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09

不一样的童年图书

Distinctive Childhood: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Migrant Children

SSAPID:101-6209-0569-99
ISBN:978-7-5097-9133-2
DOI:
ISSN:

[内容简介]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开玉
编 辑:吴丹;丁阿丽;白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本书作者

 编委会

 文前彩插

 索引

 上篇 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第一章 研究总论

   导言 中国农民工子女研究课题的由来

   第一节 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一 社会生态学的理论视角

    二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第二节 研究方式的阐述

    一 调查经过及样本描述

    二 调查方法

    三 研究框架

   第三节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

    一 儿童的家庭生活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

      1.寄养方式

      2.经济条件

      3.与父母的情感

     (二)流动儿童的家庭生活

    二 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二)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四节 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

    一 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

    二 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

   第五节 社会生活和社会教育

    一 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教育

    二 流动儿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教育

  第二章 四市九县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与教育状态分析

   导言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童年

    ·视野开阔,热爱家乡,有着美好的理想

    ·自立能力强,能吃苦耐劳

    ·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强

    ·懂得感恩,珍惜关爱身边人

   第一节 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分析——安徽省肥东县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一 案例分析

     1.个案1:CMY

     2.个案2:ZQQ

     3.个案3:SKW

    二 研究结论

   第二节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安徽省肥西县高刘镇为个案

    一 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形成背景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

     2.学校教育“补位”不及时

     3.农村社区教育主体的缺失

    五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待关注

     2.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

     3.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性格培育亟待关注

    六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

     1.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改造客观教育环境,加强教师、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

    七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节 发掘留守儿童的积极因素,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安徽省霍山县留守儿童的调研和思考

    一 留守儿童的品格塑造

    二 留守儿童融入城市越早越好

   第四节 特殊的成长环境:既有“小皇帝”的待遇,又有“弃儿”的感觉——安徽省舒城县张母桥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一 留守儿童状况分析

    二 流动儿童状况分析

   第五节 生活在孤独乡土上的孤独孩子——来自安徽省南陵县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方法

    二 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征

     1.留守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2.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良好

     3.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

     4.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扮演重要的角色

     5.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态度

    三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压力:教育的贫乏

     2.无奈:亲情的缺失

     3.隐患:卫生、安全无保障

     4.差距:心理个性的变异

   第六节 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对安徽省宿松县和旌德县留守儿童的调查

    一 全社会充分关注,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 学校加强管理,老师要充当家长角色

    三 丰富教学内容,填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生活

    四 教师逐步引导,让努力学习成为回报父母辛勤劳动的最好礼物

   第七节 让留守儿童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幸福成长——安徽省凤台县和舒城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一 背景介绍

    二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情况

     2.留守儿童打工父母情况

     3.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

    三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由此形成许多身心问题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出现一些现实和潜在的问题

     3.留守儿童家长过分注重经济收益,对子女教育缺乏合理规划

     4.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尚有很大难度

    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建议

     1.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2.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融入力度

     3.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合作沟通的关怀运行机制

     4.建立一支为留守儿童服务的社工队伍

   第八节 最受农民工欢迎城市的“新市民活动”——江苏省无锡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调查

    一 研究的来源及目的

    二 流入地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各级政府的政策保证

     (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条件

     (三)流入地儿童的群体特征

    三 政府及学校对流动儿童的关注

     (一)政府

     (二)学校

    四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就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

     (二)政府文件规定条件太高

     (三)安全问题是一大隐患

    五 无锡市政府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实施要有前瞻性和连续性

     (二)打工子弟学校应充分利用城市社区与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

     (三)将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的户籍管理体制

     (四)扩大公办学校的规模和数量,向统一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发展

  第三章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对策分析

   导言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第一节 建立社会关怀网络

    一 要完善国家的法规政策,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

    二 要强化学校管理,丰富儿童学校生活

     (一)推行寄宿制管理,实行“代管家长”制度

     (二)建立留守小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三)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线一室”

     (四)深入开展有助于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三 要增进父母关爱,加强家庭的保护功能

    四 要整合多种资源,形成社会保护合力

   第二节 培育新市民教育与农民工家庭及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

    一 国家要有针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教育的专项政策和投资

    二 各级政府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待遇,实现公平教育

    三 逐步建立城乡互动机制

   第三节 探索寄宿学校、“代管家长”

