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8

电视媒介融合论图书

Media Convergence of Television: A Study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ga Television Industry in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SSAPID:101-6828-6808-59
ISBN:978-7-5201-294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产业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剧变。一个新的、以“视频”为中心的硬件设备和视频内容产业,即“大电视产业”,应运而生。传统电视媒体分别与固定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融合,衍生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OTT TV(互联网电视)、视频网站和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形态,电视产业向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快速拓展。在电信企业、IT企业的“跨界”竞争中,传统电视业面临“平台转型”,即由单一的“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制作和传输的平台”向复合的“云媒体平台”转型。

相关信息

丛书名:明伦新闻传播学研究书系
作 者: 高红波
编 辑:张建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代序 关注传播前沿的青年学者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大电视产业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思维向度

  第一节 大电视产业的基本概念

   一 何谓“大电视产业”

   二 “大电视产业”的增量空间

   三 “大电视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四 “大电视产业”的区域发展视角

   五 “大电视产业”的市场空间拓展

  第二节 大电视产业研究的思维向度

   一 电视新媒体融合之维

   二 电视新媒体平台之维

   三 电视新媒体内容之维

   四 电视新媒体产业之维

  第三节 大电视产业融合发展的学理审视

   一 媒介环境学: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传媒经济学: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产业竞争的范式基础

   三 产业经济学:大电视产业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

   四 网络传播学:互动视频业务开启电视“第二媒介时代”

 第二章 全球视野下大电视产业的竞争格局

  第一节 电视产业的“网络融合”新空间

   一 传统电视机构的“全媒体转型”

    1.BBC:国际电视传媒机构新媒体创新的典范

    2.CNTV:中国电视新媒体传播的集大成者

    3.BesTV:中国广电新媒体上市第一股

   二 有线电视网络的“全业务运营”

    1.Comcast: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混业经营*

    2.BGCTV:探索有线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新业态

    3.Wasu:电视互联网化的“云、管、端”战略践行者

   三 硬件设备厂商的“互联网电视”

  第二节 视频网站的“超级电视”新探索

   一 视频网站的“电视化”经营策略

    1.YouTube: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

    2.Youku:中国第一视频网站

   二 视频网站的“电视机制造”与“大数据生产”

    1.LeTV:垂直整合电视产业链的“冒险王”

    2.Netflix:用“大数据”创新网络原创视频内容生产*

 第三章 区域视域下大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山东省大电视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一 山东广电新媒体发展状况调查

    1.齐鲁网:山东第一视频门户

    2.山东网络电视:IPTV与OTT TV

     1)山东IPTV

     2)山东互联网电视

    3.山东手机台:无线全媒体平台*

   二 山东大电视产业的优势企业

    1.内容提供商:山东广播电视台

    2.网络运营商: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3.设备生产商:海信电器与青岛海尔

     (1)海信电器与大电视产业

     (2)青岛海尔与大电视产业

    4.技术服务商:浪潮集团与泰信电子

     (1)浪潮集团与大电视产业

     (2)泰信电子与大电视产业

   三 山东省大电视产业发展的全球本土化策略

    1.平台转型:大数据时代山东电视的“云平台”策略

     (1)数字融合和媒介融合引领电视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2)平台转型是大数据时代电视业变革的主旋律

