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2010~2011)

SSAPID:101-6937-6362-19
ISBN:978-7-5097-2651-8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0年是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第三年。三年来,武汉城市圈九市、省直相关部门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形成了规划引导机制、政策促进机制和改革试验推进机制。武汉城市圈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五个一体化建设有新局面,部省合作共建有新成效,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两型”生产生活理念渐入人心,“两型”指标有新提升,武汉城市圈八市融入武汉、服务武汉、依托武汉的势头强劲,试验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步探索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相关信息

丛书名:武汉城市圈蓝皮书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武汉城市圈蓝皮书编委会

 BⅠ 总报告

  B.1 “两型”社会建设助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 2010年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良好

     1.分城市看,一市独大的特点没有改变

     2.从全国层面看,武汉城市圈逐步崛起,但崛起步伐较慢

    (二)投资总量领先全省,增速放缓

     1.投资总量占全省2/3

     2.投资增速减缓,经济刺激效应逐步减弱

    (三)工业发展扎实推进,增速低于全省

    (四)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出口贸易强势反弹

    (五)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2.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收入差距缩小

    (六)“一城独大”有待优化

    (七)武汉综合实力强于长沙,城市间协作有待提升

   二 武汉城市圈区域融合稳步推进

    (一)圈域快速通道

     1.武汉城市圈骨架公路网络初具规模

     2.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3.圈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产业双向转移

    (三)商业连锁经营

    (四)现代农业产业化

    (五)九个联合体建设

     1.科技方面

     2.教育方面

     3.卫生方面

     4.社会保障方面

     5.文化方面

     6.体育方面

     7.旅游方面

     8.信息方面

   三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初步进展

    (一)制定、完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改革试验工作全面实施

     1.资源节约领域

     2.环境保护领域

     3.科技创新领域

     4.统筹城乡领域

     5.节约、集约用地领域

     6.综合交通领域

     7.金融领域

     8.财税体制领域

     9.行政管理领域

    (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四 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几个问题

    (一)对建设“两型社会”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对武汉城市圈综改工作的激情逐渐消失

    (三)不能正确处理体制机制改革和项目建设的关系

    (四)中央对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改革没有明确的底线

    (五)改革试验还没有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

   五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谋划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二)加强对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

    (三)继续完善推进工作机制

 BⅡ 综合报告

  B.2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三年回顾与展望

   一 改革试验三年回顾

    (一)研究出台改革试验的顶层设计

    (二)建立和完善改革试验工作的推进机制

     1.规划引导机制

     2.政策促进机制

     3.工作推动机制

    (三)全面推进改革试验工作

     1.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

     2.以水生态治理为重点,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3.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4.以两型化改造为重点,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

     5.以提高用地保障能力为重点,创新集约用地体制机制

     6.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四)全面推进城市圈一体化

     1.以大力推进产业双向转移为重点,推动圈域产业优化整合

     2.以完善快速通道为重点,加快圈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以实施商业集团连锁经营为重点,推动圈域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4.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

     5.以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为重点,推进圈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推动宣传理论工作,积极营造改革试验氛围

    (六)构建改革试验的部省合作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

    (七)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2.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

     3.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八)着力打造示范区和先导区

     1.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武汉东西湖区综合性示范区

     3.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

     4.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

     5.大梁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

     6.鄂州“两型社会”示范区

   二 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革试验注重全面推开,重点不够突出

    2.三年行动计划所定的目标较高,部分难以实现

    3.对改革中利益的重新分配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好的改革举步维艰

   三 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及一体化建设展望

    1.武汉城市圈将逐步融合为大武汉特区

    2.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3.现行体制下改革试验艰难推进,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矛盾仍然延续纠结

  B.3 2010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报告

   一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成效明显

   二 分类情况特点

    1.能源消耗下降幅度减缓

    2.生态、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3.科技创新水平有所提高

    4.经济总量扩大,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 主要问题及差距

    1.总指数增幅有所减缓

    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全面下降

    3.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下降

    4.地区间差异继续扩大,整体联动发展任重道远

    5.与有关试验区、城市群相比较,部分指标尚有差距

   四 推进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BⅢ 示范区建设报告

  B.4 东西湖“两型社会”建设综合示范区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一 “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一)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二)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三)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四)着力打造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五)着力打造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示范项目

    (六)着力打造“两型”产业示范项目

   二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三 推进具有东西湖区特色的“六区”示范

    (一)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

     1.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要明确方向

     2.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要抓好重点区域

     3.建立完善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区域协调机制

     4.建立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5.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机制

