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8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图书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Policy Guarantee in China: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SSAPID:101-6779-1563-52
ISBN:978-7-5097-578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我国建设“高教强国”的战略视角,在分析探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改革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战略、点一轴发展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以及自主发展战略,并从高等教育投入、对口支援、质量提升、政产学研、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等方面集中探讨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郝瑜 孙二军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前言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二 高等教育政策保障机制

  第六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高教强国”理念及内涵特征研究

   二 “高教强国”战略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三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第二章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比较

  第一节 美欧及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述评

   一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1.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

    2.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3.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4.协调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

    5.促进大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实现

    6.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二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1.从博洛尼亚进程看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2.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举措

   三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四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五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第二节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着力点及基本趋势

   一 全球化与国际化

   二 大众化与市场化

   三 多元化与特色化

   四 学术自由与学校自治

   五 质量、公平与卓越

 第三章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保障机制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美欧及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保障机制比较

   一 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保障

    1.加强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与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建设

    2.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策保障

    3.美国高等教育的问责制

    4.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保障

   三 欧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保障

   三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保障

   四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保障

   五 印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保障

  第二节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一 以立足长远、谋求卓越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二 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

   三 以多样性与多元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分类保障机制

   四 以改善内外部结构为基本要求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

   五 以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要标志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四章 建设“高教强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建设“高教强国”的历史背景、内涵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一 建设“高教强国”的历史背景

   二 建设“高教强国”的内涵特征

   三 建设“高教强国”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建设“高教强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

   一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及其改革实践

   二 全球化、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扩大开放”

   三 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及其政策保障

   四 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双重提升及其政策保障

   五 建设高水平大学及其政策保障

   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及其政策保障

 第五章 建设“高教强国”背景下的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 我国三大区域划分概述

   二 我国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2.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3.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分析

   一 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述评

    1.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2.上海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3.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4.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5.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二 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述评

    1.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2.吉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4.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三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述评

    1.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2.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3.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4.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概述

  第三节 我国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 大众化发展趋势与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分析

   二 高等学校、学科的区域布局现状分析

   三 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战略分析

   四 产学研运作模式的改革创新战略分析

   五 高等教育的内外部治理结构优化战略分析

 第六章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与战略选择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SWOT分析

   一 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1.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的战略机遇

    2.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二 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1.政府投入力度依然不足,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

    2.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失衡

    3.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4.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流失现象不容乐观

    5.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6.民办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7.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

   三 基于SWOT分析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第三节 西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

   二 西部高等教育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 西部高等教育点-轴发展战略

   四 西部高等教育适度超前与稳步发展战略

   五 西部高等教育分类指导与特色化发展战略

   六 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发展战略

 第七章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探析

  第一节 加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二节 加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三节 优化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结构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四节 提升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五节 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政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六节 实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人才战略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七节 加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八节 推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保障机制

  第九节 促进西部地区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政策保障机制

 附录:我国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

  一 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

   (一)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继续扩大规模、优化配置、合理布局

    2.加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3.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5.全面提升社会服务与贡献力

   (二)上海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2.建立分类指导服务体系

    3.加强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三)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发展规模、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

    2.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四)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规模适度发展、结构优化调整

    2.深化质量为本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3.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4.弘扬主流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人才强教战略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五)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2.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实施高层次发展战略

    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二 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

   (一)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2.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全面提升与创新科研水平

    4.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吉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三)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实施规模与层次并重的发展战略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

    3.创新平台与科研基地建设

    4.创新团队建设与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

    5.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

   (四)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跨越

    2.实施高水平带动战略

    3.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6.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三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注点

   (一)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实施质量与规模双重提升发展战略

    2.统筹管理与分类指导

    3.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4.加强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合理定位,科学发展

    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科学研究、深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4.加强高等教育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三)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

    2.立足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4.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

   (四)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1.控制规模,调整结构

    2.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整体提高,重点突破

    4.提升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

    5.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

 后记

本书基于我国建设“高教强国”的战略视角,在分析探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改革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战略、点-轴发展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以及自主发展战略,并从高等教育投入、对口支援、质量提升、政产学研、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等方面集中探讨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

