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12

全球化语境中的莫言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Mo Ya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SAPID:101-6588-8596-05
ISBN:978-7-5201-0351-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观探讨莫言小说全球化发展的著作,主线为莫言对域外文学优秀成果的借鉴、坚持自主创新和个性化发展、域外译介与传播。本书突破了莫言研究的传统范式,亦不回避批评界针对莫言的不同观点,坚持以事实说话,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博士生和普通读者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作 者: 胡铁生
编 辑:高雁;于晶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文学理论

 摘要

 后记

 附录二 莫言获奖概览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全球化与莫言获奖的是非曲直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莫言

   一 全球化与中国文学境况

   二 全球化语境中的莫言文学现象

  第二节 莫言获奖的文化意义

   一 文化强国与文学价值的增值

   二 改革开放时期莫言的文学创作

   三 莫言小说的文学话语权形成机制

   四 文学地理与莫言的人文关照

  第三节 莫言获奖引发的争议

   一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负面评价

   二 影响论视域下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章 域外文学对莫言的影响

  第一节 莫言对域外文学思潮的接受

   一 域外文学思潮对莫言的影响

   二 文学思潮杂糅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域外文学地理与“高密东北乡”

   一 域外文学地理对莫言的影响

   二 莫言文学地理的建构

  第三节 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

   一 域外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

   二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之路

  第四节 域外影响与本土资源

   一 莫言小说创作的域外影响因素

   二 本土资源与中国故事

 第三章 莫言小说的自主创新

  第一节 对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的关注

   一 文学价值的多重性

   二 莫言小说的价值增值

  第二节 莫言小说对人关注的独特视角

   一 莫言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原则

   二 哲学思潮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三 莫言小说对人关注的独特方式

  第三节 新时期战争小说书写的创新

   一 战争小说书写困境与莫言的自主创新

   二 战争小说对人性扭曲及变异的探索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一 文学思潮的演进与莫言的处境

   二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莫言的现实主义“回归”

 第四章 莫言小说的域外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 莫言小说域外译介与传播

   一 域外对莫言小说的译介

   二 莫言小说在域外的传播

  第二节 莫言小说在域外的接受与研究

   一 域外对莫言小说的普遍接受

   二 莫言小说在域外的学术研究

  第三节 莫言获奖与文学的文化软实力

   一 文学的文化软实力

   二 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话语权意义

   三 文化软实力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意义

 结论

 附录一 莫言作品概览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尽管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莫言借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积极投身到全球化的浪潮中,通过域外输入、自主创新、域外输出三个环节,其作品被域外读者和学术界广为接受。文学全球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一样,是当前中国文学界所面临的大环境,而非选择。莫言小说的成功是中国文学参与全球化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例证。莫言在整合域外文学各种思潮及流派的基础上,勇于借鉴域外文学的优秀成果,挖掘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资源,讲述中国故事,写出中国气派,在坚持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了独特的小说叙事模式。莫言小说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以及历史问题的探讨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文学对人关注方面,莫言通过其文学地理“高密东北乡”及后来的城市系列小说,建立起“好人—坏人—自己”的独特人物形象塑造原则并以此揭示出人性的弱点,表现出莫言博大的人文情愫;在战争小说书写方面,莫言摒弃创作老路,重在揭示战争对人的灵魂扭曲和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开了未曾参加过战争的作家却创作出如《红高粱》这样红遍全球的战争题材佳作的先河。莫言小说的巨大成功用事实回应了当前学术界“文学已死”的论争。莫言小说成功的文学个案表明,中国当代文学若想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更大的影响,不仅需要借鉴域外文学创作的经验,创作出具有自主创新性的文学力作,而且需要通过译介渠道将作品输出到域外并使其在域外被广为接受。唯有如此,中国文学才能在异质文化的交流中取得更大的话语权,为文化强国战略发挥应有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国内外对莫言的负面评价或恶意攻击,不仅不能损害莫言的形象,反而从逆向角度进一步印证了莫言在文学界的伟大及其小说中传导出的文学话语权意义。

〔法〕阿勒克西·德·托克维尔:《民主在美国》,秦修明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程光泉主编《全球化理论谱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程光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美〕德莱赛:《嘉莉妹妹》(全译本),裘柱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

都梁:《亮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

高清海:《人就是“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漓江出版社,1999。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胡铁生:《美国文学论稿》,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胡铁生、李允成:《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胡铁生、孙萍:《博士生英语翻译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美〕贾可·辛提卡:《维特根斯坦》,方旭东译,中华书局,2002。

