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1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7-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17-2018)

SSAPID:101-6300-1783-88
ISBN:978-7-5201-3046-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结构、教育专题、社区治理和城市问题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北京市的城市分享经济平台就业、流动党员、农民工发展、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青年心态、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学前教育、小学生课外班情况、中小学科技教育、“幼升小”、公租房治理、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社会组织、虚拟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助残社会组织、顶层项目设计、社会企业、街道管理体制、社区志愿服务、养老政策等问题做出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作 者: 李伟东 李洋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7~2018)》编委会

 Abstract

 法律声明

 基本子库

 Content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巩固社会治理成果,促进社会进一步均衡发展

   一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一)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二)人口控制初见成效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四)民生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五)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六)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 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发展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流动人口权益保障问题突出

     1.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不足

     2.劳动者劳动合同问题突出

    (二)社会建设领域存在问题

     1.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2.对课外教育存在认知偏差

    (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社会企业发育不充分

     2.养老机构体系建设和空间布局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四)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1.社区治理机制问题仍有待破解

     2.基层党建工作仍需探索

   三 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均衡发展

     1.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其社会保障权益

     2.规范劳动者用工合同,提升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社会建设

     1.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布局,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2.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外教育领域“减负”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服务主体建设,促进社会企业发展

     2.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加强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提升居民参与热情

     2.优化党建格局,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Ⅱ 社会结构篇

  B.2 分享经济平台劳动者就业状况调查及探析

   一 分享经济平台劳动者现状及群体特征

    (一)基本情况

     1.性别特征

     2.年龄特征

     3.户籍特征

     4.文化程度

    (二)就业状况和就业观念

     1.专兼职情况

     2.从业时间

     3.工作时间

     4.从业原因

    (三)劳动经济权益状况

     1.收入及支付

     2.社会保险缴纳情况

     3.平台为劳动者提供的服务项目

     4.加入工会情况

    (四)劳动关系状况

     1.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情况

     2.平台对劳动者的要求和管理

     3.争议情况

     4.担心的问题

    (五)利益诉求

   二 平台就业的典型特征

    (一)门槛低

    (二)高灵活性

    (三)去劳动关系化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权利不平衡

    (二)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缺乏法律保护

   四 政府和工会的应对建议

    (一)及时介入,正面引导

    (二)提高就业质量

    (三)发挥工会的作用

     1.组织起来

     2.集体协商

     3.民主参与

     4.法律援助和生活服务

    (四)拓展劳动法体系

  B.3 北京市流动党员状况研究报告

   一 绪论

   二 研究数据、方法

   三 北京市流动党员现状分析

    (一)流动党员的构成

    (二)流动党员的经济特征

    (三)流动党员的社会保障

    (四)流动党员的留京意愿

    (五)流动党员的购房情况

    (六)流动党员的家庭状况

   四 结论与讨论

  B.4 首都农民工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一 首都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四)家庭结构

    (五)地缘结构

   二 首都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分析

    (一)就业结构

    (二)就业途径

    (三)收入水平状况

    (四)签订劳动合同状况

   三 首都农民工的生活保障状况分析

    (一)农民工健康状况

    (二)农民工保险状况

    (三)农民工住房状况

   四 首都农民工融入意愿状况分析

    (一)长期居留意愿

    (二)购房意愿

    (三)落户意愿

   五 主要结论与讨论

  B.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青年群体社会心态及流动状况比较研究

   一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设计和数据说明

    (一)研究设计

    (二)数据来源及群体特征说明

   三 不同青年群体的心态及发展状况比较

    (一)生活满意度评价

    (二)社会参与活跃程度、权益维护手段有差异

    (三)压力、困难及对政府工作的评价比较

    (四)城市心理归属、社会距离与发展信心比较

   四 不同青年群体的流动性比较

    (一)原住京籍青年呈现对北京的高认同感、低流动意愿

    (二)部分迁入京籍青年选择性流动,养老育儿需求大

    (三)流动青年的流动性最高,回流可能性大

   五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评价

    (一)原住京籍青年对协同发展政策的评价

    (二)迁入京籍青年对协同发展政策的评价

    (三)非京籍青年对部分协同发展政策的评价

   六 结论与讨论

    (一)不同青年群体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协同发展政策方面的诉求分析

    (二)青年群体内部因生命周期及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导致心态及诉求存在差异

    (三)产业和社会政策的重点是就业和青年群体发展,同时重视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和政策配套

