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1

越汉关系研究图书

SSAPID:101-6676-9560-85
ISBN:978-7-5097-7896-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收集到的资料,从今越南地区与华夏交往的历史、当地早期族群与华夏移民融合的情况,以及越南传承中华文化的情况等三个主要方面来把越南的历史、民族、文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进行深入的阐述,让读者从历史、民族、文化的深处了解和认知越南及中越关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
作 者: 古小松
编 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总序

 后记

 “越汉关系研究”课题组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编委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课题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成果回顾

  第四节 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今越南地区在独立建国以前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传说与早期社会

   一 考古发现

   二 “文郎国”传说

   三 “瓯骆国”*传说

  第二节 独立建国前的郡县时期

   一 象郡的建立

   二 南越国之二郡

   三 两汉时期的3郡

    (一)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位置

    (二)中央对三郡的治理

    (三)汉朝对外交流的前沿

   四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交州

    (一)中原大乱,独交州偏安

    (二)士爕治理下的交州

    (三)羸 是交州地区最早最大的城市

    (四)交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五 隋唐时期的安南

    (一)隋朝、唐初时交州的经略

    (二)唐代安南都护府的设置

    (三)隋唐时期安南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高骈在安南的功业

    (五)安南的内忧与对外交流

  第三节 长达917年的中越宗藩关系

   一 968~1885年的中越宗藩关系

    (一)越南独立建国:中越宗藩关系的确立

    (二)短暂属明:宗藩关系的中断

    (三)越南国家南北纷争:中越宗藩关系的尴尬

   二 中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三 关于宗藩关系的探讨

    (一)友好是主流

    (二)政治不平等而经济获实惠

    (三)天朝脸面与“厚往薄来”