贾文丰:《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百影》,珠海出版社,2002。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等:《番石榴飘香》,林一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张蕾芳译,译林出版社,2010。

兰守亭:《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概观》,学林出版社,2006。

李德纯:《战后日本文学史论》,译林出版社,2010。

李文俊编《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李文俊编《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刘硕良主编《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论》,漓江出版社,2013。

柳明久主编《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陆贵山:《人论与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2。

鲁迅:《鲁迅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美〕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美国文学思想史》,房炜、孟昭庆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英〕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3。

〔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张志伟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6。

〔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公羊的节日》,赵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

莫言:《白狗秋千架》(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丰乳肥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红高粱家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红树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欢乐》(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酒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食草家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十三步》,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四十一炮》,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檀香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莫言:《我们的荆轲》,新世界出版社,2012。

莫言:《与大师约会》(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潘一禾:《西方文学中的政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英〕乔治·奥威尔:《政治与文学》,李存捧译,译林出版社,2011。

〔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美〕萨克文·伯科维奇主编《剑桥美国文学史》(第六卷),张宏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宋学智:《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美〕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孙鼎国、李中华主编《人学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孙坤荣等:《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小说选》(上),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覃召文、刘晟:《中国文学的政治情结》,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英〕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

〔美〕W.考夫曼编《存在主义》,陈鼓应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

〔瑞典〕万之:《诺贝尔文学奖传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王春荣、吴玉杰主编《文学史话语权威的确立与发展》,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王蒙:《王蒙说》,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

肖明翰:《英语文学传统之形成:中世纪英语文学研究》(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许钧、宋学智:《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

严平编《全球化与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美〕约翰·克劳·兰色姆:《新批评》,王腊定、张哲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曾繁仁:《转型期的中国美学》,商务印书馆,2007。

〔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王逢振、陈永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张隆溪:《比较文学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张树武、胡铁生、李朝主编《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张树武、胡铁生、于晓辉主编《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赵德明:《巴尔加斯·略萨传》,新世界出版社,2005。

赵乐甡、车成安、王林主编《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

〔日〕中村雄二郎:《日本文化的罪与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

曹文刚:《莫言作品的海外译介与接受》,《语文学刊》2015年第4期。

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寻根”小说》,《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陈众议:《保守的经典经典的保守——再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5期。

崔桂武:《生命哲学上的突破——论莫言小说中对人的兽性描写》,《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戴铮:《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东方早报》2008年3月31日。

杜庆龙:《诺奖前莫言作品在日韩的译介及影响》,《华文文学》2015年第3期。

〔越〕范文明:《莫言作品在越南的翻译与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美〕葛浩文:《我行我素:葛浩文与浩文葛》,史国强译,《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1期。

关晶:《“此在的世界是共同的世界”——〈最后一块清净地〉中现代性的危机与出路问题刍议》,《名作欣赏》2012年第3期。

关晶:《〈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3期。

关晶、宋学清:《文学想象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论中的悖反性存在》,《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4期。

郭景红:《中国当代文学何以在俄罗斯持续走红》,《国际汉学》2014年第2期。

韩松:《地域文化的深层追寻及多重构建——解读薇拉·凯瑟小说中的内嵌故事》,《作家》2013年第14期。

韩松:《论〈教授的房子〉中的现代地域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9期。

侯海荣、孙海龙:《民族精神彰显与正能量传递——“〈闯关东〉精神”现实意义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胡贝克:《〈典型的美国佬〉多元文化探析》,《芒种》2012年第12期。

胡贝克:《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特征及其时代演进》,《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胡贝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职业身份演进》,《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胡贝克:《人生价值观的追求与失落——以奥尼尔的悲剧〈长日入夜行〉为例》,《戏剧文学》2013年第6期。

〔越〕胡士协:《中国文学2000年》,《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胡铁生:《对全球化的悖论及中国发展的再思考》,《东岳论丛》2004年第6期。

胡铁生:《论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胡铁生:《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美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胡铁生:《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胡铁生:《文学如何应对后现代主义来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15日,第1版。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以文学意识形态功能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为分析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2。

胡铁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以国际互信和反腐倡廉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胡铁生、韩松:《论全球化语境下美国戏剧文学的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胡铁生、蒋帅:《莫言对域外元小说的借鉴与创新——以〈酒国〉为例》,《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4期。

胡铁生、綦天柱:《基督教文化在明清的境遇及文化的相互影响》,《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8期。

