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45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18年第2期(总第4期)图书

The Chinese Cooperative Economic Review

SSAPID:101-6626-5216-95
ISBN:978-7-5201-4009-6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共同主办,是以合作社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性专题学刊,旨在为国内外合作经济学界打造一个讨论中国合作经济问题的高水平学术平台。书中设置了“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合作经济热点”、“合作社治理”、“合作社调查”、“合作社联合社”、“合作与发展”、“海外撷英”等栏目,内容既注重对合作社发展环境的宏观思考,又注重对合作社个体的微观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王玉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 农民合作社大量涌现,是中国广大农民多年探索实践的成果,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

   二 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其组织方式、培育发展途径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探索

   三 农民合作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载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充实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促进了农业经营体制转变

    (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引导资本、科技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

    (三)农民合作社促进了将产业链、供应链理念引入农业,探索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加快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

    (四)农民合作社创新农产品直销模式,克服传统农业市场的痛点,使成员更多地获得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效益,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体制转变

    (五)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形成新的规模经济,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型,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了支撑力

   四 “十三五”农民合作社发展新趋势展望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规范化和营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农民合作社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进一步拓展

    (三)农民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和效益水平进一步改善

    (四)政府层面对农民合作社的“指导、扶持、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

 合作经济热点

  坚持本质属性 促进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一 按交易量(额)分配是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原则,是确保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的关键所在

   二 大量假合作社存在不是正常的经济秩序现象,合作社建设应遵循法制轨道发展

   三 落实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任务应是依法规范合作社,促进合作社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服务半径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案例概况

    (一)资料收集

    (二)案例介绍

     1. 官庄联社

     2. 新田地合作社

     3.仁发合作社

   三 影响服务半径的机制分析

    (一)案例分析

     1.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地理环境的影响

     3.市场容量的影响

     4.主体类型的影响

    (二)案例小结

   四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为什么社员对加入合作社联社不积极?

   一 引言

   二 文献评述及理论阐释

    (一)文献评述

    (二)理论阐释

   三 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社员对联社的认知

    (三)加入行为

   四 原因剖析

    (一)社员对联社的了解渠道

    (二)社员对联社运营的评价

    (三)社员对组建与运营的期待

     1.联社组建的影响因素

     2. 联社的运营问题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

   一 引言

   二 乡村振兴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动效应分析

    (一)乡村振兴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农村产业为农民合作社奠定产业基础

     2.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为乡村旅游合作社或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开展旅游业务创造了条件

     3.文明的乡风为农民合作社的生成和发展营造了“软环境”

     4.治理有效为农民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注入了“酵母”

     5.富裕的生活为农民合作社的提质增效创造了条件

    (二)农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

     1.农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2.农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增加了人才供给

     3.农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农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增强了“文化自信”

     5.农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 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遇到的困境

    (一)发展理念滞后于乡村振兴的整体目标,将抑制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外部性

    (二)资本下乡对当地农民合作社的冲击

    (三)人才流失将制约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政府职能转换跟不上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步伐

   四 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合作社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将农民合作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二)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和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防止乡村振兴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进入误区

 合作社治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与运行机制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结构类型及特点

    (一)发起人带动型

     1.能人带动型

     2.企业带动型

     3.项目依托型

    (二)股份合作型

     1.资金股份合作

     2.资源股份合作

    (三)社区合作型

    (四)合作社联合型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一)民主与效率兼顾的内部管理机制

    (二)利益共享与公平兼顾的分配机制

    (三)上挂下联农业科技服务机制

    (四)多种形式农业生产服务机制

    (五)“抱团”生产生活服务合作机制

    (六)风险可控的信用合作机制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探讨

    (一)法律法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的基础

    (二)依法行政与依法办社同等重要

    (三)与时俱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四)明确扶持政策重点激发内在活力

  社会关系治理、合作社契约环境及组织结构的优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假设

   四 数理模型构建

    (一)“产品买卖型”合作社视角

    (二)“要素参与型”合作社视角

   五 案例描述

   六 案例剖析

   七 简短结论

  合作社本质、环境特征与合作社文化形成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

    (一)合作社文化

    (二)合作社本质、环境特征与合作社文化形成

   三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基本特征

     1.合作社类型特征

     2.合作社成立的方式

    (三)研究方法

     1.模型选择

     2.变量设定

   四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模型估计结果

    (二)对计量结果的解释

     1.外部环境因素对合作社文化形成的影响

     2.内部环境因素对合作社文化形成的影响

     3.本质特征因素对合作社文化形成的影响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农民合作社内资金互助规范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山东临沂农民合作社内资金互助模式

    1.运行机制:大小联合

    2.监管机制:内外结合

   四 山东临沂资金互助发展成效及问题

    1.缺乏政策扶持

    2.投资渠道受限

    3.监管有待完善

   五 结论与建议

    1.加快立法进程为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2.加大政府扶持以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3.构建多层次的资金互助体系

 合作社调查

  要素禀赋、入社门槛与社员增收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

    (一)要素禀赋与入社门槛的关系

    (二)要素禀赋、入社门槛对社员增收的影响机制

   三 研究设计

    (一)资料来源

    (二)变量测量

    (三)案例介绍

   四 案例分析

    (一)农旺合作社:无入社门槛,社员增收效果不明显

    (二)秦湘合作社:设置入社门槛,社员增收效果显现

    (三)凤翔科苑合作社:设置入社门槛充分,社员增收效果明显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农业共营制: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轨道的崇州试验