  B.6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研究报告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变量定义

   三 描述分析

    (一)结构特点

     1.人口学特征

     2.流动特征

     3.劳动就业特征

     4.流入区域

    (二)社会保障状况与特点

     1.流动人口总体参保状况

     2.流动人口各类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

     3.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特点

      (1)女性流动人口的参保水平高于男性流动人口

      (2)80后流动人口的参保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3)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水平明显提高

      (4)在婚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水平略高于非在婚人群

      (5)城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水平明显高于乡城流动人口

      (6)居留时间与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参保水平之间呈现倒V形关系

      (7)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外资合资企业就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水平更高

      (8)流入城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参保水平相对较高

   四 模型分析

   五 结论与对策

    (一)主要结论

     1.城乡分割

     2.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

     3.劳动就业特征的差别

    (二)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建议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参保意识

     2.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增强流动人口的竞争力及议价能力

     3.规范企业用工环境,加大企业监管及政策实施的力度

 Ⅲ 教育专题篇

  B.7 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相关建议

   一 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情况

     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情况

     2.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情况

     3.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情况

     4.未注册园情况

     5.托班基本情况

    (二)学前教育资源需求情况

   二 北京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2.民办幼儿园发展滞后

    3.未注册幼儿园仍大量存在

    4.0~3岁婴幼儿教育基本空白

   三 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鼓励民办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1.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

     2.推行有利于民办资本准入的政策

     3.简化民办机构的审批手续

    (二)开展未注册园专项治理

     1.建立未注册园专项治理工作机制

     2.推进未注册幼儿园整顿工作

    (三)大力推进0~3岁托幼机构发展

     1.出台推进托幼机构发展的政策

     2.大力推进托幼机构建设

     3.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监督管理

    (四)推进学前教育灵活办园

     1.推进办园形式多样化

     2.推行灵活的收费机制

     3.丰富补贴手段

  B.8 北京市小学生上课外班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 引言

   二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三 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北京市小学生上课外班的基本情况

     1.上课外班学生的比例

     2.上课外班的个数

     3.上课外班的具体内容

     4.上奥数课外班的情况

    (二)影响小学生上课外班的因素

     1.家长给子女选择课外班的原因

     2.家庭中决定选报课外班的成员

    (三)上课外班带来的影响

     1.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2)对学生在校成绩*的影响

      (3)对升学的影响

      (4)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

     2.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3.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课外班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与学校教育相当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生上课外班情况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和家庭特征

    (三)家长对学校教育了解的有限性是小学生过多报课外班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课外班是小学生学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减负”只减学校教育则难以取得实效

  B.9 北京市中小学课堂内外的科技教育机制研究

   一 加强科技教育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二 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机制的发展

    (一)课堂内科技课程的重要性提升

     1.科学课进入小学一年级

     2.将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纳入中考考核范围

    (二)课堂外科技教育多元机制的发展

     1.中小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索能力

     2.市场机构提供课程产品与课外培训

     3.科普机构提供普惠性科学教育

     4.社会组织通过多元机制推动科技教育发展

   三 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对中小学教师的系统培训有待完善

    2.对普惠性与选拔性的平衡有待加强

  B.10 北京市义务教育“幼升小”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一 北京市“幼升小”的现状与问题

    1.适龄儿童数量多,教育需求量大

    2.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高,“择校热”居高不下

    3.教育资源区域配置不均衡

    4.“五证”程序复杂,非京籍儿童入学难

   二 北京市“幼升小”政策分析

   三 北京市“幼升小”政策的改进建议

    1.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促进资源区域均衡化

    2.推进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完善非京籍儿童入学办法,保障教育权平等

 Ⅳ 社区治理篇

  B.11 分化与融合:公租房配建小区的治理新趋势*

   一 研究背景

   二 配建小区中的公租房住户及其社会融入

    (一)租户结构与群体特征

     1.基本社会学特征

     2.“永居群体”、“长居群体”与“暂居群体”

