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4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4~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Urban-Rural Integration(2014-2015)

SSAPID:101-6570-8108-97
ISBN:978-7-5097-7716-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于“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论述”和反映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与创新,包括实践成效和理念理论探索的发展与创新,书中文章反映出各地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个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在变化发展,以城乡居民的生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改善与提高为依据,对长期形成的乡村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切实地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主编简介

 摘要

 BⅠ 指导思想

  B.1 习近平城乡一体化论述编年(2002~2013)

 BⅡ 总报告

  B.2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回顾与展望

   一 成效和基础

    (一)有破有立,纠正了一些偏差,提出了新的思路

     1.破的内容

     2.立的内容

    (二)成效

     1.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2.基础设施状况不断改善

   二 存在问题

    (一)发展惯性很强

     1.物质基础发展的滞后性

     2.观念改变的困难

     3.利益协调的困难

    (二)新的城乡一体化需要条件和过程

     1.产业条件需要不断调整和流动

     2.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3.制度要形成行动是需要条件的

   三 下一步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一)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城乡发展规律

    (二)以城市为主导、紧抓乡村改造

    (三)明确城乡互补关系、树立长远战略目标

    (四)塑造三位一体、统筹协调发展

   四 下一步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工作

    (一)加大农业投入

    (二)公共资源向规划方向倾斜

    (三)做好村镇规划

    (四)注重县域经济的连带作用

    (五)协调好城市建设的两大关系

    (六)提高乡镇、县域的人才吸引力

  B.3 中国5000年城乡关系演变历史渊源初探

   一 原始农业与耜耕农业

    1.殷墟时期的农业

    2.中国文献中的原始“农官”

    3.中国文献记载:周公至于洛,城乡选址“惟洛食”

    4.“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二 《周礼》地图文献中的农业

    1.“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

    2.农业生产用图

    3.《周礼》载:“地讼,以图正之”

   三 秦、汉城乡政治经济变革

    1.秦统一六国动力:商鞅“变法修刑,内务耕稼”

    2.“上农抑末”:“上农”可贵,“抑末”已被历史所淘汰

    3.秦十五年而亡,“赋役繁重”,伤农

   四 西汉农业发展与贡献

    1.西汉“于民休养生息”政策

    2.西汉农业与《九章算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3.兴农桑,创建大鸿胪,“丝绸”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与贡献

    1.蜀汉农业、水利、手工业

     (1)李冰修都江堰,“水旱从人”

     (2)成都有“锦城”美名,织锦、麻布名扬天下

    2.曹魏“屯田”“兴水利”,农业恢复

   六 南北朝时期南朝算术与历法的杰出人物

    1.南朝祖冲之(429~500)对算术和历法的卓越贡献

    2.祖冲之科学成就的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 隋文帝“节俭”“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1.隋文帝“节俭”,永载史册

    2.“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八 唐代盛世“公私仓廪俱丰实”

    1.唐代城乡繁荣的特征

    2.唐代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3.唐代长安形成商业都会的基础是农业

    4.唐代国家交通设施直通乡村

    5.东京洛阳发展完全取决于全国城乡发展大局

    6.唐代县治有城乡市场

   九 北宋农业变革

    1.生产技术有新进步

    2.交通发展超前代

    3.发展城市周边各种集市

    4.“纵得价钱,何处买地”规划学界称为古代城建民本思想大智慧

   十 明代城市发展的农业背景

    1.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

    2.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发展

    3.改革: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废除劳役

   十一 清朝城乡发展与变革

    1.1840年以前的清代城乡关系

     (1)1840年前清代广州城乡的发展

     (2)1840年前上海的城乡发展

     (3)1840年前天津的城乡发展

     (4)1840年前杭州城乡发展

     (5)1840年前苏州城乡发展

    2.1840年以后的清代城乡关系

     (1)广州

     (2)天津

    3.中日战争后中国农业农村遭摧残

   结论

 BⅢ 理论篇 专题1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B.4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

   一 贵州省城乡一体化与山地城镇化建设现状

    (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三)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省域竞争力得以增强

    (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径基本确定,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二 贵州省城乡一体化与山地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

