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1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Tourism Development(2015)

SSAPID:101-6937-0302-22
ISBN:978-7-5097-760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撰稿者包括来自在京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们,来自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工作者们,以及关注与热爱北京旅游的朋友们,他们既有多年积累的不同历验与心得,也有着各自不同专业的研究积淀,因此报告既反映了旅游业界、管理层和研究者的探索,也反映了他们的锐意创新。而他们观察问题的立足与视角的差异,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的分析,又正好构成一种十分难得的互相补充,从而也就使得本书将有可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旅游绿皮书
作 者:北京旅游学会
编 辑: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序言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编委会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5)》编撰人员名录

 摘要

 GⅠ 主报告

  G.1 新定位·新常态下的首都旅游业新发展

   一 2014年北京旅游业发展状况

    (一)把握定位,发挥作用

    (二)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三)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四)提升服务,优化环境

    (五)加强合作,扩大影响

    (六)服务大局,全力保障

   二 新常态下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一)北京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北京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

   三 2015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着力深化旅游综合改革

    (二)深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三)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四)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五)持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六)务实推进旅游交流合作

  G.2 主报告附录 2014年北京旅游的十片绿叶

   一 首批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发布

   二 北京花车首次亮相美国感恩节游行

   三 北京国际旅游节精彩纷呈

   四 发布《京郊旅游发展纲要(2015~2020年)》

   五 APEC接待服务保障交出满意答卷

   六 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推进有效

   七 “北京礼物”展销迈开新步伐

   八 组织京郊旅游入户诊断培训

   九 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北京香山旅游峰会

   十 北京旅游学会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GⅡ 专题报告 ·新常态下的北京旅游运行篇·

  G.3 2014年北京旅游市场消费热点与2015年趋势预测

   一 2014年北京旅游市场基本状况

    (一)旅游需求总体变动情况

     1.旅游需求总量概况

     2.三大市场发展格局

     3.消费结构概况

    (二)国内旅游:增速放缓,需求结构转换

     1.国内来京:旅游人数增长放缓

      (1)旅游收入增长超过人数增长

      (2)人均花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客源地以周边省份为主

      (4)汽车与火车是主要的来京交通方式

      (5)经济型酒店最受游客欢迎

     2.居民在京:以京郊休闲为主,需求多元化

      (1)北部区县最受欢迎

      (2)旅游目的以京郊休闲游览为主

      (3)餐饮、交通以及购物消费较多

      (4)自驾车是主要出行方式

      (5)乡村客栈最受青睐

      (6)以郊区短线一日游为主

    (三)出境旅游:签证环境改善,持续高速增长

     1.市场规模

     2.结构特征

      (1)旅游目的地以亚洲为主

      (2)休闲度假是首要的旅游目的

      (3)自助游最受欢迎

      (4)购物是首要的旅游花费

    (四)入境旅游:跌幅收窄,主要客源地见底回升

     1.市场规模

     2.结构特征

    (五)节假日旅游:稳中有增,消费渐趋理性

     1.春节长假:持续稳定增长

     2.清明、“五一”和端午小长假:表现不一

     3.国庆长假:增速放缓

   二 2014年北京旅游新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2014年北京旅游市场新热点

     1.美食与购物成为新亮点

     2.签证新政提振入境旅游

     3.乡村旅游新业态涌现

     4.房车露营、骑游渐成京郊旅游新宠

    (二)北京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旅游

     2.出境旅游

     3.入境旅游

   三 2015年北京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一)发展环境分析

    (二)发展趋势预测

   四 对策建议

    (一)国内旅游:推出新产品,挖掘新热点,规范旅游市场

    (二)京内旅游:产品须提档升级,休假制度待创新

    (三)出境旅游: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推动旅游业走出去

    (四)入境旅游:扩大免签、加强推广、改善环境是关键

  G.4 2014年北京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与分析*

   一 北京旅游市场景气指数制作流程

    (一)指标遴选

    (二)指数制作及预警

   二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

    (一)指标选择

    (二)指数计算

   三 北京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指数

    (一)指标选择

    (二)指数计算

   四 结论

  G.5 2014年游客感知视角的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分析

   一 2014年北京游客满意度情况概述

   二 游客感知视角的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

    (一)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透镜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1.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透镜模型

     2.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游客感知视角的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

