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4)No.2图书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ese Youth (2014)NO.2

SSAPID:101-6699-5695-03
ISBN:978-7-5097-590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青年蓝皮书的第二本年度报告,旨在关注中国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全景展现当代城市青年的住房现状,并从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历史渊源、现实特征、形成机理及解决途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年蓝皮书
作 者: 廉思
编 辑:桂芳;张雯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研究机构简介

 中国皮书网

 BⅠ 总报告

  B.1 守望理想 妥协现实

   一 中国城市青年住房的三个现实困境

    (一)供需失衡所导致的住房拥有困境

    (二)房价畸高所导致的支付困境

    (三)房源空置*所导致的租房困境

   二 中国城市青年的居住策略

    (一)无借贷性住房策略

    (二)借贷性住房策略

    (三)过渡性住房策略

   三 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六个再思考

    (一)住房对青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显著化

    (二)住房使城市青年居留意愿多元化

    (三)住房获得的代际影响增强化

    (四)住房的分层现象显性化

    (五)住房的身份象征普遍化

    (六)住房导致城市排斥现象加剧

   四 结语

  B.2 特大城市青年人才的住房现状与问题

   一 关注青年人才住房问题的意义与重要性

   二 北京市青年人才住房现状

    (一)居住自有住房者:住房状况相对较佳,但房贷压力影响消费倾向

    (二)与父母亲戚同住者:以北京本地青年为主,婚育生活规划因房推迟

    (三)租房居住者:居住状况相对较差,居住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 青年人才住房状况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是影响青年住房的重要因素

    (二)个体住房状况随着工龄的提升而部分优化

    (三)不同工作单位性质的青年住房结构差异较大

    (四)外来青年租房比例较高,本地青年与父母亲戚同住比例较高

    (五)个体住房状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部分改善

   四 青年人才租房问题的形成及原因

    (一)房源供给与青年需求不匹配,多人合租成为失衡市场下的无奈选择

    (二)缺乏明确监管政策,部分规定缺乏适用性,限制了有效房源的供给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青年租客投诉无门,缺乏安全感

   五 国内外对租房市场的管理经验

    (一)政府在确保房源方面起主导作用,实现供需平衡

    (二)完备租房体系,明确交易双方权责

    (三)实施严格监管,加大惩罚措施

    (四)制定青年政策,实施租金补贴

   六 政策建议

    (一)发挥地产中介的积极性,盘活大中户型存量房,增大规范合租房的供给

    (二)鼓励地产商介入,增加符合青年需求户型的供给

    (三)鼓励兴建青年公寓,直接面向青年人才提供房屋租赁服务

    (四)设立青年租客热线,及时受理青年投诉,为青年提供法律政策咨询

    (五)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监督,提高违法成本

    (六)制定和实施针对青年人才中弱势群体的租房保障体系

    (七)“堵疏”结合,在规范租房市场的过程中,避免对租客权益造成二次伤害

    (八)多渠道入手,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青年理性对待住房问题

 BⅡ 专题篇

  B.3 市场和经济转型视角下的青年住房问题

   一 我国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历程

    (一)第一阶段:探索和试点(1978~1988年)

    (二)第二阶段:从分批分期到全面推进、深化改革(1988~1998年)

    (三)第三阶段: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1998年至今)

   二 我国市场转型之前的青年住房问题

    (一)住房分配体制虽然僵化,但能给青年人明确的分房预期

    (二)住房质量虽然较差,但能满足青年人的最低居住需求

    (三)青年的代际混住现象较为普遍

    (四)房改政策解决了部分青年群体的住房问题

   三 我国市场转型之后的青年住房问题

    (一)不同年龄段的青年住房状况分析

    (二)不同年龄段青年的住房条件分析

    (三)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态的住房产权结构差异

   四 我国当前存在的青年住房问题

    (一)部分青年无力购置婚房

    (二)白领青年购房夹心层现象

    (三)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以租房居住为主

    (四)低收入家庭青年住房困难

   五 研究结论

  B.4 场域-惯习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行为分析

   一 引言

   二 “场域-惯习”理论引入

   三 住房场域

   四 住房资本

   五 住房惯习

   六 结语

  B.5 中国特大城市青年住房政策分析

   一 “北上广”青年住房政策梳理

    (一)购房政策: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与自住型商品房

     1.经济适用房政策

     2.限价房政策和自住型商品房政策

    (二)租房政策:廉租房、人才租赁房与“趸租”

