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0

北京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18)图书

Beij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18)

SSAPID:101-6811-9721-52
ISBN:978-7-5201-2844-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2017年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扎实建设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持续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加大特色小镇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大气治理成效显著,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加大投入支持城市发展薄弱区域,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城乡蓝皮书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摘要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要编撰者简介

 北京城乡蓝皮书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2017年北京城乡融合发展报告

   一 城乡融合发展进展

    (一)疏解与提升并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二)创新与改革驱动经济转型,城乡发展质量效益持续优化

    (三)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城乡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

    (四)大力治理“城市病”,城乡环境大幅改善

    (五)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二 北京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与问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北京市“三农”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疏解促提升为城乡发展转型提供了空间与动力

    (三)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四)农村人居环境仍需长效管控

   三 北京城乡融合发展展望

    (一)疏解促提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城乡区域全面统筹,城市发展更为均衡

    (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四)社会发展质量提高,民生持续改善

 Ⅱ 发展战略篇

  B.2 北京市城乡人口分布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城乡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现状

   二 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采集

    (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

   三 城乡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特征

    (一)城市各功能区人口增长趋势

    (二)城乡人口分布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三)城乡人口分布与GDP、人均收入分析

  B.3 对提升核心区疏解整治工作的研究

   一 深刻认识做好核心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战略意义

   二 东城区疏解整治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一)主要成效

     1.人口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2.非首都功能疏解稳步推进

     3.城市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4.城市更新改造积极推进

    (二)经验总结

   三 东城区继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人口疏解调控任务依然艰巨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面临诸多制约

    (三)名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改造挑战多

    (四)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五)疏解整治工作面临诸多政策障碍

   四 东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推进思路

    (一)坚持两导向

    (二)注重五结合

    (三)着力四降低

   五 东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推进重点

    (一)抓疏非控人,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攻坚战

    (二)抓项目攻坚,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三)抓优化提升,全力打造“花园东城”

    (四)抓文化强区,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五)抓民生改善,着力提升和谐宜居生活水平

    (六)抓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持续推力

    (七)抓跨区协同,发挥好东城区辐射带动作用

  B.4 海淀区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研究

   一 “四个中心”背景下的海淀区城市功能定位

    (一)中央政务功能重要承载区

    (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

    (三)国际科教交往活动重要集聚区

    (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二 海淀区城市功能布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城市功能布局不平衡不协调

    (二)土地空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三)区域优质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

    (四)城市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完善

   三 海淀区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的思路原则与重点

    (一)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的总体思路

    (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的基本原则

    (三)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的重点方向

   四 海淀区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的措施建议

  B.5 城市副中心职住平衡引导对策研究

   一 总体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二)人口现状

     1.人口数量

     2.人口密度

    (三)产业现状

    (四)房屋现状

    (五)用地现状

    (六)交通现状

     1.轨道交通

     2.道路

     3.交通设施

     4.规划道路实施情况

    (七)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八)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九)生态环境现状

     1.水域

     2.绿地

     3.公园、广场

     4.扬尘地表

   三 指标分析与评价

    (一)空间布局分析

    (二)结果指标评价

     1.就业—居住人口比

     2.就业—家庭比

     3.职住建筑规模比

     4.职居空间匹配指数(SMI)

    (三)先行指标评价

     1.人口规模

     2.产业规模

     3.产业用地比

     4.交通设施比

     5.绿地比

     6.路网密度

     7.教育

     8.医疗卫生

     9.文化服务

   四 建议与策略

    (一)建设策略

    (二)建设建议

  B.6 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的地价政策解析

   一 腾退政策对应的土地用途与用地政策

   二 腾退土地适用的地价政策分析

    (一)对于划拨土地

    (二)对于已经出让的土地

   三 腾退土地地价政策建议

    (一)建议开展疏解腾退土地资源再利用政策体系研究

    (二)建议制定适合腾退疏解的差别化的供地和地价政策

    (三)建议完善现有地价用途政策

    (四)建议对现有物业权利人自行升级改造后的运营销售等给予政策支持

  B.7 北京市城乡居民对房产税的认知及诉求对比分析

   一 样本说明

   二 被调查者背景分析

    (一)被调查者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二)被调查者近期购房意向分析

   三 被调查者对房产税的认知及认可情况分析

    (一)被调查者对房产税的认知情况分析

    (二)被调查者对房产税的认可情况分析

   四 被调查者对于出台房产税的诉求对比分析

   五 北京市出台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一)房产税税制要进行优化设计

    (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三)处理好征收房产税的公平问题

  B.8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实践研究

   一 基本概况

    (一)门头沟区概况

    (二)试点背景

     1.国家层面对“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

     2.北京市提升城市规划管理的举措

     3.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二 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一)门头沟区“多规”冲突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顶层法律法规缺位