     1.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1)评价模型

      (2)二级指标得分计算

     2.指标权重确定

     3.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结果

     4.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失分

   三 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市建设与环境管理:整体表现较差,环境问题是主因

    (二)旅游行业服务:整体表现一般,餐饮、住宿业有待改善

    (三)城市公共服务:总体表现较好,投诉处理有待改进

   四 提升北京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以游客诉求为中心,培育宜居宜游的生活空间

    (二)以游客评价为基础,构建旅游经济运行系统质量评价机制

    (三)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创新旅游经济微观监管机制

  G.6 2014年北京旅游企业发展状况与2015年展望

   一 2014年北京旅游产业运行景气状况

    (一)旅游产业运行景气,企业家发展信心充足

    (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稳健,发展信心不均衡

    (三)产业内部景气程度各异,季节性波动显著

   二 2014年北京分行业旅游企业运行状况

    (一)旅行社业:新业态创新突出,传统旅行社景气程度低

     1.2014年北京旅行社发展概况

      (1)传统旅行社接待情况

      (2)在线旅行商发展情况

     2.2014年旅行社业景气状况

      (1)传统旅行社景气程度低

      (2)主营国内业务旅行社景气程度高

      (3)在线旅游企业景气程度相对较高

    (二)住宿业:结构性分化日益明显

     1.2014年北京住宿业发展概况

      (1)星级酒店接待总量下降,收入结构转变

      (2)经济型酒店经营概况

     2.2014年住宿业景气状况

    (三)旅游景区:接待稳步增长,景气程度高

     1.2014年北京旅游景区发展情况

      (1)景区发展总体概况

     2.2014年北京旅游景区景气状况

    (四)旅游综合企业: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方兴未艾

     1.旅游综合企业经营概况

     2.旅游综合企业景气情况

   三 2015年北京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分析及趋势判断

    (一)发展环境分析

     1.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增长

     3.产业融合不断深入,业态创新不断涌现

     4.雾霾要求跨区域治理

    (二)发展趋势判断

     1.传统旅游产业业态寻求转型升级

     2.基于分享逻辑的商业思想将推动更多的业态创新

     3.对外旅游投资将进一步快速推进

     4.非传统旅游资源、特定市场产品将成为投资新热点

   四 对策建议

    (一)加紧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

    (二)强化资金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提升平台职能

    (三)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技术推动改革

  G.7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新进程

   一 WTCF的工作进展

    (一)成功举办三届北京香山旅游峰会

    (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WTCF的国际影响力

    (三)成立民航、旅企、媒体分会,搭建旅游业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四)建设WTCF自媒体平台

    (五)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会员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咨询

   二 WTCF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一)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北京旅游和中国旅游发展

     1.探索建立国际旅游城市合作机制

     2.提升北京旅游和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3.学习、借鉴国际旅游发展经验

    (二)抓好六个平台建设,提升会员服务水平

    (三)创新WTCF运行模式

     1.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广泛吸引人才

     2.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

     3.积极探索商务运行模式

  G.8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一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症结所在

    (一)区域旅游发展失衡

    (二)尚未形成合理的区域集散结构

    (三)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较弱

    (四)缺乏区域整体性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五)合作主体与合作范围有待扩大

   二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及难点

    (一)指导思想

     1.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

     2.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3.处理好“增”与“减”的关系

     4.处理好“先”与“后”的关系

     5.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

    (二)主要难点

     1.共同利益的协调问题

     2.区域定位与分工问题

     3.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

   三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合”:统一布局,全局协调

     1.旅游组织一体化

     2.旅游协调一体化

     3.旅游市场一体化

     4.旅游管理一体化

    (二)“分”:各地区须“增减有道”

     1.“增”:在增量上进行重点突破

     2.“减”:在存量上进行优化调整

   四 结论

  G.9 北京旅游立法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背景

   二 问题

    (一)贯彻执行《旅游法》,需要做好制度上的衔接

    (二)解决实践突出问题,需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定位

    (三)固化本市旅游业的成功实践,需要使之成为有效的制度措施

   三 对策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

    (三)《北京旅游条例》的初步框架设计

   四 预期

 GⅡ 专题报告 ·问题研究与市场调研篇·

  G.10 北京市导游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导游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实证分析

    (一)问卷覆盖情况及发放方式

    (二)问卷基本内容及填写情况

    (三)问卷分析

     1.基础情况分析

     2.导游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分析

     3.导游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分类统计

   三 现实语境下导游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实现困境

    (一)基本养老保险

    (二)基本医疗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四 促进导游人员劳动和社会权益保障的可行性意见

    (一)完善导游人员社会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

    (二)完善导游人员劳动和社会权益保障的可行性建议

     1.明确导游人员劳动关系

     2.改革完善组织机制,切实维护导游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3.树立导游人员行业典型,予以导游执业综合险奖励

     4.完善导游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模式,推动导游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

      (1)适当降低缴费费率并延长缴费年限

      (2)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细则,提高统筹层次

      (3)取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户籍限制,从制度层面解决灵活就业人员无法缴纳工伤、生育保险问题

     5.继续大力推行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并试点开展导游人员综合责任险项目推广

   五 结语

  G.11 北京旅游客源地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 北京客源市场在中国旅游市场的位置

   二 旅游客源地出游力趋势分析

    (一)趋势分析的参数

    (二)趋势分析在北京旅游客源地市场的应用

     1.北京旅游开展了连续性、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

     2.北京旅游客源地市场的构成

    (三)北京各个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1.出境游市场

     2.出京游市场

     3.京郊游市场

     4.都市游市场

   三 快速发展的北京旅游客源地市场中的结构性问题

    (一)提高参与旅游的人数比例,使发展的红利让更多人受益

    (二)警惕出境游成长率与国内游成长率长期不平衡的问题

    (三)提升环京地区旅游产品吸引力,促进出京游的发展

    (四)建立顶层设计,形成环境友好型京郊游出行方式

  G.12 北京入境游客消费行为分析*

   一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二 北京入境游客消费行为调研概述

    (一)入境游客调研的样本特征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三 北京入境游客旅游行为及决策模式分析

    (一)旅游行为模式分析

    (二)旅游决策分析

    (三)消费决策分析

   四 北京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推广的评价

   五 北京入境游客的旅游体验及服务满意度的评价

   六 结论

  G.13 北京发展入境修学旅游的对策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北京入境修学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一)拥有的优势

