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6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Tourism Development (2018)

SSAPID:101-6560-5381-08
ISBN:978-7-5201-332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主报告既回顾了2017年北京旅游业的发展,亦正视旅游市场秩序、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18年的工作方向,强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构筑旅游幸福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专题报告分为首都旅游、文化旅游、国际旅游交往与服务、科技旅游四个篇章,紧密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对首都旅游、文化旅游、国际旅游交往与服务、科技旅游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旅游绿皮书
作 者:北京旅游学会
编 辑:杨雪;杜文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摘要

 Ⅰ 主报告

  G.1 迎接首都旅游发展新时代:构筑幸福产业与美好生活

   一 2017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二)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国家重要会议活动服务保障圆满完成

    (四)海外市场推介与国际交流持续推进

    (五)区域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六)各区旅游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 当前北京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思路

    (一)主要问题

    (二)主要思路

   三 2018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提升旅游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大旅游消费

    (三)进一步完善行业治理体系,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四)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严厉惩治非法“一日游”乱象

    (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

    (六)努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做好国家重要会议和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旅游在京郊富民增收中的作用

    (八)扩大市场宣传和形象推介,提升“魅力北京”品牌海外影响力

    (九)深入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扩大区域旅游合作

 Ⅱ 首都旅游篇

  G.2 新时代下的旅游革命

   一 新时代与旅游革命

   二 旅游革命的新时代变化

    (一)旅游市场

     1.老龄化时代

     2.大众化旅游时代

    (二)科技进步

     1.大数据时代

     2.高速交通时代

    (三)新经济发展

     1.共享经济时代

     2.新常态时代

    (四)宏观社会

     1.后工业时代

     2.中国崛起的时代

   三 新时代下旅游革命的主要表现

    (一)性质上的革命

    (二)消费上的革命

    (三)空间上的革命

    (四)治理结构的革命

    (五)产业的革命

   四 新时代旅游革命北京旅游发展建议

    (一)不断提高北京旅游供给水平,实现优质旅游

    (二)加强旅游者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消费技术

    (三)改善北京旅游便利化设施,培育旅游幸福产业

  G.3 首都旅游圈协同评价与战略研究

   一 引言

   二 首都旅游圈协同发展理论分析

    (一)协同与首都旅游圈协同

    (二)目标由规模发展转向协同发展

    (三)子系统的全面合作与有序竞争是首都旅游圈协同的动力机制

   三 首都旅游圈协同发展测评

    (一)综合测评方法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结果

    (三)首都旅游圈协同总体评价与发展阶段分析

     1.总体特征分析

     2.发展阶段的分析

   四 协同战略实施

    (一)深化协同理念,确定国际级旅游目的地与国内旅游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二)确定比较优势,建立完整的分工体系,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谱系

    (三)推动地域融合,实施线性与网状并行的开发模式,建立高效、稳定的全域空间结构

    (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业态,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五)优化资源配置,打通要素流动通道,塑造旅游要素高效生产的示范区

   五 结语

  G.4 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对首都旅游的影响研究

   一 主场外交活动的内涵

   二 主场外交活动对首都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主场外交活动有助于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为首都旅游形象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二)主场外交活动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首都旅游竞争力

    (三)主场外交活动形成的相关成果有助于拓展首都国际旅游市场

    (四)主场外交活动的带动效应有利于促进首都商务、会展旅游发展

   三 发挥主场外交活动效应,促进首都旅游发展

    (一)积极争取更多旅游领域的主场外交活动

    (二)发挥地利优势,打造主场外交“北京服务”品牌

    (三)发挥主场外交带动效应,强化首都国际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

    (四)围绕首都主场外交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G.5 首都政治中心旅游产品创新体系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首都政治中心旅游发展形势研判

    (一)北京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首都政治中心旅游产品创新提升策略

    (一)首都核心功能区域旅游竞合分析

    (二)首都核心功能区旅游创新提升思路

     1.创新提质

     2.产业融合

     3.区域一体

     4.国际一流

    (三)首都核心功能区旅游创新提升策略

     1.皇城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

     2.京味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

     3.商务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

     4.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创新

     5.会议会展旅游产品创新发展

   四 总结与展望

  G.6 共享经济背景下北京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一 共享经济背景下北京传统旅行社发展的新机遇

