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tion of Shaanxi (2019)

SSAPID:101-6295-6016-17
ISBN:978-7-5201-4120-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陕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从总体概况、综合分析、区域经验和专题研究四个方面,对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网络扶贫和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区域脱贫攻坚创新性做法和有益经验,以及异地搬迁后的社区治理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带动不力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定性与定量结合,资料性与理论性兼具,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陕西蓝皮书
编 辑:张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陕西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陕西精准扶贫的现状、挑战与建议

   一 陕西脱贫攻坚现状与成效

    (一)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

    (二)精准方略全面落实

    (三)治本措施初见成效

    (四)保障政策有效落实

    (五)聚焦深度贫困攻坚

    (六)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七)大扶贫格局更加完善

    (八)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二 陕西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贫困人口数量多

    (二)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突出

    (三)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四)脱贫成果巩固难

   三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建议

    (一)紧扣目标任务

    (二)对照扶贫标准

    (三)推进治本措施

    (四)落实保障政策

    (五)把握工作规律

    (六)夯实工作基础

    (七)凝聚各方力量

  B.2 改革开放40年陕西扶贫开发的经验与成效

   一 陕西农村扶贫开发历程

    (一)体制改革推动缓贫阶段(1978~1985年)

    (二)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2000年)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大扶贫”格局阶段(2001年至今)

   二 近年陕西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

    (二)贫困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且增速快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

    (三)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三 陕西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经验与挑战

    (一)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形成强大合力

    (二)扎实践行精准方略,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三)强农惠农政策助力,农民增收亮点突出

    (四)对标全国减贫情况,迎难而上全力脱贫攻坚

 Ⅱ 综合篇

  B.3 陕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研究

   一 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充分彰显了民本思想

    (二)充分体现了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

    (三)充分诠释了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担当

   二 立足实际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内涵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其精神实质

    (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

   三 陕西推进精准脱贫攻坚的两大探索性实践

    (一)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经验

    (二)志智双扶的“造血式”脱贫新实践

   四 新形势下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的几点建议

  B.4 陕西脱贫攻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一)强抓并举农村产业扶贫,夯实精准脱贫经济基础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精准脱贫内生动力

    (三)创新帮扶机制,加快精准脱贫前进步伐

    (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解决精准脱贫难点问题

   二 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较为缓慢,扶贫产业有待提质增效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够深入,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三)城乡要素流动不平衡,扶贫资源整合有待强化

    (四)脱贫攻坚难度加大,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三 加快推进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

    (二)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增强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妥善解决因环境因灾致贫难题

    (四)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保障精准脱贫落实到位

  B.5 陕西产业扶贫现状探析

   一 陕西脱贫攻坚现状、问题及致贫成因分析

    (一)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减贫形势依然严峻,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三)致贫成因错综复杂,精准扶贫产业先行

   二 陕西产业扶贫做法和成效

    (一)产业扶贫的定义

    (二)陕西产业扶贫模式和成效

    (三)产业扶贫中的亮点和创新

   三 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

    (二)“短平快”扶贫项目多,中长期项目少

    (三)扶贫产业对政府依赖偏高

    (四)人力资源弱,自我发展力差

    (五)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四 产业扶贫精准施策的建议

    (一)依托“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二)紧扣三产融合,长短结合,持续提升产业效益

    (三)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科技创新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五)加强宣传引导,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B.6 新时期陕西健康扶贫的形势、挑战及其策略

   一 陕西健康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存量

    (二)实施疾病防控“八大行动”控制因病致贫增量

   二 陕西健康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二)倡导宣传教育机制

    (三)加强服务保障机制

    (四)构建专家咨询机制

    (五)设立考核评估机制

    (六)推广典型示范机制

   三 新时期陕西健康扶贫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健康扶贫中预防机制亟待健全

    (二)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水平提升面临巨大压力

    (三)多元主体力量发挥的作用有待强化

    (四)缺乏效果评估机制,投入难以达到较高效益

   四 未来陕西健康扶贫工作的发展策略

    (一)强化预防机制,建立可及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补齐工作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把握健康扶贫战略,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健康扶贫大格局

    (四)提升高远站位,探索建立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

  B.7 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一 多维残疾贫困与市场化扶贫

    (一)多维残疾贫困

    (二)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变迁

    (三)市场化扶贫与陕西扶贫基地建设

   二 陕西省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现状

    (一)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主要通过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二)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的数量达到政策目标

