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49

政府行为与农业发展图书

Government Action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on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of Hubei Province from 1927 to 1937

SSAPID:101-6958-2910-10
ISBN:978-7-5097-523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1927-1937年的湖北省为个案,在查阅历史档案和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对1927-1937年间湖北省政府几乎所有的涉农行为---农业政策、农业机构、农业的资本投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农业改良和农村合作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运用政策学、制度变迁理论、历史学相关理论深刻地剖析了农业政策的效果、困扰与影响,总结了本期农业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姚顺东
编 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附录1 国民政府及湖北省政府颁布的法规

 后记

 附录2 国民党关于农业的方针和纲领

 绪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近代农业发展状况研究

   2.近代农业经济政策研究

   3.近代湖北农业经济政策研究状况

  二 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1)区域史研究的勃发

    (2)现代政府角色重要性的日益凸显

   2.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 研究主旨和结构安排

  四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第一章 湖北农业政策环境

  一 近代以来湖北农业发展条件

   1.自然生态条件

    (1)以山地丘陵为主、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的地貌结构为农业的区域分布提供了自然分野

    (2)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促进了湖北农业的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1)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2)清末民初湖北农业经济政策

    (3)世界经济危机与湖北农业生产

  二 近代以来湖北农业发展概况估计

   1.近代湖北人口估计

   2.近代湖北耕地考察

   3.湖北农业种植面积、总产量及亩产量估计

   4.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章 政策导航——湖北农业政策文本考察

  一 农业政策的制定、颁布概貌

   1.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

    (1)农业机构的设置和调整

    (2)土地政策的制定

    (3)水利事业的兴办

    (4)造林运动的开展

    (5)仓储的整顿

    (6)农产品的流通

    (7)农业金融的创办

   2.地方性政策的制定与颁布

    (1)有关农事机构

    (2)土地政策

    (3)仓储

    (4)田赋征收

    (5)农田水利

    (6)农业金融

  二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增加农业生产

   2.调节农产运销

   3.调剂农业金融

   4.改进农业组织

   5.发展农田水利

   6.其他

 第三章 组织协调——湖北农业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 农业机构的设置

   1.农业行政机构——政策的设计者、监控者、执行者之一

    (1)中央农业行政机构的变迁

    (2)湖北省农业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2.农业研究及推广机构——农林试验场

   3.新式农业金融机构——中国农民银行汉口分行、湖北省银行、合作社等

   4.农业税收机构

   5.农田水利机构——湖北省水利局及江汉工程局

   6.农业教育机构

   7.其他机构

    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汉口和沙市商品检验局及湖北省棉花掺水掺杂取缔所

    农村复兴工作机构——农村复兴委员会湖北分会

    农产运销机构——湖北省农产整理运销处

    成立农业倡导委员会

    组织农业推广委员会

    组织农会

    成立生产技术研究会

  二 决策者和执行者群体分析

   1.决策者群体考察

   2.执行者群体考察

 第四章 资金支持——湖北省政府的农业投入

  一 农业财政支出的总体分析

  二 农业财政支出的个案分析

   1.农田水利建设

   2.农业研究及实验

  三 湖北省的农贷资金投入

   1.中国农民银行农贷资金的数量估计

   2.其他银行的农业贷款估计

    (1)中国银行

    (2)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3)全国经济委员会合作事业委员会驻鄂办事处(后改组为实业部合作事业湖北办事处)

    (4)华洋义赈会

 第五章 利益协调——湖北省土地政策的调整

  一 土地改革:一个绕不开的难解之题

   1.理论解读的困惑

   2.现实的挑战

   3.国民政府对土地问题的认识

  二 土地政策的颁布与内容

  三 土地政策的实施

   1.二五减租

   2.利用合作社的兴办——试图用和平革命解决土地分配问题

   3.集体农场的创办,实行大农经营——力图地尽其用

  四 土地政策的绩效评估

 第六章 税收整理——湖北省田赋改革

  一 政策选择:治本和治标

   1.政策选择的缘起

    (1)田赋积弊

    (2)田赋积弊的影响

    (3)税捐日益繁重和农民负担不均

   2.政策的启动

  二 治本政策的尝试——进行土地整理

   1.举行土地测量

   2.进行土地陈报

   3.进行土地推收,重新编制田赋清册

  三 治标政策的实行

   1.田赋税目的整理

   2.田赋税率的调整

   3.田赋征收的改良

  四 田赋改革的绩效评估

   1.湖北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2.田赋改革并未减轻农民负担,相反加重了农民负担

