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64

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图书

Huang Yanpei and the National Political Council

SSAPID:101-6579-5353-27
ISBN:978-7-5097-231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该书稿以中华职教社创始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担任国民参政员期间,在国民参政会历届大会、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历次大会、国民参政会各种组织机构中的言行、境遇、作用、本人的感受以及和其他中间势力参政员围绕国民参政会重大工作进行的政治活动为主线,通过具体考察黄炎培为坚持抗战到底与促进国家政治进步、关注国计民生与推动国家战时建设、努力维护团结与统一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剖析其在国民参政会工作中的历史地位。对不属于国民参政会的工作,但与国民参政会工作联系密切的黄炎培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等内容,本书也有涉及。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凤青
编 辑:潘焕昭;张晓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后记

 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 学术界对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大陆方面

    1.史料与著作

    2.论文

   (二)台湾方面

    1.出版了国民参政会史料

    2.出版了研究国民参政会的专著

    3.一些研究生对国民参政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之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4.一些相关著作对本选题也有涉及

  三 学术界研究之不足与本选题的研究前瞻

   (一)研究之不足

   (二)研究之前瞻

 第一章 黄炎培对救国的探索与国民参政会的成立

  第一节 黄炎培在教育启蒙与政治改造之间的两难选择*

   一 教育启蒙与政治改造同时进行

   二 发展职业教育以救中国

   三 转向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国民参政会的成立

   一 中间势力呼吁民主抗战

   二 国民参政会的筹备及成立

   三 各党派对国民参政会的反应

   四 黄炎培对国民参政会的期望

    1.坚持“抗战第一,胜利第一”,支持国民党政府完成抗战建国的神圣使命

    2.要求各党各派、无党无派共同奋斗,集中全民族力量拥护国民党政府进行抗战

    3.呼吁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改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主政治

    4.真诚拥护国共合作,努力协调国共关系

    5.在外交上,主张联苏亲美

 第二章 争取抗战到底与促进国家政治进步

  第一节 反对汪精卫集团妥协投降

   一 受命起草大会宣言

   二 连署陈嘉庚案反对“言和”

   三 声讨汪精卫投敌叛国的罪行

  第二节 对“五五宪草”的修改意见

   一 主持宪政期成会修改“五五宪草”

   二 参与并发动社会力量修改“五五宪草”

   三 修改“五五宪草”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为保障人民基本权利而努力

   一 呼吁实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二 推动通过改善书报检查制度

   三 要求政府培养法治精神

  第四节 关注地方自治问题

   一 响应新县制的推行

   二 呼吁设立县各级民意机关

 第三章 关注国计民生与国家战时建设

  第一节 继续从事职业教育

   一 呼吁培养各类职业人才

   二 关心青年学子

  第二节 关心下层民众

   一 提出珍惜民众的提案

   二 为难民寻找生活出路

  第三节 从事后方建设

   一 努力促进战时经济良性发展

   二 参与川康建设的调查与筹备

   三 在经济建设(动员)策进会中工作

   四 参与战时公债劝募工作

 第四章 努力维护团结与统一

  第一节 呼吁开放党禁

   一 促使《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宪政决议案》通过

   二 通过国民参政会向国民党施加压力

   三 响应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号召

   四 不愿附和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下召开国民大会

  第二节 调解国共争端

   一 介入调解国共争端

   二 参与皖南事变的善后工作

   三 抗战胜利前夕访问延安

   四 战后为和平民主建国奔波

  第三节 参与发起政治组织

   一 促成建立统一建国同志会

   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首任主席

   三 参与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第五章 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中工作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中工作的局限性探析

   一 民族独立与政治民主化的矛盾困境

   二 国民党的强力控制

   三 国民参政会自身民主机制的缺失

   四 中间势力的尴尬处境

   五 黄炎培本人的局限

  第二节 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工作的历史意义

   一 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

   二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三 繁荣了战时文化生活

   四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帮助

 附录

  一 国民参政会历届会期、地点、参政员出席人数及提案件数

  二 黄炎培在国民参政会中领衔和作为连署人的提案目录

   1.黄炎培领衔提出的提案目录

   2.作为连署人的提案目录

  三 历届大会休会期间驻会委员会委员名单

  四 《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五《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国民政府1938年4月公布)