     1.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2.丰富的院校资源

    (二)存在的劣势

     1.修学旅游起步晚

     2.修学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3.离欧美等消费较高的客源市场较远

    (三)迎接的机遇

     1.北京国际知名度的提高

     2.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四)面临的挑战

     1.敏感多变的政治因素

     2.日益恶化的大城市病

   三 国际经验借鉴

    (一)日本修学旅游

     1.调查研究

     2.发行刊物

     3.提供信息

     4.促进行业联合

     5.推广“联合运输”

    (二)英国修学旅游

     1.高等教育方面

     2.英语教学方面

     3.旅游资源方面

    (三)小结

   四 北京发展入境修学旅游的对策

    (一)北京入境修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北京入境修学旅游发展的对策

     1.政府角度

     2.产品角度

     3.营销角度

   五 结论

  G.14 北京入境旅游的俄罗斯客源市场分析*

   一 北京旅游市场俄罗斯入境旅游呈下降趋势

    (一)俄罗斯入境旅游下滑的北京入境市场整体背景

    (二)北京市场俄罗斯入境旅游的下滑趋势

   二 北京旅游市场俄罗斯游客基本结构及影响因素

    (一)北京旅游市场俄罗斯游客基本结构

    (二)北京旅游市场俄罗斯游客出游意向和动机

    (三)影响俄罗斯游客赴京旅游的因素分析

     1.决定俄罗斯游客来京渠道分析

     2.俄罗斯游客赴北京旅游的原因或促进因素分析

     3.北京的旅游业在俄罗斯进行旅游推广活动的影响分析

     4.俄罗斯游客比较感兴趣的旅游推广方式

     5.俄罗斯游客对旅游特惠产品关注的分析

   三 北京市针对俄罗斯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现状与策略

    (一)俄罗斯游客对北京旅游推广的认知

    (二)北京市开发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加大对俄罗斯游客宣传促销力度

     2.大力发展中俄旅游文化市场宣传

     3.积极开发北京市高端和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4.大力开发俄罗斯商务旅游空间,推进高端商务和公务旅游发展

     5.加强不同消费群体市场的拓展,细分旅游市场

     6.提升北京旅游市场对俄罗斯入境旅游者的吸引力

   结论

  G.15 北京居民出境旅游奢侈品购物行为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奢侈品购物动机分类

   三 北京居民出境奢侈品购物行为现状

    (一)样本基本特征

    (二)奢侈品品牌文化认知特征

     1.奢侈品类型偏好

     2.奢侈品品牌偏好

     3.品牌文化认知

     4.LOGO认知

     5.奢侈品价格

     6.信息途径

    (三)奢侈品购物行为特征分析

     1.出境旅游主要目的

     2.出境旅游时间

     3.出境旅游购物的重要性

     4.出境旅游购物花费

     5.出境旅游购买奢侈品频率

     6.购买同伴

     7.奢侈品购物目的地

     8.制造产地要求

    (四)出境旅游奢侈品购物消费者分类

     1.旅游购物型消费者

     2.自我体验型消费者

     3.新兴时尚型消费者

   四 几点建议

    1.引导消费者理性购物

    2.促进企业改革创新

    3.创建我国民族品牌

  G.16 关于北京市旅游公共服务现状的调研*

   一 2014年北京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二 现状调查分析带来的工作启示

    1.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方面

    2.在旅游公共安全服务方面

    3.在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方面

    4.在旅游知识辅导服务方面

    5.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其他方面

   三 对北京市旅游公共服务的抽样调查与分析

    (一)2014年北京旅游公共服务抽样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

    (二)对2014年调查结果的分析

     1.关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调查结果

     2.关于旅游安全与救助服务的调查结果

     3.关于旅游出行的便捷服务的调查结果

     4.关于旅游科普与旅游责任辅导的调查结果

     5.关于旅游志愿者服务的调查结果

    (三)2014年有关旅游公共服务改善的调查结果分析

    (四)2014年与2011年调查结果的简要对比

     1.关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变化

     2.关于旅游安全与救助的变化

     3.关于旅游出行的便捷服务的变化

     4.有关旅游服务志愿者的变化

     5.其他相关内容的变化

 GⅡ 专题报告 ·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篇·

  G.17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研究与实践*

   一 景区最大承载量背景研究

    (一)法律规定与标准指导

    (二)战略意义与基础概念

   二 八达岭长城景区核定实践

    (一)明确发展目标

    (二)明确空间范围

    (三)全面分析测算

     1.因子分析统计

     2.空间标准选取

     3.核心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

     4.承载量校核

     5.相关配套因子评估与建议

    (四)确定景区承载量

     1.八达岭长城景区最大承载量数据体系

     2.旅游者流量控制建议

     3.应急工作建议

   三 景区安全与景区升级展望

    (一)针对地方政府

     1.全国标准与各地实际相结合——各地适时确定工作机制与流程

     2.A级景区与其他景区相结合——以A级旅游景区为示范逐步推广

    (二)针对景区自身

     1.统一管理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2.硬性约束与动态发展相结合

     3.专项工作与打包提升相结合

  G.18 “互联网+”促进北京旅游服务“泛在化”的思考

   一 旅游服务“泛在化”的理念

    (一)旅游信息服务的泛在化

    (二)线下旅游服务的泛在化

   二 “互联网+”对旅游服务“泛在化”的支撑

    (一)旅游资源“移动互联”

