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1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德胜篇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ub-district Offices No.2:Desheng Chapter

SSAPID:101-6836-7769-29
ISBN:978-7-5201-3241-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德胜人文特色和街区特点,以“德邻”治理理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围绕“民生德胜”“平安德胜”“美丽德胜”“文化德胜”“聚力德胜”五个社会建设目标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熟人社区建设、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模式、垃圾分类工作、群团改革、非公党建、德外大街东社区体制改革模式、业主委员会建设、治理“七小”业态的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推进民族工作创新的“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模式等典型经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街道蓝皮书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代前言 统筹街区治理要规划先行*

 摘要

 皮书数据库

 街道蓝皮书编委会

 主编简介

 Contents

 Ⅰ 总报告

  B.1 德胜:引入元治理理论探索推动“德邻计划”升级路径

   一 元治理的出现与形成条件

    (一)西方治理模式的风险与困境

     1.治理存在失灵风险

     2.西方治理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二)元治理是针对治理的治理

     1.元治理基本概念

     2.元治理优势

    (三)元治理三大基础:强政府、强市场、强社会

     1.强政府:坚持落实“十三五”规划治理体制要求

     2.强市场:法治建设是强市场的重要保障

     3.强社会:发挥公民与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 新时期德胜街道治理需要升级

    (一)宏观看:元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契合

    (二)中观看:新时期北京与西城区面临诸多挑战

    (三)微观看:当前德胜街道的现实环境

   三 德胜街道以“德邻计划”的“五个德胜”推动基层治理的实践

    (一)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宗旨,全面推动民生德胜建设

    (二)以地区和谐稳定为目标,大力推进平安德胜建设

    (三)以环境宜居宜业为方向,大力推进美丽德胜建设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文化德胜建设

    (五)以党建统领地区事务,大力推进聚力德胜建设

   四 立足“五个德胜”新要求与元治理理论对德胜治理的再思考

    (一)“五个德胜”的新要求

     1.深化民生德胜建设,注重增进群众根本利益

     2.深化平安德胜建设,注重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3.深化美丽德胜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4.深化文化德胜建设,注重彰显老城文化魅力

     5.深化聚力德胜建设,注重提升党建

    (二)基于新要求和元治理理论对提升德胜地区治理的再思考

     1.始终坚持党与政府是治理的主体

     2.强化法治建设

     3.推动治理主体构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Ⅱ 数据报告

  B.2 德胜街道基于常住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样本家庭收入情况

   二 公共服务供给及居民满意度状况

    (一)公共教育资源评价:高达85%的受访者认为上幼儿园的便利度不高

    (二)公共文化服务评价:43.7%的受访者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的服务“满意”和“很满意”

    (三)社区服务评价: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对社区提供的群众文化服务满意,满意度最高

    (四)就业(创业)服务评价:平均参与率在40%左右

    (五)为老服务评价:有53.1%的受访者对社区提供的为老服务项目表示“满意”或“很满意”

    (六)残疾人专项服务评价:有55.8%的受访者表示社区残疾人专用设施不够完善

    (七)便民服务评价:维修服务最为短缺

    (八)公共安全服务评价:超过七成受访者对社区治安服务的供给状况表示满意,满意度最高

    (九)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受访者普遍对加大智慧化、便利性基础设施投入表示支持

   三 基本数据结论

   四 对策建议

    (一)持续开展和落实“德邻计划”,紧密对接地区民生需求

    (二)依托街道网格化“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地区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三)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打造高品质的地区公共服务项目

  B.3 德胜街道基于工作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二 社区服务机构认知度

    (一)街道办事处服务事项:超九成的受访者有一定的认知度

    (二)社区居委会:企业对社区的认知度大幅提高

   三 社区服务参与度

    (一)社区服务项目:受访者参与度整体提升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者从不足七成上升至超过九成

    (三)社区公益事业:全部受访者愿意参加公益活动

   四 地区生活便利度

    (一)停车资源情况:停车难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二)交通便利度:54.5%的受访者表示“最后一公里”步行时间超过10分钟