    (三)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增收达到预期要求

    (四)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发展总体效果明显

    (五)市场波动大是扶贫基地资金管控的最主要风险

   三 陕西省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困境

    (一)基地先天羸弱导致资金风险较大

    (二)遴选基地缺乏实用性可操作工具

    (三)基地缺乏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考核

    (四)基地管理缺乏明确可行的退出机制

    (五)基地资金风险缺乏有效制度化管控

    (六)基地发展缺乏可持续的政策配套机制

   四 促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发展评价机制

     1.顺应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发展趋势

     2.能够鉴别出更加适合辐射带动残疾人发展的基地

     3.能够对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二)比较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三套方案的优劣

    (三)促进基地健康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1.明确基地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原则

     2.建立遴选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

     3.残疾人扶贫基地政策多部门共治

     4.强化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财务管理

     5.建立第三方参与的项目支持管理团队

  B.8 准确把握精准扶贫要义,加快电商扶贫发展

   一 准确把握中央对电商扶贫的总体部署和重点要求

   二 准确把握电商扶贫的概念与内涵

   三 准确把握电商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电商赋能贫困主体

    (二)电商带动网上销售

    (三)电商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四)电商带动贫困地区创业

    (五)电商促进消费扶贫

    (六)电商开展便民服务

    (七)电商带动社会帮扶

    (八)电商倒推产业转型

   四 进一步推动电商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对电商扶贫的理性认识

    (二)加快破解电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

    (三)重视电商扶贫帮扶主体的获得感

    (四)建立有效的电商扶贫协同机制

  B.9 互联网+精准扶贫:陕西网络扶贫的政策与实践

   一 互联网+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二 陕西网络扶贫六大工程

    (一)网络覆盖工程

    (二)农村电商工程

    (三)信息惠民工程

    (四)网络扶智工程

    (五)扶贫大数据工程

    (六)网络公益工程

   三 陕西网络扶贫主要成效

    (一)网络入农家插上信息化翅膀

    (二)大数据让扶贫更精准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四 陕西网络扶贫实践经验

    (一)商南“精准滴灌”式扶贫

    (二)铜川“互联网+电商”扶贫

    (三)延安“互联网+产业”扶贫

   五 推进陕西网络扶贫的建议

 Ⅲ 区域篇

  B.10 渭北高原集中连片特困区交通扶贫研究

   一 研究基础

    (一)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途径分析

   二 区域概况

    (一)发展基础

     1.区域范围

     2.地域概况

     3.经济情况

     4.资源产业

    (二)制约因素

     1.生态环境脆弱

     2.产业层次偏低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 交通现状

    (一)发展成就

    (二)薄弱环节

     1.对外通道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内部联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运输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5.交通与产业有待进一步融合发展

     6.资金制约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四 交通扶贫建议

    (一)重点打造“三条路”,畅通渭北特困区内通外连

    (二)推动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完善客货运输节点,提升渭北特困区运输能力

    (四)实施交通扶贫试点工程,促进交通公益岗位就业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交通扶贫监督考核机制

    (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七)强化人才培育,完善渭北特困区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八)科技引领创新,加强交通扶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B.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培育研究

   一 培育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的基础和优势

    (一)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生态地位重要

    (二)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

    (三)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态势良好

    (四)多元文化交融,旅游资源富集

   二 培育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正在成为政策支持热点地区

     2.市场需求机遇叠加,正在成为消费热点地区

     3.现代生产要素回归,正在成为投资热点地区

    (二)挑战

     1.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生态优势亟待转化为经济优势

     2.路网航道通达能力有限,区域追赶超越亟须突破交通制约

     3.传统农业和工业层次偏低,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4.开放程度不高,有待与中下游地区建立联动协同发展机制

     5.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需持续发力

   三 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培育路径选择

    (一)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二)建设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构筑绿色循环发展新高地

    (三)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夯实区域协调发展根基

    (四)共建共治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五)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升民生福祉

  B.12 安康市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

   一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情况

   二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主要方式

    (一)劳务用工型

    (二)土地流转型

    (三)入股分红型

    (四)生产服务型

    (五)订单生产型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型经营主体不强,带动作用难以更好发挥

    (二)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农户增收效果不佳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带动农户覆盖面小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带动农户效果有限