    (二)旅游产品“移动互联”

    (三)旅游数据“移动互联”

   三 旅游服务“泛在化”的框架

    (一)旅游服务环境

    (二)旅游服务载体

    (三)旅游服务人员

    (四)旅游服务场所

    (五)旅游服务机制

    (六)旅游服务平台

   四 北京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的几点思考

    (一)北京旅游服务平台建设

    (二)公共出行系统信息共享

    (三)“i游北京”功能完善

    (四)智能行程规划工具设计

  G.19 北京智能化旅游交通实证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北京旅游交通深层次问题探究

    (一)北京交通现状

    (二)交通对游客出行的影响

    (三)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四)制约交通的几点要素

   三 改善北京旅游交通建议

  G.20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多元互补发展策略研究

   一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现有供给模式分析

    (一)北京旅游咨询服务物品属性界定

    (二)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供给模式对比分析

     1.政府直接供给模式(政府主体)

     2.企业参与供给模式(市场主体)

     3.志愿者参与供给模式(公民社会)

   二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多元互补发展策略

    (一)定位政府职责,健全法规制度

     1.正确定位政府职责

     2.加强法规制度落实

    (二)优化供给模式,确保持续发展

     1.政府、社会、市场多元网络供给

     2.建立旅游咨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3.畅通企业参与旅游咨询服务渠道

     4.依托行业管理实现多元供给优化

    (三)创新运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1.规范管理体系,形成三级运营模式

     2.完善咨询网络,优化咨询服务品质

     3.加强政策引导,构建服务支撑体系

     4.优化推广渠道,打造公益服务品牌

   三 相关政策建议

    (一)严格监测制度

    (二)制定相关措施

    (三)出台优惠政策

    (四)整合公共资源

    (五)加强公益宣传

  G.21 北京郊野公园旅游发展研究

   前言

   一 北京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程

    (二)建设现状

     1.运营现状

     2.分布现状

     3.分类特点

    (三)存在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突出,亟待调整优化

     2.公众参与度较低,旅游功能有待完善

     3.多数核心产品吸引力较差,规划设计缺乏特色

     4.旅游发展缺少顶层设计

   二 北京郊野公园旅游发展策略

    (一)统一规划,确定顶层设计

    (二)全方位融入“旅游化”发展思路

     1.公园建设景区化

     2.公园项目特色化

     3.核心景区精品化

    (三)选取适合的旅游发展模式

     1.文化主题模式

     2.生态观光模式

     3.休闲度假模式

     4.运动康体模式

    (四)以“野趣性”为旅游环境本底

    (五)发展旅游纪念品以提高经济效益

    (六)实施八“一”宣传大行动

     1.一联盟:北京郊野公园旅游联盟

     2.一网站:北京郊野公园网

     3.一微:北京郊野公园官网微博、微信

     4.一节庆:北京郊野公园旅游节

     5.一基地:森林碳汇交易基地

     6.一大赛:“北京最美丽的郊野公园”评选大赛

     7.一倡议:“公园有我一棵树”倡议书

     8.一会:北京郊野公园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G.22 北京特色酒店品牌发展研究

   一 北京特色酒店品牌发展现状

   二 国际特色酒店品牌发展经验

    (一)顾客导向的品牌定位

    (二)顾客参与的品牌建设

    (三)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实现规模化发展

    (四)通过品牌并购实现跨国发展

   三 北京特色酒店品牌发展建议

    (一)从供方视角转向需方视角,推出生活方式特色酒店品牌

    (二)以战略视野创建品牌,为品牌延伸留有余地

    (三)整合北京特色住宿资源,进行企业化、品牌化运作

    (四)通过品牌并购、合作与联盟,开拓国内及国际市场

  G.23 旅行社B2B现状浅析*

   一 旅游产品形态多样、复杂度高

   二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空间广阔

   三 旅行社是旅游产品主要供给方和销售渠道

   四 谁将成为“万亿旅游产品”的行业整合者?

  G.24 促进北京旅游消费,培育旅游营利项目研究*

   一 四个宏观思路

    (一)抓准比较优势

     1.形成比较优势的经典体现

     2.北京旅游消费发展的比较优势梳理

      (1)旅游消费总量大

      (2)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更加多元化

      (3)休闲养生旅游正在成为发展热点

    (二)外部效应需得到更多关注

    (三)通过全产业链培育旅游营利点

    (四)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对接复合型消费体系

   二 五个微观思路

    (一)增加旅游营利项目的比重

    (二)促进旅游区营利项目溢价增值

    (三)消费节点网络化聚合

     1.情景体验消费链条上的消费节点策略

     2.休闲活动消费组合中的消费节点策略

    (四)管理标准精细化

     1.超市型统一管理

     2.共赢化统一管理

     3.部门式统一管理

     4.软硬件统一管理

    (五)重视二次营销

     1.空间利用二次营销

     2.项目互为二次营销

     3.情景体验二次营销

     4.下一游段二次营销

     5.具体消费二次营销

     6.免费享受二次营销

     7.空余关注二次营销

     8.导游人员二次营销

     9.对外合作二次营销

     10.品牌体系二次营销

     11.全面植入二次营销

     12.适当延伸二次营销

   结语

  G.25 打造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的机遇与建议*

   一 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的范围及地质地理基础

   二 打造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具备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和交通条件