    (三)早餐便利度:早餐供应点便利度降低

   五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服务:住房保障满意度上升缓慢

    (二)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平均上升15个百分点

    (三)公共安全:满意度整体提高

    (四)市容环境:五类选项的满意度均不足60%

    (五)城市管理:违章停车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六)公用事业服务:对各选项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七)消防安全:防火设施和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六 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度

    (一)硬件设施需求:对体育健身点的需求最为迫切

    (二)服务项目需求:便民利民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服务和青少年课外服务需求较大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对策建议

    (一)以“街区设计”为抓手,统筹好腾退空间利用和公共服务供给

    (二)以“便利”为目标,提高公共服务布局的合理性和项目的针对性

    (三)以“突出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好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问题

 Ⅲ 理论报告

  B.4 基层社区治理模式要素与类型分析

   一 从现代治理逻辑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要素

    (一)治理的要素分析

    (二)治理的发展趋势:多元主体参与的耦合型治理结构

    (三)治理的模式选择:协商型治理

   二 从社会治理实践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类型选择

    (一)国外实践案例

    (二)国内实践案例

    (三)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类型分析

   三 德胜地区“德邻计划”治理现状分析

    (一)从“德邻计划”到“德邻文化”,从营造计划再到“德邻治理模式”

    (二)“德邻计划”的治理现状分析

    (三)构建新型熟人社会,全面提升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

   四 对“德邻”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遵循治理逻辑,强化协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

    (二)探索实践规律,根据区域情况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

    (三)紧抓项目核心,完善“共建共管共享”运行机制

  B.5 特大城市社区重构熟人社区机制研究

   一 关于特大城市社区重构熟人社区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西方城市社区概念与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

     1.关于城市社区的概念

     2.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

    (二)中国“熟人社会”概念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

     1.中国“熟人社会”观念与现代“熟人社区”建设

     2.“熟人社会”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

   二 特大城市社区重构熟人社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特大城市社区重构熟人社区的必要性

     1.现代城市社区的管理成本不断提高

     2.开放式街区给城市社区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

     3.陌生人社会带给城市冷漠的人际关系

    (二)特大城市社区重构熟人社区的可行性

     1.中国具有构建城市熟人社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构建熟人社区提供了桥梁

     3.城市居民具有参与熟人社区建设的精神诉求

   三 国内外构建城市熟人社区的机制研究

    (一)日本社区营造的实践与机制研究

    (二)台湾地区社区营造计划研究

    (三)上海构建熟人社区的多种模式研究

    (四)德胜街道以“德邻计划”重构熟人社区

   四 关于在特大城市重构新型熟人社区的思考

    (一)重构城市熟人社区需要形成新的差序格局

    (二)重构城市熟人社区需要塑造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三)社区活动是积累熟人社区情感基础的重要方式

    (四)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快重构新型城市熟人社区

 Ⅳ 调研报告

  B.6 关于德胜街道群团工作改革的调研报告

   一 德胜街道工会基本情况与创新服务的背景

   二 德胜街道总工会创新服务的具体举措

    (一)以一站一家筑牢工会工作基础,增强政治性

     1.大家带小家,推动工会服务站和“职工之家”建设

     2.搭建沟通平台,发挥地区基层工会作用,促进工作均衡发展

     3.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4.普惠与特色相结合,广泛调动企业和会员参与工会活动

    (二)以集体协商完善工会工作方式,增强先进性

     1.建立机制,明确主体

     2.设定岗位,调查摸底

     3.会前协商,会后落实

     4.主动要约,定期协商

     5.强化监督,突出维权

    (三)以购买服务改变工会工作方式,增强群众性

     1.强化购买服务理念

     2.明确购买服务流程

     3.展开调查,细化需求,对接社会组织

     4.明确合作分工

     5.注重活动内容质量,推动项目落地

   三 关于德胜街道总工会进一步创新服务的思考

    (一)对工会总体工作的思考

    (二)对行业工会建设的思考

    (三)对购买服务的思考

  B.7 关于德胜街道推进垃圾分类的调研报告

   一 德胜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背景

    (一)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国内外已经形成比较成功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做法与经验

