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6

北京农民培训的问题反思与创新研究图书

Reflection and Innovation on Peasants' Training in Beijing

SSAPID:101-6236-2719-23
ISBN:978-7-5201-3480-4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北京农民培训的历史脉络、存在的问题和创新做法,并牢记“欲教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围绕培训内容、方法和教师等要素开展参与式行动研究,指出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学习农民教育培训的理论、技能,掌握适合农民的培训方法,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本书使用了大量的案例,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从事农民培训、提升培训绩效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关信息

丛书名:农民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论丛
作 者: 李凌
编 辑:张苏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前言

 表目录

 后记

 图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 核心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发展

    2.问题反思

    3.农民

    4.新型农民

    5.新型职业农民

    6.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7.教育培训

    8.农民教育培训的相邻概念辨析

    9.农民培育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农民培训的模式、经验和保障措施研究

    2.最近几年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和培育途径的探讨

    3.对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离地”农民的培训与反思

  三 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田野调查步骤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

   (五)研究过程及人员分工

    1.技术路线

    2.实施步骤

    3.提出创新培训方案,开展培训阶段(2015年4~7月)

    4.报告撰写阶段(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

    5.报告修改完善和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

  四 农民培训的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终身教育理论

   (五)成人培训的相关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学习圈理论

   (六)实践教育理论

  五 北京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1.领导重视,有政策保障

    2.构建了四级教育培训体系

    3.服务郊区发展,改进培训内容,不断提升农民素质

    4.注重整合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二)问题

    1.管理体制亟待创新

    2.教育资源亟待整合

    3.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升

    4.培训动能亟待激发

    5.培养模式亟待开发

    6.培训师资亟待强化

    7.农民培训绩效有待提高

  六 展望和建议

   (一)制定规划,加强立法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有效保障

   (三)强化农村成人教育,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

   (四)加强体系和资源建设,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五)创新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支持政策

   (六)分类实施,精准培养乡村振兴的两支队伍

   (七)推动多元参与,统筹教育资源

   (八)制定资金投入保障政策,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模

   (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培训能力

   (十)制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

 第二章 农民经济生活变迁与培训需求演变

  第一节 北京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与农民培训创新

   一 以农业发展为主阶段的农民培训(1949~1978年)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

     1.小规模技术推广阶段

     2.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初步展开

     3.农业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初步形成

     4.农业四级推广体系建立

    (二)农民技术教育与农民培训

     1.实施农民农业技术教育

     2.探索农民教育常态化

     3.试行“半农半读”制度,培养新型农民

     4.“社来社去”开展农民培养

     5.“四清运动”中坚持生产和社会主义教育两不误

    (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二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阶段的农民培训(1979~1992年)

    (一)农业技术推广

     1.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2.恢复并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商品生产全面发展

     4.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行三定改革

    (二)农民科技培训

     1.改革初期以会代训

     2.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农民专项培训*

     3.“农牧渔业丰收计划”

     4.“绿色证书”农民专项培训

    (三)农业职业体系的建立和农民培训

     1.北京市农业学校的专业改革与发展

     2.农业学校对农民开展学历教育

     3.北京市农村建设学校

   三 农村经济向市场化转型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1993~2002年)

    (一)北京郊区农村生产经济的新变化

    (二)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工作和新特点

    (三)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

     1.利用多种形式面向农民开展学历教育*

     2.开展农村干部和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3.为农民毕业生办理“农转非”

   四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阶段的农民培训(2003年至今)

    (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新阶段*

     1.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2.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工作

     3.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二)强化农业人才培训工作

     1.“绿色证书”培训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

     2.启动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4.“阳光工程”培训

     5.新型农民培养

     6.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三)北京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开展农民培训概述

     1.面向农民开展成人自考教育和网络教育

     2.开展农民成人学历教育

     3.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4.开展农民高职学历班教育

   五 北京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现实启示

  第二节 农民科学技术培训需求调研

   一 农民视角下农业技术培训需求

    (一)调查区域及样本简介

    (二)农户的科技信息需求类型分析

    (三)面向农户的科技服务、培训供给类型分析

    (四)农村乡土人才能力建设需求

     1.农村科技协调员能力建设的需求分析

     2.农民科技培训需求的简要结论

  第三节 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

   一 各地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一)北京部分地区的主要做法

     1.大兴区的主要做法

     2.延庆区的主要做法

    (二)京外部分地区的主要做法

     1.以管理创新为抓手,组织部门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以分类培养为核心,组织多种类型的定向、系统培育