    (二)居住与消费

     1.配套设施

     2.租金缴纳

     3.消费支出与福利流失

     4.就业动力

    (三)社会融入

     1.居民互动:产权结构与阶层分化

     2.社区参与:社会融入的黏合剂

   三 社区组织与基层治理问题分析

    (一)配建小区居委会与“居民”的关系悖论

     1.靠拢居委会的租户与拒绝居委会的住户

     2.作为“外地人”的租户与居委会的管理失效

     3.需要公共活动空间的租户与居委会的资源缺乏

    (二)项目管理处:单一资源与多重任务

     1.项目管理处的身份困境

     2.滚雪球效应:房租收取与房租补贴的制度缺陷

   四 政策建议

    (一)强化属地管理,保障租户福利

    (二)引入社区营造,推动群体融合

    (三)针对群体分化,凸显分类管理

  B.12 北京市商品房小区业主与物业矛盾的解决之道

   一 当前业主与物业间的矛盾概况

   二 案例分析

    (一)枫叶小区及其物业管理难题

     1.小区公共空间环境及设施管理不到位

     2.物业公司管理不佳,服务问题频发

     3.物业管理机制不顺,业主利益诉求难整合

    (二)更新业主与物业组织,引进酬金制物业管理

     1.重塑业委会组织,焕发小区业主的自治活力

     2.以酬金制物业管理推动业委会与物业公司间的协同

     3.强化多方协商议事,推动相互间的理解支持

    (三)酬金制物业管理化解业主与物业矛盾的分析

   三 酬金制物业管理化解业主与物业矛盾的启示

    (一)因地制宜地推行酬金制物业管理新机制

    (二)探索物业管理、业主缴费向相互促进协作的方向转变

    (三)以物业管理监督推动物业管理水平提升

  B.13 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一 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一)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总量情况

    (二)分区社区社会组织情况

    (三)社区社会组织均量情况

     1.万人拥有社区社会组织情况

     2.每个社区拥有社区社会组织情况

    (四)社区社会组织分类情况

   二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分析

    (一)总体发展不足,前景堪忧

    (二)区域、类型发展不均衡

     1.区域发展不平衡

     2.类型发展呈现不均衡结构

     3.自益性组织较多,公益性组织较少

    (三)行政色彩强,自组织性不足

     1.社区社会组织的带头人“政社不分”

     2.活动开展“政社不分”

    (四)发展能力较差,社会影响力不足

     1.社区社会组织大多规模不大,以“小众参与”或“固定群众”为主

     2.社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较差,组织松散,骨干成员能力不高

     3.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源不足,处在“缺钱少物,无米下锅”的窘境

     4.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较弱,专业性不强

   三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

    (二)推动多元化、制度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支持

    (三)鼓励孵化培育的创新实务,吸纳专业力量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四)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促进能力提升

  B.14 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和路径

   一 虚拟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二 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困境和不足

    (一)相关部门缺乏促进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规划和思路

    (二)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在应用广泛性和组织能力发挥上不对等

    (三)已开展服务的公益类虚拟社区社会组织缺乏专业服务能力

    (四)实体社会组织的虚拟化运作不足

   三 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路径和对策

    (一)加快制定和完善《加强对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实施意见》

    (二)以“项目引导+社会动员”的方式,面向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专项服务

    (三)全面放开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分类引导和重点支持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四)将体验式参与作为引导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与相关科技机构的合作,与虚拟社区社会组织保持技术对应

    (六)以科学的评估监管体系,引导虚拟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七)积极引导实体社区社会组织开展虚拟化运作

  B.15 北京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一 引言

   二 基层党组织范畴与调查背景

   三 北京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一)基层党组织架构建设情况

     1.从纵向角度看——纵向到楼门

     2.从横向角度看——横向到“两新”组织

     3.从点、线、面看——全面推进全面覆盖

    (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1.党员来源构成情况

     2.党员年龄结构情况

     3.党员学历结构情况

     4.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三)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情况

     1.组织生活制度情况

     2.制定规范制度情况

     3.创新体制机制情况

     4.基层工作实践情况

    (四)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情况

     1.问政议事模式

     2.机关支部进社区“1+5”模式

     3.“党委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企业支持”的服务型党组织模式

     4.社区议事协商模式

    (五)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情况

   四 北京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架构问题

    (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问题

     1.老龄化问题

     2.断档化问题

     3.体制内尚可,体制外无约束问题

    (三)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问题

     1.组织生活制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2.制度规范设计与落地还有一定差距

     3.体制机制的创新还未真正形成活力

    (四)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问题

    (五)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问题

   五 加强北京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党组织设置,搭建基层党组织新架构

    (二)丰富党的机体细胞,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三)加强领导体制建设,形成同频共振新局面