胡铁生、孙宇:《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是非曲直》,《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8期。

胡铁生、夏文静:《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求是学刊》2014年第1期。

胡铁生、夏文静:《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为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2期。

胡铁生、夏文静:《论文学的政治性批评》,《学术研究》2013年第9期。

胡铁生、张凌坤、赵远:《语言转向中的话语意义及其权力》,《外语教学》2016年第3期。

胡铁生、张晓敏:《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胡铁生、张小平:《社会存在与人的欲望追求——论德莱塞笔下嘉莉欲望追求的价值取向》,《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胡铁生、周光辉:《论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意蕴》,《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

胡铁生、周光辉:《论文学与政治的意蕴交映——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感思》,《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胡铁生、周光辉:《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政治使命——莫言小说的文化软实力研究》,《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3期。

黄俊祥:《简论〈百年孤独〉的跨文化风骨》,《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

黄晓珊:《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教科文汇》2014年12月(中)。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外国文学动态》1982年第12期。

金克木:《文学的地域学研究设想》,《读书》1986年第4期。

康林:《莫言与川端康成——以小说〈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3期。

兰立亮:《试论大江健三郎小说〈饲育〉的儿童叙事》,《日本研究》2009年第4期。

雷恩海、陆双祖:《文化共同体视阈下唐初文学理想的建构》,《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李赋宁:《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外国文学》1998年第6期。

李桂玲:《莫言文学年谱》,《东吴学术》2014年第1~3期。

李陀:《现代小说的意象》,《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1期。

吕梦盼:《莫言文学在美媒介镜像解构——基于美国权威报纸对莫言获奖报道的研究》,《学术百家》2013年第6期。

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

莫言:《我变成了小说的奴隶》,《文学报》2003年3月23日。

莫言等:《几位年青军人的文学思考》,《文学评论》1986年第2期。

莫言、〔日〕藤井省三:《压抑下的魔幻现实特集:中国当代文学的旗手连续访谈》,《华文文学》2015年第3期。

宁明:《莫言海外研究述评》,《东岳论丛》2012年第6期。

〔越〕潘文阁:《20世纪末中国小说》,《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彭彩云:《论〈百年孤独〉的民族寓言》,《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6期。

〔韩〕朴明爱:《扎根异土的异邦人——莫言作品在韩国》,《作家》2013年第3期。

綦天柱、胡铁生:《文学疆界中的社会变迁与人的心理结构——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和莫言的文学疆界为例》,《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8期。

商亮、夏文静:《虚构与象征的典范:〈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兼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邵璐:《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中国翻译》2013年第3期。

沈杏培:《童眸里的世界:别有洞天的文学空间——论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独特价值》,《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舒晋瑜:《十问吉田富夫》,《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30日。

孙强:《汉语国际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途径》,《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涂朝莲:《魔幻现实主义与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为个案研究》,《求索》2005年第6期。

王晶芝、杨忠:《隐喻在政治新闻语篇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王蒙:《〈冬雨〉后记》,《读书》1980年第7期。

王萍:《中国文化元素与欧美文学的接受——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王玉:《地方治理视域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研究》,《学术交流》2013年第5期。

〔德〕魏格林:《沟通和对话——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与莫言在慕尼黑的一次会面》,《上海文学》2010年第3期。

翁家慧:《大江健三郎北京大学演讲会综述》,《外国文学》2009年第1期。

肖进:《莫言在中东欧的译介、传播与接受》,《华文文学》2015年第1期。

徐爱芳:《传播学视角下贾平凹、莫言小说海外传播对比分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第1期。

徐刚、胡铁生:《美国迪士尼动画影像中的后殖民意识:解析〈风中奇缘〉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电影文学》2013年第17期。

徐刚、胡铁生:《美国华裔文学“荒原叙事”的当代发展——以〈第五和平书〉和〈拯救溺水鱼〉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15第1期。

杨亮:《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制度有效性获得的增量因素》,《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姚继中、周琳琳:《大江健三郎与莫言文学之比较研究:全球地域化语境下的心灵对话》,《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于进江译《我的文学之路:大江健三郎访谈录》,《小说评论》1995年第2期。

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曾利君:《新时期文学魔幻写作的两大本土化策略》,《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

张广达:《王国维的西学和国学》,《中国学术》2003年第4期。

张国华:《大江健三郎与莫言童年故乡印象书写的对比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张清华:《叙述的极限:论莫言》,《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2期。

