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7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4年春季报告图书

Analysis on the Prospect of China's Economy(2004)

SSAPID:101-6512-3986-60
ISBN:7-80149-944-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报告对中国2004年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方面分析中国的宏观决策、财政金融、工业调整、对外贸易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春季号
编 辑:徐逢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序言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宏观经济问题小论三则

  一 目前宏观调控政策转向中性,首先防通胀苗头滋长,其次防通缩趋势重现

  二 短期经济运行,适时适度微调,可无大虑;中长期经济发展反差,亟待研究克服

  三 整顿吏治,解决损害老百姓利益的突出问题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二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 投资问题分析

   1.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急需调整

   2.一段时期以来某些部门的投资超高增长的问题明显存在

   3.注意防止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

  四 政策措施建议

 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

 二元经济下的收入分配、财政收支结构与消费增长

  一 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现状

  二 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深层原因

   1.劳动报酬的决定

   2.二元经济条件下劳动报酬的决定与分配特点

   3.中国二元经济的形成与体制表现

  三 我国财政的地位与财政收支结构对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影响

  四 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方向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

  一 2003年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二 货币政策的使用空间和有效性

  三 2003年中国财政形势的回顾

  四 2004年中国财政形势的展望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2003年回顾与2004年展望

  一 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 2003年货币政策的金融环境

   1.货币供应总量与货币供给结构

   2.基础货币及其调控

   3.信贷:总量及其结构

   4.货币市场

   5.股票、债券市场与融资结构

   6.保险市场

   7.外汇储备与外汇市场

  三 2003年的货币政策操作:问题及进一步的改革

   1.公开市场操作

   2.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利率

   3.择类性货币政策操作

  四 2004年的货币政策取向与金融改革

   1.2004年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

   2.2004年的货币政策取向

   3.2004年金融改革的重点

 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 2003年的工业增长及其启示

  二 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三 中国工业化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

  四 对外开放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五 全球竞争秩序和竞争政策及其对中国开放政策的影响

  六 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1.以更大的胆略实行经济开放政策

   2.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更快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3.对外开放政策以就业导向为主,兼顾财富效应

   4.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秩序规则的构建和国际谈判

   5.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空间优势,促进中国企业(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6.对外开放政策要更好地体现“统筹”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7.正确认识和充分重视对外开放的资源代价、环境生态代价问题

   8.以科学的态度和措施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农民增收与确保粮食安全**

  一 2003年农村经济形势

   (一)农产品供求形势

    1.粮食减产

    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扬带动食品消费价格上涨

    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减少

   (二)农民收入问题

    1.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家庭经营收入对2003年农民增收的贡献显著提高

    4.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增收的亮点

   (三)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农村耕地流失严重

   (五)高致病禽流感问题

  二 与粮食安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粮食供求出现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二)对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展望

   (三)分析与判断粮食安全的形势应建立在准确把握与预测粮食供求基本状况的基础上

   (四)运用经济杠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 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暴露出宏观经济体制上的缺陷

   (一)进出口的短期行为和盲目性暴露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体制存在的弊端

   (二)各地政府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重复建设,盲目上项目

  四 深化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两方面的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一)在初次分配上,政府要放松管制,解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桎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1.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建设

    2.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二)着力建设农村的公共财政体系,解决再分配的公平问题

 人口转变中的劳动力市场:现状与展望

  一 就业现状与劳动力市场发育

   1.年内陆续出台了一批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法规,进城务工政策环境大为改善

   2.劳动力市场由下岗安排到公开失业的并轨过程加快,已有10余个省份撤销了再就业中心

   3.修改了就业、失业定义,提高了保障程度和扶助力度,2003年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4.通过劳动力市场发挥作用,就业机会得以创造,就业总量继续扩大

  二 非正规部门推动就业增长

  三 人口预测与劳动力供给前景

  四 劳动力供给总量和老龄化的双重压力

  五 充分就业是利用人口红利的最后机会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03年中国外贸发展状况

