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论文集图书

SSAPID:101-6237-5521-19
ISBN:978-7-5201-1370-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新青年》是公认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元典。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本书主要围绕《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展开论述,辑录了全国众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希望能解释启蒙的演变以及现代性在20世纪中国多副面孔的实际流程,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提供一个历史注脚。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宝明
编 辑:宋超;肖世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序言 百年回眸:《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

 总论 五四新文化的历史重估

  “公同担任”:精神股份制打造的“金字招牌”

   一

   二

   三

  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一 文明自觉与文化自觉

   二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明之自觉

   三 九一八事变后的文化自觉

   四 “好的”文明与“我们的”文化

  新文化运动何以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 中国历史上思想百家争鸣的最高峰

   二 科学世界观的创造性应用

   三 人的解放与新道德的统一

   四 人类解放、民族解放与个性解放的统一

    1.个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统一

    2.个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统一

   结语

 文化 范式的转换

  新文化运动:新型传播媒介引导的一场变革*

   一 信息传播技术带来的变化

   二 新型传播媒介所发挥的效力

   三 汇入新文化运动:“交流的循环”

   结语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一 “五四”学术新范式的创建及其特征

    (一)学术旨趣多元化

    (二)学术分类专门化

    (三)学术方法科学化

    (四)学术形式通俗化

   二 “五四”新学术范式的成就及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新文化之建构

   一 再造文明:中国现代新文化之建构目标

   二 民主与科学:中国现代新文化建构之核心价值

   三 个性主义:中国现代新文化建构之基石

   四 十六字言:中国现代新文化之建构途径

  启蒙的焦虑与语言文字的变革

 政治 五四新文化的终极关怀

  陈独秀:有革命家气质的启蒙思想家

   一 陈独秀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

   二 陈独秀为什么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三 陈独秀为什么要激烈地反孔批儒

   四 陈独秀为什么要以“不容他人之匡正”的态度推进文学革命

   五 陈独秀在思想启蒙时没有忘记政治救亡了吗

   六 陈独秀为什么信仰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的列宁主义

  “革命”和“启蒙”: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个关键词

   一 “文化革命”

   二 “启蒙运动”

   三 “启蒙”定性的指向

   结语

  五四文学的“思想先行”

   一

   二

   三

 人物 从旗手、先驱到“另面例证”

  蔡元培、蒋梦麟与五四思潮及学潮

   科举改制与新教育的发生

   新教育理念与早期实践

   以退为进

  吴宓、陈寅恪与胡适、傅斯年之关系

   一 在美留学时期

   二 归国创办经营《学衡》时期

   三 在西南联大及居留南方时期

   四 结语

  刘师培与北京大学

   一 刘师培在北大

   二 文学史的讲授与编纂

   三 “国故”与“新潮”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一

   二

   三

  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家世与少年时代

   东渡日本留学

   “拒约运动”的杰出领袖

   虔诚理智的宗教家

   献身旅日华工运动

   结语和余论

  钱穆与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

   一 发生期学术史体制与历史哲学的创建

   二 《国学概论》的历史哲学观及历史写作

    (一)《国学概论》对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国学概论》——统一史观的贯通之作

   三 余论:影响

 价值 多个面相的省思

  百年儒学:在变革与认同之间

   一 变革传统:反孔教的思想革命

   二 五四后学人对反传统主义的反思

   三 世纪末文化激进主义的衰落

   四 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

   五 中国文化转型中变革与认同的辩证法

  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

   二 五四后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追求

   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苏联模式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四 今后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应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其他 学术史的演进

  新文化运动研究论域之拓展

   一 新文化运动的语境

   二 新文化运动的最初定位

   三 反对孔教的问题

   四 新文化运动论域之转变——启蒙运动

   五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文化运动论域的再次转向

 附录 论坛综述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综述

   一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二 《新青年》群体思想研究

   三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保守主义

   四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意义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