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灾害社会工作图书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of Social Work to Involve in the Hazards

SSAPID:101-6221-2010-22
ISBN:978-7-5097-6134-2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爆发后,灾害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主流研究领域。本书希望通过总结这些年来的灾害社会工作实务的得失经验,为推动这一领域服务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作一点贡献。书中主要从社会工作组织灾害服务介入、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范围及服务对象、灾害社会工作方法、灾害社会工作组织策略、灾害社会服务危机管理策略和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存在问题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周利敏
编 辑:谢蕊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ABSTRACT

 索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外及中国台湾灾害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一)灾害社会工作概念研究

    (二)灾害介入阶段研究

     1.灾前准备阶段(Preparedness)

     2.立即因应阶段(Response activities)

     3.长期复原阶段(Recovery from disaster)

     4.过渡缓和阶段(Mitigation)

    (三)社工介入方法研究

    (四)社工介入角色研究

    (五)社工介入目的研究

    (六)社会工作服务功能研究

    (七)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八)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研究

   二 灾害社会学研究综述

    (一)经典灾害社会学研究

     1.经典灾害社会学主要有六种研究范式

     2.DRC学派有两个重要贡献

     3.经典灾害社会学主要提出了三个命题

    (二)社会脆弱性学派

     1.社会脆弱性概念

     2.社会脆弱性的基本研究命题

     3.社会脆弱性的主要讨论面向

     4.社会脆弱性因子

     5.社会脆弱性的多元评估模型

    (三)社会建构主义

    (四)学派比较及理论启示

     1.主要观点比较

     2.理论优势与适应范围比较

     3.理论局限性比较

   三 其他学科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深入观察法

   二 深入访谈法

   三 文献分析法

  第四节 分析思路

   一 分析问题

   二 分析框架

   三 研究意义

    (一)实际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二章 灾害服务中社会工作组织的介入

  第一节 灾害社会服务的组织角色介入

   一 资源输送者

   二 服务支持者

   三 资源整合者

   四 建构者

   五 心灵重建者

   六 增权者

   七 个案管理者

   八 规划倡导者

   九 “补充性”角色

  第二节 灾害社会服务的组织介入类型

   一 组织性介入

   二 非组织性介入

   三 其他介入模式

  第三节 灾害社会服务的组织介入过程

   一 介入阶段

    (一)准备计划期

    (二)紧急救难期

    (三)危机处理期

    (四)灾后应变期

    (五)短期安置期

    (六)重建计划期或后期安置期

   二 介入阶段的要求

  第四节 灾害社会服务中增权理念的运用

   一 增权概念及作用

    (一)增权概念

    (二)增权在灾害服务中的作用

     1.从防止福利依赖到开发民智和潜能

     2.社会工作追求的能力目标是“助人自助”

   二 灾害服务中增权的形式及内容

    (一)理论基础

    (二)青少年工作中增权理念的运用

 第三章 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范围及服务对象

  第一节 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范围

   一 心理抚慰服务

   二 社区重建服务

   三 社会就业服务

   四 社会救助服务

   五 学校教育服务

   六 医疗卫生服务

   七 社区营造服务

  第二节 灾害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

   一 丧亲群体

   二 青少年群体

   三 老年人群体

   四 妇女群体

   五 残疾人群体

 第四章 灾害服务中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

  第一节 灾害服务中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

   一 灾害个案工作方法的原则

    (一)案主参与原则

    (二)照顾协调原则

    (三)资源整合原则

    (四)包裹式服务原则

   二 灾害个案工作的程序

    (一)需求评估

    (二)个案辅导与管理

    (三)咨询与转介

    (四)服务监督与评估

   三 灾害个案工作方法的内容

  第二节 灾害服务中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一 小组工作服务形式与内容

    (一)青少年成长团体

    (二)单亲妇女支持团体

    (三)悲伤辅导团体

   二 小组互助网络

   三 小组督导制度

  第三节 灾害服务中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

   一 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二 建构社区组织

    (一)社会暨心理关怀站

    (二)社区服务中心

    (三)自发性社区服务体系

   三 住房与社区自治辅导

   四 社区资源链接服务

   五 社区教育服务

   六 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

   七 社区意识培养服务

   八 社区营造模式

    (一)自下而上模式

    (二)独立自主模式

    (三)自动自发模式

    (四)全民参与模式

   九 社区减灾服务

   十 社区工作的局限

 第五章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策略

  第一节 公私协力:灾害社会服务的 组织参与策略

   一 灾害社会服务中“政府失灵”与“第三部门失灵”

