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9

民营银行:台湾案例图书

SSAPID:101-6370-2578-09
ISBN:7-80190-431-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台湾民营银行设立之时代背景与目的;民营银行开放家数之商榷;民营银行兼营业务范围;民营银行设立的条件;民营银行面对的竞争;公营银行民营化问题;台湾民营银行的公共关系;金融机构发生财务危机时政府之对策;农会与渔会信用部经营问题;健全民营银行的途径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喜玛拉雅学术文库·经济探索系列
作 者: 于宗先
编 辑:于渝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图、表目录

 序

 本书各章撰述人

 第一章 导论:为什么探索这个主题

  一 台湾正面临严峻的金融情势

  二 检视民营银行设立的原意是否已经达成

  三 探讨为什么有些民营银行会失败

  四 台湾的民营银行要多少家才算适当?

  五 检讨民营银行兼营业务范围

  六 民营银行的设立,应具备哪些条件?

  七 民营银行面对哪些竞争?

  八 公营银行是否一定要民营化?

  九 民营银行的公共关系

  十 基层金融问题严重,如何求解?

  十一 对处理民营银行财务危机之对策

  十二 健全民营银行之途径

   (一)银行规模问题

   (二)健全银行的监理制度

   (三)公营银行要尽快彻底民营化

   (四)政府对处理银行财务危机的态度

   (五)金融重建基金的筹措与运用

   (六)基层金融组织的财务危机处理问题

   (七)整顿会计师事务所刻不容缓

 第二章 台湾民营银行之体检*

  一 前言

  二 整体金融经营环境与绩效

   (一)经营家数增长快速造成的过度竞争局面

   (二)存贷业务

   (三)经济与金融环境丕变所引发的危机

   (四)经营绩效与逾放比率

   (五)政策走向与打消呆账

  三 家族(或财团)经营色彩之浓淡

  四 经理人员与董事会之关系

  五 经理人员之素质

  六 银行性质:综合性银行或专业银行

  七 市场规模与竞争

   (一)直接与间接金融之比较

   (二)各金融机构间之比较

   (三)不同性质银行间之比较

  八 银行之规模

   (一)银行放款

   (二)银行存款

   (三)银行净值

   (四)各银行分行家数

  九 负债比例

  十 营运绩效

   (一)初期存贷业务目标、冲刺与成长结果

   (二)业务种类的拓展

   (三)获利能力分析

   (四)经营能力分析

  十一 逾期放款比率

  十二 银行贷放与大股东

  十三 信用与担保

  十四 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理机制

  十五 结语

 第三章 民营银行设立之时代背景与目的

  一 经济发展观点

   (一)经济成长需金融现代化的配合

   (二)超额贸易差额,超额储蓄,游资泛滥,地下金融猖獗

   (三)金融双元性是造成公营银行金融中介角色功能之不彰

   (四)国际上经济自由化的浪潮与“国内”经济自由化的推动

   (五)美方压力与国外银行设立许可之诱发

   (六)解严后经济自主的要求

  二 银行股东观点

   (一)企业范围扩张之企图

   (二)银行高获利之美梦

   (三)金融自主之诉求

  三 政府观点

   (一)财政收入:独占利润

   (二)金融稳定为首要政策目标:稳定与效率的替换,从管制到开放

  四 结语

 第四章 台湾民营银行开放家数之商榷

  一 前言

  二 台湾金融机构开放情形

  三 民营银行开放后之影响

   (一)公民营银行市场占有率改变

   (二)旧银行与新银行之市场占有率互有消长

   (三)近年来平均逾放比增加

  四 国际比较

  五 结语与建议

   (一)开放速度勿太快,勿一次开放太多家

   (二)建立退出机制

   (三)多种型态开放

 第五章 民营银行兼营业务范围

  一 银行经营体制与其相关问题

