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8年第4期)图书
Hangzhou Journal
[内容简介]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
相关信息
汇聚时代智慧 构建新型智库
编委会
特稿
“新零售”:一种崭新的消费拉动模式
一 杭州“新零售”业态类型的调查
(一)电商平台自营线下零售实体
(二)传统零售实体改造升级
(三)百货商场+新零售
(四)无人零售
二 “新零售”的价值与发展趋势
(一)新零售通过全要素、多维度、系统化创新与变革,促进了电子商务和传统商业升级
1.促进消费
2.引导生产
3.推动转型
(二)新零售在适应消费市场变化中不断创新模式、变换场景、升级服务体验,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1.更加回归零售的本质
2.将出现更多新零售形态
3.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加速
4.将促进城市分工和协作
三 推动“新零售”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大力支持发展“新零售”
(二)加快推进传统商业转型和零售业态创新
(三)加快完善新零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四)服务与监管并重推动新零售健康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现状和主要成效
(一)基本现状
(二)主要成效
1.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取得新突破
2.青年后备人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
3.人才支撑平台进一步丰富
4.人才扶持和激励力度持续加大
5.研究实力不断提升,高层次成果不断涌现
二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领军人才不足
2.全国影响力不够
3.重大成果不多
(二)原因分析
1.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
2.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支撑平台不足
3.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考核评价体制不够合理
4.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待遇和激励力度亟待提升
5.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三 加快推进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二)进一步优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支撑平台建设
(四)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引进机制
(五)高度重视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
(六)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晚清绅士的现代性文化书写与城市善治取向*
一 丁氏书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综合阐发
(一)聚书藏书不唯珍稀,重在公共化服务
(二)广阔视域下的版本学、目录学整理与研究
(三)公共图书意识的形成与地方文献刊印
二 丁氏著述和文学艺术实践的现代性表达
(一)实证性书写
(二)文学艺术传统的承继与现代创设
三 公民文化意识主导下的早期城市治理
(一)丁丙与“杭州善举联合体”的社会治理功能
(二)太平天国战争后杭州重建之为城市善治的典型案例
(三)丁丙《乐善录》的慈善学价值
政务
政协职能性社团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研究
一 人民政协职能性社团的特征与分类
(一)政协职能性社团的特征
(二)职能性社团的分类
1.从功能定位上讲
2.从人员组成上讲
3.从运作形式上讲
二 人民政协建立职能性社团的法理依据和必要性
(一)政协建立职能性社团的法理依据
(二)政协建立职能性社团的现实必要性
三 政协建立职能性社团的优势与杭州实践
(一)政协建立职能性社团的优势
(二)职能性社团在杭州政协工作中的实践
1.发挥了团结联谊增进共识作用
2.发挥了扩大人民政协影响力作用
3.发挥了凝心聚力服务发展作用
4.发挥了吸纳人才智囊参谋作用
四 发挥政协职能性社团作用的建议
(一)政协职能性社团要发挥好作用
1.要紧贴政协工作之需
2.要做好深化和拓展文章
3.要彰显特色和品牌
4.要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二)将职能性社团工作纳入政协全局工作
1.政协委员会要加强领导
2.政协专委会要加强指导
3.政协机关要加强保障
浙江减轻企业负担的做法、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 浙江省减轻企业负担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一)政策不断加码,努力挖掘企业降本减负的空间
(二)创新方式方法,将税费减免与简政放权相结合
(三)着眼长远发展,不断健全清费减负的长效机制
二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存在的问题
(一)减负政策“力度不到位”
1.降低税费政策力度不到位
2.降低社保缴费政策力度不到位
3.降低物流成本政策力度不到位
(二)减负政策“落实不到位”
1.宣传不到位,减负政策获知难
2.服务不到位,减负政策办理难
3.细则不到位,减负政策落地难
4.执法不到位,减负政策兑现难
(三)减负政策供给不到位
1.对企业公共服务政策供给不到位
2.对企业原材料上涨的减负政策供给不到位
3.对企业房租、土地成本上涨的减负政策供给不到位
4.对企业获取高端要素的减负政策供给不到位
三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企业减负政策力度
1.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
2.加大减轻企业社保负担力度
3.加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减负政策落实
1.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及时了解减负政策
2.提升服务效能,让企业方便享受减负政策
3.提高可操作性,让企业感受得到减负效果
4.完善产权保护,让企业稳定获得减负红利
(三)进一步增加企业减负政策供给
1.进一步改进企业公共服务供给
2.努力帮助企业控制原材料成本
3.积极应对企业房租、土地成本上涨
4.着力降低企业获取高端要素的成本
5.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减负政策的诉求
“后峰会”时期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一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征与重要性
(一)提升高职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增加在杭企业所需的人才储备
(二)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提升高职人才的岗位竞争力
(三)高职人才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准的重要体现
二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一)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1.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主要应用语言是英语
