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23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2)No.12图书

Chin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evelopment Report (2022) No.12

SSAPID:101-6252-9833-67
ISBN:978-7-5228-0015-8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关注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需求,分析中国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的进展、成就与问题,对中国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了深化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的对策建议;分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三个部分;专题报告包括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度的发展、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大病保险制度的发展、医疗保障决策体制等八个部分;案例报告包括河北省罕见病综合保障机制、北京市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两个部分。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保障绿皮书
编 辑:周志静;范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社会保障绿皮书》编辑委员会

 皮书

 副主编简介

 主编简介

 基本子库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Ⅰ 总报告

  G.1 新发展阶段中国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的改革与发展

   一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医疗卫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1.公共卫生机构数量显著增长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3.公共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4.疾病预防控制取得积极成效

     5.积极推进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与信息化建设

     6.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二)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2.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薄弱

     4.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5.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6.医疗卫生体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不适应

   二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主要进展

     1.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3.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4.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制度的反贫困作用

     5.积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6.医疗保险基金总体运行良好

    (二)主要问题

     1.基本医疗保险尚未实现人群全覆盖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

     3.大病保险制度定位不明确

     4.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滞后

     5.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三 新发展阶段深化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以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为重点,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

    (二)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三)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四)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分工

    (五)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

 Ⅱ 分报告

  G.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一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及其职能

   二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

    (一)机构建设

    (二)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三)疾病预防控制成就

     1.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2.地方病防治

     3.妇幼保健

     4.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四)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与信息化建设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

   三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二)公共卫生人员不足

    (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

    (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水平仍较低

    (五)传统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发传染病和慢性病形势严峻

   四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优化投入模式

    (二)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

    (四)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1.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大数据系统

     2.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和储备信息共享平台

    (五)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1.完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

     2.完善疫情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3.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4.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促进公共设施平战结合改造

     5.加强区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联合响应演练

     6.加大传染病实验室建设

  G.3 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一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历程

    (一)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7)

    (二)建立制度框架阶段(1998~2008)

    (三)体系完善与城乡统筹发展阶段(2009~2017)

    (四)全面深化改革与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

   二 医疗保障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1.尚未实现人群全覆盖,部分人群的参保依然存在问题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不完善,个人账户存在诸多问题

     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公平性与再分配作用不足

     4.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不完善,责任分担不合理

     5.医疗保障的治理能力依然不足,距离治理现代化存在差距

     6.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协同性与联动机制不完善

     7.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成熟

    (二)面临的挑战

   三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一)目标思路

    (二)对策建议

     1.加强特殊群体保障,弥补医疗保障覆盖缝隙

     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加强制度整合与衔接

     3.建立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完善医疗保障的筹资机制

     4.完善待遇补偿机制,进一步减轻参保者的医疗负担

     5.提升医疗保障治理能力,实现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

     6.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G.4 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现状

    (一)参保人数持续上涨,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总体良好

     1.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

     2.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储备稳步增加

    (三)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力度不断增强

     1.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年均支出提高明显

     2.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不断提高

     3.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不断扩大

    (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深化

     3.基金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五)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影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因素

    (一)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快导致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较大

    (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增加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带来严峻挑战

    (四)医患道德风险导致医保基金利用效率降低

    (五)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高

    (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理念与体制机制保障是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公平性不足

    (二)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效率有待提升

     1.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过低

     2.医疗保险基金的滚存结余过大

     3.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次均住院费用持续升高

    (三)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

     1.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法律体系

     2.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主体之间缺乏联动

     3.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客体存在违规行为

   四 优化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医疗保险筹资的公平性

     1.改变缴费依据,实行按能力缴费

     2.促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融合发展

    (二)提升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

     1.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2.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3.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三)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体制机制

     1.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法律体系

     2.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

     3.规范各监管客体的行为

     4.推进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Ⅲ 专题报告

  G.5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状况

    (一)公共卫生人才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公共卫生人才质量不断提升

    (三)公共卫生机构数量增长明显

   二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二)公共卫生人员结构失衡

    (三)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人均待遇偏低

    (四)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且流失较为严重

   三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调整卫生资源分配结构,保障公共卫生人才供给

    (二)以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为抓手,优化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结构

    (三)完善公共卫生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其薪酬待遇水平

    (四)转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

  G.6 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一 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回顾

   二 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与成就

    (一)民营医院市场活力增加,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医院收入结构逐步改善

    (三)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四)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

     1.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丰富

     2.医联体建设有序进行

     3.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不断完善

     4.远程医疗成效明显

    (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

   三 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二)财政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1.财政投入总量依然不足