     1.日本:形成垃圾分类的成熟运行体系

     2.德国:把垃圾分类纳入循环经济

     3.中国香港:通过垃圾回收减少城市垃圾

    (三)德胜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情况

     1.德胜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思路框架和目标设置

     2.德胜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 德胜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明确责任主体,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三个落实”

    (二)积极探索垃圾分类试点,以点带面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

    (三)实施标准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区分受众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居民自主参与意识

   三 德胜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垃圾分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垃圾分类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动力不足

    (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 关于德胜街道进一步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一)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产业支撑体系

    (三)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制度,形成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四)充分发挥科技智能手段的辅助作用,不断提升和扩大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B.8 关于德胜街道多策并举助力非公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调研报告

   一 德胜地区非公党建基本情况

    (一)非公企业党建基本情况

    (二)社会组织党建基本情况

   二 德胜街道助力非公党建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抓学习覆盖,重在把握学与干的关系

    (二)抓组织覆盖,重在把握量与质的关系

    (三)抓服务覆盖,把握供与需的关系

    (四)抓阵地覆盖,把握形与神的关系

    (五)抓平台服务,重在把握实与虚的关系

    (六)抓培训覆盖,重在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三 德胜街道开展非公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担忧“信息泄露”,党员信息统计难度加大

    (二)担忧影响工作,非公党建推进进程缓慢

    (三)企业、党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

   四 对进一步加强德胜街道非公党建的思考

    (一)坚持思想建党,做好宣传贯彻工作

    (二)加强宣传,重点解决两个“担忧”,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面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党员管理

    (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党员、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需求

    (五)进一步强化德胜党建促进中心等党建阵地的利用,提升党建水平

  B.9 关于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调研报告

   一 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探索自治管理模式的背景

    (一)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的基本情况

    (二)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街区多元主体并存,治理问题多、难度大

     2.街区大型交易市场聚集,交通和环境问题突出

     3.依附商业街的低端业态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任务重

   二 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一)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模式运作的基本要素

    (二)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1.搭建多元参与治理平台,推动形成地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2.采取自愿共享的方式,破解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以龙头企业和主要市场的升级改造为主线,全面提升地区环境品质

     4.落实街巷长制度,开展联合执法,提升街区管理效能

   三 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治管理模式下,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足

    (二)多元主体间存在利益和需求差异,自治难以发挥合力

    (三)商业街区的分布特点和业态特征,增加了自治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四 进一步做好德胜街道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街道属地管理职权,统筹推进基层自治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快落实基层自治管理责任

    (三)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设建强基层自治网络

    (四)注重智能化发展,促进自治管理工作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

  B.10 德外大街东社区推动“一委两居一站一枢纽型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一 德外大街东社区体制改革试点的背景

    (一)德外大街东社区概况

     1.德外大街东社区情况介绍

     2.德外大街东社区的特色及问题

    (二)德外大街东社区探索社区体制改革新模式的重要性

     1.是深化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课题

     2.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实践

     3.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举措

   二 德外大街东社区推动“一委两居一站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体制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一)优化重组社区治理框架,科学细分社区治理层次

     1.构建“一委两居一站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体框架

     2.牢固树立党委领导核心,发挥党在社区体制改革中的统筹引领作用

     3.成立社区第二居委会,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

     4.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协助做好社区各项服务工作

     5.培育和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有效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各项运行机制,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1.民主协商机制

     2.协调对接机制

     3.考核评议机制

    (三)以重点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推动社区体制改革出实效

     1.与社区惠民工程相结合,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2.梳理社区重难点问题,建立问题解决长效机制

     3.深入推广“德邻计划”,为社区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三 德外大街东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权下放与社区承接能力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2.保障社区体制改革持续有效推进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3.基层社区体制改革的宣传推广工作有待深化

    4.支撑社区体制改革的专业社区人才相对短缺

   四 关于德外大街东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增强社区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社区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健全各项保障机制,确保社区体制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

    (四)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B.11 德胜街道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一 德胜街道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发展的背景

    (一)业主委员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1.业主委员会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界定

     2.业主委员会产生的根源及背景

    (二)业主委员会产生和发展的法律依据

    (三)德胜街道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德胜街道现有的居民小区结构复杂,具有推进业主委员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2.德胜街道具备推进德胜地区业主委员会发展的可行条件