   一 崇州农业共营制的出现

   二 农业共营制的具体做法

    (一)小农户以承包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

    (二)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连片土地的田间管理

    (三)政府和社会机构做好各项农业综合服务

    (四)借助“社企联合”延伸产业链条,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 农业共营制的成效

   四 农业共营制的问题与挑战

    (一)农作物种植选择困境:民主决策的代价

    (二)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劣币驱逐良币”

    (三)山区实行农业共营制的困难与潜在风险

    (四)规模化、组织化之后农业共营制如何助农增收

  合作经济在提升农民收入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理论基础

    (一)福利经济学

     1.旧福利经济学

     2.新福利经济学

     3.现代福利经济学

    (二)合作经济学

    (三)合作社理论

   三 景宁畲族自治县香香茶叶专业合作社简介

   四 景宁畲族自治县香香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联合会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统一技术标准与生产管理

    (二)统一市场营销

    (三)统一品牌

     1.与技术协会其他合作社的产品统一商标

     2.统一品牌推广

     3.依托“丽水山耕”品牌发展

     4.统一分配

   五 政策建议

    (一)严格把控质量关,实现产品可追溯

    (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走农业品牌化道路

    (三)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产品影响力

    (四)顺应时代潮流,以“联合”促发展

   六 结论

 合作与发展

  中国传统乡村凑份抱团互助文化对合作社的启示

   一 凑份立公田、打会及其对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和文化传承的经济支撑

   二 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与合作社的比较

   三 传统乡村凑份立公田、打会没有发展成为合作社的原因

  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途径与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综述

   三 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1.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基本情况

     2.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教育培训现状

     3.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教育的需求

    (二)农民合作社辅导员

     1.农民合作社辅导员的基本情况

     2.农民合作社辅导员教育培训现状

     3.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培训教育的需求

    (三)大学生村官

    (四)职业经理人

   四 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分析

   五 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的模式研究

   六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测量

    (二)社会资本与合作社资源获取的关系

    (三)资源获取与合作社成长的关系

    (四)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与合作社成长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与测量

     1.社会资本

     2.资源获取

     3.合作社成长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搜集

   四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效度检验

    (二)模型拟合

   五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农村社区综合合作社的发展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农民合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在的逻辑关系

   四 农村社区综合合作社构建

    (一)产权制度构建

    (二)管理制度构建

    (三)功能结构

    (四)社区综合合作社发展体系构建

    (五)农村社区综合合作社的组织优势

   五 农村社区综合合作社发展建议

    (一)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体系的构建

    (二)农民合作社专业化管理

    (三)农村社区综合合作社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途径

    (四)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及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一 引言

   二 合作社绩效的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及评价结果

     1.样本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验证方法

     2.因子分析过程及评价结果

   三 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模型及变量设定

     1.理论模型的确定

     2.各潜变量的测度

    (二)各变量的设定及检验

     1.各变量的设定(见表4)

     2.变量的检验

    (三)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及检验

   四 结论分析与启示

    (一)结论分析

    (二)启示

  四川秦巴山区合作社减贫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分析

    (二)模型构建

   三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及描述性分析

     1.因变量

     2.自变量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社员特征变量对合作社社员增收的影响

    (二)家庭特征变量对合作社社员增收的影响

    (三)合作社特征变量对社员增收的影响

    (四)地区特征变量对合作社社员增收的影响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海外撷英

  美国合作社企业案例研究:蓝多湖公司

   一 引言

   二 发展历程

    (一)明尼苏达州合作奶油工厂协会诞生

    (二)蓝多湖奶油厂公司成立及业务拓展

    (三)蓝多湖公司正式成立及发展

   三 主营业务

    (一)业务描述

    (二)主要产品和服务

   四 运行机制

    (一)组织架构

    (二)决策方式

    (三)社员股份活动

    (四)利益分配

     1.返还社员的现金金额

     2.净收益分配

   五 经营状况与发展方向

    (一)2016年公司视角和SWOT分析

     1. 2016年公司视角

     2. 2016年SWOT分析

    (二)蓝多湖公司2017年业绩增长

    (三)蓝多湖公司是黄油专家(2018年发展规划)

     1.黄油包装,黄油网站,黄油营销

     2.突出新方法

     3.推动产品类别和细分市场增长

     4.“黄油是一切”