     2.财政补偿方式不明确,缺乏具体标准

     3.补偿方式比较单一,资金运行效率低

    (三)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滞后

    (四)分级诊疗落实难度大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较低,医疗卫生资源“倒三角”的趋势依然固化

     2.医保政策的引导支持力度不足

     3.分级诊疗标准体系建设尚待完善

    (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明晰

   四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有效调整

    (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三)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扫清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障碍

    (四)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G.7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及其职能

   二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

    (一)机构与硬件建设

     1.机构建设

     2.人才队伍建设

     3.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建设

     4.医联体建设

     5.信息化建设

    (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分配不尽合理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与设备缺乏落后、城乡间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

    (四)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服务利用率低并有下降趋势

    (五)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充分不均衡

   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1.增加财政补助,改善硬件条件

     2.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薪酬待遇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培训

     1.培养和引进更多基层卫生人才

     2.提升现有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水平

    (三)构建医疗卫生共同体、促进患者和医疗资源下沉

    (四)提高基层医疗信息化水平

    (五)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意识

  G.8 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 医疗救助制度在健康扶贫中的主要成就

    (一)医疗救助政策内容不断扩展

    (二)“十三五”时期农村医疗救助人数规模显著增加

    (三)医疗救助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应对

   二 医疗救助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流动加速与医疗救助统筹层次低矛盾突出

    (二)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城乡居民的医疗救助需求趋向多样化

    (四)政府主导的医疗救助功能相对有限

    (五)重特大疾病的自付医疗费用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六)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救助的运行模式提出新要求

   三 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加快实现医疗救助省级统筹

    (二)完善医疗救助分层分类救助办法

    (三)引导政府主导的医疗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医疗救助形成合力

    (四)推进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整合

    (五)强化医疗救助基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能力

    (六)推动医疗救助内容朝综合救助方向发展

  G.9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与商业健康保险

    (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功能

   二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

    (一)健康保险宏观市场现状

     1.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3.健康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

    (二)健康保险微观主体现状分析

     1.居民健康保障不足,医疗负担较重

     2.健康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但投保意愿不强

   三 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1.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1)产品设计为“治病”而非“预防”,健康管理功能较弱

      (2)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吸引力尚不足

     2.健康保险发展不充分,市场竞争不完全

      (1)保险密度偏低,保险深度不足

      (2)健康保险密度省际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3.保险机构竞争不完全,供需匹配错位

      (1)保险机构竞争秩序不规范,呈现寡头竞争状态

      (2)健康保险供需不平衡

    (二)商业健康保险现状问题的根源

     1.民众投保健康保险意识缺乏

     2.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3.健康保险产品设计的精算数据支撑不足

     4.大型保险公司健康保险还存在一些经营垄断

     5.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力度不明显

     6.商业健康保险存在信息不对称

   四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明确责任,规范健康保险发展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风险管理意识

     2.政府出台鼓励措施,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3.建立保险大数据库,共享保险信息资源

    (二)保险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健康管理功能

     1.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水平,提高保险精算水平

     2.设计差异化和个性化产品,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3.加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合作

    (三)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1.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健康风险管理全流程

     2.培养健康管理双向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增强民众健康风险管理意识,投保商业健康保险

     1.增强民众健康管理意识,提升保险素养

     2.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G.10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

   一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历程*

   二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地方实践

    (一)专项支付方式的地方典型改革案例

     1.总额预算管理的上海经验

      (1)预算确定

      (2)年中调整

      (3)年终清算

     2.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的珠海经验

      (1)实行普通门诊服务包

      (2)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3)不同年龄人群定额结算

      (4)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

     3.门诊慢性病按人头病种付费的柳州经验

      (1)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2)实行一个病种一个支付标准

      (3)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差别支付

      (4)实行病种包干结算

     4.单病种收付费的徐州经验

      (1)遵循临床路径和智能审核

      (2)以价格谈判为核心确定结算标准

      (3)建立结算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4)建立医疗机构和参保人的双向激励机制

     5.病种分值付费的广州经验

      (1)建立总额预算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

      (2)实行月底预付和年度考核清算

      (3)建立涵盖多方位的智能监管体系

      (4)动态调整病种组合、分值和权重系数

     6.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的佛山经验

      (1)建立合理的支出预算增长机制

      (2)运用点数法进行基金预算分配

      (3)建立“结余留用,超支自付”的激励约束机制

     7.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打包付费的德清经验

      (1)打造“服务共同体”

      (2)打造“利益共同体”

      (3)打造“责任共同体”

      (4)打造“管理共同体”

      (5)实行总额预算打包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二)其他类型的医保支付地方改革经验