张群:《历史的民间化叙述:读莫言的〈檀香刑〉》,《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赵丽萍、董国俊:《从颁奖辞看成莫言小说的域外接受》,《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钟志清:《奥兹与莫言对谈(节选)》,《南方周末》2007年9月5日。

周琳玉:《从〈百年孤独〉看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对莫言的影响》,《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周新凯、高方:《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与解读:基于法国主流媒体对莫言的评价》,《小说评论》2013年第2期。

朱芳:《莫言在日本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4期。

〔日〕大江健三郎:《饲育》,沈国威译,载《死者的奢华》,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日〕大江健三郎、莫言:《文学应该给人光明》,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日〕大江健三郎、莫言:《寻找红高粱的故乡——大江健三郎与莫言的对话》,载莫言《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高兴:《黑色,阴影,模糊的界限》,载刘硕良主编《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论》(下),漓江出版社,201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本书编号组编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

刘再复:《“现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疯狂病——〈酒国〉、〈受活〉、〈兄弟〉三部小说的批判指向》,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美〕罗伯特·潘·沃伦:《威廉·福克纳》,俞石文译,载李文俊编《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莫言:《翱翔》,载《姑妈的宝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白狗秋千架》,载《姑妈的宝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春夜雨霏霏》,载《姑妈的宝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奖词及获奖演说》,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莫言:《短篇小说全集前言》,载《与大师约会》,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福克纳大叔,你好吗?——在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的演讲》,载《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莫言:《故乡往事》,载《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代序言》,载《酒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载《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莫言:《酒后絮语——代后记》,载《酒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恐惧与希望》,载《用耳朵阅读》,作家出版社,2012。

莫言:《漫谈当代文学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载《写给父亲的信》,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莫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载《莫言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三岛由纪夫猜想》,载《莫言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神秘的日本与我的文学历程:在日本驹泽大学的即席演讲》,载《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莫言:《说说福克纳这个老头儿》,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莫言:《诉说就是一切》,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莫言:《铁孩》,载《姑妈的宝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童年读书》,载《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载《莫言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我漫长的文学梦》,载《我的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莫言:《我为什么要写〈红高粱〉家族》,载《莫言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新版后记》,载《天堂蒜薹之歌》,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序言》,载《怀抱鲜花的女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影响的焦虑》,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莫言:《幽默与趣味》,载《怀抱鲜花的女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在路上寻找故乡》(代序),载《藏宝图》,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莫言:《战友重逢》,载《怀抱鲜花的女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莫言:《战争文学断想》,载《写给父亲的信》,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莫言、〔日〕大江健三郎、张艺谋:《选择的艺术》,载张清华、曹霞编《看莫言——朋友、专家、同行眼中的诺奖得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莫言、李敬泽:《向中国古典小说致敬》,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美〕琼·斯坦因:《福克纳访问记》,王义国译,载李文俊主编《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法〕让-保罗·萨特:《〈喧嚣与骚动〉: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俞石文译,《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铁凝、〔日〕大江健三郎、莫言:《中日作家鼎谈》,载林建法主编《说莫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2010。

〔美〕瓦尔特·考夫曼:《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态度》,胡铁生译,载汪民安、陈永国编《尼采的幽灵——西方后现代语境中的尼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美〕威廉·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张子清译,载李文俊编选《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译介的优势》,载会议论文集《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袁莉:《从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谈中国文学的西方式生存》,载《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美〕詹姆斯·戴维斯·亨特、〔美〕乔舒亚·耶茨:《全球化的先锋队》(美国全球化者的世界),载〔美〕塞缪尔·享廷顿、〔美〕彼得·伯杰主编《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康敬贻、林振熙、柯雄译,新华出版社,2004。

Ahl Nils C.,“Mo Yan:‘Le Nobel pour ‘celui qui ne parle pas’,” Le Monde,15.10.2012.

Annette T.Rubinstein,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we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

Antony Flew,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Ideas and Argument from Plato to Sartre(New York:The Bobbs-Merrill Company,Inc.,1971).

Bruce A.Ronda,The Discourse of American Literature:Culture and Expression from Colonization to Present(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

Charles R.Anderson,American Literary Masters·Volume Two(New York·Chicago·San Francisco·Toronto: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65).

Davis Robert Con,ed.,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Modernism through Post-Structuralism(New York & London:Longman Inc.,1986).

Dutrait No?l.,“Mo Yan est un ogre!” Le Nouvel Obervateur,11.10.2012.

Edgar V.Roberts & Henry E.Jacobs,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 to Reading and Wring(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86).

