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2

转型期新疆经济发展平衡问题研究图书

The Research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Balance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SSAPID:101-6366-9696-09
ISBN:978-7-5097-4484-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社会转型期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弱势群体做了深入阐述和剖析。转型期的新疆发展迅速,但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的影响,经济增长仍然较慢,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新疆弱势群体,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弱势化程度。该书则从新疆农民弱势群体和城镇弱势群体两个角度出发,对其存在的必然性、人口分布及现状、改变弱势群体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疆发展研究丛书
编 辑:王玉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总序

 后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疆发展研究丛书

 第一篇 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研究背景与方法

  1 社会转型、基本观点、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社会转型中的新疆和弱势群体

    1.社会转型中的新疆

    2.社会转型中的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

   1.3 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意义

   1.4 本项目选题目的

   1.5 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及创新之处

    1.5.1 发展“困境”中的贫困问题

    1.5.2 发展困境中的贫困问题

   1.6 中国当前的收入差距状况

   1.7 新疆的贫困问题

    1.7.1 新疆贫困人口分布状况

    1.7.2 新疆贫困的主要特征

     1.区域贫困与社区贫困并存

     2.民族性特征

     3.物质性贫困与精神性贫困并存

     4.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并存

     5.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

     6.经济结构的超稳定性、经济关系的超封闭性

   1.8 测定贫困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1.8.1 贫困标准(贫困线)

    1.8.2 贫困线的确定方法

     1.恩格尔系数法

     2.国际贫困标准法

     3.人头比例法

     4.市场菜篮法

    1.8.3 我国农村贫困线的由来及标准

 第二篇 综合理论研究

  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弱势群体

   2.1 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界定

   2.2 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

   2.3 社会转型论

   2.4 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

    2.4.1 社会转型度

    2.4.2 社会转型势

   2.5 转型中的社会分层和利益群体格局的变动

   2.6 弱势群体及其成因

    1.弱势群体的含义

    2.弱势群体的特征

    3.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4.新疆弱势群体产生的社会原因

   2.7 社会转型中的新疆

   2.8 中国社会分层中的少数民族地区

    2.8.1 中国社会分层的含义

     1.阶级分层

     2.阶层分层

     3.各种具体的社会分层

    2.8.2 社会分层的指标体系

    2.8.3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分析

    2.8.4 转型期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社会分层

    2.8.5 转型期我国民族社会分层结构

   2.9 新疆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第三篇 新疆“三农”问题和少数民族农民弱势群体专题研究

  3.农民和弱势群体

   3.1 贫困的概念及其划分

    1.贫困的概念

    2.贫困的划分

   3.2 “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1.低投入和农业投入总量不足

    2.低产出

    3.低收入

   3.3 “三农”问题的透视

   3.4 对新疆农业产业的弱势地位分析

   3.5 新疆农村贫困和少数民族弱势群体

   3.6 新疆农民弱势群体人口的分布

   3.7 导致新疆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分析

   3.8 社会结构转型中新疆反贫困战略面临的不利因素

    1.新疆的贫困现状

    2.新疆反贫困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3.新疆反贫困面临的不利因素

   3.9 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反贫困对策

    1.异地开发、搬迁脱贫

    2.加大对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3.转移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 转型期新疆城镇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研究

  4.新疆城镇弱势群体问题

   4.1 社会转型期城镇弱势群体的理论分析

   4.2 城市化的最大约束:城镇失业人口与弱势群体

   4.3 失业统计

   4.4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标准

   4.5 转型期新疆城市弱势群体

    4.5.1 经济转型使城市失业越来越复杂

    4.5.2 新疆就业形势的特殊性

   4.6 新疆城镇弱势群体的分布及现状

    1.新疆城镇贫困线及救助标准

    2.新疆城镇弱势群体人口的规模

    3.新疆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

   4.7 新疆城镇弱势群体的处境困难、弱势化程度令人担忧

 第五篇 同源跨国民族关系与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关系研究

  5 社会民族关系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影响

   5.1 后冷战时代的民族和宗教冲突

    5.1.1 形形色色的民族宗教问题

     1.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2.宗教民族主义

     3.种族歧视与排外主义

     4.部族冲突与仇杀

    5.1.2 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

    5.1.3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发展趋向

   5.2 同源跨国民族关系中的区域民族主义

   5.3 新疆与中亚同源跨国民族的构成及分布

    5.3.1 同源跨国民族的构成

    5.3.2 同源跨国民族地理分布

    5.3.3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对跨国民族的影响

     1.民族意识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2.民族主义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3.“泛突厥主义”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4.“东突”民族分裂主义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5.4 跨国民族关系与新疆安全稳定机制的构建