   二 共享经济对北京传统旅行社的挑战

    (一)北京传统旅行社发展概况

    (二)共享经济发展对北京传统旅行社的影响

   三 北京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互联网发展对北京传统旅行社客源造成较大冲击

    (二)北京传统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创新乏力而且同质化程度较高

    (三)北京旅行社经营管理不规范

    (四)旅行社体验性和个性化旅游产品缺失

    (五)共享经济和互联网发展使旅行社对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加大

   四 共享经济背景下北京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创新策略

    (一)通过O2O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经营一体化

    (二)增强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三)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化和集团式发展

    (四)基于共享理念建立旅行社一站式服务体系

    (五)培养适合共享经济的各类人才并建立学习型团队

   五 结语

 Ⅲ 文化旅游篇

  G.7 《总规》视角下北京文化旅游发展的再思考

   一 “四个中心”与文化旅游

   二 城市空间结构与文化旅游布局

   三 发展原则与建设方针

   四 中轴申遗产与首都旅游新标志

   五 三条文化带与首都旅游新架构

   六 一轴三带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G.8 北京段长城保护与利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北京段长城的基本情况

   三 北京段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

   四 北京段长城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一)将北京段长城纳入长城国家公园

    (二)成立国家公园北京段长城管理委员会

    (三)建立与国家公园法规相融合的长城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四)划定长城沿线两侧各2公里保护带

    (五)进一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

    (六)组建北京段长城旅游集团

    (七)实现“四权分离”的监督管理模式

  G.9 北京中轴线旅游发展的时代使命

   一 引言

   二 旅游业发展与中轴线历史遗产价值

    (一)中轴线成为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二)旅游业成为历史遗产价值传承的有效载体

   三 三个新时代对遗产旅游发展的新要求

    (一)大众旅游与遗产旅游活化

    (二)优质旅游与遗产旅游服务化

    (三)全域旅游与遗产旅游带动性

   四 践行五大理念,讲好中轴线历史遗产的旅游故事

    (一)创新遗产利用方式,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二)协调遗产联动空间,重塑游憩网络格局

    (三)绿色遗产消费影响,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四)开放遗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组织体系

    (五)共享遗产价值红利,优化主客互动关系

  G.10 城市副中心背景下通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 引言

   二 通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意义

    (一)是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大战略

    (二)是打通城市副中心经济动脉的重要举措

    (三)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点睛之笔

    (四)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五)是撬动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支点

   三 通州运河文化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通州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二)通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相关基础工作基本完成

     2.运河水系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

     3.运河沿线局部进行了适度开发

    (三)通州运河文化旅游现状问题及分析

     1.现状问题

     2.问题分析

   四 通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挖掘历史文脉,塑造历史光影长河

     1.建设世界运河博物馆

     2.修复通州古城核心景观

     3.修复亮化运河桥梁

     4.高标准建设张家湾漕运古镇

     5.复建漷县古镇

     6.再现运河沿岸漕运生活

     7.加强运河历史文脉传承

    (二)融入时尚元素,打造现代娱乐长河

     1.打造水上观光项目

     2.开发水上体验项目

    (三)整治生态环境,打造滨水景观长廊

     1.加快运河水体治理

     2.推进延芳淀湿地公园建设

     3.加强运河两岸景观建设

    (四)加快产业集聚,构建文化经济走廊

     1.建设现代娱乐演艺中心

     2.建设台湖演艺小镇

    (五)完善综合配套,创建国家 5A景区

     1.标准化配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2.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

     3.资源保护和景观环境提升

     4.完善旅游要素服务系统

     5.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服务

  G.11 永定河大兴段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一 引言

   二 永定河大兴段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意义

    (一)是保护与传承永定河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纽带和新引擎

    (三)是撬动北京“母亲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支点

    (四)是永定河生态修复的典型示范

   三 永定河大兴段旅游现状发展及问题分析

    (一)永定河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情况

    (二)永定河大兴段旅游发展现状

     1.永定河大兴段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初显成效

     2.古迹观光和采摘旅游形成一定规模

     3.举办节庆赛事活动,提升宣传推介力度

    (三)永定河大兴段文化生态旅游现状问题及分析

     1.现状问题

     2.问题分析

   四 永定河大兴段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深入挖掘北京“母亲河”内涵,打造永定河流域文化廊道