    (二)强劲增长的客源市场条件

    (三)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条件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优势

    (五)京西南区县对旅游协同发展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三 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因跨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和跨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分配与生态补偿机制的缺乏,使横贯首都西南旅游带的拒马河水资源利用呈无序状态,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问题愈益凸显

    (二)受旅游业项目在各区市县产业发展中所占地位的限制,旅游基础设施供给短缺、滞后

    (三)因跨区域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布局的缺乏及行政区界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约束,使旅游经营资源空间配置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四)因跨区域协调机制的缺乏而导致的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开发问题

   四 打造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对首都西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二)启动首都西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工作

    (三)加快首都西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步伐

    (四)打造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带品牌,联合推介,整体营销

    (五)建设首都西南旅游带智慧旅游网络信息系统

 GⅡ 专题报告 ·区县探索与企业开拓篇·

  G.26 北京山区旅游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一 门头沟区旅游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 门头沟区旅游安全总体形势

    (一)门头沟区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件情况

    (二)门头沟区旅游安全风险

    (三)门头沟区旅游安全典型灾害

   三 门头沟区旅游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一)旅游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基本成型

    (二)旅游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日臻完善

    (三)旅游应急管理法制和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加强

    (四)旅游应急管理保障发展充分

    (五)旅游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不断突破

   四 门头沟区旅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应急管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二)旅游应急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三)旅游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四)旅游安全保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旅游应急平台建设有待深化

   五 对完善门头沟区旅游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健全旅游应急管理网络

    (二)加强旅游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三)提升旅游应急救援水平

    (四)强化景区应急管理能力

  G.27 北京旅游小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 大兴区旅游小镇的建设意义

    (一)大兴区开发旅游小镇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二)大兴区发展乡村旅游处于重要的转型提升期

     1.大兴建设旅游小镇具备良好条件

     2.大兴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转型提升

   二 大兴区旅游小镇开发原则与目标定位

    (一)开发原则

    (二)目标定位

     1.背景分析

     2.总体定位

     3.发展目标

   三 大兴区主题旅游小镇选址与发展模式探索

    (一)大兴主题旅游小镇选址分析

     1.以城市规划与景观格局,确定小镇布局空间

     2.从交通路网与市场对接,确定重点小镇位置

     3.以资源要素和发展机遇,确定小镇主题内容

    (二)大兴“1+N”旅游小镇发展模式

  G.28 环球影城落户通州对通州旅游业影响初探

   一 通州在北京旅游的战略地位

   二 环球影城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三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旅游业影响分析

    (一)空间范围影响

    (二)产业要素影响

   四 通州旅游发展思考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加强规划衔接

    (二)建立引导扶持政策,促进规范提升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四)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提高国际水准

    (五)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强化文化差异

     1.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2.合理布局文化旅游业态

    (六)打造通州特色品牌,塑造全新形象

  G.29 北京都市旅游背景下的大兴“十三五”发展战略

   一 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核心

   二 北京都市旅游的发展格局

    (一)城市观光仍然为主导

    (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都市旅游的脱节,嫁接环境受限

     1.成熟城区难以嫁接

     2.城区内部新兴嫁接环境缺少

   三 新时期的全新机遇,大兴成为北京都市旅游新区首选之地

    (一)国内经济新常态

    (二)城南计划行动

    (三)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新机场、新航城建设

    (五)世界月季洲际大会

   四 北京都市旅游背景下大兴“十三五”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都市旅游”发展方向

     1.从宏观发展条件讲

     2.从市场发展推动讲

    (二)打造都市农业支撑的都市旅游发展模式

     1.从资源格局讲

     2.从用地现状讲

     3.从政策推动讲

    (三)全面向“大旅游、大产业”的方向转变

    (四)构筑新型的都市旅游空间格局

    (五)创意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六)开拓“国内、国际”并举发展的市场格局

  G.30 北京市东城区住宿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 东城区住宿业基本情况

    (一)东城区酒店布局

     1.东城区酒店围绕游、购、行、医等资源分布,布局合理

     2.前门等街道酒店市场仍有一定空间,和平里街道处于饱和状态

    (二)东城区酒店出租率

     1.东城区酒店平均出租率为68%,淡旺季差异较明显

     2.东城区星级酒店出租率在城六区排名第三位,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3.精品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出租率较高,市场需求相对较大

    (三)东城区酒店经营与营销

     1.星级酒店中五星级酒店利润较高,非星级酒店中精品、经济型和主题酒店的利润较高,市场发展空间更大

     2.东城区散客资源丰富,OTA营销和签订协议客人是主要销售渠道

   二 消费者需求研究

    (一)消费者特征

     1.东城住宿消费者呈年轻化特征

     2.东城住宿消费者以商务出差、旅游度假和附近就医群体为主

     3.收入、学历、出行目的和职业是影响消费者选择酒店标准的重要因素

    (二)消费者住宿决策研究

     1.网络预订是消费者选择住宿的最主要方式

     2.区位优越成为消费者选择东城区住宿的首要理由

     3.安全卫生是选择酒店的基本需求,价格、服务及品牌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消费者满意度评价