 第三章 中国人移居越南的历史

  第一节 郡县时期内地与安南居民的交往迁移

   一 秦朝设郡,汉武徙民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内地居民避居交州

   三 隋唐内地安南人员交往频繁

  第二节 古代中越两国交通路线

   一 宋朝时期

   二 元朝时期

   三 明朝时期

   四 清朝时期

  第三节 历史上集体移居越南的中国人

   一 宋末元初中原人南下避乱

   二 明末清初明朝遗臣遗民南投安南

    (一)鄚玖父子率部族南投安南

    (二)杨彦迪陈上川领兵南投安南

   三 清末黑旗军入越抗法

   四 民国时期中国人大量避乱越南

   五 迁入越南的中国少数民族

  第四节 零星迁入越南的中国移民

   一 越南封建王朝对中国移民的政策

   二 零星迁入越南的中国人

    (一)商贸者

    (二)种植渔猎者

    (三)采矿者

    (四)工匠

    (五)帮会活动者

    (六)因拐卖、海难而强迫为奴者

    (七)宗教交流者

    (八)任职官者

  第五节 南下中国人与越南族群的融合

  第六节 汉人移居安南家族实例及越南姓氏

   一 越南人姓氏源自中国

   二 胡氏家族

   三 陈氏家族

   四 傅氏家族

 第四章 京族的形成及与越南其他民族的关系

  第一节 雒越以前

  第二节 百越之雒越

   一 百越

    (一)从长江、珠江、红河到湄公河

    (二)从东夷到南蛮

    (三)从越国到百越

    (四)今日百越之后裔

    (五)越人重要的文化特征

     1.稻作文化

     2.槟榔文化

     3.干栏式建筑

     4.制舟行水

     5.铜剑与铜鼓

   二 雒越部落

   三 西瓯与雒越

   四 同根生的京族和芒族

  第三节 以雒越为主的当地旧苗裔与华夏南迁移民的融合

  第四节 越南京族与东南亚土生华人之比较

   一 东南亚土生华人

   二 越南有土生华人吗

   三 京族人汉化特征超过其他东南亚土生华人

  第五节 京族人之华夷观念

   一 越南人“华夷”观念的来源

   二 越南人“华夷”观念的特征

  第六节 越南的其他民族

   一 越南共有54个民族

   二 土著民族

   三 外来民族

    (一)移居自海岛、老挝、柬埔寨的民族

    (二)移居自中国的民族

    (三)与汉族关系密切的民族

 第五章 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

  第一节 郡县时期汉文化在安南的传播

   一 秦汉时期华风渐入交趾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华夏文化在交州

    (一)交州辖区进一步扩大,所任官员积极开发

    (二)中原地区人民大量移居交州,促进交州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

   三 隋唐管辖下的安南文风兴盛

    (一)隋唐中央政府加强对安南的统治

    (二)派任官员兴文教,流寓文人架桥梁

    (三)安南人参加科举南选,中第后在中原做官

  第二节 越南文化与汉文化

   一 祖先崇拜与儒释道信仰

    (一)祭拜祖先

     1.家祭

     2.族祭

     3.国家公祭

    (二)尊崇儒学

     1.儒学在越南的传承

     2.儒学在越南的本土化

     3.儒学对越南的深远影响

    (三)笃信大乘佛教

     1.以大乘佛教为主

     2.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发展

     3.佛教宗派

    (四)道教影响深刻*

     1.道教在越南的传播

     2.重要道教场所与活动

     3.以道教为主的母道教和高台教

   二 民俗节庆

    (一)历法

    (二)生肖

    (三)节日

     1.春节

     2.清明节

     3.端午节

     4.中秋节

    (四)婚礼

    (五)庙会

   三 文学艺术

    (一)文学

     1.古代文学

     2.近现代文学

    (二)艺术

     1.舞台艺术

     2.建筑艺术

  第三节 越文与汉文

   一 语言文字

    (一)普及使用拼音文字——现代越语尚不足百年

    (二)一度创造使用喃字

    (三)越南使用汉字两千多年

   二 越南汉字兴衰

    (一)简要历史背景

    (二)汉字在越南兴衰的五大历史阶段

     1.越南接触中国语言文字的初始阶段(先秦时期)

     2.汉字首传交趾阶段(秦汉时期)

     3.汉字系统传入安南阶段(隋唐至宋初)

     4.汉字在越南的巩固和发展阶段(越南独立建国至法国入侵越南之前)

     5.汉字在越南的衰落及其作为正式通用书写文字地位终结阶段(法国入侵越南至“八月革命”时期)

    (三)汉字在越南的走向

 第六章 华侨华人与越南历史发展及民族融合

  第一节 华侨华人的概念和华侨华人在越南的称谓

   一 华侨华人的概念

   二 华侨华人在越南的称谓

  第二节 古代越南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

   一 政治方面

    (一)越南历史上的华裔统治者

    (二)越南古代朝廷中的华侨华人官员

    (三)华侨华人在越南南部开发中的贡献

   二 经济方面

    (一)华侨华人与越南各产业发展

    (二)华商与越南商业城市的发展

     1.越南北部的商业城市

     2.越南中、南部的商业城市

  第三节 华侨华人与近代越南社会变迁

   一 华侨华人与越南抗法运动

   二 “黑旗军”余部与华侨“越南化”

   三 近代越南华侨人口迅速增加及法国殖民者的华侨政策

    (一)越南华侨人口的迅速增加

    (二)法国殖民者的华侨政策

  第四节 现代历史中的越南华侨华人

   一 华侨华人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二 现代历史中华侨华人的本土化进程

    (一)20世纪50~70年代越南北方华侨的“越南化”

     1.中越两党就华侨问题达成的协议促使华侨华人本土化

     2.越南北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与华侨身份的变化

     3.北方侨校和侨报的“越南化”

    (二)南越政权时期越南南方华侨华人的本土化

     1.南越政权的华侨政策

     2.南越政权在经济上对华侨的限制

     3.南越华侨文化教育的“越南化”

    (三)越南全国统一后华侨华人的本土化进程

   三 越南华人减少的趋势

  第五节 越南华侨华人中的特殊群体——明乡人

   一 “明乡”的由来*

   二 明乡人的本土化进程

    (一)阮朝时期

    (二)法国殖民时期

    (三)南越政权时期

    (四)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

  第六节 关于越南华侨华人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 越南历史发展离不开华侨华人的贡献

   二 华侨华人与越南当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三 勿让政治因素影响民族融合的悲剧再次发生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 越南:作为中国之郡县比自己立国时间还要漫长得多