     6.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7.完善绿色招商引资机制

    (二)建设全国赛马休闲中心区

     1.探索以赛马业为龙头的产业联动机制

     2.建立和完善现代旅游业管理体制

     3.建立低碳旅游发展机制

    (三)建设全国信息化试点区

     1.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2.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3.推进商务信息化

     4.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

     5.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

    (四)建设中部开放开发先导区

     1.实施产业聚集发展战略

     2.推进完善“二区二心一轴”现代物流大格局

    (五)建设全省城乡一体化的首善区

    (六)建设全市生态新城的样板区

     1.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加快水环境综合整治

     4.加快垃圾无害化及资源化建设

  B.5 大梁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研究

   一 湖泊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一)国外湖泊旅游开发研究

    (二)国内湖泊旅游开发

    (三)湖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区域背景分析

    (一)区域概况

    (二)区域旅游发展现状

    (三)区域开发存在的问题

     1.水环境问题

     2.周边城市化进程对梁子湖形成压迫

     3.行政分割造成多头无序开发

   三 旅游开发战略及空间规划

    (一)开发思路

    (二)战略对策

    (三)空间规划

    (四)旅游品牌及产品设计

   四 产业布局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产业布局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 实施保障体系及措施

    (一)生态环保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三)管理体制构建

    (四)生态补偿机制

    (五)投融资规划

  B.6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报告

   一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使命、目标和任务

    1.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字号”集体荣誉

    2.中央政府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目标的定位

    3.地方政府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目标和任务的定位

   二 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安排进展

    1.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政策

    2.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

    3.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试点政策

    4.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政策

    5.促进创新创业、企业做强做大的财政税收试点政策

    6.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试点政策

   三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二)产业呈良性发展格局

     1.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2.重点产业项目稳步实施

    (三)特色园区建设不断推进

    (四)企业数量不断扩张

    (五)上市公司数量已达一定规模

  B.7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一 国内外高新区社会空间结构一般发展规律

    1.社会阶层明显分化,高收入人群比例大大高于普通城区

    2.高新区人口年轻化,家庭规模偏小

    3.居住区出现空间隔离,社会空间分异深化

    4.园区内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边缘区社会空间矛盾加剧

   二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空间结构现状及历史演变

    (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

    (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空间结构的演变

    (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空间结构现状

    (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1.大专院校科技人员创业,收入分化

     2.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是低收入人群的主体

     3.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加剧了人群分化

   三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空间结构存在问题分析

    1.示范区创新文化氛围不足,需加强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建设

    2.示范区配套服务设施落后,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

    3.示范区园区内“和谐社区”的建设将成为难点

    4.示范区存在被异化发展的可能性

   四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预测

    1.示范区人口规模预测总体思路

    2.建设用地规模分析

   五 国内外高新区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对东湖高新区的启示

    1.建设多元化生活服务设施,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2.加强房地产投资的引导与控制,避免居住空间分化

    3.完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园区周边地带综合问题

    4.坚持高新区的独立性和纯洁性,防止被异化发展

    5.积极培育园区社会创新文化,走东湖自主创新之路

  B.8 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一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的背景与意义

    (一)大东湖生态水网构想的提出

    (二)大东湖地区生态形势

    (三)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的重要意义

     1.在创新发展模式、彰显城市滨水特色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2.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3.在强化流域污染治理、维系长江健康体系中发挥示范作用

     4.在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 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总体构想

    (一)技术支撑:建设三工程一平台

     1.污染控制工程

     2.生态修复工程

     3.水网连通工程

     4.监测评估研究平台

    (二)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新模式:体现四大功能

     1.保护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

     2.维护长江健康,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

     3.储备战略水源地,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4.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 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进展

    (一)规划论证及总体方案的批复

    (二)开展了水网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三)开展了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的申报工作

    (四)编制了大东湖项目的专项规划及行动计划

    (五)项目实施情况

     1.完成了外沙湖污泥清除工程

     2.启动了东沙湖连通工程的建设

     3.开展了官桥湖(庙湖)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工作

     4.顺利实施了九峰渠工程

     5.确定了引水主支线路

   四 进一步推进大东湖“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1.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2.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

    3.努力拓宽筹融资渠道

    4.积极推动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与武汉生态新城的联动建设

  B.9 2010年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

   一 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

   二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

    (一)编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加快长港示范区建设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四)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五)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三 2010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一)推进全域鄂州“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

