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图书

SSAPID:101-6907-7111-92
ISBN:978-7-5097-1255-9
DOI:
ISSN:
关键词:

长陵 明成祖 明史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内容包括明史研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陵寝建筑研究、遗产保护研究等,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十三陵的方方面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编 辑: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编委会名单

 文前彩插

 前言

 大会致辞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致辞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致辞

 明史研究

  明成祖患病考

   一 史书中的相关记述

   二 病因试析

   三 病中治国

  明成祖立储略述

   一 成祖诸子

   二 靖难之影响

   三 成祖之犹豫

   四 立储高炽

  永乐帝与开中法

   一 永乐时期开中法的实施情况

   二 永乐朝开中法的特点

    1.军事需要,亦即四处征战和充实边储进而巩固国防需要为主

    2.侧重营建北京新都

    3.中纳实物仍以粮食为主

   三 潜在问题

  明成祖五征蒙古评议

   一 永乐初明朝与蒙古的关系

   二 五次北征的失误

   三 五次北征的负面影响

  明太祖欲传位于燕王朱棣吗?

  现代性视角下的明朝永乐时期对外关系浅析

   朱棣的外交政策核心是:维护大明江山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正是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其他,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明朝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结语

  宗藩思想与郑和下西洋

   一 遣使四达,睦邻求宁

   二 恩赐有加,朝贡频来

   三 宗藩和谐,扬华夏文明

   四 以德来远,审慎用兵

  浅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永乐皇帝生平

  永乐皇帝与明代经学

   一 朱棣和胡广等人“十族诛而臣节变”