     1.深圳医疗康复按床日付费

     2.遵义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

     3.德阳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

     4.柳州中医医疗服务按疗效价值付费

      (1)协商遴选病种,医院申报、专家论证和医院表决相结合

      (2)确定各个病种各项标准,规范临床路径,实施标准管理

      (3)基于疗效价值,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付费标准

      (4)建立严格的疗效付费监督机制

     5.成都高值耗材和重特大疾病药品的医保付费经验

      (1)高值耗材实施医保限额支付

      (2)重特大疾病药品采用分类支付、分类管理、分类供给、分类结算方式

   三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难点及重点问题

    (一)如何做好总额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二)单病种、DRG和DIP付费的路径选择与融合问题

    (三)医共体如何进行打包预付

   四 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总额预算管理

    (二)大力推进DIP付费

    (三)稳步推进DRG付费

    (四)完善紧密型医共体总额打包预付制度*

    (五)探索和创新其他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模式

     1.门诊医疗服务*

     2.长期住院医疗服务

     3.日间手术

     4.中医服务

     5.“互联网+”医疗服务

     6.高值耗材和重特大疾病药品

  G.11 大病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 大病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制度框架

    (一)大病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基本保障与制度酝酿阶段(2002~2011年)

     2.制度初创与试点运行阶段(2012~2014年)

     3.全面实施与倾斜补偿阶段(2015~2017年)

     4.制度整合与调整完善阶段(2018年至今)

    (二)大病保险制度的总体框架与政策现状

   二 大病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与主要问题

    (一)大病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

     1.大病保障:有所增强但仍不充足

     2.创新经办模式:市场机制尚未发挥作用

    (二)影响大病保险制度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1.制度性质不够明晰

     2.关键概念的使用与其原始定义存在偏离

     3.补偿政策设计与基本医保同向而非互补

     4.筹资机制难以支撑保障需求

   三 大病保险制度未来发展路径展望

    (一)大病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是融入大病保障制度体系

    (二)明确改革的目标与基本原则并达成共识

    (三)远近结合规划具体的改革路径

    (四)同步推进配套改革和支撑条件建设

  G.12 医疗保障决策体制的演进与展望

   一 中国医疗保障决策体制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医疗保障决策体制历史沿革

    (二)我国医疗保障决策体制的现状

   二 中国医疗保障决策体制面临的问题

    (一)法治化程度较低,不利于稳定预期、规范管理

    (二)单个部门主导医保决策,不适应从整体上推进医改需要

    (三)决策重心偏低,对现代国家治理形成多方面制约

    (四)决策、经办、监督的职能关系尚未理顺,弱化政策公正性和公信力

    (五)社会参与程度不够充分,影响决策质量和政策执行力

    (六)决策实施效果的专业评估不足,不利于政策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 完善医疗保障决策体制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医疗保障法治化进程

    (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医疗保障决策权限

    (三)强化医疗保障跨部门综合决策

    (四)完善医疗保障决策的支撑体系

    (五)合理把握医疗保障决策集中与分散的调整节奏

 Ⅳ 案例报告

  G.13 河北省罕见病综合保障机制研究

   一 河北省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现状

    (一)河北省罕见病诊疗及医疗保障状况

     1.河北省罕见病诊疗及研究状况

     2.河北省罕见病医疗保障简况

    (二)河北省罕见病患者调查

    (三)河北省罕见病患者费用支付情况

    (四)河北省罕见病患者高值药物医疗负担情况

   二 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境外经验

    (一)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国际经验

     1.欧盟

     2.美国

     3.其他国家

    (二)中国台湾地区罕见病医疗保障的经验

   三 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国内实践

    (一)国家层面罕见病医疗保障状况

    (二)部分省市罕见病医疗保障状况

     1.财政资金补助模式

     2.专项基金模式

     3.大病谈判模式

     4.政策型商业保险模式

   四 构建罕见病患者综合保障机制的建议

    (一)管理体制——成立罕见病防治管理机构

    (二)法律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

    (三)服务机制——提升罕见病诊疗便捷性

     1.构建罕见病防治网络

     2.编写罕见病用药名录

    (四)技术提升机制——提高罕见病认知与诊疗水平

    (五)医疗保障机制——推行罕见病医疗保障制度

     1.建立专门的罕见病诊疗机制

     2.加强罕见病医疗费用保障机制建设

     3.完善农村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

     4.建立多方共付的罕见病保障机制

  G.14 北京市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的实践

   一 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工作现状及效果

    (一)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工作状况

     1.总体情况

     2.异地医保患者来源及管理

     3.患者报销情况

     4.结算管理与基金审核支付情况

    (二)实施效果

     1.适应了当前人口流动日益常态化的趋势

     2.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3.有效缓解异地就医缺乏管理的问题

     4.提升参保人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参保人对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知晓率较低