   三 贵州省未来发展建议

  B.5 推动产业发展 谋划移民致富新棋局

   一 转变观念,奠定产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 编制规划,明确生态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三 突出重点,加快主导产业的培植速度

   四 创新举措,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B.6 城乡的边界与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一 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任务和针对性

   二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耕地的不断侵占

    (二)农业劳动力的弱化

    (三)村庄的空心和消失

    (四)农业产业的工业化和短期逐利化倾向严重

    (五)农村消费的商品化和低质化

   三 城乡边界的模糊是城乡一体化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

    (一)在现有的理论中缺少城乡的明确区分

    (二)中国缺少城乡区分的功能本质划分

   四 城乡差异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

    (一)从相互的否定中界定城乡的边界

    (二)构建平等、独立、互动的城乡一体化

  B.7 农村新社区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B.8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晴隆模式

   一 山地城镇化的典型——晴隆模式

    (一)“晴隆模式”提出的背景

    (二)“晴隆模式”的内涵

   二 晴隆模式下的农业资源基本情况

    (一)耕地现状

    (二)草地变化情况

    (三)产业发展现状

   三 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政府推动

     2.农户主动

     3.市场拉动

     4.科技带动

    (二)主要成效

   四 晴隆模式的未来

  B.9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下的城乡发展一体化

   前言

   一 综合示范对示范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

    (二)综合示范对示范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1.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2.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3.增强工业反哺农业能力

     4.有利于改善民生

     5.形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 案例分析

    (一)齐齐哈尔市基本现状

     1.市情概况

     2.经济发展状况

     3.城镇化率状况

     4.农业发展状况

     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状况

    (二)齐齐哈尔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综合示范下齐齐哈尔市的城乡一体化策略

     1.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

      (1)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2)实施大型农业机械化工程

      (3)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支撑系统

     2.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3.加速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4.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能力

     5.加速老工业城市和农业大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6.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7.提高城乡各级领导者管理水平转变执政理念

   三 小结

 BⅢ 理论篇 专题2 “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理论研究

  B.10 资源型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以铜川市为例

   一 市情概况

    (一)发展现状

    (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转型

     1.产业结构偏重

     2.环境空气质量仍需改善

     3.水资源严重短缺

     4.煤炭开采造成生态破坏严重

     5.市区生态建设任务艰巨

   二 转型发展 走城乡一体化之路

    (一)规划引领

    (二)试点先行,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走在前列

     1.多渠道融资,破解资金瓶颈

     2.健全机制,创新推进

    (三)照金模式,城镇建设新样板

     1.吸收社会资本,探索城镇建设融资新模式

     2.红色即民生,拓展农民增收模式

     3.无伤痕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 示范带动,深入推进

    (一)特色定位和发展模式

    (二)发展思路

    (三)主要建设内容

  B.11 企业参与城市反哺农村的基本路径分析

   一 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历史考察

   二 企业参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原则

    1.降低成本(Cost)

    2.提高便利性(Convenience)

    3.具有信心(Confidence)

    4.注重相关性(Correlation)

    5.加强与相关利益主体的交流(Communication)

    6.巧用特色(Characteristic)

    7.夯实乡村发展基础(Consolidate)

   三 企业是城市和乡村合作的重要途径

   四 企业参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模式

    1.要素型

    2.贸易型

 BⅣ 调研篇 专题3 城乡一体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12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方式选择

   一 城乡交往中的文化问题

    (一)农民文化生活问题

     1.农村方面的问题

     2.城市方面的问题

    (二)城乡文化互动中的问题

     1.城乡文化互动中群众主体性角色的缺位

     2.城乡文化互动中文化内容的冲突

     3.城乡文化互动中文化交流渠道的缺失

   二 “进城务工”与“留守乡村”的文化需求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

    (二)“留守乡村”人员的文化需求

    (三)“进城务工”与“留守乡村”人员文化需求的冲突与融合

   三 经验与启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方式的选择

    (一)被动与主动

    (二)主体与特色

    (三)传承与创新

    (四)坚守与包容

 BⅣ 调研篇 专题4 规划理念探索

  B.13 基于系统规划理念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

   一 对当前村庄规划的反思

   二 系统规划理念的村庄规划模式探索

   三 案例解析

    (一)村庄现状

    (二)战略分析与村庄发展定位

    (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产业未来发展定位

    (四)村庄规划

    (五)村庄经济组织架构

   四 结语

 BⅣ 调研篇 专题5 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

  B.14 创新社会治理格局,助推新农村建设

   一 城阳区创新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一)加强领导,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