   四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建议

    (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加家庭经营收入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三)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平台,带动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发展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带动农户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五)以带动农户增收为前提,建立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共享政策体系

  B.13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西安城乡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一 西安率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

    (二)构建幸福和谐美丽西安的现实选择

    (三)推动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必由之路

   二 西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财政支持“三农”力度持续加大

    (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日趋规范化

    (三)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

    (四)城乡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

    (五)城乡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效果显著

    (六)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深入推进

    (七)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 西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短板及原因分析

    (一)乡村规划管理理念和体系有待更新

    (二)城乡发展资金的整合使用不理想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

    (四)城乡融合发展要素供给仍显不足

    (五)体制机制瓶颈尚未完全破除

   四 加快推进西安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城乡发展空间深度融合

    (二)加快农业特色产业高端化,推动城乡发展产业深度融合

    (三)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推动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深度融合

    (四)加强各类要素投入保障,推动城乡发展动能深度融合

  B.14 陕西省县域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一 蒲城县

    (一)发展基础及贫困现状

     1.自然条件

     2.经济发展

     3.脱贫进展

    (二)脱贫攻坚的典型措施:“党支部+”

    (三)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土壤条件较差,水资源贫乏

     2.经营主体带动力量较弱

     3.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融资困难

    (四)推进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培育经营主体,建立共享机制

     3.支持涉农企业项目银行贷款

   二 镇安县

    (一)发展基础及贫困现状

     1.自然条件

     2.经济发展

     3.脱贫进展

    (二)脱贫攻坚的典型措施:“三带四联”

    (三)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贫困户发展能力、意愿较弱

     2.自然资源未能有效盘活

     3.扶贫协作机制不健全

    (四)推进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1.坚持志智双扶,多措并举推进乡风建设

     2.坚持产业到户,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坚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三 吴起县

    (一)发展基础及贫困现状

     1.自然条件

     2.经济发展

     3.脱贫成效

    (二)脱贫攻坚的典型措施:残疾人就业

    (三)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传统能源大县,产业发展不均衡

     2.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较差

     3.交通瓶颈制约明显,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四)推进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保企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2.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勘测,掌握地下水分布情况

     3.推进通村道路硬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B.15 城固县推进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一 城固县产业扶贫的探索与实践

    (一)立足资源禀赋,打造适宜的扶贫产业

     1.突出整体规划

     2.突出选准产业

     3.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

     4.突出带状发展

     5.突出精准脱贫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深化农业园区带动

     2.深化经营主体带动

     3.深化自种自养扶持

    (三)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2.加大金融扶贫投入力度

     3.加大基地招商引资力度

    (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1.聚焦脱贫目标,建立联结机制

     2.聚焦脱贫质量,创新联结模式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培育产业发展强劲动能

     1.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3.深入推进大产业扶贫格局

   二 城固县产业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

    (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呈现新局面

    (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呈现新特点

    (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

   三 城固实践对开展产业扶贫的启示

    (一)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是基础

    (二)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是关键

    (三)让产业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是核心

    (四) “三化”协同是提高产业扶贫效率的保障

  B.16 秦巴山区易地搬迁脱贫的镇坪路径

   一 “三级五方”:齐抓共管力促搬迁脱贫

    (一)“三级”联动

    (二)“五方”聚力

   二 “三精”管理:搬迁脱贫“提速度、上水平”

    (一)精准搬迁是基础

    (二)精细管理是关键

    (三)精准施策是核心

   三 “产业园+兜底院”:破解“夹心层”搬迁难题

    (一)运行步骤

    (二)政企合作

    (三)运行效果

   四 “社区+园区”:有业安置稳人心

    (一)移民社区与产业园同步建设

    (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

   五 “社区工厂”:让搬迁贫困户在家门口上班

    (一)社区工厂概况

    (二)社区工厂的成效

   六 打造搬迁“升级版”:社区建成景区

    (一)建设和完善综合配套设施

    (二)积极推动安置社区提挡升级

   七 小结

  B.1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精准脱贫的子洲实践

   一 创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绿色脱贫新模式

    (一)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产业脱贫全过程

    (二)引导贫困户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

    (三)通过宣传树立自力更生的产业脱贫理念

   二 山区农业现代化为产业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一)“五位一体”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

