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6

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2016)

SSAPID:101-6239-3065-66
ISBN:978-7-5097-9523-1
DOI:
ISSN: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化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改进了2014年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状况;理论发展篇系统梳理了2014~2015年理论界关于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政策进展篇对中国城镇化重点领域的政策演进、最新政策进展和未来政策展望进行了研究;专题篇和案例篇分别聚焦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理有据、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镇化蓝皮书
作 者: 张占斌 刘瑞 黄锟
编 辑:高启;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城镇化蓝皮书学术指导专家

 Ⅰ 总报告

  B.1 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报告

   一 关于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说明

   二 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城镇化健康发展指数及排序

    (二)水平适当性指数及排序

    (三)速度适中性指数及排序

    (四)发展可持续性指数及排序

    (五)城乡协调性指数及排序

   三 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镇化水平特征

    (二)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地区分布特征

    (三)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模特征

    (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行政层级特征

   附录

 Ⅱ 理论发展篇

  B.2 2014~2015年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进展

   一 中国新型城镇化内涵与特点的理论研究进展

   二 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的产生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意愿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

   三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支撑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产业支撑与城镇人口就业

    (二)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与城镇化发展

   四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农村土地产权问题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小产权房问题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

   五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低碳城市建设

    (二)能源低碳和建筑低碳

    (三)交通低碳与生活垃圾低碳化

   六 新型城镇化与行政区划调整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省直管县改革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行政区划优化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七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评价体系

    (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评价体系

    (三)其他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

 Ⅲ 政策进展篇

  B.3 2014~2015年中国城镇化政策进展与展望

   一 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一)政策沿袭

    (二)政策进展

    (三)政策展望

   二 城镇规划建设政策

    (一)政策沿袭

    (二)政策进展

    (三)政策展望

     1.各类规划碎片化问题突出,对国土规划、城镇规划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深

     2.各项规划的权威性急需增强

     3.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落地政策仍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

   三 经济支撑政策

    (一)政策沿袭

    (二)政策进展

    (三)政策展望

     1.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仍需加快推进

     2.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实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3.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仍需谨慎对待、妥善处理

   四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一)政策沿袭

    (二)政策进展

    (三)政策展望

     1.专项行动计划目前缺少详细、具体的配套实施方案

     2.在文化传承方面缺少足够的规划安排

 Ⅳ 专题篇

  B.4 农民工转移模式与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

   一 农民工转移模式的形成与群体特征

    (一)农民工转移模式的形成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类比较分析

      (1)就地转移模式

      (2)异地转移模式

      (3)两种转移模式比较

     2.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城市”转移模式形成的原因

    (二)转移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1.转移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且具有年轻化趋势

     2.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3.就业形式由以非正规就业为主逐步趋于正规化

     4.择业观念的转变开始影响就业行业的选择

     5.农民工从以与家庭分离为主向家庭化流动转变

   二 我国农民工转移模式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影响

    (一)农民工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1.农民工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

     2.我国劳动力“农村—城市”迁移规模对城镇化影响

     3.城市的扩张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工的吸纳

    (二)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1.劳动力转移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三 劳动力迁移的趋势预测与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一)我国农民工迁移的规模与区域趋势分析

     1.我国劳动力迁移规模的预测

     2.我国劳动力迁移地域的分布与预测

    (二)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1.“五极强化”——构建我国的城市群体系

     2.“群体带动”积极发展区域城市集群

     3.中小城镇发展模式多元化

     3.小结

  B.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进程和影响因素

   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内涵解读

    (一)内涵

    (二)目标任务

    (三)对象定位

    (四)动力机制

   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及评价指标

    (一)总体现状

     1.农业转移基本情况

     2.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情况

     3.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市民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1.不平等的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

     2.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

     3.地区不平衡,农业转移人口子女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突出

     4.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参与程度总体很低

     5.户籍制度改革实质性进展不大

   三 市民化进程影响因素

    (一)制度因素

    (二)成本分担机制

    (三)主体意愿矛盾

    (四)主体素养问题

   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总结

    (一)政策总结

     1.户籍制度

     2.土地制度

     3.就业制度

     4.社会保险制度

     5.住房制度

     6.教育制度

     7.成本分担机制

     8.基层管理体制

    (二)政策制定要点

  B.6 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与提升路径

   一 我国农民工的总体就业状况

    (一)我国农民工的总体就业状况

     1.农民工就业规模不断增加

     2.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差异

     3.农民工就业的代际群体变化

     4.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断改善

    (二)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资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增长不稳定

     2.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不高

     3.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较大

     4.从事工作的整体环境亟待改善

     5.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参保率及保障水平低

   二 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二)政府关于农民工就业的劳动供给制度不完善

    (三)农民工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四)大部分用工企业管理不规范

    (五)农民工的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差

    (六)宏观经济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

   三 提高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二)完善农民工就业的劳动供给制度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与素质