     2.医保属地化管理导致“待遇差”引发的公平性问题

     3.医保基金监管难度加大,医院结算管理压力增加

     4.结算平台性能不稳定,信息系统兼容性较差

     5.参保地与就医地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二)原因分析

     1.各统筹区域医保政策的碎片化

     2.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平台接入标准不一

     3.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分布不均衡

     4.缺乏全国联网、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

   三 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的完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实现省级统筹

     2.加强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搭建统一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

     3.强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引导异地患者合理有序就医

     4.政府主导医疗、医保、医药三方联动改革,切实减轻异地就医患者负担

    (二)经办机构层面

     1.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宣传引导

     2.搭建异地就医“省—市—县(区)”三级沟通协调机制,提升经办机构服务水平

     3.多渠道办理备案审批,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4.制定规范合理的转诊规定,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

    (三)医疗机构层面

     1.加强政策的宣传与培训,建立“医保—专管员—临床科室”三级培训体系

     2.重视医疗机构审核部门压力与结算效率之间的平衡

     3.搭建“医—保—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G.15 参考文献

 皮书网

[1]Charlotte F. Muller. Economic Costs of Illness and Health Policy,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80,12(70).

[2]Christopher J.L. Murray,David B. Evans ed. Health Systems Performance Assessment:Debates,Methods and Empiricism. WHO:Geneva,2003.

[3]Hai Song,etal. 12th Annual ICORD Conference 6th China Rare Disease Summit. 2017,09.

[4]ISSA & SSA.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Asia and the Pacific,2018. Washington D. C.,2019.

[5]Ke Xu,David B. Evans,Kei Kawabata,et al. Understanding Household 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s:A Multi-country Analysis. Christopher J.L. Murray,David B. Evans ed. Health Systems Performance Assessment:Debates,Methods and Empiricism. Geneva:WHO,2003.

[6]Ke Xu. Distribution of Health Payments and Catastrophic Expenditures Methodology. WHO Discussion Paper EIP/HSF/DP.05.2. Geneva:WHO,2005.

[7]Newhouse,J.P. Medical Care Expenditure:A Cross-national Surver,Human Resources,1997.12(1).

[8]Richter Sophie,Winzeck Stefan,Kornaropoulos Evgenios,et al. 93 Acu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2020,37(12).

[9]Sheng-wen Zhao,Xiao-yan Zhang,Wei Dai,etc. Effect of the Catastrophic Medical Insurance on Household 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Evidence from China. Gac Sanit. https://doi.org/10.1016/j. gaceta,2018.

[10]United Nations. Beyond pandemics:A Whole-of-Society Approach to Disaster Preparedness,Toward a Safer World Initiative,2011,69-84.

[11]Weiskotten,H.G.,M.E.Alfenderfor.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Academic medicine,1956(1):1-92.

[12]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10:Health Systems Financing:The Path to Universal Coverage. WHO,2010.

[13]Yang Zhao,Brian Oldenburg,Ajay Mahal,et al. Trends and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 and Health Impoverishment in China:2010 to 2016.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2020,25(2).

[14]Yao-Chiang Kan,Kai-Hong Chen,Hsueh-Chun Lin. Developing a Ubiquitous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with Healthy Diet Control for Metabolic Syndrome Healthcare in Taiwan,2017,144.

[15]Yazhou Cui and Jinxiang Han. A Proposed Definition of Rare Diseases for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New Orphan Drugs.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2015,10.

[16]Ye Li,Qunhong Wu,Ling Xu,et al. Factors Affecting 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 and Impoverishment from Medical Expenses in China:Policy Implications of 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Bulletin of WHO,2012,(90).

[17]白晨、顾昕:《找回“中间层”:省级支出责任与医疗救助均等化》,《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1期。

[18]包涵川:《“属地动员”:一个理解中国疫情防控模式的分析视角》,《理论月刊》2020年第6期。

[19]陈丹沛:《何妨他乡似故乡——异地就医实时结算需求分析与解决路径探讨》,《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4期。

[20]陈浩、马艳良:《如何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更好落地》,《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第8期。

[21]陈静姝:《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探究》,《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30期。

[22]陈利芳:《我国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的制度优化探讨》,《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23]陈美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年第9期。

[24]陈涛、罗强强:《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因应与调适——基于W市J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个案研究》,《求实》2021年第6期。

[25]陈天雄、黎东生、龙文磊、伍珏、张露遥:《广东省“十三五”期间各级医疗机构总诊疗量预测》,《中国卫生资源》2017年第4期。

[26]陈文辉等:《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展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7]陈小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短缺解决方案探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7期。