  二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扩张情形

  三 银行的跨业经营

   (一)兼营证券业

   (二)兼营票券业

   (三)兼营保险业

   (四)银行营业收入结构分析

  四 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

  五 结语

 第六章 民营银行设立应具备之条件

  一 原有设立条件限制之检讨

  二 发起人、负责人与高层管理人员之资格与条件

  三 最低资本额之限制

  四 设立分行之标准

  五 结语

  附件 商业银行设立标准

 第七章 民营银行面对的竞争

  一 前言

  二 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背景及过程

   (一)开放民间银行设立前台湾的金融版图

   (二)开放民营金融机构设立的背景

  三 开放民营银行设立后台湾金融领域的变化

  四 民营银行、公营银行、外商银行经营上之比较

   (一)民营银行VS.公营银行

   (二)民营银行VS.外商银行

  五 民营银行间之竞争

  六 加入WTO后民营银行的新挑战与因应

 第八章 公营银行民营化问题

  一 前言

  二 公营银行民营化之目的

   (一)表面的目的

   (二)实质上的目的

    1.摆脱民意机关的监督

    2.逃脱政府法律的约束

    3.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三 公营银行民营化的时机

  四 公营银行民营化的障碍

  五 “政党轮替”与公营银行民营化

  六 公营银行民营化与经济发展

  七 结语

 第九章 台湾民营银行的公共关系

  一 前言

  二 1990年开放商业银行设立

  三 新银行的党政关系

  四 新银行与大财团的关系

  五 新银行与社会的关系

  六 结语

 第十章 金融机构发生财务危机时政府之对策

  一 前言

  二 台湾金融机构所面临问题之症结所在

   (一)金融机构成长过速与经营环境之变迁

   (二)部分企业因泡沫经济的破灭而出现财务危机

   (三)产业外移过速以及景气低迷造成民间投资快速下滑

   (四)金融改革措施之延缓

  三 1980年以来美、日、韩金融改革之经验

   (一)美国

   (二)日本

   (三)韩国

   (四)美、日、韩金融改革之比较

    1.金融改革时机的掌握

    2.金融改革所涵盖的层面

    3.重建基金之规模与执行方式

    4.政府对金融改革所持有态度与朝野之协调性

  四 现阶段台湾金融体系之改革

  五 结语与建议

   (一)充裕的重建基金必须及早筹足,确实执行问题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二)放宽金融机构营运之范围与弹性

   (三)确实执行立即纠正措施

   (四)强化金融改革过程之透明性与责任性

   (五)朝野之和谐

 第十一章 农会与渔会信用部经营问题

  一 前言

  二 农渔会信用部之资金来源与运用

   (一)农会信用部资金来源分析

    1.存款

    2.往来以外之负债

    3.内部往来

    4.自有资金(净值)

   (二)农会信用部资金运用分析

    1.放款

    2.存放行库

    3.购买有价证券

   (三)渔会信用部资金来源分析

    1.存款

    2.借入款

    3.其他负债

    4.自有资金(净值)

   (四)渔会信用部资金运用分析

  三 农渔会信用部之财务状况

   (一)农会信用部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渔会信用部之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农会信用部之损益分析

   (四)渔会信用部之损益分析

  四 农渔会信用部业务经管效率之分析

   (一)流动性比率分析

   (二)安全性比率分析

   (三)收益性比率分析

    1.盈余占净值比率(ROE,return on equity)

    2.盈余占资产之比率(ROA,return on assets)