    (四)加大对农民工的维权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调控战略

  B.7 户籍新政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路径创新*

   一 问题的提出:“逆市民化”已成现实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界定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由过去的“不能”转为现在的“不为”

    (三)关于“户籍制度与市民化”方面的研究述评

   二 户籍新政“新”在何处

    (一)树立户籍改革的新标杆

    (二)建立城乡户口一体化的新制度

    (三)确立户口迁移的新政策

   三 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路径

    (一)规范有序,把握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节奏

    (二)以人为本,把持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底线

     1.固化好农业转移人口固有的集体经济所有权所衍生的各种权益

     2.固化好城乡对接的政策,确保所得“利益”最大化

     3.固化好市民化后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

     4.固化好农业转移人口的拓展空间

    (三)因地制宜,把控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方式

    (四)统筹配套,把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格局

     1.探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土地制度改革

     2.建立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4.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主体素质,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意识

     5.其他配套制度

  B.8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户籍—土地联动改革

   一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突出难点

    (一)户籍福利问题

    (二)城市住房问题

   二 现有户籍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局限性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不理想

     1.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2.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二)限于行政区内的“人地挂钩”政策无法解决安居问题

   三 深化户籍—土地联动改革

    (一)建立跨地区的“人地挂钩”和“宅居挂钩”制度

    (二)通过均等化非户籍福利推动户籍改革

   四 结论

  B.9 我国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政策评估与重点选择*

   一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二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评估

   三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选择

  B.10 农民工市民化的差异化战略与政策协调

   一 农民工市民化的类型差异与政策协调

    (一)“候鸟型”农民工市民化及政策重点

     1.科学统筹城镇建设规划,增强“候鸟型”农民工的归属感

     2.加快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建设,重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二)“双栖型”农民工市民化及政策重点

     1.建立留守人口保障机制,降低土地对“双栖型”农民工的牵制力

     2.保障“双栖型”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社会成本

    (三)“筑巢型”农民工市民化及政策重点

     1.必须尽快解决“筑巢型”农民工的户籍问题

     2.实施员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三融入”工程

   二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规模差异与政策协调

    (一)大型城市实行有条件准入

     1.户籍改革要把握总体方向不动摇

     2.户籍改革胆子要大,同时步子要稳,循序渐进

     3.顶层设计要以人为本

     4.进行一系列配套的体制改革,尤其是财政体制改革

     5.加快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二)中小城市(镇)以取消户籍差别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市民化

     1.中小城市(镇)最大的政策优势就是可以实施更加自由的改革户籍制度

     2.破解中小城市(镇)就业短板,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机会

     3.提高农村住房和土地的流动性,为农民工进城买房提供经济来源

   三 农民工市民化的地区差异与政策协调

    (一)地区间农民工收入差距及政策重点

     1.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平等的外出务工环境

     2.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3.降低发达地区农民工生活成本

    (二)地区间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不均及政策重点

     1.制约发达地区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

     2.因地制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四 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与政策协调

    (一)两代农民工差异状况

     1.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第一代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2.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形势下体现出新的基本特征

    (二)新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重点

     1.完善就业制度

     2.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调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4.合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B.11 内生性农民工市民化与激励性制度安排

   一 内生性农民工市民化含义

   二 内生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障碍

    (一)认知时滞

    (二)成本障碍

    (三)制度障碍

   三 从制度层面上推动内生性农民工市民化的激励与安排

    (一)树立平等、同权观念

    (二)建立农民工人力资本奖励制度

    (三)明确责权,降低成本

    (四)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四 结论

  B.12 农民工市民化的双向协调机制

   一 农民工双向流动现状分析

    (一)农民工流出类型

    (二)农民工回流的类型

    (三)农民工双向流动的重要作用

   二 农民工双向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农民工双向流动对流出地的正面影响

    (二)农民工双向流动对流出地的负面影响

     1.土地撂荒

     2.造成留守儿童问题

     3.造成了留守老人问题

     4.农民工婚姻问题

   三 农民工双向流动对流入地的影响

    (一)农民工双向流动对流入地的正面影响

    (二)农民工双向流动对流入地的负面影响

     1.人口过度膨胀,带来了就业压力

     2.滋生了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治安带来了潜在隐患

     3.对城市环境产生破坏,增加了城市环境管理的难度

     4.农民工初入城市难免会受到城市不良风气影响

    (三)发挥农民工双向流动的积极作用

     1.鼓励农民工外出务工学习

     2.提供有利条件吸引农民工“回流”

