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广西卷(第二辑)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四个分册的写作运用了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分别对广西的四个村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涉及当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结合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内容翔实可靠,为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与归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边疆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与现实依据。此外,调查报告不仅具有一般资料集和地方志的性质,还将边疆地区现实存在的突出和敏感问题反映出来,以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
“当代中国新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总序
表目录
文前彩插
图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一 地貌土壤
二 气候
三 水资源
四 物产资源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交通物流
第四节 人口状况
第二章 政权建设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一 村民委员会
二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三 六能村党支部
四 民兵组织
第二节 工作制度及村规民约
一 村务公开制度
二 村干部管理相关制度
(一)村干部廉政制度
(二)村干部监督约束制度
(三)村干部考评与奖惩制度
三 村规民约
四 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节 计生工作
一 计划生育
二 早婚早育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道路建设
二 环境卫生
三 自来水工程
四 其他
第三章 经济发展
第一节 土地制度
第二节 农业种植
一 粮食品种
(一)水稻
(二)玉米
(三)块茎作物
二 经济作物种植
(一)茶油
(二)八角
(三)甘蔗
(四)其他经济作物
三 蔬菜种植
第三节 家禽与牲畜的饲养
一 家禽
二 牲畜
第四节 商业
一 饮食店
二 副食店
三 酿酒
第五节 集市
第六节 劳务输出
第四章 社会发展
第一节 人口结构
一 概况
二 劳动力
三 职业结构
四 文化程度
第二节 婚姻
一 认识方式
二 择偶标准
三 通婚范围
四 婚姻形式
第三节 家庭
一 家庭结构
二 家庭关系
(一)决策
(二)家庭劳动分工
(三)成员关系
三 生育
四 分家
五 养老
六 房屋
第五章 科教文卫
第一节 科学技术
一 社会组织与水稻种植
二 生产工具
三 耕作制度
四 农作物品种
第二节 教育
一 师资情况
二 学生情况
三 课程设置及教学情况
四 其他
第三节 医疗卫生
一 医疗制度
(一)村医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 兽医
三 民族医药
第六章 民族与宗教
第一节 民族
一 六能瑶族
(一)来源
(二)姓氏
二 族群关系
(一)瑶族与壮族
1.语言
2.权力与资源分配
3.经济收入
4.教育
(二)瑶族族群内部
第二节 宗教
一 原始宗教
1.万物崇拜
2.社庙
3.盘瓠崇拜
二 道教
第七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服饰
一 传统服饰
(一)成人服饰
(二)儿童用品
二 传统首饰
三 服饰的制作
(一)染色*
1.制作蓝靛
2.染布
(二)制作
第二节 人生礼仪
一 诞生礼
(一)求子
(二)三朝
(三)满月
(四)认干亲
二 成年礼
三 婚礼
(一)说媒
(二)择日
(三)迎亲
1.对歌
2.合婚
(四)酒席
四 补粮
五 葬礼
(一)报丧
(二)入殓
(三)点灯
(四)分阴阳饭
(五)做桥
(六)出殡
第三节 节日习俗
一 春节
二 祭社
三 拜山节
四 端午节
五 保苗节
六 中元节
七 尝新节
八 下元节
第四节 饮食习俗
一 荤食
二 素食
三 饮料
第八章 民间文学
第一节 民间故事
一 野人婆的故事
二 两兄弟的故事
三 吹风蛇*的故事
四 葫芦的故事
第二节 歌谣
附录一 六能村六能屯甘蔗种植业调查报告
一 甘蔗种植背景
二 种蔗要素
1.甘蔗大户
2.甘蔗车
3.甘蔗路
三 变化
四 问题与建议
附录二 六能村六能屯教育调查报告
一 情况简介
二 汉语教育情况
三 英语课程情况
四 思考
(一)农村幼儿基础教育环节存在的缺陷导致孩子入学后的语言学习困难
(二)家长对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困难程度加深
(三)壮族老师与瑶族村寨间的相互了解不足,导致了双方之间存在误会
(四)学校教学体制的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五)师资力量的解决可以促进学校改善教育环境
附录三 六能村六能屯上门婚姻调查报告
案例一 “父母希望我跟弟弟一起给他们养老”
案例二 “父母认为我比男孩更会照顾他们”
案例三 “我家兄弟多,上门比较好吧”
附录四 六能屯大事记*
编委会
后记
[1]广西瑶学会编《瑶学研究》(第2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2]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百色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5]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广西市县概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6]李肇隆,过竹:《中国瑶族婚恋习俗》,漓江出版社,1991。
[7]张有隽:《人类学与瑶族》,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8]张有隽:《瑶学研究》(第4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9]张有隽:《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10]张有隽:《瑶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11]邓文通:《蓝靛瑶传统科技中的陆稻生产技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2]邓文通:《蓝靛瑶蓝靛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2期。
[13]姜晓莉:《瑶族村寨中的育儿习俗——金秀大瑶山的个案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学位论文。
[14]陆章流:《广西蔗糖生产下滑的反思》,《甘蔗糖业》2006年第2期。
[15]翁乾麟:《关于广西糖业发展的几点浅见》,《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2期。
[16]徐祖祥:《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中国道教》2003年第3期。
[17]玉时阶:《瑶族宗教文化剖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18]张泽洪:《瑶族社会中道教文化的传播与衍变——以广西十万大山瑶族度戒为例》,《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