   二 洪武、永乐年间的学术变化

   三 《五经大全》和明代经学退步

  明成祖重视儒家经典简论

   一 尊崇儒学文化政策的确立

   二 集诸家传注的《五经大全》

   三 《四书大全》与《性理大全》

   四 发掘儒家经典的教化功能

  谈《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下落之谜

  论解缙的文化传播媒介创构思想与《永乐大典》的编辑传播特色

   一 解缙的文化传播媒介创构思想及其实践

   二 文化传播媒介创构与编辑传播信息的扩充增殖——由《文献大成》到《永乐大典》

   三 《永乐大典》文化媒介的编辑传播特色

  张居正施政再议

   一

   二

   三

  论明初佛教之政治性

   一 完善的僧官制度

   二 僧徒入仕

  明朝后妃与国家礼制兴革

   一 洪武:贵妃丧礼与丧服改制

   二 宣德:废后宠妃与贵妃授宝

   三 弘治:追念生母与别庙奉慈

   四 嘉靖:帝后恩绝与皇后丧葬之礼

   五 嘉靖:后妃求子与高禖祭祀

  孝定李太后对万历朝初政的影响

   一 罢黜首辅高拱,确保皇位更替期间的政治稳定

   二 严格管教幼君,力图使其成为一代圣君明主

   三 维护国本,力主朱常洛立为太子

   四 重用张居正,开创了万历朝初期的政治局面

   结束语

  从少年神宗看宫廷君主教育

  明藩靖江王及其宗室的“囚徒”生活

   一 封藩靖江王

   二 靖江王的“囚徒”生活

   三 靖藩宗室们的“囚徒”生活

   四 结语

  简论明代宗学

   明代宗学的兴起

   宗学的管理

   宗学的作用

    (一)遏制了宗室违法、违制问题的发展

    (二)延迟了宗室领取俸禄的年限,节省了部分宗禄开支

    (三)为宗室弟子开科奠定了基础

  明代宫廷礼仪

   隆重的册立太子仪式

   皇帝大婚仪

  刘瑾专政对正德朝政的影响

   一 对异己力量的打击和迫害

   二 对内阁票拟制度的影响

   三 对司法律例的影响

   四 刘瑾的结局

  明代前期廷议述论

   一

    (一)面议

    (二)部议

    (三)专家会议

   二

    (一)议政治

     1.议官制增设与裁撤

     2.议太子废立

     3.议定都

    (二)议经济

     1.议开漕运

     2.议召商纳米支盐

     3.议粮食运输

     4.议设预备粮仓

    (三)议文化

    (四)议军事

   三

    (一)廷议有利于强化皇权专制

    (二)廷议可弥补皇权专制的缺陷

     1.廷议弥补了皇帝个人智慧的不足

     2.廷议有效地调动廷臣参政的积极性

   四

  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构成及来源考

   一 洪武时期文官群体的基本构成

   二 洪武时期文官群体的主要来源

    (一)录用征荐

    (二)学校培养

    (三)科举选拔

    (四)归附官员

   三 洪武时期文官群体多元构成的历史缘由

  洪武时期审计分类述论

   一 洪武时期的审计

   二 军事审计

    1.军事装备审计

    2.洪武时期的战争储备物资主要为粮草

    3.军队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克扣粮饷和卖放军人

   三 财政财务审计

    1.财政决算审计

    2.财政税收和其他收入审计

    3.财政支出审计

    4.仓储物资审计

   四 官员政绩审计

   五 风宪官员审计

  《大明律》与明代民事契约制度

   一 明代民事契约的特点

    (一)范围上的普遍性

    (二)当事人的三面性

    (三)权益的证明性

    (四)构成要件的完备性

    (五)形式和功能的多样性

   二 明代契约与《大明律》的关系

    (一)律、令、契约统一于“礼”

    (二)契约的法定格式与民间习惯相补充

    (三)明律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四)明代民事契约制度的法律意义

  明代各省直乡试录取定额变化考述*

   一 明代各省直乡试规定录取额数的变化

   二 明代各省直乡试定额变化的特点

  浅析明代光禄寺职能与管理

   一 明代光禄寺之概况

    1.明代光禄寺设置及演变

    2.光禄寺官员之配备

    3.光禄寺庖役之选用与数量

   二 明代光禄寺之职能

    1.协助祭祀

    2.备办宴筵

    3.为朝廷大臣、一般公差供饭

    4.供荐应季、应节物品

    5.备办外交用宴和茶饭

   三 明代光禄寺物品之来源

    1.各省交纳

    2.上林苑、内府库、工部等相关衙门

    3.光禄寺自产、自制

    4.民间购买

   四 光禄寺物品数量及变化

   五 明代光禄寺的管理与监督

    1.对光禄寺的管理

    2.对光禄寺的监察

   结语

  明代运河建设资金构成考

   一 运河建设专项资金

    1.河道桩草、砖灰、苘麻等项银两

    2.裁革夫役折征银

    3.常设夫役役银

    4.官地、湖荡草租银

    5.税银

    6.运河银

    7.漕银河工银

    8.运司挑河银

    9.宝应县泰山庙香钱

    10.其他银两

   二 运河建设非专项资金

    1.截留漕粮及其他起运粮米

    2.漕粮改折银

    3.漕运轻赍银

    4.赃赎银米

    5.钞关折银、抽分料银

    6.草场、马价银

    7.盐运司余盐银

    8.其他工程剩余银两

    9.事例银两及无碍官银

    10.南京芦课银

    11.劝募、劝借

    12.动用地方财政款项

  浅析明代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 内阁的产生

    (一)废中书、罢丞相,集中和强化中央集权

    (二)创建内阁制度

   二 内阁的发展与完善

    (一)内阁的发展

    (二)内阁制度的完善

   三 结语

  浅析明代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明遗民沈光文史事考异二则

   一 沈光文入台时间辨

   二 沈光文姓名考

  明代科举家族研究的珍贵史料:进士登科录、同年录

   一 直隶任丘边氏

   二 山东新城王氏

  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明朝公祭文文本的政治文化内涵

   一 祭文的载体、内容分类及在祭祀过程中的运用

   二 祭祀文文本体现的祭祀意图

    1.沟通人神

    2.宣示合法性与正统性

    3.祈福弭灾

    4.镇抚鬼类,规约官民

   三 祭祀文蕴涵的天、神、君、臣、人、鬼关系

  由明末才女叶小鸾之死引起的思考

   一

   二

   三

  读史杂记一二

   一 正史中的永乐帝和其他史料记载中的差异

   二 明万历晚期挺击大案真相

  明朝科举制度

  明朝政治家、军事家胡宗宪功过是非论辩

   一 开明政绩和显赫战功

   二 “党严嵩”和“征敛贪污”