[1]史明洁、许竞、尚超、王黎云:《教育政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菲利普·G.阿特巴赫:《为美国高等教育辩护》,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菲利普·阿特巴赫、利斯·瑞丝伯格、劳拉·拉莫利:《全球高等教育趋势——追踪学术革命趋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菲利普·G.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李梅:《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科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郝瑜:《高等教育大众化——陕西的经验、问题与前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周光礼:《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治学引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9]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

[10]Jamil Salmi:《世界一流大学:挑战于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1]斋藤谛淳:《文教行政にみる政策形成程の研究》,ぎょぅせぃ,1984。

[12]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和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14]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胡必亮:《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16]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8]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19]菲利普·阿特巴赫:《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0]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周其凤、王战军、郭樑、翟亚军:《研究型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科学出版社,2009。

[22]劳伦斯·维塞:《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3]特伦斯·W.拜高尔克、迪恩·E.纽鲍尔:《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与公共利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4]杰勒德·德兰迪:《知识社会中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5]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6]严本全、张社宇:《创新型河南建设与高等教育战略转型》,人民出版社,2010。

[27]丹尼尔·若雷、赫伯特·谢尔曼:《从战略到变革——高校战略规划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8]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9]程星、周川:《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0]王小梅:《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1]薛涌:《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漓江出版社,2011。

[32]张彦通:《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3]雷庆:《北美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34]王善迈、袁连生:《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5]杨天平、王宪平:《OECD展望:高等教育至2030》,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6]姚慧琴、徐璋勇:《中国西部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7]张宗荫、范笑仙:《质量提升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9]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0]《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1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1]潘懋元:《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3期。

[42]刘献君:《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求是》2002年第3期。

[43]刘献君、周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六十年的理念变迁及其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44]刘献君、张应强、沈红、别敦荣:《新世纪的高校发展战略规划》,《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45]周远清:《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46]郝瑜、王冠:《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缘起与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

[47]郝瑜:《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选择》,《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48]郝瑜:《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看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

[49]郝瑜:《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50]郝瑜、周光礼:《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3期。

[51]周光礼:《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52]邬大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

[53]钟秉林、周海涛:《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54]钟秉林:《科学谋划励精图治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七)》,《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2期。

[55]顾秉林:《研究型大学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作用》,《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

[56]柴旭东:《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57]吴岩、刘祖良:《世界高等教育高端发展的走向与我国应对战略》,《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11期。

[58]沈晶晶:《高等教育政策过程分析的研究途径》,《江苏高教》2011年第6期。

[59]王庆书、王亮:《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6期。

[60]戴维·拉伯雷:《复杂结构造就的自主成长:美国高等教育崛起的原因》,《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3期。

[61]Stanley O.Ikenberry:《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选择——市场力量的视野》,《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62]周满生:《推进欧洲内外高等教育战略对话,构建深层次合作的新平台——第二届博洛尼亚政策论坛侧记》,《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63]樊钉、吕小明:《高校问责制:美国公立大学权责关系的分析与借鉴》,《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64]高迎爽:《从集中到卓越:法国高等教育集群组织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65]张新科、刘辕:《从均衡发展到追求卓越——德国高等教育“卓越计划”评析》,《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66]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以“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9期。

[67]司晓宏、侯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特征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68]施晓光:《走向2020年的印度高等教育——基于印度“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考察》,《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6期。

[69]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70]王洪才、曾艳清:《后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71]肖俊杰、谢安邦:《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形式和启示》,《江苏高教》2010年第6期。

[72]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73]王超:《欧洲高等教育区一体化与多元化并存的合理性、实质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74]柳亮:《“自愿问责制”: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发展的新动向》,《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75]姚峥嵘、沈仲丹:《高等教育问责制:美国的经验及启示》,《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

[76]王淑娟:《对美国教育语境中问责涵义的考察》,《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77]游振声、徐辉:《多样化推进: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途径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78]贾凤兰:《欧洲2020战略》,《求是》2010年第10期。

[79]徐来群、李俊义、土富强:《面向2010年的英国高等教育战略规划评析——〈高等教育未来〉政策的实施及影响》,《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80]孙希波、邢爱国:《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