     (3)山东大电视产业的“云媒体平台”构筑

    2.终端定制:山东大电视产业区域垄断的“定制机”策略

     (1)数字电视一体机定制

     (2)数字电视机顶盒定制

     (3)手机电视终端定制

    3.活动营销:全球本土化的“电视活动产品”策略

     (1)山东大型电视活动产品设计的基本理念

     (2)“鲁剧”资源与“孔子文化”的电视活动营销

  第二节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创新发展报告

   一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发展概况*

    1.《东方今报》:引领都市人群消费走向的河南城市发行第一报

    2.河南经济广播:中原地区极具创新性与成长性的财经广播

    3.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大众品牌进入中原亿万家庭的最佳电视通道

    4.《睛彩中原》频道:有线电视网+CMMB双网传输的新兴电视频道

    5.《戏曲宝》频道:服务千万戏迷朋友的移动电视专属频道

    6.《魅力中国》杂志:高端人士钟爱的中国第一本文化地理读本

    7.映象网:覆盖5800万用户的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

    8.映象网新闻客户端:河南最好的新闻客户端

    9.大象网:河南广电打造的全媒体交互融合发展网络平台

    10.新浪河南:河南区域4000万用户的在线生活服务平台

    11.今报网:《东方今报》打造的全媒体集群传播平台

    12.智慧中原客户端:随时随地低成本传播,企业宣传、推广、营销助理

    13.手机电台(大象FM):细分受众的窄播式个性化移动手机电台

    14.河南省中小企业手机台(APP):中原43万家中小企业的智能移动管家

    15.河南网络电视台:河南广电倾力打造的视频网站智能平台

    16.IPTV:做真正的互动电视

    17.公交车载电视:覆盖全省18个地市的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平台

    18.移动电视——社区频道:深入居民社区、贴近民众生活的移动电视平台

    19.移动电视——户外频道:占据户外战略要地的移动电视平台

    20.晴彩BRT:覆盖郑州主干道阅报栏、极具投放价值的户外新媒体

   二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的实践与探索*

    1.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的筹建方式

     (1)筹建实现四个“突破”

     (2)功能注重四个“融合”

     (3)运营迸发四个“优势”

    3.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的运营现状

    4.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的发展规划

     (1)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的战略支点

     (2)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的远景布局

   三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新闻岛”项目评析*

    1.政治因素强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融媒体技术平台的投资回报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四章 三网融合下大电视产业的媒介嬗变

  第一节 IPTV:电视与专用互联网的融合

   一 我国IPTV城乡发展的模式演进*

    1.我国农村IPTV的发展之路

     (1)“河南模式”:农村特色IPTV的缔造者

     (2)“山西模式”:IPTV“农村三网融合”的新探索

     (3)“宁夏模式”:IPTV新农村信息化的“西部之花”

    2.我国城市IPTV的发展之路

     (1)“上海模式”:城市特色IPTV的王者

     (2)“杭州模式”:IPTV与数字互动电视一体化*

     (3)“CNTV模式”:IPTV集中播控总平台的霸主

   二 IPTV对我国电视融媒体产业发展的作用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中国有线电视产业涅槃重生

   一 广电国网:全程全网,浴火重生

   二 网络视频:跨界竞争,过顶传球

   三 互联网+:广电宽带,面向未来

  第三节 VR影视:电视融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空间

   一 VR技术、设备及其应用形态

   二 国内外VR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三 中国VR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 VR产业发展趋势

   五 “VR影视”体验及其对电视行业的影响

   六 “VR影视”将成为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空间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大电视产业的内容创新

  第一节 微电影:网络时代的影像表达*

   一 微电影定义的产生和流变

   二 微电影的发展源流

    1.探索时期(2001~2009年):短时微探,从“精英”到“草根”的全民狂欢

    2.发展时期(2010~2012年):概念初定,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

    3.成熟时期(2013年以后):产业初成,从“草根作品”走向“优质精品”

   三 微电影的多学科角度分析

    1.传媒经济角度

    2.影视艺术角度

    3.叙事创作角度

   四 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创作者从业余走向专业

    2.表达主题从浅表走向深度

    3.类型从简单走向丰富

    4.拍摄手法从单一走向多元

  第二节 网络剧:视频网站的自制狂欢*

   一 突显创作品质

    1.内容多类型化

    2.制作精品化

   二 传受格局变动

   三 网络文化建构

    1.融入后现代主义文化

    2.网络文化价值观塑造

   四 盈利模式多元化

   五 运用大数据技术

  第三节 网络节目:多元化的主体诉求*

   一 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界定

   二 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基本类别

    1.网络新闻资讯节目

    2.网络脱口秀节目

    3.网络纪录片

    4.网络综艺娱乐节目

    5.生活服务类节目

   三 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特征

    1.较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2.节目短小精悍

    3.网络综艺节目占主导

    4.节目互动性较强

   四 网络自制视频栏目发展中的障碍与问题

    1.节目质量参差不齐

    2.节目创新度不足

    3.政策监管力度不够

    4.受众体验有待提升

   五 网络自制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1.细分受众群体 探索品牌战略

    2.提升节目质量 打造“头部内容”

    3.玩转花式营销 创新盈利模式

 第六章 融媒时代大电视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2015年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报告

   一 “互联网+电视”:电视融媒体产业的核心要素

   二 广电上市公司:电视融媒体产业“互联网+”的风向标

    1.歌华有线(股票代码600037)

    2.华数传媒(股票代码000156)

    3.天威视讯(股票代码002238)

    4.电广传媒(股票代码000917)

    5.湖北广电(股票代码000665)

    6.吉视传媒(股票代码601929)

    7.广电网络(股票代码600831)

    8.江苏有线(股票代码600959)

    9.东方明珠(股票代码600637)