   3.南京国民政府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

 第七章 生产和经营干预——湖北省农业改良和农村合作运动

  一 农业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良及推广

   1.水稻、小麦和棉花的品种改良及推广

   2.茶蚕业技术改良及推广

  二 产品质量的改进和监控

   1.取缔棉花掺水掺杂活动

   2.商品检验的创办

  三 救灾备荒,调剂粮价——仓储事业的发展

  四 农村合作运动——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干预

   1.困境中的选择:合作社制度的推行

   2.湖北农村合作运动进程

   3.合作社对生产和经营的干预

   4.湖北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

  五 林业的推进

   1.苗圃的推广

   2.造林活动的开展

 第八章 湖北农业政策评析

  一 政策效果评估

   1.推动了湖北农业的近代转型

   2.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农民生存状况的艰辛

  二 政策的困境

   1.政策自身的问题

   2.政策执行的问题

   3.政策效果与预期的差距

  三 影响因素

   1.目标团体的影响——政府与目标团体间的博弈

   2.执行机构的沟通与协调问题——执行机构层级的漏斗效应

   3.政策的软肋——财力制约

   4.政策环境影响——政治、经济环境

 结语

 附录3 湖北省政府关于农业政策的决议

本书选取1927~1937年的湖北省为个案,在查阅历史档案和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对1927~1937年间湖北省政府几乎所有的涉农行为——农业政策、农业机构、农业的资本投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农业改良和农村合作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运用政策学、制度变迁理论、历史学相关理论深刻地剖析了农业政策的效果、困扰与影响,总结了农业政策的利弊得失。

湖北省政府委员会会议记录 (1928年4月至1945年) LS1-1-31—50 758-772。

宦治平条陈湖北省售运粮食各种积弊及省政府处理的训令 LS1-3-2409。

内政部编民国20年各省市仓储积谷报告 LS1-3-2410。

湖北省11县仓储概况表说明书及有关往来文书(1934~1937年) LS1-3-2410。

关于调查处理湖北鄂城县粮站站长曹阴云勾结王松亭等盗卖粮麦的有关材料(1932~1933年) LS1-3-2572。

关于调查处理湖北省石首县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李西坤、二区区长张促平滥权封闭陈家典房屋的经过情形(1933年) LS1-3-2783。

关于办理湖北襄阳粮食分配所副主任汤纬强占米款的情形及刑事判决书(1929~1934年) LS1-3-2812。

关于办理湖北枣阳县田赋征收员张祺宗公安县长高季浦违法陷害的经过情形、李文茹贪污不法的材料(1933~1934年) LS1-3-2829。

湖北各县关于田赋废石废两改亩改元订定赋率等级标准的报告及省府的批复(1934年) LS1-5-4359。

关于武昌、随县请暂缓办理估计田亩的报告与省府的批复(1934年) LS1-5-4360。

湖北浠水、随县等27县民国22年至27年田赋表(1933~1934年) LS1-5-4361。

湖北鄂城、礼山、兴田、宜昌、松滋等县绅民请求豁免田赋、亩捐的报告及省府的批复(1334~1938年) LS1-5-4362。

湖北江陵、黄冈、来凤县钱粮柜浮收积弊重出粮票苛虐人民的情形及处理经过(1933~1934年) LS1-5-4366。

湖北松滋、公安县田赋委员会张继华、李云飞等贪污情形及处理经过(1933~1934年) LS1-5-4367。

湖北省政府发表振兴实业告民众书(1931年1月) LS1-5-4724。

湖北省建设厅拟具裁并整理各农场、林场办法(1932年) LS1-5-4784。

湖北建设厅拟定各场圃组织系统表、职员等级表及关于宝积庵农场拨还教育厅后请待办稻作试验场报告(1930~1931年) LS1-5-4785。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农蚕、林牧场改组为农业推广处和停办外县各农林各场分别拨借各省立乡村师范的提案(1933年) LS1-5-4786。