  六《国民参政会议事规则》(国民政府1938年7月1日公布)

  七 《国民参政会全体审查委员会规则》(1938年10月30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通过)

  八 《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会规则》(1938年9月9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休会期间驻会委员会通过)

 序

本书通过探讨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担任国民参政员期间,在历届参政会大会、历次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及其所属组织机构中的言行、境遇、作用、感受,以及他和其他中间派势力参政员围绕国民参政会重大工作进行的活动,深入考察了他们为坚持抗战、促进国家进步、关注国计民生、推动国家建设和维护国家团结统一等方面作出的努力。这一研究,对于通过国民参政会观察民国时期政治生活的走向和结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当前我们党通过制度创新将社会各阶层精英力量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参政会全宗(416)。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 《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1938。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纪录》,1938。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纪录》,1939。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 《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1939。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 《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1940。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 《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1941。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 《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大会纪录》,1942。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1943。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纪录》,1946。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二次大会纪录》,1946。

童蒙圣等《国民参政会》,独立出版社,1938。

蒋卉辑:《国民参政会文献汇编》,民团周刊出版社,1938。

志刚等:《论国民参政会》,求知出版社,1941。

行政院新闻局印行《国民参政会》,出版社不详,1947。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便览》,1942。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提案原文》,1945。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三次大会提案原文》,1947。

宪政实施协进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宪政实施协进会报告书》,1944。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决议案实施情形一览表》(包括一届一、二、三次大会),1939。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印《行政院对于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决议案办理情形报告表》,1940。

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1939。

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工作报告书》,1939。

《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第一次大会纪录》,出版社、出版年不详。

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秘书处编印《川康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大纲草案》(上、下),出版社出版年不详。

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编印《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报告书》,1940。

国民参政会史料编纂委员会编《国民参政会史料》,台北,国民参政会在台历届参政员联谊会,1962。

四川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编《国民参政会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

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重庆出版社,1987。

周勇主编《国民参政会》,重庆出版社,1995。

黄炎培:《一岁之广州》,商务印书馆,1927。

黄炎培:《之东》,生活书店,1934。

黄炎培:《五六境》,上海生活书店,1935。

黄炎培:《断肠集》,上海生活书店,1936。

黄炎培:《空江集》,上海生活书店,1937。

黄炎培:《蜀道》,开明书店,1936。

黄炎培:《蜀南三种》,国讯书店,1943。

黄炎培:《天长集》,国讯书店,1943。

黄炎培:《机关管理一得》,商务印书馆,1943。

黄炎培:《中华复兴十讲》,国讯书店,1944。

黄炎培:《抗战以来》,渤海新华书店,1946。

黄炎培:《延安归来》,国讯书店,1946。

黄炎培:《苞桑集》,国讯书店,194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整理《黄炎培日记》(第1~10卷),华文出版社,2008。

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许汉三:《黄炎培年谱》,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黄炎培诗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7。

尚丁:《黄炎培》,人民出版社,1986。

王华斌:《黄炎培传》,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1~4卷),文史资料出版社,1994~1995。

上海浦东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故居管理所编,朱鸿伯、杨正德主编《黄炎培在浦东》,红旗出版社,1995。

田正平:《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王华斌、王燕子:《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黄炎培》,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

许纪霖:《无穷的困惑——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8。

许纪霖、倪华强:《黄炎培:方圆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朱宗震、陈伟忠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朱宗震、陈伟忠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二),文汇出版社,2000。

朱宗震、徐汇言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俞润生:《黄炎培与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朱宗震:《黄炎培与近代中国的儒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萨孟武等《到民主政治之路》,出版社不详,1938。

