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

犯罪对象论图书

Target of Crime: Debates and Analysis

SSAPID:101-6588-8359-25
ISBN:978-7-5201-1674-9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在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对象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但其实犯罪对象与刑法学理论的许多基础问题有密切的联系。犯罪对象内容的不同界定,直接关系着许多刑法学理论问题的内容设定,也关乎分则罪名的成立与理论自洽。通过法哲学与刑法犯罪理论的深入分析,作者认为,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现象形态,是任何犯罪都应具备的共同要素。并对刑法学界长期认为脱逃罪、偷越国边境罪无犯罪对象,受贿罪以贿赂为对象的认识错误等进行了澄清。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作 者: 李洁
编 辑:关晶焱;赵瑞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出版说明

 序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Abstract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犯罪对象的概念

  第一节 犯罪对象概念辨析

   1.犯罪对象的多种含义

   2.我国犯罪构成的体系性特征

   3.从犯罪构成体系性的特征看犯罪对象的应有意义

  第二节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关系诸观点述评

    (1)传统观点

    (2)本质与现象说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应该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统一性

  第三节 犯罪对象的概念与特征

   (1)犯罪对象的客观性

   (2)犯罪对象的主体选择性

   (3)犯罪对象的多样性

   (4)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中的共同要件要素

 第二章 犯罪对象的内容

  第一节 有关犯罪对象内容的各种观点

   (1)人与物说

   (2)人、物与信息说

   (3)多形态说

  第二节 犯罪对象的具体内容

   1.犯罪对象的人

    (1)单个人如何承担社会关系

    (2)人的集合体如何承担社会关系

   2.犯罪对象的物

    (1)作为犯罪对象的物体

    (2)作为犯罪对象的信息

   3.犯罪对象的特殊表现形式

    (1)犯罪对象是行为人自身的情况

    (2)对犯罪对象影响的特殊形式

 第三章 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行为对象的概念与特征

   (1)从行为构成的角度观察问题

   (2)中性无色的评价特点

   (3)内容上的物质性

   (4)存在范围的特点

  第三节 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1)同出一源

    (2)在内容上部分重合

   2.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作用不同

    (2)与行为的关系不同

    (3)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不同

    (4)法律规定方式不同

 第四章 犯罪对象对若干刑法问题的影响

  第一节 犯罪对象研究对犯罪结果的影响

  第二节 犯罪对象研究对犯罪故意的影响

 第五章 各类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关系选析

  第一节 放火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二节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三节 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1)该罪犯罪形态的确定

   (2)该罪定罪量刑标准的确定

  第四节 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五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六节 脱逃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七节 受贿罪的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第六章 由犯罪对象研究引发的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思考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性特征

   1.将犯罪作为一个整体性行为,从不同意义上划分犯罪成立条件

   2.多次评价的犯罪成立理论体系

   3.体系内部的层次性与各条件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两种犯罪成立条件体系的不同概念体系

   1.德日犯罪成立条件体系中的概念体系

   2.中国犯罪成立条件体系的概念体系

   3.相同或者相似概念的不同内涵

    (1)犯罪构成与构成要件

    (2)刑事责任与责任

    (3)违法性

  第三节 犯罪成立的基本材料及对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思路的思考

   1.刑法的功利性目的与建构材料

   2.刑法的公正性原则与建构材料

   3.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建构基本价值的展开

   4.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性事项

 索引

 致谢

 内容提要

犯罪对象,是刑法基础理论的核心议题,其教义学理论范畴的合理建构事关整个刑法教义学体系的科学化。从早期对苏联的继受,到近期受德日熏陶,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发生了思想史上最为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犯罪对象理论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该过程历经几十载,其间达成了一些理论共识,也存在大量争议,时至今日,学界对于犯罪对象的研究依然热度不减。本书遵循从具体到发散、从理论到运用的体系逻辑,从解构相关概念入手逐次展开:第一、二章是对犯罪对象的本体论研究。内容主要是对犯罪对象的概念和内容作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着重探讨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本书提出了“犯罪客体应是社会关系与其承担者的统一”这一基本立场,并进而把犯罪对象界定为能够表明犯罪客体存在形态的客观事物。简言之,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现象形态。第三章论述与犯罪对象关系极为密切的行为对象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近年来犯罪对象研究的热点,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传统犯罪对象理论的取向:改良还是抛弃。本书指出,行为对象是界定构成要件行为要求的、行为直接指向的具体人或物,是行为的自然性说明;犯罪对象则是界定犯罪行为的社会评价性要素,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四章涉及犯罪对象的研究意义。作为刑法教义学这一内部协调统一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对象的科学理论界定关涉其他许多问题。这里选取犯罪结果和犯罪故意两个视角,验证本书对犯罪对象界定的相关论点,并对传统理论困境作了阐释。第五章选取争议性个罪,对其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的合理界定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关罪名的定罪和量刑难题给出合理的解释论解决方案。本章实际上是继第四章之后,对本书犯罪对象理论观点的进一步阐发。第六章是全书的延伸,由犯罪对象的研究,引发对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思考。在对比德日的阶层犯罪理论和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基础上,本章总结出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一些共通规律,如在目的理性视角下兼顾公正性与功利性。本书认为,只要不影响内容的表达与内部协调,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具体建构逻辑不必强求一致。本书的修订对新近的相关理论观点作了回应,如“废弃犯罪对象概念,使用行为对象概念统领其原初功能”,“废弃行为对象概念,使用直接与间接犯罪对象”等观点。还增加了对共通法安全价值的思考,对犯罪客体要件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重新的检视。相信本书有益的尝试能使犯罪对象的研究持续而深入下去,为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构建本土话语体系增强信心。

1.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6.韩忠谟:《刑法原理》,台湾两利美术印刷有限公司,1958。

7.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8.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人民出版社,1985。

9.张明楷:《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10.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

11.〔苏联〕Φ.B.康斯坦丁诺夫主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论》,欧阳康:《社会认识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14.王作富主编《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5.杨敦先:《廉政建设与刑法功能》,法律出版社,1991。

16.罗大华等:《犯罪心理学入门》,群众出版社,1987。

17.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18.李洁:《犯罪结果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19.陈兴良:《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20.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解说》,中国检查出版社,1997。

21.陈兴良主编《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22.赵秉志、吴振兴主编《刑法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3.〔日〕中山研一:《概说刑法Ⅰ》,日本成文堂,1994。

24.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5.李洁、王志远、王充、王勇:《犯罪构成的解构与结构》,法律出版社,2010。

1.常磊:《犯罪对象概念的批判性考察》,载《法治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4期。

2.许发民、康诚:《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