     1.建设大兴永定河博物馆

     2.修复或维护永定河文化遗址

     3.加强永定河历史文脉传承

    (二)文化与生态并重,打造永定河文化生态走廊

     1.加快永定河水体治理和景观建设

     2.打造永定河文化生态旅游轴

    (三)时尚引领潮流,借助资源优势打造“娱乐”永定河

     1.民俗风情游

     2.亲子亲水游

     3.极限运动

     4.水上娱乐

    (四)以主题小镇为中心,构建永定河文化旅游经济板块

     1.艺术梨花小镇

     2.绿港休闲小镇

     3.森林航空小镇

     4.欢乐西瓜小镇

    (五)加强综合配套,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完善旅游设施

     2.提升旅游标识

     3.配套停车设施

     4.开辟旅游专线

     5.加强综合管理

 Ⅳ 国际旅游交往与服务篇

  G.12 国际组织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 国际组织在北京聚集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国际组织在全世界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国际组织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分布情况

    (三)国际组织在北京的聚集发展情况

   二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建立了覆盖世界五大洲和旅游全产业链的会员网络

    (二)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香山旅游峰会品牌

    (三)构建了与其他国际组织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四)开展了世界旅游重大问题专项研究

    (五)创新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组织内部治理模式

   三 国际组织聚集发展提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形象

    (一)探索建立更加开放自信的国际交往新机制

    (二)提升国际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三)积极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

    (四)优化北京的国际服务能力

  G.13 新时代北京入境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二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基本状况及京沪对比

    (一)对比上海,北京入境旅游人次与增长率持续走低

    (二)对比上海,北京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人均花费呈增长势头

    (三)对比上海,北京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国均出现下降态势

   三 新时代北京入境旅游市场对策研究

    (一)政策扶持精准化

    (二)聚焦近程客源市场

    (三)重视国际社交媒体营销

     1.贴合用户需求,精准信息发布

     2.丰富趣味话题,增进娱乐体验

     3.加强粉丝互动,建立情感纽带

  G.14 2017年北京市出境旅游市场现状与政策建议

   一 北京市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一)出境旅游市场大幅下降

    (二)第三季度是主要的出游高峰时段

    (三)出境游旅游目的地选择多元化趋势

   二 北京市出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

    (一)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居民出境游提供了经济保障

    (二)新增的国际航线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具有出境游资格的旅行社数量增加

    (四)各境外旅游目的地加强了对北京市场的旅游产品推介

     1.德国

     2.法国

     3.意大利

     4.英国

     5.俄罗斯

    (五)北京市旅游委加大对旅行社出境游服务质量的监管

   三 北京市出境旅游发展对策

    (一)出境旅游产品创新

     1.旅游定制项目

     2.个性化主题游产品

     3.旅游包机直飞产品

    (二)加大出境旅游管理

    (三)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出境旅游质量

  G.15 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首都会展业发展模式研究

   一 首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国际会议之都地位日益巩固

    (二)首都会展业发展情况

   二 首都会展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挑战

    (一)场馆承载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1.场馆面积普遍较小

     2.场馆设施相对滞后

     3.场馆管理不够规范

    (二)发展环境与便利化要求不相适应

     1.统筹管理不够

     2.安保矛盾突出

     3.扶持力度不够

     4.首都特殊性带来的影响较大

    (三)市场化程度与国际化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1.缺乏明晰定位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需理顺

