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4 !

参考文献

0

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09)图书

ANNUAI REPORT O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2009)

SSAPID:101-6761-6075-55
ISBN:978-7-5097-0832-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自2006年创新型国家建设以来的各行业领域创新实践、成就及不足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和论述,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根据设计的四级“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评价分析框架,评价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进程,以及我国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创新程度排名,并对2009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关信息

丛书名:创新蓝皮书
编 辑:刘德中;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3 科学、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09)课题组

 主要编撰者简介

 创新蓝皮书编委会

 总报告

  一 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内涵及相关问题介绍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内涵、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战略实施纲要

    1.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内涵

    2.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进程评估的几个原则

    1.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内涵为出发点

    2.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内在目标为落脚点

    3.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外在目标为标杆

    4.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纲领为蓝本

    5.以主要问题得到解决的程度为重要指标

  二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介绍及系统中主体创新行为分析

   (一)我国国家创新系统构成

    1.政府部门

    2.高等院校

    3.科研院所

    4.企业

    5.其他主体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系统中主要主体创新行为评价

    1.政府创新行为评价

    2.高校创新行为评价

    3.科研院所创新行为评价

    4.企业创新行为评价

  三 2006~2008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效果综述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总体效果综述

    (1)自主创新能力

    (2)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两型社会建设

    (4)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知识产权立法和实施)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主要问题的解决进展综述

    (1)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2)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3)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高,近期甚至有下降趋势

    (4)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在缓慢下降,并且部分高技术产品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但总体上对国外的依赖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四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评价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有关文献综述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二级指标

    2.三级指标

    3.四级指标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数据的选取与标准化

    1.数据的选取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五)“创新型国家指数”计算结果及解释

    1.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数

    2.各项二级指标得分

    3.创新能力下属各项指标得分分析

    4.社会发展指标下属各项指标得分

    5.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建设指标下属各项指标得分

    6.结论

  五 现阶段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程度在世界的排名——基于35个主要国家的比较

   (一)纳入比较的国家

   (二)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选择

   (三)权重确定

   (四)创新型国家国际排名

    1.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标下各项二级指标得分与排名情况

    2.创新能力指标下属各项指标得分

    3.社会发展指标下属各项指标得分与排名

    4.创新机制建设下属各项指标得分与排名

    5.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排名结论

  六 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创新型国家建设将会稳步推进

    2.创新型国家建设将由粗放式的数量增长阶段进入集约式的质量上升、结构调整阶段

    3.创新型国家系统中,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将继续增强,其角色定位也将继续不断转变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

    4.2009年新能源、环保产业创新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制造业将会出现较大的调整,并在调整中加快创新步伐

    5.2009年创新人才引进面临重大机遇,人才引进步伐可能进一步加速

    6.2009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2009年继续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对策建议

    1.必须正确认识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

    2.加强创新政策的科学性

    3.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关注量的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结构调整

    4.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充分高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5.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继续促进引导各创新主体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转换功能定位,鼓励有利于创新的微观组织和制度变迁

    6.不断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

    7.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推动“官产学研”合作

 制造业创新报告

  一 导言

   (一)制造业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制造业科技人员投入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2.制造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迅速,推动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制造业科技活动成果稳步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4.制造业科技创新引领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对其他行业的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制造业创新对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三)创新对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

  二 我国制造业创新系统

  三 2006~2008年制造业科技创新综述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对我国制造业科技发展的要求

   (二)制造业R&D投入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较低

   (三)对外技术依存度稳步降低

   (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升反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预期增长幅度

   (六)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稳步增长

    1.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稳步增长,增长速度高于预期

    2.制造业R&D人员总数稳步增加,R&D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七)制造业每万名劳动人口中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逐年增加,但增长幅度偏低

   (八)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小幅度增长,未能达到显著提高的要求

  四 2006~2008年各创新主体创新行为

   (一)政府创新行为

    1.政府创新行为综述

    2.各主要政府部门创新行为介绍

   (二)制造业企业

    1.总体情况

    2.中央企业创新行为

    3.中小企业创新行为

   (三)制造业R&D机构

    1.总体情况分析

    2.制造业部属研究院(所)

   (四)高等院校

    1.总体情况

    2.部属高等院校

  五 对策与建议

   (一)制造业科技创新对策与建议

    1.提高制造业R&D经费投入,加强制造业产学研合作

    2.以前沿技术为先导,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

    3.因地制宜,适当缩小制造业技术引进的范围,降低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

    4.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协调,整合制造业创新资源

    5.加大“家电下乡”力度,扩大“下乡”商品范围

    6.研发服务进厂

   (二)2009年制造业科技创新系统面临的形势

    1.制造业的外部需求将继续降低

    2.制造业的内部需求保持增长

    3.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推动制造业科技发展

   (三)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1.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抓住有利时机,引进国外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3.加强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应对风险

