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Sichuan (2018)

SSAPID:101-6302-5866-72
ISBN:978-7-5201-2761-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2017年四川决胜文化小康的创新实践,分析了四川出版振兴、四川媒体融合发展、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四川文化众筹等;分析了四川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四川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等;分析了四川音乐产业、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四川博物馆业、四川羌族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川西传统村落旅游消费等;分析了达州、攀枝花、雅安等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编 辑:王展;郑庆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四川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决胜文化小康:四川文化产业的继往开来

   一 文化小康: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引领

    (一)文化小康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满足人的自我发展

     3.满足人的全面发展

    (二)战略地位:全面小康的文化支柱

     1.经济支柱

     2.精神家园

     3.智力支撑

    (三)小康路径: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突破

     1.转型升级助推文化小康

     2.结构调整推动文化小康

     3.动力转换加速文化小康

     4.共享发展提升文化小康

   二 迈向文化小康:四川文化产业五年成就

    (一)供给侧改革: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

     1.创造新供给,提升文化产出质量

     2.释放新需求,抓住供给侧机遇

     3.两端发力产生合力效应

    (二)城镇化:重构四川文化产业新版图

     1.抢抓城市文化产业机遇

     2.立足农村文化产业特色

     3.四大城市群——形成多点多极支撑

    (三)融合发展:再造四川文化产业新业态

     1.文化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

     2.文化与服务业融合

     3.推进文创与城市融合

    (四)文化扶贫:补齐四川文化产业短板

     1.文化扶持,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益

     2.文化“造血”,产业带动群众创业脱贫

     3.以文化人,提升群众文化教育水平

    (五)“互联网+”:助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

     1.“互联网+”引领产业革命

     2.进军在线文化产业

     3.开拓地市州数字文化消费市场

     4.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三 新时代新作为:四川文化产业的再出发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小康建设

     1.坚持创新理念,为文化产业提供动力支持

     2.坚持协调理念,促进文化产业均衡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为“文化兴川”提供良好条件

     4.坚持开放发展,为“文化兴川”提供战略路径

     5.坚持共享发展,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二)构建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

     1.简化文化宏观管理职能,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2.创新富有文化特色的企业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3.加大政策法治保障力度,保护文化产业市场活力

    (三)建立富有效率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四)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

    (五)挖掘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产业

    (六)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实施“走出去”

 Ⅱ 发展前沿

  B.2 四川出版振兴报告

   一 实施振兴四川出版战略的实践和成效

    (一)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振兴四川出版呈现积极向上发展势头

    (二)拓展优质出版资源,四川出版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升级发展

   二 新形势下四川出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激活

    (三)品牌建设能力普遍不足

    (四)图书衍生产业链开发不完善

    (五)出版人才队伍缺乏

   三 振兴四川出版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政策拉动,振兴四川出版形成共识

    (二)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成为新的亮点

    (三)技术拉动,新型出版业态蓬勃发展

    (四)基础良好,拥有丰厚的出版资源和独特优势

   四 振兴四川出版的举措和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跨越式发展

    (二)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三)整合资源、实施重点项目,系统推进重大出版工程

    (四)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品牌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锻造优秀出版“川军”

