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2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图书

Development Report on the Cause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China (2022)

SSAPID:101-6602-8161-86
ISBN:978-7-5228-1062-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残疾人就业”为主题,对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书中 “总报告”回顾了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就业支持、就业形态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残疾人就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报告”对残疾人就业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就业模式、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进行深入讨论;“专题篇”围绕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背景和零工经济新形态四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案例篇”介绍了上海市、南京市、厦门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发展的区域经验;“附录”整理了2021年残疾人事业统计表。

相关信息

丛书名:残疾人蓝皮书
编 辑:路红;张真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凌亢、白先春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凌亢主编《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凌亢主编《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凌亢主编《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凌亢主编《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凌亢、白先春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凌亢主编《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赖德胜、李长安、张琪主编《中国就业70年(1949—2019)》,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

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编《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程淑窈:《论罗尔斯“无知之幕”》,《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9~22页。

程子非:《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启示》,《中国民政》2020年第13期,第51~53页。

冯敏良、高扬:《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转向探析》,《残疾人研究》2017年第2期,第49~54页。

冯倩:《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第52~55页。

伏干:《社会排斥的内涵:缘起、演进与新路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109~119页。

付鹏伟、葛忠明:《残疾人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残疾人研究》2022年第2期,第22~32页。

兰小欢:《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李静:《从生活救助到就业支持——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福利的实现路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67~72页。

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效果评估——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证据》,《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2期,第68~77页。

刘婧娇、王笑啸、郭琦:《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1921—2021》,《残疾人研究》2021年第4期,第3~14页。

马歇尔、吉登斯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同春芬、夏亦煊:《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研究综述》,《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年第8期,第39~44页。

王磊:《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国家:发展型社会政策生成机理及其运行逻辑》,《东岳论丛》2020年第3期,第57~65页。

周进萍:《新时代残疾人就业服务精准供给的路径研究》,《残疾人研究》2019年第3期,第56~62页。

朱健刚、严国威:《从庇护性就业到支持性就业——对广东省残疾人工作整合型社会企业的多个案研究》,《残疾人研究》2019年第1期,第48~57页。

符大伟:《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市康园工疗服务机构为例》,《残疾人研究》2015年第3期。

符丹萍、李晓光:《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第7期。

高圆圆:《从扶持安置到能力开发:残疾人就业保障转型研究》,《西部论坛》2017年第3期。

赖德胜:《高质量就业的逻辑》,《劳动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赖德胜、廖娟、刘伟:《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向游芳:《中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年第5期。

肖巍:《灵活就业、新型劳动关系与提高可雇佣能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尚珂、梁土坤:《我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2期。

周沛:《社会投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的逻辑与效用》,《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2期。

赖德胜、李长安、孟大虎等:《2013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残疾人就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廖娟:《残疾人贫困与教育就业问题研究》,华夏出版社,2018。

尚珂、梁土坤:《新形势下的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谢琼主编《国际视角下的残疾人事业》,人民出版社,2013。

Daron Acemoglu and Pascual Restrepo,“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Factor Shares,and Employ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018):1488-1542.

David H.Autor,“Why Are There Still So Many Jobs?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Workplace Autom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2015):3-30.

Friedman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ability Prejudice and Disability Employment Rates,” Work 3(2020):591-598.

Marno R. and Rantoa L.,“Models of Disability:A Brief Overview,” HTS Teologiese Studies 1(2018):e1-e8.

Mason Ameri,Lisa Schur,Meera Adya,F.Scott Bentley,Patrick McKay,and Douglas Kruse,“The Disability Employment Puzzle:A Field Experiment on Employer Hiring Behavior,” ILR Review 2(2018):329-364.

陈瑞英、王光净:《残疾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推进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23期。

邓鹏、申仁洪:《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践理路70年(1951—2021)——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绥化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范莉莉、方仪:《残疾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6期。

方仪、许巧仙:《发达国家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24期。

华兴夏、黄璐娅、侯雨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创新研究》,《职教通讯》2020年第11期。

李雯钰、罗筑华:《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透视、逻辑探寻与改进空间》,《残疾人研究》2022年第2期。

孙会、张金福:《政策过程视域下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建构、困境与优化》,《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9期。

闫广芬、姜琨、范秋艳:《基于COMET模型的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6期。

杨克瑞:《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与创新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4期。

何侃:《中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7。

何盛明主编《财经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王豪:《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民政部法制办公室编著《残疾人就业条例释义》,华夏出版社出版,2007。

高晓平、牟民生、周沛:《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卷一),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高晓平、牟民生、周沛:《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卷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凌亢、白先春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 2006—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凌亢主编《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编《江苏省残疾人状况分析和事业发展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编著《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概论——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培训读本》,华夏出版社,2017。

《中国残疾人事业重要文件选编:1978—2018》编辑组编《中国残疾人事业重要文件选编:1978—2018》,华夏出版社,2018。

安炳辉:《信息社会下残疾人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21。

冯敏良、高扬:《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转向探析》,《残疾人研究》2017年第2期。

何勤、杨宜勇、程雅馨、杨泽坤:《共享经济下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者就业选择影响因素差异研究——以“微工网”为案例》,《宏观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

胡放之、邵继红:《推动零工经济发展 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理论月刊》2020年第10期。

蒋越:《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跨界能力培养:意义、困境及路径》,《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5期。

焦若水、李国权:《近十年来残疾人就业研究的热点、前沿与展望》,《江汉学术》2021年第5期。

康丽、张新月:《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人口与社会》2022年第2期。

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人口与经济》2008年第6期。

潘旦:《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王宁:《零工经济的性质、问题与就业潜力》,《人民论坛》2020年第21期。

谢富胜、吴越:《零工经济是一种劳资双赢的新型用工关系吗》,《经济学家》2019年第6期。

徐倩:《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现状、困境与优化》,《残疾人研究》2015年第3期。

杨滨伊、孟泉:《多样选择与灵活的两面性:零工经济研究中的争论与悖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年第3期。

郑祁、张书琬、杨伟国:《零工经济中个体就业动机探析——以北京市外卖骑手为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Sarah Parker Harris,Majia Renko,and Kate Caldwell,“Accessi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Perspective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Key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38(2013):35-48.

Gretchen M.Spreitzer,Lindsey Cameron,and Lyndon Carrett,“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Two Images of the New World of Work,”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2017):473-499.

陈军:《“爱心屋”情暖残疾人——厦门市安置残疾人就业“爱心屋”项目试点成亮点》,《中国就业》2021年第8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政府网,2021年10月29日,http://www.gov.cn/guoqing/2021-10/29/content_5647618.htm。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构建新发展格局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专题解读》,华夏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