 农业创新报告

  一 农业科技创新系统介绍

  二 2006年以来农业创新成果综述

  三 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行为

   (一)农业部创新行为分析

    1.近三年出台了近百项政策,涉及农业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

    2.实施多种科技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3.设立奖项,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二)科技部涉及农业创新的行为分析

    1.积极出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

    2.国家科技计划充分体现农业优先发展主题

    3.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专项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4.大力推动农业领域内国家工程中心的建立和建设

    5.涉及农业科技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7.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力度大、效果好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农业基础研究的支持行为

    1.项目资助的力度呈下降趋势

    2.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力度在加强

    4.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逐年增加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稳中有降

   (四)教育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行为

    1.积极设立科研项目,资助农业科技项目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

  四 农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技创新

   (一)农业创新系统中科研院所创新行为

    1.中央级科研院所创新行为

    2.省级农业科研院创新行为

   (二)农业创新系统中高校创新行为——以“985工程”中农业院校为例

    1.学科体系完备,创新基础较好

    2.科研平台条件建设较好

    3.人才资源储备充足

    4.科研项目及资金投入持续增长,科研成果突出

    5.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五 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

   (一)涉农中央企业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1.中央企业中的涉农企业积极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

    2.积极与其他创新主体合作,为创新寻求突破

    3.创新产出不断增加

   (二)民营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三)外资涉农企业成为农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六 促进农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1.金融危机为我们引进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造了契机

   2.加大对农民工返乡问题严重地区的技术推广和农民创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3.加大对农业创新的公共投入

   4.加快完善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并且农业创新体系要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典范

   5.在促进我国农业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把握好下述几个原则

   6.为农业创新创造好的环境

   7.加强创新的国际合作,利用国际资源促进农业创新的发展

 交通行业创新报告

  一 我国交通创新系统介绍

  二 交通创新系统中政府创新行为

   (一)政府出台了多项交通创新政策

    1.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政策针对性不断加强

    2.交通科技创新充分考虑区域特殊性,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创新规划

    3.设置重大专项,加强研发支持力度

    4.标准化工作继续推进

    5.制定多项管理规定促进具体工作的开展

    6.设置交通科技奖项,鼓励交通创新

   (二)科技研发项目投入*

    1.交通运输部

    2.科学技术部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4.教育部

   (三)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交通创新主管部门更加重视通过奖励促进创新

   (四)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1.各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多项重要创新课题

    2.重点实验室科技产出较为丰硕

  三 交通企业科技创新

  四 高等学校中的交通创新*

   (一)交通运输部所属大学创新行为

    1.“原交通部直属院校”创新行为

    2.民航局直属院校创新行为

   (二)“985”工程高校与交通科技创新相关的院系创新行为

    1.院校科研机构

    2.创新人才资源丰富

    3.承担大量科研项目,与其他创新主体合作不断加强

    4.论文与著作产出不断增加

    5.科技成果与专利

    6.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五 科研机构中的交通创新

   (一)原交通部直属科研机构

    1.创新人才资源逐年增加

    2.承担科研经费情况

    3.科研课题

    4.科技成果

   (二)民航局所属科研机构*

   (三)中科院系统科研机构*

  六 交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促进交通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交通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交通创新体系

   (二)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加快交通创新的步伐

    1.加强交通信息化创新

    2.加强交通安全技术创新

    3.交通创新要解决基础设施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快运输装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促进符合“环境保护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的交通行业的发展

 环保创新报告

  一 环保创新系统组成

   1.政府部门

   2.科研机构

   3.企业

  二 2006~2008年环保创新情况

   (一)政府部门制定了多项政策以支持环保创新

    1.环保部统筹协调,加紧组织和推动环保科技创新

    2.科技部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环保科技不断进步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突出重点,加大环保基础研究投入

    4.国务院多部门相互配合,完善环保创新配套政策

   (二)企业技术创新积极

    1.中央企业在环保创新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2.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环保创新能力

    3.外资环保企业为我国环保创新带来活力

   (三)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创新功能突出

    1.环保系统科研院所科研创新稳步推进

    2.中科院环保创新成果丰富

    3.高校环保科研发展迅速

    4.环保科技推广机构逐渐增加

    5.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等对环保创新推动作用增强

    6.国际组织多方面支持中国环保创新

   (四)官、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三 环保创新的成绩、贡献与问题

   (一)环保创新的成绩和贡献

   (二)环保创新存在的问题

  四 2009年环保创新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形势分析

   (二)政策建议

    1.着眼环保产业长远发展,加强环境科技基础研究

    2.围绕环境执法需求,完善环境技术标准

    3.健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推动环境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4.加速环保科技体制创新,增强环保创新动力