  B.3 四川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一 媒体融合现状扫描

    (一)政策与市场“两只手”,共促媒体融合提速

     1.政策利好助推媒体融合

     2.传媒产业化促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

    (二)新闻入口与平台成为媒体抢占的高地

     1.自建海量用户平台初现规模

     2.平台入驻有声有色

    (三)技术融合重塑传播逻辑,平等视角发出主流媒体时代最强音

     1.党媒借力技术融合,弘扬主旋律、发出最强音

     2.新运用、新手段,助推党媒引舆论、聚人心

    (四)新技术催生媒体进化,人工智能带来新闻传播新视觉

    (五)媒体多元经营实现突破,互联网公司渗透传统媒体

   二 问题剖析

    (一)传统媒体思维成为媒体融合发展桎梏

    (二)媒体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

    (三)在资本运营方面,融资渠道不畅限制媒体融合

    (四)在技术方面,技术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缺乏

    (五)媒体融合“贫富不均”现象突出

   三 未来愿景展望

    (一)以开放共享、跨界协作思路创新媒体机制

    (二)加强扶持资金投入和多元化资本经营,增强传媒集团整体实力

    (三)以产品思维构建融合媒体价值认同,树立新一代媒体人行业准则

   四 建设与完善媒体融合评估和新媒体监管制度

  B.4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报告

   一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概况

   二 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文化产业走廊发展现状

    (一)三州共通应对措施

     1.重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

     2.重视对民族手工艺的传承

    (二)甘孜州文化走廊发展特色

    (三)阿坝州文化走廊发展特色

    (四)凉山州文化走廊发展特色

     1.以西昌市为核心带动全州文化产业发展

     2.逐步开发六条文化产业带

     3.当地代表性文化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4.民族文艺作品创作愈来愈获得社会关注

    (五)小结

   三 四川区域文化产业走廊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二)建议

  B.5 四川文化众筹调研报告

   一 四川省文化众筹所处的环境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与技术环境

   二 四川省文化众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1.四川省文化众筹相关法律不足,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

     2.四川省金融大环境对文化众筹发展的不利因素

     3.四川省现有的文化众筹融资平台数量偏少、规模偏小

   三 四川省文化众筹的现状

    (一)四川省文化众筹平台现状

     1.平台简介

     2.平台现状

     3.平台特色

     4.平台存在的问题

     5.与其他众筹平台对比

    (二)四川省众筹项目现状

     1.项目简介

     2.艺术家情况

     3.融资现状和问题

    (三)四川省众筹投资者研究

     1.投资者个人特征

     2.投资者投资经历

     3.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1.提升平台专业化水平,着重发展文化类项目

     2.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文化类专项众筹平台主体

     3.加强投资者众筹投资教育,政府相应事业单位举办讲座培训

     4.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5.加强政府政策监管,平台加强投资者认证

     6.将政府资金的运用与文化众筹紧密地结合

 Ⅲ 聚焦:决胜文化小康

  B.6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一 四川历史名人调研概况

    (一)四川历史名人资源概况

    (二)四川历史名人资源分析

    (三)四川历史名人的特点

     1.类型多样:不同领域均有杰出人物

     2.时代特征:不同朝代人才差异明显

     3.地理特征:核心区杰出人才最盛

     4.其他特征:家族、女性、宗教群体有特色

    (四)保护与开发现状

     1.观念上重视:各地保护、挖掘及开发积极性高

     2.遗存有规模:保护好部分名人遗存、遗址

     3.传承有措施:采用画册、图书、地方志、连环画等形式

     4.开发有思路:注重文旅结合、产业事业结合

   二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及文化价值分析

    (一)主要特征

     1.具有开创精神

     2.呈现板块特征

     3.产生熔炉效应

     4.地域不平衡性

     5.传承载体优良

     6.注重活态传承

    (二)文化价值分析

     1.历史价值

     2.思想价值

     3.精神价值

     4.当代价值

   三 四川历史名人的分类体系

    (一)独特级

    (二)特色级

    (三)特点级

   四 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制度保障

     1.制度保障不够

     2.专业人才缺乏

     3.资金支持不足

    (二)缺乏统筹开发,集中宣传效应低下

    (三)保护与开发缺乏配合

    (四)产业配套不健全

    (五)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认知不足

   五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工程思路与建议

    (一)基本理念:传承的“四化”原则

    (二)政策供给:吸纳多种主体参与

    (三)体系构建:推进综合性系统化开发

    (四)路径选择:走高端化品牌化路径

    (五)分类推进:分类分步有序推进

  B.7 四川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调研报告

   一 “文创+乡村旅游”的实践和成效

    (一)成都市“文创+”乡村旅游体系初探

     1.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文创乡村旅游体系初成

     2.“双百”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添助力,文创乡村旅游遍地开花

    (二)其他市州“文创+乡村旅游”