Edwin Morgan trans.,Beowulf:A Verse Translation into Modern English(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52).

Emory Elliott,ed.,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

Encyclopedia Britannica,Inc.,ed.,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Ewan Fernie,“Shakespeare and the Prospect of Presentism,” in Peter Holland,ed.,Shakespeare Survey(5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F.de.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Roy Harris tra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James Seaton,Cultural Conservatism,Political Liberalism:From Criticism to Cultural Studies(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

John Peck & Martin Coyle,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0).

Joseph Heller,Catch-22(New York: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s,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Inc.,1961).

Mary Rohrberger,Story to Anti-Story(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9).

M.H.Abrams,“The Deconstructive Angel,” in Robert Con Davis,ed.,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Modernism through Post-Structuralism(New York & London:Longman Inc.,1986).

M.H.Abrams,The Mirror and the Lamp: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London·Oxford·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3).

Nobel Prize Org,“Alfred Nobel’s Will,” The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Nobel Prize,2016.08.29,http:// www.nobelprize.org/alfred_nobel/.

Richard Gray,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4).

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Sheridan Baker,The Practical Stylist(New York:Thomas Y.Crowell Company,1969).

The Bible Societies,The Bible(Authorized Version)(Stonehill Green:Bible Society Publishing,1985).

The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Nobel Prize.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

Thomas Jefferson,“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Ronald Gottesman,et al.ed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London:W·W·Norton & Company,1980).

William A.Heffernan,Mark Johnston & Frank Hodgins,Literature:Art and Artifact(San Diego·New York·Chicago·Austin·London Sydney·Tokyo·Toronto: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1987).

William E.Cain,The Crisis in Criticism:Theory,Literature,and Reform in English Studies(Baltimore &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

William Gass,“In the Heart of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in Mary Rohrberger,ed.,Story to Anti-Story(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9).

Yue Daiyun,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hina:Overseas Lectures by Yue Daiyun(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Admin:《翻译家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比原著写得更好?》,爱英语吧,2011年11月6日,http://www.2abc8.com/new/34161/ index.html。

《背景资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网易,2009年10月20日,http://book.163.com /09/1020/17/ 5M38F 98500923RGI.html。

柴爱新、白春阳:《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与推广非常重要》,中国新闻网,2012年2月22日,http://www.chinanews. com/cul/2012/10-22/4266560.shtml.

陈冲:《批评界缺乏对莫言文本的专业分析》,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net.cn/Article.aspx?id=73430。

陈树义:《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激烈争议》,新浪博客,2012年10月12日,http://blog.sina.com.cn/s/ blog_ 494c04040102e181.html。

大卫的李译《葛浩文,那个翻译莫言的犹太人》,译言网,2012年12月12日,http://select.yeeyan.org/view/217103/ 337942。

封秋昌:《人性战胜兽性的艰难历程——评莫言的〈红蝗〉》,新浪博客,2011年1月25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b2f53220100oudn.html。

〔德〕顾彬:《中国小说缺少集中描写中国人心理》,乐然译,凤凰财经网,2012年10月26日,http://finance.ifeng.com/ news/people/20121026/7211933.shtml。

郭英剑:《莫言:魔幻现实主义,还是其他》,中国作家网,2012年12月21日,http://www.Chinawriter.com。

〔美〕何清涟:《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是是非非》,http://www. hxzq.net/aspshow/showarticle.asp?id=7780。

江烈农:《从翻译角度浅议:莫言到底是不是“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译言网,2012年10月14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45405/324909。

李叶:《文学评论家:莫言得诺奖翻译功不可没》,人民网,2012年10月11日,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1011 /c1008-19235129.html。

梁小岛:《莫言作品在国外》,香港文汇报网站,2012年10月15日,http://paper.wenweipo.com。

〔美〕林培瑞:《莫言不是一个顶尖的作家》,好搜网,2012-12-11,http:// www.xicinet/d180152465.htm。

林少华:《村上春树也好莫言也罢孤独始终如影随形》,中青网,2014年5月13日,http://cul.qq.com/ 20140513/018159.htm。

刘淼:《莫言不是好榜样》,泡网俱乐部,2012年11月8日,http://yydg.Paowang.net/2012-11-08/7896.html。

刘水:《莫言:文学与体制的双生子》,新浪博客,2012年10月27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03900102e7 mm.html。

刘仲华:《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我个人而非一个国家》,腾讯网,2012年12月7日,http://news.qq.com/a/20121207/ 000097.htm。