   六 思考与启示

  美国合作社的业务发展与经营机制:以新谷合作社为例

   一 引言

   二 发展历程

    (一)国家丰收合作社的发展

    (二)Cenex的发展

    (三)CHS的发展

   三 主营业务

    (一)农业业务

     1.粮食销售业务

     2.国家运营业务

     3.化肥业务

     4.食品加工业务

     5.可再生燃料业务

    (二)能源业务

     1.劳雷尔精炼厂

     2.麦克弗森炼油厂

     3.其他能源业务

    (三)食品业务

    (四)氮肥业务

    (五)其他业务

     1.金融业务

     2.套期保值业务

     3.保险业务

     4.小麦加工业务

   四 运行机制

    (一)组织架构

     1.理事会

     2.相关委员会

     3.管理层基本情况

    (二)决策方式

    (三)盈余分配

   五 理事长信息

   六 发展方向

   七 思考与启示

  法国乳制品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与业务经营:以索地雅集团为例

   一 引言

   二 合作社状况介绍

    (一)合作社概括

    (二)理事长信息

    (三)发展历程

   三 索地雅联盟(Sodiaal Union)的运行机制

    (一)合作社组织形式

    (二)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机构

    (三)合作社向牧场主提供的服务

     1. 冷链牧场

     2. 牧场与工厂间的采集与运输

     3. 农业用品

     4. 技术咨询

     5. 员工培训

    (四)合作社对牧场主的风险管理

   四 索地雅集团的主要业务经营绩效和发展方向

    (一)鲜奶原料生产概况

     1. 生产数额

     2. 生乳采集密度

     3. 有机牛奶

    (二)主营业务成就

     1. 奶酪

     2. 液态奶、奶油及黄油

     3. 奶粉及乳品配料

     4. 新鲜及速冻乳品

     5. 索地雅食品专家业务

     6. 国际业务

    (三)主营业务部门2016年经营情况

    (四)2016年财务情况和经营绩效

     1.合作社资产负债情况和经营绩效

     2.集团合并资产负债和经营绩效

     3.集团合并现金流量情况

    (五)企业的社会责任

    (六)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 对我国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一)完善的组织制度保证农户利益

    (二)产业链纵向延伸降低交易成本

    (三)横向规模扩张提高采集效率

    (四)现代化生产方式保障产品品质

    (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编辑委员会

 版权页

 投稿者须知

本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共同主办,是以合作社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性专题学刊,旨在为国内外合作经济学界打造一个讨论中国合作经济问题的高水平学术平台。本刊共设置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合作经济热点”、“合作社治理”、“合作社调查”、“合作社联合社”、“合作与发展”、“海外撷英”等栏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要刊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组织的演变与合作社作用的学术论文。“合作经济热点”主要刊发当下合作经济中热点问题的论文。“合作社治理”主要刊发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决策及组织管理机制相关的实证分析类论文,“合作社调查”主要刊发有关中国合作社发展动态的实地调查报告。“合作社联合社”主要刊发合作社再联合的经验梳理方面的论文。“合作与发展”主要刊发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合作社与其他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学术文章。“海外撷英”主要刊发在海外学术平台上发表的合作社理论与实践进展的相关译文或观点综述。本刊既注重对合作社发展环境的宏观思考,又注重对合作社个体的微观分析,资料力图丰富,观点力求精到,以期从多个方面拓展与深化合作社研究,为学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参考。

秦风明、李宏斌,2015,《警惕土地流转后“毁约弃耕”》,《中国国土资源报》第5期。

高强,2017,《理性看待种粮大户“毁约弃耕”现象》,《农村经营管理》第4期。

孔祥智、楼栋、何安华,2012,《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教学与研究》第1期。

张琛、高强,2017,《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脱贫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孔祥智,201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改革》第2期。

孔祥智、钟真,2017,《供销合作社改革、土地托管与服务规模化——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调查与思考》,《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张琛、孔祥智,2018,《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演化机制分析——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

刘同山、钟真、周振、孔祥智,2017,《黑龙江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创新发展》,《中国合作经济评论》第1期。

罗必良,2017,《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中国农村经济》第11期。

仇童伟、罗必良,2018,《市场容量、交易密度与农业服务规模决定》,《南方经济》第4期。

钟真、谭玥琳、穆娜娜,201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研究——基于京郊农村的调查》,《中国软科学》第8期。

郑旭媛、徐志刚,2016,《资源禀赋约束、要素替代与诱致性技术变迁——以中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为例》,《经济学(季刊)》第4期。

张琛、孔祥智,2018,《组织合法性、风险规避与联合社合作稳定性》,《农业经济问题》第3期。

Lin J. Y. 1989.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Induced and Imposed Change.” 9(1).

Miles M. B.,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 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 Inc.

Hsieh C. T,Klenow P. J. 2009.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 124(4).

Adamopoulos T.,Brandt L.,Leight J.,et al. 2017. “Misallocation,Selection and Productivity:A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Panel Data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Toronto.

Binswanger H. 1986.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1).

孔祥智、岳振飞、张琛,2018,《合作社联合的本质——一个交易成本解释框架及其应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苑鹏,2008,《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发展的探析——以北京市密云县奶牛合作联社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李敬锁,201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发展的特点、困境及对策》,《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潘春芳,2016,《农民合作联社动因及运行机制研究》,《江西农业大学》第1期。

熊鹰、彭迎、陈春燕、李晓,2016,《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邛崃市“合作联社+种植大户”模式为例》,《农业科技管理》第6期。

柏振忠、宋玉娥,2017,《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特质分析》,《黑龙江农业学》第2期。

梁永波,2015,《优势互补联合推进基层发展广东台山市供销合作社实施“社社联合、服务于农”显成效》,《中国合作经济》第8期。

史坤霞,2012,《初探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之发展——以山东省昌邑市宏大市场大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为例》,《中国农民合作社》第12期。