    (一)据信史越南独立建国于968年

    (二)文郎国是传说,瓯骆国也是传说

    (三)把越南建国前郡县时期的历次事件说成是反抗外侵是不客观的,也不利于中越友好

   二 华夏族人对开发今越南地区居功至伟

   三 京族是大量华夏族人与当地世居族群融合而成

   四 越南人与中国人一样信奉祖先崇拜和儒释道

   五 越南语是一种混合语言

  第二节 建议

   一 深入研讨历史文化问题

   二 历史观要正本清源,回归中越关系史的本来面目

   三 加强两国的文化、民间交流

 附录 越南多牛乡的傅氏家族与中药经营

  第一节 多牛乡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第二节 傅家人和中药业

   (一)从多牛往外扩展

   (二)资本和同乡会

   (三)家族

    (四)傅家族规

    (五)从旧学到新学

越南地区历史上有文郎国的传说,还有瓯骆国的传说。所谓“文郎”是该地区古代的一个部落,与一个国家的概念还相差甚远。而所谓“瓯骆国”则是百越部落中的西瓯人与骆越人建立的反抗秦军的联盟。从交趾地区进入中国版图后,一批又一批的华夏族群和居民不断移居安南及后来的越南。华夏族人对开发该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得该地区日益汉化,以至于大量华夏移民与早期南移来到当地的百越中的一支——骆越人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汉化者即后来的京族。由于京族是当地世居族群与华夏移民的融合体,所以其所操的语言——越南语也就是一种混合语言。由于前人的世代相传以及政文教化,越南人在思想意识上承传了华夏的祖先崇拜以及儒释道。越南地区历史上曾称为交趾、交州、安南,其间该地区发生过多次起义暴动。对这些事件只有历史地、客观地进行研究才有利于中越的长远友好。

《岭南文化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梁志明等《东南亚古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梁志明等《多元交汇共生:东南亚文明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何成轩:《儒学南传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0。

骆沙舟、吴崇伯:《当代各国政治制度·东南亚诸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戴可来、于向东主编《越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王士录主编《当代越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郭振铎、张笑梅主编《越南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李谷:《从恩恩怨怨到平等互利——世纪之交的中越关系研究》,香港:红蓝出版公司,2001。

张加祥、俞培玲:《越南文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徐松石民族学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陈荆和:《承天明乡社陈氏正谱》,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1964。

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范宏贵:《越南民族和民族问题》,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范宏贵、刘志强:《越南语言文化探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徐善福、林明华:《越南华侨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洪绍强、梁亮主编《越南概况》,南宁:广西新闻出版局,1993。

刘咸岳、黄铮主编《2000—2001年〈越南国情报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2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黄国安等《中越关系史简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黄国安等编《近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黄铮:《中越关系史研究辑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黄铮:《胡志明与中国》,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中法战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廖宗麟:《抗法名将刘永福》,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李白茵:《越南华侨与华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军事顾问团历史编写组《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斗争史实》,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钱江:《在神秘的战争中——中国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征战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王贤根:《援越抗美实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张青:《“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前前后后》,载《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2期。

曹云华:《变异与保持——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于维雅主编《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王力:《汉越语研究》,《岭南学报》1948年第1期。

佚名:《三字经解音演歌》,观文堂藏版,河内:越南国家图书馆藏书,编号R.653。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研究所编著,范宏贵、古小松等译《越南北方少数民族》,南宁: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6。

古小松:《越南的经济改革》,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古小松:《越南的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古小松主编2005~2010年《越南国情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10年出版。

古小松主编2012~2013、2013~2014年《越南报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2014年出版。

古小松:《中越文化关系略论》,《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6期。

古小松:《华夏百越文化与东南亚》,《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年第5期。

〔日〕白石昌也编《越南政治、经济制度研究》,毕世鸿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越〕黎崱撰,武尚清点校《安南志略》(中文),北京:中华书局,1995。

〔越〕《大越史记全书》(越中文),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越〕郑怀德:《嘉定城通志》(中、越文版),越南同奈边和市:越南同奈综合出版社,2005。

〔越〕陈重金著《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越〕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第一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越〕陶维英:《越南古代史》(中文版)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越〕胡志明:《为了独立自由为了社会主义》(中文),河内:越南外文出版社,1971。

〔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一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

〔越〕黄高启:《越史要》(越、中文),越南荣市:越南义安出版社,2007。

〔越〕阮秉:《五千字译国语》,维新乙酉年新镌,河内:越南国家图书馆藏书,编号R.1554.

