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4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比较图书

The Comparison of the Essence between 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SAPID:101-6521-5606-05
ISBN:978-7-5097-6980-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界定理论本质层面,搞清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本质比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对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层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经济观点和政治观点等三个方面,揭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得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幸福人民。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沈阳
编 辑:单远举;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序

 后记

 导论

  一 选题原因

   (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起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和诘难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需要

  二 理论界的研究状况

   (一)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状况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状况

   (三)二者比较研究的状况

  三 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一章 两种理论本质比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 两种理论本质层面的选择

   一 本质的含义

   二 本质与现象

   三 理论本质层面

    (一)指导思想

    (二)经济观点

    (三)政治观点

  第二节 两种理论本质比较的世界观基础

   一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是进行两种理论本质层面选择的世界观基础

   二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也是进行两种理论本质层面选择的世界观基础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 两种理论本质比较的方法论基础

   一 社会系统论

   二 社会系统论视域下的理论本质层面

 第二章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社会民主主义思想

   一 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来源是改良主义思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早期思想源头

    (三)修正中形成的社会民主主义

   二 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逐渐对立阶段(1848~1918年)

    (三)全面对抗阶段(1919~1950年)

  第二节 《法兰克福声明》与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一 社会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

   二 《法兰克福声明》的基本内容

    (一)以指导思想上的“中立化”和“多元化”原则排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二)在批判资本主义和攻击共产主义中为民主社会主义明确了要走“第三条道路”的目标选择

    (三)全面而又详细地阐述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作用、意义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民主观”

    (四)确立了民主社会主义目标实现的途径并试图靠所谓的“民主手段”来最终实现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节 社会党国际时期的民主社会主义

   一 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国际时期

    (一)1951~1991年的扩展阶段

    (二)1992年至今的调整阶段

   二 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第四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

   一 瑞典模式

   二 瑞典模式的阶段性特征

    (一)福利社会主义阶段

    (二)职能社会主义阶段

    (三)基金社会主义阶段

   三 瑞典模式的启示

    (一)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瑞典模式是瑞典社民党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要清醒地看到,尽管瑞典福利很高,瑞典社民党也很努力地推进社会主义,但瑞典在实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国家

    (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对照,瑞典模式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同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瑞典模式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价值,但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照抄照搬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于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实践

   一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

    (二)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二 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

    (三)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四)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丰富

   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受任于危难之际,成就于稳定之中

    (二)与时俱进、创新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

    (三)思想、经济、政治方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

    (一)稳定繁荣中继往开来的发展新思路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在求真务实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最新成果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

    (一)指导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二)经济制度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三)政治制度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章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比较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奉行多元化的指导思想

   一 民主社会主义多元化指导思想的成分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

    (三)基督教伦理道德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 民主社会主义从本质上否定马克思主义

    (一)用多元化的唯心史观否定唯物史观

    (二)用泛化的民主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三)在反对共产主义中否定马克思主义

    (四)在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中虚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

   一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比较

   一 民主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心主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实践性是其鲜明的特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在实事求是中发展的,科学性是其主要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在人民群众中丰富的,人民性是其重要的特色

 第五章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观点比较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主张

   一 民主社会主义混合经济的主要内容

    (一)混合经济概念的渊源

    (二)民主社会主义混合经济的内容

   二 民主社会主义混合经济的实质及成因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混合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存在的制度框架

    (三)混合经济仍然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经济表现形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过程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分析

  第三节 经济基础对社会性质具有决定作用

   一 经济基础对社会性质的决定作用

   二 私有制为基础决定了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

   三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

 第六章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比较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和多党制

   一 民主制和多党制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和民主制

    (二)多党制

   二 资产阶级民主制和多党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第三节 政治制度决定所维护的阶级利益

   一 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决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

 结束语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本书旨在界定理论本质层面,搞清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本质比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对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层面进行比较研究。本书主要比较的本质层面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经济观点和政治观点等三个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揭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幸福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6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

《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6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07。

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

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拉萨尔言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

《伯恩施坦言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6。

《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编《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61。