     3.以实践教学为重点,课程组织强调区域性和及时性

     4.以保障体系为依托,确保资金持续、稳定投入

   二 北京市农村基层干部人才的基本情况及问题分析

    (一)2015年村级换届以来的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基本情况

    (二)中央和北京市委对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的政策

    (三)北京郊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存在的问题

   三 北京市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二)主要举措

     1.强化管理体制,突出全程参与

     2.强化分类培养,突出多样需求

     3.强化课程安排,突出首都特色

     4.强化实践教学,突出顶岗实习

     5.强化政策保障,培育合格人才

 第三章 农民培训资源供给

  第一节 培训资源供给概述

   (一)北京农民职业培训的主体

    1.政府机构

    2.非营利组织

    3.科研院所

   (二)培训资源简要评价

    1.政府主导培训占主体

    2.培训资金基本来自财政资金

    3.参与部门过多,缺乏统筹

    4.培训内容过于分散,缺乏统筹

    5.培训师资来源和资质不一

    6.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缺乏

   (三)农民培训的实施者与效果分析

   (四)京郊农民培训的供给内容、方式评价

    1.政府机构的内容供给

    2.职业院校的内容供给和效果评价

    3.非营利组织开展培训的路径与模式

   (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育资源亟待整合

    2.资金使用亟待提升

    3.培训师资亟待强化

  第二节 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培训的路径和方法

   (一)参与农民培训的院校资源概述

    1.高等院校

    2.中等职业教育、职教中心/成教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学校

    3.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及各级电视大学

    4.各级各类党校

    5.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农民科学技术学校

    6.其他社会培训机构

   (二)新型职业农民学历能力双提升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项目实施背景

    2.创新做法

   (三)成果特色与创新

    1.率先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乡村振兴农业实用人才供给不充分的问题

    2.架设职业农民中高职贯通培育的立交桥,开辟农民学历和能力“双提升双认证”通道

    3.创新适合农民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学习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

    4.开拓引智帮扶模式,解决了职业院校精准扶贫路径不畅通的问题

   (四)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1.项目培养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乡土人才队伍

    2.项目得到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认可并向全国推介

    3.项目具有重大推广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节 涉农部门开展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

   (一)北京市农口农民培训资源调查

    1.培训机构情况(见表3-4)

    2.培训场所情况(见表3-6)

    3.2012~2014年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情况(见表3-7)

    4.2012~2014年培训项目资金情况

    5.基本判断

   (二)涉农相关部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1.市农委

    2.市农业局

    3.市园林绿化局

    4.市经管站

    5.市科研机构开展的培训

   (三)北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做法和创新*

    1.具体做法

    2.机制创新

    3.取得的成效

  第四节 建构“多元一体”的农民培训新格局

   (一)加强资源统筹

   (二)强化管理体制,突出全程参与

   (三)强化分类培养,突出多样需求

   (四)强化课程安排,突出首都特色

   (五)强化政策保障,培育合格人才

 第四章 农民培训师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农民培训师资建设现状

   一 发展历程

   二 师资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师资数量与结构

    (三)管理体制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师资队伍总量不足

    (二)师资结构先天不足

    (三)经费投入不足

    (四)师资激励机制不足

   四 师资培养创新

    (一)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二)师资培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师资培养案例*)

    (三)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师资培养经验

    (四)北京市开展乡镇成人学校师资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1.开展师资建设步骤

     2.实施效果

     3.问题与建议

  第三节 行动研究: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农民培训师资库建设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投入和主要产出

    (一)项目开展的四个阶段

     1.摸索阶段,找到工作突破口

     2.初步探索、乡土专家甄别选拔阶段

     3.乡土专家素质提升阶段,备选专家待入库

     4.乡土专家“出壳”阶段,独立登上讲台。

    (二)师资库建设中的研究和考核评价

   三 项目成效和影响

    1.师资库初步建成

    2.完善了怀柔区成人教育体系

    3.探索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4.农村与城市社区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需求获得了一定满足