〔越〕嗣德:《嗣德圣制字学解义歌》成泰九年(1897)史官修书所版,河内:越南国家图书馆藏书编号VHv.626。

佚名:《指南玉音解义》,河内:越南国家图书馆藏书,编号AB.163。

Viet Triet Hoc Trung Tam Khoa Hoc Xa Hoi va Nhan Van Quoc Gia Viet Nam:Nho Giao Viet Nam,Ha Noi Viet Nam,Nha Xuat Ban Khoc Hoc Xa Hoi Viet Nam,Nam 1994.(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越南儒教》,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Dao Duy Anh:Lich Su Co Dai Viet Nam,Ha Noi Viet Nam,Nha Xuat Ban Van Hoa Thong Tin Viet Nam,Nam 2005.(陶维英:《越南古代史》,河内:越南文化通讯出版社,2005。)

Viet Su Hoc Uy Ban Khoa Hoc Xa Hoi Viet Nam:Do Thi Co Viet Nam,Ha Noi Viet Nam,Uy Ban Ban Khoc Hoc Xa Hoi Viet Nam,Nam 1989.(越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越南古都市》,河内:越南社会科学院,1989。)

Ho Chi Minh tuyen Tap,Ha Noi,nha xuat ban Su That nam 1980 xuat ban.(《胡志明选集》,河内,越南真理出版社,1980。)

Tong cuc tong ke Viet Nam:Nian Giam Tong Ke nam 2005,Ha Noi,Nha xuat ban tong ke Viet Nam xuat ban nam 2006.(越南国家统计总局:《2005年越南统计年鉴》,河内:越南统计出版社,2006。)

Mai Ly Quang chu bien:Que huoang Viet Nam,Ha Noi,Nha xuat ban The gioi,nam 2003.(梅李广主编《故乡越南》,河内:越南世界出版社,2003。)

Tran Trong Kim:Viet Nam Su Luoc,nha xuat ban van hoa thong tin Viet Nam xuat ban nam 2006 tai Ha Noi.(陈重金:《越南史略》,河内:越南文化通讯出版社,2006。)

Truong Huu Quyinh,Phan Dai Doan,Nguyen Canh Minh chu bien:Tap I Dai Cuong Lich Su Viet Nam,trang 88,Ha Noi,nha xuat ban giao duc Viet Nam xuat ban nam 2000.(张友炯等主编《越南历史大纲》第1集,河内:越南教育出版社,2000。)

Cuon luan van hoi thao khoa hoc 50 nam ngoai giao Viet Nam duoi su lanh dao cua dang cong san Viet Nam,tieng Viet,Ha Noi,ngay 22 thang 8 nam 1995,hoc vien quan he quoc te Viet Nam(越南国际关系学院1995年8月22日于河内出版《越南共产党领导下越南外交5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Institute of Philosophy,Nationgnal Centre of Social Sciences:History of Buddhism in Vietnam,Hanoi Vietnam,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22.(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越南佛教史》,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Keith Weller Taylor:The Birth of Vietna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ublished 1983.(Keith Weller Taylor:《越南的诞生》,加州洛杉矶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83。)

Brantly Womack:China and Vietnam:The Politics of Asymmetr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first published 2006.(Brantly Womack著《中国与越南:政治不对称》(第一版),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

Vietnam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edited by Carlyle A.Thayer and Ramses Amer,published by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Singapore,in 1999.(Carlyle A.Thayer 和 Ramses Amer:《越南外交政策的变化》,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99。)

Gu Xiaosong:Sino-Vietnamese Relationship in the Early of 21st Century,published in Asianizing Asia:Reflexivity,History and Identity,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 Fellows Program,May 27-29,2001,Bangkok,Thailand.(古小松:《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2001年5月参加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学者计划第一次学术会议”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