    (二)“接二连三”促进农村三次产业加快融合

   三 惠民工程与全民创业战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一)“双包双推十覆盖十提升”扶贫方式

    (二)“全民创业”战略精准带动社会扶贫

   四 “志智双扶”激发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理论宣讲团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

    (二)培育新风推动贫困乡村实现自治

    (三)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助力精准脱贫

   五 “五剂良方”推动实施健康扶贫

    (一)“1234”政策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二)“三个一批”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

    (三)“多对1、1对多”模式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四)“两项服务”让贫困人口“少生病”

    (五)“两大改革”让贫困人口“就医减负”

   六 “九项机制”保障精准脱贫目标实现

    (一)全方位的责任落实机制

    (二)强有力的协调管理机制

    (三)“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四)部门包干明责定责的机制

    (五)村级联席会议常态化机制

    (六)干部帮扶“六步法”工作机制

    (七)比学赶超的脱贫攻坚竞赛机制

    (八)重奖严惩的奖惩机制

    (九)内强外引的苏陕协作机制

  B.18 袁家村以新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一 特色旅游: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融合发展

    (一)村景一体的典型村庄标本

    (二)农耕文明的天然博物馆

    (三)传统生活方式的体验地

   二 特色管理:重诺守信建设安全绿色食品产业链

    (一)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及饮食文化

    (二)袁家村把控食品安全的主要做法

   三 特色道路:坚守集体经济,并执着于共同富裕目标

    (一)搭建农民集体创业致富的平台

    (二)坚持党支部领导发展集体经济

   四 特色品牌:突出亮点“袁家村”品牌跨域发展

    (一)乡愁为魂的民俗文化旅游业

    (二)爆款农产品带动村庄品牌

  B.19 千阳县宝丰村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研究

   一 千阳县及宝丰村基本概况

   二 宝丰村振兴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明确思路目标,培育主导产业

    (二)壮大集体经济,带动产业脱贫

    (三)建立项目超市,精准帮扶到户

    (四)强化技术服务,实现提质增效

    (五)聚力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三 宝丰村乡村振兴实践的启示

    (一)乡村振兴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战略支持

    (三)科学制定好乡村振兴规划是前提

 Ⅳ 专题篇

  B.20 陕西“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一 “三变”改革的基本情况

   二 “三变”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

    (二)清产核资和资产确权

    (三)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和股权设置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三 “三变”改革的主要成效

    (一)摸清了农村集体经济家底

    (二)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四)明晰了集体经济成员权益

    (五)农村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

   四 “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经济较薄弱、发展不均衡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配套政策不完善

    (四)基层农经人员不足

   五 对策建议

    (一)分类施策推动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二)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部门协作,完善配套政策

    (四)扩编赋能,充实镇村基层农经队伍

    (五)强化“三变”改革的监督检查

  B.21 陕西电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陕西电商扶贫的现状

    (一)政策红利释放强劲动能

    (二)电商扶贫减贫能力不断提升

    (三)多元化平台搭建注入有效活力

    (四)电商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五)典型引领电商扶贫模式涌现

   二 陕西电商扶贫的困境

    (一)农产品上行通道不畅

    (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有限

    (三)电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四)物流仓储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三 优化电商扶贫效果的对策

    (一)通过“标准化、可溯化、网货化、品牌化”,打牢产业基础

    (二)加强渠道建设,提高农村电商营销能力

    (三)智力扶贫,加快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

    (四)强化互联网、交通网、物流网建设,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

    (五)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支持

  B.22 陕西省基层干部精准扶贫工作心态研究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陕西省基层干部扶贫工作心态总体分析

    (一)基层干部扶贫工作中积极心态分析

     1.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认知到位

     2.扶贫主观意愿强烈、帮扶主动性高

     3.扶贫过程中获得感较强

     4.对实现扶贫目标有信心

    (二)基层干部扶贫工作中消极心态分析

     1.不良情绪滋生,抗压能力存在减弱趋势

     2.焦虑感增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3.一些干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心理加重

     4.渴望被组织关心的心理诉求显著

   三 基层干部扶贫工作中消极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政策不够连续完善,人为增加了工作压力

    (二)考评检查不科学,影响了基层干部扶贫工作积极性

    (三)贫困户思想贫困严重,导致基层扶贫干部心生反感

    (四)基层扶贫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五)组织上缺乏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