鲁旭,2010,《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探索与思考》,《广东农业科学》第8期。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发展研究课题组,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调查研究报告》,《山西农经》第2期。

康小兰、张明龙、刘滨,2015,《合作联社合联契约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第5期。

吉天琦、李皎、陈震,2015,《云南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互助资金发展浅议——以广南泛爱农业开发合作联社为例》,《当代经济》第18期。

李敬锁,2011,《需要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一个合法又合理的身份》,《中国农民合作社》第3期。

刘滨、黎汝、康小兰,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行为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第3期。

孔祥智等,2012,《国外农业合作社研究——产生条件、运行规则及经验借鉴》,中国农业出版社。

周振、孔祥智,2014,《组织化潜在利润、谈判成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两种类型联社的制度生成路径研究》,《江淮论坛》第4期。

Rhodes,V. J. 1983. “The Larg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 a Competitor.” 65(5).

Williamson O. E. 1973. “Markets and Hierarchies:Some Elementary Considerations.” 63(2).

张晓山,201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第11期。

陈锡文,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贺雪峰,2018,《振兴乡村注意防止线性思维》,《农村工作通讯》第5期。

郭晓鸣,2018,《乡村振兴以构建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农村工作通讯》第5期。

孔祥智,2018,《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合作社》,《中国农民合作社》第3期。

杨丹,2018,《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农民合作社:定位、作用和发展路径》,《中国农民合作社》第1期。

高强,2018,《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农民合作社》第2期。

龚佑琼,2017,《乡村振兴农民合作社大有作为》,《中国合作经济》第12期。

恰亚诺夫,1996,《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

贺雪峰,2017,《治村》,北京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魏后凯、黄秉信,2018,《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佐藤,2004,《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西奥多·W.舒尔茨,1990,《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唐宗焜,2012,《合作社真谛》,知识产权出版社。

费孝通,2010,《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

张晓山,1996,《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

朱信凯、于亢亢,2015,《未来谁来经营农业: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孔祥智等,201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研究——百社千户调查》,中国农业出版社。

仝志辉,2016,《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法律规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谭智心,2017,《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扶持政策研究》,《中国合作经济评论》第1期。

查理·季特,1931,《英国合作运动史》,商务印书馆。

苑鹏,2013,《关于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几点思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期。

任大鹏,2017,《〈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反思——兼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改》,《东岳论丛》第1期。

赵铁桥,2016,《砥砺十年展新貌 合作事业谱华章——纪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十周年》,《中国农民合作社》第10期。

徐旭初、吴彬,2016,《贫困中的合作——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郑有贵,200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仅是中介组织》,《农民日报》11月第3版。

缪建平,2008,《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发展》,《农村经营管理》第3期。

王曙光,2010,《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黄祖辉、赵兴泉、赵铁桥,2009,《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浙江大学出版社。

潘劲,2014,《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关系探究》,《中国农村观察》第2期。

张红宇,2018,《乡村振兴战略与企业家责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王勇,2014,《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第2期。

邓衡山、徐志刚、应瑞瑶等,2016,《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

周振、孔祥智,2017,《资产专用性、谈判实力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利益分配——基于农民合作社的多案例研究》,《中国软科学》第7期。

熊万胜,2009,《合作社: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社会学研究》第5期。

潘劲,201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黄祖辉、邵科,2009,《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徐旭初、吴彬,2017,《异化抑或创新——对中国农民合作社特殊性的理论思考》,《中国农村经济》第12期。

崔宝玉、刘丽珍,2017,《交易类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

邓衡山、徐志刚,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需要大改吗?——兼论名实之辨的意义与是否需要发展中国特色合作社理论》,《农业经济问题》第11期。

崔宝玉、刘峰、杨模荣,2012,《内部人控制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现实图景、政府规制与制度选择》,《经济学家》第6期。

苑鹏,2013,《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制度的变异现象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

张晓山,2009,《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是当前中国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崔宝玉、谢煜,《农民专业合作社:“双重控制”机制及其治理效应》,《农业经济问题》第6期。

崔宝玉、陈强,《资本控制必然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弱化吗?》,《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张益丰、刘东,2011,《农村微观组织架构跃迁与准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基于山东农村综合性合作社发展经验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

苑鹏,2008,《对公司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讨——以北京圣泽林梨专业合作社为例》,《管理世界》第7期。

杨灿君,2016,《“能人治社”中的关系治理研究——基于35家能人领办型合作社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万俊毅、欧晓明,2011,《社会嵌入、差序治理与合约稳定——基于东进模式的案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第7期。

斯普尔伯,2002,《市场的微观结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邓宏图、马太超、徐宝亮,2017,《理性的合作与理性的不合作——山西省榆社县两个合作社不同命运的政治经济学透视》,《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

Fulton J. R.,Adamowicz W. L. 1993.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mmitment of Members to Thei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8.

Spulber D. F. 1988. “Bargaining and Regulation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bout Demand and Supply.” 44(2).

Aspremont D. C.,Ferreira R. D. S.,Gerard-Varet L. A. 2010. “Contestability and the Indeterminacy of Free-Entry Equilibria.” 51(1).

Myerson R. B.,Satterthwaite M. A. 1983. “Efficient Mechanism for Bilateral Trading.” 29(2).