     3.专业人才缺乏

     4.办展成本较高

    (四)会奖旅游发展与国际交流中心定位不相适应

   三 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首都会展业发展模式建议

    (一)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发展

    (二)推动会展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三)引导会展业错位发展

    (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发展

    (五)优化便利化工作模式

    (六)加大政策供给支持发展

   四 小结

  G.16 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的传播力量

   一 洛杉矶旅游局基本情况和运营机制

   二 营销模式分析

    1.数据研究工作是市场营销的基础

    2.明确营销模式

    3.重视SWOT分析

   三 一个城市、一个品牌

   四 我国境外游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

    (一)2018年中国至洛杉矶每周航班统计与游客数量预测

    (二)面向中国市场的洛杉矶市场营销策略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洛杉矶旅游产品的底层研发能力

     2.以培训为传播手段的同业推广深入人心

     3.有效利用新媒体和影响力营销

 Ⅴ 科技旅游篇

  G.17 北京科技与科技旅游发展研究

   一 引言

   二 北京科技旅游发展现状

    (一)北京科技旅游发展综述

     1.高校旅游

     2.产业园区旅游

     3.科技园区旅游

     4.科技场馆旅游

    (二)北京科技旅游调查

     1.北京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囊括70%的场馆

     2.科技场馆绝大多数为国有,且半数以上免费开放

     3.科技场馆大多数未主动融入“旅游”,科技旅游表现不足

   三 北京旅游科技推动旅游发展现状

    (一)基于北京4A及以上景区旅游科技手段调查

     1.北京4A级及以上景区“互联网+”基础应用实现全覆盖

     2.北京4A级及以上景区科技体验产品尚处自发阶段

     3.主城区的景区更注重自身的技术配置,而郊区的景区关注与携程、同城等第三方的链接

    (二)旅游科技手段运用的小结

   四 北京旅游科技推动科技旅游发展建议

    (一)北京科技资源富集但科技旅游不明显,急需政府引导性标准的出台

    (二)推动“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盘活科技资源助力旅游发展

    (三)积极引导旅游景区加强科技单元建设,发挥“旅游+科技”横向整合潜力

    (四)打造“旅游+科技”融合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及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G.18 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及其在北京旅游行业的应用

   一 引言——如何认识科技对旅游业长远的影响

   二 旅游典型场景下科技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信息服务领域

    (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服务与管理领域

    (三)旅游产品创新领域

    (四)旅游体验提升领域

    (五)旅游企业经营领域

   三 科技在旅游业的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

    (二)人工智能技术

     1.机器人的使用增强旅游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度

     2.助力机器人可帮助残障及老年人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3.人工智能陪伴

    (三)5G技术

     1.打造无人驾驶汽车,提高景区内监管水平

     2.与虚拟现实结合改变企业营销方式

    (四)区块链技术

     1.区块链技术简介

     2.区块链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具体场景

    (五)3R技术

     1.旅游产品展示

     2.旅游资源的保护

     3.古迹复原

   四 科技对北京旅游行业发展的影响

    1.“创新工场”孵化许多旅游行业企业

    2.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大数据平台

    3.百度旅游、腾讯旅游类的互联网旅游资讯平台

    4.太极、华胜天成、软通动力等智慧旅游平台

    5.VR/AR/MR技术应用平台

    6.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旅游企业收益管理平台

    7.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住宿预定平台

   五 结论与讨论

  G.19 人工智能助力北京旅游业蓬勃发展

   一 人工智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人工智能+旅游业的应用前景大好

    (二)人工智能+旅游业的重点领域初步显现

    (三)人工智能助力旅游业平台化、服务精准化转型

   二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数据环境封闭、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二)场景深度建模和算法选取难度较大

    (三)隐私数据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难以平衡

   三 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政府:包容审慎监管

    (二)行业:注重人才培养

    (三)企业:加强技术应用

    (四)社会:共建开放共享价值生态

  G.20 基于淘宝数据的北京在线旅游商品研究

   一 综述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

   三 整体情况分析

    (一)销售概况和商品代表性分析

    (二)商品品牌分析

    (三)商品发货地分析

   四 代表品牌和店铺的详细分析

    (一)全聚德天猫旗舰店分析

    (二)稻香村天猫旗舰店分析

    (三)故宫文创天猫旗舰店分析

   五 结语

    (一)适应消费升级现状,开发符合现代市场需求和审美的旅游商品

    (二)结合电商和实体店销售,线上和线下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三)继承传统品牌,扶持新兴品牌,培育多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认识文创产品的巨大发展潜力,积极研发和推广景区文创产品