   三 网络在线视频:电视融媒体产业“互联网+”的增长极

    1.爱奇艺:中国领先的视频门户

    2.优酷土豆:中国视频行业领先者

    3.腾讯视频:中国领先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

   四 智能电视终端:电视融媒体产业“互联网+”的晴雨表

    1.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

    2.TCL集团(股票代码000100)

    3.海信电器(股票代码600060)

    4.四川长虹(股票代码600839)

    5.创维数字(股票代码000810)

    6.同洲电子(股票代码002052)

   五 从“相加”到“相融”: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1.“宽带广电”:电视与新兴媒体“相融”的基础

    2.视频网站布局“泛媒体化”思维下的产业生态

    3.设备厂商热衷“智能终端”的产品设计和生产

  第二节 2016年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报告

   一 电视融媒体产业的“广电军团”

    1.歌华有线(股票代码600037)

    2.华数传媒(股票代码000156)

    3.天威视讯(股票代码002238)

    4.电广传媒(股票代码000917)

    5.湖北广电(股票代码000665)

    6.吉视传媒(股票代码601929)

    7.广电网络(股票代码600831)

    8.江苏有线(股票代码600959)

    9.东方明珠(股票代码600637)

    10.中信国安(股票代码000839)

    11.广西广电(股票代码600936)

    12.贵广网络(股票代码600996)

   二 电视融媒体产业的“网视力量”

    1.爱奇艺:全球领先的在线视频网站

    2.优酷土豆:中国领先的视频网站

    3.腾讯视频:中国领先的网络视频互动平台

   三 电视融媒体产业的“硬件终端”

    1.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

    2.TCL集团(股票代码000100)

    3.海信电器(股票代码600060)

    4.创维数字(股票代码000810)

    5.同洲电子(股票代码002052)

    6.暴风集团(股票代码300431)

    7.中国联通(股票代码600050)

    8.中国电信(股票代码00728)

   四 电视融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1.“受众经济”: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的竞争核心

    2.“互联网+电视”: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的主导形态

    3.“VR影视”: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空间

  第三节 2017年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报告

   一 2017年广电上市公司“互联网+电视”创新举措*

    1.歌华有线(股票代码600037)

    2.天威视讯(股票代码002238)

    3.电广传媒(股票代码000917)

    4.湖北广电(股票代码000665)

    5.广电网络(股票代码600831)

    6.江苏有线(股票代码600959)

    7.东方明珠(股票代码600637)

    8.中信国安(股票代码000839)

    9.广西广电(股票代码600936)

   二 2017年电视融媒体产业“网视力量”创新发展

    1.爱奇艺:全球领先的线视频网站

    2.优酷:这世界很酷

    3.腾讯视频:中国领先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

   三 2017年电视融媒体产业“硬件终端”创新趋向*

    1.TCL集团(股票代码000100)

    2.海信电器(股票代码600060)

    3.创维数字(股票代码000810)

    4.同洲电子(股票代码002052)

    5.暴风集团(股票代码300431)

   四 小结

 余论

  第一节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深化改革的序曲

   二 从“相加”到“相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

   三 “中央厨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龙头工程”

  第二节 融合转型与公共服务:“互联网+”视域下中国电视改革前瞻

   一 电视融合转型与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二 中国电视融合转型的辨析与思考

   三 中国电视公共服务的目标与路径

   四 中国电视融合转型与公共服务相辅相成

 附录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产业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媒信产业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边界。围绕“视频”这个核心,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视频网站和电视机相关设备生产商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新的、以“视频”为中心的硬件设备和视频内容产业,即“大电视产业”,应运而生。传统电视媒体分别与固定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融合,衍生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OTTTV(互联网电视)、视频网站和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形态,电视产业向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快速拓展。在电信企业、IT企业的“跨界”竞争中,传统电视业面临“平台转型”,即由单一的“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制作和传输的平台”向复合的“云媒体平台”转型。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2]〔奥〕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战略:应对复杂新世界的导航仪》,周欣、刘欢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3]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4]〔比〕瑟韦斯、〔泰〕玛丽考:《发展传播学》,张凌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

[5]陈斯华:《IPTV产业价值链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6]〔法〕吉尔·德勒兹:《电影II:时间—影像》,黄建宏译,远流出版公司,2003年。

[7]方雪琴:《新兴媒体受众消费行为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8]冯建三:《传媒公共性与市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9]傅亦轩、冀彦伟、陈亮:《新媒体节目内容创作与版权保护》,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10]付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美电信业和传媒业关系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11]高红波:《中国IPTV城乡传播体系建构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

[12]高红波:《新媒体节目形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13]谷虹:《信息平台论——三网融合背景下信息平台的构建、运营、竞争与规制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16]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1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1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1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7)》,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

