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写作分工
导言
导言
第一节 人口经济学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经济发展的人口问题
二 人口变动的经济影响(经济效应)
三 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对策
四 人口经济学的计量分析
第三节 人口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一 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
二 吸收相关学科成果,自主发展人口经济学
三 21世纪中国:问鼎人口经济学
第一篇 经济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
第一章 生产要素配置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人口在生产要素中的一般关系与问题
一 人口增长与边际报酬递减
二 人口增长与成本上升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劳动就业问题
一 劳动就业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二 劳动就业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三 劳动就业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第二章 现代经济增长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中人口因素理论分析的回顾
第二节 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口问题的理论观点
一 凯恩斯的以就业优先并摆脱经济危机的经济增长理论
二 把凯恩斯学说动态化的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中人口因素的位置
三 现代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口因素
四 卡莱斯基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口因素
第三节 人口发展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问题
第四节 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人口问题
一 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问题
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问题
第三章 经济结构变动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城乡经济结构与人口变动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与农村人口问题
一 粮食安全与人口生存问题
二 农业发展转变与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
三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的流动问题
第三节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人口问题
一 现代工业化的人口问题
二 第三产业与人口发展
三 中国的下岗工人问题
第四章 经济技术创新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影响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因素分析
一 社会生产因素
二 人类生活因素
三 人口发展因素
第二节 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人口问题
一 企业人口规模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关系
二 企业人工成本与技术进步
三 企业职工素质、科技人员状况与技术进步
第三节 宏观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人口问题
一 科技进步与创新和最高人口
二 技术进步与创新和劳动就业
三 技术进步与创新和抚养比
第五章 国民收入分配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人口与国民收入的一般关系
一 人口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二 人口增长与投资、消费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特点及其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 发展中国家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二 收入分配特点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收入差距与贫困人口
一 贫困的根源
二 贫困人口问题
第六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土地、耕地利用的人口问题
第二节 淡水资源利用的人口问题
第三节 森林资源利用的人口问题
第四节 矿物资源利用的人口问题
第五节 重要能源利用的人口问题
第七章 生态平衡经济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规律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口问题
一 生态环境污染及其人口问题
(一)大气污染和酸雨
(二)水污染
(三)土壤污染
(四)噪音污染
二 生态系统破坏及其人口问题
(一)物种锐减及其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和全球变暖影响严重及其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向生态平衡经济转变
一 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是导致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二 人口发展转变与生态平衡经济的建立
第二篇 人口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
第八章 人口经济影响与对策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关于对策制定和价值评价的一般观点
一 价值评价决定所有的行为
二 价值评价能够促进科学决策的实现
三 价值评价研究有利于加强管理以及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第二节 人口经济影响对策的价值评价
一 以人为本,从总人口出发
二 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增长
三 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融合
四 社会保障与经济福利相结合
第三节 人口经济影响对策的效益问题
第九章 人口增长影响与控制对策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阶段相结合的理论观点
一 准备阶段
二 起飞阶段
三 成熟阶段
四 完善阶段
第二节 经济起飞阶段的人口增长控制制度化对策
第三节 经济走向成熟阶段的人口发展现代化对策
一 成熟阶段的新型工业化仍然会有新的人口问题
二 人口发展现代化思想由来已久
三 人口发展现代化的内容
1.人口行为发展现代化
2.人口要素发展现代化
3.人口生活程度现代化
第十章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与就业对策
第一节 中国就业状况的回顾
第二节 就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教训
第三节 今后就业对策的设想
一 就业体制改革应以就业市场化为指导
二 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
三 广开门路解决失业和潜在失业问题
四 提高就业者素质
五 积极建立和完善针对失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特点
第五节 开拓农村工业化的新路
第六节 兴建星罗棋布的小城镇
第十一章 熟练技能人才短缺与培养对策
第一节 现代化与熟练技能人才
第二节 熟练技能人才的人口学研究
一 中国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
二 中国技术工人的受教育结构
三 中国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结构
第三节 现代熟练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 技能人才的划分
二 技能人才的信息
三 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 技能人才的供给
五 技能人才的供求均衡
第四节 现代熟练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 制定现代化技能人才发展政策
二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三 增加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的资金投入
四 改革技能人才的工资和保障制度
五 加快关于技能人才的立法
第十二章 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
第一节 人口城市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一 城市文化教育水平高,有文化源流的精华
二 城市工商业发达,就业岗位多,有现代经济的魅力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消极影响
第三节 以知识经济和文化建设为中心的第二次人口城市化
一 第二次人口城市化的提出
二 第二次人口城市化的动力与模式
三 第二次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和步骤
第四节 城市的美好未来
第十三章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对策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及其特征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
一 尽早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二 建立全覆盖的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三 要让老年人融入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