    1.讨论胡宗宪结交严嵩的问题

    2.讨论胡宗宪征敛贪污的问题

   三 “妄撰圣旨”和徐阶陷害

   四 一点不足

  从《兴革条例》《考语册式》看海瑞的实政精神

   一 海瑞:清官但非能臣

   二 官员的非职业化与《兴革条例》的意义

   三 考核的虚浮化与《考语册式》的意义

   四 结语

  明朝张居正时代应对欧力东渐之得失

   一 应对欧力东渐诸举措

   二 应对举措之成效

   三 应对举措之不足及成因分析

  徐霞客与明代佛教生态文化

   一 徐霞客与佛教之关系述略

   二 徐霞客所记佛教生态文化

    1.佛门若干戒律规约的实录

    2.佛地一些习俗的记述

    3.佛僧日常言行的记述

   三 《游记》所见佛教生态文化对徐霞客的影响

    1.佛门戒规影响明显

    2.出入佛我构成互动

    3.生态思想得以丰富

   四 结语:《徐霞客游记》的佛教生态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归化、儒化与文化坚守

  谈迁在北京的学术活动

   一 北上京师

   二 学术活动

   三 学术活动之收获

  管窥黄绾之《明道编》

   一 求圣人之学必先立圣人之德

    1.求圣学必先立圣学君子“谦”与“诚”之德

    2.求圣学必须脱去世俗之人的名利窠臼

    3.求圣人之学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 求圣人之学必除宋明理学之流弊

   三 求圣人之学要有求之正道

  朱棣实行北边防线南撤政策的后果

  论洪武时期故元官兵安置与军事卫所建设

   一

   二

    1.山后移民“壮者为兵”