     1.廉租房制度

     2.公共租赁房和政策性租赁房制度

     3.人才公租房

     4.“趸租”

   二 “北上广”青年住房政策分析

   三 政策建议

 BⅢ 实证篇

  B.6 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获得机制研究

   一 社会分层研究回顾

    (一)两种理论范式

    (二)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三)住房资源作为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维度

    (四)对住房分层的定量研究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 数据介绍和回归分析

    (一)数据

    (二)住房资源和青年社会分层的关系

    (三)青年住房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

     1.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回归结果及讨论

   四 结论

    (一)住房已经被青年视为影响其内部社会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先赋因素中宏观因素影响显著,微观因素里家庭财富的代际转移明显

    (三)自致因素中毕业院校影响显著,工作年限和单位性质影响并不明显

    (四)两代人的职业影响差异体现了时代烙印

  B.7 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

   一 文献综述

   二 分析框架

   三 分析结果

    (一)客观现实:住房导致经济社会地位分化,进而影响婚姻决策

    (二)主观感受:青年群体对于住房的主观态度存在差异

     1.女方视角:对住房普遍重视,但态度存在分化

     2.男方视角:对住房的渴求程度不低于女性

   四 讨论与结论

    (一)住房导致经济社会地位分化,客观上限制婚姻决策

    (二)“住房有无”受到青年群体的普遍重视,主观上影响婚姻决策

    (三)反思住房消费观: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

  B.8 何去何从:城市青年住房与居留意愿研究

   一 文献研究

    (一)已有研究概述

     1.居留意愿的内涵与外延

     2.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

    (二)基于文献的青年住房问题思考

     1.青年人才自身特点影响居留意愿

     2.住房影响居留意愿

     3.青年人才居留意愿的特点:阶段性、内生性

   二 数据分析

    (一)因变量:低预期居留意愿

    (二)对象限定:非本地、未购房的青年人才

    (三)住房与青年人才居留意愿

     1.住房类型中寄居者的居留意愿强于租房者

     2.住房面积对居留意愿的影响有限

     3.住房满意度与居留意愿相关

     4.住房稳定性与居留意愿相关

     5.二环至三环的居住者居留意愿最高,四环外最低

     6.租房类型中独租者、隔断群租者居留意愿更强

     7.租金金额无显著影响,但租金收取模式与居留意愿相关

    (四)数据分析的不足与反思

   三 结论

    (一)文献研究结论

    (二)数据分析结论

    (三)研究前景

   四 政策建议

    (一)住房政策的重点在租房,对租房应关注隔断群租、合租等形式

    (二)关注住房面积,加强适合于青年人才的小户型房屋建设

    (三)关注房屋位置,加强人才聚居区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四)完善租房市场,提供不同价位的房源及合理的租金收取模式

  B.9 人力资本与政治优势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一)市场转型论:人力资本的回报上升

    (二)权力维续论:再分配权力的回报仍将持续

   三 数据与变量

    (一)数据

    (二)变量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四 统计模型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选择

    (二)OLS回归结果及分析

     1.人力资本的回报上升

     2.政治资本的影响仍在持续

   五 结论与讨论

 BⅣ 座谈篇

  B.10 特大城市中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

   一 住房观念

    (一)住房心态与预期

     1.“有房住”还是“有住房”

     2.“绝对高”还是“相对高”

    (二)住房与人生规划

     1.住房与婚育规划

     2.住房与职业规划

     3.住房与居留意愿

    (三)住房与社会分层

   二 住房现状

    (一)住房状态

     1.无自有性住房群体

     2.自有性住房群体

    (二)住房压力

     1.经济压力

     2.精神压力

   三 住房诉求

    (一)宏观诉求

     1.城市规划

     2.供需关系

     3.住房价格

     4.住房政策

     5.投资渠道

    (二)微观诉求

     1.住房要素

     2.市场规范

     3.保障性住房

   四 六大住房矛盾

  B.11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一

  B.12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二

  B.13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三

  B.14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四

  B.15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五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序言 当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源泉