     2.“多规”导向不同、目标缺乏共识(见表1)

     3.“多规”基础数据不同、技术标准不一致

     4.“多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协调机制不健全

    (二)解决思路

     1.构建一套体系

     2.明确一个目标

     3.绘制一张蓝图

     4.创新一项机制

   三 成效

    (一)统一发展目标、指标、技术标准

    (二)“多规”差异分析、融合差异图斑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差异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差异

    (三)建立控制线体系

     1.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划定城乡开发边界

     4.分类实施管理,划定功能引导区

     5.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划定风景旅游用地区

    (四)坚持减量发展

    (五)创新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四 政策建议

    (一)加快规划管理顶层设计

    (二)重构规划管理体系

    (三)构建规划管理与协同共享基础平台

    (四)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Ⅲ 都市型乡村篇

  B.9 2017年北京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一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坚决果断采取措施,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农户圆满完成增收目标

     1.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2.低收入农户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二)坚定有力推进“调转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

     1.第一产业规模“两增两降”

     2.第三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2.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二 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三 几点建议

  B.10 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 北京郊区农业经营模式的新特点新趋势

    (一)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亟待变革

     1.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2.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产为主,多数村有专业合作社

     3.专业合作社一般跨越村域边界,总体辐射范围有限

     4.农业企业规模偏小

    (二)不同经营类型的横向对比

     1.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亟待提升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了农地经营规模,集体经济组织尤为突出

     3.经营规模扩大后,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效益明显提升

    (三)郊区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新趋势

     1.组织结构复合化

     2.组织功能专业化

     3.市场营销信息化

     4.农地价值多元化

   二 北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社会优先

     2.集体为主

     3.各司其职

     4.精准施策

     5.因地制宜

    (三)主要目标

    (四)实施路径

     1.区级引领

     2.镇村主体

     3.市场运作

     4.社会治理

   三 北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经营主体建议

     1.搭建基本组织架构

     2.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化水平

     3.依托镇级集体经济,研究“地产地销”的农业经营模式

     4.加大区级指导服务力度,打造平台经济

    (二)土地制度建议

     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及流转

     2.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

     3.点状供地政策

     4.农地利用的集中管控与奖励机制的配合

    (三)集体经济组织建议

     1.加强经管体系建设

     2.加强法治建设

     3.以田园综合体引领产业升级

     4.创新村干部人事管理规程

     5.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

    (四)人才培训建议

     1.确定培训责任主体

     2.选好培训对象

     3.丰富培训形式

    (五)财政金融建议

     1.以打造“亿元示范社”为重点,健全财政专项补贴机制

     2.建立粮食种植保护价制度

     3.强化金融支撑

    (六)服务体系建议

     1.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农业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3.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B.11 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统计分析报告

   一 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主要特点

    (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有所下滑,区域分布不平衡

     1.集体资产总额持续增长,近年来增速下降

     2.集体资产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逐渐加重

     3.集体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

    (二)农村集体经济利润率偏低,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集体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下降

     1.集体经济整体利润率偏低

     2.集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幅度不大

     3.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比重和增长贡献率“双下降”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减缓势头,工资性收入是主要影响因素

     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减缓,有被城镇反超的趋势

     2.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3.农民财产净收入中半数以上为房屋租金收入,但2016年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只有6%

   二 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压力大

    (二)集体经济效益偏低

    (三)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下降,话语权缺失

    (四)集体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农民增收动力不足

   三 对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引导集体经济向服务型产业升级

     1.引导发展集体经济六大服务型产业

     2.研究制定差异化的集体经济分区发展指导意见

    (二)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着力点,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

     1.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转变发展观念

     2.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经济效益

     3.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话语权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探索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1.增加集体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2.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适当加大集体产业疏解地区的转移性支付力度

     4.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B.12 新阶段北京市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一 北京市集体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阶段(改革开放以前)

    (二)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农村工业化发展阶段(1978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

     1.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2.乡镇企业发展后期利润率降至5%左右

    (三)以物业租赁为主的地产经济阶段(21世纪初~2013年)

    (四)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融合发展阶段(2014年以后)

   二 新阶段北京市集体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

     1.北京市集体资产增速从两位数高增长下降为中低速增长

     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减缓,有被城镇反超的趋势

    (二)从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

    (三)从分散经营向更高组织化程度转变

    (四)从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三 新阶段北京市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