   四 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1.师资库管理问题

     2.教学存在三个问题

    (二)建议

     1.三个对接

     2.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3.建立双师型教育模式

     4.加强师资库教师考核

     5.资源整合,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6.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第四节 农民培训师资建设建议

   一 做好农民培训师资的系统规划

   二 建立师资专业化发展制度

   三 建立农民培训师资的激励机制

   四 完善农民培训师资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深度

 第五章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教材开发和教材建设现状

   (一)教材编撰者情况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三)教材形式

   (四)教材使用分析

    1.使用公开出版物作为基本教材,由教师在此基础上编写讲义

    2.自编教材,培训手册,培训彩页

    3.无固定规范教材可用,由任课教师临时编写

    4.农民对教材的评价

  第三节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公开出版物、统编教材的主要问题

    1.理论性过强,影响农民学习兴趣

    2.内容针对性不强,影响培训效果

    3.可操作性不强,不适合农民自学

    4.形式僵化,不符合农民学习特点

    5.更新周期较长,不适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

   (二)基层农村成人教育机构自编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较为丰富,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地方特色较为鲜明,但适用性有待加强

    3.自编教材覆盖面有待于进一步增加,内容亟待与乡村振兴更加吻合

   (三)教材问题的成因

    1.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

    2.缺乏对农民教育培训科学性的把握和研究

    3.教材编写工作量大,编撰者水平参差不齐

    4.缺乏科学的评价和选用机制

    5.教材选取途径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教材建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对策

   (一)加强管理工作,做好教材建设

    1.市级层面统筹教材建设工作

    2.加强区县教材建设的组织工作,突出乡镇成人学校教材编写的基础地位

    3.建议充分发挥市教科院、农职院在教材建设中的主导协调作用

   (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三)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1.统编教材要深入浅出符合农民特点

    2.有选择地选用或者引进国外农民培训教材,实现教材的国际化

    3.地方教材要有区域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4.丰富教材形式

   (四)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工作

   (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奖励与推广力度

 第六章 农民培训方法和手段

  第一节 农民培训方法演变与创新

   一 农民培训的教学特点

    1.教育内容注重实效

    2.教育程序强调实践.教学流程基于工作过程

    3.教育方法符合实际

   二 农民培训方法研究现状

   三 问题分析

    1.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不匹配

    2.培训方法与生产需求不匹配

    3.培训方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三 改进农民培训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田间学校农民培养

    (二)双师合作型培训

    (三)参与式培训

    (四)新媒体背景下的农民培训新方法学习和推广

     1.翻转课堂

     2.蓝墨云班课

   四 构建与“培训-职业-发展”匹配的系统培训方法(TVDS)

    (一)构建知识体系,强化系统培训

    (二)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参与程度

    (三)增加现场学习时间,增加实践机会

    (四)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多样风格

  第二节 农民培训手段

   一 农民培训手段的演变发展

    1.传统媒体主导阶段

    2.广播电视主导时期

    3.数字媒体主导时期

    4.现阶段,全媒体主导时期

   二 农民教育培训手段的现状

    1.田间地头口传身授

    2.音像教材+面授

    3.集中讲授+实操

    4.参与、互动+实训

    5.网校+面授

   三 培训手段应用中的问题与原因

    1.广播电视等媒体互动性差,使学员感觉枯燥乏味,引起听觉、视觉疲劳,影响学习热情

    2.现代媒体搭配不当,扰乱认知

    3.PPT依赖

    4.实操培训遭遇瓶颈

   四 培训手段的反思与合理运用

    (一)技术手段的反思

    (二)培训手段的合理运用

     1.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手段

     2.根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手段

     3.注重培训手段合理组合

 第七章 农民培训绩效评价

  第一节 农民教育培训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国内外经验

   一 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国际经验

    (一)指标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2.指标体系开发逻辑完整、方法完善

     3.构建了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分类指标体系和数据库

    (二)国金组织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国金组织指标体系的分类

    (四)指标设计和信息收集

   二 农民培训评估指标设计的特点及不足

    (一)考核

    (二)考核内容

     1.对培训基地培训服务工作的考核

     2.对培训基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组织工作的考核

     3.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学员调训工作的考核

    (三)考核等次

     1.培训基地培训服务工作的考核等次确定

     2.培训基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组织工作的考核等次确定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学员调训工作的考核等次确定