    5.促进官、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成为环保创新的主体

    6.跟踪国际环保科技前沿,加强环保科技国际交流合作

    7.突出环保科技在环保决策中的支撑作用,提高环保部门统筹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8.加强环保科技宣传,壮大环保科技力量

   (三)未来几年环保创新趋势

 企业自主创新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概况*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1.纲领性政策

    2.科技计划与经费管理

    3.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4.知识产权

    5.科技成果管理

    6.创新人才建设

    7.科技金融

   (二)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1.R&D经费投入

    2.企业R&D人员投入

   (三)企业创新产出不断增加

    1.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

    2.科技论文

   (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情况小结

  三 我国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评价

   (一)上市公司创新概况

   (二)上市公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

    3.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三)上市公司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

    1.上市公司日益成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打开成长空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

    3.中小科技企业借助科技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激发创新创业热潮

    4.上市公司牵头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集成与应用

    5.勇于承担国家科研开发任务,上市公司创新成果丰硕

    6.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技术创新内在动力增强

    7.上市公司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拥有持续创新源泉

   (四)上市公司自主创新不足之处

    1.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还比较低

    2.技术创新的产出较低

    3.整体上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低,成果转化的风险承受力弱,产学研联合模式还有待完善

    4.上市公司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还较欠缺,环境和配套政策有待改善

    5.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6.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战略服务

    1.大力发展主板市场,推动上市公司自主创新

    2.继续推进中小板建设,打造自主创新示范田

    3.加快推出创业板,助力技术创新和创业

    4.积极发展场外市场,解决高新技术园区企业融资难

    5.加强制度创新,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注入活力

    6.规范上市公司治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7.抓住历史机遇,上市公司自主创新促发展

    8.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营造自主创新生态环境

  四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评价

   (一)中央企业概况

   (二)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总体状况

    1.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政策

    2.中央企业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

   (三)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典型案例

    1.航天、航空自主创新铸伟业

    2.书写电信科技发展新篇章,自主创新力推民族通信产业全面崛起

    3.自主创新振兴石油石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4.坚持自主创新,力推中国铁路走上安全高速之路

    5.系统集成、自主创新,推动“钢铁强国”之梦实现

    6.推进自主创新,续写民族汽车工业辉煌篇章

   (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不足之处

    1.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2.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

    3.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

   (五)建设创新型中央企业的若干对策

    1.进一步完善政策与激励措施,大力推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2.完善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

    3.建立及完善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中央自主创新的机制

    4.落实促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财税扶持政策

    5.大力促进中央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6.大力支持中央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

    7.抓住历史机遇,建设创新型中央企业促发展

 科技金融发展报告

  一 科技金融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科技金融的概念

    1.科技金融及科技金融政策的基本内涵

    2.科技金融所涉及的主体

   (二)科技金融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二 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

   (一)指导性政策

   (二)执行性政策

  三 我国科技金融的基本形式及其发展状况

   (一)积极探索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使其成为科技金融的最重要形式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不断增强

   (三)银行信贷在支持企业创新上发挥关键作用

    1.政策性银行信贷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商业性金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四)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发展,并逐步完善

   (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进行了突破性尝试

   (六)其他科技金融形式的促进政策与保障平台

    1.信用担保制度逐步完善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2.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并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3.科技保险得到了较快发展

  四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更好地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总体思路

   (二)政策措施

    1.增强创新基金对创业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

    2.完善科技信贷体系

    3.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步伐

    4.加强科技担保体系的建设

    5.推动科技保险的全面实施

    6.优化科技金融的发展环境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战略科技力量的选择和建设

  一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战略科技力量

   (一)国家安全和稳定发展需要战略科技力量

   (二)世界主要国家拥有并高度重视战略科技力量

    1.美国的战略科技力量

    2.英国的战略科技力量

    3.日本的战略科技力量

    4.德国的战略科技力量

    5.法国的战略科技力量

    6.俄罗斯的战略科技力量

    7.澳大利亚的战略科技力量

    8.印度的战略科技力量

   (三)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义

    2.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特征

    3.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功能

   (四)我国迫切需要构建战略科技力量

    1.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我国科技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尚不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4.创新型国家战略为战略科技力量的构建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 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科学选择:中国科学院

   (一)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可能选择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部门所属科研机构相对分散,难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3.地方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相对薄弱,无法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角色

    4.高等院校具备相当的科研能力,但职能定位不符合战略科技力量的要求

    5.中央直属中国科学院可能肩负战略科技力量的重任

   (二)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科学选择

    1.中国科学院具备良好的战略方针引导能力

    2.中国科学院具备坚实的战略实施支撑能力

    3.中国科学院具备优良的战略行动组织能力

    4.中国科学院具备深厚的战略主体储备能力

    5.中国科学院具备较强的战略载体创造能力

    6.中国科学院具备充分的战略高点争夺能力

   (三)中国科学院主动部署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务

    1.“知识创新工程”的战略试点(1998~2010年)