徐旭初,2009,《合作社文化:现状、图景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第11期。

金·S·卡梅隆,罗伯特·E·奎因,2006,《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应瑞瑶,2002,《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江海学刊》第6期。

林坚、王宁,2002,《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

孙亚范,2003,《合作社组织文化及其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启示》,《农村经营管理》第7期。

任大鹏、郭海霞,2008,《合作社制度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第5期。

黄胜忠、林坚、徐旭初,2008,《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

黄祖辉、邵科,2009,《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潘劲,201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Chatman J A,Jehn K A. 1994.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How Different Can You Be?” 37(3).

Hofstede G. 1991.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London:McGraw Hill.

Morris M H,Avila R A,Allen J. 1993. “Individualism and the Modern Corporation: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3).

Ott J S. 1989.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Californi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张正平、何广文,2009,《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述评》,《河南社会科学》第2期。

洪正,200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

王玮、何广文,2008,《社区规范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

张德元、潘纬,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行为的社会资本逻辑——以安徽J县惠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农村经济》第1期。

李明贤、周蓉,2016,《异质性社员参与农村资金互助业务的博弈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贾晋、肖建,2017,《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理论探讨》第1期。

王苇航,2008,《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

何广文,2007,《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金融理论与实践》第4期。

戎承法、楼栋,2011,《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九省68家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

王曙光,2009,《农村信贷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以王安石青苗法为核心》,《长白学刊》第1期。

王慧颖,2014,《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世界农业》第10期。

雷鹏、韩山、贾伟,2017,《资金互助组织如何实现风险防控——基于河北、山东调研案例》,《银行家》第1期。

孔祥智、平时利、毛飞,2011,《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江苏省步凤镇农民资金互助社案例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夏英、宋彦峰、濮梦琪,2010,《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第4期。

彭澎、张龙耀,2015,《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失灵与监管制度重构》,《现代经济探讨》第1期。

潘军昌、张学姣、孔有利,2013,《农民资金互助社监管漏洞探析——基于灌南农民资金互助社倒闭案的分析》,《江苏农业科学》第10期。

陈司谨,2011,《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制度进化》,《社会科学家》第10期。

张德峰,2012,《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政府有限监管》,《现代法学》第11期。

邵传林,2010,《金融“新政”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实困境——基于2个村的个案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第6期。

汪小亚,2014,《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中国金融》第5期。

张德元、张亚军,2008,《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经济学家》第1期。

宫哲元,2014,《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亟待修订》,《中国财政》第3期。

王曙光、王东宾,2010,《农民资金互助:运行机制、产业基础与政府作用》,《农村经营管理》第8期。

Hoff K.,Braverman A.,Stiglitz J. E. 1993. “The Economics of Rural Organization.” 47(2).

Holmstrom B.,Tirole J. 1997.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Loanable Funds,and the Real Sector.” 112(3).

Carter M. R. 1988.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of Small Farm Agriculture.” 28(1).

孔祥智,201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改革》第2期。

蔡荣,2011,《“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张晋华、冯开文、黄英伟,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

苏群、陈杰,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稻农增收效果分析——以江苏省海安县水稻合作社为例》,《农业技术经济》第8期。

张琛、高强,2017,《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脱贫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刘婧、王征兵、倪细云,2011,《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与适宜社员规模研究——以山西省为例》,《财贸研究》第6期。

杨光华、贺东航、朱春燕,2014,《群体规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农业经济问题》第11期。

蔡荣,2012,《剩余创造、分配安排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景》,《改革》第5期。

蔡荣、王学渊,2013,《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农业经济问题》第4期。

张晓山,2009,《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第5期。

黄凤、杨丹,2014,《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对其农业服务能力的影响——来自中国15省市的调查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王真,2016,《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社员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6期。

杨灿君,2010,《合作社中的信任建构及其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基于浙江省Y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潘劲,201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林坚、黄胜忠,2007,《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

于会娟、韩立民,2013,《要素禀赋差异、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何安华、邵锋、孔祥智,2012,《资源禀赋差异与合作利益分配——辽宁省HS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江淮论坛》第1期。

黄胜忠、伏红勇,2014,《成员异质性、风险分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

楼栋、孔祥智,2014,《农民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周振、孔祥智,2017,《资产专用性、谈判实力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利益分配——基于农民合作社的多案例研究》,《中国软科学》第7期。

李宪宝、高强,2013,《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孔祥智,2016,《合作社的益贫性》,《中国农民合作社》第7期。

孙亚范,2011,《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产权结构:江苏205个样本》,《改革》第12期。

罗必良、欧晓,2010,《合作机理、交易对象与制度绩效——“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温氏模式” 的解读》,中国农业出版社。

杨敏丽、涂志强、郑诚,2006,《农机服务产业组织结构与机制创新研究》,《农机化研究》第2期。

徐建春、李翠珍,2013,《浙江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和探索》,《中国土地科学》第5期。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2014,《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第11期。

崔宝玉、徐英婷、简鹏,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测度与改进“悖论”》,《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傅晨,2003,《“新一代合作社”: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源泉》,《中国农村经济》第6期。

孙艳华、周力、应瑞瑶,2007,《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绩效研究——基于江苏省养鸡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期。