    (四)结果应用

     1.培训基地培训服务工作考核结果的应用

     2.对培训基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组织工作的考核

     3.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学员调训工作的考核

    (五)考核办法评价

  第二节 北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估

   一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学意义

    1.社会动力

    2.发展需要

    3.农民需求

   二 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体情况

   三 农民教育培育现状及培训需求调研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二)从业情况(见图7-1)

    (三)从业行业培训需求分析

     1.生产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见图7-2)

     2.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见图7-3)

     3.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

    (四)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

     1.培训目的重视实用和眼前利益

     2.培训内容重视技术推广(见图7-6)

     3.培训类型喜欢短期培训(见图7-7)

     4.培训方式偏向现场演示加实践(见图7-8)

     5.培训时间(见图7-9)

     6.培训地点(见图7-10)

     7.培训教师类型(见图7-11)

   四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培训目标与内容不匹配

    2.培训师资与生产实践不匹配

    3.培训方式与能力提升不匹配

    4.培训质量管理与后续服务不匹配

   五 对策与建议

    1.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2.统筹多层次的培训资源

    3.优化多种类的培训内容与方式

    4.遴选多层次的优质师资

    5.聚合多部门的培训经费

    6.建立多渠道的跟踪服务

  第三节 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战略契合关系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延庆区乡村振兴人才现状和需求预测

    (一)农村现有从业人员现状

    (二)人才需求趋势和预测

     1.农村人才现状

     2.农村人才需求数量预测

   三 延庆区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关系分析

    (一)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需要契合关系分析

     1.规模维度的契合关系分析

     2.结构维度的契合关系分析

     3.层次维度的契合关系分析

     4 规格维度的契合关系分析

    (二)契合关系不够密切的简要分析

     1.资源整合不足

     2.培训形式缺乏创新

     3.资金投入不足与浪费并存

     4.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四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契合的建议与措施

    (一)政府转变理念,统筹规划,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奠定政策基础

    (二)完善多主体有效参与、具有活力的动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三)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干部学历能力提升工程,提升乡土人才的学历和能力

     1.改革招生录取方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完善考核评价方法

    (四)加强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完善教学资源

     1.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2.建设创业基地,对接产业发展

    (五)教育培训分类细化,抓住重点,解决乡村振兴人才总量供给不足、高端人才欠缺的问题

  第四节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绩效指标设计原则和建议

   (一)原则

    1.相关性原则

    2.重要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3.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的原则

    4.科学规范和有效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二)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开发建议

 第八章 农民职业资格认定与培育政策

  第一节 国外职业资格农民认定做法

   一 德国*

    1.认定标准

    2.认定程序

    3.保障措施

   二 法国*

    1.认定标准。

    2.认定程序

    3.保障措施

   三 英国*

    1.认定标准。

    2.认定程序

    3.保障措施

   四 加拿大*

    1.认定标准

    2.认定程序

    3.保障措施

   五 发达国家职业农民认定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农民职业资格鉴定的回顾和反思

   一 “绿色证书”制度

   二 农村实用人才工作

    1.农村实用人才概念认识的阶段划分

    2.农村实用人才分类

    3.农村实用人才的分级

   三 山西晋城、甘肃泾川等地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

    (一)国家政策出台

     1.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为农民技术员

     2.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助理技师

     3.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技师

     4.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高级技师

    (二)山西晋城和甘肃平凉的实践

   四 职业资格农民鉴定的其他做法

    1.全科农技员认定

    2.科技协调员

  第三节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办法

   一 农业部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方案

   二 试点省——陕西省的做法

    1.新型职业农民标准

    2.认定工作的领导

    3.认定的程序

    4.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

    5.资格认定做法

    6.评审与资格取消

   三 其他省和试点县的做法

    (一)湖南省扶持政策

    (二)四川成都

     1.产业扶持政策

     2.科技扶持政策

     3.社保补贴政策

     4.创业补贴政策

     5.金融支持政策

    (三)云南省

     1.优先落实惠农政策

     2.制定出台扶持优惠政策

    (四)福建龙岩市

     1.资金支持

     2.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升级

     3.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回乡从事农业创业

     4.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

     5.支持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

     6.继续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担保基金

     7.努力破解新型职业农民贷款难题

     8.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设施农业保险

     9.推动现有支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10.扶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