    2.“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战略定位(2006~2020年)

    3.“2020年创新工程”的战略准备(2010~2020年)

    4.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配套政策

  三 推动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当前形势下战略科技力量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1.发展环境和形势

    2.战略科技力量的任务和要求

   (二)如何支持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

    1.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

    2.支持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尖端和领衔人才

    3.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4.自主放活与政策引导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5.政策支持与政府联合试点并重,支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6.明确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地位,开展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研究

 两院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一 院士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使命

  二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方法

  三 问卷分析

   (一)参与问卷调查院士的基本信息

   (二)院士科研情况调查

    1.两院院士承担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

    2.院士的论文产出

    3.院士对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调查

   (三)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1.院士科研成果推广情况

    2.院士对专利申请和科研成果推广的态度

   (四)院士参与决策咨询调查

   (五)院士团队建设调查

    1.团队建设现状

    2.院士对团队建设的态度调查

   (六)院士人才培养工作调查

   (七)院士参与科学传播研究情况调查

    1.院士参与科学传播现状

    2.院士对参与科学传播的态度

   (八)院士对创新型国家的认知

    1.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理解有待加强

    2.为了更好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院士自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3.院士对当前我国科研环境的看法

    4.院士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看法

  四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本调查研究的结论

    1.院士的科研工作比较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2.院士研究成果推广有待改进

    3.院士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但均认为目前的决策咨询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4.院士对团队建设的重视有待进一步提高

    5.院士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6.院士对科学传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7.院士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认知和了解不够

   (二)推动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对策建议

    1.为院士科研成果推广创造更好的环境

    2.进一步改进院士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和组织工作

    3.提高院士对研究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

    4.提高院士对科学传播工作的参与程度

    5.加强院士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认知和了解

   (三)院士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附录一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报告指标体系评价所使用的原始数据

 附录二 关于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调查问卷

 法律声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本报告力图对2006年以来这一战略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估。报告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宏观(总报告)、中观(重要产业和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第二部分则评估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科技金融、战略科技力量、院士参与创新)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上看,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产出数量增长较快,但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较慢;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我国创新程度排名第22位。2009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由粗放式的数量增长阶段进入集约式的质量上升、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金融危机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带来机遇。研究建议要加强创新政策的协调及科学性;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关注量的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质的提高和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充分高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继续促进引导各创新主体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转换功能定位,鼓励有利于创新的微观组织和制度变迁;不断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推动“官产学研”合作。从中观层面看,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未发生根本转变。2009年,金融危机将继续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产品出口还将会进一步减少,但国内产业振兴计划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将会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市场的压力、政策的引导将会使我国制造业在调整之后,加快创新步伐。农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在不断升高,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较大数量农民工返乡,给农村科技传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建议农业创新一方面加强研发,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的传播,支持农民创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2006年以来,交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由于中央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将会对交通创新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交通创新要突出重点。深化交通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交通创新体系概括起来说,要突出三个方面: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为重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以公路、水路和航空交通智能化管理为目标,推动交通网络运营管理创新;以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来促进运输装备的创新。环保创新自2006年以来,受到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但环保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够。2009年随着中央对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强对环保企业的扶持,环保创新将会呈现新的局面。推进环保创新必须要加速环保科技体制创新,增强环保创新动力,促进官、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成为环保创新的主体。报告同时研究了2006年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撑力量发展情况。科技金融方面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新的金融形式不断发展,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报告界定了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和特征,根据发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建设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并提出应该将中国科学院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予以支持。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对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研究,发现院士科研活动基本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但在研究成果的推广、团队建设和科学传播方面亟待提高。

简 介:本书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携手安徽财经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写,系统梳理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概况,全面描绘了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三种类型基地的发展态势,深入阐述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行业发展特征和未来走势,首次展示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指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简 介:在经历了最为复杂的2010年之后,我国经济信步踏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一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转换期。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拐点上,区域经济作为变革的空间横轴,发展的重点布局从东部沿海迅速推向全国不同地区,形成领跑与后续团队衔接有序的动态梯队。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铺下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5月

简 介: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迅速启动一揽子应对计划,力挽狂澜,同时面向长远,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危机战役。这一思路付诸实践的挑大梁者--东、中、西部区域,依据本区域实际分别承重,在为率先复苏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支撑起了危机中的战略转型。本报告突出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区域战略重点的整体布局从东部沿海到全面铺开,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简 介:2011年,“十二五”开局,本书揭示了区域联动与统筹发展对转方式的支撑:东部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产业结构的提升、转型创造了条件。目前东中西部出现的增长差,有利于调整期的“软着陆”,是我国“稳中求进”,深入改革的必要战略路径。另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实于各区域的一个个国家战略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