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

文化研究第34辑(2018年·秋)图书

Cultural Studies Vol.34

SSAPID:101-6318-1602-99
ISBN:978-7-5201-3690-7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生”专题从不同角度描摹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图景及其与思想解放之间互动关系,既是精彩的文化研究个案分析,又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粉丝文化研究”专题紧扣当前中国偶像工业和粉丝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追星文化的新变,以及由此展露出的中国青年的情感处境;“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史中心”的系列研究成果,既有对伤痕电影主创人员的访谈资料,又有学者基于这些访谈所做的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生

  发生期的大众文化图景

   一 作为“书证”:来自香港的观察群体和视角

   二 恍若香港:一个发生期大众文化的样本

  香港影视中的“近代功夫英雄”及其内地传播

   一 “回到历史原点”

   二 “无功夫,不家国”

   三 “无广粤,不历史”

  “欲望香港”与后革命转移:流行文化的视角

   一

   二

   三

  “八十年代”忧郁

   一 “八十年代”面相

   二 “八十年代忧郁”

   三 “漫长的八十年代”

   余论:“八十年代”意识

  国家政策、学术出版与市场策略

   一 “中间地带”的旧小说:市场读物还是学术资料?

   二 禁不住的新武侠

   三 结论

  话语变迁与认同重构

   一 传播革命:从“电视录播”到“互联网+”融合传播

   二 话语变迁:从“乡愁话语”到“国家话语”

    (一)文化寻根与“乡愁话语”

    (二)身份认同与“国家话语”

   三 从“想象的共同体”到新认同建构

  粤之魂:孙周南国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一 女性与传统:文化建构与心灵归宿

   二 女性与空间:行走在地域景观中的人文景观

   三 结语

 粉丝文化研究

  偶像—粉丝社群的情感劳动及其政治转化

   一 “爱豆文化”的崛起与偶像-粉丝社群的情感劳动

   二 官方宣传机器对“爱豆文化”的收编与情感劳动的政治转化

   三 爱豆—粉丝的隐性契约与人设崩塌的风险

   结语

  虚拟化的亲密关系

   一 大数据时代粉丝身份的虚拟化转向

   二 “偶像”的发明与粉丝身份的亲密关系转向

   三 偶像形象的虚拟化与数据库化

   结语

  情感劳动与收编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方法

   三 明星推广和粉丝集资的产生、发展和策略

   四 结论

  怀念张国荣

   引言

   一 前互联网时代明星生产机制的经典范本

   二 双栖艺人的传奇之死

   三 粉丝活动和文化记忆

   四 空洞符号或自我救赎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史中心专栏

  创作人谈伤痕电影

   1.谢晋谈《天云山传奇》

   2.吴贻弓谈《巴山夜雨》

   3.吴天忍谈《小街》

   4.黄健中谈《如意》

  转折年代的和声与沉声

   一 1970年代末的变与不变

   二 1980年代初的能与不能

   结论

 其他论文

  都市的出场与晚清小说插图中的性别空间重构

   一 “墙头马上”图式的发展:从私情叙事到狎邪叙事

   二 凭空虚构的男性偷窥者:从女性偷窥叙事到男性偷窥叙事

   三 被围观的女性:从权力的凝视到广告式的奇观

   结语

  文化研究的过去和现在

   访谈背景介绍

   一 文化研究的形成

   二 解读大众

   三 理论与介入

   四 反对被指责为“文化民粹主义”

   五 艺术、流散与移民

   六 现代化与全球化

  女性重构与幸福政治的崩解

   一 黑色气质童话的呈现

   二 中产阶级的美丽童话

   三 个体化时代的女性重构

   四 幸福政治的消逝

  时差、误读与颠倒

   一 时差

    (一)从古代到现代

    (二)作为中介的日本

    (三)吸收与保留

   二 误读

    (一)风俗

    (二)文学作品

    (三)思想

   三 颠倒

    (一)恋爱发现之初

    (二)恋爱发现之中

    (三)恋爱发现之终

   四 小结

  日本海战电影:面向海洋的文明记忆

   引言

   一 日本“海战电影”的类型记忆

   二 “海战电影”的变奏

   三 《永远的零》:平庸的恶如何成为记忆的逻辑

   结语

  《芳华》的“文艺”与“记忆”

   一

   二

   三

   四

  流行音乐的情感表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一 情感表征的文化逻辑

   二 作为情感语言的流行音乐

   三 基于语料库的情感分析

    (一)情感倾向与社会心理

    (二)时间感知与情绪分布

    (三)对话:言说与无法言说的

   结语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青龙河诗群”

   一 隐在历史深处的“青龙河诗群”

   二 根植于乡土的“另一种知识”

   三 底蕴深厚的质朴修辞

  枚氏父子的行游转型与汉初文士笔下的地域意象

   一 枚乘父子生平行迹及其特点

   二 行旅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三 赋作中的地域意象与汉初文士的天下观

 主编的话

 《文化研究》编委会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本辑《文化研究》隆重推出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生”专题,以回到发生现场的方式纪念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本专题所选论文涉及否港大众文化对内地的影响、香港功夫影视剧在内地的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文化类型的武侠小说的出版状况等,这些论文均从不同角度描描摹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图景极其与思想解放之间互动关系,既是精彩的文化研究个案分析,又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第二个专题是“粉丝文化研究”。本专题紧扣当前中国偶像工业和粉丝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追星文化的新变,以及由此展露出的中国青年的情感处境。第三个专题收录了“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述史中心”的系列研究成果,既有对伤痕电影主创人员的访谈资料,又有学者基于这些访谈所做的研究。本辑的其他论文也大都是扎实的个案研究,看到颇多,精彩纷呈。

Adorno,T.W. (1950),New York,Harper & Row.

Althusser,L. (1965),London,New Left Books.

Berger,P.L. and Luckmann,T.(1966). ,New York,Anchor Books.

Durkheim,E.(1951)[1897],Glencoe,The Free Press.

Durkheim,E.(1964)[1895],Glencoe,The Free Press.

Hall,S. and Whannel,P.(1964),London,Hutchinson Educational.

Hall,S. and Jefferson,T.(eds.)(1976). ,London,Harper & Collins.

Hall,S. (1978),London,Macmillan

Hardt,M. and Negri,T.(2000),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ebdige,D.(1979). ,London,Routledge.

McGuigan,J.(1992),London,Routledge.

Mills,C.W.(1951),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lls,C.W.(1956),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rtre,J.-P.(1963)[1957],New York,Alfred A. Knopf.

Weber,M.(1930)[1904-1905],New York,Scribner.

Winter,R.(2001),Weilerswist,Velbrück Wissensch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