    (五)河北巨鹿县

   四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成效与问题

    1.认证主体缺乏权威性

    2.认定流程不够科学

    3.认定标准弹性大,杂乱没有延续性

    4.认定资格缺乏政策保障

   五 北京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的建议*

    (一)北京应尽快形成适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认定体系

    (二)构建北京市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体系

    (三)规范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程序

    (四)进一步明确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保障体系

 第九章 农民教育培训政策演变与评述

  第一节 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轨迹

   (一)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1949~1966):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初始阶段

    1.农民教育的起步

    2.实施农民农业技术教育

    3.探索农民教育常态化

    4.试行“半农半读”制度,培养新型农民

   (二)“文革”时期(1966~1976):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扭曲与停滞

   (三)新时期(1976~2000):农民教育培训的重生与改革

    1.改变观念,积极开展补偿教育

    2.组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办学实体,加快农民教育体系建设

    3.首创“绿色证书”教育,改革农民教育的内容

    4.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5.整合教育资源

   (四)21世纪(2001年至今):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创建学习型社会

    2.启动系列培训工程

  第二节 北京市农民教育政策评析

   (一)北京市农民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1.促进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

    2.加速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3.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二)农民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教育培训统筹规划不够

    2.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3.社会对农村成人教育重视不足

    4.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5.教育内容脱离农民需要,影响学习热情和培训效果

   (三)农民教育政策自身需要改进的问题

    1.政策规范的对象不明确

    2.政策目标脱离实际

    3.政策缺乏连续性

    4.宣传、督导、检查、验收不力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创新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管理体制

    1.加速农民职业教育立法

    2.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的管理体系

    3.建立灵活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二)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1.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培育制度

    2.提升培育绩效

    3.改革评价办法

    4.分级培养职业农民

   (三)构建农业职业教育立交桥,确立初中高职业教育联通机制

    1.建立“学分银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2.完善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成才通道

    3.以“技能+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搭建这种立交桥的基础

   (四)出台专项政策扶持职业农民培养

    1.突破职业教育招生政策

    2.人才使用政策

    3.经费保障政策

    4.定向使用政策

    5.相关配套政策

 “北京农民培训的问题反思与创新研究”项目组成员

农民培训为什么叫好不叫座?为什么发礼品诱导农民,他们才肯参加培训?为什么看起来有效的、普遍受农民欢迎的参与式培训被认为是浪漫的想法?……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本书中。本书梳理了北京农民培训的历史脉络、存在的问题和创新做法,并牢记“欲教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围绕培训内容、方法和教师等要素开展参与式行动研究,指出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学习农民教育培训的理论、技能,掌握适合农民的培训方法,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本书使用了大量的案例,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从事农民培训、提升培训绩效可资借鉴的方法。对农民培训失去信心、把培训当成任务的人;对农民培训有信心、有经验、有收获,但仍愿意重新审视、思考农民培训的人,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赵邦宏、张亮、张润青:《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杨普云:《农民田间学校概论——参与式农民培训方法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刘益曦、胡春、于振兴等:《都市农业发展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估与分析——基于规模示范合作社农户的实地调查》,《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45期。

5.王弢、黄彦芳、李凌:《发展-需求视角下的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7年第5期。

6.李芬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法与路径》,《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7期。

7.王留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河南农业》2016年第12期(上)。

8.王倩雯、赵丹:《基于“培训—职业匹配”理论的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构建研究》,《成人教育》2016年第9期。

9.司东:《夏邑农广校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河南农业》2016年第1期(上)。

10.张辉:《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探讨》,《农业经济》2014年第5期。

11.王东春、杨子江:《关于北京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2.程伟、张红:《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22期。

13.郭智奇、齐国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5期。

14.李坤、殷朝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第4期。

15.李慧:《职业农民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3期。

16.赵迪、王德海:《参与式农民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

17.国明艳:《寿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8.李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4。

19.黎湛:《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研究——以长沙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农业大学,2013。

20.张亮:《农村城镇化中的农民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经贸大学,2011。

21.朱启臻:《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日报》2013年5月16日。

22.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33期。

23.刘明:《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的路径选择——兼论高校应用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4.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25.刘太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2期。