陈先达主编《历史唯物主义新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程恩富:《社会主义三阶段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程恩富主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程恩富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崔桂田:《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黄安淼、张小劲编《瑞典模式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姜井水:《社会系统论》,学林出版社,2004。

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李崇富、姜辉主编《马克思主义150年》,学习出版社,2002。

李崇富、李建平主编《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6。

李崇富:《较量: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沉思》,方志出版社,2007。

李铁映:《论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刘书林:《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柳建辉主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唐文革编《三字经》,广州出版社,2004。

汪连天主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简明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吴雄丞、张中云主编《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邢贲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载《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思考》,科学出版社,1990。

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2007。

杨宏禹、刘苏邮主编《民主社会主义透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

叶汝贤、孙麾主编《马克思与我们同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殷叙彝主编《当代西欧社会党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张顺洪、孟庆龙、毕健康:《英美新殖民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赵智奎:《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赵智奎:《邓小平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青岛出版社,2004。

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周新城等:《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埃及〕萨米尔·阿明:《世界一体化的挑战》,任友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德〕W.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赖海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马元德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

〔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殷叙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德〕卡尔·考茨基:《帝国主义》,史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

〔德〕威廉·李卜克内西:《不要任何妥协》,姜其煌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

〔德〕罗莎·卢森堡:《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徐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德〕维利·勃兰特等:《社会民主与未来》,丁冬红、白伟译,重庆出版社,1990。

〔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社会主义:一种有益的学说》,列华、文秀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法〕雅·德罗兹:《民主社会主义(1864—1960年)》,时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申林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

〔法〕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王吉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荷〕约普·登厄伊尔:《认识与展望:政治和经济论文选集》,霍德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德〕托马斯·迈尔:《论民主社会主义(译文集)》,刘芸影等译,东方出版社,1987。

〔美〕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徐节文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昕、朱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林康义、魏宏森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

〔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美〕史蒂文·克雷默:《西欧社会主义——一代人的经历》,王宏周、胡尔湖、王建华译,东方出版社,1992。

〔美〕悉尼·胡克:《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89。

〔美〕熊彼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绛枫译,商务印书馆,1979。

〔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日〕伊藤诚:《现代社会主义问题》,鲁永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苏〕B.A.尼基京:《“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批判》,常玢、崔建设、马吉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苏〕彼·尼·费多谢耶夫:《现时代的辩证法》,李亚卿、张惠卿译,东方出版社,1986。

〔苏〕德里亚赫洛夫等编《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安起民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苏〕米·彼·姆切德洛夫:《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形成》,赵国琦等译,求实出版社,1982。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阚思静、季叶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

〔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侯健、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

〔英〕恩斯特·拉克劳:《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孔明安、刘振怡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英〕哈罗德·威尔逊:《英国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李崇淮译,商务印书馆,1966。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商务印书馆,1983。

〔日〕村田忠禧:《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政治报告的词语变化来看中共十六大的特点》,《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1期。

薄一波:《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人民日报》1993年12月27日。

程恩富、张飞岸:《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学习月刊》2007年第6期。

程恩富:《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内涵》,《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4期。

程恩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能够成为旗帜》,《人民论坛》2007年第10期。

高放:《百年来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关系的演变——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理论学刊》2007年第6期。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百年分合》,《南方周末》2007年6月6日。

龚育之:《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学习时报》2003年1月6日。

何秉孟、姜辉、张顺洪:《托马斯·迈尔谈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与实践》,《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2期。

侯惠勤:《从解放思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3月4日。

侯远长:《社会主义理论的四座丰碑——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李崇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中华魂》2007年第1期。

李德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从一个平常问题引发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李卫宁、舒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发展与系统构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

李忠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研究》,《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刘长:《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刘云章、郜世奇:《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程及创新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

牛先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钱学森、钱学敏:《“社会论”——行为科学的哲学概括》,《哲学研究》1991年第11期。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自然杂志》1981年第1期。

钱学森:《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从系统科学看我国今后60年的社会革命》,《世界经济》1985年第4期。