     1.东城区酒店满意度评价

     2.东城区服务水平满意度评价

     3.东城区公共形象满意度评价

   三 结论与建议

    (一)定位目标群体,优化住宿服务体验

    (二)拓宽销售渠道,吸引多元化消费者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酒店服务水平

    (四)发挥东城优势,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五)发挥政府职能,加强行业宣传交流

    (六)打造营销平台,推动行业全面发展

  G.31 基于北京市入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的西城区旅游发展对策

   一 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二 北京市入境游客客源市场结构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三 西城区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西城区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二)旅京主要客源国市场营销策略

     1.美国市场营销策略

      (1)开发“皇城文化之旅”系列品牌

      (2)为美国游客设计京味文化之旅

      (3)组织舌尖北京美食体验之旅

     2.韩国市场营销策略

      (1)什刹海胡同游

      (2)推出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

      (3)推出修学旅游

      (4)重视网络渠道整合

      (5)针对市场特征,加大促销力度

     3.英国市场营销策略

      (1)完善适应英国游客的休闲游产品

      (2)设计人文北京主题游

      (3)有针对性的设计老年旅游产品

      (4)开发美食游产品

      (5)加强有针对性的网络宣传

     4.俄罗斯市场营销策略

      (1)实施旅贸互动之旅

      (2)推出医疗保健游产品

      (3)开发修学旅游项目

      (4)加大对俄罗斯游客宣传促销力度

     5.中国港澳台市场营销策略

      (1)提高产品的多元化程度

      (2)加强商业街购物营销

      (3)开发完善系列修学产品

      (4)推进旅游服务精益化

  G.32 会展旅游在北京怀柔的发展

   一 怀柔会展旅游发展的意义

   二 怀柔会展旅游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二)优良的生态环境

    (三)日渐完善的接待设施

    (四)较丰富的会展活动接待经验

    (五)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三 怀柔会展旅游的发展路径

    (一)以会强旅

    (二)以展促旅

    (三)以大型活动提升旅游品质

   四 结语

  G.33 加快昌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前言

   一 昌平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 昌平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三 昌平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打造八大旅游产业集聚区,集约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产业链的构建,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和“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的构建,形成“动—静”、“行—居”、“累—闲”的观光、休闲、度假模式,使游客“静得下来,动得起来”,提升昌平旅游综合实力

     1.加大娱乐项目开发力度,使游客“有的玩”

     2.加强十三陵、居庸关和昌平自然风景区等景区点的软硬件建设;增加特色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使游客“有的看”

     3.提高现有星级饭店、社会旅馆的软硬件服务水平,打造特色酒店、度假村、精品民俗村,增加度假项目设施,使游客能“住的下来,待的住”

     4.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增加昌平旅游的吸引力

     5.加强旅游商店的治理整顿,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使游客“有的买”

     6.改善交通状况,使游客方便达到每一处旅游区(点),增加自驾游、骑游服务设施

    (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增加游客数量,提升旅游效益

    (四)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旅游企业质量

   四 保障措施

  G.34 密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升级对策

   一 密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密云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

    (二)密云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措施

    (三)密云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成果

   二 密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理念不平衡

    (二)规划引导不到位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四)旅游产品不丰富

    (五)营销效果不理想

    (六)日常监管难度大

   三 对密云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具象化生态优越感,普及乡村旅游发展理念

    (二)提高规划站位,注重整体与个体规划的衔接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发挥大项目引领作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五)树立“大旅游”意识,实施全方位营销战略

    (六)推动市场化运作,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

  G.35 新常态下门头沟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 门头沟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门头沟区旅游资源

    (二)门头沟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三)门头沟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 门头沟区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必要性分析