   二 德胜街道推进地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德胜街道已成立业主委员会小区的现状分析

    (二)德胜街道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现状分析

   三 德胜街道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业主普遍缺乏正确的维权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业主委员会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法律困境

    (三)业主委员会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业主委员会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四 德胜街道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大力培养地区居民的社区自治理念,提高居民参与业主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

    (二)重视提升地区业主的法律素养,保障业主委员会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行

    (三)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促进业主委员会的规范化发展

    (四)深入推进社区事务协商机制建设,确保业主委员会决策的广泛代表性

 Ⅴ 案例报告

  B.12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德胜实践

   一 国内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

    (一)政府推动模式

    (二)社会组织自治模式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四)对已有经验的总结

   二 德胜街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

    (一)剥离事项,建立合作制度,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

    (二)明确五大试点领域

     1.国际安全社区建设领域

     2.区域化党建领域

     3.为老服务领域

     4.个案服务领域

     5.综治服务等其他领域

    (三)加大宣传力度,搭建监督平台

     1.加强双向宣传和推介

     2.搭建有效的对接和监督平台

     3.构建数字化体系助力社会组织发展

   三 关于德胜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思考

    (一)街道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政府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推动者

     2.政府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平等合作者

     3.政府是社会治理环境氛围的营造者

    (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找到作为空间

     1.社会组织是专业服务的提供者

     2.社会组织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补充者

     3.社会组织发挥着加强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作用

  B.13 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

   一 德胜街道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的实践背景研究

    (一)德胜街道“七小”业态治理与安全生产问题

     1.德胜街道“七小”业态存在的类型和特点

     2.德胜街道“七小”场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

    (二)德胜街道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具备良好基础

     1.德胜街道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为“七小”业态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理念

     2.德胜街道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助力“七小”业态治理工作

   二 德胜街道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的实践与成果

    (一)德胜街道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的实践

     1.依托街道233个网格制定辖区“七小”场所评定标准

     2.根据安全社区PDCA循环模式建立持续性的动态循环干预机制

     3.“全响应”体系为治理工作提供精细化和智能化的防控手段

    (二)德胜街道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的主要成果

     1.“七小”场所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街区安全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2.“七小”业态治理效率不断提高,街区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3.“七小”业态安全生产治理机制不断健全,提升了治理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

   三 关于德胜街道以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治理“七小”业态的思考

    (一)推进安全生产治理工作创新,丰富和拓展安全生产的实践路径

    (二)鼓励多元社会参与,优化整合街区安全生产管理资源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安全生产治理工作有效落实

    (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推动地区安全生产环境持续优化

    (五)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地区整体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B.14 德胜街道创新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实践

   一 德胜街道民族团结工作创新实践背景

    (一)德胜街道开展民族工作的基础背景

    (二)德胜街道开展民族工作的政策背景

   二 德胜街道推进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首创“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民族工作新机制

     1.借助“大数据”的优化整合功能,增强民族工作的高效性和系统性

     2.依托“网格化”工作体系,促进民族团结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

     3.加强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能便捷的互通互联全渠道

    (二)打造地区特色服务品牌,以优质服务营造民族团结和睦氛围

     1.建立“社区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创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品牌项目

     2.重点加强地区民族社区建设,为各族群众创建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3.深入推动地区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多元参与的民族团结工作格局

    (三)积极推进地区民族团结文化建设,丰富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

     1.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彰显地区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风貌

     3.充分发挥“德邻文化”的引领作用,塑造地区各族群众的家园认同意识

    (四)多举措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保障地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持续推进“平安德胜”建设,持续提升地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

     2.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奠定稳定的群众心理基础

     3.密切与地区少数民族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各族群众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 德胜街道民族团结工作的创新实践带来的启示

    (一)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民族工作方法

    (二)以服务为核心突出民族工作实效

    (三)以文化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意识

    (四)以稳定为根基保障地区长远发展

  B.15 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一 德胜街道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实践背景研究

    (一)以首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文件指导街区设计规划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规划管理要求