    3.盈余占总收入之比率

  五 农渔会信用部经营问题之探讨

   (一)组织制度及负责人问题

    1.信用部不具独立法人人格

    2.非股金制度

    3.复杂之选举文化

    4.负责人大部分未具专业金融知识

   (二)业务经营困境及监督管理之结构性问题

    1.缺乏同业安定基金之设置

    2.未能落实内部管理制度

    3.授信风险管理有严重缺失

    4.检查与监督权责分离且主管机关层级过多

   (三)造成逾期放款偏高之因素

    1.政府实施选择性信用管制

    2.农地担保品处分困难

    3.违规使用之农地担保品难以拍卖方式处理

    4.农地担保品开发受限影响承购意愿

  六 各种改革方案

   (一)农渔会信用部单独或合并改制为独立的农业金融机构

   (二)农渔会信用部设置总经理

   (三)由农渔会投资成立区域农业金融机构,农渔会信用部成为其分支机构,并设立中央农业金库

   (四)将信用部让与银行,农渔会不再设信用部

   (五)设置农渔会上层金融机构

   (六)农渔会合并

   (七)改制为区域性农业银行

  七 结语

 第十二章 健全民营银行之途径

  一 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道理

  二 健全民营银行的途径

   (一)开放民营银行的家数

   (二)银行开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三)提早预防逾放比过高问题的产生

   (四)健全银行的会计制度

   (五)民营银行的公共关系

   (六)公营银行民营化务必要彻底

    1.待铲除的障碍

    2.民营化要彻底

    3.民营化的释股问题

   (七)妥善解决农渔会信用部问题

   (八)扩大民营银行规模

   (九)增强民营银行的竞争能力

    1.要达到最适规模

    2.要有知所精进的经理人才

    3.要有相互配合的团队

    4.要有迅速提供正确信息的研究部门

     (1)要有深入民间的行销部门

     (2)要有充裕的坏账准备

     (3)要有全球布局的雄心与计划

 附录 《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经验与启示》研讨会纪要

  一 讨论会实录

   引言报告

   专题报告1

   专题报告2

   专题报告3、专题报告4

   专题报告5

   专题报告6

   专题报告7

   专题报告8

   专题报告9

   专题报告10

  二 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启示

   一 回顾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得失,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二 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历史与现状

   三 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意义

   四 究竟应当开放多少家

   五 民营准入程序设计

   六 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是分散还是集中

   七 台湾公营银行的民营化

   八 民营银行退出机制

   九 农会信用部潜在的危机

   十 台湾近期金融改革动向

此书由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所长于宗先先生与王金利等六位教授合作写成。台湾民营银行被准许设立迄今,已有十多个寒暑。期间民营银行经历了1997—1998年横扫东亚的金融风暴,又在2001~2002年世界性经济不景气中挣扎,求生存。此书对它们经历风浪的经验作了深入的理性探索。如于宗先先生所说,此举“对台湾本身固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对今日的大陆,也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的价值。”

1.王耀兴:《金融改革的真谛》,《存款保险信息季刊》,2002年3月第15卷第3期,第1~45页。

2.合作金库调查研究室:《台湾金融发展历程》,1994。

3.朱素征、曾怡景、艾文:《台湾银行业风险分析》,中华信用评等公司,网址:www.taiwanratings.com,2002年7月2日。

4.沈中华:《银行法规范与银行利害关系人融资交易个案》,收录于政治大学主编的《服务业管理个案》,台北,智胜,1998。

5.林维义:《从挤兑事件谈金融风险管理》,《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7年第11卷,第2期,第1~23页。

6.殷乃平、沈中华:《各国对于金融危机处理策略及“我国”因应之道》,1999年11月,“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7.“财政部金融局”:《“财政部金融局”年报》,1991年。

8.梁丽莲:《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分工与整合》,《会计研究月刊》1998年第149期,第38~43页。

9.陈锦村、其佩铃:《从股权结构与核心代理观点,评析民营银行的逾放比与经营绩效》,《中央存保季刊》2000年第14卷2期。

10.曾永兴、黎雯敏:《台湾地区金融产业风险研究报告》,中华信用评等公司,网址:www.taiwanratings.com,2001年1月。

11.曾宝璐:《中兴银行沉沦记》,《商业周刊》2000年5月,第82~86页。

12.黄嘉兴、张嘉麟:《台湾地区银行开放前后获利力之研究》,《台湾银行季刊》,1991年第50卷第3期,第1~31页。

13.叶静芳:《“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之研究》,大叶大学事业经营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14.郑世松:《台湾金融业的风险管理》,1996年第三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论文,第225~251页。

