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4

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19) 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2019)

SSAPID:101-6872-3262-05
ISBN:978-7-5201-4876-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城市社会发展的重点是社会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两个领域,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指导,收集统计数据、社会调查数据,通过社会实证分析、数据模型与预测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与工具对广州民生领域改革、公共服务满意度、社区治理、社会心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居家养老、长期护理保险、互联网从业人员等具体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梳理,以期为实务界与理论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丁凡;赵智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广州社会发展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基本子库

 中国皮书网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法律声明

 Ⅰ 总报告

  B.1 2018~2019年广州社会发展报告

   一 广州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就业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1.广州就业总人数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2.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吸纳了半数就业者

     3.广州登记失业率低位运行,登记失业人员数呈现震荡下行态势

     4.广州劳动者平均月薪为8603元,居珠三角地区第二位

    (二)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更为合理,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不断优化

     1.财政投入持续加大,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2.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3.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有突破

    (三)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推进健康广州建设

     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医疗卫生服务格局特点凸显

    (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1.财政投入总量逐年增加,社保覆盖面持续增大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稳定,支付水平逐步提升

     3.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

    (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1.社区治理创新成效显著,开展共建共治共享中心试点

     2.完善社工地方性法规,有序发展社会组织

     3.创新推进“四标四实”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4.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安全感

    (六)综合评价

     1.总体民生指数得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社会发展明显向好

     2.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领域的民生指数近年来都呈现显著上升的态势

     3.住房保障民生指数保持稳定,略有上升

     4.就业服务、文体服务、养老服务、社会服务领域的民生指数呈现出波动下行的态势

   二 广州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2018年广州就业形势仍严峻,劳动力缺口大

    (二)教育均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未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参与度有待提升

    (三)医疗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及结构调整面临挑战

    (五)城乡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社会活力激发不足

   三 广州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多举措吸引各类人才

     1.促进民营经济体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

     2.多举措吸引人才来穗就业创业,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3.为失业人员提供多效服务,帮助其再就业

    (二)不断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为城市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1.进一步促进各区的普通学校均衡化发展

     2.构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3.探索把0~3岁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4.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合作

    (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医疗卫生高地

     1.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融合发展

     2.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加强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

     3.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4.进一步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四)持续优化社会保障服务,使参保人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稳步提高社保待遇

     2.优化养老保险制度

     3.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保障合作

    (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加强城乡议事协商激发社会力量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2.凸显社会治理协同,激发社会活力

     3.依托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

 Ⅱ 社会民生篇

  B.2 广州民生领域改革专题调研报告

   一 民生领域改革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一)广州民生领域改革取得的成效

     1.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5.健康广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广州民生领域改革的经验

     1.坚持执政为民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根本

     2.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民生发展的关键

     3.坚持问题导向是破解民生难点的抓手

     4.坚持民主决策是有效回应民生需求的保障

   二 民生领域改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

    (二)民生领域改革的力度有所减弱

    (三)民生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扶贫救助领域的改革,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二)深化教育、卫生、养老和住房领域的改革,解决好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教育改革

     2.卫生改革

     3.养老改革

     4.住房改革

    (三)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建立民生保障投入机制

     2.加快推进民生机构改革

     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B.3 广州家庭教育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一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家庭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谋创新、建品牌

    (二)建机制、树标准

    (三)搭平台、建阵地

    (四)重市场、促发展

   二 广州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二)家长学校等阵地内涵建设不足

    (三)家庭教育民间机构培育发展不足

    (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亟待提升

    (五)家庭教育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三 推动广州家庭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议意见

    (一)推动家庭教育地方立法

    (二)深化家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三)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