[28]陈笑玉:《健康保险中大数据的应用与风险》,《市场研究》2020年第5期。

[29]程沛然、陈澍:《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政策的案例分析》,《中国卫生资源》2015年第1期。

[30]程熙:《“运动式治理”日常化的困境——以L县基层纠纷化解活动为例》,《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31]池方方、蔡滨欣:《我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第3期。

[32]仇雨临、王昭茜:《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3]仇雨临、王昭茜:《守正、发展与创新:“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完善思路》,《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4期。

[34]崔瑛:《我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

[35]戴伟:《政策精准治理视角下我国大病保险定位与发展研究——基于四省大病保险试点运行数据的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9年第5期。

[36]戴卫东、徐谷雄:《农村医疗救助的扶贫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丽水市的调查》,《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4期。

[37]单大圣:《中国医改十年及未来展望》,《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38]丁海霞、万彬:《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第1期。

[39]丁洁、王琳:《中国罕见病研究报告(2018)》,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0]董屹、王晨、李娜、彭迎春、刘兰秋:《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研究——基于对北京市两区县的实地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年第5期。

[41]董幼鸿:《精细化治理与特大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建设——以上海基层社区疫情防控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3期。

[42]杜亚男:《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43]段政明:《浅谈〈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中国医疗保险》2021年第6期。

[44]冯俊剑、陈凯、刘智勇、籍文雪、王珺、杨颖:《我国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第2期。

[45]傅卫、张植晟、王秀峰、张毓辉:《新中国70年卫生改革发展的道路与展望》,《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年第9期。

[46]贡森:《社会政策力促国家现代化》,《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第4期。

[47]关信平:《五方面入手 完善医疗救助对象动态认定机制》,《中国医疗保险》2021年第11期。

[48]归纯漪、孙梅:《我国医疗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综述》,《中国卫生资源》2017年第3期。

[49]郭芬芬、刘冬梅:《基于灰色RSR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评价》,《中国卫生统计》2014年第6期。

[50]郭锋、张毓辉、万泉、李岩、翟铁民、柴培培、王荣荣、黄云霞、陈春梅、李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9年第4期。

[51]郭珉江、郭琳:《流动人口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现状与问题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4年第1期。

[52]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9》,中国人口出版社,2018。

[53]何鸿、屈伟、廖礼奎、刘毅:《新形势下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年第5期。

[54]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何平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55]何其慧、吕佩源:《公立医疗机构视角下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现状及建议》,《现代医疗机构管理》2019年第2期。

[56]何为东、袁海霞、张淼、周逸昕:《湖北省公卫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建构研究》,《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57]何文炯、杨一心:《医疗保障治理与健康中国建设》,《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第2期。

[58]何文炯:《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7期。

[59]何运臻、侯志远:《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结算政策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第5期。

[60]华山:《全面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2020年第16期。

[61]华颖:《中国医疗保险经办机制:现状评估与未来展望》,《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62]黄国武:《我国医疗保障从“无感增长”到“有感发展”的路径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第2期。

[63]黄华波:《跨省就医即时结算:风险与监管》,《中国医疗保险》2014年第10期。

[64]黄华波:《立足新起点 迎接新挑战 推进基金监管工作新跨越》,《中国医疗保险》2021年第4期。

[65]黄建元:《江苏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6]黄瑞芹、谈睿:《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医疗救助制度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21年第2期。

[67]江帆:《健康险稳居保险市场“帆位”》,《经济日报》2020年6月17日,第7版。

[68]靳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异地医保实时结算数据分析》,《中华医疗机构管理杂志》2018年第4期。

[69]柯思琼:《新疆贫困县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现状研究》,新疆医科大学,2013。

[70]雷咸胜:《我国医保基金监管现存问题与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19年第8期。

[71]李定国:《罕见病防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期。

[72]李海明、徐颢毓:《医保政策能否促进分级诊疗的实现:基于医疗需求行为的实证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年第1期。

[73]李辉、王晓华:《推动医保基金监管提质增效的威海实践》,《中国医疗保险》2021年第8期。

[74]李慧、徐玲、孙晓杰、孔鹏、王海鹏、姜小峰、孟庆跃:《2010年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功能现状分析》,《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年第1期。

[75]李乐乐、杨燕绥:《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7年第3期。

[76]李磊、邵建祥:《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医疗机构》2017年第3期。

[77]李倩、贾瑶瑶、张光鹏、田立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中国医院》2020年第3期。

[78]李庆堂、王公明:《奋力开创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中国工运》2020年第6期。