任大鹏、于欣慧,2013,《论合作社惠顾返还原则的价值——对“一次让利”替代二次返利的质疑》,《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孔祥智、徐珍源、史冰清,2009,《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江汉论坛》第5期。

朋文欢、黄祖辉,2017,《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高农户收入吗?——基于内生转换模型和合作社服务功能的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严太华、战勇,2005,《农产品定价权研究——基于中间利润分成模型的分析》,《财经研究》第10期。

罗必良、何应龙、汪沙、尤娜莉,2012,《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中国农村经济》第6期。

伍振军、孔祥智、郑力文,2011,《农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皖、浙两省413户农户的调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诸文娟、钟甫宁、吴群,2007,《江苏茶农选择有机种植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陈茉、周霞,2014,《农户与农民合作社的契约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山东省9个县(市、区)的问卷调查》,《山东财政学院学报》第3期。

周振、孔祥智,2015,《盈余分配方式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为例》,《中国农村观察》第5期。

李文明、罗丹、陈洁、谢颜,201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

杨丹、刘自敏,2017,《农户专用性投资、农社关系与合作社增收效应》,《中国农村经济》第5期。

Lerman Z.,Parliament C. 1991. “Size and Industry Effects in th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6(1).

Eisenhardt K. M. 1991. “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 16(3).

Cook M. L. 1995. “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 77(5).

Kurian M.,Dietz T. 2004. “Irrig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A Study in Metho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hiwalik Hills,Haryan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谢琳、钟文晶、罗必良,2104,《“农业共营制”:理论逻辑、实践价值与拓展空间——基于崇州实践的思考》,《农村经济》第11期。

课题组,2016,《成都农业共营制发展研究——以崇州市为例》,《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第4期。

罗必良,2014,《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与案例解读》,中国农业出版社。

郭铖,2017,《农业共营制效率及其利益相关者筛选、激励机制——基于崇州市的经验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期。

庇古,1920,《福利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许崴,2009,《试论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轨迹与演变》,《国际经贸探索》第12期。

黄少安,2000,《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经济研究》第5期。

韦倩,2006,《合作经济学理论构建基础及其企业理论》,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黄少安、韦倩,2011,《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2期。

杨立岩,2001,《 “合作”与“合作经济学”》,《南方经济》第10期。

黄祖辉,2008,《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第11期。

林坚、王宁,2002,《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

徐旭初,2003,《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他》,《农村经济》第8期。

邓衡山、徐志刚、黄季焜、宋一青,2011,《组织化潜在利润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发展的影响》,《经济学(季刊)》第4期。

黄胜忠、伏红勇,2004,《成员异质性、风险分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

崔宝玉、王纯慧,2017,《论中国当代农民合作社制度》,《上海经济研究》第2期。

张启文、周洪鹏、吕拴军、胡乃鹏,2013,《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为例》,《农业技术经济》第3期。

张晋华、冯开文、黄英伟,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

Griffin A. S.,West S. A.,Buckling A. 2004.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Pathogenic Bacteria.” 430.

Mesterton-Gibbons M.,Adams E. S. 2002. “The Economics of Animal Cooperation.” 2.

Nowak M. A.,et al. 2004. “Emergence of Cooperation and Evolutionary Stability in Finite Populations.” 4.

Sexton R. J.,Iskow J. 1993. “The Competitive Role of Cooperatives in Market-oriented Economies:A policy analysis.” Westview Press.

温锐、陈涛,2015,《社区共同体:清末民初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再认识——以毛泽东〈寻乌调查〉及寻乌方志史料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毛泽东,199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黄宗智,2000,《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温锐,2002,《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第4期。

张广花,2008,《合作社从业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现代农业》第1期。

彭莹莹,2010,《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家成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农业经济》第7期。

王丽娜,2008,《20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合作教育探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

郑丹,2009,《关于构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教育体系的思考》,《中国科技论坛》第3期。

柳金平,2008,《从韩国经验看发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教育培训事业》,《世界农业》第30期。

王良忠、李富强、罗仁涛,2010,《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民合作社》第3期。

邓衡山、徐志刚、黄季焜、宋一青,2011,《组织化潜在利润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发展的影响》,《经济学(季刊)》第 7 期。

潘劲,201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黄祖辉,2000,《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苗珊珊、张松槐,2009,《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长机理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第15期。

刘同山、孔祥智,2013,《发展视角下的合作社治理》,《经济问题探索》第6期。

李旭,2015,《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性的评价与决定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农业技术经济》第5期。

季晨、贾甫、徐旭初,2017,《基于复衡性和绩效视角的农民合作社成长性探析——对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多案例分析》,《中国农村观察》第3期。

梁巧、吴闻、刘敏、卢海阳,2014,《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社员参与行为及绩效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第11期。

罗党论、唐清泉,2009,《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第7期。

朱秀梅、费宇鹏,2010,《关系特征、资源获取与初创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3期。

崔宝玉,2015,《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的动用机制与效应价值》,《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刘芳、梁耀明、王浩,2014,《企业家能力、关键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第8期。

徐志刚、张森、邓衡山等,2011,《社会信任: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软科学》第1期。

郭红东、楼栋、胡卓红、林迪,2009,《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夏英,2018,《2017年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导向及态势》,《中国农民合作社》第1期。

Alvarez S.A.,Barney J.B. 2004. “Organizing Rent Generation and Appropriation:Toward a Theor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Theory Firm.” 19.