1.“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迈向经济自由化之路》,《1988年经济年报》。

2.吴惠林:《台湾的地下钱》,《经济前瞻》1990年第17号,第65~68页。

3.林钟雄:《防制地下金融活动问题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委托计划,1991。

4.许嘉栋、梁明义等:《台湾金融体制之研究》,《经济专论》1985年(34),中华经济研究院。

5.彭百显:《金融管制与金融管制效果》,《今日合库》1996年第12卷9期,第22~37页。

6.汤治婷:《“我国”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政策之政经分析》,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7.杨欣岚:《台湾金融自由化之民营银行开放之政策形成》,“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1.Baumol,W.1981,“Some Principles for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Enterprise”,Chung-Hua Series of Lectures,No.2,Jan.

2.Gurley,J.G. and E.S.Shaw,1955,“Financial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pp.515~538.

1.许嘉栋、杨雅惠:《台湾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于宗先、李诚主编《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台湾经济发展之评价》,财团法人中华经研究院出版,1997,俞国华文教基金会赞助,1月,第149~190页。

2.杨雅惠:《银行开放民营为何犹豫》,《经济前瞻》1988年第11号,第121~122页。

3.杨雅惠:《台湾银行业之管制与营运》,饶美蛟、郑赤琰主编《香港与亚太区华人银行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海外华人研究社出版,1991,第175~195页。

4.杨雅惠:《金融制度与金融改革》,《198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经验(施建生主编)》,中经院,1999年6月,第427~461页。

5.杨雅惠、林华德:《台湾金融开放历程之探讨》,《货币市场双月刊》2001年10月第5卷第5期,第1~16页。

6.杨雅惠、陈泽义:《台湾银行业发展与政策》,“第五届梁国树教授纪念暨当代货币金融问题研讨会”,台大经济研究学术基金会、台大经济系、经建会主办,2000年11月28~29日。

7.杨雅惠、龙啸天:《两岸银行体系发展之比较》,中华经济研究院&“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国际经济情势周报》第1440期,2002年6月20日,第5~13页。

8.薛琦:《台湾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政策改革》,“两岸产业发展及结构研讨会”,中华经济研究院,2002年1月。

1.De Brouwer Gordon,2002b,“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Integration,” Asia Economic Panel Meeting,Keio University,Tokyo.

2.De Brouwer,G.J. 2002a,The IMF and East Asia:A Changing Reg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3.Herring,R.J. & N.Chatusripitak,2000,“The Case of the Missing Market:The Bond Market and Why It Matters f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DB Institute Working Paper,No.11,July.

4.Yang,Ya-Hwei,1994,“Taiwan: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Japan,Korea and Taiwan:Growth,Repression and Liberalization,edited by Hugh Patrick and Yung-Chul Pa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李青芳、雷源莱:《探索新旧管理机制下“我国”信托市场——兼论“本国”银行信托部的经营对策》,《华信金融季刊》2000年第12期,第93~116页。

2.李桐豪:《由美国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看“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台湾金融财务季刊》2001年第2辑第2期,第1~17页。

3.沈中华:《欧系综合银行与美系分业银行何者较能增加银行绩效?——由46国资料比较分析》,《台湾金融财务季刊》2001年第2辑第2期,第85~95页。

4.沈中华:《迈向综合银行之路》,《台北银行月刊》1998年第28卷第4期,第63~79页。

5.“财政部金融局”:《“我国”金融制度与政策》(1998年修订版),1999。

6.“财政部金融局”:《金融局十周年志》,2001,网址:www.boma.gov.tw/index_dirSta.htm。

7.张成达:《货币市场的功能与“我国”货币市场之兴革》,《货币市场十年》,中兴票券金融公司,1986,第70~76页。

1.Bhargava,R. and D.R.Fraser,1998,“On the wealth and risk effects of commercial bank expansion into securities underwriting:An analysis of section 20 subsidiarie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2,447~465.