     2.2006年《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中心城区的规划管理要求

    (二)德胜街道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历史和现状基础

     1.德胜街道架构形成的历史基础

     2.德胜街道架构的现状基础

   二 德胜街道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初步探索及成果

    (一)德胜街道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探索

     1.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加强街区整体的设计规划

     2.坚持党委领导和民需导向,保障街区设计规划的实施效果

     3.设计规划与现代城市管理需求相结合,综合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4.深入倡导德邻文化,强化街区设计规划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德胜街道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成果

     1.疏解拆违工作持续推进,街区风貌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

     2.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民生整治工程,街区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

     3.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元共建的良好局面

     4.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街区文化特色和精神活力得到充分彰显

   三 关于德胜街道以街区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质提升的进一步思考

    (一)明确街区自身定位,加强设计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设计规划要紧密对接民生需求,不断强化城市服务功能

    (三)设计规划要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特点,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四)设计规划要兼顾历史文化和现代审美,不断彰显街区独特魅力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德胜篇》编写组

 Abstract

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是首都发展要务。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带头以“四个意识”做好首都工作,坚持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发展品质取得重大突破。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城区15个街道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统筹区域各类资源、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综合执法体系、精准指导社区建设、探索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积极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过险滩”“闯路子”,不断为基层治理增加新的内涵和提供可复制、易操作的鲜活经验,对于国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具有极强的理念提升价值和路径借鉴意义。《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德胜篇》立足德胜人文特色和街区特点,以“德邻”治理理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围绕“民生德胜”“平安德胜”“美丽德胜”“文化德胜”“聚力德胜”五个社会建设目标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熟人社区建设、福丽特街区自治管理模式、垃圾分类工作、群团改革、非公党建、德外大街东社区体制改革模式、业主委员会建设、治理“七小”业态的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推进民族工作创新的“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模式等典型经验。本书指出,作为北京市十三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之一和具有古都历史文化底蕴的功能街区,德胜街道应从塑造地区特色治理文化和科学制定街区规划设计入手,不断强化德胜人家园共治意识,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大力推动“德邻计划”项目的有效落实,持续提升地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精细化水平,探索“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工作格局,最终实现地区品质全面提升。

郭永园、彭福扬:《元治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参照》,《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王彦平:《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及对策研究》,《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2016年第10期。

胡晓地:《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维稳》,《理论观察》2015年第2期。

孙珠峰、胡伟:《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起因研究》,《学术探索》2015年第1期。

德胜街道:《德胜街道情况汇报》,2016年1月。

付建军:《从悬浮到协商:我国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期。

丁鹏:《社区治理与服务: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中国民政》2014年第5期。

马璇:《城市社区治理域外模式及其启示》,《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第12期。

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黎熙元、何肇发:《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许娟:《和谐社区为主导——推进新熟人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陈岩:《准确定位城市社区》,《中国改革》2006年第5期。

高瑞、李存祥:《浅析构建熟人社区建设在社区管理模式的运用》,《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15期。

刘羽:《城市社区管理需要重构熟人社会》,《党政论坛》2012年第10期。

宋丽娜:《熟人社会的性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李宽:《城市社区共同体的生成机理:从陌生人到熟人》,《重庆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赵卫、华周芮:《社区失落还是社区解放:传统老旧社区邻里关系变迁研究——以北京大栅栏街道为例》,《开发研究》2016年第4期。

阎明:《“差序格局”探源》,《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5期。

黄彬:《杭州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城市》2012年第9期。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2012年10月。

谭卓华:《长沙市政府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德胜街道工会主席陈洪祥:《如何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激发工会组织活力让特色活动服务广大职工》。

王震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国际借鉴与改革的市场化思考》,《上海城市管理》2008年第4期。

金熙德:《极致的日本垃圾分类》,《世界知识》2008年第11期。

赵静:《区分宣传受众,实施项目化管理——记西城区德胜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2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7年3月18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首都之窗,2010年11月9日。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首都之窗,2017年12月5日。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首都之窗,2017年12月29日。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官网,2017年10月9日。

民政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007。

韩晓倩:《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党组织作用探析——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为例》,《人民论坛》2013年第29期。

