医简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

    (三)以古蜀道金牛道、南丝路为代表的线型文化遗产

    (四)以交子为代表的商业流通文化

    (五)以天回镇为代表的商贸古镇文化

    (六)以蜀锦织造技艺等为代表的丝绸非遗特色产品技艺文化

    (七)以川茶为代表的茶文化

   五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参与蜀道申遗,保护与利用好蜀道文化线路

    (二)依托大遗址保护,打造重要历史文化中心节点

 青年学人论坛

  关于民族互嵌型社区的研究综述

   一 引言

   二 民族互嵌

    (一)互嵌的含义

    (二)民族互嵌的理论内涵

   三 民族互嵌型社区

    (一)社区和民族社区的含义

    (二)民族互嵌型社区的理论内涵

    (三)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分类

   四 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

    (一)国内研究经验

    (二)国外研究经验

    (三)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五 小结

    (一)目前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展望

 《西部发展研究》编辑委员会

展与治理、宗教与文化、西部边疆史地、西部贫困与反贫困、西部社区治理、西部周边研究、“一带一路”等,不仅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状态和趋势进行了整体呈现,也就保障地区安全并促进其发展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探讨。本书收录的篇章涵盖我国边疆内外,主题与维度各有侧重:部分研究回溯历史,还原了西部边疆地区区域社会变迁的轨迹;一些研究由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出发,以理性的眼光剖析了西部边疆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还有作者基于国家最紧迫的战略需求,以探索西部地区善治之道。此外,本期专题紧扣“一带一路”,力求以更宽的视野探索和分析相关论题,向广大读者分享热点研究的前沿观点。

(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清乾隆年间刻本。

(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国学基本丛书》本。

(清)缪荃孙:《缪荃孙全集》,凤凰出版社,2014。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

谭其骧:《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

李春光:《〈学海类编〉初探》,《图书馆学研究》1987年第5期。

郑伟章:《金山钱氏刻书》,《出版工作》1990年第4期。

钱茂伟:《明代浙西史学述略》,《浙江学刊》1993年第5期。

吴丰培:《王锡祺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及其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1期。

王培华:《海上长城的筹划者郑若曾》,《文史知识》1996年第6期。

吕育良:《松筠、祁韵士和徐松对新疆方志事业的贡献》,《新疆地方志》1997年第2期。

徐兴海:《丁谦的历史地理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俞宏标:《施世杰〈元秘史山川地名考〉》,《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戴良佐:《近代方志名家王树楠》,《新疆地方志》2001年第1期。

牛海桢:《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牛海桢:《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贾建飞:《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3期。

朱玉麒:《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王立群:《清代地学游记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励耘学刊》(文学卷)2006年第1期。

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6期。

敏北:《朱仕玠与〈小琉球漫志〉》,《炎黄纵横》2006年第12期。

杨洪升:《略论缪荃孙编刻丛书的特色》,《出版科学》2007年第6期。

方子昭:《李荣陛著述考》,《大观周报》2011年第6期。

郭丽萍:《〈连筠簃丛书〉刊印始末》,《晋阳学刊》2012年第2期。

梁基永:《李文田泰华楼及其藏书初探》,《图书馆论坛》2013年第5期。

罗建新:《论张海鹏的丛书编纂特色及其影响》,《图书馆工作研究》2014年第4期。

俞小明:《劫余珍籍“玄览”情——馆藏玄览堂丛书的内容与特色》,《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2期。

王川、谢国升:《李文田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1期。

杨佳:《历代湖南丛书综述》,《图书馆》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