张执一:《抗战中的政党和派别》,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年不详。

何会源:《抗战时期的下层政治机构》,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行,1938。

《县各级组织纲要释义》,商务印书馆,1943。

《新县制》,国民出版社,1940。

谷旸:《抗战中民主自由问题》,求实出版社,1940。

吴钟第:《战时经济讲话》,出版社不详,1942。

《中国战时经济特辑》,出版社不详,1938。

《中国战时经济特辑·续编》,出版社不详,1938。

左宏禹:《抗战建国中之中国青年党》,成都国魂书店,1939。

《大后方民主吼声》,群众出版社,出版年不详(1945?)。

邹阳:《国共之间》,历史资料供应社,1945。

平心:《中国民主宪政史》,进化书局,1946。

杨白彤:《东北问题》,山东新华书店,1946。

孙克清、王汝超:《中国现有党派之分析》,新声印书局,1946。

江汉钟:《中国党派内幕》,出版社不详,1946。

雷震:《非常时期的国民参政会》,出版社不详,1946。

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生活书店,1946。

《国民参政会》,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

慈生:《论中国各党派》,读者文摘出版社,1946。

柳下、燕生:《中国青年党党史政纲》,上海大光明书店,1947。

储玉坤:《中国宪法大纲》,出版社不详,1948。

邹韬奋:《韬奋文集》(第3卷),三联书店,1955。

延安时事研究会:《“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

延安时事研究会:《抗战中的中国政治》,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

延安时事研究会:《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

《曾慕韩(王奇)先生遗著》,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7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台北,商务印书馆,1967。

陈启天:《寄园回忆录》,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

张枬、王忍之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78。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四》,台北,1978。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革命文献》第79辑,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出版,1978。

薛光前:《八年对日抗战之国民政府(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

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香港明报月刊社,1979。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

单兆恒:《政治协商会议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周天度:《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救国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3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张玉法:《中国现代史论集·第九辑:八年抗战》,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2。

《社史资料选辑》(第3辑),中典中华职业教育社,1982。

中央档案馆:《皖南事变(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陈竹筠、陈起城:《中国民主党派历史资料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罗竹风:《平心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上、中、下),档案出版社,1986。

《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宣传部编《马叙伦政论文选》,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重庆出版社,1986。

许德珩:《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

史良:《史良自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7。

《柳湜文集》,三联书店,1987。

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漓江出版社,1987。

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四编:战时建设》(一)、(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8。

李勇、张仲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方庆秋:《民国党派社团档案史料丛稿·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198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青年党》,档案出版社,1988。

汪东林:《梁漱溟问答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孙彩霞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简介》(1924~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册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卷),重庆出版社,1989。

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1990。

龙显昭:《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李云汉:《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专辑》(上、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出版、近代中国出版社发行,1991。

公安部档案馆编注《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高级幕僚唐总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重庆抗战纪事续编》(1937~1945),重庆出版社,199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99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小党派》,档案出版社,1992。

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历史人物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行,1993。

沈谱、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文史资料出版社,1992。

石柏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张同新:《陪都风雨——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周天度:《沈钧儒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1993。

李勇、张仲田:《蒋介石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章立凡:《章乃器文集》(下卷),华夏出版社,199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谢泳:《罗隆基: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谢泳:《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谢泳:《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叶永烈:《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魏源著、李巨澜评注《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许纪霖:《许纪霖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祝勇:《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时事出版社,1999。

严国海:《中国近代国货名牌的创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朱宗震:《孤独集:朱宗震史学论文自选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王芝琛、刘自立:《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李渊庭、阎秉华:《梁漱溟年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吴建雍、李宝臣、叶凤美译,商务印书馆,2003。

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章立凡:《记忆:往事未付红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石毕凡:《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朱建华、宋春:《中国近现代政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王金铻:《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秦孝仪:《中华民国政治发展史》,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

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姜士林、郭德宏:《中国民主党派与国共合作论丛》,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刘云久:《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邱钱牧:《中国民主党派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姜平:《中国民主党派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黄友岚:《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运动》,解放军出版社,1988。

陈瑞云:《现代中国政府》,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赵长胜:《周恩来和党外的朋友们》,团结出版社,1998。

蓝绸:《国民参政会对我国民主宪政的贡献》,台北,黎明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

闵琦:《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王亚楠:《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张军民:《中国民主党派史(新民主主义期)》,华夏出版社,1989。

姜华宣、王德夫:《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李良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石柏林、彭小平:《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河南人民出版,1991。

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简史(1941~1949)》,群言出版社,1991。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1。