   四 双向流动的影响因素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因素

    (三)政治因素

     1.户籍制度因素及相应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2.产业政策方面

    (四)社会因素

     1.大城市的生活会吸引许多外来务工者涌入城市

     2.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五)企业因素

    (六)个人家庭因素

   五 双向流动的均衡与对策

    (一)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应保障措施的落实

     1.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及职业培训

     2.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

     3.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

     4.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和参保比例

    (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1.明确农村土地权益处理机制,保障农民工土地财产权利

     2.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

     3.搭建城乡交流平台,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B.1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我国中小城镇行政区划改革

   一 失衡的中国中小城镇区划体系

   二 2015~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及中小城镇预测

    (一)2015~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预测

    (二)2015~2050年我国中小城镇预测

   三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推进我国中小城镇行政区划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立即重启“撤县设市”改革

     1.重新修订“撤县改市”标准

      (1)东部地区

      (2)中部地区

      (3)西部地区

    (二)扩大“镇级市”试点

     1.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一大批巨型镇、特强镇、特大镇

     2.改革的方向是设立镇级市

    (三)科学有序推进“县改区”,重新定位省直管县

     1.县改区

     2.省直管县

 Ⅴ 案例篇

  B.14 吴江: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为核心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一 吴江区从小城镇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一)政策推动阶段(1979~1983年)

    (二)乡镇工业推进阶段(1984~1992年)

    (三)外资促进阶段(1993~2000年)

    (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互动阶段(2001年至今)

   二 吴江区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为核心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构建城乡一体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1.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失业登记统计制度

     2.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

     1.优化创业服务

     2.营造创业环境

     3.开辟创业场所

    (三)实行城乡保障一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共享基础设施

     2.并轨就业社保

     3.和谐乡风文明

    (四)启动新市民积分管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1.积极推进新市民信息采集规范化

     2.积极推进新市民出租房屋管理有序化

     3.积极推进新市民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联动惠民工程

     1.建立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2.拓展“区域文化联动”,推进农民工文化融入

     3.结合“四位一体”,建设农村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三 吴江区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为核心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启示

    (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需要

    (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五)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B.15 济南:努力推动“城中村”农民就地市民化

   一 “城中村”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含义

   二 济南市“城中村”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现状

    (一)济南市“城中村”界定和农民市民化的范围

    (二)“城中村”改造所涉及的农民市民化问题

   三 济南市推动“城中村”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做法

    (一)政府积极推动,规划政策先行

    (二)设施服务配套,遗留分类处理

    (三)完善安置标准,明确拆迁补偿

    (四)强化土地保障,平衡收益分配

    (五)统一社会保险,着力就业扶持

    (六)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社区管理

   四 济南市推动“城中村”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经验

    (一)注重构建推进机制

    (二)注重统一操作标准

    (三)注重户籍制度改革

    (四)注重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五)注重管理运营集体资产

   五 推动“城中村”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启示

    (一)推进“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前提是制定公平的政策

    (二)推进“城中村”农民市民化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三)推动“城中村”农民市民化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四)推进“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实现城乡文化融合

  B.16 大连: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权益保障

   一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转变

    (一)城镇化初期起步阶段

     1.城镇化数字

     2.城镇化过程

     3.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二)城镇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1.城镇化数字

     2.城镇化过程

     3.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三)新型城镇化阶段

   二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地方实践

    (一)完善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二)创造条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进入公办中小学校就读

    (三)随班就读,促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孩子的文化融合

    (四)简化手续,在学籍管理上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设绿色通道

    (五)爱心工程,让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状况,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快乐成长

     3.关注家庭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三 破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重点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三)加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衔接

    (四)依法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组织的合作机制

  B.17 敦煌: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 敦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就

     1.创业空间和创业领域不断拓展

     2.创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不断增多

     3.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

     4.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业服务明显提升

    (二)创业形式和创业活动亮点

     1.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开展创业活动

     2.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展创业活动

     3.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开展创业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

   二 敦煌市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扶持创业项目,营造环境支持创业企业

    (二)创新机制激励创业主体,搭建平台激活创业意愿

    (三)强化培训增添创业智慧,形成氛围鼓励创业勇气

    (四)健全考核提升创业质量,保护热情参与创业活动

   三 借鉴意义

    (一)把加快政府自身改革作为吸引创业者的一剂良药,使创业活动蔚然成风

    (二)激活创业意愿,形成劳动者勇于创业的原动力

    (三)把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创业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长期推进

    (四)适应贸易转型升级新常态的需要,培育创业人员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B.18 铜陵: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 案例背景

    (一)城乡统筹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基本方略

    (二)铜陵在推行城乡统筹发展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丰富的资源优势

     2.坚实的基础优势

     3.成功的实践优势

    (三)城乡统筹为铜陵发展带来了生机

   二 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制定城乡一体化美好乡村建设试验示范实施内容

     1.完成行政村村庄规划修编工作

     2.加强中心村建设,完善提升新型农村社区

     3.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继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5.不断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6.强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