[20]韩国强:《电视媒体实战案例——山东电视台2009年工作案例精选》,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21]〔荷兰〕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2]黄升民、周艳、王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年。

[23]IPTV编写组:《IPTV》,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2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5]雷万云等:《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26]黎斌:《电视融合变革》,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27]李海荣:《泛媒时代——媒介创新与未来》,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28]龙奔:《IP,颠覆电视?》,人民出版社,2012年。

[29]吕新雨:《学术、传媒与公共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30]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

[31]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32]〔美〕阿兰·B.阿尔瓦兰:《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崔保国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3]〔美〕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34]〔美〕David A.Aaker:《创建强势品牌》,李兆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35]〔美〕大卫·柯克帕特里克:《FACEBOOK效应》,沈路等译,华文出版社,2011年。

[36]〔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7]〔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8]〔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

[39]〔美〕Michael Hugos,Derek Hulitzky:《赢在云端——云计算与未来商机》,王鹏、谢千河、石广海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40]〔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

[41]〔美〕尼尔波兹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2]〔美〕唐·舒尔茨、海蒂·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何西军、黄丽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43]〔美〕Wes Simpson,Howard Greenfield:《IPTV与网络视频:拓展广播电视的应用范围》,郎为民、焦巧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44]〔美〕特劳特,里夫金:《重新定位》,谢伟山、苑爱冬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45]欧阳国忠:《大活动 大营销》,凤凰出版社,2011年。

[46]欧阳友权:《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47]彭祝斌、向志强、邓崛峰:《电视内容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新华出版社,2010年。

[48]钱穆:《国学概论》,九州出版社,2011年。

[49]人民日报社:《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

[50]人民日报社:《融合坐标——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5)》,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

[51]邵培仁等:《媒介生态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52]沈拓:《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53]石长顺、石婧:《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

[54]唐绪军等:《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55]唐月民:《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10年。

[56]童清艳:《传媒产业经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57]王德刚、何佳梅:《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

[58]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年。

[59]王润钰:《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

[60]汪振城:《当代西方电视批评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61]吴晓波:《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62]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体产业(修订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

[63]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6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

[64]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7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65]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9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

[66]吴信训:《新媒体与传媒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67]吴信训等:《现代传媒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68]夏德:《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运作机理与方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69]徐沁:《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存续之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70]杨公仆、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71]〔英〕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72]姚宏宇、田溯宁:《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73]易绍华:《电视的活路:数字化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74]〔印度〕Amitabh Kumar:《移动电视:DVB-H、DMB、3G系统和富媒体应用》,刘荣科、孔亚萍、崔竞飞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75]〔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6]〔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李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77]〔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78]喻国明:《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1)》,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

[79]喻国明等:《传媒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80]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81]章太炎:《国学讲义》,海潮出版社,2007年。

[82]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83]赵子忠、赵敬:《对话:中国网络电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84]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学习出版社,2015年。

[85]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编:《2012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

[86]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的平台(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1]曹露浩:《叙事学的角度探讨微电影的叙事模式》,《大众文艺》,2013年第7期。

[2]蔡雯:《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

[3]蔡小华:《网络自制剧热播的传播学解读》,《现代视听》,2013年第9期。

[4]畅祎扬:《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剧分析》,《新闻知识》,2014年第6期。

[5]车永波:《全媒体探索: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新闻战线》,2010年第3期。

[6]陈峻、张佳:《打造以版权管理为核心的云媒资平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第11期。

[7]陈露:《网络自制剧的特征及发展方向》,《现代视听》,2013年第6期。

[8]陈晓东、张建平:《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万万没想到〉》,《电影评介》,2015年第1期。

[9]陈瑜、龚金平:《“小题大做”:中国微电影创作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艺术百家》,2017年第9期。

[10]董广、李荣荣:《微电影叙事策略新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1]黄升民:《三网融合:构建中国式“媒·信产业”新业态》,《现代传播》,2010年第4期。

[12]黄媛媛:《齐鲁文化孕育的山东电视剧艺术》,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3]高红波:《电视活动产品:一种新的节目类型》,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4]高红波:《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学理思考》,《中国电视》,2016年第5期。

[15]高红波:《电视新媒体研究的四个维度》,《声屏世界》,2015年第12期。

[16]高红波:《集群化:央视春晚30年节目形态的历时性考察》,《青年记者》,2013年第5期。

[17]高红波:《融媒时代大电视产业的形成动因、竞争格局与发展流向》,《现代视听》,2016年第1期。

[18]高红波:《融媒时代山东省大电视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2013年。

[19]高红波:《视听新媒体节目的类型与特征》,《编辑之友》,2013年第9期。

[20]高红波:《VR影视: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空间》,《声屏世界》,2016年第7期。