    (四)深化家庭教育“放、管、服”改革

    (五)加强家庭教育基础领域研究和开发

  B.4 广州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经验

   一 科学谋划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

    (一)注重问需于民,推动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扩量提质

    (二)强化组织宣传,有力有序推进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

    (三)完善政策制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新格局

   二 构建“大配餐”服务体系

    (一)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

    (二)建立“大厨房”供应系统

    (三)打造“易及性”就餐网络

    (四)推开“社会化”运营模式

   三 建立健全有效监管保障机制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三)健全资金激励保障机制

   四 协同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其他服务改革

    (一)促进社区医养结合

    (二)促进社区互助养老

    (三)促进公益慈善助老

  B.5 广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研究报告*

   一 广州市卫生机构现状

    (一)卫生资源

    (二)医疗服务提供与医疗资源利用

   二 广州市分级诊疗实施现状

    (一)基层首诊

    (二)双向转诊

    (三)急慢分治

    (四)上下联动

   三 居民患者认知与评价调查

   四 政府部门及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访谈

    (一)患者方面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

    (三)综合性医院方面

    (四)制度环境方面

   五 广州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深入普及分级诊疗观念

    (二)以强基层为落脚点,提升社区首诊能力

    (三)完善医联体设计,高效率开展双向转诊

    (四)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巩固基层首诊

    (五)强化医保支付引导,促进患者有序就医

    (六)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机构间互联互通

  B.6 广州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一 引言

   二 长护险政策演进历程

    (一)福利对象

    (二)福利内容的形式

    (三)服务输送策略

    (四)资金筹集与支付

     1.资金筹集

     2.资金支付

    (五)试点城市经验总结

   三 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现状概述

    (一)广州市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1.人口特征

     2.经济能力与养老意愿

    (二)广州市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1.机构养老

     2.居家与社区养老*

   四 广州市长护险实施情况

    (一)制度设计

    (二)定点机构情况

    (三)补贴情况

    (四)参保人员情况

   五 长期护理保险的挑战

    (一)资金投入大,筹资方式稳定性存疑

    (二)申报程序烦琐重复,耗时长

    (三)机构护理和居家与社区护理发展不均衡

    (四)居家护理补贴标准及程序存在不足

   六 政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二)精简办理手续,节省行政开支

    (三)加大居家与社区护理投入力度

    (四)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法律法规

  B.7 广州农村社会服务状况分析报告

   一 引言

   二 农村社会服务内涵与构成

   三 广州农村社会服务发展状况分析

    (一)构建农村社会服务发展指数

    (二)广州农村社会服务发展状况

     1.广州农村社会服务发展指数位居国内六市之首

     2.广州农村社会服务发展三大指标均位居六市前三,其中,生活类服务指标位居第一,民生类服务、环境保护类服务位居第二

     3.民生类服务中,广州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服务五项指标均位列六市前三,其中,教育以0.0774分位列首位

     4.生活类服务中,广州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电子商务配送、网络覆盖三个指标均居六市前三位,其中,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电子商务配送两项指标居首位

     5.环境保护类服务中,广州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改厕三个指标均位居六市前三。其中,生活垃圾处理指标居首位

    (三)广州农村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1.村级层面幼儿园数量较少

     2.村层面卫生室数量较少

     3.农村机构养老设施配备不足

     4.农村文化体育公共设施供给不足

     5.农村网络化便民设施供给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提高广州农村社会服务水平的实施路径

     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置

     2.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构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基于农村居住特点,构建满足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

     4.继续增加对农村文化体育设施投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5.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渠道全覆盖,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

  B.8 广州低“二孩”生育意愿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三 广州市二孩生育状况

   四 二孩生育意愿低的成因

    (一)二孩养育成本高昂,直接经济成本责任过度私人化,政府分担有限

    (二)育儿性别分化严重,育儿的机会成本责任基本由女性承担,男性分担有限

    (三)育儿的社会环境不友好,社会层面的潜在风险成本摊在私人身上,社会分担有限

   五 提高二孩生育意愿的对策

    (一)加强育儿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地方政府分担直接经济成本的能力,建立完善的育儿支持体系

    (二)调节育儿的性别分化体系,提高男性分摊女性育儿机会成本的能力,建立工作和家庭兼顾的政策与社会环境

    (三)增强生育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套衔接,降低社会层面的育儿风险,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B.9 广州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与政策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

    (一)残疾儿童康复现状

    (二)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现状

    (三)社区康复服务和居家康复服务

     1.社区精神康复服务

     2.康园工疗站康复服务

     3.居家康复服务

   三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社会政策发展

    (一)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社会政策发展

    (二)残疾人辅助器具社会政策发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和居家康复服务政策发展

     1.出台规范性文件

     2.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3.帮助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康复中得到有效的职业康复

     4.上门为居家康复的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四 广州市康复服务与政策的问题与挑战

