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21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2017-2018) : Towar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SAPID:101-6750-5605-05
ISBN:978-7-5201-330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两部分,宏观报告回顾了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认为中国需要转向依靠高端人力资本,发展高端科技和现代可贸易服务业的路径上来;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和五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指数、分级和排名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雷达图等相关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夏季号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基本子库

 Content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一 2018年中国宏观经验事实和展望

    (一)经济增长、就业、价格和汇率处于平稳区间

    (二)需求趋弱,生产仍强

    (三)中国债务周期的压力逐步显现

    (四)外部冲击与中国经济展望

   二 效率转型与潜在增长

   三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一)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特征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设计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差距

   四 区域发展前景

    (一)2018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及一级指标排名

     1.2018年发展前景排名及权重

     2.2018年经济增长排名及权重

     3.2018年增长潜力排名及权重

     4.2018年政府效率排名及权重

     5.2018年人民生活排名及权重

     6.2018年环境质量排名及权重

    (二)各省区市“十三五”发展前景指数及一级指标排名情况

     1.各省区市“十三五”发展前景指数及排名情况

     2.各省区市“十三五”经济增长指数及排名情况

     3.各省区市“十三五”增长潜力指数及排名情况

     4.各省区市“十三五”政府效率指数及排名情况

     5.各省区市“十三五”人民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

     6.各省区市“十三五”环境质量指数及排名情况

    (三)区域发展前景结论

   五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效率提升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路径上来

    (二)完善和健全金融、财政体系,促进金融和财政相协调

    (三)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Ⅱ 区域经济发展前景报告

  B.2 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

   一 引言

   二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结果

    (一)2018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及一级指标排名

     1.2018年发展前景排名及权重

     2.2018年经济增长排名及权重

     3.2018年增长潜力排名及权重

     4.2018年政府效率排名及权重

     5.2018年人民生活排名及权重

     6.2018年环境质量排名及权重

    (二)各省区市发展前景与一级指标指数及排名

     1.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及排名情况

     2.各省区市经济增长指数及排名情况

     3.各省区市增长潜力指数及排名情况

     4.各省区市政府效率指数及排名情况

     5.各省区市人民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

     6.各省区市环境质量指数及排名情况

   三 中国各省区市“十三五”发展前景与一级指标指数及排名

    (一)各省区市“十三五”发展前景指数及排名情况

    (二)各省区市“十三五”经济增长指数及排名情况

    (三)各省区市“十三五”增长潜力指数及排名情况

    (四)各省区市“十三五”政府效率指数及排名情况

    (五)各省区市“十三五”人民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

    (六)各省区市“十三五”环境质量指数及排名情况

   四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情况

    (一)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1.2018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2.2010年以来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3.2000年以来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4.1990年以来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5.2017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6.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7.2015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二)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1.2018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2.2010年以来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3.2000年以来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4.1990年以来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5.2017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6.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7.2015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三)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1.2018年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2.2010年以来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3.2000年以来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4.1990年以来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5.2017年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6.2016年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7.2015年各省区市增长潜力分级

    (四)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1.2018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2.2010年以来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3.2000年以来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4.1990年以来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5.2017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6.2016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7.2015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五)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1.2018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2.2010年以来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3.2000年以来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4.1990年以来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5.2017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6.2016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7.2015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六)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1.2018年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2.2010年以来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3.2000年以来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4.1990年以来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5.2017年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6.2016年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7.2015年各省区市环境质量分级