26.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南昌大学,2014。

27.陈悦:《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14。

28.马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09。

29.丁志宏:《国外农民的职业培训》,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0.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1.成思危主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红旗出版社,2006。

3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3.黄育云等主编《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4.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5.陈伟国:《高职教育服务概论》,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36.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7.杨国祥、丁钢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和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8.姜卫良等主编《农民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9.廖其发主编《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0.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1.费旭主编《中国农业教育大事记(1949~1982)》,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42.杨士谋等:《中国农业教育发展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3.洪绂曾主编《中国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9~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

45.赵迪:《政府主导下的参与式农民培训研究——以北京农民田间学校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46.北京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北京志——农村经济综合志》,北京出版社。

47.周金华:《“文件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48.郑伯坤主编《京郊农民远程教育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49.李水山主编《农村教育史》,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50.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编《中国农业教育5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1.黄育云等主编《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2.李水山、赵方印主编《中外农民教育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53.李水山:《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焦点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54.朱奇彪:《职业农民培训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5.赵邦宏、张亮、张润青:《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6.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7.储诚炜:《新中国农民教育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58.杜俊灵:《国外主要农民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12。

59.张亮:《农村城镇化中的农民教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经贸大学,2011。

60.杨东平:《平民教育的流变和当代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61.周逸先、宋恩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历史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8期。

62.刘重来:《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述略》,《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63.马利辉:《我国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策研究》,《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64.刘惠郦:《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65.张吉:《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于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66.刘小勇等:《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67.皮江红:《浙江省农村经济新变化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年28期。

68.徐微等:《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4期。

69.田红彦等:《辽宁新农村建设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2月。

70.陈可可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年10月。

71.田景博:《天津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天津成人高等学院联合学报》2004年11月。

72.郭耿玉:《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原则与方法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第2期。

73.李君甫:《农民就业由谁来培训?——三类农民培训投资主体与三类培训机构的比较》,《农村经济》2006年第10期。

74.孙万良:《温暖工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教育与职业》2009年5月。

75.马晓春等:《农民工职业培训多元合作的职能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4期。

76.王克、张峭:《国外农民培训的模式及经验启示》,《农业展望》2009年第5期。

77.李凌:《法律与政策保障视角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国际比较研究》,《世界农业》2014年第1期。

78.程伟、张红:《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22期。

79.郭智奇、齐国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5期。

80.李慧:《职业农民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3期。

81.蔡秀珍、朱启臻:《论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7期。

82.王景英、曹春艳:《中国和加拿大农村普通中学绿色证书制度比较》,《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83.陈锦梅、吕剑红、梁艳萍:《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84.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85.李水山:《我国新农村新农民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期。

86.张双卿:《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1期。

87.梁艳萍:《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高等函授学报》2010年第25(7)期。

88.段宝霞:《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经验》,《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

89.孟凡:《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90.李万富:《浅谈乡镇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3月3日。

91.陈竞捷、吴国霞:《成人教育的新机遇》,《黑龙江国土资源成人教育》2001年第1期。

92.郑友训:《现代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原理·设计·操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93.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94.黄健:《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5.王弢、黄彦芳、马雪雁等:《建构“多元一体”农村基层干部培养体系的思考——部分省市农民培养调研报告》,《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96.王东春、杨子江:《关于北京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97.夏行、廖奠坤、夏年泽:《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

98.鲍海君:《从保障生存到促进发展:论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西北人口》2012年第5期。

99.鲍海君、黎默芸、俞红燕:《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化手册》,《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12期。

100.王银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01.徐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15。

102.马俊:《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农业大学,2014。

103.《打造服务三农的排头兵》,《北京日报》2017年5月2日。

104.张永理:《社区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5.王桂芝:《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初探》,《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8期。

106.程伟、张红:《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22期。

107.龚森:《福建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实证研究》,《教育评论》2016年第11期。

108.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34期。

109.丁哲学:《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黑龙江日报》2018年1月2日。

110.“北京农村年鉴”编委会:《北京农村年鉴》(2011~2016),中国农业出版社。

111.王海港、黄少安、李琴等:《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112.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R]. Basic and Structural Data 2005,64.

113.BMBF. Basic and Structural Data 2005[R]. Berlin: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114.David Bigman.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ume 30,May 2004,255-256.

