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43

中国宗教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eligions in China(2011)

SSAPID:101-6997-8018-16
ISBN:978-7-5097-2539-9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1版的《中国宗教报告》由总报告、各大宗教报告、宗教热点报告和地区报告四部分组成。本报告在继续关注年度中国各大宗教的表现、发展和问题的基础上,加大了对2010年中与宗教有关的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鉴于巴哈伊、摩门教、一贯道、创价学会等新兴宗教在世界各国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日益增长,本年度报告还特别从理论问题和社会挑战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本年度报告还以台湾为例,论述了台湾宗教的现状、未来发展、海外拓展,以及两岸宗教交流的趋势。

相关信息

丛书名:宗教蓝皮书
作 者: 金泽 邱永辉
编 辑:范迎;钟纪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宗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编简介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总报告

   一 宗教复兴与中国宗教文化战略

   二 宗教的多种功能与公民的多重身份

   三 热点关注:新兴宗教发展趋势

    (一)中国新兴宗教研究的发展

    (二)中国新兴宗教研究的特色

    (三)新兴宗教研究的社会担当

 BⅡ 中国各大宗教报告

  B.2 积极稳健的2010年中国佛教

   一 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

   二 与中国佛教有关的新政策新法规

   三 佛教界和佛学界共同关注的学术研究热点

    (一)百年佛教研究

     1.政、教、学、商四界和合阵容强、起点高、规模大

     2.主题首开先河具历史意义

     3.确认了“人间佛教”的传承渊源

     4.学术权威多、层次高、成果丰硕

     5.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6.参与广泛 影响深远

    (二)对蒙古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文化的再认识

     1.蒙古佛教

     2.藏传佛教

     3.南传佛教文化

    (三)“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

   四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突出表现

    (一)面对自然灾害的自觉行动

    (二)慈善公益事业的制度保障

    (三)慈善理念的普及和深化

    (四)慈善公益事业的新课题

    (五)海内外慈善公益事业的突破性合作

   五 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基本状态

    (一)佛教教育事业的制度保障

    (二)讲经交流会的坚持与提高

    (三)西北五省区汉传佛教高等佛学院——法门寺佛学院的成立

    (四)呼吁建立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

    (五)社会科学中佛学讲授和研究方法的改变

   六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趋向

    (一)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报恩寺文化园区项目将正式开工

    (二)以广场文化状态出现的大众普佛供灯祈福大典法会

    (三)开放、平等、多元互助的交流平台

    (四)佛教多媒体大型音乐剧《弘一》首演成功

    (五)少林文化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两方面再创业绩

   七 中国佛教权益保护的积极推进

    (一)佛教无形资产的保护列入法规

    (二)尊重公民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

   八 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新一页

   九 问题与思考——寺院数量与信仰人数比例失调背后的计划性思维

  B.3 2010年中国道教的发展与思考

   一 2010年中国道教界发展概况

    (一)组织建设

     1.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

     2.地方道协的成立、换届与活动

    (二)制度建设

     1.规章条例的制定

     2.做好海内外的授箓工作

     3.相关政策的贯彻

    (三)文化建设

     1.玄门讲经

     2.出版《中华道藏》线装本

     3.办好道教文化节

     4.道教音乐汇演

    (四)人才培养

     1.依托中国道教学院,办好研究生班教育

     2.与各大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3.组织内地道教弟子参加港台地区的培训班

    (五)宫观建设

    (六)社会参与

     1.服务世博会,展示新形象

     2.慈善事业

    (七)对外交流

     1.深化与中国港澳台道教界的交流

     2.与海外宗教界的交流

   二 道教文化与中国社会

    (一)“李一事件”由来

    (二)社会各界关于“李一事件”的讨论

     1.李一宣扬的养生术不是一种宗教,而是巫术

     2.关注公民权利和信仰自由

     3.关注媒体的社会责任

     4.养生保健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三)关于道教文化的学术思考

     1.道教法术不是巫术