    2.招集故元官兵充军

    3.降附人安置卫所

   三

  明代屯堡分布密度及修建规制浅探*

   一 分布与密度

   二 屯堡工事的修建者

   三 屯堡的材料及规制

  明昌平陵寝与北边防卫*

   一

   二

   三

  明代蓟昌二镇入卫军兵研究

   一 明前期的蓟(州)镇

   二 蓟州称镇

   三 入卫起源

   四 入卫军兵的数量

   五 入卫兵职责

    1.分区防守

    2.修筑边墙

    3.其他事务

   六 演变考

    1.战斗力差、防守徒具虚名

    2.耗资惊人,劳民伤财

    3.生活悲惨

   七 余论

  明初的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

   一

    1.广交邻国,以诚待人,与邻为善,全面发展与邻国关系

    2.以和为贵,以理服人,慎用武力,用政治手段解决冲突

    3.重义轻利,厚往薄来,互通有无,以朝贡贸易促进友好交往

    4.保境安民,反击外患,仗义行事,稳定周边局势

   二

   三

  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对蒙古族的“捣巢”作战*

   一

   二

   三

  论袁崇焕第一次巡抚辽东

   一 袁崇焕与后金的和谈

   二 修建宁锦防线

   三 宁锦之战的胜利

  试论1644年前明清战争对华北人口的影响

   一 清(后金)南略攻陷州县考

   二 清(后金)南略导致的华北死亡人数考

  影响明代历史的三次战役

   一 靖难之役

   二 土木堡之战

   三 宁远之战

  中国兵器的发展

  明王朝对四川的治理与经济社会成效

   一 明王朝治蜀政策与措施

    (一)第一次“湖广填四川”带来的四川人口升降

    (二)四川赋役政策的调整与仓储粮食的增加

    (三)鼓励垦殖、促进经济社会稳定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粮食产量

   二 明代四川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1.纺织业的创新

     2.印书业的持续发展

     3.酿酒业兴盛

     4.采矿业形成规模

     5.井盐生产工艺革新与火井石油、天然气的发现

    (二)明代四川商业与外贸的发展

     1.成都商业大都会与省内商贸市场

     2.长途贸易与客籍商帮的出现

     3.长江上游的场镇市场

  论明代广西的民族关系

   一 明朝对广西少数民族的政策

   二 明代广西的民族矛盾

   三 明代广西各民族间的融合关系

  明代广西民族事务管理机构

  略论明朝广西土官制度

   一 明朝土官制度的发展

   二 明代土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统一体

   三 土官依附朝廷,朝廷利用土官,两者紧密勾结

   四 土官在政治上的统治

   五 土官与明王朝的矛盾

  论明代广西的科举考试

   一

   二

   三

 陵寝建筑

  明长陵陵园形制布局的主要特点和艺术特色

   一

   二

    1.自然景观风水堂局气势宏大

    2.形制布局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3.长陵前区“因山增筑,庶称尽美”*

    4.陵宫宝城形制创新,布局艺术匠心独具

    5.布局自由与规整结合,配置疏密高低变化,节奏跌宕

    6.石像生等石雕的艺术特色

   三

   结束语

  明长陵的卜吉与风水格局分析

   一 长陵的卜吉人及卜吉过程

   二 长陵风水格局分析

    1.从形势宗风水理论的角度看,其龙、穴、砂、水彼此相配,确实堪称是上上吉地

    2.从理气宗风水理论的角度看,天寿山同样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吉地

  简述长陵风水对庆陵选址的影响及李腾芳在庆陵选址中的作用

   临事受命

   以长陵为范本

   视察潭峪岭、莽山

   相中皇山岭

   恪尽职责

   庆陵动工

   定穴插曲

   附:李腾芳简介

  明成祖朱棣与明长陵

   一 在北京建造寿宫的目的

   二 营建长陵

    1.长陵吉壤的卜定

    2.长陵的陵寝规制

    3.长陵陵寝建筑

   结束语

  明长陵营建历史

  形势宗风水对长陵的影响

  换个角度欣赏明代陵寝建筑

   一 地势高低不等、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体现出立体美

   二 数字的巧妙运用体现出和谐美

   三 建筑颜色搭配协调、优美体现出画面美

   四 几何图形方圆并用、动静一体体现出整体美

    1.传统风水的曲线美主要体现在“山环水抱”和“曲径通幽”两方面

    2.对称,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征

    3.前方后圆:皇家的祭坛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社稷坛

  浅析明长陵的营建及其艺术特点

   一 明长陵形成的历史原因

   二 明朝陵制完备起于长陵

   三 明长陵的主体建筑特点

   四 明长陵的建筑艺术成就

  明十三陵建筑用料

   一 珍贵的金丝楠木

   二 “色鲜体坚”的营陵石料

   三 “金砖”与“城砖”