卢茂君:《莫言作品在日本》,中国作家网,2012年11月14日,http://www.chinawriter.com.cn。

Lynnwong513译《葛浩文:翻译莫言作品的犹太籍翻译家》,译言网,2013年1月19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 365050/ 344701。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马尔克斯论海明威:他是对我写作技巧影响最大的人》,原文1981年7月26日发表于《纽约时报》,大家之家网,2015年1月22日,http:// www.djxhj.com/Item /23019.aspx。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名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经典语录》,后励志网,2014年4月18日,http://www.201980.com/juzi/yulu /2699.html。

〔德〕马丁·瓦尔泽:《小说是为当代现实撰写历史》,搜狐读书网,2009年12月17日,http://book.sohu.com/20091217/ n2690 22322.shtml。

马凡驼:《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还是“模仿现实主义”?》,中华论坛网,2012年12月12日,http://club.china.com/data/ thread/1011/2752/02/ 70/5_1.html。

《名扬海外的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高校之窗,2017年8月7日,http://www.gx211.com/ news/201487/n7164207226.html。

莫言:《2009年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共识网,2012年10月15日,http://www.21ccom.net/articles/ sxwh/ ddwx/2012/1015/69087.html。

莫言:《讲故事的人》,新浪文化网,2012年12月8日,http://book.sina.com.cn/cul/c/2012-12-08/ 0110 378185.shtml。

莫言:《我的文学是在河北起步的》,大洋网,2012年10月12日,http://news.dayoo.com/china/57400/201210/12/47400_ 109370233.htm。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多重意义》,人民网,2012年10月12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1012/c22 219-19245508.html。

彭剑责编《莫言获诺贝尔奖的重要推手—记瑞典翻译家陈安娜》,光明网,2013年9月6日,http://world.gmw.cn/2013-09/ 06/content_ 8818318.htm。

饶博等:《莫言获奖的海外回声》,新华网,2012年10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10/13/c_131903844.htm.

〔越〕阮克批:《〈丰乳肥臀〉和〈檀香刑〉的艺术世界》,转引自中国文学网,2016年1月28日,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 =33785。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本质》,可可文艺网,2013年6月1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9f21b0101ccy9.html。

上官云编辑《莫言作品译者葛浩文:我只译我喜欢的小说》,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10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2-10/5601163.shtml。

〔越〕陶文琉:《以〈丰乳肥臀〉为例论莫言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网,2014年4月16日,http://www.literature.org.cn/ Article.aspx?id=33785。

王觉眠、王路、涂小玲:《解读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联》,新浪新闻网,2012年12月5日,http://news.sina.com.cn/o/ 2012-12-05/164125738277.shtml。

王树福:《遥远的与陌生的:俄罗斯人眼中的莫言》,新华网,2013年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3-01/10/ c_124210742_2.htm。

Weizhibai责编《秘鲁作家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8日,http://www.edu.cn/ztwz_8651/ 20101008/ t20101008_526899.shtml。

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2013年4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07/c_115296408.htm。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5月21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21/c10 24-25048153.html。

小青:《莫言的作品缺乏思想深度》,凯迪社区网,2012年10月18日,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 8712395。

徐娉婷:《阿列克西耶维奇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腾讯文化网,2015年10月18日,http://cul.qq.com/a/20151008/058 020.htm。

杨四平:《莫言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原载《澳门理工学报》,2013年,第1期(季刊),新浪博客,2013年4月4日,http://blog. sina.com.cn/s/blog_ 5bbd7dc301016xy9.html。

杨义:《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人民网,2010年3月18日,http://thoery.people.com.cn/GB/11168291.html。

易测预测:《关于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4e002c 450 1014e 2v.html。

轶名:《作家莫言获过的文学奖项》,作文网,2012年10月12日,http://zuowen.juren.com/news/201210/335669.html。

〔美〕张旭东:《莫言更能代表中国文学的生产力》,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sccn.cn/ddzg_ldjs/ddzg_wh/20131030_ 799526.shtml。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全文),财新网,2015年10月29日,http://www.caixin.com/2015-10-29/100867990.html。

中新:《葛浩文译本被赞比原著好》,新华网,2012年11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2-11/03/c_1239090 90.htm。

朱妤微:《尚兰德:一个用相机写诗的人》,杭州网,2005年5月6日,http://www.hangzhou.com.cn/20050101/ca738358.htm。

《作家和翻译谁成就谁?葛浩文译本被赞胜原著》,人民网,2012年11月2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n/ 2012/1102/c172318-19477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