 Abstract

 Contents

 法律声明

本书隶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青年蓝皮书系列,旨在关注中国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全景展现当代城市青年的住房现状,试图从多个角度理性剖析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历史渊源、现实特征、形成机理及解决途径,尝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发挥皮书的智库作用。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困境与策略,是对全书观点的概括与总结;第二部分为专题篇,宏观立意,在理论与政策视野中综合阐释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第三部分为实证篇,中观着眼,以丰富翔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聚焦特大型城市青年住房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形成机理及潜在影响;第四部分为座谈篇,微观切入,通过对定性座谈资料的汇编与分析,力图呈现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第一部分总领全书:《守望理想 妥协现实——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的住房困境与居住策略》一文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住房理想与住房现实之间的矛盾,剖析了其所面临的居住困境,阐释了其居住策略的现实选择。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提炼出了城市青年住房所蕴含的六个深层次问题,探讨了其潜在的社会风险,力图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特大城市青年人才的住房现状与问题——来自北京的调研与思考》则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课题组2013年青年住房状况调研成果,从代际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解决特大城市中青年人才住房问题的意义与重要性,将在京青年人才分为:拥有自有性住房者、与父母亲戚同住者以及租房居住者三类,分别总结了他们目前面临的住房问题与影响因素,阐释了在京青年人才租房问题的形成与原因,提出了以完善租房市场体系为核心的“青年住房促进政策”建议。第二部分包含三篇文章:《市场和经济转型视角下的青年住房问题》一文从制度变迁与经济改革视角对青年住房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探讨了市场转型与青年住房问题间的互动关系。《场域-惯习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行为分析》则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作为研究工具,提出了“住房场域”“住房资本”“住房惯习”等概念,将行动者、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等综合起来,对当代城市青年住房行为的作用原理和发生机制进行了全新的理论解读。《中国特大城市青年住房政策分析》进一步从住房政策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重点梳理了我国大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的现状,认为鼓励青年人租房的政策将是未来大城市解决青年住房问题的主要趋势,政府应加大人才公租屋、公共租赁房和政策性租赁房的建设和保障力度。第三部分包含四篇文章,它们多是基于课题组2013年开展的“北京青年住房状况调查”而形成的。其中,《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获得机制研究》通过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了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于城市青年住房获得的影响机制,发现家乡在一般县市的青年、北京本地青年、家庭经济状况好的青年具有明显的住房获得优势。《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住房影响婚姻决策的机制探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住房作用于婚姻决策的机制进行了探究与反思。研究发现,客观上,住房通过影响个人的经济社会地位进而影响婚姻决策;主观上,住房对于男女青年的婚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女性青年的住房观念随着学历增长会出现分化,“重视住房”和“不一定买房”两种观念并存。《何去何从:城市青年住房与居留意愿研究》一文将特大城市青年人才关注的住房问题与管理者关注的居留意愿相结合,从住房类型、房屋情况、租金情况、居住评价等多角度挖掘了住房对青年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住房的确会影响青年人才居留意愿,且效果显著。《人力资本与政治优势——对青年住房不平等现象的分析》一文则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的数据,对于青年住房不平等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课题组调研结果相互印证。研究发现,市场和再分配两种机制共同导致了青年住房资源的分化。青年专业精英和青年政治精英都从住房市场化改革中获得了利益的满足,其与普通青年之间的住房资源分化也在不断加剧。第四部分包含一篇文章与五场座谈会实录:《特大城市中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一个质性分析》是对2013年开展的数场青年座谈会的总结与提炼,详细剖析了特大城市中,青年群体的住房观念、住房现状以及住房诉求,尝试总结了青年群体的六大主要住房矛盾,从质性分析的视角,为深化对青年住房问题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与理论指导。而座谈会实录则是对课题组所收集定性材料的全景呈现,目的是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城市青年人对住房问题的看法,还原座谈会真实情境,为更多的研究提供感性材料。

[1]袁奇峰、马晓亚:《住房新政推动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对“国六条”引发的中国城镇住房体制建设大讨论的评述》,《城市规划》2007年第11期。

