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第2辑)图书

SSAPID:101-6525-2805-70
ISBN:978-7-5097-4125-2
DOI:
ISSN: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北大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北大人在中国最早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北大这块神圣的沃土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的《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将在这一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郭建宁 程美东
编 辑: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

 本栏专稿

  当代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 时代问题:时代精神、时代划分与时代基础

   二 哲学与科学、哲学与哲学史

   三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探讨

  辩证法的实践基础

   一 辩证法与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

   二 辩证法与实践的内在矛盾

   三 实践活动的现实性与实践活动的普遍性、理想性和无限性

  马克思的民主观在中国

   一 关于民主的内涵

   二 关于民主的本质

   三 关于民主的价值

   四 马克思的民主观在中国的实践

 学术争鸣

  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最初关注和早期探索

   一 物质利益问题最初是如何进入马克思视野的

   二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思考离唯物史观还有多远

   三 马克思对现实利益和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是否经历了由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向

 文本解析

  经典理论体系化之经验*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

   二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的发展

   三 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体系化

   四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体系化

   五 经验与启示

  重新研究《资本论》:基本原则与基础文献

   (一)《资本论》初稿

   (二)《资本论》第1卷

   (三)《资本论》第2卷

   (四)《资本论》第3卷

   (五)《资本论》书信

   (六)《资本论》笔记

 毛泽东研究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一 信仰共产主义,把社会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最终目标

   二 要做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上、下两篇文章,共产党人革命有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三 中国到达社会主义阶段比起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要晚相当长的时间,新民主主义不是民粹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

   四 农民喜欢共产,会跟共产党走;共产党名称不会改变,共产主义无限美妙

   五 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中国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六 发展资本主义只有好处,但新资本主义名词不妥当,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

   七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可能和平解决;搞社会主义太快了会翻筋斗,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

   八 “向联共学习”,中苏是盟友;借鉴苏联经验,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

  探索与选择:“四大”式民主概念的由来

   一 “小民主”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首选方式

   二 不怕波匈式的“大民主”

   三 党领导和运用的“大民主”

 特色理论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一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二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三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四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论中国模式若干基本问题

   一 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基本含义

   二 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 中国模式若干问题辨析

    1.中国模式是否是外国人提出来的?

    2.中国模式是否已经成熟?

    3.中国模式是否具有可借鉴性?

    4.中国模式面临什么挑战?

    5.中国模式是否是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返本开新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改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提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

    (一)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

    (二)新中国前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

    (一)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

    (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不断开拓创新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

   一

   二

   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一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问题的形成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思想轨迹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

 文化视点

  政治精神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 爱国精神,感天动地

   二 追求真理,信念坚定

   三 坚毅乐观,善良正直

   四 爱情纯美,崇尚大道

   五 群杰并起,个性鲜明

 海外观察

  赞比亚互联网论坛用户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评价*

   一 关于本文写作的若干说明

    1.研究方法

    2.分析步骤

    3.分类和信息库

    4.分析过程

   二 赞比亚互联网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的调查分析

   结束语

  将电信业扩展至中国的欠发达地区:电话、互联网和数字鸿沟

   将电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之前对中国情况的研究和内容

   定义中国的鸿沟

   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电信业在农村的发展

   关于融合电信鸿沟的问题和讨论:市场力量对阵政府干预

   互联网的数字鸿沟

   向农村地区扩展数字数据的现存问题

   目前消融城乡数字和通讯鸿沟的计划

   新技术以及数字鸿沟的未来

   结论

 学科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发展问题的若干分析与对策

   一 本学科师资知识背景分析

   二 本学科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情况

   三 本学科的知识基础和价值取向

 青年论坛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背景、中心景观及未来蓝图*

   一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背景

   二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中心景观

    1.“civil society”的汉译及内涵

    2.“civil society vs.state”(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3.中国传统公民社会组织及其现代发展

   三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检讨及未来蓝图

Alden,C. (2007). China in Africa:Partner,Competitor Or Hegemon?Zed Books.

Brautigam,D. (2010). 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 Oxfor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amwanga,J.,Koyi,G. (2009). Impact of China Africa Investment Relations. Working draft submitted to African Economic Research Consortium.

Li Anshan (2008). China New Policy towards Africa. In:R. I. Rotberg (Ed.) China into Africa:Trade Aid and Influence (pp.21-49).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Monson J. (2009). Africa’s Freedom Railway.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uendorf K. A. (2002)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 SAGE.

Pang Zhongying (2009). China’s Soft Power Dilemma:The Beijing Consensus Revisited. In:Mingjiang Li (Eds.) China’s Emerging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p.125-43). Lextington Books.

Popping R. (2000). Computer-assisted Text Analysis. SAGE.

Strauss,A. L. (2003).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ylor,I. (2004). The“All-weather Friend”?Sino-African Interac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I. Taylor (Ed.) Africa:International Politics:External Involvement on the Continent (pp.83-100). New York:Routledge.

Taylor,S. D. (2006). Culture and Customs of Zambia. Wesport. Connecticut. London:Greenwood Press.

Versi,A. China Is Good for Africa. In:African Business. No.329,March 2007.

Weber,R. P. (1990.) Basic Content Analysis. SAGE.

West,M. D. (2001)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Content Analysi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