    (二)加快建设长港示范区,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五)加大城乡统筹改革力度,创新机制体制

    (六)加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BⅣ 专题报告

  B.10 在加快新型工业化中推进全域城乡一体化

   一 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富民强市的大目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双化”为龙头,带动城乡产业一体化

    (三)以改善民生问题为重点,突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1.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四)以全方位、多模式并举为路径,推进全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1.实行跨行政区划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模式

     2.在中心城区之外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城模式

     3.特色新社区(中心村)建设模式

    (五)以“武鄂(州)同城化”为外力,助推鄂州城乡一体化

   二 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思想观念创新先行,形成全社会率先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氛围

    (二)坚持统筹城乡规划先行,构建中长期鄂州全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宏伟蓝图

    (三)坚持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创新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1.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大部门体制

     2.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3.大胆创新投入机制

    (四)坚持典型试验区先行,发挥“百里长港城乡一体化示范带”等的带动效应

    (五)坚持改革系统工程,配套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软件、硬件建设

     1.推进六个一体化要做到“软”、“硬”兼顾的“四个结合”

     2.加大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力度,提升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3.创新适应改革系统工程的领导班子考核机制

  B.11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一 武汉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宏观分析

    1.内涵界定

    2.整体与局部

    3.投入与产出

    4.粮食安全

   二 武汉城市圈内各地节约、集约用地经验

    1.英山县山区节约、集约用地新路

    2.洪湖市节约与集约用地宏观评价

    3.京山县“五统一”的垂直管理体制

    4.随州市的创新工作及广水市的集约用地评价

   三 武汉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体系的意义

    4.节地模式的经验借鉴

   四 小结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需要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现实选择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保持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4.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确保武汉市的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地位的重要保障

  B.12 武汉城市圈开发性金融的运用研究

   一 开发性金融概述

    (一)开发性金融的概念与起源

     1.开发性金融的定义

     2.开发性金融的发展历程

     3.中国开发性金融的发展

    (二)开发性金融的主要方法

     1.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大规模组织增信

     2.大额、集中、长期信贷资金注入,增强市场运营活力

     3.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市场机制逐步完善

     4.坚持与政府合作,整合组织优势与融资优势

    (三)开发性金融的核心作用

     1.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政府发展目标

     2.削弱“政府失灵”,强化风险管理

     3.有效对接市场与政府双重机制,构建“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运行机制

   二 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核心动力与唯一选择

    (一)武汉城市圈发展概况

     1.武汉城市圈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2.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3.武汉城市圈存在着行政、市场多重体制机制障碍

    (二)武汉城市圈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

    (三)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核心动力是制度创新

   三 开发性金融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成果

    (一)高度重视市场培育,促进区域投融资环境完善

    (二)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构建重大项目融资的有效模式

     1.武汉城投——武汉城市圈市政建设最大的融资平台

     2.不断完善融资平台的规范机制,确保武汉城市圈建设资金链安全

    (三)系统支持重大交通项目,促进圈域一体化建设

    (四)探索产业项目链式融资模式,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开拓民生融资领域,促进武汉城市圈包容性增长

    (六)探索多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巩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七)开发性金融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完善

     1.突出规划先行,增强融资的科学性、前瞻性与系统性

     2.“投贷债租证”协同,丰富开发性金融的手段,实现全方位金融支持

     3.提升银团牵头行的组织力,扩大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 强化开发性金融对武汉城市圈建设支撑性作用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明确重点,坚持主攻方向

    2.加大创新力度,继续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3.深入整合资源,深化银政企三方合作

  B.13 高铁时代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与产品整合研究

   一 高铁时代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契机

    (一)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旅游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

     1.旅游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2.大力培育武汉城市圈旅游功能区

     3.抓好区域旅游合作

     4.武汉城市圈旅游业是湖北省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

    (二)高铁拓展了旅游市场,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潜力大

     1.区位与交通优势凸显,客源市场扩大

     2.由旅游客源地转为旅游目的地

     3.高铁旅游的拉动效应非常大,大有发展潜力

     4.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增强,商务会展与观光休闲功能凸显

    (三)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有一定基础

     1.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

     2.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二 高铁时代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困境

    (一)高铁旅游的新要求、新变化

     1.游客出游方式出现新变化

     2.主要客源市场发生变化

     3.旅游产品格局出现新变化

     4.“快旅慢游”对旅游产品的品质有更高要求

     5.对旅游接待、旅游配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6.对旅游人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铁时代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1.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旅游品牌和拳头产品不多,节假日景点超承载现象严重