[81]丁玲:《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崛起之道的五处经典》,《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1期。

[82]杨天平、潘奇:《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规划”及其启示》,《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第4期。

[83]雷丽平、周嘉:《试论日本历史认识形成的教育及文化因素》,《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第3期。

[84]宋鸿雁:《印度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述评》,《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第2期。

[85]田志龙、秦惠敏:《日本教育财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吉林教育》2007年第2期。

[86]陈武元:《日本高等教育政策与私立大学的大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87]胡炳仙:《日本重点大学建设政策:过程分析与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88]王晓霞:《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89]熊庆年:《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十五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1期。

[90]田恩舜:《从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发展趋势探析》,《新华文摘》2007年第7期。

[91]林梦泉、常凯、巩乐:《国外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框架的运行机制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92]戴荣光:《美国〈卡内基高等院校〉2000版简介》,《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第10期。

[93]顾秉林:《国外大学的管理改革及其启示》,《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期。

[94]盛冰:《高等教育的治理:重构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95]顾海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96]黎琳、李枭鹰:《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与发生机制》,《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5期。

[97]苏竣、薛二勇:《快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步伐——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图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

[98]思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访谈》,《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第17期。

[99]李立国:《从一流大学到高等教育强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3期。

[100]魏小鹏:《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下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8期。

[101]王小梅:《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8期。

[102]马海泉、吕东伟、周远清:《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9期。

[103]范文曜:《更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2期。

[104]陈丽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国家战略及其政策分析》,《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第1期。

[105]刘文娟:《“长三角”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其建议》,《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06]冯用军:《“大海峡时代”福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SWOT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

[107]魏小琳:《地方高校发展策略:基于SWOT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3期。

[108]张立杰:《基于SWOT分析理论的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及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109]张秀萍、柳中权、张莹、张弛:《区域人力资本提升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辽宁省为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10]连辑:《西部地方高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4期。

[111]秦福利:《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112]赵军、朱晓玲:《对西部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策略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113]王根顺、李静:《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114]崔玉平、夏焰:《区域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115]黄藤:《新变化新挑战新战略——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民办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116]蔡成莲、范太华:《立足学科优势发展我国西部高等网络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第5期。

[117]李忠杰:《实行均衡与非均衡结合战略,缩小东西差距》,《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6年第1期。

[118]李爱良:《高等教育均衡的经济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6期。

[119]龙游宇:《从“点轴开发理论”看西部大开发》,《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120]王大中:《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体会》,《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2期。

[121]胡冰玉、邬智:《从各分类标准看高校分类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

[122]刘向东、吕艳:《高等学校分类的实证研究——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9所地方共建高校的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123]梁超:《论国际化视域下的新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兼论白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2期。

[124]尹毓婷:《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125]刘敏:《当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评述》,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126]OECD,Tertiary Educatio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http://www.oecd.org/dataoecd/59/21/41314515.pdf,2008/2010.

[127]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2002-2007,http://www.ed.gov./pubs/straplan 2002-2007.

[128]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taff,Obama’s Remarks on Education,http://blogs.wsj.com/washwire/2009/03/20/obama-remarks-on-education-2/tab/article/.

[129]NAFSA,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2009-2010 Academic Year,A Statistical Analysis,Washington,D.C.2010.

[130]110th Congress,2D Session,S.2653,in the Senate of the Unit ed States,Feb.24th,2008.

[131]Bologna Declaration: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Europe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onvened in Bologna on the 19 June,1999.

[132]Charles K.Monroe,Profile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1977.

[133]Rudolph,Frederick,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New York:Vintage Books Press,1962.

[134]Altbach,P.G.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y:Realities in an Unequal world,J.F.J. Forest and P.G.Altbach(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Vol.Dordrecht,The Netherlands,Springer,2006.

[135]Altbach,P.G.,and Knight,J.,“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otivations and Realities”,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Vol.11.

[136]Hartle,T.& Simmons,C.,“Federal Triangle:Congress Focuses on Access,Afford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New England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3,18(2).

[137]Tara,Obama Administrations Economic Stimulus Bill on Higher Education,2003.

[138]Hans de wit,European Integ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The Bologna Process Towards a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Springe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