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2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 (2021)

SSAPID:101-6807-0115-71
ISBN:978-7-5201-9311-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利用熵值法赋权,对全国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协调发展基本情况和2001~2020年协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的角度,对全国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20年及过去20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分别围绕四大区域板块、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高质量发展蓝皮书
作 者: 韩保江 邹一南
编 辑:张丽丽;邵建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1]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求是》2019年第10期。

[2]姚鹏、叶振宇:《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构建及优化路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9年第9期。

[3]李晶:《省域尺度下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基于人类发展视角的实证分析》,《西部论坛》2013年第6期。

[4]梁辉:《从人类发展指数看湖北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5]万冬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商业》2016年第14期。

[6]赵翊:《基于产业指数分析的宁夏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研究》,《开发研究》2019年第3期。

[7]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4期。

[8]王继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3期。

[9]阮云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度的测度与评价》,《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19期。

[10]钟文、严芝清、钟昌标、郑明贵:《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0期。

[1]赵传羽、董雪兵、李沛:《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萌发与升华:从浙江经验到中国实践》,《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2]孔凡斌、陈胜东:《新时代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思考》,《企业经济》2018年第3期。

[3]孙久文:《“十四五”规划与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报告》2021年第5期。

[1]金晟男、耿献辉:《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与结构评价》,《江苏农业科学》2021年第5期。

[2]仲德涛:《新时代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实现条件及实践进路》,《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10期。

[3]张鹏、徐鹏:《重庆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协整分析》,《北方经济》2008年第9期。

[1]郭建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前线》2015年第12期。

[2]左玉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北京党史》2021年第1期。

[3]谢伏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1]范柏乃、张维维、朱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

[2]丁元竹:《中国共产党增进民生福祉思想的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社会政策探索》,《开放导报》2021年第6期。

[3]谢伏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1]基斯·布拉德舍、乔恒:《美媒:中国城市公园越来越多》,《环球时报》2021年6月2日。

[2]苏诗钰:《动能加快成长 中国经济迸发活力》,《证券日报》2017年9月14日。

[3]张新举:《工业化后期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5。

[1]《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2017年1月)。

[2]《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2020年5月)。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

[1]郭连强:《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郭连强:《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4]吉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吉林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5]姜晓秋:《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李万军:《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7]辽宁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辽宁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8]赵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9]赵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0]赵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1]赵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12]赵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3]朱宇:《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范恒山:《中部地区实现全面崛起的挑战与重点路径》,《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1期。

[2]崔志新:《基于开放视角中部地区崛起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城市》2019年第4期。

[3]程必定:《扬六省之长共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

[1]国家统计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北京市统计局:《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天津市统计局:《202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河北省统计局:《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上海市统计局:《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江苏省统计局:《202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浙江省统计局:《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福建省统计局:《202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山东省统计局:《202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广东省统计局:《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1]海南省统计局:《2020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13]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14]任泽平等:《中国人口大迁移的新趋势》,泽平宏观。

[1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20》。

[16]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0》。

[17]生态环境部:《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

[18]中国商报营商环境研究中心:《2020年中国31省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分析报告》。

[19]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1]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课题组:《十四五”时期天津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研究(一)》,《天津经济》2021年第1期。

[2]孙久文:《2019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20。

[3]唐鑫、陆小成:《世界级城市群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4]赵弘:《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战略与路径》,北京教育出版社,2018。

[1]李朱:《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政策脉络与若干科技支撑问题探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8期。

[2]孙智君、李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3]王佳宁、罗重谱:《政策演进、省际操作及其趋势研判——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三周年的总体评价》,《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4]程俊杰、陈柳:《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结构协调与要素协同》,《改革》2021年第3期。

[5]赵新峰、蔡天健:《政策工具有效改善了“九龙治水”困境吗?——基于1984~2018年中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文本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20年第4期。

[6]《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日报》2021年1月6日。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

[3]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社网站,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69677.htm。

[4]《中国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9-04/22/content_5385127.htm。

[5]《新增“绿色”“廉洁”之路凸显“一带一路”向更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新华社网站,https://www.imsilkroad.com。

[6]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人民网,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975-98567955098292&wfr=spider&for=pc。

[7]杨舒:《开行十年:中欧班列构筑国际贸易桥梁》,《光明日报》2021年3月19日,第6版。

[8]海关总署:《去年3月至年底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4385亿元》,中国新闻网网站,https://m.gmw.cn/baijia/2021-01/14/1302036058.html。

[9]刘功润:《一带一路”倡议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关联性分析》,《上海商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10]王志民、陈宗华:《“一带一路”建设的七年回顾与思考》,《东北亚论坛》2021年第1期。

[1]王雷:《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迁》,《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李建平:《粤港澳大湾区协作治理机制的演进与展望》,《规划师》2017年第11期。

[3]陈楚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规则对接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23期。

[4]王云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治理路径研究》,《学术探索》2020年第8期。

[5]文雅靖、王万里:《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开放导报》2021年第2期。

[1]陈雯、孙伟、袁丰等:《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商务印书馆,2018。

[2]刘志彪、江静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路径》,中国发展出版社,2020。

[4]陈鸣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的报告——2019年11月14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9年第7期。