湖北省政府关于棉业改良委员会借用徐家棚、武丰空地作试验场的训令及器具清册(1933~1934年) LS1-5-4788。

湖北省建设厅筹办集体农场意见及创办襄阳集团农场筹设京山县观音岩农场的报告函(1931~1933年) LS1-5-4789。

关于湖北省政府与豫鄂赣皖四省农民银行共同委托金陵大学代办徐家棚农事试验总场的合同、训令与来往文书(1933~1934年) LS1-5-4790。

湖北省政府关于筹办国营金水流域农场的训令、函及农场组织规则(1934~1936年) LS1-5-4791。

南昌行营关于在赣召开粮食仓储会议的通知及省派贾士毅参加的报告、函及提案(1933年) LS1-5-4792。

湖北省第十区专员袁济安呈拟订农政实施计划(1934~1935年)LS1-5-4794。

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湖北省政府关于各区筹设农场、农校问题的报告、训令(1934年) LS1-5-4795。

湖北第一、四专署筹设农场、林场、农林学校的报告及省政府的批复(1934年) LS1-5-4796。

湖北第二专署拟办农林学校和农林渔场的报告及省政府的批复(1934年) LS1-5-4797。

湖北省第五、七专署筹设农林场、农林学校计划、报告及省府的批复(1934~1935年) LS1-5-4798。

湖北省第九、十专署筹设农林场、农林学校计划、报告及省府的批复(1933~1934年) LS1-5-4799。

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调查沿江各县农村经济状况的函及湖北各县调查表(1933年) LS1-5-4800。

行政院、湖北省政府关于中山文化教育馆派员调查农村经济问题的训令、函(1933年) LS1-5-4801。

南昌行营关于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请饬各县填报农村初步调查的函及随县政府报送的调查表(1933年) LS1-5-4802。

内政部调查原料出产的通知及湖北省各县报送的调查表(1932~1933年) LS1-5-4803。

内政部湖北省政府饬各县调查荒地情形的训令、函(1929~1931年) LS1-5-4804。

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粮食运销的公函及湖北省各县的调查表(一)、(二)(1934~1936) LS1-5-4805-4806。

行政院农矿部颁发堤防造林及限制倾斜地垦殖办法、林业行政系统表与湖北省林业行政系统办法(1928~1933年) LS1-5-4809。

实业部关于筹设森林公园、育苗造林的函及湖北省民国21、22年育苗造林情形表(1931~1934年) LS1-5-4810。

湖北省政府委员会关于设立均县、郧县、谷县农业推广区苗圃的决议(1934年) LS1-5-4811。

湖北省政府委员会关于设立随县果园的决议及张泽民等控诉技师张一农舞弊退租违法强占的报告(1933~1934年) LS1-5-4812。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保护江水森林的训令、报告、函 1934年 LS1-5-4816。

湖北省沿江各县堤防及农村经济概况调查表(1933年) LS1-5-4879。

湖北地方政务研究会函送调查乡村建设概要(1935年) LS1-7-6397。

湖北广济县党部呈请缓征陈欠田赋及取缔加增额外催租表(1933年) LS1-7-6529。

湖北宜昌县保长郑孺宗等呈该县营业税局侵征农人棉花捐税案(1933年) LS1-7-6534。

湖北通城大沙坪商会抽收谷米过境捐情形(1933年) LS1-7-6542。

湖北黄安县征收亩捐情形(1934年) LS1-7-6547。

湖北鄂城、通山、京山等县清理整顿新旧赋税暂行办法及奖惩办法及湖北省政府的批示训令(1934)年 LS1-7-6796。

湖北省建设厅民国26年-27年各月施政成绩报告 LS31-1-256—257。

中国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一至第五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农村金融救济处工作报告》,1933年11月。

《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湖北水利堤工事务清理报告书》,1933年11月。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鄂西视察记》,汉口白鹤印刷公司,1934年10月。