   二 走出“失灵”的困境:“公私协力”策略

   三 非协调约束:公私协力现状

   四 灾害社会服务中“公私协力机制”的建构

  第二节 社会资源:灾害社会服务的行动策略

   一 社会资源类型

    (一)非正式资源

    (二)正式资源

   二 社会网络类型

    (一)个人网络资源

    (二)志愿者网络资源

    (三)互助网络

    (四)邻里协助网络

   三 社会资源建构途径与策略

    (一)社会资源的建构途径

    (二)社会资源的建构策略

     1.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2.财力资源整合策略

     3.服务方案整合策略

     4.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5.外部资源整合策略

     6.个案资源整合策略

     7.资源建构策略

   四 社会资源的局限

  第三节 合法性:灾害社会服务的组织生存策略

   一 合法性意义

   二 合法性策略

  第四节 在地化:灾害社会服务的组织发展策略

   一 在地化意义

   二 在地化策略

    (一)嵌入地方制度和文化

    (二)培养在地骨干

    (三)落实在地化

    (四)“嵌入”策略

 第六章 灾害服务中社会工作组织的危机管理策略

  第一节 灾害危机管理介入阶段及介入途径

   一 灾害服务中危机管理介入的重要性

   二 灾害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危机介入理论(Crisis Intervention Theory)

    (二)风险变异与灾变管理

    (三)家庭危机模式理论(ABCX Model)

   三 灾害社会工作危机介入阶段

    (一)减灾期(Mitigation)

    (二)整备期(Preparedness)

    (三)应变期(Response)

    (四)复原重建期(Recovery)

   四 灾害社会工作的危机介入途径

  第二节 心理创伤危机的实务干预

   一 精神社工的进入

    (一)“精神医疗”“心理卫生”与“社会工作”

    (二)精神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的内外沟通

    (三)精神社工在服务团队中互相合作

    (四)精神社工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服务目标

    (五)避免“福利依赖”及“二次灾难”

    (六)精神社工避免成为心理疾病患者

   二 心理创伤危机干预原则

   三 心理创伤危机介入模式

   四 心理创伤危机干预步骤

    (一)高危人群的识别

    (二)了解创伤后的正常反应

    (三)施压与纾解

    (四)恢复安全感

    (五)心理降压技术

     1.深呼吸方法

     2.尽量保持冷静

  第三节 化危机为转机:灾害社会工作服务 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 灾害服务中社工组织的介入

   二 灾害服务中社工组织的应对策略

   三 化危机为转机:社工组织应对策略及思考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灾害社会工作组织困境与反思

   一 从“功利性”向“非营利性”转变

   二 从“非持续性”向“持续性”转变

   三 从“职业质疑”向“社会认同”转变

   四 从“非专业性”向“专业性”转变

   五 从“社会主流观”向“原住民在地观”转变

   六 从“日常管理”向“危机管理”转变

  第二节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困境与反思

   一 从“狭义灾民”向“广义灾民”转变

   二 从“广义灾民”向“弱势群体”转变

   三 从“边做边学”向“专业培训”转变

   四 从“非均衡性”向“均衡性”转变

   五 从“恢复重建”向“发展预防”转变

  第三节 灾害社会工作制度困境与反思

   一 从“制度排斥”向“制度接纳”转变

   二 从“平稳机制缺乏”向“民非企业建构”转变

   三 从“监督缺乏”向“服务评估”转变

   四 从“社会救助”向“公平政策”转变

  第四节 反思启示与实务完善

   一 “嵌入发展”还是“自主发展”

   二 “经济增长”还是“永续社区”

   三 “外在嵌入”还是“在地深耕”

   四 “服务过度”还是“关怀适中”

   五 “原子化介入”还是“服务对接”