    一 寄宿学校的管理制度研究

    二 “代管家长”和寄宿学校

    三 流入地农民工子女学校

   第四节 培育专业的社工和义工队伍

    一 港澳儿童社会工作

    二 建立专业的社工队伍

 下篇 农民工子女调查十年跟进研究

  第四章 学校教育:全方位照看

   导言 尽量做到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全覆盖

   第一节 从一般性寄宿学校建设到全方位寄宿学校建设

    一 加强寄宿学校建设

    二 全方位照管留守儿童

   第二节 倡导以公平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式

    一 推行公平教育的必要性

    二 如何推行公平教育

   第三节 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一 推进民办教育的必要性

    二 如何推进民办教育发展

   第四节 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

    一 “代管家长”让孩子敢于说爱

    二 “代管家长”引导孩子热爱学习

    三 “代管家长”引导孩子更好地管理生活费用

  第五章 社会力量:多方支持

   导言 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

   第一节 从关注到行动:媒体带动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

    一 媒体大规模报道和深入研究全面提升留守儿童话题的热度

    二 媒体以行动关怀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节 从我做起:公益活动与志愿者参与

    一 公益慈善评选,彰显出关怀社会和儿童的责任感

    二 创新公益慈善方式,让社会公众放得下心

    三 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

  第六章 落实家长监护权:爱的本源

   导言 家长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体

   第一节 家长责任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

    一 背景介绍

    二 留守儿童的情感特征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非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家长用心培养

   第三节 家长监护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父母应当尽量陪伴孩子成长

    二 父母应当多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

    三 父母应当注意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四 家长需要成为留守儿童的盾牌

    五 家长需要外部的干预力量

  第七章 法律与制度保障

   导言 父母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是应尽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政府在综合治理系统化的解决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一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

    二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人的新型城镇化

    三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发挥政府顶层设计功能

    四 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第二节 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

    一 农民工子女的公共服务

    二 农民工群体新市民待遇

   第三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一 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改革

    二 加强义务教育后的改革

    三 着力构建符合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特点的教育体系

   第四节 政府购买服务与促进社会力量的整合

    一 推进政府购买关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的服务

    二 推动社会工作者的培育

 附录 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儿童现状的专题片《不一样的童年》策划文案

  附录 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儿童现状的专题片《不一样的童年》*策划文案

   第一部分 导语

   第二部分 留守儿童的结构分布

   第三部分 留守儿童家庭监护情况

   第四部分 留守儿童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五部分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作者简介

 原版序言

 编后记

 再版序言

蔡敏、杨玉华:《“寄养儿童”:城市新群体》,《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8/24/content_11936574.htm.

蔡敏、杨玉华:《都市“寄养儿童”现象:养而不教是渎职》,《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9/01/content_11976278.htm.

蔡敏、朱青:《王直老人的公益之困》,半月谈网,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gd/sdrw/201533/126940.html.

陈锋菊、罗旭芳:《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兼论自尊的中介效应》,《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儿童权利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11月20日第1386(14)号决议,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11/05/content_12390794_1.htm。

范璐璐:《安徽省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助人自助慈善更有力量》,合肥网,http://www.wehefei.com/system/2014/12/11/010297619.shtml?brfgb3。

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读书》1995年第8期。

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期。

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8。

费孝通:《小城镇四记》,新华出版社,1985。

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全市新增中小学全部为定点学校》,《合肥晚报》,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5-06/12/content_109291.htm。

胡佩:《“留守儿童论坛”今日开幕》,《新安晚报》,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6/06/01/001487139.shtml。

黄小娜、吴静、彭安娜、李孜、戚小兵、石淑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人群》,《医学与社会》2005年第4期。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0期。

黄艳梅:《不可遗忘的角落——农村“隔代监护”问题的研究》,《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

焦荣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及教育策略》,《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2期。

《加拿大人口流动大,为何留守儿童少》,《解放日报》,http://www.jfdaily.com/shendu/bw/201602/t20160222_2134150.html。

阚玥、李俊兵:《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以河南省淮阳县为例》,《青春岁月》2011年第18期。

乐天茵子:《“带我们看合肥,是最好的礼物”》,《合肥晚报》,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5-02/12/content_77189.htm。

李欢,何薇:《四年了,留守儿童还好吗?》,《新安晚报》,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0/05/31/003030113.shtml。

《儿童权利公约》,http://www.un.org/chinese/children/issue/crc.shtml,1989年11月20日第44/25号决议通过并开放给各国签字、批准和加入,于1990年9月2日生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儿童白皮书:世界儿童状况(1981-2009)》。

林培淼、袁爱玲:《全国留守儿童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概念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4期。

刘继强:《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柳翠、殷飞、徐艳:《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http://www.cinfo.org.cn/zhuanti/20050627zgnc/zgnclsetshzyxdyth_014.htm,2006。

《学校简介》,霍山文峰学校官网,http://www.hswfxx.cn/Html/article/columnshow/259.html。

陆士桢、魏兆鹏、胡伟:《中国儿童政策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陆学艺、李培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陆学艺:《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知识出版社,199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陆学艺:《陆学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陆学艺:《内发的村庄(中国百村调查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陆学艺等:《社会结构的变迁(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陆学艺等:《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陆学艺等:《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研究:一项二手分析》,《青年探索》2012年第1期。

罗国芬、余凌:《留守儿童调查有关问题的反思》,《青年探索》2006年第3期。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国妇运》2006年第6期。