     3.旅游产品结构较单一,缺乏深度开发,旅游综合效益差

     4.旅游产品整合不够,精品线路不多

     5.旅游营销不够,精品品牌和线路少

     6.接待能力及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结论

   三 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与产品整合对策

    (一)找准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定位

    (二)做好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产品的整合与营销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抓好城市圈重大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构筑城市圈旅游大格局

     3.抓圈内重点景区的深度开发与整合,打造城市圈精品旅游产品

     4.整合圈内圈外旅游资源,打造武汉城市圈及泛武汉城市圈精品旅游线路

     5.加大投入,做好武汉城市圈旅游产品、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的营销

    (三)提升城市圈旅游接待和配套服务水平

     1.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旅游硬件配套服务

     2.加快、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推行优质的旅游服务

  B.14 建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大开放深入发展

   一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简介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别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概况

     1.出口加工区

     2.保税港区

     3.综合保税区

     4.保税物流中心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趋势

    (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

   二 湖北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现状和问题

    (一)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发展滞后

    (二)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良好但功能较为单一

   三 顺应形势,放眼大局,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力度

    (一)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成“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阔步之道

    (二)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成“承接沿海地区优势产业转移”的引凤之巢

    (三)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腾飞之翼

   四 对怎样建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若干决策建议

    (一)按照“从一区两园到一区多园”的规划模式建设综合保税区,形成集聚效应和整体功能

     1.联动运作,错位发展,为扩大开放创造最优条件

     2.统一管理,改善服务,为扩大开放营造最好环境

     3.招商引资,先行先试,积极承接沿海优势产业转移

     4.积极探索,整合规划,由东湖综合保税区向武汉综合保税区过渡发展

    (二)积极推动出口加工区建设

    (三)继续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四)探索湖北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长期规划和整体发展

  B.15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一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立意

    1.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展评价,是对城市圈内社会发展进步的全面评价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武汉城市圈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应该着重突出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与作用

   四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与指标选取方法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五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六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方法

    (一)数据的采集

    (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三)指标的一致性处理

     1.逆指标的一致性处理

     2.区间型指标的无量纲化一致性处理

    (四)权重确定方法

    (五)综合评价模型

   七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三级指标解释

  B.16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政策体系研究

   一 试验区政策体系研究综述及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政策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政策体系现状

     1.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体系简介

     2.“两型社会”建设六个配套政策简介

    (二)当前改革试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2.原因

   三 其他试验区改革政策实施经验借鉴

    (一)国内其他综改试验区改革试验政策情况介绍

     1.上海浦东新区改革试验政策情况

     2.天津滨海新区改革试验政策情况

     3.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政策情况

     4.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政策情况

     5.深圳特区改革试验政策情况

    (二)国内其他综改区改革试验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试验政策措施要有所侧重

     2.政策措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3.要强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促进性

   四 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争取中央政策,用好先行先试权

    (二)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制定实施系列配套政策

     1.进一步拓展完善六项配套支持政策

     2.积极完善其他配套政策

    (三)强化政策之间的联系,体现政策体系的系统性

     1.加强不同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

     2.强化政策意见与实施细则的紧密联系

    (四)加强政策的效果评估

     1.积极开展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试点

     2.重点开展城市圈重点项目政策实施效果的单项评估

     3.积极运用评估结果加强政策指导

  B.17 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支持政策与推进机制研究

   一 多种措施并举,“五个一体化”加快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建设步伐

    (二)制定支持政策,完善实施框架体系

    (三)突出工作重点,力求取得工作实效

     1.以产业双向转移为重点,推动圈域产业优化整合

     2.以完善快速通道为重点,加快圈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以实施商业集团连锁经营为重点,推动圈域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4.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

     5.以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为重点,推进圈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 瓶颈制约,“五个一体化”建设有待突破

    (一)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体系失衡,一体化缺乏物质基础

    (二)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初现,一体化面临利益分歧

    (三)思想认识不够、合作关系松散,一体化推进动力不足

    (四)规划尚需完善、政策有待补充,一体化方案仍需创新

     1.“五个一体化”缺乏完整的规划体系

     2.“1+8”中关于“8”的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3.新的形势对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先行先试,不断探索一体化推进新路

    (一)制定有关地方法规,强力推进依法改革步伐

    (二)完善相关规划体系,充分发挥龙头调控作用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供良好制度保障

    (四)加强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五)突出平台建设,夯实互动融合载体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宽松外部环境