[21]高红波:《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现代传播》,2017年第2期。

[22]郭宇刚、曹明宇、许硕:《微电影美学特征及价值研究》,《电脑迷》,2017年第3期。

[23]侯顺:《“互联网+”时代中国微电影的价值重估与未来之路》,《歌海》,2017年第3期。

[24]姜智彬、王星:《美国电视节目的“季播”编排模式及其借鉴》,《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第1期。

[25]冷凇、张丽平:《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与未来走向》,《当代电视》,2015年第4期。

[26]李岚:《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电视研究》,2011年第1期。

[27]李淑娟、曹慎慎:《当电影遇见新媒体——微电影观念与实践初探》,《当代电影》,2011年第8期。

[28]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

[29]李玉微:《浩瀚云媒资构建全台云》,《广播电视信息》,2012年第9期。

[30]蔺方博:《网络自制剧的文化解析》,《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第10期。

[31]林宏伟:《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山东电视艺术资源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2]刘程程:《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经营策略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3]刘敬东:《传统电视产业互联网之路的策略选择——以上海电视产业及互联网产业为例》,《电视研究》,2011年第5期。

[34]刘凌:《泰山文化与齐、鲁文化》,齐鲁学刊,1999年第3期。

[35]罗琛:《广电全媒体传播特点》,《电视工程》,2011年第2期。

[36]马晓丽:《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37]〔美〕凯文·曼尼:《大媒体时代——当今世界媒体新潮》,林琳译,《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

[38]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7期。

[39]米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0]聂艳梅、张韫琦:《中国网络自制剧选题趋势及关注点分析》,《电视研究》,2016年第8期。

[41]欧阳宏生、梁英:《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42]欧阳照、张力宁:《搜狐纪录片频道发展模式探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43]任昌辉、万莹:《网络自制剧走热原因及发展策略探析》,《现代视听》,2014年第10期。

[44]史新洪:《手机定制模式及对渠道影响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5]邵庆海:《新媒体定义剖析》,《中国广播》,2011年第3期。

[46]邵雪娇:《3G定制手机业务扩散模型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47]单华:《大数据营销带给我国网络自制剧的思考——以〈纸牌屋〉为例》,《青年记者》,2014年第9期。

[48]孙玉洁:《泰山文化研究进展及启示》,《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49]宋扬:《网络自制剧的内容生产与传播路径分析——以〈万万没想到〉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10期。

[50]汤一介:《孔子儒家思想——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2004年。

[51]田霖、孙琳:《视频网站也要做电视 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制作》,《影视制作》,2013年第9期。

[52]王建磊:《APP:认识新媒体的一个崭新视角》,《新闻记者》,2011年第11期。

[53]王丽、贾永江、高昆:《基于三网融合的河北省经济转型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期。

[54]王冉:《新媒体呼唤新内容》,《青年记者》,2006年第3期。

[55]王伟、李鑫:《江苏有线云媒体电视平台研发与实践》,《有线电视技术》,2012年第12期。

[56]王星:《手机定制重划产业格局》,《中国电信业》,2007年第6期。

[57]温琳:《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58]武文军:《山西移动成功推动农村三网融合的做法和启示》,《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第2期。

[59]吴信训、高红波:《“互联网化转基因”发展及启示》,《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3期。

[60]肖叶飞:《媒介融合引领传媒产业变革》,《中州学刊》,2010年第6期。

[61]杨柳:《网络自制剧中个体的主体形象建构》,《新闻世界》,2015年第2期。

[62]尹鸿:《通向小康社会的多元电影文化》,《当代电影》,2016年第3期。

[63]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年第5期。

[64]占亿民:《南京有线云媒体电视介绍》,《有线电视技术》,2013年第1期。

[65]赵珈仪:《中国网络自制剧发展前景展望》,《电视研究》,2015年第7期。

[66]张广超:《浅析微电影的视觉艺术特征》,《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0期。

[67]张峰:《新媒介时代微电影的意义》,《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第8期。

[68]张馨文:《网络自制剧价值链研究》,《新闻世界》,2013年第11期。

[69]张璇譞:《VR技术在微电影里的运用》,《戏剧之家》,2017年第6期。

[70]郑旭:《试析我国网络自制剧的营销策略》,《当代电视》,2015年第6期。

[71]郑友奇:《微电影的叙事艺术特征略论》,《艺术百家》,2012年第6期。

[72]周传艺、何静:《我国网络自制剧状况解读》,《当代电视》,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