    (五)发挥电商特点和优势,实现全新销售方式和精准营销

    (六)研究市场偏好的价格锚点,明确不同商品的战略定位

  G.21 区块链技术对北京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引言

   一 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二)区块链的背景及特点

     1.区块链背景

     2.区块链的特点

     3.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原理说明

   二 区块链在北京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区块链之前的北京旅游问题

     1.合同争议及提前解约问题

     2.中心机构脆弱及信用问题

     3.第三方佣金居高不下问题

     4.执行延迟低效问题

    (二)区块链之后的北京旅游商业网络

     1.改变旅游产品销售方式

     2.增强北京旅游监管力度

     3.智能合约

     4.数字身份

     5.去中心机构,降低花费

   三 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不可篡改问题

    (二)数据存储问题

    (三)隐私风险问题

    (四)监管

   结语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8)》编委会

 B.22 后记

 序言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8)》是“北京旅游绿皮书”的第七本报告,由北京旅游学会主持编撰。北京旅游学会是中国成立时间最早的旅游学会,多年来致力于在旅游学界、产业界及政界之间搭建起学术交流平台,探索旅游新知,为北京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18年“北京旅游绿皮书”的主报告在回顾2017年北京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2018年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九大措施,实现构筑旅游幸福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在主报告之下设立“首都旅游”“文化旅游”“国际旅游交往与服务”“科技旅游”四个篇章,契合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高屋建瓴的篇章设计将北京旅游业的发展与北京的城市定位和战略版图紧密联系起来,使2018年的北京旅游绿皮书达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7年来,“北京旅游绿皮书”在作者支持和读者厚爱之下稳步发展,未来将以更为丰富的内容回馈广大读者。

张辉:《旅游经济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许峰、李帅帅、齐雪芹:《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系统模型的重构》,《旅游科学》2016年第1期。

蔡东宏:《发展旅游共享经济的对策建议》,《海南日报》2017年11月24日。

成英文:《城市旅游化: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其演进规律》,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董雪旺、成升魁:《基于旅游消费技术的世界遗产地旅游体验满意度研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例》,《资源科学》2015年第8期。

张广海、赵韦舒:《我国城镇化与旅游化的动态关系、作用机制与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经济管理》2017年第11期。

刘睿:《国内外旅游化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15年第2期。

张广海、王新越:《“旅游化”概念的提出及其与“新四化”的关系》,《经济管理》2014年第1期。

朱竑、贾莲莲:《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经济地理》2006年第1期。

戴斌:《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设计——以京津冀为例》,《人文地理》2016年第3期。

赫尔曼·哈肯:《大自然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1版。

王兴斌:《应着力推进首都旅游圈建设(上)》,《中国旅游报》2014年第11期。

魏小安:《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动力与推力》,《旅游学刊》2014年第10期。

吴群刚、杨开忠:《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城市科学》2010年第1期。

张延伟:《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河北大学,2015。

聂伟、邵春福:《区域交通可达性测算方法分析》,《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4期,第85~86页。

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浙江统计》2003年第4期。

陈东晓:《中国的“主场外交”:机遇、挑战和任务》,《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

张颖:《办好主场外交尽显中国魅力》,《前线》2014年第5期。

任国岩、梁果、孟祥敏:《国际会展视域下中国主场外交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李永成:《中国主场外交这三年》,《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年第12期。

陈泽炎:《新时代我国主场外交的会议论坛活动》,《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7年第20期。

《中国主场外交大戏还在后面》,[2017-9-25],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70925/31510242.html。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这些与爱旅行的你有关》,[2017-5-17],http://travel.ifeng.com/a/20170517/44615061_0.shtml。

朱竞若、余荣华:《怀柔因APEC而改变》,[2014-11-7],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1107/c1004-25990462.html。

《后G20时代杭州发布全新会奖品牌“峰会杭州”》,[2016-11-11],http://www.wjyanghu.com/yhw/info/tourism/2016-11-10/16034.html。