东北大学编辑部编《东北大学鄂豫皖赣收复“匪区”经济考察团报告》,1934年12月。

《全国各省市减轻田赋附加废除苛捐杂税报告书》,1934年。

陈赓雅:《赣皖湘鄂视察记》,申报月刊社发行,1935年3月。

国立武汉大学刊行《民国24年湖北江河流域灾情调查报告书》,1935。

王倘、薛建吾:《湖北省武昌县青山实验区户口与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936年1月。

崔毓俊、路易士等:《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之二:豫鄂皖赣四省农村土地分类之研究》,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印行,1936年6月。

中国农民银行委托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调查编纂《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之四:豫鄂皖赣四省之典当业》,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印行,1936年6月。

中国农民银行委托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调查编纂《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之五: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印行,1936年6月。

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科编《民国23年农情报告汇编》,1936年8月。

平汉铁路经济调查组编《老河口支线经济调查》,1937年2月。

薛慧子:《鄂赣实地视察记》,中央电讯社发行,1940年8月。

湖北省农村调查委员会调查、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印:《湖北省农村调查报告》第1~10册,1937年10月。

程理锠:《湖北省之农业金融与地权异动之关系》,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缪启愉:《武昌田赋之研究》,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贾品一:《湖北省办理土地陈报之经过》,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李若虚:《大冶农村经济研究》,载萧铮主编《国民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范守荣:《湖北省之土地利用与粮食问题》,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潘沺:《黄冈县之租佃制度》,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周世彦:《咸宁土地分配之研究》,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陈家鼎:《宜昌沙市之地价研究》,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李若虚:《湖北省大冶县实习调查日记》,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张维光:《汉口武昌实习调查日记》,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赵巨恩:《湖北财政厅实习报告》,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缪启愉:《武昌鄂城等县调查日记》,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农商部部务厅统计科编纂《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中华书局,1914。

农商部部务厅统计科编纂《中华民国五年第五次农商统计表》,中华书局,1919。

胡焕宗:《湖北全省实业志》,1920。

熊道瑞:《湖北田赋概要》,1932。

湖北省财政厅编辑股:《湖北财政概要》,1932。

湖北省民政厅:《湖北民政法规汇编》,1932年9月。

湖北省合作指导委员会:《湖北省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概况》,1932年11月。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各县21年度县地方岁入岁出预算表》,1932年12月。

湖北省政府建设厅:《湖北建设最近概况》,1933年2月。

湖北财政厅:《湖北省各县田赋一览表》,1933年8月。

湖北省民政厅财政厅:《湖北省土地清查各项规则》,1933年6月。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湖北省政府行政报告书》,1933年9月至1934年8月。

《湖北财政报告》,1933年7~12月、1934年1~6月、1934年7~12月、1935年1~6月。

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县政概况》1~6册,1934年7月。

湖北民政厅:《湖北民政统计》,1934。

湖北民政厅:《湖北民政厅23年施政纲要实施情形报告》,1934。

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民政厅政令辑要》,1934年7月。

《湖北省清查土地法令汇编》,1934年9月。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湖北概况十种》,1935。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湖北人口统计》,1935。

《湖北第一次全省行政会议汇编》,省政府秘书处编辑发行,1935年4月。

《湖北省民国25年省地方总概算书》,湖北省财政厅印。

《湖北省民国24年省地方总概算书》,湖北省财政厅印。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湖北省年鉴》第一回,1937年6月。

《湖北省统计提要》,1937年3月。

实业部商品检验局沙市检验分处:《沙市棉检》,1937年6月。

湖北省政府:《中华民国32年统计年鉴》。

胡哲民:《湖北省概况》,中国文化学会总会。

湖北省银行:《湖北省银行二十周年纪念特刊》,1948年。

童璋:《湖北之金融》,湖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印行,1948年。

卢龙、白眉初:《鄂湘赣三省志》,1927年6月初版。

吕调元、刘承恩修,张仲昕、杨承禧等纂《湖北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湖北通志》初刊于1921年,本书以商务印书馆1934年影印本为底本。本书收辑自上古至清末(1911年)湖北地区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物产等方面的史料。

林传甲:《大中华湖北地理志》,京师中国地学会发行,1919年10月。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经济综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贸易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农业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民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财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水利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政权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城乡建设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人物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附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国民政府公报 立法院公报 实业公报