孟巧丽:《城市当有颗宽容的心——记王开玉和他的〈不一样的童年〉》,《安徽市场报》2007年5月18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民政部门户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604/20160400882111.shtml。

牛小东:《西部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第12期。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要点)》,《中国妇运》2014年第6期。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28/c1024-28090597.html(2016)。

施雨岑:《2016年我国将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4/06/c_1118549512.htm。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新华社,http://www.ah.xinhuanet.com/txyl2005/2007-04/05/content_9704560.htm。

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9期。

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新北京出版社,1945。

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亚东图书馆,1928。

汪国梁:《互联网+慈善网聚“爱心”如何让人“放心”?》,《安徽日报》,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60119/article_3404422.shtml。

王翠:《安徽省首届民间公益人物评选正式启动登录安徽网报名》,安徽网,http://www.ahwang.cn/anhui/20121226/1228617.shtml。

王开玉、胡宁:《中国百村调查丛书——魅力盐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王开玉:《关注迁移婚姻中的外省姑娘》,《小康生活》2005年第2期。

王开玉、束学龙:《中国百村调查丛书——大别山口的美丽家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王开玉、孙立:《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儿童现状的专题片:不一样的童年,著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担任主讲嘉宾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

王开玉、姚多咏:《中国百村调查丛书——发现钱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王开玉:《立体社会观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王开玉:《社会学家谈发展热点:2002~2003年安徽社会发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王开玉:《微评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王开玉:《中国中部省会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合肥市社会阶层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王开玉:《中国中等收入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王凯、张梦怡、张莉莉:《为生活打拼别忽视对孩子的爱》,《江淮晨报》,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3/04/01/005564172.shtml。

王秋香、欧阳晨:《论父母监护缺位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学术论坛》2006年第10期。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文史博览》2006年第14期。

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

《惠山区九成外来娃就读公办学校》,《无锡日报》,http://news.thmz.com/col89/2007/05/2007-05-09149516.html。

《新市民持〈江苏省居住证〉享25项市民待遇》,无锡新传媒网,http://www.wxrb.com/news/own/201509/t20150910_1114159.shtml。

《压力重重的新市民子弟“名校”路在何方?》,无锡新传媒网,http://www.wxrb.com/news/wxxw/201512/t20151223_1146809.shtml。

吴亦明:《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流动儿童”缺乏认同》,《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2/03/content_5689952.htm。

《“留守儿童”谭海美感动亿万青少年》,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1/19/content-4072169.htm。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6-02/15/c_1118041280.htm。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从体系建设着手》,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6/19/c_127931506.htm(2015)。

《媒体对比京沪两地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措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8/19/c_121881445.htm。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

《全国政协委员李宏塔:发展寄宿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新浪安徽,http://ah.sina.com.cn/news/today/2012-03-05/5110.html。

《太平人寿发起公益活动留守儿童面临教育难题》,新浪湖北,http://hb.sina.com.cn/hezuo/shangxun/2014-03-11/1729151262.html。

《列国志:美国“农民工”为何不愿让孩子留守?》,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6-16/20031150.html。

徐进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8期。

《农民工子弟,无处安放的童年》,央视网,http://news.cntv.cn/special/uncommon/11/0817/。

杨玉华:《“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流动儿童”缺乏认同——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2/03/content_5689952.htm。

叶敬忠、莫瑞:《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一张:《“留守儿童”》,《瞭望新闻周刊》1994年第45期。

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9期。

袁凌:《高墙内外的“留守”——农民工二代犯罪调查》,《凤凰周刊》总第568期。

张碧昌、朱焱、余应筠、石水芳、熬毅:《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第9期。

《江苏无锡市外来人员子女可免试就近入读公办校》,《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8日,第1版。

《近3800名随迁子女将在深高考》,中国教育在线,http://gaokao.eol.cn/news/201510/t20151025_1330609.shtml。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3/7/12/7977763523240.html。

《李克强对贵州毕节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做出批示》,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6/12/content_2878697.htm。

《停止“农民工”称谓关键在平等赋权》,《重庆日报》,http://sdxbepaper. cqnews.net/sdxb/html/2011-03/11/content_1335424.htm。

《记者调查:新建10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惠及100万农村娃》,重庆新闻联播,http://news.cntv.cn/2013/12/08/VIDE1386501245097522.shtml。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年第3期。

周其仁:《城乡中国(上)》,中信出版社,2013。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周全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特征及实质》,http://www.cinfo.org.cn/zhuanti/20050627zgnc/zgnclsetshzyxdyth_020.htm,2006。

周翔、田坤、叶敬忠:《留守社区与留守儿童问题初探》,《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朱萍:《帮留守儿童“去边缘化”》,《合肥晚报》,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1-11/04/content_490453.htm。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6。

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第10期。

简 介: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作者: 王开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