    (一)残疾人康复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二)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三)残疾人康复政策知晓度不高

    (四)残疾人康复站受益面有待扩大

    (五)残疾人专业康复师队伍人才紧缺

    (六)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流程不合理

    (七)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使用率不高

   五 促进广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与社会政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二)多渠道增加残疾人康复经费投入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四)加强社区康复站建设,实现全覆盖

    (五)全方位加快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六)不断优化辅助器具申请流程

    (七)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利用率

 Ⅲ 社会治理篇

  B.10 广州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 顺应人口流动形势,发挥公共服务兜底及引导作用

   二 完善积分政策体系,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激励机制

   三 打造社会治理多元参与载体,拓展来穗人员参与途径和方式

   四 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来穗人员服务保障条件

  B.11 广州非户籍人口发展情况、特征及对策研究

   一 广州非户籍人口发展情况和特征

    (一)聚集趋势依然存在,但速度开始趋缓

    (二)以劳动年龄段为主,老龄化趋势开始出现

    (三)分布不均衡,与区域发展需求不匹配

    (四)向来源地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二 非户籍人口对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协调人口结构,提供充足的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二)拉动广州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活力和创新力

    (三)助力实现城市发展新目标

   三 对策建议

    (一)适时优化积分制指标体系,大幅增加积分入户名额

     1.优化积分制指标体系

     2.大幅度逐年提高积分入户名额

    (二)率先建设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区,探索新模式树立新标杆

     1.扩大示范作用和影响,率先建成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区

     2.创新流动人口基层党组织建设

     3.创新融合模式,引导非户籍人口参与社会治理

    (三)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排除事穗人员在穗长期发展的后顾之忧

     1.整合和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各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2.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不断满足非户籍人口安居需求

    (四)以智慧城市最佳模式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精准化保障非户籍人口服务管理

     1.基于数据的大众创新,推动智慧社会建设

     2.挖掘和运用大数据,为开展形势研判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B.12 广州城市社区协商治理案例调查报告

   一 现代化社区治理趋势下的社区协商

   二 广州社区协商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一)中央——提出社区协商工作的系统性部署

    (二)广东——城乡居民议事厅经验再深化

    (三)广州——全面推进社区议事会操作化规范化

   三 生活理事会——综合式社区协商实践

    (一)背景与起源

    (二)运作分析

     1.多元共治的组织架构

     2.资源整合的特色亮点

     3.平台化的运作机制

   四 总结与启示

    (一)生活理事会的建设成效

     1.建立社区自发式互动整合机制

     2.搭建社区三方协商议事平台

    (二)生活理事会的问题与局限

     1.合法性资源不足,自治能力弱

     2.功能重叠与资源局限相矛盾,内部协调机制有待提高

    (三)关于社区协商治理的启示

     1.加强社区化的党建引领

     2.加强对社区治理的资源供给与赋权赋能

     3.推动居委会对社区的再嵌入

     4.推广平台化的社区协商治理

  B.13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广州社区治理创新

   一 引言

   二 车陂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性发展历程

    (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从“自下而上”的车陂同舟到“上下联动”的一水同舟

     1.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

     2.上下联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龙舟文化+”模式

   三 打造品牌龙舟文化:车陂国际龙舟文化节

    (一)聚焦龙舟文化

    (二)多元文化共享

    (三)全球寻宗探源

   四 传统文化创新,推动广州社区治理

    (一)车陂基层社区治理创新

    (二)生态环境建设创新

    (三)“非遗+公益”慈善模式创新

    (四)保育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创新

    (五)塑造家风家训,实现善治创新

    (六)带动文旅产业,反哺社区发展

   五 小结

 Ⅳ 社会调查篇

  B.14 广州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 前言

   二 广州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一)高期待、全面性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城区居民的安全需求高,旧城改造的愿望迫切,农村的社保就业需求突出

    (三)低收入居民对于各项服务均有较高需求,尤其是医疗和社保就业需求

    (四)各年龄段人群需求呈现分化,青年群体对交通、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显著,老年群体对政务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的需求显著

    (五)广州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分析总结

   三 广州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

    (一)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介于“一般”到“满意”之间

    (二)区域评价划分为两大方阵,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存在区域不平衡

    (三)城区居民满意度高于农村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存在城乡差异

    (四)本地居民评价高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户籍差异仍未消除

   四 广州公共服务领域发展优先次序分析

   五 提升广州公共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广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