   四 改善和消除基层扶贫干部消极工作心态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完善扶贫政策,为基层干部减少扶贫阻力

    (二)科学合理考评、检查,为基层干部减轻工作压力

    (三)加大扶志扶智力度,为基层干部扶贫夯实群众基础

    (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

    (五)给予更多政策关怀,激发基层干部扶贫内生动力

  B.23 陕南地区超常规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陕南地区乡村振兴与同步小康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长效战

    (二)有利于在全省打造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典型示范

    (三)有利于融合汉江生态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二 陕南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与同步小康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生产要素匮乏

    (二)融资能力较差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三 支持陕南地区乡村振兴与同步小康的政策建议

    (一)支持建设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

    (二)实施倾斜性土地支持政策

    (三)利用对口援建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强化财税支持政策帮扶力度

    (五)先行先试探索投融资新模式

    (六)加大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七)支持发展更具活力的“飞地经济园区”

    (八)打造陕南地区农旅融合特色景观带

    (九)以“飞地扶贫搬迁”促进陕南地区脱贫攻坚

  B.24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及其深化

   一 研究背景

   二 分类施策,搬迁社区“整合效应”日渐凸显

    (一)创新移民搬迁型社区管理模式

     1.组建新型社区

     2.成立融合型社区

     3.设置挂靠型安置点

    (二)社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1.分类设定建设标准

     2.因地制宜“换穷貌”

     3.因需配套基础设施

    (三)社区管理不断加强

     1.移民搬迁型社区顶层设计科学化

     2.移民搬迁型社区管理办法精细化

     3.移民搬迁型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

    (四)社区物业运转有序

     1.多元参与安置社区物业管理

     2.分类制定安置社区管理办法

     3.分区设定安置社区管理策略

    (五)社区产业逐渐兴起

     1.因需引进社区工厂

     2.因地制宜发展社区产业

     3.因势建设产业园区

     4.因人安排就业岗位

   三 多重阻碍,搬迁社区“集群效应”难以发挥

    (一)社区基层党建有所缺位,党建引领作用“被弱化”

     1.社区基层党建面临新的“挑战”

     2.基层党建不容社区物业“替代”

     3.社区党建与基层自治存在“隔阂”

    (二)社区自治建设较为乏力,群众政治权利“难保障”

     1.搬迁型社区基本自治组织架构不全

     2.搬迁型社区自治探索内生动力不足

     3.搬迁型社区自治活动形式单一

    (三)社区管理水平较低,公共服务诉求“难满足”

     1.现有户籍管理掣肘,群众原籍现籍“两头跑”

     2.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移民搬迁型社区呈现“两张皮”

     3.社区建制定位不够明确,移民搬迁型社区“两不像”

   四 靶向治理,移民搬迁型社区“治理有效”更好实现

    (一)加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移民搬迁型社区治理体制

     1.强化社区党建引领机制,理顺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的关系

     2.明确社区自治单元边界,理顺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的关系

     3.压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机制,理顺支部引领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二)完善基层社区自治机制,探索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的社区自治形式

     1.健全社区自治组织架构,理顺原村委会与搬迁型社区的关系

     2.完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理顺安置居民与原住居民的关系

     3.部门联动推进户籍管理改革,理顺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关系

    (三)分门别类加强移民搬迁型社区治理,探索社区综合服务长效机制

     1.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的需求

     2.进一步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搬迁群众发展的需求

     3.进一步完善社区帮扶救助体系,满足特殊搬迁群体异质的需求

     4.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制度保障,破解“两不像”的问题

    (四)有的放矢加强移民搬迁对象权益保障,有效解决多样化的需求

     1.切实做到“三个不变”“三个鼓励”,维护搬迁群众原集体财产权益

     2.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提高搬迁户在新迁入地的身份认同感

     3.积极探索社区公共服务营运管理办法及满足搬迁群众的实际需求

  B.25 旅游扶贫脱贫模式与对策研究

   一 背景

   二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一)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措施

    (二)陕西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成效

    (三)搬迁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现状及收益状况

   三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几种模式

    (一)“搬迁迁出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景区与安置社区“两区同建”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三)基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的旅游发展模式

    (四)“安置社区+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存在的问题

    (一)搬迁地区土地流转、旧宅腾退进展缓慢,发展休闲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较差

    (二)移民搬迁后续产业链延伸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三)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不明显,提质增效面临瓶颈,发展停滞