     1.大力推行“1+ ”党群共建模式,基层党组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建立社区党组织全过程控制管理平台,基层党组织管理实现新突破

     3.建设“片区式”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资源实现高效整合

    (二)完善服务,注重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1.抓好“便民式”服务,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2.实现充分就业,让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3.完善医疗保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精心培育社会组织,逐步提高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份额

     1.推进公益性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及时破解社会难题

     2.加快品牌建设,促进会员增收

    (四)加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夯实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物质基础

     1.实施富民强村系列举措,社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2.推行“股份式”经营,社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保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

    (六)强化法治保障,提高群众工作生活的安全感

     1.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

     2.狠抓社会矛盾源头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3.强化执法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 城阳区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治理方式有待创新

    (二)社会治理内容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

    (三)社会治理主体较为单一

   三 构建城阳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理念

    (二)创新社会治理主体

     1.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积极推进社区自治和管理

    (三)创新社会治理内容

     1.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3.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4.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四)创新社会治理方法

    (五)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1.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2.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

     3.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4.健全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

     5.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BⅤ 实践篇 专题6 产城融合与城乡融合创新路径实证

  B.15 京津冀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研究

   一 京津冀人口与就业基本情况

    (一)三地人力资源特点

    (二)三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三)三地就业总体态势

    (四)三地劳动力产业结构分布

   二 京津冀促进就业工作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促进就业的帮扶范围——就业失业管理制度比较

    (二)促进就业的帮扶力度——促进就业政策体系的比较

     1.促进就业政策存在户籍之分

     2.促进就业政策城乡一体化程度差异

     3.促进就业政策的资金筹集渠道和资金支出结构不同

     4.政策补贴标准不一致

    (三)促进就业的帮扶载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比较

     1.三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均衡

     2.三地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差异显著

     3.三地公共就业信息化水平存在差距

   三 三地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公共就业协同发展新途径

    (二)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探索就业服务信息共享新机制

    (三)以优势互补为基础,探索就业资源配置新模式

   四 京津冀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三地协同发展面临的就业形势

    (二)三地就业协同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共同面临的问题

      (1)京津冀三地就业协调机制和跨区域的就业管理机制有待建立

      (2)京津冀三地促进就业政策的融合衔接有待体制机制的突破

      (3)三地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的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4)就业信息化建设不同步有待消除

      (5)化解产能过剩和大气治理协作引致的职工安置压力有待化解

     2.北京面临的就业问题

      (1)就业管理与服务面临人户分离的新挑战

      (2)城乡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压力剧增

      (3)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天津面临的就业问题

     4.河北面临的就业问题

      (1)就业压力亟须缓解

      (2)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能力亟须提升

      (3)公共就业信息化水平亟须提高

    (三)三地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是导致公共就业服务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2.行政壁垒成为三地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的障碍

     3.强政府、弱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制约就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 三地公共就业协同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

    (二)总体目标

    (三)政策重点

     1.建立健全宏观就业运行机制,打造良好的宏观运行环境

      (1)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协调机制

      (2)建立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

      (3)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4)建立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2.统筹区域就业促进政策,合理配置公共就业资源

      (1)统筹区域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区域就业失业制度有机衔接与融合

      (2)整合三地培训资源,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3)创新创业服务机制,逐步放开优惠政策区域限制