    1.建立社会控制机制

    2.社会保障机制

    3.社会整合机制

    4.社会激励机制

   5.5 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研究

    5.5.1 问题的提出

    5.5.2 弱势群体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表现

   5.6 处理好社会政治稳定与弱势群体关系的对策建议

   5.7 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趋向的主要表现

    1.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趋向

    2.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的原因

    3.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趋势的表现

   5.8 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弱势群体弱势化趋向的负面影响

    5.8.1 研究意义

    5.8.2 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弱势化的负面影响

     1.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发展的意义

     2.削弱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

   5.9 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弱势化的应对措施

    1.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2.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3.注重维护和保障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社会成员基础的生存权利

 第六篇 发展的代价——趋于失衡的经济发展道路

  6 对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发展不平衡的货币考察

   6.3 失衡:从财富到权利

   6.4 发展困境中的少数民族弱势群体

   6.5 邓小平的两个战略构想

   6.6 后发劣势的负面影响

   6.7 新疆社会性弱势群体发展的几大趋势

 前言

本书对社会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弱势群体做了深入阐述和剖析。转型期的新疆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受自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经济增长仍然较慢,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新疆弱势群体,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弱势化程度。作者从新疆农民弱势群体和城镇弱势群体两个视角出发,对其存在的必然性、人口分布及现状、改变弱势群体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

[4]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李闽榕主编《中国省域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7]李强:《中国扶贫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编《国际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时事出版社,2006。

[9]郑杭生编《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蔡明哲:《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7。

[11]陆学艺、景天魁:《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12]马立三:《平等与发展——论新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关系》,民族出版社,1998。

[13]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4]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5]贺雪峰主编《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6]时明德、杨云善:《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17]景体华主编《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8]李小云等主编《2003~2004中国农村情况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阿班·毛力提汗等:《新疆农村贫困问题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0]王锋:《“三农”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1]葛忠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报告(2004)》,民族出版社,2005。

[22]葛忠兴:《兴边富民行动》,民族出版社,2006。

[23]《2005~2006年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24]岳颂东:《呼唤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5]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26]汝信主编《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低保处编《城市低保工作文件资料汇编》,2002。

[28]沈立人:《中国失业者》,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

[29]郑杭生、李强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0]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1]吴碧英:《城镇贫困:成因、现状与救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2]陈玉荣:《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新疆民族与宗教知识百题》,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35]王铁志、沙伯力主编《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出版社,2002。

[36]杨思信:《文化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37]张秉民:《近代伊斯兰思潮》,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38]吴忠民:《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

[39]高仲霞主编《新疆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40]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

[4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

[4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

[43]方立:《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相互渗透与影响》,《理论前沿》2000年第21期。

[44]赵利生:《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特征与必然性分析》,《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45]莫荣:《切实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人民日报》2003年1月27日。

[46]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47]余昌森:《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网,2003年11月3日。

[48]周平:《少数民族政治关系分析》,《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9]《邱晓华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五比一》,中国新闻网,2002年10月21日。

[50]国家发改委:《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国家发改委网站,2007年2月1日。

[51]马戎:《中国各族群之间的结构性差异》,《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52]郑杭生:《中国社会大转型》,《中国软科学》1994年第1期。

[53]郑杭生:《要研究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上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54]刘书林:《注重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前线》2001年第5期。

[55]邓伟志:《“弱势群体”备受关注》,《南风窗》2002年第8期。

[56]孙潮:《保护弱势群体不等于抹杀竞争》,《时事新闻》2002年3月4日。

[57]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58]熊家学:《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及其影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59]王俊秀:《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工作基本不成功》,《中国青年报》2007年3月12日。

[60]吴仲民:《论程序公正》,《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61]李慷:《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2003~2004)》,中国网,2004年6月24日。

[62]Joseph Rothschild,Ethnopolitics:A Concepetual Framew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