     2.道教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3.关注本土宗教信仰,重视宗教生态平衡

     4.做好道教的文化建设,重构道教的主体性

  B.4 2010年中国伊斯兰教概况及当代穆斯林的宗教慈善事业分析

   上篇 2010年中国伊斯兰教概况

    一 伊斯兰教界的活动概述

     (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主要活动

     (二)省市县伊斯兰教协会的主要活动

     (三)地方清真寺和穆斯林民间团体活动概述

    二 学术界的动态

     (一)学术会议

     (二)学术出版物

    三 总结

   下篇 当代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慈善事业分析

    一 伊斯兰教的慈善理念

     (一)伊斯兰教信仰与善功高度统一

     (二)伊斯兰教天课与善功有机结合

     (三)伊斯兰教主命与善功彼此交融

    二 当代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慈善实践

     (一)抗震救灾

     (二)教育捐助

     (三)医疗救助

     (四)扶贫济困

     (五)植树造林

    三 当代中国穆斯林宗教慈善事业的总体特点和意义

     (一)发展慈善事业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也是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重要体现

     (二)各级伊协组织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

     (三)穆斯林企业家逐渐成为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之一

     (四)穆斯林民间慈善机构的非凡表现成为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新亮点

     (五)清真寺依然是穆斯林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平台

      1.有利于促进穆斯林自身的和谐

      2.有利于促进穆斯林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和谐

      3.有益于促进宗教间的和谐

    四 中国穆斯林宗教慈善事业的存在问题和措施

  B.5 2010年中国天主教观察与分析

   一 2010年重要事件

    (一)开展善度司铎年活动

    (二)中国天主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的筹备与召开*

    (三)11位神父被祝圣为主教,3位主教公开就职

     1.2010年接受祝圣的11位主教基本情况

     2.2010年举行公开就职典礼的主教基本情况如下

    (四)其他重要事件

     1.举办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活动

     2.赈灾扶贫救助服务

   二 中国天主教“八大”的意义分析

   三 2010年年底的中梵冲突

   四 结语

  B.6 走向建构中的公民社会

   一 建设中的公民社会与中国基督教的功能定位

   二 走向公民社会的具体路径:社会服务与社会关怀

    1.组织关于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培训

    2.艾滋病防护及对患者的关爱

    3.毒品戒断事工

    4.医疗卫生服务

    5.敬老、助老服务及其专业化趋势

    6.环保事业的倡导与推动

    7.重大活动中的志愿者服务

    8.参与各种救灾活动

    9.关怀弱势群体

    10.传播现代文明

   三 走向公民社会的根基:神学思想与教会组织建设

    (一)神学思想建设

    (二)教会组织建设

   四 走向公民社会所具有的国际视野:海外交流的推进

    (一)海外交流互访

    (二)爱丁堡世界宣教大会百年纪念活动及思考

     1.传教基础

     2.在其他信仰中的宣教

     3.宣教和后现代性

     4.宣教与权力

     5.宣教的工作

     6.神学教育和体系

     7.当代处境下的基督教群体(社团)

     8.宣教与合一,即教会论与宣教

     9.宣教精神和门徒使命

    (三)开普敦第三届洛桑大会及思考

   五 走向公民社会的持久动力:自我认知与反思

    (一)对三自爱国运动的回顾与总结

    (二)正视存在问题,勇于反思

     1.基层教会管理模式不统一,增加了教会治理的难度

     2.“庄稼多,工人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3.基督教两会凝聚力和影响力下降

     4.内部团结问题

     5.原教派抬头问题

     6.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

     7.游离于基督教两会之外的信徒问题

    (三)游离在基督教两会之外的信徒及其群体的反思

   六 结语

  B.7 2010年儒教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一 儒教研究的理论进展

   二 儒教存在形态的考察

   三 儒教载体发展的新特点

    1.供奉对象的变化

    2.楹联内容的变化

    3.宗祠功能的变化

   四 儒教在当代的发展路径

    1.儒教研究的民间化道路

    2.传统生活方式的宗教性

    3.儒教式生活方式的构建

  B.8 龙牌会的变迁

   一 范庄龙牌会概况

   二 从“当家人”到“总会长”:组织形态的变化

   三 从“龙棚”到“龙祖殿”:庙会仪式的变化

   四 从“家中过会”到“庙宇奉神”:信仰空间的转换

   五 几点思考

    1.民间信仰组织积极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努力适应社会的变化,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争取合法的生存空间