[79]李新辉、蒋佩、胡良志、邓立新、艾景涵、陈江芸、韩林俐:《北疆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现状调查》,《中国全科医学》2016年第11期。

[80]李秀丽、金今花、张美丽、黄国武、李婷婷、徐楠、赵东辉、顾雪非、马杰、赵娜:《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功能受限困境及其优化建议》,《中国卫生经济》2021年第5期。

[81]李言平、林华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给三甲专科医疗机构带来的挑战与思考》,《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第36期。

[82]李艺钊、吴维民、庞家玲、谌晓勤、龙彩媛:《基于分级诊疗的视角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调查》,《卫生软科学》2016年第11期。

[83]李玉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17期。

[84]李钊:《复杂事态中的社区合作治理模式再造——基于疫情防控的分析视角》,《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85]李志昌、张克石:《关于中国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第7期。

[86]李志建、方秉华:《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现状及问题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15年第7期。

[87]栗燕杰:《基本医疗保险的法治之道》,《中国医疗保险》2018年第10期。

[88]林喆、谢琦、乔乐:《消费型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趋势》,《保险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9期。

[89]刘红、史卫红、乔学斌:《江苏省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7年第25期。

[90]刘讳讳、贾洪波:《基本医疗保险中异地就医管理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第6期。

[91]刘利、秦晓明、胡小琦、刘志勇、杨勇、张天禄、杨忠、卿培东:《四川秦巴山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情况调查》,《卫生职业教育》2020年第18期。

[92]刘润秋:《抗疫“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 疫情防控社区治理机制的探索、反思与优化》,《人民论坛》2020年第15期。

[93]刘小青、王超群、高小春:《大病保险制度的建制目的、预期效果及未来发展》,《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6月24日,第3版。

[94]刘晓娜、张华、赵根明等:《我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发展历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年第2期。

[95]刘昕:《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卫生队伍的建设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96]刘云华、贺伟:《跨省就医直接结算 行稳致远的思考——基于北京市的实践》,《中国医疗保险》2018年第7期。

[97]龙玉其、王延中、宁亚芳:《“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思路与关键举措》,《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8期。

[98]隆国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3期。

[99]鲁全:《中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变革与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100]吕德文:《社区疫情防控模式及其运作机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1期。

[101]吕国营、周万里、王超群:《人口老龄化、临近死亡时间与医疗费用支出——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0年第5期。

[102]吕国营:《新时代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如何定型?》,《社会保障评论》2020年第3期。

[103]吕果、冀杨、袁克虹、刘庭芳:《当前分级诊疗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中国医院》2020年第10期。

[104]吕欣航、陈荃、雷行云、高星、陈庆锟、张爱超、胡红濮:《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中国数字医学》2019年第4期。

[105]马家奇、赵自雄:《“十三五”时期中国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成效与展望》,《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1年第3期。

[106]马丽平、陈晔、杨威、梅雨欣、张硕、王巍:《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现况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17年第4期。

[107]马悦:《浅析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上海保险》2020年第10期。

[108]毛振兴、黄旭礼:《温州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年第5期。

[109]宁永鑫、段晓川:《福建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人事科学》2020年第7期。

[110]潘多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中国卫生人才》2020年第5期。

[111]彭颖、吴莹、彭宏伟、胡小和:《长沙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26期。

[112]瞿婷婷、解乃琪、易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与医药费用控制》,《南开经济研究》2019年第5期。

[113]冉利梅、刘智勇、姚岚、黄李凤、冯友梅:《发达国家不同管理体制下医师薪酬模式分析及趋势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12年第5期。

[114]任涛、吕筠、余灿清、李立明:《疫情后时代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年第5期。

[115]任翔、陈永成、李银才:《医疗供给侧视域下分级诊疗改革建议》,《卫生软科学》2020年第9期。

[116]容志、秦浩:《再组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整体网格”的运行逻辑及其启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117]商瑞平、韩琼、牛雪梅、刘慧娟、渠力强、周延勇:《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下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与医院公益性关联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18年第9期。

[118]沈世勇、李全伦:《我国医保基金收支中的公平性分析:基于制度可持续的视角》,《求实》2014年第10期。

[119]盛春宁、侯海龙:《贺兰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状与对策》,《健康必读》2020年第33期。

[120]施建华、顾慧、钱梦岑、蒋虹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趋势变化与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20年第34期。

[121]施若:《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对策及建议》,《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年第4期。

[122]史洁、张苏:《医保跨省异地结算的问题》,《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年第3期。

[123]史园园、代涛、陈瑶、杨肖光:《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医学与社会》2013年第6期。