   四 金碧辉煌的琉璃构件

  明茂陵建筑规制初探

   一 遗址调查

   二 原制分析

    1.神功圣德碑亭

    2.祾恩门、祾恩殿

    3.明楼

    4.琉璃花门、二柱牌楼门、神帛炉及其他附属建筑

    5.地下宫殿

  明献陵的墓主及其陵寝建筑特点

   一 墓主生平

   二 陵寝规制

   三 陵制特点

  明庆陵陵寝遗址调查

   一 庆陵墓主及陵址选择

   二 明庆陵陵寝建筑的规制及现状

    (一)明代原有规制

    (二)清代修缮后规制

    (三)现状

     1.陵宫神道

     2.宝城

     3.陵宫附属建筑

   三 明庆陵陵寝建筑的特点

    (一)单体建筑用材更为精致

    (二)别具一格的排水设计

    (三)陵寝建筑用料上乘

  论定陵出土圹志

  明定陵出土丝织品的类别及特点

   一 种类繁多 面料华贵

   二 官方织造 技术高超

   三 织金妆花 绚丽多彩

    1.织金妆花锻袍料

    2.织金妝花缎匹料

    3.织金妆花纱匹料

   四 刺绣与缂丝

  关于清代园寝制度的几个问题

   一 清代“园寝”观念产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

   二 清代“园寝”制度的建立

   三 后金时期的园寝规制

   四 清入关后的宗室王公园寝规制

    1.对园寝的管理

    2.对宗室园寝建造方面的拨款

    3.对不同等级的园寝碑制的规定

    4.对园寝坟茔等地面建筑的规定

    5.对不同等级的园寝守坟户数量的规定

  明代帝陵的历史、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

   一 明代陵墓的历史价值

   二 明代陵墓的科技价值

   三 明代陵墓的文化艺术价值

  浅说桂林十一陵中麒麟的石刻艺术及文化内涵

  浅议明代祖陵神道石刻

  论明中都城市中轴线、副轴线设计理念与布局

   一 明中都中轴线的设计与布局

    (一)自隋唐以来,明中都中轴线是唯一纵贾全城的都城

    (二)中轴线上的建筑均是皇权的象征

    (三)中轴线两侧均为服务、从属于皇权的建筑,且相互对称

   二 祭祀建筑的布局及都城副轴线的设计理念

    (一)太庙、社稷坛

    (二)園丘、方丘、日坛、月坛、山川坛

    (三)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中都国子学

     1.城隍

     2.开国功臣

     3.历代帝王

     4.孔子

   三 结束语

  关于对明潞简王陵次妃赵氏墓遗址清理的调查报告

   一 地面以上及各建筑物周围现代建筑的拆除和清理

    (一)城门楼

    (二)第一进院落

    (三)祾恩门

    (四)第二进院落

     1.祭碑

     2.享殿遗址

     3.东、西配殿遗址

    (五)第三进院落

   二 地下遗址的清理和挖掘

    (一)第二进院落的清理和挖掘

    (二)第一进院落和梳妆台院落的挖掘和清理

  银山塔林法华寺的历史沿革

   一 古刹名僧

    (一)唐代

    (二)辽代

    (三)金代

    (四)元代

    (五)明清时期

    (六)现存古迹

   二 四朝塔林

 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世界遗产 传承华夏文明

   一 文物保护

    (一)古建维修

     1.新中国成立之前

     2.新中国成立之后

     3.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成立之后

     4.制定文保规划和相应的保护法规

    (二)明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申报过程

     2.申报成功的意义

    (三)出土文物的保护

    (四)古树名木和田野石刻的保护

    (五)文物普查

    (六)文物科研

   二 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一)成立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

    (二)组织落实

    (三)人员齐备

    (四)制度健全

    (五)科技创安

    (六)考核到位

  居庸关修复工程概要

   一 居庸关一期修复工程概况

    (一)居庸关长城及关城内建筑遗址存留情况

    (二)参与居庸关修复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工程管理单位、专家顾问组以及工程开支、审计结果开竣工时间、立项和竣工文件批号等情况

     1.设计单位

     2.施工单位

     3.质量监督单位

     4.居庸关修复工程指挥部

     5.聘请专家顾问组

     6.工程开支及审计结果

     7.开竣工的时间

     8.立项及竣工文件批号

    (三)长城及关内建筑

     1.居庸关长城及长城上的建筑物

     2.关内建筑

     3.三通一平工程

     4.建筑物数量及面积

     5.文物保护措施

    (四)一期修缮工程特点

   二 居庸关二期复建工程概况

    (一)二期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四部分

     1.居庸关古客找复建工程

     2.居庸关畔宫附属建筑工程

     3.居庸关蓄水工程

     4.车场及其他附属工程

    (二)设计单位、质检单位、施工单位及承接项目

    (三)二期工程涉及的拆迁、转非人员安置、土地征用情况

     1.拆迁及人员安置情况

     2.土地征用情况

  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保护与研究工作之我见

   一 文物的保护要始终坚持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二 遗产的保护及管理要严格执行规划

   三 文化遗产要服务于社会

   四 资源优势还有潜力

   五 加强对明显陵的研究

  明长陵保护策略初探

   一 明长陵保护价值分析

    (一)明十三陵是古代礼制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古人高超的规划设计理念

    (二)陵墓反映出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

    (三)明长陵的地面建筑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二 明长陵保护策略初探

    (一)地面以上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1.琉璃瓦的保护

     2.木构的保护

     3.汉白玉的保护

    (二)地下宫殿的探索和保护方法初探

  明十三陵与人文北京

   一 十三陵在北京丰富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1.唯一性和稀缺性

    2.丰富鲜明的历史遗存

    3.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 十三陵在“人文北京”建设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三 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助推器,实践“人文北京”

    1.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助推作用

    2.挖掘整合文化内涵,展现形式大胆创意

    3.借助当前的大好形势,加快十三陵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论皇家陵寝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引言

   一 皇家陵寝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一)皇家陵寝旅游资源组成

     1.规模宏大的双重建筑

     2.丰富多样的墓葬文物

     3.优越秀美的自然环境

     4.综合多样的文化价值

    (二)皇家陵寝旅游研究的成果

    (三)凝结皇家陵寝文化最核心的皇家陵寝——明代帝陵

   二 明十三陵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资源组成与开发概况

    (三)管理概况

     1.管理机构设置完整

     2.管理效果明显

     3.明十三陵景区信息化管理

     4.明十三陵景区的管理向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三 明十三陵“陵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一)明十三陵历史价值优势

     1.明十三陵代表着明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2.明十三陵是明朝历史及科学技术、营造工艺水平的实物例证

    (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来的优势

   四 影响“明陵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二)软硬件有待提高

    (三)文物保护不利

   五 开发“明陵”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公约要求,把保护放在管理的首位

     1.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观,正确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将文物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营造完备负责的文物保护软环境