   五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一级指标

     1.一级指标权重

     2.主要省区市发展前景雷达图

    (二)二级指标

    (三)具体指标

   六 区域发展

    (一)经济增长

     1.产出效率

     2.经济结构

     3.经济稳定

    (二)增长潜力

     1.产出消耗

     2.增长可持续性

    (三)政府效率

     1.公共服务效率

     2.社会保障

    (四)人民生活

    (五)环境质量

     1.生态环境

     2.产出能耗

     3.工业排放治理

     4.空气监测

     5.环保投资

   七 结论

   附录1:评价结果相关图表

   附录2:指标设计及数据处理

    (一)发展前景评价指标设计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处理

     1.数据来源

     2.指标处理

    (三)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过程

     (1)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2)变量共同度

     (3)碎石图

  B.3 参考文献

 Abstract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编委会

 文前辅文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过去30多年的工业化,走的是依托要素投入、消费压抑和出口拉动的路子,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要从“物质”生产体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消费升级、创新、高效、包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这也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了根本要求和严峻挑战。当前经济形势表现为:经济增长、就业、价格和汇率处于平稳区间;需求趋弱,生产仍强;中国债务周期的压力逐步显现;中国不仅承受了金融去杠杆的压力,而且直接受到了美国持续加息的冲击,导致国内资金成本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中美贸易战直接导致2018年外需带动为负,经济增长完全依靠内需。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持续的效率改进,实现向中高端协调发展模式的转变。随着资本和劳动贡献份额的进一步下降,需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资本回报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需要提高TFP增长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转向以劳动生产率与TFP增长为基准对创新和效率进行评估,强调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增长。本报告则主要从经济增长、创新效率、政府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五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进行考量,并进一步细分为67个二级指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有3个指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第一位:市场规模、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人均垃圾生产量。中国超过1/5的指标排名在全球30%之前;与前沿国家差距小于50%的指标比例接近1/2,经济增长、创新效率、政府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等诸多指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区域经济发展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以及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5个一级指标的指数、分级和排名情况。分析发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多年来处于发展前景的第一级,广东省2018年开始进入第一级,而北京市2018年开始由多年处于发展前景的第一级下降为第二级。除了发展前景方面西部地区改善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方面西部地区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外,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和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均是东部地区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本报告得出了“八五”至“十三五”的发展前景指数及其排名变化。随着经济由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权重位于前列的具体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在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城市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气污染物排放等与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指标的重要程度,客观指标反映了高质量型经济的关注点,即从关注城市化发展本身转向关注与城市化和高质量发展相关联的各种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城乡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

付敏杰、张平、袁富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刘霞辉:《中等收入阶段跨越之途:国际经验》,《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陆明涛、袁富华、张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冲击与增长效率:国际比较的启示》,《世界经济》2016年第1期。

袁富华:《稳中求进:风险防范与效率增进——兼论储蓄、投资、消费的再平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袁富华:《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与效率》,《云梦学刊》2018年第3期。

袁富华、张平:《结构性减速过程中的储蓄耗散:假说与事实》,《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袁富华、张平:《增长非连续的原因与创新路径的转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张平:《实体与非实体经济均衡机制的逻辑与政策》,《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张平、陈昌兵:《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2期。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2018年第1期。

张自然:《区域差距、收敛与增长动力》,《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突破经济增长减速的新要素供给理论、体制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增长跨越: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Buera,F.J.,and J.P.Kaboski,“The Rise of the Service Econom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6).

Cargill,T.F.,and Takayuki Sakamoto,Japan Since 198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Dirks,D.,Jean-Francois Huchet,T.Ribault,Japanese Management in the Low Growth Era,Berlin:Springer Verlag,1999.

Herrendorf,B.,R.Rogerson,and á. Valentinyi,“Growth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2014,2.

Leal,J.,“Which Sectors Make Poor Countries so Unproductive?A Perspective from Inter-sectoral Linkages”,Banco de Mexico,February 15,2015.

Lincoln,Edward J.,Arthritic Japan:The Slow Pace of Economic Refor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Ozawa,T.,Institutions,Industrial Upgrading,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Japan:The “Flying-Geese” Paradigm of Catch-up Growth,Northampton,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5.

Petit,P.,Slow Growth and the Service Economy,Pinter,London,1986.

Setterfield M.,“History versus Equilibrium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21(3).

Yuan Fuhua,Zhang Ping,Liu Xiahui and Nan Yu,“Crossing the Growth Threshold:Service-based Economy,Knowledge Process and Reshaping of Efficiency Model”,China Economist,2017,12(3).

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刘霞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增长——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及思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

刘霞辉:《深刻认识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求知》2016年第6期。

刘霞辉:《中等收入阶段跨越之途:国际经验》,《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孙波:《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述评》,《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年第6期。

叶文虎、仝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9期。

张平:《“十三五”中国经济二次转型——2016年中国经济展望》,《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1期。

张平:《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及劳动价值创造与分享——理论、证据与政策》,《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张平:《实体与非实体经济均衡机制的逻辑与政策》,《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张平:《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的效率提升与供给侧改革》,《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第1期。

张平、陈昌兵:《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2期。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2018年第1期。

张自然:《考虑人力资本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10期。

张自然:《区域差距、收敛与增长动力》,《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

张自然:《我国环境经济区域分化特征及改善战略研究》,研究报告,2018年3月。

张自然、陆明涛:《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金融评论》2013年第1期。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Human Development Repo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World Bank,“The World Bank Public Information Center Annual Report FY95”,World Bank,Washington,DC,1995.