   1.从贸易平衡上看,全年贸易顺差虽低于2002年,但第四季度顺差激增

   2.从国别上看,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实现了全面快速增长

   3.从贸易方式上看,各种贸易方式增长迅速,加工贸易顺差稳定增加

   4.从企业性质上看,集体私营企业出口逐渐成为外贸总额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 2004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

   1.2004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将好于前两年,但速度不会太快,增长仍不均衡

   2.2004年世界贸易将加速增长,但贸易摩擦及贸易保护问题依然严峻

   3.2004年中国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平均退税率有所降低

   4.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后履行有关承诺的关键一年

   5.2004年美元汇率可能止跌回稳,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所缓解

   6.200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

  三 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

  四 对策建议

   1.作好WTO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优化进口结构

   2.努力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和维护同主要经贸伙伴的经贸关系,积极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

   3.加快建立有效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按照WTO规则健全贸易救济措施和安全保障体系

   4.积极应对出口退税新机制

 2003~2004:中国利用外资的分析与展望

  一 2003年外商在华投资概况

   1.实际使用外资与上年基本持平,合同外资增长较多

   2.中国作为跨国公司东道国的地位

   3.投资来源国结构

   4.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

   5.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合同外资金额增长显著

   6.外商投资企业的地位继续加强

  二 外商在华投资和经营中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外商在制造业中的投资向重化工业领域延伸

   2.中国成为一些先进技术产品的全球制造中心

   3.服务性专业岗位向中国转移

   4.新的利用外资方式开始出现

   5.外资研发机构继续提升水平

  三 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良性关系开始形成

   1.国内市场的扩张和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

   2.国内企业的集成能力不断增强

   3.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增强

   4.配套产业水平的提高

   5.高水平人才回流的条件开始形成

  四 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对外开放的领域将继续扩大

   2.中国仍然是受投资者欢迎的东道国

   3.全球跨国投资数额有可能回升

  五 新环境中外资监管的重点与政策导向

   1.防止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形成垄断地位

   2.确保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中国经济:警惕“新结构危机”与“生态环境泡沫”

  一 中国经济“新结构危机”已经出现,“生态环境性经济泡沫”已经形成,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严重要素供给瓶颈

  二 解决新结构危机的出路在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行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重新塑造经济运行的微观机制

 本书编辑组

 相关链接

文钊:《经济过热争论开始升温》,《经济观察报》,2003年10月19日。

田如柱、项志华:《新一轮“经济是否过热”争论又起》,《经济参考报》,2004年1月17日。

刘树成:《200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政策选择:适度微调 有扩有控》,《经济参考报》,2003a,4月16日。

刘树成:《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人民日报》,2003b,12月18日。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樊纲:《通货紧缩、有效降价与经济波动》,《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12月企业商品价格变动情况》,2003,www.pbc.gov.cn。

Mitchell,B.R.:“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The Americas and Australasia”,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3.本文根据第886~897页不变价GNP数据计算。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a。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b。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4。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商务印书馆,1983。

〔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价格理论》,商务印书馆,1994。

〔美〕乔治·J.施蒂格勒:《价格理论》,商务印书馆,1992。

黄达等:《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苏明:《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马栓友:《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美〕尼尔·瑞克曼(N.Rackham)等:《合作竞争的未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美〕理查德·隆沃思(Richard C.Longworth,1998)著:《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香港]斯蒂芬·维恩斯:《危机年代——从经济危机到新千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96):《流行的国际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美〕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美〕丹尼·罗德瑞克:《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北京出版社,2000。

〔美〕爱德华·M.格莱汉姆:《全球性公司与各国政府》北京出版社,2000。

〔美〕理查德·隆沃思(Richard C.Longworth,1998)著:《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著:《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余永定、郑秉文主编:《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2)、(2003),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洛林(主编):《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江小涓(2002):《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2》(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外经贸部外资司:《中国外资统计2003》,非售品。

《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版,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