    2.近30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社会舆论空间的相对扩展,也为龙牌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3.学者对于龙牌会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在龙牌会近20年的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BⅢ 热点报告

  B.9 新兴宗教研究

   一 研究新兴宗教的重要性

   二 研究新兴宗教的理论热点

    1.通过分门别类梳理复杂的现象群

     (1)不同的源头

     (2)不同的组织结构

     (3)不同的价值取向

    2.探讨新兴宗教潮起潮落的原因

    3.围绕新兴宗教的一些重要的理论争论

     (1)超凡魅力与洗脑

     (2)新兴宗教与暴力

     (3)新兴宗教的“第二代”

   三 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对新兴宗教的研究

 BⅣ 地区报告:台湾宗教报告

  B.10 台湾地区宗教的格局、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台湾地区宗教格局

   二 台湾地区宗教现状

    1.概况

    2.信仰的动机

   三 台湾地区宗教的发展趋势

    1.宗教治理“多元化”

    2.新兴宗教“平常化”

    3.民间信仰“去污名化”

    4.教派“教会化”

    5.佛教“教团化”

    6.儒教“民间化”

    7.基督宗教“稳态化”

   三 结论与讨论

  B.11 两岸宗教交流的历史回顾和近期趋势

   一 两岸宗教“交流模式”的演化史*

   二 “谒祖寻根”或“祖庙朝圣”

   三 “讲经弘法”或“座谈布道”

   四 宗教学术研讨会

   五 神圣之物的流动

   六 慈济模式

   七 宗教节庆

   八 最近的趋势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2011年版《中国宗教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两位主编和约请本所的6位专家,并会同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3位专家共同撰写。报告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宗教文化复兴运动,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儒教的地位问题、发生在中国天主教会的“八大”、祝圣和“中梵冲突”,以及国际宗教格局的变化和宗教冲突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2010年中国宗教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中国宗教文化战略”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报告指出,中国各大宗教在2010年总体上处于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佛教的发展“积极稳健”;道教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宫观建设、社会参与、对外交流等方面成就卓著;中国基督教会的各项主要工作及活动,均在为建构中的公民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各级伊斯兰协会关注各地清真寺创建“和谐清真寺”;中国天主教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并进行了承德主教祝圣;2010年的儒教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了儒教是否是教的学理论争,转向了把儒教视为一种既成的宗教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审视儒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报告讨论了各大宗教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佛教面临寺院数量与信仰人数比例失调的局面和改善乏力的状况,报告建议以信众需求为本,加以合理疏导和依法管理,彻底化解“乱建庙宇和露天宗教造像”的问题。“李一问题”的讨论表明,中国社会对道教养生、炼养方术是广泛关注的,这既显示民众对宗教产品的热切需求,同时也提出树立道教的新形象,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学术思考等问题。中国基督教界自身所蕴含的“公民社会要素”,近年来正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呈现,这是中国基督教投身公民社会建设,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良好基础。天主教方面,2010年罗马教廷围绕承德祝圣主教事件和中国天主教会“八大”与我国的冲突表明,解决“中梵冲突”尚待时日。学界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对儒教存在形态和儒教载体变化的探究,旨在充分反映和体现时代的要求,服务于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热点报告”关注“新兴宗教”——既是过去时、又是现在进行时,更是将来时的社会现象。报告指出,研究新兴宗教首要的工作是了解情况,即关注国内外的新兴宗教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存在状态,了解新兴宗教的发展趋势与经验教训;关注新兴宗教的组织与演变,探讨新兴宗教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宣传能力,梳理新兴宗教的嬗变模式;在此基础上反思对新兴宗教的研究与评估,探讨中国新兴宗教研究的未来,拓展政界、教界、学界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报告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新兴宗教和膜拜团体研究的特色,一是对邪教的批判,二是重视对成功的新兴宗教的研究且成果丰硕,三是越来越重视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个案研究”。报告指出,新兴宗教的研究可以让中国社会正视除“五大宗教”之外的其他新宗教和新宗教现象,对于宗教理论的探讨和回应社会挑战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年度“地区报告”关注台湾宗教。报告指出,中国台湾地区宗教格局的特点是“民间信仰为主,多种宗教并存”;近20年来台湾宗教界出现的新变化是,公众舆论与“司法”机构取代“情治单位”成为管理宗教的主要力量,政治对宗教的干预减少,宗教治理多元化。台湾宗教的基本状况是,新兴宗教的数量出现井喷;民间信仰变为媒体的宠儿;佛教教团化,成为慈善的发动机和人心的稳定器;传统教派致力于制度化、教义的转化和形象的提升;基督教未能“征服”台湾,但基本保持稳定。总的来说,宗教在台湾社会扮演了积极与正面的角色。两岸宗教交流采用了六种模式,即谒祖寻根、讲经弘法、宗教学术研讨会、神圣之物的流动、“慈济模式”和宗教节庆,未来两岸宗教交流有可能朝着“整合各别优势,共同面向全球”的方向发展。