[124]宋海、康琦、袁妮、李定国、刘金红:《唐山市综合医院临床医师罕见病认知度调查》,《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年第1期。

[125]宋云鹏:《试点引致政策创新机制研究——以医保和卫生政策为例》,《社会保障评论》2020年第3期。

[126]孙祁祥:《从风险管理看长寿时代》,《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年7月30日,第6版。

[127]孙雪玲、朱小余:《异地就诊医保核算监督机制的完善对于医保体系高效化管理的意义》,《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第20期。

[128]孙永浩:《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28期。

[129]唐皇凤:《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开放时代》2007年第3期。

[130]陶四海、赵郁馨、万泉、张毓辉、黄结平、王丽、杜乐勋:《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第23期。

[131]田毅鹏:《建构“超级网格”打好抗“疫”人民战争》,《中国社会报》2020年4月27日,第8版。

[132]仝树旭、韦樟清:《“疫”考之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治理能力建设》,《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133]童翎、洪业应:《从“碎片化”困境看农村医疗救助扶贫的政策调整》,《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

[134]汪东霞:《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21年第2期。

[135]汪瑾:《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经济视角》2017年第5期。

[136]汪书怡、刘宝:《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和管理的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18年第4期。

[137]汪志强:《基层医院卫生财政投入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X市为例》,《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12期。

[138]王安琪、唐昌海、王婉晨、范成鑫、尹文强:《协同优势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网格化治理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年第7期。

[139]王朝霞:《基于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数据的罕见病调查研究》,第四届北京市罕见病学术会议暨2016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2016。

[140]王橙、张蕾、喻雪双、高莹、赵莉、刘毅:《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现状研究——基于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视角》,《卫生经济研究》2018年第4期。

[141]王芳琳:《在增强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上下功夫》,《学习时报》2019年11月25日,第6版。

[142]王赫:《商业税优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与思考》,《中国保险》2020年第9期。

[143]王虎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2008。

[144]王家合、赵喆、和经纬:《中国医疗卫生政策变迁的过程,逻辑与走向——基于1949~2019年政策文本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第5期。

[145]王健、周绿林:《异地就医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12期。

[146]王坤、毛阿燕、孟月莉、杨玉洁、董佩、邱五七:《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与策略》,《中国公共卫生》2019年第7期。

[147]王培玉、袁聚祥、马骏:《预防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148]王三秀:《健康贫困风险治理与医疗救助策略创新》,《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6期。

[149]王珊珊:《浅析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讯》2019年第7期。

[150]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上)》,《国情报告》第六卷2003年(下),党建读物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51]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下)》,《国情报告》第六卷2003年(下),党建读物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52]王延中、龙玉其、宁亚芳:《“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政策建议》,《社会保障评论》2020年第3期。

[153]王延中、单大圣:《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十年:经验、教训、前景》,《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4期。

[154]王延中:《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3期。

[155]王艳霞、刘雪辰:《健康中国视角下省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为例》,《中国人事科学》2021年第6期。

[156]王洋、赖新梅、宋素彩、徐云浩、李灿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定位思考》,《福建中医药》2021年第1期。

[157]王勇:《使社区运转起来: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基层治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158]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中心:《新农合大病保险评估报告》,2014。

[159]魏子柠:《建立符合公立医院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对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年薪制的调研与思考》,《中国研究型医院》2016年第3期。

[160]乌日图:《基本医疗保险要回归保基本的制度功能》,《中国医疗保险》2018年第6期。

[161]吴嘉祺:《国内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监测发展现状及启示》,《卷宗》2018年第16期。

[162]吴明、张里程:《医疗保险与医院改革第三讲:医疗保险费测算》,《中国医院管理》2000年第20期。

[163]吴清军、张艺园、周广肃:《互联网平台用工与劳动政策未来发展趋势——以劳动者身份判定为基础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4期。

[164]吴宗友、丁京:《空间重组背景下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的挑战与策略——以安徽省Y县城C社区为例》,《城市问题》2020年第2期。

[165]武汉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课题调研组:《筑牢防护屏障 守护共同家园——武汉社区疫情防控模式的实践探索》,《光明日报》2020年5月8日,第5版。

[166]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国民政》2020年第5期。

[167]习近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求是》2020年第5期。

[168]席晓宇:《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研究——以北京、上海、新疆、青海、湖北、湖南为例》,《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3期。

[169]向国春、陈运山、李婷婷、顾雪非:《健康扶贫与医疗救助衔接的挑战及探索》,《卫生经济研究》2019年第4期。

[170]邢春国:《江苏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调查研究》,《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0年第10期。

[171]熊季霞、吕艳霞:《全面深化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认知分析》,《医学争鸣》2020年第4期。