     1.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灵魂

     2.乡村文化旅游节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推手

     3.四川各乡村旅游强县、特色乡镇和精品村寨文化底蕴丰厚

   二 “文创+乡村旅游”发展要素分析

    (一)“在别处”与“原生态”:真实的原乡体验感

    (二)“公园化”与“创意核”:以旅游要素来规划组织农业公园

    (三)“艺术化”与“艺家乐”: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四)“节庆化”与“线路化”:旅游要素的高度整合

   三 提档升级“文创+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

    (二)坚持“原创”,杜绝“山寨化”,遵循“一地一策、一类一策”的原则

    (三)注重“公园化”开发和“创意核”挖掘,高起点建设乡村旅游项目

    (四)关注土地成本较高、急功近利的问题

    (五)强化产业融合、科技引领

    (六)大力促进“文创”人才培养

  B.8 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报告

   一 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现状

    (一)川剧事业的振兴传承

    (二)川剧产业化的转型发展

    (三)川剧的海外推广现状

   二 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个案分析

    (一)省府剧院:四川省川剧院

    (二)地方剧院:遂宁市川剧团

    (三)民营剧团:民中川剧团

   三 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的特点

     1.借助国家政策及资金加速发展

     2.注重川剧流派的事业性保护

     3.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助力川剧推广发展

    (二)川剧转型发展的前景趋势

     1.题材编撰“新框架”,现代人演绎现代戏

     2.坚持“艺术化”第一,保留传统老味道

     3.老戏骨带新戏人,娱乐是点睛之笔

   四 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一)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的问题

     1.国家扶持政策不平衡

     2.持续性推广力度小,难以固定观众群体

     3.川剧行当发展不均,丑角传承人告急

    (二)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对策

     1.促进政策、财力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加强对地方、民营剧团的扶持

     2.擅用舞台多媒体技术,加大持续性推广力度,普惠大众

     3.加强对川剧各行当中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注重新形势下川剧教育工作

  B.9 “一带一路”机遇与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调研报告

   一 四川文化产业的“一带一路”机遇

    (一)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文化认同

    (二)激发文化需求拓宽产业市场

    (三)扩大地缘优势加大合作力度

    (四)提升品牌价值助推产业升级

   二 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规划与平台

    (一)四川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规划

    (二)四川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平台搭建

   三 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行动与成果

    (一)“走出去”的具体行动

     1.大型文化艺术交流项目日益增多

     2.自贡商业灯展成为四川“名片”

     3.国际大型演艺项目逐渐扩大影响

     4.文化会展不断丰富

     5.图书出版硕果累累

    (二)“走出去”的总体成果

     1.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2.文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四 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问题

     1.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较少

     2.对目标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3.与当地社会缺乏沟通

     4.跨文化交流人才短缺

    (二)四川文化“走出去”的对策

     1.注重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

     2.加强交流与磋商

     3.吸纳和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管理人才

 Ⅳ 行业报告

  B.10 四川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一 前言

    (一)行业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方法

   二 2017年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概况

    (一)音乐图书与音像出版产业

    (二)音乐演出产业

     1.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季

     2.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

     3.康定情歌国际音乐季

     4.大凉山邛海湿地冬季阳光音乐季

    (三)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

    (四)数字音乐

    (五)音乐教育培训

    (六)广播电视音乐

    (七)卡拉OK娱乐业

    (八)乐器设施设备业

    (九)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

    (十)音乐龙头企业情况

    (十一)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十二)特色音乐小镇

     1.洛带镇

     2.白鹿镇

     3.街子镇

     4.安仁镇

    (十三)城市音乐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音乐厅

     2.成都音乐坊

     3.露天音乐广场

   三 四川省音乐产业结构分析

   四 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分析

    (一)城市音乐产业发展基础

    (二)城市音乐教育资源

    (三)城市音乐产业人才

    (四)城市音乐产业资本

    (五)城市音乐企业

    (六)城市音乐消费

    (七)城市音乐知识产权

    (八)城市音乐产业行政支持度

    (九)城市音乐产业发展综合指标

   五 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一)加强合作与交流,探索新路径

    (二)鼓励打造更多音乐季活动

    (三)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扶持力度

    (四)加强版权管理与版权保护

    (五)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变革和模式创新

    (六)推动建设成都为中国音乐之都

  B.11 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 四川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