王永祥:《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功安、毛磊:《国共两党关系通史》(5卷合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邱钱牧:《中国政党史(1894~1945)》,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胡伟希、高瑞泉、张利民:《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杨奎松、董士伟:《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刘健清、王家典、徐梁伯:《中国国民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窦爱芝:《中国民主党派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黎仁凯:《动荡中的历史抉择——近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张同新:《陪都风雨——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张静如、卞杏英:《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陈志远主编《中国民主党派史稿》,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王德夫、楼开狓:《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曹健民、杨炎和、杨虹:《中国民主同盟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汤学智、杨匡汉:《台港暨海外学界论中国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曹建民、周淑真、于国红:《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孙宅魁:《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三联书店,1995。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

黎东方:《细说抗战》,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5。

李燕奇:《走向合作的历程——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形成及演变》,华文出版社,1996。

朱建华:《中国党派百年风云录》,华文出版社,1996。

王永祥:《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

张明楚、张同新:《在历史的漩流中——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徐宗勉、张亦工:《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贾春旺:《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变革》,华文出版社,1996。

《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1~20卷),文史资料出版社,1996。

袁旭、党德信:《中国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燕山出版社,1997。

胡成:《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道德重建》,上海三联书店,1997。

郑大华:《张君劢传》,中华书局,1997。

李蓉、叶成林:《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主运动》,华文出版社,1997。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李玉荣:《政协史研究》,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4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谢泳:《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赵书刚:《中国政党发展的轨迹(190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孔庆泰等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周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

梁景和:《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中共中央党校本书课题组:《唯物史观的新视野》,东方出版社,1999。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

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5、6卷),中华书局,2000。

姜义华:《理性缺位的启蒙》,上海三联书店,2000。

曾业英:《五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出版社,2000。

金安平:《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知识分子与政党政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南开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张忆军:《风雨同舟七十年》,学林出版社,2001。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黄修荣:《国共关系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关海庭主编《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徐文生:《中国民主党派革命斗争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张朋元:《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耿云志等《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徐湘林等《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

黄建纲:《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中信出版社,2003。

刘晔:《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贺照田:《颠踬的行走:二十世纪中国的知识与知识分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范泓:《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罗苏文:《上海传奇——文明嬗变的侧影》(1553~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刘德军:《抗日战争研究述评》,齐鲁书社,2005。

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上海三联书店,2005。

张慧英、蒋泓:《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宋亚文:《施复亮政治思想研究》(1919~1949),人民出版社,2006。

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第3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黄福寿:《中国协商政治发生与演变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务馆,1980。

〔美〕费正清:《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国之行·五十年回忆录》(第四部分),赵复三译,中华书局,1983。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美〕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报告》,罗清、赵仲强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日〕池田诚:《抗日战争与中国民众——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求实出版社,1989。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

〔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解莉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日〕菊池贵晴:《中国第三势力史论》,刘大孝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美〕费正清、费维恺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下),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美〕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上海,三联书店,1996。

〔美〕詹姆士·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美〕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增订再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美〕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魏晓明、冯崇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王远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日〕深町英夫:《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及其党国体制的形成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美〕费约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李恭忠、李里峰、李霞、许蕾译,三联书店,2004。

〔美〕哈罗德·D.拉斯维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2005。

张毛毛:《国民参政会与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2期。

陈明钦、杨淑珍:《国民参政会浅析》,《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俞曙民、孔庆泰:《论国民参政会的首次成立及其首届会议》,《历史档案》1988年第2期。

梁华栋、孙远方:《论国民参政会初期的积极作用》,《东岳论丛》1988年第4期。

闻黎明:《王世杰与国民参政会》,《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

史艺:《“皖南事变”与中间党派调解国共关系的努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鲁广锦:《略论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王新生:《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龙方成:《略论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学术论坛》1995年第4期。

阎永增:《抗战初期国民参政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冀东学刊》1995年第4期。

章红:《国民参政会述论》,《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6期。

周淑真:《论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北京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

苟翠屏:《邓颖超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吴海晶:《国民参政会若干问题探析》,《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3期。

李蓉:《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季橹:《陈嘉庚1938年给国民参政会的提案》,《钟山风雨》2002年第1期。

梁波:《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北方论丛》2000年第6期。

沈和江:《从国民参政会的成立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兼谈国民参政会的局限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宋亚文:《试析张东荪的中间路线思想》,《河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裴莘:《战后中间势力的崛起与分化》,《南开学报》2003年第3期。