    (一)生态涵养服务型产业

    (二)文化创意服务型产业

    (三)会议会展服务型产业

    (四)康健养老服务型产业

    (五)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服务型产业

    (六)都市服务型现代农业

   四 新阶段北京市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加强党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2.转变发展观念

    (二)创新组织结构

     1.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形式

     2.加强乡镇统筹

    (三)研究制定集体经济分区发展指导意见

    (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1.适当加大集体产业疏解地区的转移性支付力度

     2.提高山区生态补贴

     3.加大农民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B.13 2017年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一 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1.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

     2.畜牧养殖加速缩减,依然保证市场鲜活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设施农业效益提升

    (二)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农业生活功能增强

     1.休闲农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2.会展农业蓬勃发展

    (三)生态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四)空间组织形式:农业园区为都市农业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类型呈现多样化

    (五)空间布局:从圈层布局到区域特色化布局,形成部分产业集群

    (六)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有序开展

   二 存在的问题

    (一)京津冀农业发展缺少统筹

    (二)都市农业缺少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空间发展混乱

    (三)北京都市农业发展与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未进行统筹

    (四)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品牌打造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主动融入京津冀农业合作

    (二)跨界资源整合,进行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三)北京积极承担责任,探索如何从“都市农业”向“首都农业”转变

    (四)充分挖掘农业资源条件的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品牌文化

 Ⅳ 特色小镇与传统村落篇

  B.14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北京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一 北京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原因

    (二)选拔标准及分布分类特色

     1.选拔标准

     2.分布特征及分类特色

   二 北京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产业生产力挖掘深度有限

     1.全域整体旅游资源规划缺位

     2.公共交通通达性亟待提升

     3.旅游商品单一特色不突出

     4.娱乐设施陈旧更新换代乏力

    (二)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

     1.时间发展不均衡

     2.空间发展不均衡

    (三)区域外协同发展整合共享不够

    (四)运动休闲特色产品不突出

     1.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厚

     2.运动休闲业态不鲜明

     3.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

     4.禀赋资源有效利用不高

   三 推进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镇域内自然人文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二)利用新兴媒体加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宣传

    (三)优化小镇内外部环境以及配套服务

    (四)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创新小镇发展模式

    (五)关注当地居民切身利益,保证小镇持续发展

    (六)重视环境人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七)统筹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带动小镇发展

  B.15 从工业园区到特色小镇的蜕变之路

   一 金融科技小镇的发展之路

    (一)第一阶段: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二)第二阶段:金融安全产业园的发展状况

    (三)工业园区和金融安全产业园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

   二 从工业园区到特色小镇的蜕变

    (一)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

    (二)运营管理理念的转变

     1.创新管理模式,政府提供绿色通道

     2.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3.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生产生活融合环境

    (三)“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转为“自下而上”的市场选择

   三 从园区到特色小镇路径的优势分析

    (一)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利用,实现提质增效

    (二)由园区改造特色小镇,节约了小镇建设时间和开发成本,抢占了产业发展先机

   四 阎村金融科技小镇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产业“腾笼换鸟”有难度

    (二)优质公共服务不配套

    (三)缺乏特色生态景观

   五 几点启示

    (一)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和集聚

    (二)在减量节约发展的背景下,阎村金融科技小镇的培育路径为特色小镇用地需求和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

    (三)无论是特色小城镇还是特色小镇,形成高端要素集聚离不开优质的公共服务的吸引

  B.16 公租房变创客小镇 集体经济谋转型升级

   一 基本情况

    (一)开发建设情况

    (二)利益安排

   二 创建的背景

    (一)海淀区作为全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政策保障

    (二)海淀区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资源优势

   三 主要创新做法

    (一)制定两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创新的效能

    (二)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专业助力创客小镇的市场化运营

    (三)实现全资源覆盖的服务创新,推进产城融合

   四 对北京培育特色小镇和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

    (一)集体土地上生长的特色小镇一方面解决了北京特色小镇培育的土地指标困境;另一方面实现了集体土地的高效利用

    (二)公租房变身创客小镇,探索了一条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模式

    (三)特色小镇的成长繁荣要充分依托和挖掘当地资源特色

  B.17 保护和提升京西传统村落群焕发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活力魅力

   一 北京市传统村落的认定和分布情况

    (一)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庄的认定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认定

    (三)市级传统村落的认定

   二 京西传统村落的地位、历史沿革及文化价值

    (一)京西传统村落是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主体

    (二)京西传统村落群整体保护和发展对完善京津冀南北向千年文化轴线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对提升北京市西部山区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带动作用

