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图书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Trust: A Case Study of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SSAPID:101-6851-2729-23
ISBN:978-7-5097-6498-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讨论了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将信任研究的信任文化、关系嵌入、理性分析、信任经验四个视角联系起来。具体而言,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有具体的信任文化,社会成员的心理嵌入其中成为信任经验,社会成员结合经验与制度理性分析制度信任的成本一收益,最后得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判断,并付诸行动。

相关信息

丛书名: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作 者: 房莉杰
编 辑:任晓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序

 后记

 总序 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新成长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编委会

 第一章 研究背景:合作医疗与制度信任

  第一节 制度信任与中国现状

   一 信任制度何以重要

   二 中国的整体信任状况

  第二节 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例理解制度信任

   一 何谓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 旧农合的产生与发展(1955~1980)

   三 旧农合的衰落与重建(1981~2002)

   四 新农合的发展历程

   五 新农合实施初期的制度信任情况

   六 问题的提出:新农合的制度信任

 第二章 研究框架:如何理解制度信任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一 几个主要的概念

    1.何谓信任

    2.何谓制度

    3.何谓制度信任

   二 信任者:信任的发生机制

    1.信任经验的角度

    2.理性行为的角度

    3.社会环境的角度

    4.社会关系的角度

    5.中国特色的信任发生机制

    6.关于制度信任的分析框架

   三 信任对象:哪些特征影响信任者的信任

    1.对制度规范的态度

    2.人际信任

    3.对政府机构的信任

    4.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5.小结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 具体化为新农合制度信任的分析框架

   二 主要概念的界定

    1.制度信任

    2.制度规定

    3.信任经验

    4.制度环境

   三 研究单位

   四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1)个案访谈

     (2)座谈会

 第三章 调查地区新农合实施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的背景情况

   一 调查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

    1.两县的经济、社会概况

    2.两村的经济社会概况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查地区新农合的制度设计

   一 中央新农合的政策框架

   二 组织机构

   三 补偿方案设计

   四 基金筹集、管理和运行

   五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与费用控制

    1.供方约束

    2.需方约束

  第三节 调查地区新农合的实施过程

   一 基线调查

   二 宣传动员和实施

   三 实施方案的调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地区新农合制度信任的整体情况

  第一节 新农合制度信任的态度与行为

  第二节 对制度规范的了解与评价

   一 对制度规范的了解程度及其对制度信任的影响

   二 对制度规范的评价及其对制度信任的影响

  第三节 对制度执行者的信任情况

   一 对相关角色的信任情况

   二 对相关机构的信任情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如何理解和评价制度

  第一节 z村的情况

   一 参合的经历

   二 对制度的预期与评价

  第二节 y村的情况

   一 参合的经历

   二 对制度的预期与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如何理解和评价制度执行者

  第一节 z村的情况

   一 旧农合和旧制度的影响

   二 对村干部的评价

   三 对乡镇、县级及以上政府和干部的评价

   四 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评价

  第二节 y村的情况

   一 旧农合和旧制度的影响

   二 对村干部和村委会的评价

   三 对乡镇、县级及以上政府和干部的评价

   四 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制度环境的解释

  第一节 税费改革前后的中国农村环境

   一 税费改革前的农村环境

   二 “后税费时代”

   三 “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z村的情况

   一 修桥和修路

   二 互动与互助

   三 劣币驱逐良币的影响

  第三节 y村的情况

   一 村委会的贡献

   二 外部的资源

   三 修桥与修路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新农合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

  一 作为理性分析结果的制度信任

  二 作为信任经验结果的制度信任

  三 作为制度环境结果的制度信任

  四 从过程的角度理解信任

本书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讨论了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将信任研究的信任文化、关系嵌入、理性分析、信任经验四个视角联系起来。具体而言,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有具体的信任文化,社会成员的心理嵌入其中成为信任经验,社会成员结合经验与制度理性分析制度信任的成本—收益,最后得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判断,并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制度信任不仅是个体的理性分析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宏观环境到微观行为的过程,连接这个过程的桥梁是信任者之间以及信任者与制度执行者的“利益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利益共同体和利益相关性。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B.巴伯:《信任的逻辑与限度》,年斌等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彼得·欧伯恩德等:《卫生经济学与卫生政策》,钟诚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

别海涛:《政策的稳定连续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理论导刊》2006年第5期。

CNKI:《信任的学术关注度》,trend.cnki.net,2007.