2.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外语(英语)4项技能均偏弱
3.词汇和技能是在杭高职学院语言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
(二)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英语)运用环境中的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
1.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英语)运用环境中的文化意识模糊
2.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英语)运用环境中的文化处理能力低下
(三)在杭高职院校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情况
1.在杭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较单一
2.在杭高职院校学生外语水平是限制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的第一大因素
3.在杭高职院校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
三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杭高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后峰会”时期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2.在杭高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是当前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因素
3.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堪忧
(二)原因分析
1.政府职能部门层面
2.高职院校层面
3.高职教师层面
四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政府职能部门层面
(二)高职院校层面
1.加大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2.增设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类模块和项目
3.提高在杭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水平和能力
(三)高职教师层面
城市
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创新研究
一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传统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一)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历史
1.探索启动与稳步推进阶段
2.快速推进与规范并重阶段
(二)传统改造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2.原因分析
二 基于城市有机更新的城中村改造顶层设计
(一)城市有机更新理论
(二)杭州市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的顶层设计
1.三变三新,助力世界名城建设
2.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城市整体有机更新
3.规划引领,推动城市功能与产业有序更新
4.政策精准,着力破解征迁难题
三 城中村改造创新实践的杭州经验
(一)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创新实践
1.文化传承,重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2.民主协商,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3.民生优先,率先解决外来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题
4.品质为要,变“洼地”为城市新“高地”
(二)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成效
1.形成了城中村改造的杭州经验
2.补齐了功能短板,助推城市有机更新
3.提升了生活品质,提高居民获得感
4.留住了乡愁记忆,实现了有根城市化
四 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路径
(一)以完善配套为重点,促进城市功能均衡化
(二)以传承文化为支点,促进传统生活现代化
(三)以发展产业为抓手,促进业态成长持续化
(四)以改善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基层治理实效化
空间关系异化下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
一 城市社区的空间关系结构
(一)空间属性
(二)社会关系结构
二 城市社区空间关系的异化
(一)政社关系异化
(二)业委会功能异化
(三)契约关系的异化
三 城市社区空间异化的产生机制
(一)治理结构缺陷
(二)自治能力不强
(三)契约精神欠缺
四 空间关系异化下的社区再治理
(一)社区赋权,培育业主空间话语
(二)协商共治,规范权力空间结构
(三)加强监管,控制资本空间扩张
创新生态体系的基本架构与政府生态化治理的对策*
一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
(一)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国际实践经验
二 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架构
(一)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
(二)三大科技城的产业集聚效应
(三)十多个特色小镇承载孵化空间
(四)国际视野的科创中心战略定位
三 大走廊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创新生态中知识创新的源头比较薄弱
(二)人才资源与创新创业需求融合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主动融入国家创新版图的能力有待增强
四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政府生态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执行激励导向的创新政策,促进创新生态化的政府新治理
(二)营造开放共生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吸引
(三)努力培育本土创新“引擎”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升级
(四)加大生态系统内创新源头的更新力度,增加知识和人才供给
(五)提升生态系统内物种配套程度,改善创新生态环境
经济
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杭州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一)产业基础良好
(二)设计优势明显
(三)优势企业集聚
(四)创新能力较强
三 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及国家目标
(一)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
1.发展氛围弱
2.战略布局缺
3.产业不平衡
4.投资压力大
5.高端团队少
(二)集成电路产业国家战略
1.战略定位
2.产业政策