曹任何、彭斌:《宪政精神及其在近代中国的缺失》,《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陈先初:《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民主诉求——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求索》2003年第6期。

马学春、朱季康:《以斗争挽救国共合作的出色范例——毛泽东等拒绝参加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始末》,《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薛恒:《国民参政会性质之辨》,《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陈雷:《略论国民党的战时体制》,《历史档案》2004年第4期。

林建华、李伟:《论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意义》,《北方论丛》2005年第3期。

袁成毅:《现代化视野中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2005年第7期。

詹松:《国民参政会与人民政协——兼论国民参政会之性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闻黎明:《皖南事变时期的中间党派——关于中间势力的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4期。

董礼刚:《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1991年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文泉。

王振富:《论中国青年党的过去和现在》,1996年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文泉。

谢军:《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转折的历史分析》,199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唐纯良。

董昭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立场》,2000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李东朗。

吴雄江:《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朱宗震。

刘是今:《论民主革命时期黄炎培的政治思想》,2001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先初。

顾琦:《尴尬的生存——1945~1949中国自由主义政治立场》,2001年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继平。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张晋藩。

邓集珣:《国民党关于中间党派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政局的影响》,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刘宗武。

董朝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2002年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徐文生。

付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关系的构想与实践》,2002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李瑗。

周玉玲:《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2002年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陆建洪。

韩亚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2003年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龚育之。

文亦言:《试论梁漱溟的终极关怀及实践》,2003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张新民。

龚鹏:《试析抗战时期邹韬奋的政治民主观》,2003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先初。

唐长久:《试论中国民主同盟性质的三次历史转变》,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何一成。

郎茂峰:《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2003年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余逊达。

张红梅:《永恒的皈依——闻一多政治抉择原因解读》,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邸彦莉。

张晋梅:《戊戌年间到五四以前民主思想的演进》,200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阿明布和。

王晓晖:《沈钧儒政治思想探析——以抗战为中心》,2004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先初。

隆奕:《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立法》,2004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曾代伟。

谢坚明:《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左双文。

李小蔚:《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知识分子社会心态探析》,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程舒伟。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2004年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孙关宏。

雷大川:《近代民族诉求的价值取向与“五四”前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困境》,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曲晓范。

臧明华:《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心态研究》,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林伟民。

杨五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参政会的工作和斗争》,2005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李东朗。

黄利新:《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提案研究》,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方利新。

储德天:《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共同体研究》,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许纪霖。

刘林德:《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传媒与民主思潮》,2005年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李敬一。

鲍慧霞:《论政党在宪政中的作用》,2005年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吴宏亮。

林林:《试论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历史演变》,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程舒伟。

杨立志:《国民参政会与国共两党关系论析》,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栾飞雪。

曾绍军:《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心态转变的美国因素》,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程舒伟。

孙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与中间势力关系研究——以民主同盟为中心的观察》,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吴珍美。

陈建成:《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方敏。

黄展:《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民主党派》,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蔡丽。

李原昭:《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前后的国内政治走向》,2006年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刘国铭。

吴永芳:《国民参政会之研究》,台北,1982年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蒋永敬。

黄邦印:《国民参政会功能之研究》(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台北,1984年政治作战学校政治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蒋永敬、谷瑞照。

彭进来:《国民参政会与民主宪政之发展》,台北,1994年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李炳南。

1.新中国成立前的报刊:《新华日报》、《中央日报》、《解放日报》、《民国日报》、《新中华报》、《大公报》、《申报》、《全民抗战》、《国讯》、《教育与职业》、《宪政月刊》、《生活》、《民意》、《民主》、《中央周刊》、《抗战三日刊》、《今日评论》、《现代评论》、《周末观察》、《观察》、《太平洋月刊》、《自由潭》、《自由论坛》、《国是公论》、《中华评论》、《中国青年》、《政治建设》、《星期评论》、《新生中国》、《新生》、《新潮》、《唯民周刊》、《上海周报》、《文萃》、《全国周报》、《国民杂志》、《民主与统一》、《民主政治》、《民主论坛》、《当代论坛》。

2.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月刊》、《民国档案》、《民国春秋》、《中国文化研究》、《思想战线》、《社会科学辑刊》、《社会科学战线》、《近代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