   三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现状

    (一)政策保护情况

    (二)资金投入情况

    (三)保护机制情况

    (四)保护规划编制情况

    (五)旅游发展保护情况

    (六)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

   四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抢救迫在眉睫

    (二)保护统筹层级不够,政策法规不完善

    (三)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私有产权文物建筑遭破坏严重

    (四)保护传统村落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问题缺乏统筹,影响了村民保护的积极性

    (五)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容量有限,与大规模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五 以京西传统村落群为重点,加强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高点站位,全盘谋划,把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作为三大文化带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

    (二)全面排查,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抢救保护一批传统村落

    (三)理顺机制,明确责任,增强部门保护与发展合力

    (四)完善立法,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参与保护发展的意识

    (五)放活管制,培育主体,促进政府、社会力量、村集体和村民多元参与保护发展

    (六)因地制宜,减量提质,促进精品旅游、文化创意和绿色富民产业融合发展

    (七)改善条件,美化村容,把村民留在传统村落

  B.18 基于社交媒体文本分析的北京爨底下村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一 爨底下村概况

   二 旅游形象感知数据的获取

    (一)样本选取

    (二)文本内容预处理

    (三)建立分析类目

   三 旅游形象感知数据分析

    (一)游客基本特征分析

    (二)爨底下村的认知形象分析

    (三)语义网络分析

    (四)旅游吸引物分析

    (五)景区环境与氛围分析

    (六)接待服务与设施分析

    (七)游客情感分析

    (八)游客的重游意向分析

   四 结论与建议

 Ⅴ 城乡社区篇

  B.19 北京老年人日间照料供需研究

   一 北京老年人日间照料需求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老年人对日间照料的需求倾向分析

     1.老年人对日间照料服务项目的需求

     2.愿意参加日间照料中心的原因

    (三)不同群体老年人需求差异分析

     1.家庭收入与养老方式的关系

     2.年龄与参与社区活动的关系

   三 北京日间照料供给分析

    (一)北京日间照料机构覆盖情况

    (二)老年人对日间照料场所供给的感知

     1.郊区老年人对身边日间照料场所的感知

     2.老年人对日间照料场所的感知与老年人居住地关系

   四 北京日间照料案例分析

    (一)秋实家园社区日间照料站

    (二)昌平区社区服务中心霍营分中心

    (三)深度访谈老年人对日间照料的需求

     1.张奶奶对日间照料的需求

     2.段爷爷对日间照料的需求

   五 北京老年人日间照料问题分析

    (一)郊区老年人很难享受到日间照料服务

     1.北京日间照料场所分布不均

     2.郊区老年人收入较低

    (二)日间照料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三)老年人对日间照料的信任与接受问题

    (四)日间照料资金缺乏,开展困难

   六 对策建议

    (一)解决日间照料收费问题

     1.日间照料中心降低收费标准

     2.通过积分换服务方式补贴老年人

    (二)解决日间照料供需不匹配问题

     1.各区应加大日间照料机构建设力度

     2.针对不同社区老年人制订不同的开展计划

    (三)解决老年人信任与接受问题

     1.政府加大干预力度

     2.加大日间照料的宣传力度

    (四)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1.加大对日间照料场所的投入,用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

     2.加大对民办机构的监督力度

  B.20 北京郊区单位社区的社区养老问题研究

   一 社区养老问题现状

   二 调查社区与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一)燕山石化的社区发展历程与老龄化现状

    (二)调查样本社会经济属性特征

   三 燕山石化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与养老需求

    (一)燕山石化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情况与就医需求

    (二)燕山石化老年人的就餐活动与社区老年餐服务需求

    (三)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与社交需求

    (四)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主体与内容的需求

   四 燕山石化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B.21 莲花庵村生态价值评估

   一 农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1.农产品生产功能价值

    2.大气调节功能价值

    3.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4.保育土壤功能价值

   二 草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1.草产品价值

    2.吸收CO释放O功能价值

    3.土壤保持功能价值

    4.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5.生物多样性价值

    6.娱乐和文化功能价值

   三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1.林产品生产功能价值

    2.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3.保育土壤功能价值

    4.固碳释氧功能价值

    5.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价值

    6.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

    7.防护林功能价值

    8.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

    9.森林游憩服务功能价值

   四 水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1.供水功能价值

    2.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3.调节洪水功能价值

    4.水质净化功能价值

    5.文化科研功能价值

    6.休闲娱乐功能价值

   五 对北京市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开展生态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

    2.以开发单元或乡镇为单位建立生态预警系统

    3.以区为单位建立完善的生态价值评估管理系统

    4.尽早重启对全市的生态价值评估

本书介绍了2017年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扎实建设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持续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加大特色小镇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大气治理成效显著,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加大投入支持城市发展薄弱区域,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北京城乡发展也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村人居环境仍需长效管控。展望2018年,北京城乡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全面统筹,继续加大对城市发展薄弱区域的支持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北京市南北均衡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格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1.《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http://zhengwu.beijing.gov.cn/zwzt/ZWZT/CXFZ/NYLSFZ/t1504116.html。