     3.要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建设完善的安全保护硬件系统

    (二)加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

    (三)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带动明朝陵寝整体规划的发展,打造“明陵寝文化”的旅游品牌

    (四)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同步发展景区周边村落建设

    (五)需要采用国际上观察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的视角,发掘和认识其历史固有的特殊价值

  松柏常青悼古人

   一 古树名木的价值评价标准

   二 明十三陵古树的生态价值

   三 明十三陵古树的历史价值

   四 明十三陵古树的美学价值和神奇魅力

    1.长陵“卧龙松”

    2.长陵“华盖松”

    3.长陵“杜梨王”*

    4.定陵“十三杈柏”

   五 结束语

  十三陵景区古松柏树衰弱原因及养护复壮措施综述

   一 十三陵景区古树概况

   二 十三陵景区古树衰弱原因分析

    (一)松柏树的生物学特性

    (二)气候变化不利于古树生长

     1.全球气温升高

     2.降水减少

     3.地下水位下降

    (三)土壤结构被破坏,不利于古树生长

     1.立地条件差,不利于古树生长

     2.频繁踩踏导致土壤过度密实

     3.土壤积水

     4.土温过高

     5.不透气铺装

    (四)古树竞争力下降

    (五)树冠高大、风雨侵蚀、雷击破坏

    (六)缺乏营养

    (七)病虫为害

   三 古树保护复壮措施

    (一)增设营养坑、渗水井,改善古树地下环境

    (二)采用透气渗水铺装

    (三)修补树洞,保护树体

    (四)支撑树体

    (五)修剪干枯枝,减少养分消耗

    (六)综合防治病虫害

   四 养护复壮效果分析

    (一)复壮前后古树外部形态变化

    (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浅谈十三陵地区古树的养护与复壮

   一 气候类型与地质结构

   二 现有古树群的生长状况

   三 土壤状况与气候环境对古树的影响

    (一)土壤状况对古树的影响

     1.一道院

     2.二道院

     3.三道院

     4.宝顶

     5.陵外

    (二)气候环境与古树衰弱的关系

    (三)对土壤含水量的分析与日常养护

    (四)浇水

    (五)补水的重要性与古树的生态安全

   四 定陵的鹿角柏养护

   五 昭陵的“以虫治虫”

   六 未开放陵衰弱古树的复壮

   七 十三陵地区特殊虫害的防治

    (一)散白蚁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二)芫元牛的特征及其防治

   小结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的13位皇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从公元1409年开始营建首陵长陵,到清初建造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的思陵,十三陵营建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其营建过程是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又是明朝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发展的见证。2009年6月20日,是明十三陵首陵长陵建陵600周年纪念日。为了挖掘明十三陵丰厚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国明史学会、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共同举办“1409-2009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论文集汇集了与会明史专家、学者的9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明长陵及明代相关历史进行了有益探讨。

1.郑自海、郑宽涛:《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研究资料汇编》。

2.〔美〕李露晔:《当中国称霸海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辽海出版社。

4.胡汉生:《图说明朝帝王陵》,北京燕山出版社。

1.明代各朝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1989。

3.(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

4.(明)刘若愚:《酌中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5.(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中华书局,1959。

6.(清)张廷玉等修《明史》,中华书局,1974。

7.《钦定历代职官表》,《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

8.《明会要》,《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

9.(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0.晓苏:《支费浩繁的明代光禄寺》,《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4期。

11.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12.王静:《明朝会同馆论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9期。

13.林延清:《论明朝财政监督体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明史》职官志一。

2.《明仁宗宝训》卷1。

3.《明孝宗实录》卷11。

4.《明通鉴》卷7。

5.《明史》职官志。

6.《殿阁词林记》卷1。

7.《明帝列传》卷2。

《明朝十六帝》明史·志(五)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编委会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明代陵墓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王伯扬主编《中国古建筑大系·帝王陵寝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楼庆西著《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胡汉生著《图说明朝帝王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南京博物院编《明孝陵》,文物出版社,1981。

中山陵园管理局编《明孝陵志新编》,中国矿业出版社,2001。

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编委会编《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北京出版社,2003。

1.胡汉生:《明朝帝王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胡汉生:《明十三陵探秘160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编《见证古都——北京古树名木》,长城出版社,2008。

4.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中国园林》杂志,各期。

5.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编著《北京的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山西农业大学主编《土壤学(北方本)》,农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