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付敏杰、张平、袁富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刘霞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增长——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及思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

刘霞辉:《深刻认识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求知》2016年第6期。

刘霞辉、楠玉:《经济周期景气回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2月13日。

刘霞辉:《中等收入阶段跨越之途:国际经验》,《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陆明涛、袁富华、张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冲击与增长效率:国际比较的启示》,《世界经济》2016年第1期。

楠玉、袁富华、张平:《论当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

楠玉、刘霞辉:《中国区域增长动力差异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3期。

孙波:《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述评》,《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年第6期。

袁富华、张平:《中国经济大转型:传统结构主义终结与经济结构服务业的组织取向》,《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袁富华、张平:《雁阵理论的再评价与拓展: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诠释》,《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2期。

袁富华、张平:《中国经济二次转型的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

袁富华、张平、陆明涛:《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结构——兼论中国人力资本梯度升级问题》,《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

袁富华:《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袁富华、张平:《结构性减速过程中的储蓄耗散:假说与事实》,《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袁富华、张平:《增长非连续的原因与创新路径的转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袁富华:《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与效率》,《云梦学刊》2018年第3期。

袁富华:《稳中求进:风险防范与效率增进——兼论储蓄、投资、消费的再平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张平、王宏淼主编《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张平:《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特征、理论解释和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11期。

张平:《“十三五”中国经济二次转型——2016年中国经济展望》,《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1期。

张平:《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及劳动价值创造与分享——理论、证据与政策》,《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张平:《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的效率提升与供给侧改革》,《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第1期。

张平:《实体与非实体经济均衡机制的逻辑与政策》,《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张平、陈昌兵:《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2期。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2018年第1期。

张自然:《区域差距、收敛与增长动力》,《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张自然:《考虑人力资本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10期。

张自然:《我国环境经济区域分化特征及改善战略研究》,研究报告,2018年3月。

张自然、陆明涛:《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金融评论》2013年第1期。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突破经济增长减速的新要素供给理论、体制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增长跨越: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7年第11期。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

Buera,F.J.,and J. P. Kaboski,“The Rise of the Service Econom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6).

Cargill,T.F.,and Takayuki Sakamoto,Japan since 198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Dirks,D.,Jean-Francois Huchet,T.Ribault,Japanese Management in the Low Growth Era,Berlin:Springer Verlag,1999.

Dixon,R.,and Thirlwall,A.P.,“A Model of Regional Growth-Rate Differences on Kaldorian Lines”,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5,27(2).

ECLA,“Economic Survey of Latin America 1949”,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ffairs,1951.

Fine,B.,and E. Leopold,“Consumerism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cial History,1990,15(1).

Furtado,C.,“Under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e:The Fundamental Connection”,University of Cambridge,Centre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1974.

Goodwin,N.R.,F.Ackerman,and D.Kiron,The Consumer Society,Washington,D.C.,Island Press,1997.

Herrendorf,B.,R.Rogerson,and á. Valentinyi,“Growth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2014,2.

Hicks,J.R.,Capital and Grow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Kaldor,N.,“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17(3).

Kaldor,N.,“The Irrelevance of Equilibrium Economics”,The Economic Journal,1972,82(328).

Kaldor,N.,Economics without Equilibrium,UK:University College of Cardiff Press,1985.

Kay,C.,Latin American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Routledge,1989.

Kriesler,P.,“Harcourt,Hicks and Lowe:Incompatible bedfellows?”,In C. Sardoni and P. Kriesler,eds.,Themes in Political Economy:Essays in Honour of Geoff Harcourt,London,Routledge,1999.

Krugman,P.,The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0.

Leal,J.,“Which Sectors Make Poor Countries so Unproductive?A Perspective from Inter-sectoral Linkages”,Banco de Mexico,February 15,2015.

Lincoln,Edward J.,Arthritic Japan:The Slow Pace of Economic Refor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Ozawa,T.,Institutions,Industrial Upgrading,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Japan:The “Flying-Geese” Paradigm of Catch-up Growth,Northampton,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5.

Petit,P.,Slow Growth and the Service Economy,Lodon:France Printer(Publishers)Ltd.,1986.

Setterfield M.,“History versus Equilibrium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21(3).

Yuan Fuhua,Zhang Ping,Liu Xiahui and Nan Yu,“Crossing the Growth Threshold:Service-based Economy,Knowledge Process and Reshaping of Efficiency Model”,China Economist,2017,12(3).

简 介:本书分为两部分,总报告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韧性的国际比较入手,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时期制度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增强经济韧性、消费升级需要补短板、制度质量的提高、激励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等,以弥补自身发展的短板,完成高质量增长转型与现代治理体制建立;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