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丛书总序 城市中国变革未来
方塘智库“城市中国丛书”编委会
第一章 超越土地财政
第一节 从“开发土地”到“开发人”
被透支的土地红利
人从哪里来的城镇化思考
“产、城、人”融合发展才有未来
第二节 城镇化是一场社会变革
城镇化的三个高峰阶段
必须重视“人流指数”
先治水,后造城
城乡融合共生
第三节 城市不再供不应求*
“新常态”下城市建设的深刻变化
未来城市的趋势和变量
第四节 “人流指数”决定城市未来*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人流指数”决定城市未来
引入“互联网思维”
第二章 城乡共生之道
第一节 从田园城市到精明增长
用社会的视角来审视城市
超越卫星城的组团模式
让城市实现精明增长
第二节 都市农业和城市营造
城田相融的空间营造
满足和回应都市新消费需求
城市营造中的现实选择
第三节 秦汉新城的绿色哲学
以“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突破口
安放乡愁的精神栖息地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源
绿色人居下的城镇化
第三章 水城和谐的关系构建
第一节 “海绵城市”的启示
先治水,后建城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构建新型水城和谐关系
第二节 沣西新城的创新实践
用雨水利用影响世界
专注小事出创新
集聚新兴产业
从大到小的产城融合
社区城市形态
第四章 回望历史文脉
第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的逻辑
严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紫线
乡土韵味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咸五原则
基于历史人文的城市旅游生态可期
第二节 特色小镇在陕西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之一
一个优美小镇就是一个社区
让点状布局的市镇体系得以实现
诠释“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理念
第三节 长安不是一天建成的*
长安不只是一城一地
向历史和生态环境负责
第四节 泾河新城:打造大西安北部中心
成为大西安北部中心
打造文旅中心区
旅游的体验经济时代
优美小镇的生长
第五章 从城市到城市群
第一节 大西安的最大变量
从西咸一体化到西咸新区
重塑大西安城市空间格局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中国实践
第二节 重塑关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的新变量
示范关中地区城市发展方式
让每年数十万大学毕业生留下
第三节 沣东新城的辩证法
紧靠西安的优劣之辨
超越开发区的城市营造
国家级新区的优势之辨
独一无二的行政区托管
社会公平和农民利益保护
生态旅游开发的样本片区
中俄丝路创新园的“跨国飞地”
第六章 谁的“一带一路”
第一节 从政策洼地到改革高地
摆脱对特殊政策的依赖
动态化对接国家战略
历史性看待城市营造
第二节 西咸新区的港城互动逻辑
港城互动的新模式
区域发展的战略新变量
能源金融中心的新可能
第三节 空港新城的升级版
临空产业集聚
国际化的新版本
“买全球,卖全球”
利益共同体构建
优美小镇的价值
附录一 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概述
一 关于城市发展理念
1.“三保三新”
2.现代田园城市核心概念
3.新区发展“五个坚持”
4.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5.聚焦“新区”和“综合功能”,实现三个发展
6.西咸新区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径
7.“两个目标、一个载体”
8.六大理念
9.开发区普遍规律
10.经济新常态下新区工作的八个转变
11.城市发展从开发土地向开发人的转变
12.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路线图
13.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向品质提升为主转变
二 关于规划建设
1.把城镇群作为大西安建设的主要形态
2.建立城乡融合共生的市镇体系
3.规划建设“三个遵循”
4.梯度城镇化
5.优美小镇片区作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和文化旅游产业带
6.建议将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及核心功能中下端向其他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和新区疏解
三 关于社会建设
1.大西安要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2.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三个透支”
3.新型城镇化要以社会建设为根本
4.城乡一体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5.两个资本进城
6.两个资本下乡
7.建议将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引入社区管理
四 关于产业发展
1.集约集成发展产业
2.做大产业、做旺人气
3.西咸新区要做一线城市的后台服务中心
4.新一代、升级版科技园区创新思维
5.西咸新区招商引资重点是就业导向的产业园区和升级版科技园区
6.建设创业公寓,形成青年人才“5分钟生活工作圈”
五 生态环保
1.生态治理提升区域价值,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价值
2.推广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加快建筑业转型
3.绿色城市集成创新
附录二 西咸新区简史
附录三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
附录四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一 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
二 建设西咸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三 西咸新区的总体布局
(一)规划理念
(二)规划范围
(三)功能分区
(四)组团发展格局
四 西咸新区的重点建设任务
(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二)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五)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六)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七)建设西北地区能源金融和物流中心
(八)创新历史文化保护方式
五 政策支持
(一)赋予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先行先试权
(二)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六 组织实施
西咸新区启示录编委会
作者简介
代序 新型城镇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前言
跋
1.〔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年8月。
2.〔美国〕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2月。
3.〔加拿大〕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最终的人口大迁徙与世界未来》,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月。
4.〔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
5.〔美国〕Anne Whiston Spirn:《The Granite Garden:Urban Nature and Human Design》,1984。
6.曹云:《国家级新区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8月。
7.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8.江沛、秦熠、刘晖、蒋竹山等:《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九卷:城市化进程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8月。
10.周其仁:《城乡中国》(上下),中信出版社,2013年8月,2014年8月。
11.〔美国〕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
12.《工程院院士: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34亿 严重失控》,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922/13987306_0.shtml。
13.《李克强:推进城镇化意不在“楼”而在“人”》,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8/c_127260003.htm。
14.《宝鸡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 2020年GDP达3500亿》,西部网,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0-06/18/content_3133257.htm。
15.《延安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公示》,延安市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yanan.gov.cn/info/1277/58041.htm。
16.王睿、苏嵘:《西咸新区探索城市发展新范式》,陕西传媒网,http://www.sxdaily.com.cn/n/2014/0108/c266-5325344-1.html。
17.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18.《西咸新区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解读》,转载自中国城市发展网,http://www.chinacity.org.cn/cspp/csal/99333.html。
19. 蒋哲:《“精明增长”:找到城市发展新空间》,《长江日报》2014年11月06日,第23版。
20.赵阳:《泰晤士河鱼儿又回来了》,《世界新闻报》,http://gb.cri.cn/2201/2005/03/11/1425@476991.htm。
21.张乃千:《2012上半年西安优良天数152天 渭河仍属重度污染》,华商网,http://news.hsw.cn/system/2012/08/15/051429104.shtml。
22.西咸新区:《西咸新区优美小镇三大片区规划(2015~2020)》。
2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2015年11月。
24.李艳、林琳:《西咸新区:两大古都一城崛起》,《陕西日报》2011年6月14日,第9版。
2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