    (四)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新机制,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六)探索党建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基层党建约束性机制的源头治理

  B.16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与个案情况

   三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组织引领

     1.政治引领

     2.党建引领

     3.价值引领

    (二)搭建平台

     1.以自助服务为主的社区党组织服务站

     2.以矛盾调解为主的社区治理委员会机制

    (三)协调整合

    (四)规划与总结提升

   四 NY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特色分析

    (一)创新工作机制,设立党组织服务站

    (二)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三)“党建+公益”为主题优化服务

    (四)建立反馈机制,坚持群众满意

    (五)努力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 NY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面对的新挑战

   六 更好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

 Ⅴ 城市问题篇

  B.17 顶层项目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

   一 深层理解社会治理需辨析管理、治理和自治的功能

    1.统治、管理、治理与自治的功能异同

    2.辨析管理、治理和自治的功能引申的理论思考

     (1)管理、治理和自治是把分散的个体结构为群体的三种不同功能

     (2)社会不同结构层次的管理、治理与自治的构成比例不同

     (3)科学整合与人文融和的功能异同

   二 加强顶层设计要破除“一切围着政府转”的思维和行为定势

   三 加强顶层项目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一)设立顶层项目的目标

    (二)顶层项目设计、组织和实施的原则

     1.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

     2.以提供公共服务、扶持公益服务为重点

     3.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初始推力

     4.以顶层项目为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平台

     5.以“互联网+”项目为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

     6.以社区建设和服务为根基

     7.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广泛参与为支柱

     8.以培育全体居民参与和自治为根本动力

     9.以增强全体居民的主体意识和精神为永续活力

     10.以政策、法规、规范为制度框架

    (三)通过顶层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创建社会治理新机制

     1.注重顶层项目策划方略

     2.改变项目策划思路

     3.变通顶层项目设计方法

   四 顶层项目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

    (一)顶层项目对不同领域社会工作的整合与扶持

     1.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

     2.社会工作事业的机制

     3.社工项目的运作程序

     4.顶层项目整合推进社工五大服务体系

     5.顶层项目提升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本

    (二)顶层项目对不同领域社会组织的整合与扶持

     1.顶层项目为社会组织购买政府社会服务提供主要管道,为搭建整合各领域社会组织提供平台

     2.顶层项目为整合社区民间(草根)组织提供系统和网络支撑

   五 近期顶层项目的设计和组织实施

    (一)近期顶层项目的初拟

     1.社区党建项目

     2.社区公共服务项目

     3.社区便民利民项目

     4.社区民间(草根)组织整合项目

     5.民办公益组织的连锁经营项目

     6.社区为老服务顶层项目

    (二)近期顶层项目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B.18 北京市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调查概况

   二 调查主要发现

    (一)组织概况

     1.成立时间

     2.组织性质

     3.服务领域

     4.服务对象

     5.工作模式

     6.服务区域

    (二)人力资源

     1.专职人员状况

     2.兼职人员状况

     3.志愿者状况

     4.组织负责人状况

    (三)物质资源

     1.场地情况

     2.收支情况

     3.财务管理情况

    (四)内部治理

     1.管理层级

     2.分支机构

    (五)外部传播

     1.对外信息传播渠道

     2.对外交流情况

     3.加入组织网络情况

    (六)综合情况

     1.组织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比较

     2.组织面临的主要困难

     3.对政府部门支持的满意度

     4.组织的前景评价

   三 助残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有利于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数量不足,难以充分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三)资金、人才和场地仍然是困扰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

    (四)对助残社会组织的监管缺失

    (五)良好的组织生态系统尚未形成

   四 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助残公益慈善行业健康发展氛围

    (二)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的孵育力度

    (三)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四)完善对助残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

    (五)加强对助残社会组织监管的力度

    (六)加强各类行业平台的建设

    (七)强化助残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B.19 北京市社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 北京社会企业发展现状