    (一)适应新常态,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正当时

    (二)旅游富民扶贫,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区域形象

    (三)主导产业培育,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提质增效

    (四)改善门头沟旅游商业发展环境,满足京郊休闲市场需求

   三 门头沟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

    (一)百花人家——挖掘京西民俗,促进农家乐旅游转型升级发展

    (二)普拉托休闲度假小镇——移植欧洲小镇,打造京郊旅游高端度假休闲“新业态”产品

    (三)阳坡园旅游度假休闲基地——再生魅力古村,打造国家步道边上的野奢度假乡村酒店

   四 门头沟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发展方向

    (一)以建筑文化艺术突出乡愁,促乡村农舍村落旅游产品升级

    (二)以文化挖掘和创意开发突出民俗,促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升级

    (三)以科技创意植入和产业融合突出高端,促新业态旅游产品发展

  G.36 新常态下颐和园游客市场分析

   一 游客和市场的分析

    (一)游客和市场的划分

     1.确定游客群和细分市场

     2.赢得潜在游客

    (二)游客需求和期望的分析

     1.游客分类及其需求和期望分析

     2.市场营销基础分析

     3.制造全新体验

   二 游客关系与游客满意

    (一)游客关系的建立

     1.满足游客需求,获得良好口碑

     2.建立沟通渠道,确定接触要求

     3.处理游客投诉,确保有效解决问题

     4.改进游客关系的方法

    (二)游客满意的测量

     1.测量游客满意度

     2.将反馈信息用于改进与创新

     3.测量方法与时俱进

   三 遗产保护与市场开拓的措施

    (一)现存的问题

    (二)解决的措施

  G.37 北京市海淀西山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一 海淀西山的价值

    (一)生态价值——生态涵养,首都屏障

    (二)经济价值——新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主导

    (三)社会价值——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综合竞争力

    (四)文化价值——人类文化瑰宝

    (五)科学价值——古、中生代地质构造,罕见园林科学

    (六)美学价值——山水之美、和谐之美、建筑之美、园林之美

   二 海淀西山旅游发展现状

    (一)总量发展:旅游规模日趋壮大,初具产业规模

    (二)发展格局:山前地区发展较好,山后地区相对滞后

    (三)旅游市场:山前以外地游客观光市场为主,山后以市民游憩市场占优

   三 海淀西山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吸引物挖掘不足,整体品牌形象不鲜明

    (二)高端业态少,产业附加值低,且产业融合度低

    (三)权属分散,统筹机制尚不完善

    (四)景观环境有待整治,旅游秩序有待优化

   四 海淀西山旅游发展战略思路

    (一)核心理念:高端引领,全面提升海淀西山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二)旅游产品:构建四大产品体系,山前、山后各具特色

    (三)品牌形象:塑造“海淀西山:半个北京的积淀”旅游形象

    (四)空间格局:提升核心、激活边缘,四大片区均衡发展

    (五)产业发展:集聚高端要素,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六)支持保障:生态安全,融合发展

  G.38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旅游路径探析

   一 琉璃河遗址简介及开发意义

   二 琉璃河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矛盾

    (二)遗址完整性保护有待加强

    (三)遗址可持续发展观念弱

    (四)遗址发掘不够充分

    (五)重视度高但实施力度不足

    (六)宣传力度不足

   三 琉璃河遗址旅游开发建议

    (一)坚持保护中开发原则

    (二)做好文化再发掘工作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四)多种传播方式并行

    (五)树立品牌意识

  G.39 后记

 Abstract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5)》,是北京旅游学会近年组织北京旅游学界、业界编著的年度报告的第四本。它既是北京旅游学会的学术结晶,也是北京旅游学界、业界积极开拓探索的研究成果和推动创新发展的工作总结。团结在京旅游学界、业界和管理层的北京旅游学会,作为以服务社会、政府、业界为己任的智库平台,近年来立足北京、放眼全国,在旅游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创新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北京旅游绿皮书》的出版,无疑就是这一工作的组成部分。《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5)》,仍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经过精选的两篇主报告和36篇专题报告。“主报告一”的《新定位·新常态下的首都旅游业新发展》,是北京面向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把旅游业打造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功能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形势分析与战略部署。文章从“2014年北京旅游业发展状况”、“新常态下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2015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展望”三个层面论述了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不仅让我们从已有的成绩和机遇中得到了鼓舞,而且从未来的部署中明确了工作的方向。“主报告二”的《主报告附录 2014年北京旅游的十片绿叶》作为“主报告一”的一个补充,它选取了2014年北京旅游业让人注目的十大事项,并把它比作植物的叶片,以说明首都旅游界共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正是旅游业枝繁叶茂的养分来源。“主报告”后的36篇“专题报告”,则分为了互为补充的四个叙述侧面,它们依次是“新常态下的北京旅游运行篇”、“问题研究与市场调研篇”、“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篇”、“区县探索与企业开拓篇”。第一板块“新常态下的北京旅游运行篇”共有7篇报告,一是从2014年北京旅游“市场消费热点”、“市场景气指数”、“游客感知视角”、“企业发展”等多个视域分析了北京旅游发展的新态势,二是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新进程”、“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北京旅游地方立法”等方面提出了战略性研究。报告中对这些领域的分析研究,不仅是在京旅游业界、学界关注的中心,而且也是全国业界、学界和管理部门都十分关切的内容。第二板块“问题研究与市场调研篇”的7篇报告,则不仅对北京旅游的“客源地市场”、“入境游客消费行为”、“本市居民出境旅游”、“入境修学旅游”、“旅游公共服务现状”等进行了实证性的调查研究,还特别就大家普遍关注的“导游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剖析。这些研究报告,不只是北京旅游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基础报告,也是研究首都发展和中国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料。这对于业界、学界和管理层都是大有用处的。第三板块“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篇”的9篇报告,其最为突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北京为实例,集中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旅游发展中广受关注的热点。如“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如“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在旅游业中的泛在化,如“智能化旅游交通”、“旅游咨询服务多元互补”、“郊野公园旅游”、“特色酒店”、“旅行社B2B平台”、“旅游营利项目培育”,以及对“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等的论述,都不乏在新常态下的新视角与新思维。第四板块“区县探索与企业开拓篇”的13篇报告,除了来自颐和园管理处的新常态下的游客分析外,多是来自北京市各个区县的研究与创新,无论是“旅游小镇建设的探索”、“山区旅游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十三五’旅游规划的编制”,还是对“住宿业”的发展策略研究、对“入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的适应研究、对“环球影城落户影响”的评估研究,或对“会展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等的研究,以及细致到“海淀西山旅游发展”和“房山区琉璃河遗址旅游路径”等的规划与设计,这些来自或针对东城、西城、海淀、门头沟、房山、通州、昌平、大兴、怀柔、密云等北京各个区县的诸多创新,也都是北京市旅游发展整体创新中已经实施的和将要努力的创新发展的一部分。《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5)》,一共有80余位作者为它撰稿。来自在京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来自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实践工作者,他们既有多年积累的不同经验与心得,也有着各自不同专业的研究积淀,所以他们的这些报告各有新意,各有专攻。就如同这部“绿皮书”前几年的报告一样,这些报告,既反映着旅游业界、管理层和研究者的探索,也反映着他们的锐意创新。而他们观察问题的立足点与视角的差异、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的分析,又正好构成一种十分难得的互相补充,从而也就使得本书将有可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戴斌、李仲广、何琼峰、夏少颜:《游客满意: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进路》,《旅游学刊》2014年第7期。