115.Paswal Phiri,Marenya Willis. Education,Non-Farm Income,and Farm Investment in Land-Scare Western KENYA. www.basic.wisc.edu/live.

116.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lcome tothe Green Certificate Program [EB/OL]. http://www1.agric.gov.ab.ca/$department/deptdocs.nsf/all/grc9291.2008-10-7.

117.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ority. Australia’s National Strategy for Vocational.

118.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4-2010[EB/OL]. www.anta.gov.au/dapStrategy.asp.

119.Katrin,F.Simon,J.Troy and K.Moonee. Learning for Jobs—OECD Re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EB/OL]. www.oecd.org/edu/learningforjobs.

120.Griffit University. Response to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Discussion Paper—Skilling Australia for the Future [EB/OL]. 2008-12-12.

121.www.griffit.edu.au.

122.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COAG). Productivity Places Program National Partnership—Extract from the COAG Communique[EB/OL]. 2008-12-12. http://www.coag.gov.au.

123.Ministerial Council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ommunique[EB/OL]. 2008-12-13. Agricultural Education Division Report,2003.

124.Gary Moore,2004,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3-2004 Annual Report.

125.Issues Fac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s a State Supervisor,2004,ACTE.

126.A Laboratory Classroom Where Doing is Encouraged,ACTE online,2004.

127.Mark Drabenstott. A New Rural Economy:A New Role for Public Policy Management Quarterly. Winter 2006.

128.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What is the Green Certificate Program [EB/OL]. http://www1.agric.gov.ab.ca/$department/deptdocs.nsf/all/grc10749.2008-10-7.

129.UNESCO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Brazil 2009[R]. UNESCO. Brazil Cooperation Four Main Initiatives:Towards Education for.

130.Kirsten Bound,Brazil;The Natural Knowledge Economy,Demo s London,UK,2008.

131.Brazil;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for Competitiveness,Jun.19,2007,Brazil Country Management Unit,Human Development Unit,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

132.Paulo Renato Souza,Sector Study for Education in Brazil [J]. JBIC Sector Study Series,No.2,2004,For 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Nov.2005.

133.Luclia Regina Machado,Carlos Roberto Jamil Cury. Integrating Education and Work;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Brazil [M]. Published by Springer Netherlands,2009.

134.Felix Rauner Editor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ers and Lecturers i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al[M]. Dordrecht:Springer Press,2007.

135.Ilghiz M. Sinnagatulill. Expectant Times:Rural Education in Russia[J]. Education Review,2001(1).

136.Aleksandr Chernogorov.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Rural Schools on the Road of Development[J]. 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5,4,47(4).

137.Aaron Priel. Israeli Agriculture Sector Paves the Way for Future Success[J]. Euro Fruit,2005.

138.Aliza Fleischer,Ivgenia Lichtman,Robert Mendelsohn. Climate Change,Irrigation,and Israeli Agriculture:Will Warming be Harmful?[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7):1-8.

139.Arieh Singer. The Soils of Israel[M]. New York:Springer,2007:67.

140.Ariel Hammermana,Dan Greenberg a. Estimating the Budget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Added to the National List of Health Services in Israel:Stakeholders’ Incentives for Adopting a Financial Risk-sharing Mechanism[J]. Health Policy,2009(89):78-83.

141.David Haim,Mordechai Shechter,Pedro Berline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Representative Field Crops in Lsraeli Agriculture:A Case Study of Wheat and Cotton[J]. Climatic Change,2008(86):425-440.

142.Gooley,G. J. and Gavine,F. M. 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ystems[C]//,RIRDC Publication,2003(2):14-26.

143.Israel Finkelshtain and Yael Kachel. The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xports:Lessons from Reforms in ISrael[C]//,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2006(9):1-29.

144.Jon Fedler. Israeli Agriculture:Coping with Growth[J]. Agrictech Israel Magazine,2011(6):13-27.

145.Ravit Hananel. Zionism and Agricultural Land:National Narratives,Environmental Objectives,and land Policy in Israel[J]. Land Use Policy,2010(27):1160-1170.

146.Tal A. To Make a Desert Bloom:The Israeli Agricultural Adventure and the Quest for Sustainability [M]. Lsreal:Agricultural History,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