    (一)全市发展社会企业的实践探索

     1.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

     2.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策引导

    (二)北京“准社会企业”的主要类型

     1.民办非企业单位

     2.福利企业

     3.以公益为宗旨的企业

     4.合作社

     5.慈善超市

    (三)全市社会企业的分布领域及典型案例

   二 北京社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自身建设参差不齐

    (二)社会企业理念认同度不高

    (三)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四)相关政策法规缺乏

   三 推动北京社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认定试点,探索积累经验

     1.明确身份地位

     2.出台认定标准

     3.抓好试点示范

    (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1.促进购买服务

     2.出台财税政策

     3.拓宽融资渠道

     4.加强产业聚集

    (三)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1.传播社会企业理念

     2.弘扬社会企业家精神

     3.加强社会企业理论研究

    (四)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1.深化行业监督

     2.细化过程监督

     3.强化社会监督

    (五)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创新

     1.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2.推动重点环节改革

     3.助力福利企业转型

  B.20 街道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探讨

   一 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践面临的挑战

    (一)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的统筹能力不强

    (二)街道办事处的责权利不对等

    (三)街道办事处统筹手段欠缺

    (四)街道对职能部门的监督评价表现为形式主义

    (五)街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二 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社区硬件建设不适应社区规范化标准

     1.社区规模

     2.办公用房

    (二)社区党建不适应社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1.认识滞后

     2.服务经费不足

     3.服务模式僵化

     4.服务项目分散

    (三)社区居委会角色困境导致服务能力不足

     1.社区居委会角色错位,与社区服务站职能不分,削弱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职能

     2.社区公共服务参差不齐

     3.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不了解,参与意识不强

    (四)社工积极性的发挥遭遇多重困境

     1.待遇低

     2.任务重

     3.考核结果不挂钩

     4.队伍不稳定

     5.专业性有待提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五)社会动员能力不强

     1.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社区事务的动力

     2.社会单位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3.产权单位的责任意识比较缺乏

    (六)社区减负面临困境

     1.行政事务多

     2.检查评比多

     3.台账簿册多

     4.不合理证明多

   三 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治理体制机制设计上准确把握好基层政府和街道社区的关系

    (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社区管理执法工作机制

    (三)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四)利用现代技术方式提升居民社区管理的参与程度

  B.21 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研究

   一 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状况

    (一)志愿服务对社区治理的作用与意义

    (二)发展状况及特点

     1.政策支持、层级体制

     2.扎根基层、稳步发展

     3.形式丰富,主体多样

      (1)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坚持需求导向

      (2)创立品牌项目,推动持续化发展

      (3)发掘社区志愿潜力,整合社会公益资源

   二 存在问题

    (一)政府力量相对强势,第三部门发育滞后

    (二)志愿服务资源不足,志愿者结构不合理

    (三)服务缺乏创新,对社区发展重视不够

   三 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度性建设,培育发展志愿力量

     1.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给予志愿部门更多的发展空间

     3.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二)培育公民意识,营造志愿氛围

    (三)结合社区特性,发展个性化服务

  B.22 北京市养老服务政策建设现状及构建策略

   一 北京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1954~1984年:以政府为主体的救济型养老服务阶段

    (二)1985~1999年:养老福利社会化的探索阶段

    (三)2000~2012年: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深化发展时期

    (四)2013年至今:以市场为引导的养老服务多维度创新转型期

   二 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

    (二)高龄化凸显

    (三)老年抚养系数逐年上升

    (四)老年需求多元化与养老服务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凸显

   三 北京养老服务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有待完善

    (二)机构养老发展的政策瓶颈

    (三)政策碎片化,部门之间权责不一致

    (四)农村养老服务公共政策滞后

   四 对策建议

    (一)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关系

    (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三)运用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皮书数据库