三 杭州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二)加大资金投入,设立集成电路发展产业扶持资金
(三)做大产投基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IC产业投入
(四)强化项目引育,推进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地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杭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一 杭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技能人才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二)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三)杭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趋势分析
(四)杭州产业结构升级趋势要求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二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情况
(一)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二)杭州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情况
(三)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
三 顺应杭州产业结构调整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三)发挥职业院校的主渠道作用
(四)发挥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
(五)发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主人翁作用
(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工业遗产的文创旅游开发探讨*
一 工业遗产及其保护利用
(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
(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文创旅游开发
1.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历程
2.工业遗产文创旅游开发的要素
二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杭州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杭州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
(二)杭州工业遗存保护的问题与困境
1.开放性不够
2.产业主导性不强
3.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4.资源整合不充分
三 工业遗产文创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内外格局,增强开放性
1.增强入口的识别性
2.打造柔性空间边界
3.打破“办公楼布局”
(二)整合周边资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1.借助运河文化,发展优势产业
2.完善公共服务,搭建集聚平台
(三)倡导体验式文化消费,激发产业活力
1.打造体验式文化消费环境
2.设置展览场地与文化广场
(四)协同治理:促进全民参与
1.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制度标准
2.提高公众参与度,成立发展委员会
五大发展理念下浙江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 五大发展理念与浙江旅游的发展衍化
(一)浙江较早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旅游发展
(二)旅游业成为浙江支柱产业
二 浙江的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创新问题仍是旅游业发展的短板
(二)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不够
(三)生态旅游存在泛化现象
(四)旅游市场的开放度落后于发达的服务业
(五)共享旅游制度、机制不完善
三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浙江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浙江旅游空间创新、时序创新与产业集群创新
(二)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绿色发展机制
(三)推进浙江旅游开放发展
(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文化
反思中西宇宙观中的生命哲学
一
二
三
四
五
简论英语“龙”的读音来自古藏语
一 英语“龙”的读音只能来自东方
二 藏语“扎根”的本义是“眼睛猪”
三 “眼睛猪”正是“龙”的起源
四 “龙”是原始苯教固有的观念
五 “龙”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基因密码
六 古羌西迁把“扎根”的称谓传播到西方
历史
试论汉代度量衡量值之厘定
一 汉代度量衡制的取法标准
二 汉代度量衡各类计量中计量单位量值的厘定
(一)汉代长度的计量单位量值之厘定
(二)汉代容积的计量单位量值之厘定
(三)汉代重量计量的单位量值之厘定
三 对一些流行观点的探讨
(一)汉代的金衡“釿”
(二)汉代的金价
(三)汉代的药衡与衡器
南宋杭州风观测机构及器具、动因考
一 南宋时期杭州长时间风观测史料与价值
(一)风观测资料的基本情况
(二)风观测资料的准确性验证
(三)风观测史料的科学价值
二 南宋气象工作机构及风观测器具与动因
(一)太史局——南宋气象工作的机构
(二)天象台——南宋的气象观测平台
(三)相风仪——风观测的技术器具
(四)行八政——宋人风观测的动因分析
儒教掩护下的佛教突围
一 事件的复原
二 儒学掩护下的佛教突围
(一)法云的作用
(二)无神、无佛、无圣
(三)群臣的回应
(四)欲诘内教,当仗外书
三 小结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所辑魏晋官文书的文史价值*
一 可补严辑《全文》未收魏晋官文书篇目及校考相关内容
(一)可补严辑《全文》未收魏晋官文书及考相关作者之误
(二)可校考魏晋官文书的内容
1.可校魏晋官文书篇名
2.可补严辑魏晋官文书残篇及校文字之误
二 日《文》所辑魏晋官文书的史料价值
三 日《文》所辑魏晋官文书的文学、文化价值
吴越国宗室钱义光墓志考释
一 释文
二 墓志作者与志主家世
三 墓志的文献价值
(一)五代时吴越国宗室迁居苏州的情况
(二)墓志为参究吴越国职官制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文学
文化之根的漂移与嫁接*
一 流散愁苦的复杂:异质文化环境中的失根境遇与自我审视
二 改头换面的决绝:《桑青与桃红》中的人性裂变与个体反抗
三 母族寓言的嫁接:《桑青与桃红》中的双重结构与历史回望
四 结语:被放逐后的苦闷人生与文化重构
郁达夫在杭州的文学交游与创作*
一 交游概况
二 诗文创作
(一)诗词
(二)游记
(三)散文
(四)小说
(五)日记
三 文学成就
《创意城市学学刊》投稿须知
2018年《杭州学刊》总目录
陈莹莹、岳泉、袁勤俭:《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社会”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1期。
刘泽聪:《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工业大学,2013。
袁清、姚威:《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制度及其启示》,《科研管理》2015年专刊。