     1.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 实施效果和影响

    (一)美好乡村建设取得很大成效

    (二)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1.明晰改革目标,强化政策引领

     2.及时兑现政策,确保惠民利民

    (三)丰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内涵

   四 案例的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促进部门联动

    (二)立足规划先行,同步推进一体化实施

    (三)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快城乡融合,进行体制创新

 Ⅵ 大事记

  B.19 2014~2015年我国城镇化大事记

  B.20 后记

 城镇化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皮书数据库

 摘要

张占斌:《解析新型城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曹钢、何磊:《第三阶段城镇化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2期。

蔡继明:《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城市化模式比较》,《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5期。

蔡昉:《城市化与农民工的贡献——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1期。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4。

陈诗波、李伟、唐文豪:《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探讨》,《理论月刊》2014年第4期。

程名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一个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辜胜阻、郑超、曹誉波:《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均衡城镇化的战略思考》,《人口研究》2014年第4期。

黄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黄锟:《中国城镇化的最新进展和目标模式》,《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李强、陈振华、张莹:《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陆杰华、韩承明:《论小城镇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卢继宏、廖桂蓉:《农村劳动力迁移行为的人力资本效应探析》,《农村经济》2006年第9期。

刘文纪:《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潘泽泉:《中国农民工社会政策调整的实践逻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

任媛、安树伟:《劳动力迁移、城市化发展与民工荒》,《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5期。

肖金成:《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张占斌:《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傅晨:《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张占斌、丁德章、黄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徐颖君:《“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9期。

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8: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胡伟清、张宗益:《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的理论分析——“民工荒”的微观经济视角》,《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4期。

刘根荣:《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人口研究》2006年第11期。

国务院农民工办课题组:《中国农民工问题前瞻性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陈宗胜:《收入分配、贫困与失业》,南开人学出版社,2000。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理论学刊》2006年第9期。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8期。

齐红倩、刘力:《城市化: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管理世界》2000年第2期。

张元庆、邱爱莲:《科斯产权理论与我国征地补偿制度设计重构》,《农村经济》2013年第6期。

〔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

〔美〕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韩俊:《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韩俊:《调查中国农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陈志、薛敬华:《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马金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探讨》,《经济纵横》2007年10月。

张素珍、张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考》,《当代经济》2007年第12期。

王西琴、何汾:《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生态经济》2008年第10期。

李秀霞、温欣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人口学刊》2010年第1期。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第1期。

汪飞杰:《美国农业科研体系研究及启示》,《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安岩:《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柳建平、张永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甘肃10个贫困村调查资料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3期。

陶银球:《我国返乡农民工技能资本与收入关系的实质研究》,《统计研究》2010年第27期。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胡苏云、王振:《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及其对农户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

〔美〕布莱恩·贝里:《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顾朝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

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陈喜生:《对目前省直管县体制的五点思考》,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369/8795486.html,2009年2月12日。

党国英:《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前线》2013年第12期。

杜芳、乐波:《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冯俏彬:《创新跨区域行政体制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北方经济》2015年第5期。

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

何子英:《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体系建设——以“十一五”时期的浙江经验为研究对象》,《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

洪银兴:《城乡差距和缩小城乡差距的优先次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

〔美〕霍利斯·钱纳里等:《发展的型式:1950~1970》,李新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厉以宁:《论城乡一体化》,《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1期。

陆学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

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麦婉华:《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新突破:大镇强镇将升格为“镇级市》,《小康》2014年第13期。

倪建伟、何冬妮:《挪威城乡一体化核心制度安排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6期。

〔美〕诺克斯:《城市化》,顾朝林等译,科学出版社,2009。

沈雪潋、郭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我国“镇级市”》,《改革研究》2013年第8期。

孙海军、张沛:《2000年以来国内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

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世界农业》2007年第12期。

王开泳:《行政区划视野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第3期。

吴根平:《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出路》,《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4期。

徐勃:《珠三角城乡一体化的路径研究》,《特区经济》2012年第8期。

岳经纶:《中国社会政策60年》,《湖湘论坛》2009年第4期。

张沛、张中华、孙海军:《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典型国家发展经验》,《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第1期。

张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1期。

张永岳:《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张占斌:《省直管县改革新推进》,《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3期。

张占斌、苏珊、罗尔:《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6期。

周叔莲、金培:《国外城乡经济关系理论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

陈海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于建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工问题》,《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2期。

迟福林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期。

张占斌主编《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梁一波主编《新型城镇化的吴江实践》,古吴轩出版社,2014。

徐枫主编《现代化进程中的“四新”吴江建设研究》,古吴轩出版社,2014。

甘肃省宣传部、敦煌市委市政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4~2030年)》。

火星明:《酒泉市百名创业者风采》,黄河出版社,2014。

科技部:《发展众创空间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部网站,201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