中央日报 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 申报

中国经济评论 建设评论 工商半月刊

国际贸易导报 中国农村 中国经济

地政月刊 东方杂志 中行月刊

湖北省政府公报 湖北建设月刊 湖北农矿月刊

湖北农声 汉口商业月刊 鄂棉

武汉日报

张受均:《农业政策》,泰东图书局,1924。

刘光华:《农业政策》,南京书店,1932。

田中忠夫著《中国农业经济资料》,汪馥泉译,大东书局,1934。

陈登元:《中国土地制度》,商务印书馆,1934。

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商务印书馆,1935。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黎明书局,1935。

卜凯著《中国农家经济》,张履鸾译,商务印书馆,1936。

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1927-1936)》,南京扶轮日报社,1937。

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农业政策》,国民图书出版社,1940。

董时进:《中国农业政策》,中华书局,1940。

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土地政策》,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

谭熙鸿著《十年来之中国经济》,中华书局,1948。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1912~1927),三联书店,1957。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1927~1937),三联书店,1957。

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

张玉法:《中国现代史论集第八辑:十年建国》,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82。

张玉法:《中国现代史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1985。

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

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中研院近代史所,1983。

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

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4、85、86辑,台湾文物供应社,1980、1981、1986。

陈翰笙:《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战前十年国家建设史研讨会论文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秦孝仪:《中华民国政治发展史》,文物供应社,1985。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

罗仑、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

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中国近代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讲义》,人民出版社,1986。

朱汇森:《粮政史料》(1~6册),台湾“国史馆”印行,1988。

何炳棣:《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与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岳琛:《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论文集》,1989。

财政部《中国农民负担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农民负担史》卷1~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1991、1993、1994。

章开沅、朱英:《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论文集》,1991。

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收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

陈钧:《湖北农业开发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

姜义华:《百年蹒跚——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

谭文熙:《中国物价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 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

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马敏:《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成汉昌:《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魏杰、杜朝晖:《政府应该干什么——西方政府经济职能考察》,人民出版社,1995。

刘军宁:《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

赵冈:《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吴量恺:《清代湖北农业经济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宋亚平:《湖北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建设(1890-1911)》,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冯祖祥:《湖北林业史》,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孙达人:《中国农民变迁论——试探我国历史发展周期》,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户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林向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常宗虎:《南通现代化1895—193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朱英、石柏林:《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版。

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章开沅、张正明、罗福惠:《湖北通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戴鞍钢、黄苇:《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财政与近代历史论文集》,1999。

章开沅:《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张五常:《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商务印书馆,2000。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王玉茹:《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工业化——以政府的行为分析为中心》,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李金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关系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

苑书义、董丛林:《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人民出版社,2001。

徐建生、徐卫国:《清末民初经济政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人民出版社,2001。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1。

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1—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中下):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赵德馨:《中国经济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

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彭南生:《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3卷),人民出版社,2003。

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

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李金铮:《民国时期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03。

李金铮:《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人民出版社,2004。

王印焕:《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周明炎:《湖北棉花》,农业出版社,2004。

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地主制经济论——封建土地关系发展与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1912—1937)》,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史》,人民出版社,2007。

彭南生:《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7。

李新:《中华民国史》(多卷),中华书局。

曾兆祥:《湖北近代贸易史资料选辑(1840—1949)》,湖北贸易志编辑室内部资料。

〔加〕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绅政权》,三联书店,1980。

〔美〕阿瑟·恩·杨格:《中国财政经济情况(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美〕德·希·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

〔英〕约翰·希克斯著《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

〔印〕贾塔克:《农业与经济发展》,华夏出版社,1987。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求实出版社,1988。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

〔美〕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美〕道格拉斯·C.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89。

〔美〕布莱克著《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景跃进,张静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法〕勒高夫、诺拉、夏蒂埃、勒韦尔:《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美〕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

〔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1~3卷,商务印书馆,1991。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

〔美〕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店,1993。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美〕魏斐德(Wakeman,Frederic):《中国现代化问题 一个多方位的历史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美〕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俄〕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

〔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山东的农业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秩序》,商务印书馆,2000。

〔日〕速水佑次郎、〔美〕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美〕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

〔美〕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日〕内山雅生:《20世纪华北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美〕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日〕长野朗:《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美〕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4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美〕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Rawski,Thomas G:China’ transition to Industrialism. 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0.