    (二)有助于四川实现文化小康

    (三)有助于中医药复兴和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二 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一)四川中医药文化积累深厚

    (二)四川中医药自然资源丰富

    (三)四川中医药产业基础较好

    (四)四川中医药教育和人才优势明显

    (五)四川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三 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医药文化+旅游:积极布局,优势独具

    (二)中医药文化+餐饮:悉心探索,如火如荼

    (三)中医药文化+会展产业:三类会展,各有特色

    (四)中医药文化+出版产业:种类多元,发展平稳

    (五)中医药文化+教育产业:两个体系,各成气候

    (六)中医药文化+网络产业:持续开发,进展迅速

    (七)中医药文化+基地(或园区):载体建设,两翼并进

   四 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策略

    (一)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2.文化产业化发展意识较弱

     3.多元化业态结构还待强化

    (二)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1.以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为主线

     2.以构建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为重心

     3.以强化多元化产业业态为路径

  B.12 四川博物馆业发展报告

   一 展览陈列

    (一)加大临展策展力度,博物馆影响力增强

    (二)展陈方式日新月异,游览体验日益优化

    (三)有待从数字化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升级

   二 活动开展

    (一)搞活社教活动,拉进博物馆与普通市民的距离

    (二)主动打造面向学校的“第二课堂”

    (三)走进公众生活,参与社区文化生态建设

    (四)引导公众参与博物馆建设,加速博物馆的社会化

   三 文创产品

    (一)设计制作有创新,但步伐还不大

    (二)开发模式开始从自主设计走向社会参与

   四 业态延伸

    (一)业态渐进发展延伸

    (二)产业化业态拓展模式多元,向品牌战略发展

   五 整合营销

    (一)广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传播,突破博物馆宣传营销的有限时空

    (二)整合相关利益方,联手经营“全域景区”

    (三)打造博物馆群落,增大经济效益,提升周边区域

    (四)行业类博物有待成为四川文博产业的蓝海

  B.13 四川羌族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与价值维度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的价值维度

   二 “瓦尔俄足”音乐活力评估

    (一)音乐的代际传承

    (二)音乐实践与传承活动所需资源的可及性

     1.音乐实践所需基础设施与资源的可及性

     2.音乐实践所需知识与技能

     3.音乐记录材料的质量与数量

    (三)音乐对大众传媒与音乐产业的反应

     1.音乐对大众传媒的反应

     2.音乐对音乐产业的反应

    (四)音乐及音乐实践活动的历时变化

    (五)各方对音乐的态度

   三 羌族传统音乐濒危的主要原因概述

   四 羌族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维护羌族传统音乐的文化生态

    (二)完善羌族乡村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羌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力和音乐文化产业化建设

    (四)倡导羌族传统音乐创作、表演及传承保护的创新性理念和方法

   五 结语

  B.14 川西传统村落旅游消费调研报告

   一 四川省传统村落景观形态与结构

   二 川西传统村落景观形态结构分析

    (一)川西传统村落景观的空间结构

    (二)川西传统村落景观的区域结构

   三 川西传统村落景观旅游消费形态分析

    (一)消费群体特征

     1.性别比例

     2.年龄构成

     3.受教育程度

     4.职业构成

     5.经济基础

    (二)客源地分析

    (三)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1.认知程度

     2.出游方式

    (四)川西传统村落旅游满意度分析

     1.交通满意度

     2.旅游产品满意度

     3.消费支出的评价

     4.设施服务满意度

   四 川西传统村落景观的旅游开发建议与对策

    (一)生态与人文资源的整合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三)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统筹区域发展

    (四)多产业良性互动,完善旅游营销机制

    (五)规范旅游行业,强化景区管理

 Ⅴ 区域报告

  B.15 达州:乡村文化产业振兴

   一 文化市情

    (一)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二)文化惠民成效显著

    (三)文化产业发展提速

    (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有力

   二 达州市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一心”即建设以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基地为重点的创意文化产业核心区