范柏乃、徐巍、张维维、邵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周强、黄奇、袁勤俭:《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SSCI和A&HCI发文统计分析:2000—2015年——与京沪粤鄂四地之比较》,《大学图书情报学》2018年第1期。
吴静、颜吾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张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资源配置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Wang,P.J.,Hwang,A.W.,Liao,H.F.,et al.,“The Stability of Mastery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ome Environment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第六辑,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张毅:《中西协商民主比较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布成良:《人民团体在我国协商民主中的性质和作用》,《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
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
蒋田鹏:《人民政协的制度创新尝试:协商论坛》,《理论月刊》2014年第2期。
《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今日浙江》2017年第13期。
叶慧:《强本固基振兴实体经济》,《今日浙江》2017年第15期。
桑士达:《对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工作的几点建议——以浙江湖州市为例》,《决策咨询》2017年第4期。
付朝欢:《清费降本“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中国改革报》2018年4月25日。
魏一骏:《浙江实施新政给企业减负300亿元》,《经济参考报》2017年6月14日。
施翼:《为企业减负降成本超千亿》,《浙江日报》2017年6月27日。
宋烜懿、郭淼:《2017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中国中小企业》2017年第12期。
Kramsch,C.,“Fro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Symbolic Competence,”
Spizberg,B.H.,“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Samovar,L.A. & Porter,R.E.,
乔章凤、李青原、李丛珊:《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模式与特征分析》,《国际经济合作》2016年第11期。
刘黛琳、杨文明、徐小贞、丁国声、郑仰成、牛健:《高职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向:从依附到屹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4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外语界》2013年第6期。
林大津、毛浩然、谢朝群:《跨文化交际研究:焦点与启示——第九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回眸与展望》,《中国外语》2012年第9卷第1期。
施家炜:《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
《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http://www.hzxcw.gov.cn/ldhd/content/2016-07/20/content_6037227.htm,2016年7月20日。
《杭州发布2017年度“1+6”产业国际化紧缺人才需求目录》,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7/11/16/art_812270_13092540.html,2017年11月16日。
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李倞、徐析:《浅析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及其实践意义》,《现代园林论坛》2008年第7期。
王国平:《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走科学城市化道路——关于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考》,《杭州研究》2008年第2期。
〔美〕马克·戈特迪纳:《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任晖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吴晓林:《中国城市社区的业主维权冲突及其治理——基于全国9大城市的调查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0期。
孙小逸:《空间的生产与城市的权利:理论、应用及其中国意义》,《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第3期。
张振:《城市社区空间关系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分析》,《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11期。
郑震:《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何艳玲:《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万春力:《社会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付诚等:《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1期。
陈鹏:《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野下的业委会研究——以B市商品房社区为例》,《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第3期。
丁静:《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李凡、张富强等:《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5期。
张阳、张力跃:《“机器换人”冲击新生代农民工》,《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4日。
高春雷、李长安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管理》2015年第12期。
丘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科学出版社,2001。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三联书店,2014。
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3期。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唐石父主编《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