2010年《中国民族报》。

《中国宗教》2010年第1~12期。

《中国穆斯林》2010年第1~6期。

《河南穆斯林》2010年第1~4期。

《济南穆斯林》2010年第1~4期。

《上海穆斯林》2010年第1~4期。

《甘肃穆斯林》2010年第1~4期。

《河北穆斯林》2010年第1~4期。

《广西穆斯林》2010年第1~2期。

《陕西穆斯林》2010年第1~2期。

《伊斯兰文化研究》(西安)2008~2010年第1~4期。

《伊斯兰文化研究》(郑州)2010年第1期。

《穆斯林通讯》2008~2010年第1~12期。

《绿荫》2008~2010年第1~4期。

《湖南回维族穆斯林》2010年第1~2期。

《开拓》2008~2010年第1~4期。

穆斯林在线(muslimwww.com)。

中国伊斯兰在线(islamcn.net)。

中国穆斯林网(2muslim.com)。

伊斯兰之光(www.norislam.com)。

中国穆斯林青年网(www.muslemyouth.com)。

中国清真网(www.musilin.net.cn)。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高丙中:《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高丙中:《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

刘其印:《龙崇拜的活化石》,《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

盛燕、赵旭东:《从“家”到“庙”——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六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陶立璠:《民俗意识的回归——河北省赵县范庄村“龙牌会”仪式考察》,《民俗研究》1996年第4期。

武留栓、武文祥等:《赵县范庄镇“二月二龙牌会”的由来》,载河北民俗学会编《民俗通》(内部刊物)1991年第1期。

王铭铭:《象征的秩序》,《读书》1998年第2期。

叶涛:《走进“龙牌会”》,《民俗研究》1999年第1期。

岳永逸:《范庄二月二龙牌会中的龙神与人》,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编《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通讯》1999年第6~7期合刊。

岳永逸:《乡村庙会的多重叙事——对华北范庄龙牌会的民俗学主义研究》,《民俗曲艺》(台北),2005。

岳永逸:《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

赵旭东:《文化认同的危机与身份界定的政治学——乡村文化复兴的二律背反》,《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周虹:《“龙牌会”初探》,《民俗研究》1996年第4期。

Catherine Wessinger:New Religious Moments,Lindsay Johns(Editor in Chief),Encyclopedia of Religion,Thomson Gale,2005.

斯蒂芬·亨特:《宗教与日常生活》,王修晓、林宏译,黄剑波、张华译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段琦:《新兴宗教研究综述》,载曹中建主编《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6)》,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戴康生主编《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

高师宁:《新兴宗教初探》,(香港)道风书社,2001。

罗伟虹:《世界邪教与反邪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业露华:《当代世界新兴宗教运动》,2003年9月19日在法政学院的演讲摘要。

简 介:本书通过史论结合,对净土宗十三祖印光(1861-1940年)的佛学思想进行了述评。重点依据印光对佛教各宗尤其是禅净的比较、对儒佛并举的抉择,分析了他专注弘扬弥陀净土的各项依据,对佛法如何提升世俗人群的知与行的具体思考及举措。进而紧扣宗教作为终极关怀的主旨,评述了印光思想所蕴涵的终极关怀与世俗关怀意识,并有机地结合现代宗...

作者: 黄家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