《2018厦门市旅游会展工作会议召开朝着国际知名旅游会展城市奋力迈进》,[2018-1-31],http://www.cnta.gov.cn/xxfb/xxfb_dfxw/csxw/sm/201801/t20180131_855236. shtml。

《APEC会议两年后场馆不闲 怀柔叫响“国际会都”》,[2016-11-30],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16-11/30/c_129382853.htm。

《怀柔:揭秘2014年APEC会议主题展示中心(一)》,[2016-5-31],http://www.bjta.gov.cn/xwzx/qxlyxw/hrqyw/383962.htm。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2017年9月。

杨玲:《上海、北京、西安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实践与借鉴》,《城市》2017年第4期。

涂满章等:《世界特大城市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借鉴》,《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8期。

李艳:《对北京胡同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思考——以什刹海地区为例》,《江苏商论》2012年第4期。

刘玉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评价与对策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09。

逯燕玲等:《北京市旅游区域竞争力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李翅、侯硕:《基于线性旅游空间模式的北京传统中轴线空间活力塑造》,《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第4期。

旅游学会编著《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任朝旺、邢慧斌:《旅游共享经济助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中国旅游报》2017年1月31日。

任朝旺、邢慧斌:《加强风险管控,促进在线短租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旅游报》2017年2月28日。

张凌云:《旅行社产权改革、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制度》,《旅游学刊》2005年第6期。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批复。

王兴斌:《试论“首都”旅游》,1998年11月在北京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北京市旅游局1994年第四期《旅游行业季刊》,《旅游忧思录》下卷,2013年11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王兴斌:《开发中国运河文化旅游正当时》,2007年在杭州市举行的中国运河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上的发言,《旅游忧思录》下卷,2013年11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王兴斌:《旅游引领皇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0年5月在北京皇城国际旅游节论坛上的发言,《旅游忧思录》下卷,2013年11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王兴斌:《永定河旅游:北京旅游新名片》,2011年10月在北京西南五区区域经济论坛上的发言,《旅游忧思录》下卷,2013年11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王兴斌:《京西南五区共铸永定河文化旅游新品》,2012年5月在北京西南五区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旅游忧思录》下卷,2013年11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黄宝荣、王毅、苏利阳:《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1期。

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保护报告》,http://www.sach.gov.cn。

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中国园林》2001年第10期。

汤羽扬、刘昭祎、张曼:《区域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北京长城文化带”建构初探》,《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杨丽霞:《英国世界遗产地哈德良长城保护管理的启示》,《建筑文化》2010年第3期。

赵建彤:《当代北京旅游空间研究》,清华大学,2014。

吕舟:《基于世界遗产价值体系的北京中轴线价值再认识》,《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第6期。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http://www.bjta.gov.cn,2018-04-10。

北京市人民政府,http://zhengwu.beijing.gov.cn,2018-04-10。

邹统钎、金川、王晓梅:《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资源科学》2013年第12期。

王岗:《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政治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美丽的中轴线》,http://www.bjdch.gov.cn,2011-11-17。

孙明泉:《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再生营造与体验化开发》,《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肖爱玲:《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赵东:《从“一般模式”“曲江模式”到“理想模式”——论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李冰燕、刘新霞、王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路径研究——以河北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期。

苏智良:《上海全球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科学发展》2017年第1期。

李可亭:《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郑忠、杨洋:《南京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兼与上海城市之比较》,《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白小琼:《古镇旅游开发中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四川戏剧》2017年第10期。

彭梅:《北京城市中心轴线空间的变迁》,《华中建筑》2009年第1期。

王丽娟:《基于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理念的通州运河旅游发展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30卷第6期。

牛若铃、骆高远、张玉夔:《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4月下半月刊。

吴建华:《杭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刘琳:《试论无锡古运河的文化价值与“申遗”的重要意义》,《江苏水利(水文化)》2008年第1期。

陈喜波:《通州新城建设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48卷第3期。

靳菲菲:《大兴区“北京最美的乡村”建设实践和发展建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李飞、段西:《“两型社会”视角下的“以农带旅”型新农村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赵村村庄规划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S1期。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典范之北京大兴区》,《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年第5期。