    (二)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居民主观评价,加强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公民导向

    (三)重视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要素的关注度,动态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点,体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作用

     1.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均衡程度,提高医保支付水平

     2.深入开展老城区“微改造”,改善老旧社区的人居环境

     3.提升社会保障覆盖率和支付水平,优化养老保险制度

  B.15 广州与京沪等城市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对比分析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二 各城市居民获得感情况

    (一)广州居民收入方面的获得感得分最高

    (二)广州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感较高

    (三)广州居民医疗服务方面的获得感居于中等水平

    (四)广州居民的交通方面的获得感居于中等偏下水平

    (五)广州居民环境质量方面的获得感相对较低

   三 各城市居民幸福感情况

    (一)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相对稍低,但各城市差异不大

    (二)幸福感的群体差异

     1.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

     2.本地户籍居民幸福感高于外地户籍居民

     3.已婚群体幸福感高于未婚群体,离异群体幸福感最低

    (三)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1.幸福感与生活质量获得感相关度较高,与收入水平几乎不相关

     2.焦虑情绪削弱幸福感

     3.幸福感与安全感正相关

     4.幸福感与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相关度较高

   四 各城市居民安全感情况

    (一)5个城市安全感总体状况

    (二)广州食品安全感相对稍高

    (三)广州居民隐私安全感、交通安全感及环境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

     1.个人隐私安全感情况

     2.交通安全感情况

     3.环境安全感情况

    (四)广州居民的人身安全感和财产安全感相对稍低

     1.人身安全感情况

     2.财产安全感情况

   五 总结与建议

    (一)广州的优势与差距

    (二)居民各方面的感受与城市的现实状况基本相符

    (三)居民的幸福感与动态“增量”相关度更高

    (四)通过平衡发展提高居民整体的获得感

    (五)通过综合途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六)尽力补上食品安全与隐私安全的短板

    (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B.16 广州市民对美好生活评价的调查报告

   一 市民经济文化生活情况

    (一)家庭经济生活情况

    (二)文化生活情况

     1.九成六以上市民有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收入越高支出越多

     2.市民文化消费项目多元,最中意旅游度假

     3.市民文化消费主要受收入、兴趣爱好和时间影响

    (三)对家庭生活的评价

   二 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看法

    (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二)对广州文化氛围的评价

    (三)对目前所处生活环境的评价

    (四)对近年生活环境改善情况的评价

    (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获得感”评价

    (六)对广州是否作为安居乐业城市的选择

   三 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期待

    (一)心目中向往的美好生活愿景

     1.被访市民对未来广州美好生活的愿景,主要集中在“人民富裕”“环境优美”和“经济发达”三项

     2.最多人期待社会保障等三项内容进一步改善

     3.期待改善的前三项现状评价、近年改善情况

    (二)最能提高幸福感的改善方向

    (三)各方面亟须改善的具体内容

     1.医疗方面

     2.就业与收入方面

     3.养老方面

     4.居住方面

     5.教育方面

     6.环境治理方面

     7.公共安全方面

     8.政府管理服务方面

     9.文化建设方面

  B.17 广州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与方法

   二 调查数据分析

    (一)家庭健康调查数据分析

     1.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年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增加一倍,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

     2.居民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过去五年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参加健身活动蔚然成风

     3.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居民两周患病以慢性病持续到两周为主

     4.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增加,两周患病未就诊、未住院比例下降

     5.医疗费用和家庭医药费用支出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

     6.患者对门诊、住院服务的满意度较好

    (二)医务人员调查结果

     1.医护人员对工作意义认同度较高

     2.医护人员工作负荷重、职业压力大

     3.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较为忧虑

   三 政策建议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健康发展战略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三)加快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高公立医院公益性

    (四)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利用大数据实现管理服务创新应用

    (五)提升政府监管效能,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优化医疗服务行为

    (六)加强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B.18 广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评价报告

   一 研究背景及调查概况

   二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

    (一)总体需求情况

    (二)农业户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强度普遍高于城镇居民户籍老年人

    (三)各年龄段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均突出,但高龄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心理护理需求显著上升

    (四)各收入分层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均较为突出,且低收入老年群体的需求更为强烈