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Berkely:University of Califorlia Prcss. 1989.

Brandt,Lore:Commerc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ast-Central China,1870-1937,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Mycrs,Ramon H.“How did the Modern China Economy Develop—A Review Article .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0.3:601-28. 1991.

Popkin,Samuel L. (1979) 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ang Chao,Man and Land in Chinese History:An Economy Analysis.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主要来源于《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等刊物,由于论文篇数太多,在此只列主要参考文献,不再一一罗列。

王业键:《近代中国农业的成长及其危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8年第7期。

杨振亚:《论析国民政府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法》,《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郑庆平:《中国近代的农业危机》,《中国农史》1985年第4期。

朱英:《19世纪中日两国工业化进程中国家政权作用之比较》《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卢锋:《近代农业的困境及其根源》,《中国农史》1989年第3期。

吴承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2期。

王方中:《1931年江淮大水灾及其后果》,《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1期。

章有义:《近代东北地区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一个实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

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与耕地的再估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章有义:《海关报告中的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状况》,《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

王天奖:《从单产看近代河南农业生产》,《史学月刊》1991年第1期。

陈梅芳:《试论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农村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

吴柏均:《无锡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王玉茹:《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和中国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第2期。

邓亦兵:《民国时期北京农业述略》,《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庄维民:《近代山东农业科技的推广及其评价》,《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唐文起:《江苏地区农业近代化述略》,《学海》1993年第5期。

符长泉:《30年代中国农业危机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

万振凡:《江西近代农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吴存浩:《中国近代农业危机表现》,《中国农史》1994年第3期。

张东刚:《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南开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

郑庆平:《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估计》,《晋阳学刊》1994年第6期。

刘克祥:《清末和北洋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垦和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

朱英:《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甲午百年祭:多元视野下的中日战争》,知识出版社,1995。

朱英:《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农业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

史建云:《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张东刚:《近代中国农业投资的估算与分析》,《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徐建生:《论民国初年经济政策的扶植与奖励导向》,《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农业政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朱英:《清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彭南生:《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

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史学月刊》1999年第6期。

彭南生:《评民初至抗战前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李金铮:《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家的收支对比及其相关因素——以20世纪20—40年代为中心》,《学海》2000年第4期。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5期。

郑磊:《1928—1930年旱灾后关中地区种植结构之变迁》,《中国农史》2001年第1期。

李金铮:《绩效与不足: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与农村社会之关系》,《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

赵泉民:《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文史哲》2003年第4期。

夏如冰:《北洋政府时期的农政机构与农业政策(1912—1928年)》,《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秦晖:《关于传统租佃制若干问题的商榷》,《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3期。

赵泉民:《政府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以20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建设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陈钧:《近代湖北农村经济危机述评》,《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梅莉:《明清湖北农业区域特征分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4期。

徐凯希:《近代湖北植棉业初探》,《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

陈钧:《论近代湖北经济的崛起》,《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官互进:《湖北中等农业学校史略1890-1992》,《古今农业》1995年第1期。

苏云峰:《政局与财政的互动关系:以抗战前湖北为例》,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经济史组编《财政与近代历史》(上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1999,第109~148页。

李铁强:《1927-1937年湖北田赋问题述论》,《江汉论坛》2004年第1期。

黄长义、徐凯希:《20世纪30年代湖北汉江流域的农业改良》,《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刘成武等:《湖北省历史时期洪、旱灾害统计特征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第3期。

徐凯希:《近代湖北茶叶改良述略》,《农业考古》2005年第4期。

张家炎:《环境、市场与农民选择—清代及民国江汉平原的生态关系》,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37页。

田炯权:《清末民国时期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清史研究》2006年第1期。

张泰山:《民国时期田赋征收人员的结构及其素质考察——以1927-1937年的湖北省为例》,《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

魏文享:《乡村控制与农业建设—试论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的农会组织》,《中国农史》2006年第4期。

张泰山:《1927—1937年湖北田赋赋额状况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田赋研究之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