2017年,北京社会总体平稳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都取得一定成果。鉴于北京市人口基数庞大、社会环境复杂、区域发展水平和功能定位不同,目前仍存在一些较集中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发展领域,不均衡发展状况依然存在,尤其是社会群体发展不均衡问题相对突出;社会建设领域中教育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依然较高,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仍有待优化;社会服务领域相关主体建设仍有不足,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社会治理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有待破解,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报告提出有关建议: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其社会保障权益;规范劳动者用工合同,提升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布局,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积极转变社会教育观念,推进课外教育领域“减负”;推进服务主体建设,促进社会企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养老均衡发展;加强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增强居民参与热情;优化党建格局,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本书除“总报告”外,还设有“社会结构篇”“教育专题篇”“社区治理篇”“城市问题篇”四个部分。社会结构篇分析了分享经济平台劳动者情况、农民工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北京市流动党员问题、北京青年群体社会心态及流动状况等。教育专题篇主要针对教育问题,分析了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小升初政策、小学生课外补习和中小学课堂的科学教育等问题。社区治理篇分析了公租房治理、小区物业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虚拟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基层党建等问题。城市问题篇重点分析了社会治理顶层设计、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社会企业培育、志愿者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等问题。

郑绍保:《流动党员管理手册(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中组部:《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2016。

方华明:《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浅析》,《人民论坛》2013年第2期。

李衍增:《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唯实》2009年第4期。

王玉柳:《城市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问题研究》,《兵团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朱孟光:《近二十年来流动党员管理研究述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张玉洁:《北京: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到“融入”》,《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11月22日。

流云:《上海给流动党员建“铁打的营盘”》,《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11月8日。

刘佳旎:《青岛市在京流动党员党委成立》,《青岛日报》2017年9月12日。

张婷婷:《金堂、都江堰在破解流动党员参学难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开通“手机课堂”流动党员学习全覆盖》,《成都日报》2009年10月16日。

李培林:《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桂江丰等:《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人口研究》2012年第3期。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

蔡昉:《以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化》,《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刘成斌、周兵:《中国农民工购房选择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6期。

《北京统计年鉴(2017)》,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7-tjnj/zk/indexch.htm。

李国平、席强敏:《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人口有序疏解的对策研究》,《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2期。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青年研究会编《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北京青年城市流动性调研成果汇编》,2016。

林李月、朱宇:《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情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福建省六城市的调查》,《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3期。

程业炳、周彬、张德化:《城市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范可:《在野的全球化——流动、信任与认同》,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杨菊华:《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2011年第5期。

秦立建、王震、葛玉好:《城乡分割、区域分割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缺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3期。

卢建中、谢沅芹:《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现代农业》2009年第11期。

石人炳、陈宁:《城-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5年第4期。

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3期。

刘恩山:《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人民教育》2017年第7期。

缪晨霞、冯倓秋:《小学一年级增设科学课,怎么教才科学?》,《新京报》2017年8月21日。

李荔、何从:《科学课来了》,《科技生活》2017年9月11日。

张盖伦:《招标结果被质疑,北京开放科学课遭遇“成长的烦恼”》,《科技日报》2017年9月8日。

王亮:《北京市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11期。

张绘:《“后择校”时代的“均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中国财政》2015年第16期。

卢珂、赵丽娟、王玥:《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学术年会。

胡洁:《物业管理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凌明雁:《物业管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西三旗街道社区治理调研课题组:《西三旗街道社区治理调查报告》,2017年7月。

西三旗街道:《西三旗街道物业管理工作大会资料汇编》,2017年4月。

《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民发〔2017〕1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王名:《社会组织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韦克难:《社区组织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张菊枝、赵晓华:《社会治理视野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原珂、许亚敏、刘凤:《英美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及其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

高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卢学辉:《城市社区精英主导自治模式:历史逻辑与作用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8期。

杨丽、赵小平、游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崔琴、袁泉:《社会管理的组织化路径——社区民间组织的“均衡化”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0期。

查力友:《论民间组织的三维社会空间:实体、社会心理和虚拟网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1期。

曾润喜等:《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团治理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新华社,2017年6月12日。

《赵乐际: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为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新华社,2017年7月19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0~2017)。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6)》《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

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6)。

夏雅俐:《发展社区共治,探索志愿服务》,《法治与社会》2014年第10期。

刘秋丽:《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社科纵横》2014年第2期。

张萍、杨祖婵:《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3期。

张文然:《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研究——以鲁谷社区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卢航:《北京市拆迁安置社区服务需求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曾天雄、卢爱国:《分开与合作——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创新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席晶、程杨:《北京市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影响》,《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9期。

汪连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实证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李小兰:《我国养老服务公共政策结构的失衡与纠偏》,《探索》2015年第6期。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卷》,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