[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举行,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五大合作事项签约》,《安徽日报》2021年5月27日。

[6]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7]刘志彪、徐宁、孔令池等:《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1]张廉、段庆林、王林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2]苏武江、祁晓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

[3]谢海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探讨》,《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11期。

[4]魏向阳、蔡彬、曹倍:《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中国防汛抗旱》2019年第10期。

[5]张卫东:《发展权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的意义——以黄河滩区发展为例》,《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6期。

[6]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黄河流域战略编制与生态发展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

[7]张新斌:《找准黄河文化的河南定位,打造黄河生态文化带》,《河南日报》2019年12月23日,第010版。

[8]宋冠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河南经济发展路径》,《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第8期。

[9]齐天乐、曾勇:《推动四川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路》,《四川省情》2020年第4期。

[1]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改革》2018年第1期。

[2]姜晓萍、郭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与演化规律——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策的文本分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年第6期。

[3]张雪、周密、黄利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的评价及路径优化——基于辽宁省调研数据》,《农业经济问题》2020年第2期。

[4]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改革》2019年第1期。

[5]Sun Y.,Hu R,Zhang C.,“Does the adoption of complex fertilizers contribute to fertilizer overuse?Evidence from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9.

[6]Sun S.,Zhang C.,Hu R.,“Determinants and overuse of pesticides in grain production:A comparison of rice,maize and wheat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20,12(2).

[7]SunS.,Hu R.,Zhang C.,et al.,“Do farmers misuse pesticides i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Evidence from a farm household surve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9,75(8).

[8]胡瑞法、王润、孙艺夺等:《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与农户技术信息来源——基于7省2293个农户的调查》,《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22期。

[9]孙生阳、孙艺夺、胡瑞法等:《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6期。

[10]高鸣、芦千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10期。

[11]张超、孙艺夺、王润等:《返乡农户与长期农户的农业生产差异:生产规模与技术培训参与》,《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15期。

[1]何立峰:《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9)》,人民出版社,2020。

[2]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3期。

[3]魏后凯、李玏、年猛:《“十四五”时期中国城镇化战略与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1]蔡之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十个特征》,《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4期。

[2]蔡之兵、张可云:《区域关系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河北学刊》2018年第1期。

[3]蔡之兵、张可云:《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60年历程回顾(1953-2013)》,《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4]桑朝阳:《〈21世纪资本论〉批判:论r>g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5期。

[5]蔡之兵、张可云:《空间布局、地方竞争与区域协调——新中国70年空间战略转变历程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科学的启示》,《人文杂志》2019年第12期。

[6]李金昌、余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演变、动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统计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4期。

[7]马斌:《央地关系一体化下的地方政府创新与区域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8]丁振民、姚顺波:《区域生态补偿均衡定价机制及其理论框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9期。

[9]余鑫星、吴永兴:《行政区划体制与浙中地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金华—义乌的相互关系为例》,《经济地理》2011年第1期。

[10]余亮亮、蔡银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个分析框架》,《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第8期。

[1]金贵、王占岐、姚小薇、杨俊:《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第5期。

[2]林坚、吴宇翔、吴佳雨、刘诗毅:《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兼析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城市规划》2018年第5期。

[3]许景权、沈迟、胡天新等:《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规划师》2017年第2期。

[4]杨荫凯:《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改革》2014年第8期。

[5]李浩:《历史回眸与反思——写在“三年不搞城市规划”提出50周年之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1期。

[6]赵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逻辑及运作策略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9年第4期。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

[8]严金明、陈昊、夏方舟:《“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认知、导向与路径》,《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第1期。

[9]《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

[10]樊杰、郭锐:《“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的科学基础与战略举措》,《城市规划学刊》2021年第3期。

[11]樊杰:《我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与区域经济布局》,《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7期。

[12]陈磊、姜海:《从土地资源优势区配置到主体功能区管理:一个国土空间治理的逻辑框架》,《中国土地科学》2019年第6期。

[13]樊杰、蒋子龙、陈东:《空间布局协同规划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城市规划》2014年第1期。

[1]郝挺雷、李有文:《新基建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机制、挑战与对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2]苏晨晨:《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外经贸》2020年第3期。

[3]刘继萍:《文化市场监管立法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6期。

[4]管文亮:《试论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7期。

[1]董艳玲主编《金融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丛书编写组:《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2020。

[4]袁辉:《〈资本论〉导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

[4]Nicholas Shaxson,The Finance Curse:How Global Finance Is Making Us All Poorer,Vintage Press,2018.

[5]董艳玲、聂倩:《我国经济金融化的风险与对策》,《理论视野》2020年第5期。

[6]张成思、张步昙:《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6期。

[1]姚洋:《自由可以这样来追求——阿玛蒂亚·森新著〈作为自由的发展〉评介》,《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1期。

[2]薛进军:《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3]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4]张维维:《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影响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5]刘伟、张巧龄、孙辉伟:《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8期。

[6]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第7期。

[7]李培林、王思斌、梁祖彬、周弘、张秀兰:《构建中国发展型的社会政策——“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政策”笔谈》,《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8]王伟光:《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求是》2004年第11期。

[9]杜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30期。

[10]宋晓梧:《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