2.Kroszner,R.S. and R.G.Rajan,1994,“Is the Glass-Steagall Act Justified?A Study of the U.S. Experience with Universal Banking Before 1933,”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4:4,810~832.

3.Puri,M. 1996,“Commercial banks in investment banking conflict of interest or certification rol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373~401.

4.Saunders,A. and I.Walter,1994,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Could We Gain?What Could We Lo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1.合作金库调查研究室:《台湾金融发展历程》,1995。

2.李道荣:《从企业危机风暴探讨银行征信问题》,《金融财务季刊》1999年第2期。

3.严隽宝:《台湾地区银行发展40年》,1991。

1.Agrawal,A.1990,“Large Shareholders and the Monitoring of Managers:the Case of Antitakeover Charter Amend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5,pp.143~161.

2.Claessens,S.S.Djankov,and L.H.P.Lang,1999,“Who control East Asian corporation,”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54,The world Bank.

3.Hill,C. and S.Snell.1988,“External Control,Corporate Strategy,and Firm Performance in Research-incentive Industr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9,pp.577~590.

4.Jensen,M.C. and W.H.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pp.305~360.

5.La Porta,R.F.Lopez-de-Silanes,and A.Shleifer.1999.“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54,pp.471~517.

6.Ross,S.A..1989,“Institutional Markets,Financial Marketing,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Journal of Finance,44,pp.541~556.

7.Shleifer,A. and R.Vishny,1997,“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54,pp.737~783.

1.“中央银行”:《“本国”银行营运绩效季报》,“中央银行金融业务检查处”2001、2002。

2.李纪珠:《台商融资及台湾银行业赴大陆发展的机会与挑战》,“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2001。

3.《全球金融整合趋势下台湾金融体系之挑战》,“全球经济整合趋势下,台湾的因应与挑战国际研讨会”,政治大学,2002。

4.《台湾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国家”政策发展基金会电子丛书》,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2002。

5.“财政部”:《公营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之提升》,《金融革新小组报告汇编》1998年,第29~50页。

6.黄达业等:《2000年金融机构财务绩效评比结果》,2000年中华金融学会年会。

7.郭碧云等:《转投资行为能否提升商业银行之绩效?》,《台湾金融财务季刊》2003年第4辑第3期。

8.赖英照:《台湾金融版图之回顾与前瞻》,联经出版社出版,1997。

1.吴文弘:《公营事业民营化——提升事业经营绩效之利器》,华泰书局,2000。

2.“财政部”:《公营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之提升》,《金融革新小组报告汇编》,1998,第29~50页。

3.许振明、刘完淳:《台湾银行业的成长绩效评比》,“第五届梁国树教授纪念暨当代货币金融问题研讨会”(2000年11月28日),台大经济系。

4.许振明:《由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的过程谈金融监理》,《“国家”政策论坛》,2001年第1卷第8期,第47~56页。

5.许振明、刘完淳:《近两年“我国”银行的财务绩效评估》,《存款保险信息季刊》,2002年第16卷第1期,第28~43页,中央存款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薛琦、胡仲英:《民营化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周添城编《台湾民营化的经验》,中华征信所,1998,第1~36页。

7.薛琦:《民营化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两岸经济交流与中国现代化前瞻专题论文》,第九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主办,2001年8月。

8.张清溪、徐敏钟:《台湾公营事业的民营化与半民营化》,《金融投资与经济发展——纪念梁国树教授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大经济系,2002,第89~112页。