    (四)搬迁地区“三变”改革推进困难,难以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农民财产性收入难以保障

   五 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运转土地流转、宅基地腾退等农村土地制度体系,保障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

    (二)培育扶持多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其发展能力,密切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提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增强其在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脱贫攻坚中的带动效应

    (四)完善和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发挥其在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中的促进作用

  B.26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二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主体地位较弱

    (二)总体规模较小,发展层次低

    (三)缺乏利益连接纽带,带动性不强

    (四)内部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

    (五)发展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六)技术和人才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 支持合作社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完善合作社产业服务体系,助力产业振兴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助力人才振兴

    (三)健全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助力文化振兴

    (四)确立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助力组织振兴

    (五)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联盟扩张发展

    (六)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防范体系

    (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四 展望

  B.27 蓝田县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中妇女作用分析

   一 蓝田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一)思路明晰、突出重点

    (二)绿化美化、提升民居

    (三)完善基础、招商引资

    (四)创建文明、塑造新风

   二 蓝田县妇女发展现状

    (一)谋生方式有限

    (二)人均年收入低

    (三)实现创业不易

    (四)总体诉求增长

    (五)发展意识觉醒

   三 农村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作用分析

    (一)产业项目建设上,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二)生态宜居建设上,岗位作用无可替代

    (三)乡风文明建设上,妇女将发挥核心作用

    (四)社会全面治理上,妇女“半边天”不可缺

    (五)实现生活富裕上,妇女更要做“智囊团”

   四 提升妇女素质,助推蓝田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提升

    (一)加大宣传,提升妇女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

    (二)增加培训,提升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执行力

    (三)提供平台,提升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资源渠道

    (四)排忧解难,提升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五)树立典型,提升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性

 Abstract

● 2018年,陕西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全面落实精准方略,聚焦深度贫困攻坚,治本措施初见成效,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大扶贫格局更加完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本书聚焦陕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从总体概况、综合分析、区域经验和专题研究四个方面,对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网络扶贫和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区域脱贫攻坚创新性做法和有益经验,以及异地搬迁后的社区治理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带动不力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定性与定量结合,资料性与理论性兼具,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刘永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新拓展新成就》,《人民日报》2017年9月4日。

黄承伟:《习近平扶贫思想论纲》,《福建论坛》2018年第1期。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7日。

黄承伟:《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陈宝胜、石淑花:《中国扶贫政策模式变迁及其演化逻辑》,《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张琦、冯丹萌:《我国减贫实践探索及其理论创新:1978~2016年》,《改革》2016年第4期。

华正学:《新中国60年反贫困战略的演进及创新选择》,《农业经济》2010年第7期。

王萍萍:《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调研世界》2007年第1期。

程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分析》,《软科学》2005年第4期。

史志乐:《1978~2015中国扶贫演进历程评述》,《中国市场》2016年第24期。

林毅夫:《关于我国扶贫政策的几点建议》,《发展》2005年第7期。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6日第1版。

陕西省农村贫困监测中心:《1997~2001陕西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1。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2017。

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国民族》2018年第9期。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9月1日。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老区建设》2015年第19期。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农村经济》2015年第9期。

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陕西省卫健委:《健康扶贫攻坚作战图》,2018。

陕西省卫健委:《健康扶贫“两手抓”工作思路示意图》,2018。

王培安:《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4期。

李晓辉等:《应对经济新常态与发展型社会政策2.0版——以社会扶贫机制创新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翟绍果、严锦航:《健康扶贫的治理逻辑、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孟志华、李晓冬:《精准扶贫: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魏延安:《电商扶贫的概念与内涵——我国电商扶贫回顾与展望》,《农业网络信息》2017年第9期。

魏延安:《当前农村电商的进展、问题与趋势》,《农业网络信息》2017年第3期。

罗凯:《“互联网+农产品”不能一哄而上》,《光明日报》2018年6月14日。

张瑞东等:《电商赋能 弱鸟高飞:电商消贫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

丁红梅:《电子商务平台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分析》,《中国商论》2018年第8期。

孙文:《“互联网+”下订单农业对地方精准扶贫的影响》,《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9期。

樊桦:《中国交通扶贫:回顾与展望》,《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2期。

周正祥等:《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促进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中国路径》,《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5期。