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哲学研究》1980年第4期。

芮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党建研究》2007年第6期。

沈宝祥:《对理论新成果的最好概括》,《人民论坛》2007年第10期。

沈宝祥:《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沈宝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旗帜》,《理论参考》2007年第8期。

汪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起点和发展阶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王怀超:《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吴雄丞:《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

吴雄丞:《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第2期。

萧栋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求索》2001年第4期。

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薄弱点》,《北京日报》2007年5月14日。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求是》2007年第13期。

徐理:《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光明日报》2007年4月24日。

颜晓峰、孙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光明日报》2007年6月12日。

杨启先:《一篇迟到的瑞典考察纪要》,《经济观察报》2007年6月16日。

张顺洪:《关于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

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6期。

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探索与求是》2003年第7期。

赵智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讲座荟萃》第37期。

钟哲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来源》,《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11期。

钟哲明:《“自由人联合体”析》,《中华魂》2008年第3期。

钟哲明:《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8期。

钟哲明:《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社会主义及其变种的评析》,《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4期。

钟哲明:《岂可用伯恩施坦观点修正马克思恩格斯?》,《中华魂》2007年第5期。

周新城:《必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理论视野》2007年第5期。

Andrew Arato,From Neo-Marxism to Democratic Theory:Essays on the Critical Theory of Soviet-type Societies,Armonk,N.Y.:M.E.Sharpe,c1993.

Aristotle,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Barnes,J.,edited,the Revised Oxford Translation,Vol.2,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Arthur Sanders,Victory:How a Progressive Democratic Party Can Win and Govern,Armonk,N.Y.:M.E.Sharpe,c1992.

David McLellan,Marxism after Marx:An Introduct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1,c1979.

David Schweickart,Capitalism or Worker Control?:An Ethical and Economic Appraisal,New York:Praeger,1980.

Henry K.H.Woo,Effective Reform in China:An Agenda,New York:Praeger,c1991.

Ingvar Carlsson,Anne-Marie Lindgren,What is Social Democracy,Stockholm-Sweden:Sjuharadsbygdens Tryckeri,second edition September 2003.

John Frederick Martin,Civil Rights and the Crisis of Liberalism:the Democratic Party,1945-1976,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c1979.

Kate Hudson,European Communism since 1989:Towards a New European Left?,Houndmills,Basingst Macmillan,2000.

Mark Selde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Development,Armonk,New York:M.E.Sharpe,c1993.

Mihailo Markovic,Democratic Socialism: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2.

Patricia Pugh,Educate,Agitate,Organize:100 Years of Fabian Socialism,London,New York:Methuen,1984.

Paul M.Sweezy,Post-revolutionary Society,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c1980.

R.W.Johnson,The Long March of the French Left,London,Basingstoke: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1.

Robert G.Wesson,Why Marxism?:the Continuing Success of a Failed Theory,New York:Basic Books,c1976.

Stephen Eric Bronner,Socialism Unbound,Boulder:Westview Press,2001.

James A.Dorn,“China’s future:Market socialism or market Taoism?”,in Cato Journal,Vol.18,1998,p.131.

Kylie Redfern,John Crawford,“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sation on the Moral Judgements of Manage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Vol.11,2004,p.48.

Steven N.S.Cheung,“Deng Xiaoping’s great transformation”,in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Huntington Beach,Vol.16,1998,p.125.

http://www.socialistinternational.org/viewArticle.cfm?ArticleID=1915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3/content_438438.htm.

http://encarta.msn.com/media_701879446_761577990_-1_1/Tony_Blair_on_Socialism.html.

Susan Page,“Top 25 Influential people;A world under their influence;[FINAL Edition]”,in USA TODAY,Sep 4,2007,p.A.10.

Kylie Redfern,John Crawford,“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sation on the Moral Judgements of Manage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Vol.11,2004,p.48.

Paul Heer,“A house united”,in Foreign Affairs,Vol.79,2000,p.18.

Seth Faison,“Castro All Hugs and Kisses On First Visit to Old Ally”,in New York Times,Dec 1,1995,p.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