      (4)创新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作用

     3.加强就业服务规范化建设,缩小公共就业服务差距

     4.搭建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共享

  B.16 探索土地产权经营新模式

   一 立足农村实际,破解发展瓶颈

   二 坚持农民主体,创新经营模式

    (一)明确发展原则,把握改革定位

    (二)严格政策程序,规范运作管理

    (三)探索五条路子,创新经营模式

    (四)有效规避风险,放大发展效应

   三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保障

    (一)坚持政府引导,尊重农民意愿

    (二)培育经营主体,规范运营机制

    (三)完善政策体系,谋求长效发展

   四 坚持两区共建 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两区共建的基本做法

     1.确定规划框架

     2.建立工作机制

     3.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

    (二)两区共建的推进模式

    (三)两区共建的几点体会

     1.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3.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4.加快土地流转,稳步提高居民收入

     5.完善社区功能,构建和谐新家园

  B.17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 引言

   二 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

    2.土地财政问题

    3.违规违法建设问题

    4.“新土豪”问题

   三 对策建议

 BⅥ 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传承篇

  B.18 古村落群“人类文明”价值的调查研究

   古村落群文明传承篇一:海南省澄迈县火山岩古村落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论证

    序

    第一章 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群申遗依据

     一 国家方针与法规

      1.国家十六字方针

      2.国家保护传统村落法规

     二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

      1.UNESCO《世界遗产公约》

      2.《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三 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决策

      1.省县人大立法

      2.通过调查论证,值得为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申遗努力

     四 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申遗具有世界意义

      1.人类利用自然的范例

      2.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申遗是使之流传下去的有效方式

    第二章 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群申遗论证

     第一节 澄迈火山岩分布范围

      一 海南省火山口文明三角洲

      二 澄迈县域火山岩与古火山地迹区

      三 海南各族和大陆移民聚居火山岩古村落

      四 古村落地理区位:通江达海

      五 火山岩古村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

     第二节 火山岩古村落沿革

      一 火山岩古村落沿革

      二 遴选、确定27个火山岩古村落申遗(见表2)

     第三节 文物

      一 文物的地位与构成

     第四节 建筑

      一 澄迈古村落以火山岩为建筑材料

      二 古村落火山岩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三 澄迈古村落火山岩建筑构筑生活,达到与人文的紧密结合

     第五节 遗址

      一 概述

      二 火山岩建筑规模大、数量多

      三 火山岩类型丰富、历史意义深远

      四 保存状况较好、多为活态遗址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军坡、公期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现在军坡、公期村民集体纪念活动的主要形式

      三 族谱非物质遗产

    第三章 结论

     一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依据

      (一)国家方针、法规

      (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二 古村落地理环境论证结论

      1.古火山地迹区范围、面积

      2.火山岩古村落群沿革、分布

     三 古村落文化遗产申遗论证

      1.规模巨大

      2.种类丰富

      3.活态遗产

      4.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民间传承,参与人多

      5.人与自然和谐,古村落风景如画

     四 申报是世界文化遗产之路:锲而不舍

  B.19 贵州省黎平县多民族社会群体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系的调研

   一 黎平县历史沿革

   二 关于黎平县的区位与地理环境

    1.区位

    2.地理环境

   三 黎平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1.国家实施建设贵广高铁、沪昆高速、航空三大交通网络开放带动战略

    2.促进黎平对外物质文化交流,实施“后发赶超”战略

   四 黎平实施“后发赶超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1.黎平设市有三大交通体系网络基础,已形成新的现实区位优势

    2.黎平是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水土保持的天然屏障

    3.稻鸭鱼农业生态系统、大片山茶和林产品是特色大农业的产品基地

    4.黎平具有侗族历史文化焕发青春活力的优势

   五 关于黎平设市的现实特殊性

    1.黎平老少边穷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改变命运

    2.黎平县具有重要区位与资源战略地位

    3.实施三大战略、三大工程

    4.县委《关于实施“后发赶超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决定》的特色

  B.20 贵州省荔波县传承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为全面小康增添活力

   一 董蒙瑶族村是“活态瑶族文化遗产”