3.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4.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京政发〔2015〕7号)。

3.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05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4.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

5.《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

6.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的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7〕5号)。

7.郑思齐、徐杨菲、张晓楠、于都:《“职住平衡指数”的构建与空间差异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期。

8.刘洁、高敏、苏杨:《城市副中心的概念、选址和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例》,《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3期。

9.党云晓、董冠鹏、余建辉等:《北京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居民职住分离的影像》,《地理学报》2015年第6期。

10.郑思齐、徐杨菲、谷一桢:《如何应对“职住分离”:“疏”还是“堵”?》,《学术月刊》2014年第5期。

11.石光辉:《利用微博签到数据分析职住平衡与通勤特征》,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2.丁亮、钮心毅、宋小冬:《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城市规划》2015年第9期。

13.卫龙、高红梅:《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研究进展综述》,《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年第4期。

14.孔令斌:《职住关系如何从“分离”走向“平衡”》,《成都日报》2016年9月28日。

15.王继峰、陈莎、姚伟奇:《县域农民工职住关系及通勤交通特征研究》,《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第1期。

16.张媛媛:《北京市职住分离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模拟》,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进展及展望》,《人文地理》2014年第6期。

18.陈宏胜、李丽、李志刚:《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城市住房研究述评——基于核心期刊的分析》,《城市规划》2014年第3期。

19.李乐:《北京未来酝酿职住平衡政策机制创新》,《中国经营报》2017年4月3日。

20.孙光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途径研究》,《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7。

21.钮心毅、丁亮、宋小冬:《基于职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2017年第8期。

22.吴瑞君、朱宝树、古荭欢:《上海市就业人口的职住分离和结构分异》,《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3期。

23.陈彩媛、盛志前、林韬:《新区职住失衡下的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建设科技》2017年第17期。

24.王振坡、奚奇、王丽艳:《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3期。

25.李磊:《产城融合理念下的控规编制研究》,《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年第6期。

26.仇保兴:《城市发展模式与职住平衡》,《住宅产业》2015年第4期。

27.李星、曾九利:《基于产城一体理念的城市用地结构研究方法探索》,《规划师》2013年第8期。

1.《北京市2014年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及应用说明》。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20号)。

3.《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

1.林家彬、刘毅:《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杨卫华:《推进房产税制改革的思考》,《税务研究》2010年第8期。

3.刘素荣:《关于我国房产税改革的思考》,《财会研究》2010年第11期。

1.孟鹏、冯广京、吴大放、张冰松:《“多规冲突”根源与“多规融合”原则——基于“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第8期。

2.沈迟、许景权:《“多规合一”的目标体系与接口设计研究——从“三标脱节”到“三标衔接”的创新探索》,《规划师》2015年第2期。

3.王唯山、魏立军:《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规划师》2015年第2期。

4.苏涵、陈皓:《“多规合一”的本质及其编制要点探析》,《规划师》2015年第2期。

5.王俊、何正国:《“三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研究与实践——以云浮市“三规合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为例》,《城市规划》2011年第S1期。

6.胡俊:《规划的变革与变革的规划——上海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城市规划》2010年第6期。

7.朱江、邓木林、潘安:《“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力》,《城市规划》2015年第1期。

8.张少康、罗勇:《实现全面“三规合一”的综合路径探讨——广东省试点的实践探索与启示》,《城市规划》2015年第1期。

1.柴浩放、张佰瑞、黄序、张宝秀:《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张景秋、李欣雅:《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北京文化产业空间整合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朱建江:《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上海特色小镇建设》,《科学发展》2017年第11期。

4.邓罗飞:《特色小镇理念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实践——以伊滨区城乡统筹发展为例》,《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梅耀林、许珊珊、汪涛、丁蕾:《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导则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小城镇建设》2017年第7期。

6.董光海:《以“特色小镇”引领城乡一体化》,《海口日报》2017年6月30日,第8版。

7.蓝枫:《建设特色小镇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建设》2016年第10期。

8.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9.陈胜容:《“旅游商品”概念内涵之辨析与定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

10.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旅游学刊》2004年第1期。

1.丁华、徐永德:《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陈俊羽、徐桂华:《日托中心养老现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第12期。

3.李懿、冯建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研究》,《继续医学教育》2013年第1期。

4.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5.邵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及规划研究——以香港长者日间护理中心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