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专家学者论昆仑图书

Experts and Scholars on Kunlun

SSAPID:101-6865-5220-09
ISBN:978-7-5201-3149-0
DOI:
ISSN:

[内容简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印痕。本书精选百余年来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之代表性成果及近年最新成果,在体例与内容上,具体分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文献典籍与昆仑文化”“河源昆仑与昆仑文化”“神话人物与昆仑文化”“昆仑地望与昆仑文化”“中国古史与昆仑文化”六个板块,集中展现20世纪以来昆仑文化研究状况,与学界同行共享,以此进一步推动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昆仑文化研究丛书
作 者: 米海萍
编 辑:王玉霞;李艳芳;黄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后记

 《昆仑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

 一 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大文化视野中的昆仑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

   一 海内外对昆仑神话的研究

   二 青海对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的研究

   三 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的重点评价

   四 青海对昆仑文化的建设实践

   五 昆仑文化与国家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一 “昆仑”及其昆仑神话

   二 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

   三 昆仑女主神西王母

   四 昆仑西王母神话与青海的关系

    1.河源圣山

    2.西王母国

    3.神话传说遗迹

    4.民族志与民俗志

    5.历代文人的渲染

   五 关于昆仑文化

  昆仑文化与藏族文化关系研究

   一 原始信仰的相似性

    (一)西王母与猕猴

    (二)文化山与神山

    (三)神秘数字与“九”文化

    (四)生命之水与神水

   二 不谋而合与互动共融

  昆仑文化与楚辞

   一 昆仑之地望

   二 昆仑之文化

   三 楚辞所受昆仑文化之影响

  绝地天通

   一 序言

   二 昆仑与绝地天通

   三 苗瑶彝族的绝地天通神话与民族葛藤

   四 天国之路——羌族圣岳与神话昆仑

  昆仑神话意义的发明

   一 昆仑之丘及其种种

   二 特论“昆仑”的字义

   三 “仆累蒲卢”解释

   四 《大荒西经》的昆仑描述

   五 《海内西经》的昆仑描述

   六 《十洲记》的昆仑描述

   七 《列子》中的昆仑描述

   八 昆仑神话与修仙意义

   九 结论

  昆仑之谜

   引论

   一 昆仑一词何时始见于中国载记

   二 汉武帝考定昆仑公案

   三 中国境内外之昆仑

    (A)中国境内之昆仑

    (B)海外之昆仑

   四 何者为神话昆仑?何者为实际昆仑?

    (A)神话的昆仑

    (B)实际的昆仑

   五 昆仑与四河

   六 昆仑与中国

   余论

  会见西王母:《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与瑶池宴

   一 昆仑与瑶池:西王母的空间符号

   二 真实或想象∶《穆天子传》与瑶池地理之考察

   三 游行天下:帝王巡游与宇宙秩序

   四 宴饮对歌:会见西王母与宇宙之秘

   五 代结语:瑶池宴的仪式功能:二元对立的消弭与相合

 二 文献典籍与昆仑文化

  《山海经》中的昆仑区

   (甲)昆仑区东部

   (乙)昆仑区本部

   (丙)昆仑区西部

  《禹贡》中的昆仑

  《穆天子传》及其著作时代

  《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

  读《山海经》札记

 三 河源昆仑与昆仑文化

  昆仑和河源的实定

  河出昆仑说

  “河出昆仑”神话地理发微

   一 “神话中国”视角VS西方“科学”视角

   二 “河出昆仑”神话与华夏版图

   三 和田玉:华夏对新疆的认识契机与过程

   四 玉石资源区的西扩与白玉崇拜——从甘肃到新疆

   五 西部玉矿开发的多米诺现象

   六 《山海经》的昆仑:中国话语的再认识

  昆仑山:在神话的光芒之下

   张骞在西域找到了昆仑山

   黄河源探险与青海昆仑的发现

   乾隆皇帝的新疆经略

   昆仑山脉的“移山大法”

  从文献看河源信仰的特征

   其一,河源信仰与昆仑信仰密不可分,“河出昆仑”之说影响广泛而深远

   其二,历代人们在追寻河源昆仑、回归故土的精神长旅中,最终探明河源所出,显示出务实进取的理性光辉

   其三,河源信仰是一种“国家在场”的典型话语

 四 神话人物与昆仑文化

  西王母神话的演化与解释*

  西王母的传说(西王母与昆仑山之一)

