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6辑)图书

SSAPID:101-6286-9259-75
ISBN:978-7-5097-451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第6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路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转换与发展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辩证法、历史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性、中国道路等问题,作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该书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深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编 辑:王琛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本期特稿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第一,谈一谈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第二,谈谈十八大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第三,谈谈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启示

   一

   二

   三

  “辩证法研究”还是“研究辩证法”?*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及其意义

   一 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局限

   二 马克思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实质

   三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地位和意义

  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品格*

   一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为了实践的理论

   二 如何理解实践概念

   三 实践的前提

   四 简要的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 精神生产的内涵

   二 物质生产、物质消费与精神生产

   三 两种类型的精神生产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一 “生产的空间与空间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诉求

   二 从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理论视角的转换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何以可能:一种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对“劳动”范畴之社会—历史规定性的批判

   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社会—历史规定性

   二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本质区分

   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强制”

  马克思资本分析的方法*

   一 资本现象学

   二 资本逻辑学

   三 资本辩证法

  论关于“工资”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 重新理解“利润”

   二 “工资”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的价值”的关系

   三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与相对工资

   四 工资对资本家、工人的不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面向信息时代?*

   一 应用哲思之“矢”射时代之“的”

   二 《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之贡献

   三 简要的结论

  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俄罗斯的基本状况

   二 反思苏联解体教训,探求共产主义新出路

   三 厘清实质,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

    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2.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乌托邦的问题

    3.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的问题

  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文本

   一 不同历史境遇中的《1844年手稿》

   二 美:主客体间的论争

   三 主体性的高扬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坐标

   五 《1844年手稿》的多元化研究及其回顾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一 新旧集体主义

   二 一种方法论的预设

   三 个人与社会价值关系上的双向还原

   四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

   一 两种“主体性”的区分:“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

   二 “认知主体”批判与“价值主体”的合法性

   三 价值主体的优先性:马克思“主体性”原则的核心内容

  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高扬人道主义精神

   一 从对人、异化、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讨论到“人的哲学”

   二 从《人学词典》到《人学原理》

   三 人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与一些看法的分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普遍主义”问题

   一

   二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困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价值诉求的彰显

   一 世界风险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困境

   二 发展是什么和为什么:现代性发展观的哲学拷问

   三 追寻和谐:科学发展观价值诉求的彰显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研究

  简论文化及文化建设

   一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

   二 文化的“形体”与“灵魂”

   三 文化的特性和逻辑

   四 努力建设先进的中华文化

  略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新发展观

   一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

   二 全面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新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定位

    (二)实事求是的认识论:观察、解决发展问题的思想路线

    (三)人民本位的价值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四)改革开放的动力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动力和精神风貌

    (五)辩证协调的方法论: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策略思想

    (六)认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的社会发展评价论

   三 邓小平社会主义新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新发展观: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开创和奠基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新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中国新阐释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一 科学地概括社会形态的本质

   二 以实践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发展

   三 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以宽广眼界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共同体的思想谱系与马克思的现实立场

   一 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共同体传统

   二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三 共同体主义的共同体观念

   四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超越

  中国公共利益的实现之道

   一 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及对其批判的哲学反思

    (一)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1.对化约论的批判

     2.对进化论的批判

     3.对功能论的批判

    (二)对吉登斯批判的哲学反思

   二 中国当前公共利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基础薄弱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三)法治治理方式未能充分实现

     1.法律体系的科学性与统一性不足

     2.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四)政治行为缺乏论证

   三 中国公共利益的培育之道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走科学发展之路

     1.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2.充分发挥生产力各种要素的积极作用

    (二)不断完善制度,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三)加强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1.加强立法的科学性和统一性

     2.不断提高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3.尊重程序法

    (四)提升执政能力,科学论证政治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

   一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新型发展方式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环境的文明关系

    (二)发展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发展方式

    (三)生态环境是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

   二 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转变相互促进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建立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 着力解决建设生态文明、变革发展方式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基础相协调

    (二)社会和谐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三)公民权益与生态责任相协调

    (四)资源分配与生态公平相协调

    (五)文化传统与生态文明相协调

  从“精神科学”到“历史科学”

   一 作为精神科学的黑格尔哲学及其超越路径

   二 从黑格尔精神科学到马克思历史科学

   三 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实践特征

   四 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未完成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笔谈

   关于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一 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分析

     1.新疆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发展不足仍是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主要矛盾

     2.重化工业结构特征明显,短期内很难改变

     3.新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短期内很难改变

     4.城镇化水平滞后,对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

    二 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1.坚持优势优先,推进优势区域、企业、项目加快发展

     2.坚持抢占制高点,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3.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

     4.坚持工业惠民,让各族人民更多地享受新型工业化的成果

     5.坚持聚集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化的载体和平台

    三 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1.支持新疆打造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支持新疆煤炭煤化工产业发展

     3.支持新疆电力工业发展

   推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对新疆发展稳定的几点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贫困地区发展

    一 新疆贫困问题突出

     1.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2.经济发展缓慢,区域发展失衡

     3.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

     4.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

     5.人才严重匮乏,制约经济发展

     6.维稳任务繁重,守边戍边压力大

    二 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三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贫困地区发展

   观念与制度的双重建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径选择

    一 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二 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法治监督,有效遏制腐败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

    三 实现立法公开化、民主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步骤

    四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铲除司法腐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措施

   塔城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与思考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服务跨越式发展

    一 服务产业发展,系统规划职业教育专业布局

    二 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三 实施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 强化企业元素,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五 突出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模式

    六 加强中外交流,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6辑,精辟阐述了中共十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与实践思维,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空间理论,人的学说、价值主体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方法与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对于深刻理解中共十八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价值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