    (五)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评价

   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评估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供给认知率普遍偏低

    (二)持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认知率低于持城镇户口的老年人

    (三)老年人使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后的评价较高

   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一)养老服务自上而下的设置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二)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与养老服务有效需求旺盛之间存在矛盾

    (三)兜底型养老服务设置与发展型养老服务诉求之间存在矛盾

   五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政策设计原则,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

    (二)动态把握养老服务需求特征,打造以健康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加强农村和落后城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差距

    (四)在服务递送环节提高养老服务可得性

  B.19 广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政策调查报告*

   一 前言

   二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工具

    (二)调查对象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实施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行政级别,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措施实施去行政化,各种群体的认识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二)七成以上教师认为校长职级制实施对象应该包括副校长,五成以上教师认为应包括党组书记和公办幼儿园园长

    (三)超过半数教师认为校长职级应设置为4级8档,有68.9%的教师认为特级校长晋升的最短年限为8~10年

    (四)对于特级校长、高级一档校长、年度优秀等级的设置比例,所有调查对象选择比例的加权平均值为6.58%、12.53%、2.61%,校级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五)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校长职务专业化程度高,校长职务可以作为专业技术岗位单独设置,普通教师反而比校级领导更认同校长职务的专业化程度

    (六)大多数调查对象在校长薪酬体系改革上相对保守,期望在维持原有工资水平基础上,确保收入增加

    (七)各群体对于校长薪酬认识差异显著

    (八)校长评价的11项具体指标重要性排序,各类群体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九)校长职级制实施对象、各职级设置比例、校长职级与教师职称关系、职级待遇、职级评定、交流轮岗、后备人才库建设等方面受到重点关注

     1.关于校长职级制实施对象和任职年限计算方面

     2.关于各职级和年度考核优秀等级的比例方面

     3.关于校长职级与教师职称之间的关系方面

     4.关于校长职级待遇方面

     5.关于校长职级评定方面

     6.关于校长交流轮岗方面

     7.关于校长后备人才库建设方面

   四 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阻力不大

     2.校长职级制实施对象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扩大

     3.校长职级档次和特级校长晋升最短年限的设置分别以4级8档、8~10年为宜

     4.特级校长、高级一档校长、校长年度考核“优秀”等级的设置比例,普通教师与校级领导、普通教师与正校长的期望值差异极其显著

     5.与校级领导相比,普通教师更加认同校长职务的专业化程度

     6.校级领导比普通教师更期望在不改变薪酬结构的基础上,另外设置校长职级津贴

     7.校级领导群体与普通教师群体在校长职级薪酬方面认知差异极其显著

     8.调研对象对校长具体评价指标排序呈现出一致性,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二)建议

     1.系统设计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政策内容,平衡各群体利益

     2.研制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

     3.建设校长后备人才库,完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

  B.20 广州环境保护与治理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背景与意义

    (一)概念

    (二)调查意义与目的

   二 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样本与分布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方法

   三 调查结果分析

    (一)广州公众总体环境满意度较高,荔湾、黄埔两区较低

    (二)广州公众环境质量满意度较高,荔湾、白云、黄埔、番禺等区较低,主要短板是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