 摘要

 后记

近年来,随着灾害的频发,灾害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相当感兴趣的议题,过去很少被重视的灾害社会工作研究也逐渐从边缘成为研究的主流。本书的研究问题是:社会工作组织介入灾害的机制是什么?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有哪些?社会工作组织灾害服务策略有哪些?如何反思这些年的实务经验和提炼本土理论?本书主体部分分为七章,每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对国外与国内有关灾害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学的理论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研究问题的提出逻辑与依据,接着提出全文分析思路,也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等方面作了交代,为论文的写作做进一步铺垫。本章强调国内学者已经注意到社工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但将社工非营利组织引入灾后重建的研究却才刚刚开始,在实践中社工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也不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灾害服务中社会工作组织的介入问题。首先,社会工作组织介入角色主要包括资源输送者、服务支持者、资源整合者、建构者、心灵重建者、增权者、个案管理者和规划倡导者等。其次,社会工作组织介入类型主要分为组织性与非组织性两类,从介入的主导力量看则可分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和高校主导等模式。再次,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介入阶段主要有准备计划期、紧急救难期、危机处理期、灾后应变期、短期安置期和后期安置期等,社会工作组织需要具备组织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有效介入。同时,本土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是社会工作服务持续介入的三个突破口。最后,本章认为在灾害服务中引入增权理念,能够增强灾民自我发展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范围及服务对象,灾害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和复杂,它主要有心理抚慰、社区重建、社会就业、社会救助、学校教育服务、社区营造和医疗卫生服务等,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丧亲群体、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残疾人群体及妇女群体等,社工应该根据这些群体的不同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本章强调灾后重建不仅需要物质援助、身体治疗和政府关心,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心灵抚慰、压力疏导和情绪宣泄等,以帮助灾民缓解压力和恢复心理健康,精神上的救助往往比物质救助更为重要。第四章主要探讨的是灾害服务的社会工作方法问题,本章认为在目前状况下,社工组织主要以直接或初级服务为主,直接面对案主,在接触过程中达到服务目的,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各种治疗、辅导和咨询等方法。其中,灾害个案工作的原则主要有案主参与、照顾协调、资源整合和包裹式服务等。灾害小组工作主要有青少年成长团体、单亲妇女支持团体和悲伤辅导团体等形式,小组工作服务内容主要有音乐治疗、家庭服务、教育成长、技能传授和团康游戏等。灾害社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社区需求、建构社区组织、住房与社区自治辅导、链接社区资源、社区教育服务、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和培养社区意识等。社区工作的目标是社区营造,它不只是营造一个社区,更需要营造一个新社会,营造一种新文化和营造一个新的人。第五章主要探讨的是灾害服务中社会工作组织的组织策略问题。本章认为通过公私协力策略即建构政府—民间、民间—民间的联系桥梁,充分动员和整合公私部门的专业人才、技术等资源形成的协力组织能发挥整合性力量,从而达到公私共同参与灾害救助的效果并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社会资源整合策略主要有倡导、沟通、联合工作、合作、协调、增权、网络工作和建立伙伴关系等,这种策略期待为共同目标进行适当的改变,并通过分享资源、权力及权威一起实现目标。社会工作专业要实现社会服务、社会支持和助人自助的目标和功能,在地化是必需的条件之一。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开发和培育当地的社工人才资源,为灾后重建服务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第六章主要探讨了灾害社会服务的危机管理策略问题。首先,本章从社会工作、灾害危机发生机制和应对策略入手探讨了灾害危机预防、预警、监测、应对规律及策略等。其次,社会工作危机介入包括减灾期、整备期、应变期和复原重建期等四个阶段,心理创伤危机干预则包括高危人群的识别、了解创伤后的正常反应、施压与纾解、恢复安全感、心理降压技术、心理干预原则和心理干预行动等,社会工作者应在“全人”视角下整合不同专业和不同资源为案主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心理服务。最后,本章强调社工组织如果在灾害服务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能“化危机为转机”,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而且能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深入发展。第七章是结论部分,本章认为在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个是社工组织自身的问题,如组织的功利性、组织教育、公平政策倡导、专业性、社会认同和在地深耕性等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服务危机问题,主要有服务对象、服务效率、服务融入性、服务持续性、服务不均衡性、服务布局、发展预防及受灾群众转化等方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灾害社会工作的服务制度问题,包括服务经费制度、服务标准和服务介入制度原则等方面的问题。本章最后强调社工组织需要在多变的灾害环境中选择不同的介入机制和行为策略,通过“自省”和“自我观照”等方式,为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