Barney,J. B.,Hanson,M. H. 1994. “Trustworthines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15.

Bourdieu P. 2011. “The forms of capital.” Cultural theory:An anthology.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94.

Egerstrom,L. 2004. “Obstacles to Cooperation”,in Christopher D.Merrett & Norman Walzer(eds.): M.E. Shape Inc.

Jeffrey S. R. 1995. “Potential for Cooperative Involvement in Vertical Coordination and Value-added Activities.” 11(5).

Knack S.,Keefer P. 1997. “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 112(4).

Granovetter M.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91(3).

Nahapiet J,Ghoshal S. 1998. “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23(2).

Putnam R D. 1995. “The Prosperous Community: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 13.

Putnam R D. 1995. “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 6(1).

Portes. 1998. “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on in Modern Sociology.” .

Uphoff N.,Wijayaratna C.M. 2000. “Demonstrated Benefits from Social Capital:The Productivity of Farmer Organizations in Gal Oya,Sri Lanka.” 28(11).

安慧,2011,《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理财目标与农民股东利益保护——基于多重叠加、延伸式委托代理的视角》,《农村经济》第7期。

黄红华,2004,《股份合作制意义再探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三重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9期。

周润书、程守红,2013,《功能视角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收不抵支的思考——以东莞市为例》,《农业经济问题》第3期。

施晓琳,2000,《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法制化管理的若干建议》,《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田代贵、马云辉,2015,《农村经营性资产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波及面:重庆例证》,《改革》第9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段龙龙、张樱,2013,《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有性质弱化及其应对》,《农村经济》第9期。

罗丹、吴孟珠,1998,《对集体资产合理营运的探讨》,《中国软科学》第8期。

卢文,1999,《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农业经济问题》第1期。

郑风田、赵淑芳,2005,《城市化过程中“农转居”与农村集体资产改制问题研究》,《中州学刊》第6期。

赵全军,2008,《股权改制的适应性效率与结构性困境探析——宁波市江东区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经验研究》,《农村经济》第4期。

徐增阳、杨翠萍,2010,《合并抑或分离: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3期。

李增元、葛云霞,2014,《集体产权与封闭乡村社会结构:社会流动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基于温州的调查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董江爱、张毅,2016,《集体产权与制度治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治理之道》,《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方志权,201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第7期。

杨亚,2016,《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思考——以四川省为例》,《农村经济》第2期。

张建、诸培新、王敏,2015,《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梁燕雯,2008,《城郊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缺陷及创新思路》,《城市发展研究》第3期。

粘凌燕,2014,《城郊居民区集体经济改制公司运行对策研究》,《湖南社会科学》第2期。

冯卓、詹琳,2014,《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第2期。

志新,2006,《城市化中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江苏无锡为个案》,《求索》第5期。

杨新元、孔勇、陈镇,2015,《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紧迫性、主要难点及对策建议——以四川省为例》,《农村经济》第11期。

张红宇,2006,《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四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第7期。

邵彦敏、冯蕾,2014,《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方式创新与机制构建》,《经济纵横》第4期。

温铁军、王平、石嫣,2008,《农村改革中的财产制度变迁——30年3个村庄的案例介绍》,《中国农村经济》第10期。

王敬尧、李晓鹏,2012,《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以温州“三分三改”为蓝本》,《求是学刊》第6期。

马永伟,2013,《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温州的实践》,《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张晖,2015,《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与反思》,《中州学刊》第5期。

刘水长,2000,《发达地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营运、监督体系和机制》,《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王志刚、樊林峰、丁孟,201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模式探析——来自鲁东地区的案例调查》,《江汉论坛》第1期。

李宽、熊万胜,2015,《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何以稳妥进行——以上海松江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苑鹏、刘同山,2016,《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政策建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10期。

杨宏翔、王槐生、杨继友,2005,《现代产权制度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理论探讨》第1期。

刘笑萍,2005,《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制度创新路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

郑有贵,2003,《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是否冠名合作社——以福建省仙游县农村经济合作社为例》,《管理世界》第5期。

黄延信,2015,《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农村工作通讯》第9期。

田代贵、陈悦,2012,《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改革的总体框架:一个直辖市例证》,《改革》第7期。

郭庆海,2015,《当前农村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当代经济研究》第2期。

佚名,2013,《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

刘荣材,2007,《关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第1期。

王环,2005,《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农业经济问题》第7期。

徐莉、车茂娟,2005,《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统计与决策》第2期。

杨振强、杨秋宝,2016,《从农业生产效率角度探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学术论坛》第1期。

胡细英,2009,《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培育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基于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第8期。

曲福田、田光明,2011,《城乡统筹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世界》第6期。

郭晓鸣,2011,《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求、困境与发展态势》,《中国农村经济》第4期。

许经勇,2008,《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形成有利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土地产权制度》,《经济学动态》第7期。

刘辉、曾福生,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的思考》,《农村经济》第7期。

刘俊杰、张龙耀、王梦珺等,2015,《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来自山东枣庄的初步证据》,《农业经济问题》第6期。