    (二)“一轴”即以打造巴文化高地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主轴

    (三)“三带”,即打造三条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带

    (四)其他达州市乡村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

   三 达州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三点启示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农耕文化、文艺创作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

    (三)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B.16 攀枝花:文化创意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一 攀枝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一)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本地重点文化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三)苴却砚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 推进攀枝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理顺工作机制,聚焦产业发展

    (二)坚持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发展

    (三)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

    (四)搭建融合平台,助推产业发展

    (五)培养文化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三 攀枝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

    (二)缺乏浓厚创意氛围,市场需求尚不成熟

    (三)特色文化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但文化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不足

    (四)经济贡献率较低,特色产业发展不足

    (五)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不相匹配

   四 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在攀枝花的外延和内涵

   五 攀枝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要素齐备

    (三)努力成为地方经济支柱和先导产业

   六 攀枝花文化创意产业和阳光康养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文化创意支撑和提升阳光康养产业发展

    (二)阳光康养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三)新形势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七 攀枝花市文化创意产业和阳光康养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基础,提升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

    (二)创新举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加强统筹,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四)科技支撑,注重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培养

    (五)优化结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六)打造品牌,切实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七)抓好项目,推进文化创意与阳光康养产业基地建设

   八 攀枝花市文化创意产业和阳光康养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一)苴却砚文化产业园区

    (二)“渡口记忆”文化特色街区

    (三)攀枝花文创小镇(花城新区)

    (四)三线建设河门口文创小镇

    (五)傈僳情韵康养文化旅游项目

    (六)攀枝花康养文化电视频道

    (七)三线文化休闲旅游特色体验街区

    (八)奥林匹克中心文化创意园区

    (九)攀枝花印务产业园区

    (十)攀枝花棋牌主题公园

    (十一)攀枝花芒果音乐主题公园

    (十二)攀枝花文化创意孵化园区

    (十三)渡口三线建设秘境一日游

  B.17 雅安: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

   一 基本状况

    (一)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二)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三)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四)生态文旅融合产业初具形态

   二 发展优势

    (一)政策机遇

    (二)市场导向机遇

    (三)发展机遇难得

    (四)资源天赋异禀

    (五)发展空间较大

   三 存在问题

    (一)文化资源丰富但挖掘整合不够

    (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区域运营模式行政化

    (三)产业种类较多但缺乏高端特色文化产业

    (四)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五)文化人才匮乏

    (六)文旅融合产业项目运营管理体制亟待创新

    (七)文化体育旅游业消费未形成共识

    (八)现有制度约束文化产业发展

   四 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改革创新

    (二)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引领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三)以“一核两带”为统揽,主打区域资源品牌

    (四)以公共文化为载体,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五)加大扶持力度,为文体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 意见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

    (二)推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

    (三)寻找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突破点

   六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争取落实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

    (二)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制定措施强化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切实落实并及时形成文化产业年度报告,为及时准确反映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五)发挥重点产业引领作用

    (六)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七)努力扩大文体消费

    (八)搭建服务通道

 Ⅵ 附录

  B.18 2017年四川文化产业大事记

● 本书聚焦2017年四川决胜文化小康的创新实践。分析文化小康的基本内涵、重要功能,文化小康发展的战略地位和路径;总结四川文化小康的发展历程及重大成就;分析供给侧改革、城镇化、融合发展、文化扶贫、“互联网+”等一系列措施为四川迈向文化小康打下的坚实基础。● 本书追踪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分析四川出版振兴,四川媒体融合发展,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四川文化众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四川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川剧振兴与转型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四川音乐产业,四川中医药文化产业,四川博物馆业,四川羌族传统音乐,川西传统村落旅游消费,达州、攀枝花、雅安等地的文化产业。● 新时代、新作为,四川文化产业开启新征程:构建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机制;建立富有效率的文化创新体系;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挖掘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产业;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实施“走出去”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