    1.白裤瑶猴鼓舞范例之一

    2.瑶族陀螺比赛范例之二

   二 太吉水族村

   三 尧古布依族村

   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古村落保护与修缮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编委会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的价值:伴随改革创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人民、各级政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初步实现了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城乡全覆盖,取得伟大成就。城乡差距仍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在中国社科院两任院长和院办公厅直接管理、关心和支持下,从2009年中国社科院支持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接受青海省政府委托,组织编制《青海省城乡一体化规划》开始,2010年3月中国社科院与青海省政府联合举办了《青海省城乡一体化论坛》,后又参加了玉树抗震恢复重建一部分规划等,获青海省建设厅二等奖,建设部华夏三等奖,规划成果选入建设部编辑出版的城乡规划案例等。2010年请王伟光院长任主编创办了《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得到伟光院长、武寅副院长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周丽等同志支持,至今伴随中央制定的“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城乡建设的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坚持“中国梦”理论和国家方针政策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城乡统筹理论,坚持深入实际调研与科研结合,服务城乡科技、人文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服务兼顾并举。同时《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挂靠在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为主体,支持北京卷持续出版,获得成功。《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从2013年起,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就定位为:学习贯彻“中国梦”。具体到《城乡一体化蓝皮书》2013年卷,结合习近平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期间领导城乡统筹,做出新农村建设的“千万工程”决策:浙江省4万多个村庄,他在任期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现了2.6万个,我们系统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他论述的思想、理念、理论、政策和具体工作的精彩内容,调查总结了部分实施成果、成就和经验。《城乡一体化蓝皮书》(2014~2015)定位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论述和反映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与创新,包括显著的实践成效和理念理论探索的发展与创新。为此,组织编辑了《习近平城乡一体化论述编年》并以此为指导思想。两篇总报告,分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回顾与展望》,探索十八大以来的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与创新;《中国5000年城乡关系演变历史渊源初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都是在“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指引下的发展与创新探索。理论、调研、实践10多篇文章,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反映出各地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个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对长期形成的乡村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切实加强了研究。最后一篇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中的古村落调查研究和申遗论证。这些都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的具体体现。本期《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旨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创新。

[1]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http://www.gzgov.gov.cn/xxgk/xwfbc/79508.shtml,2013-03-12。

[2]《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2012年11月22日。

[3]《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2月16日。

[4]《2011年贵州统计年鉴》,2012年2月1日。

[5]《2012年贵州统计年鉴》,2013年2月1日。

[6]《2011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4月28日。

[7]《2013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3月7日。

[8]《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2月24日。

[9]《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2月28日。

[10]《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2月26日。

[11]《201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4月10日。

1.冯常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选择》,《中州学刊》2011年第3期,第123~125页。

2.陈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制度创新》,《决策参考》2012年第4期,第141~143页。

3.《齐齐哈尔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齐齐哈尔统计局官网,http://www.qqhrstats.gov.cn/typenews.asp?id=1516。

4.《2013年齐齐哈尔市粮食生产情况》,齐齐哈尔市政府网站,http://www.qqhr.gov.cn/News_showNews.action?messagekey=79468。

5.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齐齐哈尔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6+1申报方案》,2013。

1.铜川市人民政府:《铜川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2013。

2.铜川市环保局:《2013年环境公报》,2014。

3.欣然、周明:《照金:农村城镇化新形态》,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党建网,2013。

4.铜川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tongchuan.gov.cn。

5.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yaozhou.gov.cn。

[1]蔡朝阳、邹汉青:《湖北省召开会议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湖北日报》2013年9月12日。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3]郑月琴:《进城务工人员文化需求定位及其实现路径》,《农村经济》2005年第3期。

[4]王兆鹏:《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有力举措——解读文化部等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文化工作的意见〉》,《思想工作研究》2012年第2期。

[5]吴理财等:《当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调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6]何爱云:《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思想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

[7]陈铁铮:《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来自258位农村老人的调查》,《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8]临武县政府经研室:《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探析》,《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期。

[9]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0]赵静:《城乡统筹中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人民论坛》2013年第2期。

[1]郐艳丽、刘海燕:《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规划师》2010年第6期。

[2]方明、董艳芳、白小羽、陈敏:《注重综合性思考突出新农村特色——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新农村社区规划》,《建筑学报》2006年第5期。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分类指导——〈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编制原则解析》,《城市规划》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