钟鑫、张忠明:《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4期。

吴冰清:《永定河北京段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初探》,《知识经济》2012年第4期。

田至美:《特大城市郊区观光农业开发模式探讨——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李梅、苗润莲、张惠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农业考古》2015年第1期。

刘玲、王旭:《京南地区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耿闻:《宜家落户大兴,拉动北京南部旅游发展》,《中国旅游报》2009年8月12日。

郑娜:《十堰市城郊生态游憩带开发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期。

沈兴菊:《“生态城市”导向下人工生态游憩地产生发展的驱动机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

国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0~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2017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张敏:《北京提升旅游消费品质吸引入境游》,《国际商报》2017年6月29日(A02)。

蔡红、李平生:《北京旅游新业态: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鲁勇、魏小安、安金明等:《广义旅游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Wang Y S. The impact of crisis events and macroeconomic activity on Taiwan's international inbound tourism demand[J]. Tourism Management, 2009, 30(1):75-82.

蔡红、贾亚颀:《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对促进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地位的政策研究》,201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2017年9月。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8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旅游和会展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6月。

洛杉矶旅游局官网,《2017年中国赴洛杉矶访客突破110万人次,中国与洛杉矶之间航线持续增加》,http://www.hellola.cn/media/newsdetail/tourism-new-record。

吴芷璇、杨静:《城市旅游形象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整合营销策略研究——以洛杉矶对华营销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7 年05月第8卷第10期。

江璐虹:《洛杉矶旅游营销模式带来的启示》,《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期。

王素珍:《我国科技旅游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学术交流》2013年第5(9)期,第227~228页。

王苑、鄢志武、张帆:《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评述》,《旅游经济》2009年第6期,第134~136页。

刘俊、陈远生、成升魁、蒋依依、李佳:《中国科学院科学园区科技旅游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10(5)期,第59~63页。

张家明:《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的经验及启示》,《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5期,第146~148页。

唐晓云:《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商业时代》2010年第10期,第122~123页。

李凡、刘姿含:《北京市科技旅游的实现路径及对策建议》,《学理论》2015年第1期,第92~93页。

王玥:《科技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渤海大学,2014。

张遵东:《论科学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56~58页。

张捷:《科技与旅游发展》,《旅游学刊》2004年第3期。

赵黎明、肖亮:《国内旅游科技研究综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和沁:《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王旭茵:《浅谈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商品与质量》2010年第SB期。

郭琳、李翠军:《浅谈科技和旅游》,《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s1期。

李国忠:《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年第12期。

罗春科:《浅谈智慧旅游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16期。

王志宏、杨震:《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未来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考》,《电信科学》2017年5期。

徐少甫、张天明:《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在智慧旅游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年10期

薛乐乐:《浅谈人工智能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应用》,《科技风》2018年第3期。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017年旅游消费报告》,http://www.mafengwo.cn/gonglve/zt-830.html。

王彬汕、常雪松:《基于大数据研究的北京旅游市场发展》,《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王欣、蔡凤、彭诗茗:《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商品开发中的多级转化模式研究——以北京为例》,《旅游论坛10.2》,2017。

张然、姚长宏:《北京旅游购物市场需求特征分析》,《现代商业》2015年第34期。

梁春媚:《我国景区旅游商品缺乏竞争力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及周边地区旅游商品需求侧角度的调查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4》2013年。

杨培玉、王培英:《北京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其对策》,《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2017年4月。

乐琰:《区块链暂时不会冲击在线旅游市场》,《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1月13日。

《旅游业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绝不仅仅是炒作》,《环球旅讯》2017年8月18日。

Jake:《区块链在旅游业的九大应用场景和两大挑战》,《新旅界研究院》2018年4月7日。

戴斌:《区块链旅游的混沌与理性》,《中国旅游研究院》2018年4月9日。

《京东区块链技术白皮书》,2018。

刘发为:《新技术给旅游带来了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9日。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2018。

《区块链优缺点全在这儿了》,《搜狐科技》2017年3月15日。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17。

《Tripio企业白皮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