“游客满意度指数”课题组:《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012年第7期。

戴斌、周晓歌、夏少颜:《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构建:理念、框架与要点》,《旅游学刊》2012年第3期。

戴斌、夏少颜:《论我国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运行特征与政策取向》,《旅游学刊》2009年第12期。

苏为华:《Delphi-AHP统计构权时专家意见分歧度指标的设计》,《统计研究》2004年第1期。

戴斌、周晓歌、李仲广:《中国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戴斌、周晓歌、夏少颜:《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构建:理念、框架与要点》,《旅游学刊》2012年第3期。

戴斌、夏少颜:《论我国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运行特征与政策取向》,《旅游学刊》2009年第12期。

宁则群等:《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模式、对象与路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1)期。

黄莉苹、侯学钢:《京津冀旅游交通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刍议》,《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1期。

尚雪梅:《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7(3)期。

李志刚、王庆生:《以制度和机制创新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格局》,《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4(6)期。

赵黎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先行破局》,《旅游学刊》2014年第29(10)期。

刘思敏:《京津冀一体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旅游学刊》2014年第29(10)期。

戴学锋:《旅游协同发展——引领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力量》2014年第29(11)期。

2012年1~12月来华旅游入境人数(按入境方式分),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rjy/index.html。

入境旅游者情况,北京旅游委网站,http://www.bjta.gov.cn/xxgk/tjxx/index.htm。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京政发〔2010〕28号)》2010年9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京政发〔2010〕28号)》2010年9月28日。

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2015年1月15日。

田江艳:《上海拓展入境修学旅游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刘思敏:《国内修学旅游发展对策浅见》,《中国旅游报》2013年7月12日,第11期。

李玲:《发展修学游还需政策支持》,《中国旅游报》2009年2月23日,第9期。

丁敏、杨飒:《论我国修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商业时代》2010年第17期。

曹晶晶:《日本修学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4期。

刘欣:《浅析俄罗斯入华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及开发》,《技术与市场》2007年第1期。

宋俊芳:《北京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4。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

迟雯萍:《以中俄文化交流推动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研究》,《经济发展研究》2014年1月下半月刊。

麦肯锡公司:《奢侈品市场无边界: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2013。

中国财富品质研究院:《2013中国奢侈品报告》,2013。

贝恩咨询公司:《201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2014。

彭永东、庄荣:《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探讨》[J],《风景园林》2007年4月19日。

北京:《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形成“郊野公园环”》,新华网,2012年10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12-10/30/c_123887029.htm

陈美兰:《北京郊野公园建设发展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尚凤标、周武忠:《基于游憩者需求的郊野公园发展分析和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第24(1)期。

《北京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应急办,2012年5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第7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第3期。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

《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简本)》,国家旅游局,2005年7月。

《门头沟区2013年风险源普查与评估报告》,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13年10月。

《门头沟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门头沟区应急办,2011年4月。

大兴区旅游局:《北京市大兴区“十二五”旅游产业规划》,2011年。

大兴区旅游局:《大兴区旅游委关于新机场和新航城建设的思考》,2012年。

北京市政府:《关于做好本市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

大兴旅游委:《北京大兴新航城产业规划研究思路设想》,2012年。

大兴旅游委:《北京大兴旅游创新发展提升规划》,2014年。

大兴旅游委:《大兴区主题旅游小镇概念性规划》,2014年。

北京市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4年。

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北京市旅游委:《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2011年。

李永文:《论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影响、建设与发展》,《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王兴斌:《以新常态思维谋划“十三五”旅游发展思路》,《旅游学刊》2015年第3期。

戴学锋、金准:《都市旅游:北京旅游业的核心》,载《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张金山:《世界城市视角下的北京旅游建设研究》,《旅游学刊》2013年第11期。

吴国清:《试析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2期。

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http://www.bjta.gov.cn。

数据来源:昌平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京郊旅游发展大会资料汇编》,2014年10月。

密云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密云县乡村旅游三年工作总结》,2015年1月。

郭生海:《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提升乡村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2014年10月。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4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委信息网,2015-01-27,http://www.bjta.gov.cn/xxgk/tjxx/372299.htm。

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头沟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京郊旅游发展纲要(2015~2020年)》,2014年10月15日。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高端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旅游时代》2007年第4期。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2011。

赵鹏、宁泽群、石美玉等:《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

蔡红:《中国高端旅游市场:定位与开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李佳、蔡红:《北京市高端旅游发展探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3期。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与风景区规划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发展规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