四 要尽快并认真建立农村养老制度
五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第十四章 人口健康与对策
第一节 人口健康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 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健康的人口学研究
1.年龄
2.性别
3.种族
4.社会经济地位
第四节 现代社会的人口健康对策
第十五章 人口经济影响的社会保障对策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由来、发展及其与人口问题的关系
一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早期的人口问题有关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与人口问题的化解相联系
第二节 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
一 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二 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
三 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四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五 其他社会保险
六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
一 建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 筹资约束理论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三 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约束和分配制度改革
四 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根本办法是产业创新
五 创建社会保障文化
第三篇 中外人口经济思想的回顾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前期的人口经济思想
第一节 重商主义者的人口经济思想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学
一 威廉·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二 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三 亚当·斯密的人口经济学说
四 李嘉图的人口经济学说
五 西斯蒙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第三节 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学说
第十七章 近现代西方人口经济思想
第一节 新马尔萨斯主义、适度人口理论
一 新马尔萨斯主义
二 适度人口理论
第二节 凯恩斯和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说
一 凯恩斯前期的人口经济观点
二 凯恩斯人口经济观点的大转变
三 汉森的长期停滞论
第三节 经济增长论与人口
一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二 人口经济增长的长波理论
第四节 马尔萨斯主义的复兴
一 经济开发论
二 人口压力论
三 人口爆炸论和增长极限论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的基本原理: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
第二节 两种生产原理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口经济规律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口经济规律
第十九章 中国古代人口经济思想源流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人口经济思想
一 管仲(?~公元前645年)和《管子》
二 老聃(约公元前580~前500年)的小国寡民论
三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庶、富、教思想
四 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的人口增殖论
五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的人众、兵强和农战政策
六 孟轲(公元前372~前289年)的广土众民论
七 荀卿(约公元前298~前238年)的以德兼人和裕民、富民观点
八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的人口与财富对比论
第二节 秦汉唐时期的人口经济思想
一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和晁错(公元前205~前154年)
二 董仲舒(公元前197~前104年)取消奴婢制和限地主张
三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年)的财利追求论
四 王符(约公元106~168年)的实边主张和农工商并重思想
五 徐幹(公元170~217年)和仲长统(公元179~220年)的人口调查思想
六 傅玄(公元217~278年)的分民定业论
七 苏绰(公元498~546年)的敦教化和大农业思想
八 王梵志(约公元590~660年)首倡一对夫妇生一孩
九 刘晏(公元718~780年)的户口多赋税广思想
十 杜佑(公元735~812年)的食货第一和周知民数思想
十一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地力人财均平论
第三节 宋元明清(到鸦片战争)的人口经济思想
一 李觏(公元1009~1059年)的去冗、平土主张
二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变法及其培植人才思想
三 苏轼(公元1036~1101)的均户口、安万民主张
四 丘浚(公元1420~1495)的蕃殖人口说和配丁田法
五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和洪亮吉(公元1746~1809)的人口增长过快观点
第二十章 中国近现代人口经济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前期的人口经济思想
一 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和魏源(公元1794~1857)的改革与富国富民主张
二 洪秀全(公元1814~1864年)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人口思想
三 汪士铎(公元1814~1889年)的人口观点
四 薛福成(公元1838~1894年)的殖财养民思想
第二节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人口经济思想
一 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和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的人口经济思想
二 严复(公元1854~1921年)的优胜劣败论点
三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建立在民族、民生基础上的人口经济思想
四 廖仲恺(公元1877~1925年)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五 李大钊(公元1889~1927年)和陈独秀(公元1880~1942年)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
六 陈长衡(公元1888~1988年)和陈达(公元1893~1975年)的人口理论
第三节 当代的人口经济思想
后记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北京大学人口研究室,1984。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5.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64。
6.〔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7.〔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朱谀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8.〔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下),朱志泰、陈良壁译,商务印书馆,1965。
9.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9。
10.〔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商务印书馆,1963。
11.〔美〕萨缪尔森:《经济学》,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81。
12.〔美〕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历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
13.〔瑞〕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谭力文、张卫东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14.〔美〕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彭松建译,华夏出版社,1987。
15.〔匈〕科尔内:《短缺经济学》,高鸿业译校,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16.〔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苏玉宏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7.〔美〕西蒙:《人口增长经济学》,高鸿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18.〔美〕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吴良健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19.〔印〕苏布拉塔·贾塔克:《发展经济学》,卢中原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