  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

   一

   二

   三

   四

   五

  西王母的五行属性与唐诗的月宫想象

   一 西王母作为月神的五行属性

   二 唐玄宗所见之月宫景象

   三 诗人想象之月宫要素

    1.嫦娥

    2.月桂

    3.蟾蜍

    4.玉兔

    5.水精和云母

    6.吴刚

    7.月宫全貌

  域外西王母神话新证

   (一)

   (二)

   (三)

  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神话昆仑

    (一)“帝之下都”,众神所集之山

    (二)天地之脐、天之中柱

    (三)幽都之山

   山神西王母

   统属关系顶端的西王母

 五 昆仑地望与昆仑文化

  昆仑丘与西王母

   一 引言

   二 昆仑字义的新解

   三 《山海经》中的昆仑

    (一)《西次三经》的昆仑之丘

    (二)《海内西经》的昆仑之虚

    (三)《大荒西经》的昆仑之丘

    (四)《海内北经》的昆仑

    (五)《海内东经》的昆仑

    (六)《海外南经》的昆仑虚

    (七)《海外北经》的昆仑

    (八)《大荒北经》的昆仑

   四 其他古籍所载的昆仑

   五 昆仑丘与明堂

   六 西王母与昆仑丘

  《山海经》昆仑校释

   一

   二

   三

  论古代昆仑神话的真实性

   一 昆仑神话的超自然性和信仰真实性是一致的

   二 汉武帝命名于阗南山为昆仑是基于信仰和当时的考察事实

   三 如何看待《山海经》中出现多个昆仑的问题

  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

   一

   二

 六 中国古史与昆仑文化

  论炎帝大岳与昆仑山

   一 论望与封,禅,非祭天地,但祭山神

   二 论炎帝太岳、四岳、伯夷皆姜姓

   三 论炎帝即烈山氏,烈山氏即伯夷、伯益

   四 论火山为岳,岳即太岳,因岳用禘礼,遂又号炎帝

   五 论太岳之后,分为齐、吕、申、许四国,因讹太岳为四岳

   六 论方岳之说演自昆仑山神话

   七 论昆仑山为帝之下都·演自印度三十三天宫

   八 论须弥山四大天王即秦畤四帝所本

   九 论须弥山与昆仑山神格风物多相同

   十 论昆仑一名西俞,西俞即须弥之对音,故知山神名□即是须弥山王

   十一 论昆仑得名于火山,华夏谓之岳

   十二 论《禹贡》所见昆仑即汉代乌孙王号之昆弥

   十三 论瓜州、九州即Kundur之对音,陆浑与流昆即Pulaw Kundur之简译

   十四 论陆浑即昆仑,三涂即须弥,伊川附近昆仑祠即陆浑遗迹

   十五 论申,本西戎,吕即Kwru之对音,申吕与陆浑同为西羌,故皆姜姓

   十六 论方岳学说因方望故事附会五阮与须弥四垛而成

   十七 论方岳与封禅皆造说于燕齐方士

   十八 结论

  炎黄以前古史系统考*

   一 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

    1.有巢、燧人、神农

    2.伏羲、女娲

   二 《春秋命历序》的古史系统及其补充的来源

  西王母与西戎

   一 中国说与大九州说

   二 西王母与西戎

   三 西王母国之远徙及其还原

  古西王母国考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印痕,以昆仑山为核心的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和中华文明的早期曙光,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自20世纪起,众多学者运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及民俗学的理论,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田野调查法、“四重证据法”等,进行了孜孜以求的研究。因昆仑山主脉在青海、黄河源头在青海,加之历史上对青海昆仑西王母的笃信,青海学界对昆仑神话和昆仑文化尤为关注,“昆仑文化”成为青海省地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本书精选百余年来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之代表性成果及近年最新成果,在体例与内容上,具体分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文献典籍与昆仑文化”“河源昆仑与昆仑文化”“神话人物与昆仑文化”“昆仑地望与昆仑文化”“中国古史与昆仑文化”六个板块,集中展现20世纪以来昆仑文化研究状况,与学界同行共享,以此进一步推动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