[172]徐明、郭磊、任韬:《疫情防控中基层应急社会动员的逻辑、机制与优化策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173]徐阅、刘黎明、于哲、满晓玮、程薇:《公立医院改革视角下北京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20年第7期。

[174]许飞琼:《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175]许可心、万昊:《信息化管理在医保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中的应用》,《中国医疗机构》2018年第10期。

[176]薛秋霁、孙菊、姚强:《全民医保下的医疗救助模式研究——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的经验及启示》,《卫生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177]杨皓斌、胡向科、史千山、黄铁牛、杨土保:《湖南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年第5期。

[178]杨雪、陈晓彤:《风险超载、治理“辖区化”限度与善治的空间路径》,《治理研究》2021年第3期。

[179]杨燕绥、常焙筌:《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国际比较与绩效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10期。

[180]杨玉洁、邱五七、孟月莉、汪楠、董佩、严晓玲、胡广宇、丁晗玥、毛阿燕:《2011-2016年北京市公共卫生机构财政投入状况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9年第1期。

[181]叶凌之:《区域公共卫生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2]尹航、林闽钢:《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实施效果评估——基于“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7年第1期。

[183]于海泉、张炎冰、王淑慧:《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7期。

[184]余畅:《重庆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对编制改革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85]袁成、刘舒亭:《空气污染、居民风险认知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消费》,《保险研究》2020年第8期。

[186]原媛:《关于新时期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分析》,《饮食保健》2019年第28期。

[187]张春瑜:《中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生薪酬、期望薪酬和薪酬满意度的多水平空间分析》,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9。

[188]张翠萍、邴龙飞、岳林琳、邢洁、郭健美:《分级诊疗制度下居民首诊就医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潍坊市为例》,《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2期。

[189]张检、何艳玲、唐贵忠:《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综合干预:问题与改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190]张建刚、孙艳芳:《新形势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年第3期。

[191]张军、刘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模式服务效力及其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192]张瑞华、刘志会、何思长、赵大仁、窦丰满:《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现代医院管理》2017年第6期。

[193]张霄艳、杨诗雨:《基层卫生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与社会》2020年第10期。

[194]张学、李定国:《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2021。

[195]张雅清:《关于我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问题的研究》,《北方经贸》2016年第4期。

[196]张颖熙:《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严峻挑战与改革路径》,《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197]张永凯、杨春月:《我国城乡居民因病返贫风险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198]张煜:《山西省罕见病患者用药现状和医疗保障课题研究》,山西省康健重特大疾病帮扶中心,2021。

[199]章兴鸣、原新园:《健康治理视域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战“疫”考察》,《行政与法》2020年第12期。

[200]赵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现状与机制创新研究》,《中外企业家》2019年第29期。

[201]赵嘉、马睿、赵自雄、苏雪梅:《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热点透视及问题分析》,《中国数字医学》2021年第5期。

[202]赵蕴、文光慧:《天津市医疗机构接收异地就医患者现状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年第9期。

[203]赵自雄、苏雪梅、戚晓鹏:《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进展与展望》,《中国数字医学》2012年第10期。

[204]郑秉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三大亮点与三大挑战——抗击疫情中学习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4期。

[205]郑秉文:《“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可持续性改革的三项任务》,《社会保障研究》2021年第2期。

[206]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障40年:经验总结与改革取向》,《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4期。

[207]郑功成:《从政策性文件主导走向法治化: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学术研究》2021年第6期。

[208]郑功成:《“十四五”时期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219]郑功成:《从政策性文件主导走向法治化: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学术研究》2021年第6期。

[210]郑功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社会保障评论》2019年第3期。

[211]郑功成:《健康中国建设与全民医保制度的完善》,《学术研究》2018年第1期。

[212]郑功成:《以第三次分配助推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5日,第1版。

[213]郑莉莉、范文轩:《流动性约束、商业健康保险与家庭消费》,《保险研究》2020年第8期。

[214]郑功成、郭林:《中国社会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方向》,《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第3期。

[215]中国医疗保险学会:《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评估报告》,2014。

[2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关于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10号)》,2018。

[217]周乐明、吴开明:《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难点及对策》,《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年第4期。

[218]周延礼:《着力加强健康保险交易平台建设》,《联合时报》2020年8月25日,第6版。

[219]周燕:《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20]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221]朱铭来、胡祁、赵轶群:《关于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的若干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21年第1期。

[222]朱铭来、胡祁:《中国医疗救助的对象认定与资金需求测算》,《社会保障评论》2019年第3期。

[223]朱艳玲、张青、王安安、陈俊畅、包品红、张瑛、范阳东:《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