20.〔法〕索维:《人口通论》,查瑞传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21.〔英〕柯克斯:《人口学》,张志鸿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2.金日坤:《人口经济学》,李龙海等译,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
23.金德伯格:《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4.麦克纳尔帝:《劳动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
25.〔日〕南亮三郎主编《人口论史》,张毓宝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26.〔英〕科特雷尔:《环境经济学》,琰庠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27.费景汉、拉尼斯:《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王璐等译,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28.〔美〕莱斯特·R.布朗主编《纵观世界全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9.鲁宾逊:《人口与资源》,陈锦棠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0.〔美〕詹姆斯·舒尔茨:《老年经济学》,熊必俊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
31.〔美〕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林自新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
32.〔美〕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王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84。
33.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4.〔法〕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张绪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
35.〔挪威〕哈维尔莫:《经济计量学的概率论方法》,秦朵译,商务印书馆,1994。
36.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人口学词典》,杨魁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37.京特·弗里德里奇、亚当·沙夫主编《微电子学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38.〔美〕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郭松茂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9.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40.瓦连捷伊主编《人口学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41.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42.科廷顿等:《开放经济非均衡宏观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43.课题组编著《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若干政策问题的思考》,于学军译,商务印书馆,1995。
44.〔日〕大渊宽等:《经济人口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5.迈克尔·阿姆斯特朗:《战略化人力资源基础》,华夏出版社,2004。
46.顾宝昌编《社会人口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1992。
47.黄荣清等:《人口分析技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8.查瑞传主编、胡伟略、翟振武副主编《人口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
49.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50.马侠主编《中国城镇人口迁移》,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
51.方甲等编译《西方经济发展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2.潘振民等:《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均衡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
53.包宗华:《中国城市化道路与城市建设》,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54.田方等主编《国外人口迁移》,知识出版社,1986。
55.田方等主编《中国人口迁移》,知识出版社,1986。
56.田雪原、莫罕迪、蔡昉主编《人口大国城市化之路》,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57.田雪原主编、胡伟略副主编《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58.田雪原主编、胡伟略副主编《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59.刘铮等编《人口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60.刘铮主编《人口学词典》,人民出版社,1986。
61.刘铮:《人口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2.刘铮:《刘铮人口论文选》,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
63.李竞能主编《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64.杨坚白主编《中国国民收入实征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65.沙吉才、胡伟略:《浅谈人口素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66.陈达:《现代中国人口》,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67.周启昌:《人口地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8.侯文若:《当代外国人口:理论、学科、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69.胡国亨:《独共南山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70.胡焕庸、张善余:《世界人口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71.胡焕庸等:《人口研究论文集》(第二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72.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73.彭松建编著《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4.潘永祥主编《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75.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76.黎诣远:《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77.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4。
78.田家盛等主编《人口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79.胡伟略:《人口科学异军突起》,《神州学人》1989年第1期。
80.胡伟略:《关于人口转变理论的初步研究》,第四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会议资料,1986。
81.胡伟略:《中国老年保障与孝文化》,《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第2期。
82.胡伟略:《市场经济与均衡人口》,《人口研究》1994年第3期。
83.胡伟略:《关于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问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第11期。
84.胡伟略:《论二元经济发展与人口两步转变》,《江汉论坛》1992年第10期。
85.胡伟略:《环境问题与产权理论》,《中国人口年鉴(1995)》,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86.胡伟略:《试论中国人口城市化道路的完善问题》,《人口动态》1990年第6期。
87.胡伟略:《中国人口》,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8.胡伟略:《全球变暖趋势与人口发展转变》,《可持续发展研究》2002年第4期。
89.胡伟略:《低生育理性预期理论及其政策意义》,《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
90.胡伟略:《中国人口流动及“民工潮”若干考察分析》,《人口与经济》1997年第4期。
91.胡伟略:《劳动就业及其产权理论探索》,《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92.胡伟略:《关于促进就业的思考》,1997年1月20日《光明日报》。
93.胡伟略:《人口学的马拉松争论》,《人口与经济》1995年第1期。
94.胡伟略主编《近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95.胡伟略:《人口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6.胡伟略:《人口控制与社会保障》,团结出版社,1990。
97.胡伟略:《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文化论与第二次城市化》,《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98.胡伟略:《养老休闲房地产开发》,《中国老龄》2006年第12期。
99.胡伟略:《全民全程社会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研究》,新华网,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