陈锡文:《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卫生经济》2001年第1期。

程倩:《政府信任关系:概念、现状与重构》,《探索》2004年第3期。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

邓大松、杨红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第8期。

迪戈·甘姆贝塔:《我们能信任信任吗?》,载郑也夫编《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杨玉明、皮子林等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杜鹰:《关于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载《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非出版物),北京: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英国国家发展研究院,2000。

房莉杰、Gerald Bloom:《效益、合法性与农村乡镇卫生院绩效》,《调研世界》2007年第11期。

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孙牧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冯仕政:《我国当前的信任危机与社会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高培勇:《中国税费改革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顾昕、高梦涛等:《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韩俊、罗丹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何增科等:《城乡公民参与和政治合法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洪大用:《机遇与风险——当前中国的社会政策议程》,《学术界》2004年第2期。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景天魁:《围绕农民健康问题: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

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李卫平:《中国农村健康保障的选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载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刘克军、范文胜:《对两县90年代合作医疗兴衰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6期。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中国农村健康保障问题不容忽视》,《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4期。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罗伯特·E.斯泰克:《个案研究》,载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主编《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罗家德、叶勇助:《中国人的信任游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罗平汉:《农村人民公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罗素·哈丁:《我们要信任政府吗?》,载马克·E.沃伦编《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罗天莹、雷洪:《信任,在患者和医生之间》,《社会》2002年第1期。

马得勇:《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对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5期。

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马戎:《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毛正中、蒋家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征及目前面临的挑战》,《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1期。

尼克拉斯·卢曼:《信任》,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彭泗清:《关系与信任:中国人人际信任的一项本土研究》,载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c。

彭泗清:《我凭什么信任你——当前的信任危机与对策》,载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a。

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律手段》,载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b。

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卫生经济学》(第三版),王健、孟庆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载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编《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孙立平、郭于华:《“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载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编《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唐仁健:《“皇粮国税”的终结》,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王飞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载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虎峰:《解读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王禄生:《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与挑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2003~2004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王绍光、刘欣:《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载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王小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政策》,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王枝茂:《山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模式选择》,《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王晓毅、陈育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杨辉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指南》(2007版)(非出版物),北京:卫生部,2007。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讲义(2005版)》(非出版物),北京:卫生部,2005。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统计手册》(2007版)(非出版物),北京:卫生部,2008。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农村医疗制度》,《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2期。

吴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分析》,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社会学评估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评估组:《发展中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评估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杨文兵:《经济学视野中的政府诚信缺失探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21期。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张静:《信任问题》,《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3期。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北京:三联书店,2003。

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郑杭生:《社会三大部门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郑杭生、杨敏:《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下的社会矛盾》,《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0期。

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杨玉明、皮子林等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郑也夫:《信任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周雪光:《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状况述评》,《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朱玲:《乡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金融研究》2000年第5期。

Axelrod,R.,1984,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New York:Basic Books.

Deutsch Morton,1958,“Trust and Suspicion”,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4.

Granovetter Mark,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 pp.481-510.

Hsiao William,1997,“Revenue Sources and Collection Modalities-A Background Paper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Case Studies”,In EDI/World Bank Flagship Course on Health Sector Reform Sustainable Financing,Washington D.C.:World Bank.

Michele Williams,2001,“In Whom We Trust:Group Membership as an Affective Context for Trust Development”,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

M.Brinton & V.Nee,1998,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Sociolog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Parsons,1995,Public Policy,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Niklas Luhmann,1994,Risk:A Sociological Theory,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

Oliver E.Williamson,1993,“Calculativeness,Trust,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

P.Gottret & G.Schieber,2006,Health Financing Revisited,Washington D.C.:World Bank.

Richard H. Conviser,1973,“Toward a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Trust”,The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3.

Richard Scott,1995,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Thousand Oaks.

Shapiro,Susan P.,1987,“The Social Control of Impersonal Trust”,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3.

Tianjian Shi,2001,“Cultu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Trust:A Comparis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Comparative Politics,4.

Todd R.Porteand LaDaniel S.Metlay,1996,“Hazards and Institutional Trustworthiness:Facing a Deficit of Trus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4.

Zuker,L.,1986,“Production of Trust: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8.

简 介: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主题,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河南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面临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对全省2016年社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