    (三)广州公众环境污染治理满意度表现一般,主要短板是机动车污染治理和餐饮污染治理满意度

    (四)广州公众环境管理满意度较低,白云、荔湾较差,主要不足是环境投诉与举报处理满意度

    (五)广州公众环境形象满意度较高,天河、从化分别是广州及本区居民认为环境形象最好的区,白云区环境形象最差

    (六)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满意度能最有效提高公众环境满意度

   四 不同人群满意度的差别

    (一)男性对环境的满意度稍高于女性

    (二)年龄越大环境满意度越低

    (三)收入越高环境满意度越低

    (四)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总体满意度最高

    (五)学生环境满意度最高,公务员最低

    (六)城镇居民环境满意度较高

    (七)居住时间越久,环境满意度越低

   五 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公众能见度

    (二)各区应重点提升公众环境投诉与举报处理满意度

    (三)大力提升公众对信息公开及执法监管满意度是重要途径

    (四)重视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治理活动

    (五)进一步重视环境形象改善

  B.21 广州互联网从业人员调查报告

   一 广州互联网从业人员群体特征

    (一)群体构成以年轻未婚男性居多

    (二)多为非广州户籍的来穗人员

    (三)平均学历水平较高

    (四)团员和中共党员合计数过半,近半数人士有入党意愿

   二 广州互联网从业人员需求状况分析

    (一)“安居”的需求

    (二)“乐业”的需求

    (三)“社交”的需求

    (四)“参与”的需求

   三 广州互联网从业人员对发展环境的评价

    (一)城市环境评价

    (二)产业环境评价

    (三)公共政策评价

 Abstract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Contents

《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19)》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2019年广州社会发展报告聚焦社会民生、社会治理两大领域,分析广州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全书共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总报告,通过构建民生指数衡量广州近年社会发展演化趋势与特点,结果显示:广州总体民生指数得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社会发展明显向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领域的民生指数都有显著上升;住房保障民生指数保持稳定;就业服务、文体服务、养老服务领域的民生指数呈现出波动下行的态势。通过分析广州社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本报告指出广州需要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稳定扩大就业,吸引各类人才,促进教育均衡化,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持续优化社会保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事业合作,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第二部分为社会民生篇。本篇从广州民生领域改革、家庭教育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居家养老服务、农村社会服务、二胎生育、残疾人康复服务等领域,对广州民生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进而提出了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完善医联体设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法律法规,打造以健康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高居民二胎生育率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为社会治理篇。本篇内容聚焦广州在人口和社区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非户籍人口现状、社会协商治理、社区治理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分析对比广州与国内部分城市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分析广州的优势和短板,进而提出拓展来穗人员社会参与、率先建设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区、加强对社区治理的赋权赋能等对策建议。第四部分为社会调查篇。本篇利用2018年广州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2018年广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政策调查、2018年广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评价调查、2018年广州环境保护与治理满意度调查、2017年广州互联网从业人员调查等调查数据,研究分析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价、实行校长职级制的关键因素、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看法和期待、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公众满意度、互联网从业人员现状等议题,同时,针对不同议题中广州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加快制定广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系统设计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政策内容,提高城市环境治理工作透明度等对策建议。

Gilbert,Neil & P.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陈永杰、岳经纶:《保险制抑或税收制?两岸长期照护融资制度的比较与启示》,《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18年第14期。

陈永杰、钟晓慧、严福长:《广州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报告》,收录于岳经纶、黄远飞(主编)《广州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报告(2017)》,人民出版社,2018。

艾博·索瓦尔:《北美居家养老模式:一切都像“去机构化”一样》,《IT经理世界》2015年第24期。

安平平、陈宁、熊波:《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经验启示与发展走向——基于青岛和南通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年第8期。

侯立平:《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长期护理体系及其启示》,《城市问题》2012年第1期。

李林、郭赞、郭宇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探索——基于河北省的实践》,《金融理论探索》,2018。

张文博:《照料社会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实践研究——基于对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考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黄丽华等:《超大城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广州出版社,2014。

杨菊华:《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逐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肖子华主编《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理论、指标与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侯燕飞、陈仲常:《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9期。

李庄园:《流动人口对大城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贡献研究——基于宁波市数据的测算》,《山东工会论坛》2017年第6期。

刘金东、冯经纶:《中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因素分解硏究——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财经研究》2014年第2期。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张力:《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剖析:以上海为例》,《人口研究》2015年第4期。

黄石鼎:《流动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基于广州流动人口的城市治理研究》,广州出版社,2013。

肖子华:《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陈剩勇、徐珣:《参与式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可行性路径——基于杭州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经验的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陈金英:《城市社区建设离“参与式治理”有多远——评〈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

何绍辉:《陌生人社区:整合与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卫志民:《中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以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社区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3期。

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

陈承新:《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有效对接——基于江苏省丰县梁寨镇的个案分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丁成际:《试论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湘潭论坛》2017年第3期。

韩中谊:《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服务基层治理思想解读》,《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1期。

李建文:《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讨》,《东方藏品》2018年第1期。

李维武:《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习近平文化观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刘军、柯玉萍:《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李荣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途径》,《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孟令国、俞策:《基层治理中文化调控的作用机理及完善》,《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王洪珅:《中华龙舟文化演变的生态适应论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伍广津、秦德增:《龙舟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6期。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