徐建春、李翠珍,2013,《浙江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和探索》,《中国土地科学》第5期。

叶兴庆,2015,《集体所有制下农用地的产权重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2期。

袁方成,2013,《治理集体产权: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政府与农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2008,《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农村经济管理》第10期。

赵佳荣,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重绩效”评价模式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第2期。

罗颖玲、李晓、杜兴端,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农村经济》第2期。

任重、侯跃亮、王术科、薛兴利,2015,《烟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山东省15个样本社的调查分析》,《农业经济与管理》第4期。

张俊、章胜勇,2002,《合作社营运绩效评价及验证——基于专家、管理者和社员三方视角的对比分析》,《经济学家》第9期。

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200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

邵科、郭红东、黄祖辉,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绩效的感知测量方法》,《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第1期。

李道和、陈江华,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分析——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农业技术经济》第12期。

李双元,2015,《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基于青海牧区55家合作社的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8期。

姜明伦、李红,2015,《合作社成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国农民合作社》第6期。

徐旭初、吴彬,2010,《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5期。

侯杰泰,2004,《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

林海英,2015,《基于DEA的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绩效评价》,《物流科技》第3期。

黄祖辉、邵科,2010,《基于产品特性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分析》,《学术交流》第7期。

杨军,2014,《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差异分析——基于广东、安徽148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刘小童、李录堂、张然、赵晓罡,2013,《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治理与合作社经营绩效关系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贵州社会科学》第12期。

刘滨、陈池波、杜辉,2009,《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度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江西省22个样本合作社的数据》,《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

董晓波,2010,《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管团队集体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第8期。

崔宝玉、谢煜,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双重控制”机制及其治理效应》,《农业经济问题》第6期。

胡平波,2013,《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合作行为激励分析——基于正式制度与声誉制度的协同治理关系》,《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

高建中、袁航、李延荣,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发展程度及影响因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期。

Vitaliano P. 1983. “Cooperative Enterprise: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Basis for Analyzing a Complex Institution.” 65.

Nilsson,Jerker. 2001.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for Cooperative Firms.” 17.

Bollen K. A.,Long J. S. 1993.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Newbury Park.CA:Sage.

Cook,Michael L. “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 77.

Gilford J. P. 1954. “Psychometric Methods.” New York:McGraw Hill.

吴彬、徐旭初,2009,《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及其机制》,《农村经济》第3期。

柏振忠、李亮,2017,《武陵山片区农民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刘俊文,2017,《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山东、贵州两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

张琛、高强,2017,《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脱贫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邵科、于占海,2017,《农民合作社在促进产业精准脱贫中的功能机理、面临问题与政策建议》,《农村经济》第7期。

蔡荣,2011,《“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徐旭初、吴彬、应丽,201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王真,2016,《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社员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6期。

何国平、刘殿国,2016,《产品差异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增收绩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苏群、陈杰,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稻农增收效果分析——以江苏省海安县水稻合作社为例》,《农业技术经济》第8期。

张晋华、冯开文、黄英伟,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

蒋辉、刘兆阳,2016,《农户异质性对贫困地区特色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微观农户数据的检验》,《贵州社会科学》第8期。

李双元,2105,《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基于青海牧区55家合作社的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8期。

赵晓峰、邢成举,2016,《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农业经济问题》第4期。

阿马蒂亚·森,2001,《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商务印书馆。

黄胜忠、林坚、徐旭初,2008,《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

张超,2016,《合作社公共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的调查》,《财贸研究》第3期。

徐旭初,2009,《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验证》,《农业技术经济》第4期。

王图展,2016,《农民合作社议价权、自生能力与成员经济绩效——基于381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娄锋、程士国、樊启,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及绩效影响因素》,《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郑少红、刘淑枝,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绩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技术经济》第9期。

庄龙玉、简小鹰、龚春明,2011,《参与和自治:美国农业合作社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第8期。

高俊岭、喻述武、李玫,2006,《美国蓝多湖公司借品牌造势》,《饲料广角》第2期。

新谷合作社官方网站公司介绍[EB/OL]:http://www.chsinc.com/our-company/about-us。

2016年CHS实际情况手册[EB/OL]:http://www.chsinc.com/~/media/chs%20inc/files/pdfs/our%20company/chsfactflyer.ashx?la=en。

CHS成员政策[EB/OL]:http://www.chsinc.com/~/media/chs%20inc/files/pdfs/our%20company/chs-membership-policy.ashx?la=en。

2017年CHS年度报告[EB/OL]:http://www.chsinc.com/~/media/chs%20inc/micro%20sites/2017%20annual%20meeting/60553_chs_2017_annual_report_final.ashx?la=en。

2017年SEC CHS 10K表格[EB/OL]: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823277/000082327717000053/0000823277-17-000053-index.htm。

李先德、孙致陆,2014,《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农业经济与管理》第2期。

索地雅集团官方网站[EB/OL]:https://www.sodiaal.fr/SodiaalFR//index.aspx?site=SODFR&lang=CN

2016年度索地雅集团业务报告[EB/OL]:https://www.producteursdelaitsodiaal.fr/sodiaal/CMS/FLASHS/LIGHT_RA_2017chinois_BD/pubData/mobile/index.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