[2]张兴瑞、陈杰;《住房价格的特征法分析与“夹心层”住房需求的实证估测》,《中国房地产》2011年第10期。

[3]张元端:《纪念中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上海房地》2012年第4期。

[4]《北京福利分房的特点及存在的一些弊端》.搜房房产知识.2013-08-14,http://zhishi.soufun.com/detail/bj_14277.html。

[5]《住房制度改革》.百度百科.2014-03-1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xJrzKlQCqYYMl_WCx_og1e8hGd9QGV_THSEV5iqLFD8BCAZ pLazKvIIp6QK6nfy。

[6]Vidhya Alakeson,Making a Rented House a Home:Housing Solutions for “Generation Rent”,Resolution Foundation,2011.

[7]朱迪:《“80后”青年的住房拥有状况研究——以985高校毕业生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1]张天尧:《北京青年住房保障政策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第4期。

[2]张刚:《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分析与评价》,《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年第7期。

[3]郭巍青、江绍文:《混合福利视角下的住房政策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4]张年:《解决上海青年人才住房难问题的路径选择》2012年第1期。

[5]朱亚鹏:《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分析:社会政策视角》,《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4期。

[6]《北京保障性住房申请指南》,首都城市信息服务网,http://sqjt.beijing.cn/bzxzfsqzn/,2014年1月访问。

[7]柳田、梁建刚:《探访北京人才公租房》,《解放日报》2011年8月24日。

[8]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住房保障政策介绍专栏,http://www.shfg.gov.cn/,2014年1月访问。

胡玉萍:《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实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李强:《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罗恩立:《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城市问题》2012年第7期。

王广州:《北京流动人口滞留时间及影响强度分析》,《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2期。

朱宇:《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南方人口》2004年第3期。

Ball,M. and Harloe,M. 1992.Rhetorical barriers to understanding housing provision:What the provision thesis is and is not.Housing Studies,7 (1).

Bian,Y and Logan,J. R.1996. “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er”.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1 (5).

Bian Y,Logan J R.,Lu Hanlong,Pan Yunkang,and Guan Ying. 1997.Work Units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ousing:observations on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8).

边燕杰、刘勇利:《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蔡禾、黄建宏:《谁拥有第二套房——市场转型与城市住房分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陈晨:《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7期。

陈皆明:《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陈那波:《海外关于中国市场转型论争十五年文献述评》,《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

风笑天:《家安何处:当代城市青年的居住理想与居住现实》,《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Giddens,A. 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Society. London:Hutchinson & Co (Publishers) Ltd,1973.

黄友琴、易成栋:《户口、迁移与居住分异——以武汉为例的实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李强:《转型时期城市“住房地位群体”》,《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刘望保、闫小培、曹小曙:《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GSS2005的分析》,《地理学报》2010年第8期。

刘祖云:《中国城市住房分层:基于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刘祖云、胡蓉:《城市住房的阶层分化:基于CGSS2006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2010年第5期。

刘欣:《中国城市的住房不平等》载《复旦社会学论坛(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5。

刘欣:《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刘欣:《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马忠东、周国伟、王海仙:《市场化下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以广州为例》,《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2期。

毛小平:《市场分割、家庭资本与住房分化》,《兰州学刊》2010年第12期。

Nee,V.1991. Social Inequalities in Reforming State Socialism:Between Redistribution and Market,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6(3).

Pan,Z. 2003.Housing Quality Differentials in Urban China 1988-1995:Evidence from Two National Surve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30(10).

Parish. W. 1984. Destratification in China. In Clas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Post-Revolution China,edited by J. Watso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rish,W. and Ethan,M. 1996.Politics and Markets:Dual Transform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00 (1).

Rona-Tas,A. 1994. The First shall be Last?Entrepreneurship and Communist Cadr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00 (1).

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Walder,A G. 1983. Organized Dependency and Cultures of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43 (1).

Walder,A G. 1992. Property Rights and Stratification in Socialist Redistributive Econom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7 (4).

王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及后续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易成栋:《户口、迁移与我国城镇家庭住房状况——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实证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宇宙:《城镇住房市场的分化和变动——20世纪90年代住房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5期。

朱迪:《“80后”青年的住房拥有状况研究——以985高校毕业生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