  B.18 武汉城市圈政府能力协调发展研究

   一 武汉城市圈政府能力协调发展的概念解析

   二 武汉城市圈政府能力的发展现状

   三 武汉城市圈政府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四 武汉城市圈政府能力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开源节流提升自身能力

     1.开源:从绝对数量上增加各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有效供给

     2.节流:从内部挖潜增加各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有效供给

    (二)统筹协调缩小能力差距

     1.积极转变观念,破除地方团体主义

     2.从制度上建立城市圈成员积极有效的交流平台

     3.加强城市圈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协调

     4.完善区域资金流动协调政策

     5.加快城市圈公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机制建设

   五 对策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一)地方政府的利己主义动机

    (二)城市圈内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

  B.1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工作机制研究

   一 推进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成效

    (一)工作推进平台体系逐步健全

    (二)重点领域改革试验稳步推进

    (三)法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构建

    (四)圈域一体化建设态势良好

    (五)社会参与机制建设深入推进

   二 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先行先试的试验权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工作推进机制制度化建设亟待加强

    (三)圈域一体化建设进展不平衡

    (四)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建设任务艰巨

   三 加快完善综改试验区推进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工作动力机制

    (二)健全圈域政府协调合作机制

     1.建立政府间网络化合作机制

     2.大力推进圈域深度合作

    (三)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四)加快建立“两型”产业引导机制

     1.制定武汉城市圈“两型”产业引导目录

     2.建立“两型”企业激励机制

     3.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两型”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4.突破性发展“两型”技术

     5.完善“两型社会”建设项目的工作督导机制

     6.加快推进循环型农业建设

    (五)完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1.建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引导机制

     2.创新武汉城市圈金融体系

     3.加快制定出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法规

    (六)完善社会推进与参与机制

     1.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2.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3.深入开展“两型”社区、村镇、学校、家庭、机关等创建活动

     4.构建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5.完善环境社会监督机制

 BⅤ 附录

  B.20 附录1 武汉城市圈主要统计指标(2008~2010年)*

  B.21 附录2 武汉城市圈九大改革试验项目简介

   一 武汉大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 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三 武汉城市圈(咸宁)职业教育园区

   四 黄石市黄金山“两型社会”先行区

   五 鄂州城乡一体化(长港)示范带工程

   六 黄冈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项目

   七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一体化和循环经济改革试验项目

   八 仙桃市南城新区“两型社会”示范区

   九 天门市生态产业园

  B.22 附录3 武汉城市圈大事记(2010年)

  B.23 附录4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展情况及2011年工作安排

   一 关于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工作进展情况

    (一)抓改革试验,九大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突破

     1.环境保护领域

     2.资源节约领域

     3.创新科技体制领域

     4.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领域

     5.土地管理改革领域

     6.统筹城乡发展领域

     7.金融财税改革领域

    (二)促圈域一体,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有新局面

     1.推动圈域产业一体化方面

     2.加快圈域交通一体化方面

     3.推进市场一体化方面

     4.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方面

     5.推进圈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

    (三)搭合作平台,部省合作和中法合作平台建设有新成效

     1.部省合作共建方面

     2.国际合作平台方面

    (四)监督项目实施,九大改革试验项目有新进展

    (五)建“两型社会”,反映“两型社会”的主要指标有新提升

    (六)重宣传引导,“两型社会”生产生活理念渐入人心

   二 当前改革试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改革的超前研究不够

    (二)改革试验推进机制有待健全

    (三)改革试验工作力量配备不够

   三 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工作的初步安排

    (一)着力研究完善“十二五”改革试验工作思路

    (二)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专项改革

    (三)着力推进武汉城市圈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着力研究、适时推进物联网试点工作

    (五)着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着力抓好示范区建设

    (七)着力推进五个一体化

    (八)着力推进部省合作和国际合作

 Abstract

 摘要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2010年是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第三年。三年来,武汉城市圈九市、省直相关部门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形成了规划引导机制、政策促进机制和改革试验推进机制。武汉城市圈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五个一体化建设有新局面,部省合作共建有新成效,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两型”生产生活理念渐入人心,“两型”指标有新提升,武汉城市圈八市融入武汉、服务武汉、依托武汉的势头强劲,试验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步探索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简 介:我国于2007年提出“两型社会”建设,多大的城市规模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本书尝试利用聚集效应、规模经济、系统工程等理论,借鉴城市经济学家巴顿的城市规模–成本收益曲线,拟建立相关理论模型,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计量研究;进而对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有利于“两型社会”...

作者: 许抄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