9.经济日报:《公营银行民营化及合并风潮》,《金融证券年鉴》,2001,第13~17页。

1.吴中书:《亚洲金融风暴后金融改革之审思》,《台湾经济预测与政策》1999年3月第30卷第1期,第127~140页。

2.吴中书:《1980年后台湾金融政策之回顾与省思》,《台湾金融政策与证券市场论文集》,2001年3月,第61~79页。

3.吴中书:《金融机构逾放问题》,《当前金融问题研讨会论文集》,台湾经济学会主办,2001年4月。

4.张少文:《亚洲金融风暴五年来对亚洲主要国家经济改革成效及对“我国”的启示》,《东南亚经贸投资研究季刊》,2002年9月第17期,第1~17页。

5.张少文:《韩国经济改革及其对“我国”之启示》,《国际经济情势周报》,2002年10月第1455期,第5~12页。

6.张捷昌:《日本大银行经营问题之探讨》,《存款保险信息季刊》2001年12月第15卷第2期,第32~39页。

7.黄建铭:《美日金融危机处理模式之探讨》,《台湾经济金融月刊》2000年12月第36卷第12期,第1~9页。

8.黄建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清理机制的探讨》,《台湾经济金融月刊》2001年12月第37卷第10期,第1~8页。

9.刘科:《韩国金融改革概述》,《存款保险信息季刊》2002年3月第15卷第3期,第150~172页。

10.杨雅惠、林华德:《台湾金融开放历程之探讨》,《货币市场双月刊》2001年10月第5卷第5期,第1~16页。

11.蔡进财:《“我国”存保机制应如何配合金融改革》,《存款保险信息季刊》2001年12月第15卷第2期,第1~10页。

12.蔡进财:《“我国”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之处理》,《存款保险信息季刊》2002年6月第15卷第4期,第15~21页。

13.钟俊文、陈惠玲:《金融机构逾放问题探讨》,《货币观测与信用评等》2001年9月第31期,第27~44页。

1.江宗良:《台湾农会信用部经营效率之衡量》,东吴大学经研所硕士论文。

2.李桐豪:《由功能性管制观点探讨“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5。

3.《政府对农会信用部管理政策的再检讨》,“农会经营策略与管理变革学术研讨会”,“中华民国”公共事务与政策研究会,1998。

4.《检视问题金融机构发生原因与处理政策》,《基层金融》1998年第37期。

5.林维义:《从挤兑事件谈金融风险管理》,《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7年第11卷第2期,第1~32页。

6.《农业融资之风险管理》,《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8年第12卷第1期,第65~98页。

7.《基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业务改进之推动》,《金融革新小组第五子题报告》,“财政部”,1998。

8.许维哲:《农会信用部功能研究:向量自我回归模型之应用》,台湾大学农经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9.张春雄:《基层金融机构改制问题之探讨》,《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6年第9卷第3期,第27~38页。

10.孙炳焱、洪振羲:《恢复农会股金制度研究》,《“农委会”研究报告》,1996。

11.黄彩凤:《利率自由化前后农会信用部业务之研究》,文化大学经研所硕士论文,1991。

12.黄建铭:《农业系统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整合》,《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8年第12卷第1期,第37~151页。

13.陈听安、黄松荣:《台湾地区农会信用业务之改进》,《“行政院”研考会报告》1978。

14.陈清心、陈联一、徐梁心漪:《有关农会信用部经营不善处置之探讨》,《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5年第8卷第4期,第75~82页。

15.陈联一:《基层金融机构如何处理挤兑危机》,《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7年第11卷第1期,第69~83页。

16.陈晓芳:《利率自由化下农会信用部资金缺口管理之研究》,中兴大学农经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17.陈希煌、黄振德:《健全农会信用部体制之研究》,《“行政院”研考会报告》,1997。

18.曾国烈:《农渔会金融监理制度之检讨与改进》,《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6年第10卷第1期,第74~85页。

19.廖朝贤:《当前农会信用部之危机与转机》,《基层金融》1996第32期,第261~289页。

20.蔡秋荣:《农渔会信用部管理问题之研讨》,《基层金融》1996第33期,第123~146页。

21.谢宗权:《台湾地区农会信用部经营效率分析:资料包络分析法之应用》,台湾大学农经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

22.赖明秀:《农会停业时相关法律问题之探讨》,《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6年第9卷第3期,第58~71页。

23.苏财源、陈冠荣:《农会信用部相关问题之实证分析研究》,《存款保险信息季刊》1998年第12卷第1期,第152~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