李慧玲、徐妍:《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8期。

何家理:《秦巴山区退耕还林与连片扶贫攻坚互动途径及机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

苏海、覃志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载黄承伟主编《脱贫攻坚省级样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镇坪“2345”精准开展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http://yjb.shaanxi.gov.cn/html/21/201604/18/188420_0.html。

梁大川:《社区工厂看安康 亮点纷呈成效多》,《安康日报》2017年11月25日。

《安康市脱贫攻坚成效》,http://www.ankang.gov.cn/Content-117374.html。

张国栋、谭静池、李玲:《移民搬迁调查分析——基于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调研世界》2013年第10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华社,2018年9月26日。

朱洁英:《多措并举 为贫困户拔“穷根”——千阳县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陕西日报》2018年9月4日。

刘涛:《陕西千阳搭建“项目超市”平台 破解“精准帮扶”难题》,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0909/t20170909_523941836.shtml,2017年9月9日。

任建伟:《创新产业经营模式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陕西千阳宝丰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http://www.cien.com.cn/2018/0915/38453.shtml,2018年9月15日。

周淑丽:《敢教穷村换新颜——记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第一书记张永刚》,《宝鸡日报》2017年6月20日。

《陕西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http://www.shaanxifpb.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29019474&chid=100235,2018年3月9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fzb.shangluo.gov.cn/info/1005/2388.htm,2016年6月17日。

张军:《武功 电商辟出扶贫新路》,http://ddsx.ishaanxi.com/2017/0714/682972.shtml,2017年7月14日。

袁靓图:《“照金模式”开辟铜川农村电商新路径》,http://sx.sina.com.cn/news/g/2017-03-10/detail-ifychhuq3613611-p2.shtml,2017年3月10日。

千阳县商信局:《2017年千阳县电商扶贫工作总结暨2018年电商扶贫工作打算》,http://www.qianyang.gov.cn/index.php?ie=2-405-65022-1,2017年12月19日。

陈小玮:《电商扶贫大有可为——对话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鸿》,《新西部》2016年第12期。

汪向东:《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dzsw135/lanmutwo/201612/20161202432789.shtml,2017年1月1日。

《杨传堂在陕调研交通扶贫和农村公路建设工作》,http://www.jiaotongjie.com/gl/hot/118633.html,2017年12月18日。

张衡:《中央财政三方面力挺农村电商》,《中国财经报》2018年5月24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习近平: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人民日报》2017年2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9/c_1123292992.htm,2018年8月19日。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西日报》2016年2月14日。

省扶贫办:《陕西省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http://www.shaanxifpb.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29020542&chid=100201,2018年6月13日。

马晓琴、李亚绒、韩雪松、范钰玺:《了解社会底层心态 为精准扶贫把“心脉”——以西安市城乡社会底层心态研究为例》,《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孙萌:《精准扶贫要杜绝四种不良心态》,《领导科学》2017年第27期。

向华、涂正伟、郭卫华、廖建洲:《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恩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2期。

彭贞贞、马骥:《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特征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

向渊:《精准扶贫视野下的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山西农经》2016年第17期。

刘苏社:《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3期。

何得桂:《山区避灾移民搬迁政策执行研究:陕南的表述》,人民出版社,2016。

葛志军:《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何得桂:《摆脱贫困——记述陕西易地扶贫搬迁》,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人民网,2015年6月19日。

何得桂、党国英、张正芳:《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移民搬迁中的非结构性制约》,《西北人口》2016年第6期。

何得桂:《西部山区避灾扶贫移民型社区管理创新研究——基于安康的实践》,《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何得桂、党国英:《移民搬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路径——以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为例》,《党政研究》2015年第5期。

黎洁等:《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王慧:《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第3期。

罗章、王烁:《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内生脱贫机制——以重庆市“木根模式”为例》,《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

王宏新、付甜、张文杰:《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特征——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侯茂章、周璟:《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17年第8期。

王永平、周丕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探索——基于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实践的调研》,《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1期。

游玲玲:《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增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设想》,《经济视角》2011年第10期。

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7期。

赵丹阳:《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带动效应——基于博弈视角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7期。

姚爱锦:《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8期。

王勇:《沿海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农机化研究》2013年第9期。

郑真真、解振明:《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高小贤:《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0.4:妇女与农村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魏成元、马勇:《全域旅游: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骆中钊:《美丽乡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风貌营造》,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