陈煜婷:《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及破解思路》,《党政论坛》2017年第6期。

赵秀玲:《“微自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5期。

杜吹剑:《如何重建城市社区自治》,《南方周末》2014年7月3日。

《创新居民自治改造新模式 汇集基层社会治理正能量——金牛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破解旧城改造难题的探索与实践》,人民网,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3/0909/c356819-22859526.html。

《探索社区居民可参与的基层自治模式——龙华办事处实施基层公共治理“新政”》,《深圳晶报》2016年12月20日。

卫学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定位与优化》,《人民论坛》2015年10月27日。

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课题组:《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年第4期。

洪爱敏:《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安徽民进》2012年第2期。

李萍、罗菊芳:《推进我国基层自治问题探析》,《探求》2009年第4期。

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方网站,http://sw.mca.gov.cn/article/yw/jczqhsqjs/xzjs/sjts/201603/20160300881038.shtml,2016年3月。

窦泽秀、刘小利、蒋延灿等:《街道体制改革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研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主办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首届城区论坛中标课题,2008。

汪波、苗月霞、梁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行政、统筹、自治之三元复合体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主办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首届城区论坛中标课题,2008。

陈伟东、江立华、李雪萍等:《加快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的有效措施》,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主办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首届城区论坛中标课题,2008。

谢育新、刘梅、赵汝周:《深化城市街道综合治理体制改革新探索——基于成都市成华区的调研报告》,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24/c40531-25191108.htm,2014年6月24日。

张会霞:《城市社区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第2期。

冯晓英、魏书华:《大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比较与借鉴》,《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何海兵:《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当代中国研究》2006年第1期。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深化街道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301/c406978-29115813.html,2017年3月1日。

夏建中:《城市社区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变革及其主要原因——建造新的城市社会管理和控制的模式》,《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燕农:《业主大会的“深圳模式”值得借鉴》,《四川日报》2017年11月28日。

张弛:《上海市业主委员会参与住宅小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元治理理论视角》,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倪念红:《业主委员会法律性质探析》,《理论观察》2017年第12期。

范俊玉、杨柳:《城市社区治理中业主委员会激励机制探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李国庆:《加拿大与美国业主委员会制度分析》,《和谐社区通讯》2013年第5期。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民政局、市社会办:《北京市住宅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首都之窗,2010年12月13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首都之窗,2010年4月20日。

李景国、牛凤瑞:《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麻晓芳、王承翼、毕俊:《论业主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6年第6期。

德胜街道社会建设促进中心主任李晓磊:《街道和民非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合作模式建设》,2015年11月。

刘彦伟:《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第8期。

庞志明:《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新长征》(党建版)2012年第5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6年12月1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官网,2016年1月25日。

《习近平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网,2016年10月31日。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官网,2011年9月1日。

《西城区“七小”整治完成93%2016年无证无照业态清零》,人民网,2016年1月12日。

《深圳宝安6街道开启“马上就办”模式保安全生产》,人民网,2015年7月15日。

王海龙:《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主体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任国友:《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问题、原因及改进路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第2期。

陈钦安:《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创新与思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第S1期。

张文杰:《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16年1月7日,第1版。

王希恩:《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十年发展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乌小花、郝囡:《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解读》,《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杨昌儒、李盛龙:《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第6期。

王新红:《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杨玉梅:《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之探讨》,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谭玉、林青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特点与模式》,《中国民族报》2011年2月25日。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包玉梅:《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 打牢城市民族工作基础》,《中国民族报》2010年12月17日。

赵民、林钧昌、尹新瑞:《试析城市民族团结和谐社区的构建——以北京市为例》,《西部学刊》2014年第6期。

《北京市民委领导到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调研民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http://www.seac.gov.cn/art/2013/3/14/art_36_178977.html,2018年4月11日。

《西城德胜街道30条街巷开墙打洞年内完成整治 300余违建今年全部拆完》,《法制晚报》2017年2月13日,第7版。

《德胜街道拆除屋顶广告牌》,首都之窗,2017年11月21日。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之窗,2017年9月29日。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第5期。

田申申:《街区整理助力城市复兴》,《北京观察》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